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成:首置上車盤 防炒風有法
1 :
GS(14)@2017-09-16 22:29:47【明報專訊】香港地少人多眾所皆知,歷屆政府面對土地不足及房屋供應短缺問題,有的採不干預政策,有的積極干預,取態各有不同。近年政府傾向干預市場,自2009年起推出一系列樓控措施,以壓抑樓價為目標,可惜事與願違,多年來未能阻止樓價升勢。新特首林鄭月娥下月發表首份施政報告,預告推出房屋「新產品」應市,同時組隊研發土地,加快房屋供應,其房屋政策勢成焦點。
現時房屋市場供應主要分為公、私營兩大類,公營房屋又分出租公共房屋及資助出售房屋,主要由房協及房委會提供。由1970年代起,香港政府推行10年建屋計劃,分批出售資助房屋,讓市民可因應個人財政能力置業,逐步改善生活環境,當中包括「居者有其屋計劃」、「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及「租者置其屋計劃」等資助房屋,訂價一般與市場掛鈎,但採取折扣形式,以低於市價售予有意上車人士。
近年通貨膨脹,百物騰貴,資助房屋價格亦跟隨大市飈升。新政府致力重建置業階梯,讓市民逐步實現擁有自己安樂窩的夢想,是次推出新產品「港人首置上車盤」,對象針對未曾擁有物業的首次置業香港永久居民。筆者最欣賞之處,在於其概念有別於資助房屋,重點將資源投放有經濟基礎及具迫切置業需要人士身上,起分流置業作用。最重要的是,售價考慮與市價脫鈎,並加強出售條款限制,減少投資價值。
畢竟樓價可升可跌,購買與市場掛鈎的資助房屋無可避免涉及投資成分,要真正杜絕炒風,新產品或可加入條款,日後轉售需以原價交易予同類型新買家,鎖定物業價值,讓物業不存在投資價值。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034&issue=20170911
【登頂有法】訪問前輩講行山文化 銀行白領出書:要敬畏山
1 :
GS(14)@2017-09-17 13:44:55馬錫成兩年前於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首次發現全球獨有的水玉簪科植物,命名為香港水玉杯,啟發了身旁的Matthew行山時多留意身邊植物。(馬錫成及青協提供圖片)
「很多年輕人三五成群行山,很多時未必知道山背後的故事,行山不應該只用腳,應該用心感受。」九十後銀行白領莫智傑(Herman)及區以駿(Matthew)是行山愛好者,兩年前成立行山專頁「山城縱走」,最近出版新書《一脈.山城》,訪問行山界老中青,發掘他們與山結緣的故事。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行山前輩尋根究底的態度,成為Herman及Matthew的明燈,他們的被訪者都是響噹噹前輩,例如第一代旅遊達人朱維德,還有帶行山隊逾30年、啟發他們成立行山專頁的梁榮亨。Herman解釋:「他花盡一生及精力,推廣旅行文化,我看到他對大自然的熱誠。」他們有空會替梁榮亨當義工帶本地旅行團,幫助兩代行山文化傳承,書名《一脈.山城》能突顯這份精神。此外,大自然很多地貌都很有趣,他們邀請地質師朱晉德介紹本港礦洞,還有植物香港水玉杯發現者馬錫成,他是Herman的中學老師,啟發他們行山不只登得高走得遠才有意義,身邊一草一木都是寶藏。以往的本港行山書籍較少提及行山理念,這本書比較強調,Matthew說寫書時,受台灣登山夫妻楊世泰及戴翊庭撰寫的書籍《山知道》啟發,「香港的山較矮,容易登頂,好多人覺得自己戰勝了大自然,書中提及我們不應征服山的心態,應對大自然有敬畏的心,很值得大家深思。」《一脈.山城》還訪問了一些喜愛行山的年輕人,他們亦分享郊遊路線,詳情可留意另一則動新聞。
Matthew(左)及Herman(右)訪問了第一代本地旅行家朱維德。
Matthew及Herman訪問地質師朱晉德,朱晉德介紹針山礦洞。(青協提供圖片)
《一脈.山城》訪問了八位行山老中青的故事,$100。
Matthew寫書時,受台灣登山夫妻楊世泰(右)及戴翊庭撰寫的書籍《山知道》啟發。(網上圖片)
記者:梁慧琳攝影:鄭明川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07/20144986
尺度拿捏不易 惡搞視頻或有法律風險
1 :
GS(14)@2017-12-18 03:31:46【明報專訊】「潮人小羅」等內地惡搞型網紅認為,他們的發展限制,主要有幾方面。第一,是監管過嚴,視頻中稍為出現一些敏感字眼,就有可能被視頻平台下架;第二,平台過於分散,每次發布視頻需要在多個平台同時上傳;第三,創新不足,相似的內容愈來愈多。
有內地律師表示,惡搞視頻的尺度需小心拿捏,不然可能會涉及3個層次的法律風險。第一是民事侵權,主要是肖像權和隱私利益。從肖像權角度,如果打了馬賽克,是不侵肖像權的;隱私利益的關鍵,是別人是否可以認出事主。換言之,即使打了馬賽克,但還是可以認出片中人,則也算侵犯隱私利益。第二是擾亂治安管理秩序,如果拍攝視頻過程中有恐嚇,或者短時間限制別人人身自由,而被惡搞者報警,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就可能受到警告或罰款的行政處罰。第三,是可能觸犯刑法,也是最嚴重的,如果惡搞太驚嚇,被整蠱者反應較大,或者身體或心理質素不好,例如有心臟病,或者跳車逃走等,造成重傷或死亡,整蠱者可能會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甚至過失致人死亡罪。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136&issue=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