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VS《星星》神劇方程式
1 :
GS(14)@2016-04-13 17:09:06■由宋慧喬和宋仲基主演的《太陽的後裔》,收視成功超越《來自星星的你》。劇照
【太陽狂熱】韓劇界自《來自星星的你》後沉寂兩年,終在今年再誕神劇《太陽的後裔》,《太陽》來勢洶洶,在韓收視火速超過《星星》,連在內地的點擊率亦趕及《星星》,明晚大結局的《太陽》勢必再創收視新高。因兩劇同樣紅爆各地,難免拿來比較。當《星星》遇上《太陽》時,哪套會較勁?事實上兩劇都屬韓劇界近年的佳作,要贏盡收視和口碑其實有成功方程式,打破韓劇慣有的橋段,男主角打得加上女神助陣,神劇就是這樣煉成的。撰文:施洛冰
1.無敵男一
韓劇離不開愛情喜劇或哭哭啼啼的題材,但《星星》和《太陽》的男主角均神秘又打得,好像金秀賢在《星星》中演外星人都敏俊,生存於地球逾400年,其間為保護自身秘密而不斷轉變身份,擁有超能力的他更是所向無敵。至於《太陽》的「劉大尉」劉時鎮(宋仲基飾)執行任務時猶如超級英雄上身,化險為夷。屬特種部隊的他很多時不能告訴女主角姜暮煙(宋慧喬飾)其工作性質,倍添神秘感。
《太陽》
《星星》
2.女神擔正
雖然韓劇多受女性觀眾追捧,但有女神級助陣就能吸納男性觀眾。《星星》的全智賢和《太陽》的宋慧喬都屬於韓國女神級的代表人物,兩人同樣出身於1981年,現年34歲的她們同屬天蠍座,出道日子相若兼成名甚早,屬韓流始祖的佼佼者。全智賢憑住高䠷的模特兒身形成為宅男女神,喬妹就以嬌小玲瓏見稱。兩大女神都是由細靚到大,天然美貌零加工。
《太陽》
《星星》
3.英雄救美
英雄救美橋段雖然老土,但勝在滿足女性觀眾的喜好,《星星》的都敏俊和《太陽》的劉時鎮更進化到只要女主角一有危險,他們就會在千鈞一髮之間神奇現身勇救愛人。好像都敏俊在《星星》中得知女主角千頌伊(全智賢飾)的車子快將衝落崖下時,他瞬間轉移兼徒手攔截車子;而《太陽》中姜暮煙的車子同樣卡在崖邊,時鎮又趕及現場,為暮煙急救。
《太陽》
《星星》
4.可愛發癲
擁有一個集合靚樣又可愛的女主角已是收視大獲全勝的必殺技,全智賢和喬妹完全能勝任演繹這種角色,兩人被公認是靚女一名,當中她們演繹買醉場面,又成功凌駕到醉酒後那種可愛發酒癲的演技,到位而不過火,讓觀眾只會覺得二人萌到爆。
《太陽》
《星星》
5.打破定律
不少經典韓劇都有8集吻戲定律,但《星星》同《太陽》就不隨波逐流,在第4集《星星》中,喝醉了的千頌伊在郵輪上同都敏俊上演郵輪之吻。《太陽》的吻戲亦在第4集發生,因事隔8個月再度重遇而感到尷尬的時鎮和暮煙,在紅酒的催情下上演了紅酒之吻。
《太陽》
《星星》
6.古裝吸客
要做男神除了長腿外,亦要宜古宜今,金秀賢和宋仲基不約而同靠古裝劇成功吸客,其中金秀賢以2012年憑古裝劇《懷抱太陽的月亮》創下42.2%的高收視,成為當年的國民電視劇,翌年他演出《星星》,奠定其男神的位置。至於宋仲基亦曾於2010年憑《成均館緋聞》的最「美麗」儒生造型成功攻陷劇迷。
宋仲基
金秀賢
7.當紅串星
做得神劇除了男女主角吸引外,連當紅明星都樂意客串就足見劇集必定受歡迎,《星星》和《太陽》同樣都獲不少一線明星客串,《星星》獲「國民初戀」秀智、女團2NE1的Sandara、男演員金秀路、柳承龍等現身;《太陽》則邀得《Running Man》的李光洙、劉亞仁等巨星客串。
李光洙
秀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413/19568380
30歲成千萬富翁 博客Starman創富上位方程式
1 :
GS(14)@2017-07-03 03:10:542017-06-21 NM
