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00億聽證會這一周:美國企業抱怨USTR 超九成求放過

這是註定要被記入美國貿易史冊的一周。

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位於華盛頓西南區的ITC(USTR下屬機構)內,臺下坐著等待出庭作證的,是美國各大企業、家族型中小企業和重磅級行會組織中年齡多在50~60歲的首席執行官、高層領導,甚至還有在美國政治光譜中舉足輕重的州議員,他們的兩鬢多已斑白。

而在對面聽取證詞的,則是USTR“301調查”委員會的各位委員,平均年齡在30~40歲左右的技術官員們。

作為中方相關方的代理律師,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蔡開明律師在美國華盛頓參與上述聽證,這對比明顯的一幕令他印象深刻。

比如,聽證人群中甚至出現了阿拉斯加州的參議員薩利文(Dan Sullivan),他是為了保護阿拉斯加州的相關產業而來,“他在庭上說,以前我坐在上面,你們(USTR人員)給我來做報告,今天是你們坐在上面,我來給你們做報告。”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憶了這並不尋常的一幕。

此次薩利文從阿拉斯加州遠道而來,出現在了8月23日的聽證會上,並在當地時間早上9:30第一個發言,在其中薩利文向USTR“301調查”委員會指明,此次關稅對阿拉斯加的漁業將造成近10億美元的重大打擊,且打擊的只會是美國人。

截至8月24日第五場聽證會結束,第一財經記者根據會議記錄統計後發現,在出席聽證會的312個代表中,僅有27位表示贊成增加關稅,這意味著91%左右出席聽證會的美國企業都“求放過”。

不僅如此,根據上述出庭記錄,在反對對華加征該2000億美元關稅的同時,美國業界代表也在會議中對美國政府方面的不專業和將貿易問題政治化表達了不滿之情,美國化學品協會代表貝萊資瓦(Brzytwa)即不客氣地指出:“供應鏈不是憑空存在的,也不會因為美國貿易政策的利益就能隨便再建一個。”

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00億美元征稅產品,需要美方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來分析,這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且通過五天的聽證會實況也可以看出,美方(USTR一方)對2000億美元產品的研究和分析是比較有限的。

一份阿拉斯加樣本:傷害的只能是美國人

美國商會按照目前全球對美國的貿易反制金額情況,制作了一張美國全球貿易戰各州受影響圖,並按照受影響的級別,將美國50州分為了嚴重、特別嚴重及超級嚴重三個受影響級別。

根據這張影響圖,目前,采取反制關稅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歐盟以及中國。在超級嚴重的級別中共有美國的14個州,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路易斯安那州、華盛頓州和伊利諾伊州。

阿拉斯加州位於這14個受影響州的前列,美國商會統計顯示,其總體受影響額度為9.11億美元,其中因中國的對等500億美元關稅所造成的影響在9.09億美元,主要原因就在漁業方面,其主要加征關稅的產品為冷凍大西洋鮭魚、冷凍鱈魚及比目魚。

這也是令薩利文坐不住、直接奔赴華盛頓參與聽證會的主要原因:若2000億美元關稅開征,阿拉斯加的漁業將遭受更大打擊。

第一財經記者獲得了薩利文的證詞,通過記錄可以看到,薩利文的證詞是一份出席聽證會的完美範本,在理性、強勢的基礎之上,每句話都直指USTR“301調查”委員會的調查靶心。

薩利文表示,阿拉斯加州是美國最棒的漁業州之一,當地漁業雇傭了60000名漁業員工,是阿拉斯加州的最佳雇主,阿拉斯加生產的海鮮產品占美國整體海鮮產品(24億美元)總量的60%,且海鮮均是由美國人、美國船只在美國海域捕撈的,使用的還是美國自身的資源,最終產品也運回美國,唯獨涉及中國的產品是送往中國進行加工。

“若對該類產品進行征稅,只會損害美方利益而非中方,美方要為此付出10億美元的代價。”薩利文表示。

美國國家漁業研究所的德哈恩(Robert DeHaan)則進一步指出:“切魚這種活兒也不是什麽國際商業秘密。”

