總理人選來自反對派根據地
1 :
GS(14)@2017-05-13 02:04:07文在寅就職未幾就宣佈內閣提名名單,總理人選為全羅南道知事李洛淵,以提拔河南地區官員展示用人唯才的作風。文在寅指李洛淵在社會、政治、國際事務上的知識經驗豐富,全羅南道在其治下亦行政穩健,而他又歷任黨內要職,為人溫和理性,實為領導新內閣、促進各派和解的不二人選。
曾任報章記者
65歲的李洛淵曾是《東亞日報》資深記者,其後獲前總統金大中提拔從政,2000年起四度當選國會議員至2014年,同年出任家鄉全羅南道的知事。而重要的是,李洛淵出身的湖南地區,是共同民主黨內不滿文在寅其中一派系的根據地,「湖南幫」去年更聯同一樣與文在寅不和的安哲秀另起爐灶組國民之黨,因此文在寅委任李洛淵為總理,實有不計與湖南前嫌、安撫在野黨派之意。此外,文在寅提名51歲前學運領袖任鐘晳為青瓦台秘書長,認為他任國會議員時參與外務委員會的6年經驗有助他領導青瓦台。任鐘晳在1989年因協助另一社運人士林秀卿策劃前往北韓而被定罪,入獄3年半。而在國家情報院任職28年、兩度促成南北韓首腦會談的徐薰則獲委任為國家情報院院長。韓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1/20017659
特誇大變性人醫療費沒根據
1 :
GS(14)@2017-07-29 03:40:35特朗普以節省「巨大醫療開支」為由禁變性人參軍,但國防部去年委託智庫「蘭德公司」(RAND)一項研究卻顯示,軍方因變性人而增加的醫療費,僅佔整體的九牛一毛,反映他的說法難站得住腳。
僅額外增多0.005%醫療費
研究估計美軍軍中有1,320至6,630位變性人,每年帶來額外240萬至840萬美元(約1,874萬至6,560萬港元)醫療開支。以2014年國防部493億美元(3,850億港元)醫療開支為例,變性人帶來額外醫療費只佔0.005%至0.017%,頂多只相等於特朗普四次前往佛羅里達州馬拉阿歌莊園所花費的公帑,也少過國防部在2014購買治療陽痿藥物「威而鋼」(Viagra)花費的840萬美元(6,560萬港元)。蘭德公司資深經濟學家艾楊格(Radha Iyengar)形容這是「相對地低」的支出,「最重要的是,只有一小部份變性人會尋求昂貴治療」。容許變性人參軍的澳洲、加拿大及英國軍方數據也有相似結論,《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一項研究直言這根本是「可以忽略」的支出。美國《新聞周刊》/《財富》雜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8/20104389
超人指樓價購買力脫節 有根據嗎?
1 :
GS(14)@2018-03-17 16:12:05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597&issue=20180317
【明報專訊】被稱為「超人」、今年7月將屆90歲的李嘉誠,於昨日旗下4間藍籌公司一併公布業績後的記者會上宣布,會退任長和(0001)和長實(1113)的主席及執行董事職位,轉任為集團資深顧問。大家都說李超人終於退休,而李嘉誠卻在業績的主席報告說只是「換上新戰衣」,未來將主力放在慈善基金事務之上。
筆者早前邀得曾淵滄教授主持一個名為「退而不憂」的講座,他說坊間常有「退而不休」的說法,他自己卻是永遠「不退不休」,只是換了跑道再起飛,不再局限在原有的工作職位而已,而是在自己喜歡的範疇再創新天地。昨天李超人說是「換上新戰衣」,和曾教授的說法相當脗合,而凡事只要換個角度,便往往有新視野,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如李的旗艦公司,近年少有買地,似乎錯過了香港樓巿的大升浪,但他在其他不少的投資如facebook及Spotify,回報往往以百倍計,且打造的商業王國,也愈來愈國際化和多元化,更能抵禦不同的經濟起落以至各式的政治風險,較不少港人甚至大孖沙都幾乎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香港地產,誰更聰明和有遠見,就讓時間來證明吧。
李氏商業王國愈趨國際化
李嘉誠昨被傳媒問及對樓巿和中資行家來港高價搶地的看法,超人直言香港樓價已升至與巿民購買力脫節的程度,不少內地行家都是高借貸進行操作,過往當外圍出現政治和經濟動盪時,都曾對香港樓巿構成風險,雖然他贊成如有需要和有能力應買樓自住,但若是年輕人大學未畢業,就想要一個apartment,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更說笑指大學生如果女朋友話無樓唔結婚,咁你不如叫佢趁後生搵過個!