30歲出頭已晉身千萬富翁的Starman,透過投資債券及房託股致富,又涉足工廈和農地買賣,最近更跳出香港,在馬來西亞、澳洲和柬埔寨經營生意。Starman早前出書,講述自己投資理念,「我想講自己的理念,投資工具(如債券及REITs)可被取代,但理念不能被取代。」
這位年輕創富者寄語年輕人,及早規劃人生,尤其是畢業後第一個10年,定下賺取第一桶金、100萬元的目標,「視線被一幢幢樓遮住」並不值得,及早規劃讓人生下一個10年有更大選擇。
Starman年屆30歲便晉身千萬富翁,iM去年曾報道他的傳奇故事。有誰想到他中五會考失利,全靠重讀發奮,以優異成績入讀大學經濟及金融系。畢業後Starman進入大型金融機構,任企業融資,期間累積創業資本和營商人脈。2012年,Starman與朋友夾份成立投資公司,最先購入的項目是一整層葵涌工廈,進行大翻新後,再把單位分契拆售,項目短短半年已賺了逾一倍回報。此後3年公司「照辦煮碗」完成了20個項目,遍及荃灣、葵涌、荔枝角及紅磡,賺五成至一倍不等。
後來Starman將概念引入新界農地及倉地,先購入平價農地,然後翻新成有機農莊,再分間至數百呎至千呎轉售,回報達1倍至3倍;他又買入接近邊境的倉地,興建有蓋倉庫,吸引國內外企業租用。Starman近年更把生意拓展到海外,在馬來西亞新山收購了一間建材廠,眼見當地樓盤發展正如火如荼,故其建材廠近水樓台,生意源源不絕;又在澳洲開展地產項目。最新則看中「一帶一路」的商機,到柬埔寨開展食品貿易生意。
生意背後,Starman建立了一個「債券+REITs(房地產信託)」的投資組合,每月營造穩定現金流,目前組合每月產出6位數字的被動收入,養妻活兒,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地創業,今年32歲已有過千萬身家和持續增長的生意,可謂人生贏家。Starman早前出書,講述自己投資理念,多次登上暢銷書榜首位,出版短短兩周已加印第二版,現時更出到第三版。「我想講自己的理念,投資工具(如債券及REITs)可被取代,但理念不能被取代。」
第一式:人生規劃要趁早
張愛玲說過「成名要趁早」,Starman則認為人生規劃要趁早。除了少數富二代,相信大部分沒有父幹的年輕人,難以贏在起跑線,因此他認為年輕人要盡早利用時間去儲蓄資本,而投資回報不外乎3個元素:「回報率x時間x本金」,「沒有本金,回報再高也是零。沒有時間則不能創造財富,三者缺一不可。年輕人最大問題是有時間但沒有本金,所以要做好規劃!」
他建議年輕人將人生分為3個10年,第一個10年是22至32歲、即大學畢業後首個10年,由選擇工作、努力工作或學習、進修、升遷、轉工,到適婚年齡組織家庭、置業、結婚生小孩等等,是忙碌和充實的10年。若第一個10年已妥善規劃,累積到第一個100萬元,加上過程中累積的人脈、工作經驗、專業知識等,到了第二個10年,即32至42歲,人生的黃金時代可有更多選擇。
因此,最重要是人生第一個10年要定下目標、儲蓄資本。然而不少年輕人抱怨上車難,「哪有錢」累積到100萬元?Starman坦言不少年輕人「視綫被一幢幢樓遮住」,即使現時買不到樓,也不能荒廢投資機會,以及累積工作經驗,及早規劃才能打破「窮忙族」宿命。
Starman讀大學已規劃人生第一個10年,定下從商的目標。他2007年大學畢業後進入大型金融機構,擔任企業融資工作,過了幾年天昏地暗的打工生涯,經常忙著中港兩邊走,但可乘工作之便,為日後做生意鋪路。一來這工作夠忙,沒時間消費,可讓他儲到豐厚的創業資本。同時,企業融資工作勝在機會多,可建立了不少國內外人脈。尤其是金融海嘯後中國企業紛紛「走出去」投資海外,Starman當時接觸了很多民企老闆,當面向他們請教做生意之道。他發現成功白手興家的老闆,往往也是贏在思維,到了市場機遇來臨便迅速把握。
第二式:擺脫窮中產思維
累積工作經驗再辭工創業,未必人人適合,但建立理財投資的思維,卻人人受用。「這是通識,每人也要識,只要有消費的人便要理財,不是專業人士才能理。要有理財Mindset,提升財商便可以開始走出老鼠圈。」
