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和:港美息差擴大 港走資恐加劇

1 : GS(14)@2017-04-29 22:50:17

【明報專訊】近日港匯跌穿7.78水平,走資的憂慮重燃。大和股票研究部首席經濟師賴志文發表報告,指港元近期轉弱,主要元兇是港美息差擴大,雖然本港走資情况未算嚴重,但若美國聯儲局進一步加息或縮減持產負債表,而港息未能追上,走資局面恐會惡化。

大和的報告指出,港匯顯著回落,近年類似的情况發生在2016年1月,但當時市場主要憂慮人民幣貶值及美元走強,而現時人民幣趨穩,美元在100水平亦見阻力,情况與去年初不同。

資金賣港元持美元 港匯受壓

因此報告指出,港匯近日走弱主要因港美息差擴闊,聯儲局早已加息3次,但香港的主要借貸及存款利率仍然未有跟隨,銀行間拆息雖有所上升,但遠遠未及美元市場利率的升幅。以1個月美元倫敦同業拆息為例,現較同期的香港銀行同業拆息高出60點子(見圖),差距是2008年底以來最大。即使是1年期的差距,亦有接近30點子。利息差距之闊,足夠市場進行套利交易,即賣出港元以持有美元以吸納更高利息,故港匯承受一定壓力。

瑞士寶盛私人銀行高級證券分析師周雯玲亦指出,港匯走弱因銀行的套利盤所致,本身這些資金並非投入股市,故即使走資,相信不影響股市的流動性。

大和的報告亦認為,港匯的壓力暫時正常,且未足以敲響警號,但若聯儲局再加數次息,並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而香港銀行間的利率仍然不跟隨美息,港匯的壓力便會更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487&issue=201704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765

美扭轉9年量寬 港拆息抽升 儲局年底加息機會飈至73% 港美息差仍闊

1 : GS(14)@2017-09-25 04:16:59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昨晨宣布,下月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踏出「後量寬」年代的重要一步,是首家正式從量寬退場的中央銀行。令市場意外的是,反映儲局官員意向的「點陣圖」顯示,今年底還會再加一次息,且主席耶倫形容風災的影響僅屬短期,加息與否仍主要看就業市場。美匯指數及美國國債孳息率應聲上揚,港元拆息亦連續第三天抽升。香港金管局再次警告,資金或會流走,市場要有心理準備,但分析相信近期拆息抽升,未必全因加息預期。

明報記者 廖毅然、歐陽偉昉

此前,市場早已預期下月起縮表,對今年會否再加息則有不同預測。昨日議息聲明及耶倫的講話都沒正面確實地預測加息步伐,點陣圖則顯示年底有機會再加一次息,然後明年加息3次,不過同時把長期目標利率預測由3%調低至2.75%。聲明提到風災不會改變國家中期經濟的發展,更指出風災造成的汽油及其他貨品價格上漲,會暫時提升通脹。耶倫在記者會上更表示,近期就業市場持續改善令人振奮。

儲局指風災影響有限 加息看就業市場

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表示,「耶倫表現得對經濟前景相當有信心,儘管無法解釋低通脹現象,但她已成功引導市場預期12月加息」。據利率期貨顯示,12月的加息機會率已由議息前的57%升至73%,而一個月前該比率僅三成多。

港銀同業拆息抽升 年期愈短升幅愈大

美匯指數應聲上升,由91.5的低位反彈至昨晚約92.6。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最多升至2.267厘,但短息升幅更大,兩年期的孳息率由公布議息結果前的1.38厘,升至1.44厘,創9年高位。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亦因此抽升,同樣是愈短期升幅愈大,由隔夜至1個月均升至0.5厘以上,1個月期拆息彈升0.035厘至0.54厘。