李嘉誠說香港的樓價和巿民的購買力脫節,是否有根據?美聯物業日前發表研究報告,綜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資料顯示,在不包括村屋、一約多伙及全幢物業等成交,本年迄今(截至3月13日)新盤售出約2600伙,佔比最少的是實用呎價萬元或以下,僅錄約0.2%;當中以實用呎價逾1.5萬至2萬元為主,佔約35.7%(圖1)。另該行指出,新盤呎價除集中逾1.5萬至2萬元外,其次來自逾2萬至2.5萬元,佔約28.3%;逾1萬至1.5萬元亦佔約17.4%;至於逾2.5萬至3萬元佔約12.4%,而餘下約6%為呎價逾3萬元單位。
港人月入僅買得一呎新盤單位
若以面積劃分,實用面積401至600平呎單位佔最多,約38.6%(圖2);而400方呎或以下亦佔約27.3%;反之,愈大單位比率愈少,當中逾1500方呎單位只有約4.2%;1001至1500方呎則約8%。
筆者找來統計署的數據,發覺現時香港個人中位數月入約1.7萬元,配合美聯的研究,即一般人的每月收入,大概只可買一呎新盤的住宅單位,以最多人買的401至600方呎單位,將需要33年至50年的收入,那算不算是和巿民的購買力脫節?
李嘉誠稱,樓價既和巿民購買力脫節,政府應多建公屋和居屋,令負擔不起私樓的較低收入家庭也可安居和置業,財政司長陳茂波日前出席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主持的網台節目時表示,留意到截至去年底,發展商手上有9500個單位尚未推出市面,數量的確有顯著上升趨勢,政府正研究如何處理,徵收「空置稅」是其中一個考慮方向。
不過,陳續稱香港的單位整體空置率現時只有3.5%,仍然處於低水平,又指若要實行空置稅,需要「鎖定一些目標」來做。至於目標對象為哪一個群組,以及會否針對新樓,陳茂波稱尚在研究,不便透露,強調政府會密切留意發展商推出單位的情况。有分析指,陳茂波稱會研究徵收的空置稅,很可能是針對未售而已落成的新盤單位,而朋友湯文亮撰文說,這會令發展商被逼加快賣樓,最開心的是地產代理,因有更多生意做。
若推空置稅美聯最受惠
事實上,筆者留意到地產代理股美聯集團(1200),股價周四在陳茂波發表空置稅言論後,便由低位2.24元抽升至2.34元,升了4.4%有多(圖3),以當日收巿價計,巿值約16.8億元,而該公司早前發盈喜,指去年首11個月純利約1.7億,而預計到12月止年度純利將會顯著上升,則估計當其公布業績時,巿盈率隨時應低於9倍,而若政府真的推出針對新盤的空置稅,美聯股價將會大受其惠,值得留意。
另要留意的是,雖然陳茂波指出現時住宅空置率只有約3.5%,這應是平均數,而按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中小型住宅在2016年底的空置率為3.3%,而大型住宅的空置率卻高達9.2%(圖4),一旦政府真的推出空置稅且也涉及二手物業,便要小心大型住宅會受到較大影響!
[陸振球 樓市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