“如果美國政府想要同中方博弈,請換一種形式。”德哈恩在聽證會上指出,美國漁民通常采取家族運營方式,且中國還一直在降低關稅以促進這項業務,以滿足世界上最大的中產階層的需求。

在面對USTR“301調查”委員會“中國進口有多重要”這一問題時,德哈恩答道,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國已發展成為多個國家級漁業中心,如果美國將該魚類加工工作轉移回阿拉斯加州,這將產生不少問題:一方面中國在開發國內需求方面做得很好,另一方面美國的競爭者也都在享受中國在基礎設施和勞動力方面的便利。

與此同時,小企業很難向其他國家轉移產業,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德哈恩指出,更別提那些海量認證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才能申請下來。

美國商會制作的美國全球貿易戰各州受影響圖,將美國50個州分為了嚴重、特別嚴重及超級嚴重三個受影響級別,顏色越深影響越大。

求放過:美國企業的怒氣和無奈

雖然此次USTR以不直播的方式進行聽證會,造成該聽證會無法錄音或錄像,但第一財經記者仍輾轉拿到了目前為止一周以來(8月20~24日)所有的聽證記錄。

翻看這份記錄便可得知,如同來自阿拉斯加州的代表一樣,此次出席聽證會的美國企業無奈地表達著自己“求放過”的訴求,並直指此次美國出臺2000億美元征稅清單的各種荒謬之處。

此次,美方擬加征關稅的價值20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商品共計6031個稅號,在清單上看到的是冰冷的稅則號,在企業眼中這些卻代表著罔顧基本的行業經濟常識。

譬如,美國新娘舞會行業協會代表蘭格(Stephen Lang)在聽證會上反問USTR官員,婚紗這種時尚和季節性如此敏感的產品,難道要讓我們為了應對關稅而提前囤貨嗎?誰會穿過時的婚紗?

食品業的企業代表則提醒USTR官員,中國的蘋果和其他國家的蘋果嘗起來口感不一樣,這不能簡單用替代國這件事兒來衡量的。

在第一日的聽證中,美國果汁產品協會負責人泰勒(Andrew Taylor)就為USTR的官員們普及了一次有關果汁業的常識。

泰勒指出,大部分果汁生產商都購買海外的濃縮果汁原料,美國本土在蘋果和梨方面是沒有充足供給的,實際上73%的蘋果汁濃縮物和76%的梨汁濃縮物都來自中國。

在回答USTR官員有關“中國產品是否能夠被替代”的問題時,泰勒指出,中國是蘋果和梨方面最大的供給商,雖然歐洲和阿根廷也有供給,但是它們生產的蘋果和梨的口感,嘗起來區別很大,不能作為替代方。

前述提到的貝萊資瓦此次是再次出席聽證會,他表示,對於本屆美國政府拒絕了上一次其移除出征稅範圍的要求,“感到失望”。

“我們的要求是把所有的化學品和塑料制品都移除出此次征稅範圍。”貝萊資瓦表示,即便是對華征稅,考慮到中國在東南亞的產業,對中方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對美方的影響,則是潛在有2.4萬人將失業。

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聽證會期間,有一次美政府方問企業是否有可替代的渠道,作證代表隨即反問,產品範圍這麽廣,你問的是哪個產品?

該化學類產品代表要求的是排除一大類產品。蔡開明解釋,因此可以看出發問的官員,本身對於證詞就不是很熟悉,也沒有深入去想到底要去排除的範圍,而僅僅是根據常規思維來提出問題,這也說明官員本身對這些作證公司和提交的材料,並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去分析。

實際上,據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出庭記錄發現,與貝萊資瓦20日處於同一小組的8個出席聽證會代表,均來自各類型的化工類產品企業,全部對2000億美元征稅表示反對且態度尤為強硬。

比如,其同組的一家制作泡沫類產品的企業代表克斯可(Todd Keske)直接表示,“要對關稅說不!”