分析:下月港息水平真正反映息口預期

交銀香港高級經濟及策略師梁志麟表示,港元拆息抽升,除因金管局周二公布增發外匯基金票據推高息口,近日港匯反彈反映資金供應減少,可能是季結因素,亦有部分歸因於新股鎖定大量資金。因此,下月的港息水平才真正反映市場對息口的預期。

金管局近兩個月接連增發外匯基金票據,預料到下月底共抽走800億元流動性。金管局署理總裁余偉文警告,市場流動性會逐步收緊,有機會影響環球資金流向,資產價格或會變得更為波動,港息會因資金流出而逐漸上升。

聯儲局下月開始的縮表步伐,將按照6月公布的縮表規劃。在首3個月,當局持有的部分政府債券及按揭抵押證券(MBS)在到期後會收回本金,不再續期,每月減債上限為100億美元(當中60億美元為國債,40億美元為MBS),全季上限300億美元,然後會按季加碼,至明年10月起的一季,會增至上限1500億美元。

(縮表系列之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23&issue=201709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440

港美息差0.7厘 9年來最闊

1 : GS(14)@2017-10-01 20:11:13

【明報專訊】金管局的多項指標都顯示,樓價高企已令港人的置業負擔能力相當重,但背後所蘊藏的泡沫風險,在低息環境之下被忽視。儘管美國聯儲局在2015年12月以來已加息4次,但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只輕微上升,並無緊密跟隨,以致不少分析員多次提及的置業風險成為「狼來了」。

由於港元及美元掛鈎,理論上香港與美國之間的息差,會引發「利率套戥活動」,即資金流向較高息的貨幣,而這活動可令息差收窄。然而,昨日1個月HIBOR定價為0.558厘,但與同期的美元拆息定價,仍有0.7厘的差距,是2008年底以來最闊。金管局指出,研究顯示,除利率套戥活動外,息差大小亦會受銀行間流動資金狀况、港元匯率及資金流動,以及金融市場變化等因素影響。

任志剛﹕高興見金管局增發票據

比如說,雖然資金會流向較高息的美元,但香港銀行間的流動資金仍然充裕,或令港元利息沒有上升的迫切性。事實上,近年環球熱錢湧港,令本港銀行體系結餘由金融海嘯前的數十億元,最高峰增至4200億元,現時約2100億元,反映資金相當充裕。金管局亦提醒,港元貸存比率亦似乎與息差正相關,即若貸款需求高,港元流動性較緊張,港息向上,港美息差便會較小。

金管局前總裁、現任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昨日撰文指出,港元反應較美元滯後,已有理順的必要,故很高興見到金管局近期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在貨幣管理方面達到積極正面作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46&issue=2017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03

金管局停抽資 拆息料仍趨升 港美息差收窄至0.6厘 港匯回落

1 : GS(14)@2017-10-29 22:51:28

【明報專訊】港元1個月拆息昨再創今年新高,比前一個交易日上升0.026厘,報0.6371厘,1個月港美拆息息差由8月超過0.8厘收窄至0.6厘(圖1)。但金管局在8月起兩次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吸收銀行體系資金之後,昨最後一次增發,未如上月隨即宣布再增發外匯基金票據。金管局稱,有迹象顯示近日市場對該等票據需求已大致滿足。局方似乎無意再增發,市場人士認為停止增發不會降低拆息,隨着美國聯儲局或年底再加息,拆息可能繼續上升。昨日港匯反覆回落(圖2)。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出乎意料 沒宣布增發外匯基金票據

金管局稱,會按照市况考慮是否需要調整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發行量。首輪增發中有3次超額認購逾2倍,次輪增發則僅1次(圖3),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超額低於2倍顯示需求不算高,因增發票據規模不大,停止增發對拆息走勢影響有限。今年8月初及9月中,金管局兩次公布合共增發800億元外匯基金票據,令銀行體系結餘由2600億元降至1800億元。在金管局抽資下,1個月港元拆息亦由8月初的0.42厘升至0.63厘。

