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頂層設計出臺,中央要求抓緊編制地方規劃
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隔半年,迎來中央層面的規劃。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開會議,審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認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幹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形成了今後5年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政策框架。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各地區各部門要編制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加強各類規劃的統籌管理和系統銜接,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
今年2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農辦領導解讀一號文件時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伴隨著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要管到2050年。“在制定中央一號文件的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聯合有關部門同步起草《規劃》。現在《規劃》的初稿已基本形成,正在按照程序進行報批。”
會議認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提高思想認識,真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
在具體落實環節,各地區各部門要“抓緊編制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做到鄉村振興事事有規可循、層層有人負責”。
此外,“要針對不同類型地區采取不同辦法,做到順應村情民意,既要政府、社會、市場協同發力,又要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目標任務要符合實際,保障措施要可行有力”。
當前全國各地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性很高。面對這樣的情形,前述中農辦負責人認為,這反映鄉村振興得到各地普遍擁護,也順應了億萬農民的期盼,這是非常可喜的。在實際工作中,既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又要有科學求實的作風;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紮實推進、從容建設、久久為功。要防止層層加碼、防止搞“一刀切”。
其實,對於貧困地區來說,鄉村振興還是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會議指出,黨的十九大把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作出全面部署。未來3年,還有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
精準扶貧這5年來,前期累計減貧6600萬人以上。今後3年要實現脫貧3000多萬人,壓力和難度仍不小。中央要求,必須清醒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再接再厲、精準施策,以更有力的行動、更紮實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貧困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為保障打贏脫貧攻堅戰,會議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進一步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同時,完善脫貧攻堅考核監督評估機制,提高考核評估質量和水平,切實解決基層疲於迎評迎檢問題。要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加強對脫貧一線幹部的關愛激勵。
要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集中力量解決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突出問題,堅決依紀依法懲治貪汙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強占掠奪等行為。要深入宣傳脫貧攻堅典型經驗,宣傳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
證監會要抓緊推進的這五項工作有深意
8日,證監會召開了黨委會和主席辦公會,會議強調證監會系統必須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經濟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六穩”的要求貫徹到資本市場監管工作的各個方面,明確了資本市場改革接下來的五項重點工作,為資本市場的下一步改革定調。
證監會下一步重點推進的五項工作,包括繼續深化發行制度改革、積極推進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大相關基礎性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提升投資銀行服務能力以及強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
在多位市場人士看來,證監會明確下半年工作內容,對A股市場的穩定運行帶來積極信號。其中,深化改革與開放或將成為下半年證監會推進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來,證監會在上市發行、並購重組、退市制度、上市公司停牌制度、公司治理等領域的深化改革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取得了積極成效。
以退市制度為例,7月27日晚間,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修改<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的決定》,對2014年《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退市意見》)進行修改。證監會強調,此次對退市制度的修改完善,對於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塑造理性投資文化,形成優勝劣汰的良好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對有關重大違法公司,特別是嚴重危害市場秩序,嚴重侵害群眾利益,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堅決依法實施強制退市。
目前,已經有*ST吉恩、*ST昆機、*ST烯碳、*金亞、*ST百特等5只股票啟動退市程序。其中,前3只退市的原因是連續3年虧損,後兩只均因欺詐發行、重大信披違規被啟動強制退市程序,並且還皆因涉嫌“重大違法行為”而被重罰。
在對外開放方面,會議透露,加快推動證券行業放寬外資股比限制政策的落實落地。抓緊推進滬倫通各項準備工作,爭取年內推出。積極支持A股納入富時羅素國際指數,提升A股在MSCI指數中的比重。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統一準入標準,放寬準入條件,擴大境外資金投資範圍。
值得關註的是,多位監管人士表態,今年年內將開通滬倫通,此次證監會將滬倫通開通作為重要推進內容,值得市場各方期待。
過去幾年,中國在加快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道路上不斷取得突破:先後開通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A股納入MSCI、原油鐵礦石等期貨品種引入外國投資者等。
7月8日,證監會發文稱已會同有關部門上報了《關於進一步放開外國人A股證券賬戶開立政策的請示》,並獲得了國務院原則同意,明確在境內工作的外國人和A股上市公司中在境外工作並參與股權激勵的外籍員工可在A股開立證券賬戶,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外國投資者可參與A股交易。
此外,去年至今,已有富達、瑞銀資管、富敦、英仕曼、貝萊德、施羅德等13家外資機構先後在基金業協會登記成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
可以預見,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領域擴大,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進入中國,與中國投資者同臺競技。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加速布局中國是在用實際行動看好中國市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成果的體現。
責編:張瑜
抓緊金融趨勢 避免後知後覺 黃國英
1 :
GS(14)@2013-01-31 00:02:04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4476
能夠快而準地找出趨勢,人皆希冀,因為報酬無比豐富,尤其在金融市場,效果最明顯。當然,對趨勢後知後覺,而失諸交臂,我們早有經驗。(西諺有云:“Experience is what you get when you don't get what you want.”)