如果開征關稅,將對該行業所有下遊行業和客戶產生影響,克斯可表示,美國目前是相關產品的凈進口,且相關產品在全球和美國國內都出現短缺現象,在過去20年中,美國一家新的相關工廠也沒建成,而建設新設施可能需要5~10年的時間,與此同時由於價格會上漲,可能會造成產品徹底短缺,下遊企業關閉。

如前所述,截至24日,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在出席聽證會的312個代表中,僅有27位表示贊成增加關稅。

具體而言,在首日的61個發言人中,僅有3位表達了贊同征稅的看法。“在首日聽證會上,空調、食品包裝和紡織品三個行業的企業或者協會,在陳述中表示支持全部或者部分征稅。”正在參加上述聽證會的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孫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之所以說部分支持征稅,是因為其中的美國紡織品協會雖完全支持對終端產品征稅,但反對對原材料征稅。”

第二日,共有58位發言人。孫磊說,第二天支持加征關稅的代表有所增加,來自美國鋼鐵、林產、勞保、機電、重卡及電動汽車、瓷磚、地板、建材、石材、輕工等10個企業或者協會的發言人支持完全或部分加征關稅。

第三日,有3家鋼鐵企業、3家五金產品企業和一家汽車底盤生產企業支持征稅。

第四日,只有涉及蜂蜜和大蒜行業的兩個企業支持征稅。

第五日,橡膠、皮革、五金、垃圾食品處理、新能源、紡織行業以及玻璃器皿協會共7個代表提出支持征稅,其中,名為Insinkerator垃圾食品處理設備公司有在華投資經營。

孫磊表示,如概括下支持征稅的企業,其特點是越處於供應鏈低端的美國企業,就越支持征稅。而越處於供應鏈高端的美國企業,則越不支持,這意味著這類企業用中國原材料和中間產品比較多。

學習美國企業的聽證發言邏輯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後發現,此次參加聽證會的不少代表均為第三次參加該類“301調查”聽證會的業界代表,比如半導體產業方面的美國企業代表。而在經歷了三次聽證會之後,各位抗辯代表和USTR“301調查”委員會的套路也較為固定。

聽證會首日,委員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第一,是否可以從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進口涉案稅則號產品?第二,中方在該稅則號產品方面是否有侵權和假冒行為?第三,加稅是否會對美國經濟和消費者造成損害?第四,能不能找到替代生產國?

各位抗辯代表也主要表達五層含義:第一,中國具有優秀的技術工人和強大的產業鏈,在生產能力方面沒有替代者,也沒有競爭國家可以望其項背,無法把工廠搬出中國;第二,包括軍方在內的美國消費者無法承受加征關稅後的價格上漲,低端和中端美國消費者將深受其害,軍方消費者也不能幸免;第三,此次征稅的產品大部分都不具有高科技含量,與“301調查”初衷無關;第四,在特定稅則號下,中國是唯一的供應商或原料生產商;第五,美國沒人願意做抗辯企業所在領域的工作。

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美國企業在做證詞時,有一個大致的邏輯。其重點在其產品的產值,涉及美國就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以及該產品同“301調查”中所指責的技術轉移是沒有關系的。

而反觀此次出席的中方企業和代表,蔡開明表示,此次美國企業對出席聽證非常重視,但會後同許多美國協會和企業溝通中得知,沒有特別多的中國供應商同他們聯系,即仍是美方企業的主動性行為。

“有一個美國企業對我說,‘我派了一個人去中國聯系中國供應商,他們還派出來一個比較低階的人跟我們說產品排除的事情’。”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希望中方企業能更多地來使用法律的途徑。

比如,在接下來9月6日之前還有提交補充評論意見的時間。蔡開明表示,想回國之後,盡快和商會和企業溝通,聯系美國的進口商協會或客戶,來提交補充評論意見,合理使用程序利益,來爭取申請將產品排除在清單之外的這種可能性。