1個月港美拆息息差由8月超過0.8厘收窄至0.6厘。此外,3個月拆息昨升0.0014厘報0.8603厘,創5月新高,6個月拆息前日突破1厘,昨輕微回落至1.0003厘。華僑永亨經濟師李若凡認為新股集資、市場預期金管局可能再增發票據,減少銀行對票據的興趣。她預期港元拆息在本月底新股上市後會再稍為上升,金管局有可能在12月聯儲局議息前再增發票據,重新對拆息帶來上升壓力。

永隆銀行司庫蕭啟洪認為,長期拆息近期上升,顯示主導拆息上升的原因是預期聯儲局12月加息,套息盤增,料年底加息後1個月拆息有機會升至0.75厘接近今年初高位。他續稱,金管局增發票據是為擺出姿態引導市場利率向上,因已達預期效果,所以昨日不需再增發。

華僑永亨:港元7.795至7.81徘徊

昨港匯早上曾升穿7.8水平,惟隨着金管局無增發票據,港匯走勢全日反覆向下,截至昨晚6時報7.8049,較周一跌44點子(1元等於1萬點子)。金管局在8月公布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後,扭轉港元貼近7.83的弱勢。蕭啟洪稱,港美息差縮窄令套息活動減少,因此港匯近期走強,雖預期年底加息會利好美元,不過港元拆息上升減少資金流向美元的誘因,因此即使港匯下跌,亦不會跌至之前的幅度。李若凡預計,近期港元會在7.795至7.81區間徘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78&issue=201710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78

龐寶林:中美息差愈行愈遠

1 : GS(14)@2017-12-03 18:06:48

【明報專訊】自標普等評級機構紛紛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後,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債務高企的擔憂愈來愈多,觸發10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多年來首次觸及4厘,10年期國開行債券破5厘。歷史上10年期國債利率超4厘曾發生在三個主要時間點,分別是2007年經濟過熱、2011年通脹過高及2013年貨幣過緊,和當前情况都不太符合。

另一方面,中國現時經濟穩定增長走出低谷,通脹及製造業等在去槓桿的調控下溫和增長,過熱的信貸及樓市也有明顯降溫,央行貨幣政策仍維持中性,均是對債市長期相對利好的因素,短期則主要受到資管新規及打破剛兌等監管的影響而波動。

美國聯儲局11月會議紀要再次肯定了當前通脹的溫和增長,加息及縮表的壓力愈來愈大,高盛等機構紛紛預計聯儲局明年會共計加息4次。同期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長稍稍放緩至6.8%,但人行行長周小川預言下半年增速可達7%,中國經濟已連續9個季度穩定在6.7%至6.9%水平。中國央行維持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去槓桿控制着「灰犀牛」的系統風險,在經濟支撐下令優質企業可以支付稍高的融資成本,中長期債市基本面向上。

中國FinTech及AI或超越美國

以10年期與2年期的國債息差為計,美債長短息差相對走勢平穩,在聯儲局逐步退出量寬計劃後,債息也應聲緩緩下行;中國國債息差則波動性更大,尤其是在2015年中股災時期資金面及其緊張而致使債息跳升。過去數年美債長短息差都高於中國同期息差,但這一趨勢在今年開始發生變化:美債息差從年初的1.3厘連續下滑至現時約0.6厘,中國國債息差則完全逆勢而行,從年初的0.6厘一路升至近1.3厘,二者走勢可謂是完全逆轉。

兩國債息息差的逆轉也是中美G2格局的轉變之機,早前本月初特朗普訪華期間,一改強硬態度有意向中國示好,收下中國的15份「大禮」,金額達2535億美元,更涉及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開發等能源、航空的多個高度機密的行業訂單,可以說是中美貿易的里程碑之一了。特朗普倒是在越南峴港的APEC會議上態度強硬,對亞太地區「長期貿易舞弊」零容忍,亦沒有出席TPP(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令其佔全球GDP的份額也從40%驟减到15%,影響力大減。特朗普在亞太的強硬非合作態度,不似歷屆美國總統彰顯在亞太的領導角色,反而有機會令中國在區內的地位進一步增強。而在FinTech、AI等前沿科技上,中國已經不輸美國,甚至大有超越之勢,美元及美債的地位是否又會被動搖呢?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47&issue=201711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594