要增強發現趨勢的能力,可以倒過來想,先找出以往錯過之因。這個問題,趨勢學家林奎斯特(Lindkvist)累積了不少心得。據他所講,trend一詞,起源於挪威文trendr,意思是「轉動」。察覺趨勢,心態上要保持開放,絕對不可以妄下結論。他認為趨勢學、未來學,並不等於風水占卜,他將重點放在觀察,而不是預測,甚至自稱以「不知道」為榮。
散戶往往被分秒股價的變動所吸引,不易察覺到市場趨勢的轉變。
落足眼力也走漏眼
就算落足眼力,很多時候也會走漏,原因是我們的意識,對太緩慢、太細微的改變,很容易視而不見。曾經有一項實驗,是測試人們的知覺,會否錯過緩慢、細微的改變。得出的結論,是「十二秒法則」:如果變化是突然出現,例如房間內突然出現一陣氣味,人們的感官可以即時探測到;但如果將改變的過程,攤長到十二秒以上,氣味改變,甚至是畫面上,顏色顯眼的轉動,也可以避過人們的眼睛。五官知覺,是人類賴以維生的本能,尚且可以輕易受騙;更高層次的心智,構造當然不及知覺嚴密,受到蒙蔽的機會更大。尤其是抽象的概念,非常容易被顯眼的表徵掩蓋。例如思量證券中長線的發展,要留意的因素,可能是現金流、利息、通脹、供應(「印股票」的數量)、整體槓桿水平等。但這些因素變化極慢,最終自然讓路給分秒跳動的價格,可前者才是創造、推動趨勢的力量。
另一對觀察趨勢影響甚大的,是線性思考和依靠現狀,特別是太短期的現狀,推算未來。線性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解決一般小問題,例如有人問你:「2、4、6、?、?」可能不用一秒,你已經會衝口而出,回答:「8、10」如果在一個穩定的、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用這種方法,必然是十拿九穩。但在現實世界,線性思考卻限制了我們的思考,在一個很細的範圍內。失去了想像力,自然很難捕捉到往往出其不意的真正趨勢。
意想不到總會發生
將現況向外推延,與線性思考原理相通,就是以眼見的現實為起點,估計未來的去向,會依照一路走來的軌迹發展。但歷史上重大的發展,從來是飛躍式,而不是按部就班。以交通工具的發展為例,汽車大亨福特曾說過:「如果我問人們想我創造甚麼,他們會說要跑得更快的馬。」倫敦市也曾經因交通愈發頻繁,預期馬糞在市內堆積,將會成為一大困難。最終當然是被汽車解決。凱恩斯曾說過:「不可避免的事,絕對不會發生;而意想不到的事,卻總是發生。」作為趨勢觀察者,當聽到別人發表實牙實齒的看法,只要不盲從,思考一下其他可能性,已經是一大優勢。
2 :
chunyu(31323)@2013-01-31 22:31:58睇完篇野忍唔住發up風, 因爲我也是研究趨勢之人, 也順便講一講人性心理
對於黃國英趨勢的理念, 我深感認同, 亦講了我心中的某些要點
對我而言, 大部份的預測只是一堆廢話 (算命之類的我不算入此列)
我認爲判斷趨勢不是一種預測, 而是盡量觀察所有細微的變化, 再計算一些混沌中發生的事, 實際上這是牽涉大量的觀察及dynamic的計算, 而且需要在每一個時間點掌握到足夠的variables, 知道得越多, 判斷會越準確 (前提是掌握的variables資訊也要準確真實)
情況就像是在蝴蝶效應中, 盡量在蝴蝶拍第一下翼的時候, 你就得計算好及觀察得到這之後有可能形成的風暴,
方法是你可以爲這個蝴蝶效應去寫100個劇本, 再逐步證實最終的劇本是哪一個.
