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膠米疑流入尼日利亞海關撿2.5噸貨 仿真度極高
1 :
GS(14)@2016-12-24 10:42:27■尼日利亞查獲大批塑膠米,米袋印有「Best Tomato Rice」字樣。
中國「塑膠米」殺入非洲市場?西非國家尼日利亞海關近日截獲約2.5噸問題米,當局稱該批非法走私米由塑膠製造,拆封時散發陣陣膠味,煮後質感變黏,又懷疑假米來自中國。亞洲多國早前曾盛傳中國製假米流入市場,此次事件不僅成為國際焦點,亦為社會帶來大米恐慌。尼日利亞海關當地時間周三接獲線報,一名女子聲稱食到假米,當局隨後派員在拉各斯(Lagos)一處隱蔽的貨倉內,搜獲102袋疑似塑膠米,合共重約2.5噸,假米包裝上印有「Best Tomato Rice」字樣,但沒有衞生部門的批號或製造日期及到期日。當局拘捕一名疑犯,他承認受人所託,負責分派塑膠米,並協助警方追緝餘黨,但警方未公佈其身份。
■塑膠米賣相與一般大米無分別。
含合成樹脂 浸水浮面
拉各斯海關關長馬穆杜(Haruna Mamudu)說,假米煮後質感變黏,進食後後果難以預計,目前已將樣本送交實驗室化驗,並呼籲民眾切勿食用可疑食品。外媒引述尼國海關指,他們懷疑膠米來自中國,經拉各斯港進入尼日利亞。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當地官員稱,聖誕節和新年前夕的糧食價格大幅上升,不法集團企圖趁節日將膠米投入市場。而除了尼日利亞,牙買加早前亦傳有假米流入市場,但當局稱在市面抽查未有發現。隨着尼國聲稱中國膠米流入市場,網上亦流傳片段,當地民眾指懷疑膠米仿真度極高,手感與一般大米無分別,揑下去有些彈性,聞一下卻有化學品的味道。據稱,假米的原料其實是由馬鈴薯、番薯跟合成樹脂混合而成,當地輿論提出辨別膠米的方法,包括火燒後是否散發燒膠味、或以冷水浸泡,浮在水面的話或是膠米。
干擾內分泌 可致不育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印度及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去年5月亦曾傳進口疑似假米,傳媒矛頭指向中國,印尼官方檢驗發現,撿獲的兩袋米中含鄰苯二甲酸苯基丁酯(BBP)、苯二甲酸二酯(DEHP)及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INP)等常用於建材及包裝的塑化劑。有醫生表示,驗出的塑化劑屬內分泌干擾物質,能造成女孩性早熟、男孩女性化,且具生殖毒性,或造成女性不孕、流產等。英國廣播公司
網民有話說
‧還是不敢相信這假大米能以假亂真。‧果然係愛國分子,出口畀其他人食,絕不會毒害同胞。‧假雞蛋後來也做了出來,中國人在造假方面是有民族天賦的。‧支持一個中國,至少有膠開飯,同中國唱反調嘅,膠都冇得你食。‧都出口了,國內還能少吃嗎?飯店變塑料店,揚州炒飯變揚州炒塑料。資料來源:《蘋果日報》/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23/19874219
京派千億誘非洲國家出手「羞辱」台駐尼日利亞辦事處遭逼遷
1 :
GS(14)@2017-01-14 07:54:16■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右)前日會見中國外長王毅。路透社
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北京繼續打壓台灣外交空間,不過這次並非挖角搶台灣邦交國,而是讓與台無外交關係的非洲尼日利亞出手,「逼遷」台灣駐該國官方辦事處,要其搬出首都;同時裁減台灣駐辦事處官員;禁止該國官員私訪台灣。而尼國因此獲北京承諾提供200億美元(約1,550億港元)金援,並支持該國續任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台灣輿論對北京創新「辱台新模式」大表慨嘆。
中國外長王毅當地時間11日在尼日利亞與尼國外長奧尼亞馬簽署「關於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聯合聲明」。尼國重申北京為代表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台灣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份,不視台灣為獨立領土。尼國並決定,要台灣駐該國商務代表處「摘牌更名,遷出首都,削權減人」,又禁本國官方使用中華民國(台灣)一詞,禁官員和機構與台灣有任何官方往來。王毅在記者會上對尼方的舉措表示讚賞。
台尼無建交 京混淆視聽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王佩玲昨回應指,中華民國和尼國從未建交,北京與尼國混淆視聽,台方表達嚴正抗議與譴責。台方與尼國有協議互設商務代表處,尼國搬新首都後,台方代表處於2001年經尼國政府同意也遷往新首都阿布加(Abuja)。現在尼國要求台方代表處搬出首都,遷往舊都拉各斯,違反雙方協議,籲尼方基於平等互惠原則協商。昨午,民進黨立委蔡適應出示據稱是尼國外交部文件,披露早在上月30日,台駐尼國商務代表處館牌被尼國取下,尼國為這個「羞辱台灣」的舉措,獲得中國一共200億美元特殊金援貸款,並獲中國支持尼日利亞續任聯合國的非常任理事國。蔡適應指,台灣在非洲還有兩個邦交國斯威士蘭(Swaziland)與布基納法索(Burkina Faso),中國會如法炮制挖角,外交部須注意。
大陸輿論撐辱台新模式