基金:息口升 恒生中銀料跑出 板塊表現落後大市 息差擴闊提高收入

1 : GS(14)@2017-12-05 00:40:52

【明報專訊】最近港元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HIBOR)持續抽升,目前已升破1厘關口,或與年結和市場預期聯儲局於下月加息有關。HIBOR上升除了影響供樓按息H按,增加了借貸成本,亦反映了銀行存款息差擴大,有利於銀行提高利息收入,同時為投資銀行股帶來機會。雖然今年港股表現做好,整體銀行股表現卻相對落後,略為跑輸大市;但四大內銀資產質素已持續改善,上半年盈利更首度各破千億;「大笨象」匯控(0005)亦於年中起開始發力,突破70元關口。惟有專家認為匯控表現令人失望,而四大內銀股價欠突破的趨勢不變,因此較看好恒生(0011)和中銀香港(2388)。

明報記者 王俊騏

直至上周五,一個月銀行同業拆息報1.049厘,續創金融海嘯後新高,長息方面半年拆息1.282厘,1年期為1.505厘。市場憧憬港銀收入受惠於拆息上升而增加,銀行股逆市做好,中銀香港上周便累升逾半成。在目前息口仍然偏低的環境下,買入銀行股收息為投資者一個熱門選擇。比較各大銀行股息率,目前重磅股匯控達到5.1厘,而最高則為交行(3328)和農行(1288)各為5.5厘和5.3厘,建行(0939)和工行(1398)分別為4.8和4.5厘,而近期股價急升的招商銀行(1398)息率相對較低,只有2.7厘(圖1)。

麥格理:留意估值廉宜小型內銀

雖然拆息急升,野村料港銀息差下半年仍維持穩定,明年息差則會擴大3至5點子(1厘等如100點子)。該行又預計中銀香港淨息差,於明年可進一步擴大至1.68%,因淨息差呈現復蘇和貸款增長較佳;而在一眾銀行股中亦看好該股,年初至今股價累升近四成,市帳率也僅為1.6倍,兩者同樣勝於恒生。野村維持中銀香港「買入」評級,目標價46.5元。

大摩唱好建行 財務狀况最好

另一大行麥格理指出,內銀改善資產質素工作大致完成,預計淨息差會隨息口回升擴大;但由於信貸額度限制,料今年下半年貸款增長會減慢。該行預計明年內銀淨利息收入升幅會勝於今年,受存貸款比率上升、加息和貸款增長強勁支持;明年仍看四大內銀,當中首選工行,但已開始留意估值較便宜的小型銀行。至於升破7元關口後回落的建行,則獲摩根士丹利給予「增持」評級,目標價9.2元,認為其財務狀况為多間銀行中最好,而且明年前景穩定,估值水平較低,有望明年帶動股價跑贏大市。

據麥格理資料顯示,年初截至11月股價升幅最強的銀行股為招行,升幅達74%,其次為中銀香港和工行的38%和37%,三者同樣跑贏大市(圖2)。惟該行不建議投資者高追招行,因估值相對四大內銀較高,目前其市盈率為10.3倍。目前整體銀行股升幅亦跑輸恒指,直至本月累升22%,略遜於恒指的28%升幅。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匯控在目前市場利好環境下股價表現令人失望,認為投資者不宜買入;並且同樣看淡四大內銀,指股價長期未見向上,預計在未來也不會有太大改變,而且本業不好和未見亮點。他較看好恒生和中銀香港,即使估值一向偏高,但恒常地跑贏大市,預計表現也不會有大變化,同時為用作收息的較佳選擇。

