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旅業﹕包容中國人旅遊文化 內地客首選旅遊地 特點「豪買」嘈吵
1 :
GS(14)@2016-10-13 07:42:07【明報專訊】近年中國旅客足迹遍佈世界各地,其中,泰國更被中國旅客獲選為黃金周期間最熱門旅遊地市。中國旅客於泰國「豪買」,當地零售商可謂大豐收,不過,同時要忍受其獨有旅遊文化。泰國觀光協會副主席劉少翁(Somchai Chomraka)承認,不少當地人亦對中國旅客的生活習慣有微言,當局唯有從教育着手,籲國民包容,減少雙方摩擦。
明報記者 邱曉欣
泰國近年已成為內地旅客外遊首選地區之一,據德銀於黃金周開始前發表一份報告,泰國甚至在外遊選擇排名中位居第一。不過,劉少翁表示,中國旅客與歐美旅客的消費模式大有不同,前者對酒店娛樂及休閒活動如按摩等要求較低,往往甘願放棄居住質素,轉移花錢在購物上,不過,此一現象大多出現於旅行團,內地自由行旅客則較捨得花錢入住5星級酒店。劉少翁稱:「在眾多旅客中,內地旅客最不會討價還價,不求貨品實用,漂亮就買;相反,歐美旅客則注重個人享受,支出傾向集中於休閒活動上。」
內地客人均每日消費額 遠高歐美
據泰國旅遊及體育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旅客每人每日平均用於購物消費金額遠高於歐洲及美國地區。去年中國旅客會抽取每日消費金額的27.4%用於購物,相當於1638泰銖(約355港元);歐洲及美國旅客購物金額則分別佔每日消費約18%及17.4%,相當於772泰銖及889泰銖。而美國旅客平均每日的酒店及娛樂消費為2292泰銖,佔全日消費45.65%,為三大地區之首。
「當地人必先了解是否做足本分」
雖然內地旅客為泰國旅遊業的「米飯班主」,為其一些生活習慣卻受當地人非議。財務主管Sak Lurklappananon表示,曾經有內地旅客於清邁一寺廟外隨地大小便及吐口水,惹來寺廟主人極度不滿,並與旅客發生爭執,中國旅客更一度拒絕到訪寺廟。不過,其後亦有人批評寺廟洗手間缺乏中文指示,因而發生摩擦,寺廟主人其後亦決定聘請更多人,監察洗手間衛生情况。Lurklappananon稱:「好多中國人未必懂得英文,我們當地人對待旅客,必先了解自己是否做足本分。」
而另一為當地人詬病的是,中國遊客經常被批評於公眾地方說話「大大聲、吵吵的」,惟劉少翁認為,這是中國人的生活習慣,而非缺點。泰國作為世界最熱門旅遊地區之一,在做生意牟利的同時,當與旅客出現摩擦,除了指摘,亦應包容他國文化,例如泰國人亦不喜歡別人摸頭、跟別人打招呼要「拜拜」等,籲業界應了解中國旅客的旅遊文化,以教育方式教導旅客應有禮儀及尊重當地文化。
籲業界教導旅客「入鄉隨俗」
泰國政府及旅遊業界近年透過電視廣告及培訓導遊,向當地人解釋中國人本土生活習慣及文化與泰國的異同,導遊接待旅行團時亦會向遊客派發小冊子,讓旅客了解當地風俗習慣,劉少翁稱「中國旅客飛抵泰國,導遊第一件事,就是要教導旅客當地禮儀知識」,希望藉著與旅客溝通,令旅客安心旅遊之餘,亦不會影響本地人。
(黃金周天與地 - 泰國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74&issue=20161013
限韓令下 中國客絕迹南韓旅業重挫 濟州喧囂變死寂
1 :
GS(14)@2017-04-04 08:59:12【街道冷清】■免稅店附近的保健路商業街行人稀疏。陳善南攝