這五天聽下來,孫磊的感受則是,中方出席的行業協會,表達了聲音和觀點,這是十分必要的。當然若要爭取自己權益,首先要識別美方邏輯。

“美方企業的邏輯是,征稅損害了美國經濟或消費者利益,把這個說清楚,就有希望被排除在外。”孫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據第一財經記者根據USTR提供的日程統計,目前本次聽證會總計有11位中方代表參加,其中包括中國相關商會的負責人、裝飾材料、醫藥產品、律所和中國學者代表。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曾在擔任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時,多次率隊赴美打鋼鐵“雙反”案件。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十幾次的鋼鐵“雙反”聽證會中,他們所摸索出的經驗是,讓美國用戶去跟美國政府對話,特別是發動美國的大型跨國企業在聽證會上發言,效果更佳。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10

人在中環 - CK 大家都別抱怨 (2012年08月31日)

1 : GS(14)@2012-08-31 10:33:1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9491&d=1833
記得初初出來工作時,跟一大班同事時常抱怨,自己那間公司出手太cheap,給我們的待遇太差,比不上外面某些機構。我那一刻是真心覺得自己工作的那間公司很孤寒很無恥,出手竟然跟那些頂班的外資機構差那麼遠,跟同事你一言我一語,就將責任推到管理層身上。
後來自己做了老闆,發現從前這個抱怨很多餘。為何那時的我覺得自己那份工這樣cheap,管理層這樣無恥,而外面又有些人工高待遇好的工作,自己卻不轉去那些機構?其實心裡自己明白,那時以我的資歷背景,大概沒有機會被那些機構所取錄的。自己正做的那一份「cheap工」,已是當時能力範圍所能找到待遇最好的工作。工作待遇是勞工市場供求關係的結果,並沒有所謂cheap與唔cheap。
做生意後,認識多了其他行家和小商人。我時常聽到的抱怨是:「請來請去都請唔到好夥計」,也時不時聽到他們投訴,現在條件稍為像樣的人,都叫價太高。那何謂叫價太高?是否你付不起他的叫價,就稱之為「太高」?像我們這些本地的中小企,以我們公司的品牌聲譽,及支付薪金的能力,實實在在無法吸引最頂班的人才,這是鐵一般事實。有些老闆嫌現在的年輕人自視過高,開價太進取,跟我們以前抱怨公司管理層太cheap,給人工的出手太低,在心態上有何分別?講到尾,勞資雙方都不願承認真相:自己其實就是不夠強。週三、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15

撐釋法集會 內地人稱收$300出席 指港人可收$600 抱怨不公平

1 : GS(14)@2016-11-16 05:06:04

■多個建制社團昨動員參與集會,參加者以中老年人士為主。李家皓攝



【本報訊】「反港獨、撐釋法大聯盟」昨午在立法會外及添馬公園集會,出席的大部份是中老年人士。警方估計最高峯約28,500人出席,大會指逾40,000人參與,並不時強調集會人士是自發參與,如發現有人收錢才參加,應向大會舉報。但有參與者表示收了300元車馬費作酬勞,亦有學生說集會後有人請吃飯,另有參加者不知道集會目的。記者:李詠希 林社炳



大會昨指有53個團體發起集會,支持的團體逾千。一對來自蛇口的夫婦指是當地居民組織串連來港撐場,每位300元車馬費。該名太太稱是內地一名姓周男子安排,指可自行或一起來港撐場,抵港後到D區集合報到,但半帶抱怨指由內地來港撐場只得300元酬勞,反之願意撐場的港人每位獲酬600元,認為不太公平。另一名參加集會的12歲吳同學指,不明白為何梁頌恆和游蕙禎要支持港獨,「明明佢哋自己就係中國人」,她坦承不知人大釋法內容,但認為無破壞香港法治,又指由家人帶同參與集會,但不知所隨團體名稱,又說出席集會每人會獲100元,集會後亦有人請食飯。