台灣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陳一新指,中國在國際上對台灣的打壓無所不用其極,除在外交上挖台邦交國、實質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之外,這次又鼓動非邦交國要求台方把代表處遷往首都外,創新了「羞辱台灣」的模式。台灣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指,中國此舉只會讓台灣人民有更多反感,不利於兩岸關係正常發展。而大陸輿論則一片叫好聲。尼日利亞位於西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和最大經濟體;1960年從英國統治下獨立,1971年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其間台灣曾拉攏其建交但不果。兩岸與尼國的經貿金額都不算大。2012年中國與尼國雙方貿易約為105億美元;而台灣與尼國雙邊貿易約為8億美元。台灣《蘋果日報》/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3/19895226
北京施壓台駐尼日利亞代表處被迫改名
1 :
GS(14)@2017-06-16 01:58:36北京不斷施壓下,台灣面臨外交雪崩!繼巴拿馬與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台灣駐非邦交國尼日利亞代表處近期也被迫改名遷址,將由「中華民國商務代表團」改名為「台北貿易辦公室」,並遷出首都阿布加。
遷出首都阿布加
台灣駐尼日利亞代表處近期內將開始改名及遷館,現已停止辦公,但仍有外交官駐守。台政府官員指,當局周旋多月,動用各種關係,希望藉此與尼國政府談判,不要改名與遷館,但在中國持續施壓下,該國甚至明示不遷館的話便會有「激烈行動」。台外交部在兩害取其輕的情況下,決定改名「Taipei Trade Office」(台北貿易辦公室)。尼國今年初與中國高調舉行聯合記者會,宣稱該國基於「一個中國」原則,不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同時要求台灣駐尼國代表處改名,並遷出首都阿布加,4月還要求台代表趙家寶限期一周內離境。作為反擊,台外交部也要求該國駐台外館搬離台北市。台外交部昨指目前還有六個駐外無邦交辦事處名稱中有中華民國或台灣,其中五國受中國施壓,要機構改名。其中杜拜、巴林、厄瓜多爾抗壓性不強,被迫改名風險較大,約旦還在洽商中。台外交亞非司長陳俊賢指,第一時間據理力爭望維持最高待遇,但不排除委曲求全,「如為了顏面而撤館台灣實質的損失更大,那剛好是中國最高興的」。台目前許多非邦交國駐處名稱用中華台北。中美洲國家巴拿馬因經濟因素宣佈與中國建交。同樣位於中美洲的台友邦洪都拉斯駐台大使謝拉(Rafa Sierra)接受《蘋果》訪問時對此表示遺憾,稱洪國依舊跟台有非常強的連結,又再強調「台應更關注朋友」。建議相較於政府間關係,台更應加強人民間的情感與連結,包括加強投資、文化交流等。台外交部昨表態指目前20個邦交國的邦誼穩固,卻被揭其實現在還有兩國是「黃燈」。下一個斷交國是誰?教廷梵蒂岡已屢被點名。教廷近年來積極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去年底更一度傳出教廷將與中國建交,雙方在主教任命上也達成妥協方案。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5/20056578
尼日利亞派25軍警封台代表處趕外交人員
1 :
GS(14)@2017-07-02 14:19:20台灣外交再遭欺凌!當地時間6月30日,非洲尼日利亞政府派25名軍警封鎖台灣駐該國代表處,強迫辦公室內人員離開。此前尼政府已限期要求台方將代表處搬離首都、更改名稱及縮減規模,此次做法形同逼遷。台外交部昨向尼方嚴正抗議,籲該國停止極端做法,理性處理。有台灣立法委員認為是北京回應美國對台軍售,背後搞小動作報復。
■尼日利亞首都阿布加。
台灣外交部昨日表示,6月30日尼日利亞政府派25名軍警將台灣代表處封鎖,並強制台方工作人員離開,經台方官員抗議無效後,只好暫時離開。台外交部就此向尼國表達嚴正抗議,呼籲尼國政府停止採取這種極端做法,立刻撤離武警,改以理性對話方式處理。台灣與尼國無邦交,但有代表處,全名為「中華民國駐尼日利亞(台稱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商務代表團」。
或中國幕後推波助瀾
台外交部指,今年1月尼日利亞要求台方更名、遷址(搬離首都阿布加)、減員後,外交部及駐尼國代表處人員即積極與尼方溝通,期盼達致雙方均能接受的解決方式。經多方嘗試無效後,台駐處已於近期啟動搬遷至尼國拉哥斯市之相關作業,但尼國政府仍持續以極粗暴、不友善之做法逼迫駐處外遷,台方對此感到不滿與遺憾。尼日利亞政府曾於2004年5月派軍警封鎖台代表處5個月,當時經積極聯繫說明,獲理解並同意駐處繼續留在首都,但今年1月又遭驅趕,要求台代表處搬離首都、更改名稱及縮減人員規模;3月31日更要求台駐尼國代表趙家寶限期離境,否則無法保障其人身安全,趙已返台待命;不料6月30日又派武警以封門方式趕人,在抗議無效後,為免危及人身安全,台方人員已暫先離開辦公室。蔡英文上台後拒認北京的「九二共識」,遭北京封殺台灣國際空間,不但把與中華民國建交逾百年的巴拿馬挖走,甚至一些與台無邦交的國家,也逼台方代表處改名、搬遷等貶抑。藍營立委許毓仁指,尼國動作可能是中國回應美國對台軍售案的一個小動作;此類事情如果接二連三發生,駐外領館不用等到最後一天,應保持尊嚴。綠委李俊俋則指,連串外交事件都來自中國壓力,這樣對兩岸關係無正面幫助。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2/2007598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