所以, 我認爲趨勢是能確認的事, 若硬要去估未來根本還未發生的東西, 那不如廢話少説, 早點睡還好.
至於人的行爲亦然,
如果趨勢是屬於宏觀的, 讀心術就算是微觀的趨勢,
形成趨勢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人性, 知道並了解人性, 就更易了解趨勢的形成,
對我而言, 讀歷史的最高價值就在於這裡, 人性的本質大概是千百年都不會有大改變的, 如貪婪, 妒忌, 懶惰, 驕傲等..
而會改變的是制度, 當時的道德觀念, 價值觀等
所以要知道別人想甚麼和想做甚麼, 方法和判斷趨勢大同小異,
但背後也是沒有甚麼魔法, 任何判斷都是不能無中生有的.
不喜勿插, 純粹發發up風, 但有興趣的也請指教指教

吳彥祖 抓緊生命每一秒 2015-10-09
1 :
GS(14)@2015-10-11 02:12:26http://www.skypost.hk/feature/%E ... %80%E7%A7%92/192556
對吳彥祖(Daniel)而言,2013年是悲喜交集的,女兒吳斐然(Raven)出世,全家滿心歡喜之際,卻傳來吳媽媽患肺癌噩耗,心情由天堂跌落谷底,向來孝順的他,全面停工陪伴左右。「醫生本來說她有半年命,結果兩個月後就離世,一切都來得突然,那刻我終於明白時間真是很寶貴。」
母親突然離世對Daniel打擊很大,甚至提不起勁工作,停工半年,直至收到《滾蛋吧!Mr. Tumor》的劇本,講述癌症病人樂觀面對生死,他決心將自己的經歷跟觀眾分享,結果亦治癒了自己的心靈。「本來想繼續放假調整心情,但看過劇本後實在有很大衝擊。那是真人真事改編,戲中我飾演的梁醫生,每日要面對癌症病人的生離死別,人都麻木了,偏偏他遇到熊頓(白百何飾),雖然她患病,但是仍積極將樂觀的精神感染身邊人。一個年輕女子可以如此正面(對待生死),深深打動了我,我覺得很值得去幫手,希望年輕人看完這部電影會有所啟發。」
減輕人生包袱
不過,戲中大部分情節均在醫院發生,拍攝過程難免勾起他與母親的回憶,猶如在傷口上灑鹽。「去到尾聲,熊頓和梁醫生有段真情對話,大家的真感情都浮現出來,明知她就要死,但還有很多說話想講,很感動,亦表達到病人和醫生的心態和關係。醫生不能將自己的情緒釋放出來,處理任何情況都要很平靜。記得媽咪在醫院的時候,我一直想:『誰會想做癌症醫生呢?好難受呢!』做醫生是想救人,但絕大部分癌症病人都會死,這不是一份樂觀的工作。」
最近Daniel全面復工,11月除了有新片上映,另一邊廂由他監製兼主演的美劇《Into the Badlands》亦會播出。「最初參與只是想幫到件事,他們不懂拍武打劇集,而我對這方面有很多想法,於是擔任監製,亦邀請馮德倫做動作導演,後來亦有參與幕前演出。媽咪未患病前,我有很多工作壓力,特別是之前開設經理人公司,有很多包袱和責任,但原來人生如此苦短,為何不專心做好演員(崗位)呢?所以我決定結束經營了近六年的經理人公司,將自己的人生簡化一點。」
打算定居美國
雖然減產,但他沒有息影的打算,現階段一切以家庭先行。「今年41歲了,以後的每分每秒都很重要,不想做的就不做,想做的就要做令自己和家庭開心的事。至於拍戲,我不會因為有了女兒,而不拍黑暗話題的電影,因為她暫時不會識睇我的電影,其實我都不想她睇我的戲,只想她覺得我是爸爸,而不是別人的偶像,但一切是言之尚早,待她長大後自己決定吧!」為了親近家人,他日後以美國為基地,有工作才來港,看來香港觀眾要珍惜見到Daniel的機會了。
場地:雲來軒
撰文:何綺娜
攝影:Lego
編輯:黃寶恩
設計:鄧俊明
化粧:Jane Leung
髮型:Projetz 4 @ Alex Chan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