■來自蛇口的夫婦稱被安排來港撐場,每位可獲300元車馬費。

■由家人帶同參與集會的吳同學,坦承不知人大釋法內容。



婆婆叫錯口號撐港獨

來港9年的郭女士稱支持釋法,「釋法之後立法會可以正常番」,指釋法內容是「將嗰兩個人剔出立法會」,但她只記得游蕙禎,忘記了梁頌恆名字,「佢哋唔應該講我哋中國人係支那,咁樣已經好差,係違背做人嘅原則」,她強調沒有收錢參加集會。操普通話的卯女士說不知集會目的,稱家庭團聚會叫她參加,沒有收錢。另有參與集會的婆婆更一度將反港獨說成支持港獨;記者追問為何參與集會,她稱「唔識呀,唔講咁多」。多名建制派人士先後上台發言炮轟青年新政梁頌恆及游蕙禎,其中原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民建聯前主席譚耀宗指,今屆立會有一小撮人「一朝得志、語無倫次」,批評梁、游「is not Chinese(不是中國人)」,梁、游在香港說中國是支那簡直「陀衰家」,沒資格當議員。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則指,香港未來前路難行,港獨分子會走入社區,以「明獨」或「暗獨」等方式播獨,認為梁、游既然不想做香港人或中國人,應離開香港。身兼港區人大代表的新民黨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更稱,自己是土生土長的真本土,但香港近日有癌細胞,想將港人帶上不歸路,「港獨係喪盡天良,新民黨同佢死過!」近6時集會完結後,約20、30名大媽及大叔參與者遲遲未走,記者上前了解,原來他們來自大埔婦女會,正等候旅遊巴接送,惟因車輛遲到,眾人等了近一小時後分乘兩部車離開,一車返回大埔富善邨,另一車返回太和邨。消息指,之前有人指大會後有聚餐,但不知何故取消。大聯盟發言人吳秋北指,大聯盟從不鼓勵有人用錢動員人士參與集會,如有相關情況應報警並向大聯盟舉報,必定嚴肅處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4/198332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591

三分一僱主抱怨強積金供應商

1 : GS(14)@2017-01-18 08:10:08

【專訪】打工仔不滿強積金收費貴,僱主亦然,顧問公司美世(Mercer)調查發現,本港約三分一僱主不滿強積金供應商表現,較三年前類似調查大幅上升10個百分點,當中基金收費及回報表現最讓他們不爽。美世香港、中國和韓國區總經理王玉麟接受專訪時表示,僱主最不滿意基金收費、投資表現兩者亦不是正比關係。事實上,現時有僱主增加自願供款率,並視之為福利,故此重視基金表現。當中有公司願意為僱員供款至20%,即若果薪金為2萬元,僱主願意月供4,000元,變相加人工。現時基金開支比率處於較高水平亦令市民怨聲載道。王玉麟認為市民未有積極轉會,汰弱留強機制未顯現,「每一年強積金轉會數目少過一成,市民唔滿意,但又唔轉,強積金供應商就無壓力提升表現」。他認為僱主亦有責任,例如可以聘請多個強積金供應商,令員工選擇增加,王玉麟指現時市面上約有一至兩成公司使用兩個供應商。預設投資策略(DIS)定於4月推出,能否減低社會不滿?王玉麟坦言短期並不樂觀,原因是受歡迎程度不高,「DIS要承受風險,保守投資者無興趣;進取型投資者嫌太過保守;唯一係對強積金完全無感覺嘅人,就會選擇DIS」。


強積金對沖違反原意

有批評指DIS基準指數風險高,王玉麟解釋DIS不可能是零風險基金,一般人必須要將收入三成撥入退休儲蓄,才可擁有合理舒適生活,而若果年投資收益率每上升1%,每月儲蓄可以減少8%,「所以DIS期望投資者承受風險,如果純現金儲蓄,每月儲蓄額則需要大幅提升」。今日出爐的施政報告料為取消強積金對沖長期服務金着墨。王玉麟坦言容許對沖是違反強積金設立原意,而現時每年對沖額約為30億元,「我哋計過若果每年發還30億,等於每名香港人加咗0.5%人工」。數額不多,不過配合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等政策實施,才引來僱主較大反彈。記者:周家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8/199005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996