【中韓反目 《蘋果》直擊三之一】中國當局一聲禁韓,南韓觀光勝地濟州島首當其衝受重挫。《蘋果》記者日前直擊濟州,感受喧囂變死寂。近年開放中國護照免簽證後,中國遊客瘋狂湧入改變了濟州島,也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如今中國遊客突然不見了,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場劇變。記者:楊倩 陳善南
濟州島機場分開國際和國內兩邊,往來中國的航班大幅減少,以中國航線為主的國際線口岸不復以往人山人海、垃圾購物袋四處亂飛的喧囂景象。自濟州島開放中國護照免簽證後,近年高?期每年有300萬人次的中國遊客蜂擁而至,非法居留人數曾高達20萬人,不斷為這個寧靜小島帶來暴力事件及各種混亂。從機場到景點各種只有中文簡體字的文明提醒,關於過馬路、丟垃圾、以至路邊水樽上一行中文:「防火水,請勿飲用」,不難讀出當地人不勝其煩。而當中國遊客突然集體撤走,當地人卻彷徨了。
記者到訪這天,恰逢濟州島中文導遊協會的「運動日」,大家運動、聚餐、喝酒,中文導遊小姐梁小姐本來也報了名,但臨時接到我們的預定:「還是工作要緊!我們也是互相加油的意思。」她說今年運動日特別多人去,因為大家都沒客。梁以往每月開工20多天,但3月開工日數不到5天,4月更一個中國客預約都沒有。濟州島正規持牌中文導遊約300名,無牌執業者更多。30多歲的梁是濟州島原居民,畢業於濟州觀光大學,曾在酒店和機場免稅店工作。看着中國遊客的湧入,5年前她開始努力學中文,3年前考到了中文導遊牌。「早知就不學中文了!」她開玩笑說,但心知即使仍在免稅店或酒店或其他旅遊相關工作一樣遭殃。
■國際郵輪不再停靠濟州島碼頭,手信店老闆媽咪姐很苦惱。
■位於景點的燒魷魚曾經要排隊購買,如今門可羅雀。
國際郵輪料不停泊半年
中國遊客杯葛之下,預計最少6個月內不會有國際郵輪再停泊濟州島碼頭,碼頭國際線出發大廳空蕩蕩,在這裏經營手信小店的韓人媽咪姐傷心又無奈:「你看看,這邊甚麼人都沒有!」只好努力向另一邊大堂的國內線南韓客人們招手。濟州熱門景點龍頭岩,以前每小時過千遊客到訪,現在只有零星南韓客。文先生的燒魷魚檔以前大排長龍,現在沒人買,他說:「3月15日後開始沒人,17日後一個中國客都沒有了。」從中國人蜂擁而來帶旺該景點,一眨眼變成現在的淒涼,他感覺鬱悶:「也只能堅強忍耐,沒有辦法。」如今濟州島樂天和新羅兩大免稅店都非常冷清,售貨員比顧客多。剛購物出來的中國自由行客陳小姐說,以後應該不會常來:「因為這次買票了也沒辦法。」
免稅店售貨員比顧客多
免稅店一帶街道簡體中文處處,連7-11便利店都賣起了人參、藥妝、保健品,全是針對中國內地客的商店:化妝品、南韓土產……還提供寄存、繙譯、快遞等一條龍服務,還有中國人駕駛證、駕駛訓練班,標榜快速拿到國際車牌,店員們互相說着普通話,很多本身就是中國人。專營中國旅遊團團餐的餐廳陸續關門。記者去到其中一家名字很中國的「富豪」餐廳,門上貼着暫停營業告示,何時恢復將另行通知。來自東北的朝鮮族朴大媽在濟州島住了兩年,靠幫餐廳洗碗為生,生意好時一天能做七、八個小時,每小時賺6,500韓圜(約45元港幣)。遊客少了,生活開始困難,她說:「中國人來得多,找我洗碗就多,現已兩天沒去了。」南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THAAD),掀起中國反韓狂潮,兩國衝突在所難免,令亞太複雜的政治形勢越發緊張!《蘋果》與讀者一同追源溯本,回顧中韓古今千絲萬縷恩怨情仇,click一click,就看透:
http://bit.ly/cn_k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03/19978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