Starman眼見不少人陷入「人生老鼠圈」,「每天工作8小時後,不能放工要鬥OT,久而久之沒有時間給自己,也沒時間處理財務,要繼續打工。」從此墮入中產貧窮的循環。
想擺脫中產貧窮,要認清自己的消費模式,不應作出超出自己能力的消費,開支愈高,愈難做到財務自由。然後要改變個人投資思維,「如果你買一些『等升』的資產,你計不到數,因為這不是收入來源,這只是One Off Gain。收入來源應該有持續性,像每月薪金或每半年派一次的股息。」Starman因此鍾愛債券和REITs,因為這是「有數得計」的投資,即會持續定期地產生現金流。
累積這類資產時,收入來源更廣,「當收入擴闊了,打破了單一收入來源(工作),便不用再怕你老闆。」他持續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包括:穩定派息的股票、以一籃子租金收入為主的REITs、固定收益資產如定息企業債券、收租物業,以上資產的回報統統「有數得計」,屆時再利用收回來的利息分散投資其他具增長潛力,又穩定派息的資產,利用現金流和複利滾雪球。Starman相信,若大家能夠持之以恒,儲蓄「有數得計」的資產,32歲前儲到100萬元並非不可能。
第三式:投資贏在現金流
Starman認為,無論個人理財、做生意和投資,現金流也很重要。建立持續產生現金流的被動收入組合,可讓人生第二個10年無後顧之憂,尋找自己的藍海;也可在第三個10年(42歲起)着手計劃退休。
相信很多讀者也熟悉,財務自由是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支出,每月有正現金流剩下,若每月也持續獲得正現金流,便是財務自由。原來這套現金流理論,放在房地產和生意皆通。
Starman以翻新工廈,再分契拆售起家,原本工廈單位因工業式微,1萬平方呎的呎租低至10元,但當改變用途,將工業變成商業用途,每呎租金躍升至40元,租值立即大幅提升,當租金(為業主帶來的現金流)倍增,物業估值、成交價格自然也跟着上揚。
Starman認為任何生意追本溯源也是現金流,一般散戶投資先看價格,只針對價格升跌,但生意人如他,會從源頭思考如何提升物業的現金流,最終提升價格。
他又認為若沒有財力做房地產生意,投資REITs也可應用這套現金流哲學,「讓上市公司代你收租。」他分析,本地REITs龍頭的領展(00823)的致勝之處也離不開現金流,認為「領展貴得有道理」,因它本身有持續收租的現金流,負債比率也不算高。領展更透過翻新商場,提升商舖租值,從而令商場估值上市,股價自然能夠提升。
料加息對REITs影響微
Starman建立了一個「債券+REITs」的組合,目前組合每月產出6位數字的被動收入。雖然債券持續派發固定利息,但缺點是到期時沒有資本增值。Starman會將債券利息,投資於優質REITs。這些REITs持有優質地段的收租物業,而且這些大集團在尋找具升值潛力、回報高、銀行融資及投資效益上也較有優勢,長遠可跟隨通脹,做到資本增值,債券和REITs可優劣互補。
美國聯儲局在7個月三度加息,REITs向來是息口敏感的資產,問到Starman何會擔心加息?「我相信美國不會大幅加息,因為現在不是加息周期,只是利率正常化。」他解釋,之前零息時代,美國聯儲局不能藉貨幣政策調控經濟,「利率零,即是廢了聯儲局貨幣政策的武功,以前格蘭斯班(Alan Greenspan)般有加有減才能調控經濟。」相反,若進入加息周期,即是美國經濟持續增長,有通脹才要加息控制。
他相信聯儲局現在只是將息口上調至正常水平,並未進入加息周期,故現時REITs受影響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