吳抱怨坊間「人格謀殺」

1 : GS(14)@2017-01-25 07:34:46

【本報訊】TSA等多項政策爭議,令教育局長吳克儉屢成眾矢之的。吳昨回顧4年任期表現,自問「對得住學生、教師」。他抱怨坊間對他「人格謀殺」,令他偶有感到「唔順氣」、「唔公道」。面對不絕於耳的下台之聲,吳指目前心無二用,冀於6月任滿前完成工作,並未考慮下屆去留問題。


遊日捱轟「條氣唔順」


吳昨舉行任內最後一次年度傳媒午宴,形容教局過去4年脫離「只係維持日常工作」,推出免費優質幼稚園計劃、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學、生涯規劃教學等新政策。吳未評核自身表現,但自詡在穩定小學適齡人口下降而出現殺校危機、提升學位教師量方面,「對得住學生、教師」。提及坊間負評,吳稱已設立fb與公眾交流,改善溝通,某些指摘僅屬人格謀殺。他以2015年因私人理由到日本旅遊、缺席TSA公聽會一事為例,坦言「條氣唔順」,因其妻當時身體出問題,故早已約定一家外遊,「個旅行安排咗好耐,我聽到公聽會日子都第一時間表示唔得,同提出其他可行時間」,強調自己也有私人假期,如有人為此大做文章,「我真係幫你唔到」。他續指外訪時「做到攤攤腰」,外界抹煞他與同事的付出是「唔公道」、「低水平」。被問有否因批評而灰心,吳直言去年其母及妻子相繼去世,惟他一直以妻子的說話「教育是很重要,一定要全力以赴」去鼓勵自己,不會在意無理批評,「唔會因批評、衝擊而忘卻初衷,始終我就係我……如果想做啲嘢阻止我,sorry,you cannot do that」,強調將竭力於任期完結前專業完成已承諾的教育政策。吳亦大讚任內港學生繼續於全球競爭力報告、國際學生能力評估中表現出色,反映港教育質素高;惟他指社會政治化阻礙政策推動,重提當年被推倒的國民教育,反問在場人士「你話畀我聽當年邊度係洗腦?」■記者葉偉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4/199070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904

廖偉強:抱怨不如行動

1 : GS(14)@2017-06-08 00:31:01

【明報專訊】樓價由年初至今累積升幅已達一成,升幅確實比預期來得更快。市場抱怨政府任由樓價不斷上升,年輕人抱怨置業困難,事實上樓市是否真的存在泡沫呢?政府是否無力管制呢?

高槓桿投資少 港樓無泡沫

就以上的問題,筆者的答案是否定的。目前入市的買家大部分都是真正的用家及有實力的投資者,甚少存在高槓桿比率的投資成分,况且現時大部分的業主已經供斷物業,樓價亦有數倍的上升,業主的套現能力亦相對實力雄厚,樓市根本不存在泡沫。

此外,香港是自由經濟及貿易的市場,出手過輕,達不到壓抑樓市過熱的效果;出手過重,會將樓市及經濟拖垮。政府唯有拖延買家需求的數量,希望盡快增加供應,達到供求平衡的目標,令樓市自然降溫。

現時社會的年輕人抱怨難以入市,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亦多次表達年輕人如果想入市,必須努力奮鬥工作,放棄大部分吃喝玩樂的物質享受及時間,去換取辛勞積蓄而來的金錢。物業是一種投資性的產品,並非人人垂手可得;但是,透過努力及奮鬥之下累積的資本,總是有機會的。

今每月供款額與20年前相若

相比20年前的高息狀况,今天的低息環境下,並計算現今樓價的升幅後,實質每月的供款金額都是不相伯仲,只是需要付出更多的首期資金而已。

年輕人,抱怨不如行動,筆者相信世界是公平的,想得到任何事或物,都是必須付出的!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19&issue=201706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