除了經濟環境外,向來中央政策亦對銀行股走勢有一定影響。在11月中時,中央推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後,A股急跌時港股向上,但中資金融股卻仍然跑輸。星展香港投資總監辦公室(北亞區)署理投資總監李振豪表示,如內地禁止表外活動和信託產品,投資者在沽貨後亦需尋找合規的投資產品,因此會透過港股買入落後板塊,故內銀和內險股等反而受到支持。

入摩概念股料明年首季炒起

此外,明年5月A股將獲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李振豪料相關概念股將於明年第一季便開始炒熱,因股價需時逐步炒上;但投資者亦需留意5月前的政策震盪,因若市場管理混亂,外資仍是不會進入A股市場。

[金融超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66&issue=20171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08

加按套現 投資債券賺息差

1 : GS(14)@2017-12-18 03:36:23

【明報專訊】John今年38歲,5年前自置一個位於新界區物業自住,當時買入價約350萬,到現在未償還的按揭額約208萬元。由於近年本港樓價急升,該物業已經升值至800萬元。John有感現時借貸利息低,加上今年港股暢旺,萌生起加按套現再投資的念頭,特意來信查詢。

以John的情况而言,他現時的自住物業最新估值已升至800萬元,因應金管局對該物業估值調整按揭成數六成上限的指引,加按後可套取金額約為480萬,扣除未償還的按揭額208萬元,透過加按就可套現資金高達272萬元。筆者建議John考慮向銀行加按200萬現金,根據現時按揭利率約2.15厘,以25年還款期計算,每月供款約為8,624元。若將加按套現的資金投放於定息的穩健工具上以賺取穩定回報,扣除了支付加按物業的利息成本外,更能夠達到資本增值的效果。

債券息高 內房可達10厘

投資債券為穩健工具的選擇之一,它是由政府或企業(泛稱發債機構或發行人)發行的債務工具,目的是向外借貸來籌集資金。投資者買入債券,即等於向發行人借出資金,同時發行人承諾定期支付利息,及於債券到期日償還本金。用從物業加按套現得來的資金投資債券,可以賺取固定的入息,從而抵消貸款利息,甚至賺取息差。以市場上一些債券作例子,有本地銀行發行債券的票息率約為5.50厘,一些內房債券的票息率可達8.25厘,甚至高達10厘以上。若John加按套現200萬再投資債券,確實比投資股票更為穩健,因為股息並非固定,而且股價上落波幅比較大。當然,投資債券也涉及信貸風險,即是發債機構能否如期支付利息及償還本金。一般而言,債券的派息愈高,涉及的風險亦愈高,反之亦然。

投資基金 助平衡風險

投資者購買單一債券並持有至到期日,可能要面對單一債券違約的風險。即使投資者買入數隻債券,但始終資金有限,起不到分散風險的作用。所以筆者建議John可考慮購買債券基金。其好處是基金會買入由不同國家及企業發行、不同種類、不同年期、不同評級的債券,由於持有一籃子的債券,故有效建立成一個平衡風險的債券組合。

John可考慮選擇每月派息的債券基金。以市場上一隻大中華債券基金作例子,年息率約8厘。以John套現200萬計算,可收取每月約13,300元作利息收入。扣除每月按揭供款額,每月還剩下約4, 676元。事實上,債券基金沒有到期日,投資者可因應自己的資金需要中途賣出基金套現,資金流動性較強。但須注意賣出時的基金價格只能基於當時的市場價,因此未必能保本,有可能賺亦有可能虧蝕。倘有感過於集中,亦可分散不同的債券基金作穩定收息。

今年以來港股暢旺,或吸引不少投資者將資金買入股票,以賺取更高回報。惟股票投資涉及風險,在波動的金融市場下,未必能夠如預期將投資套現償還樓按貸款。所以,在取得投資回報的同時也要配合償還貸款的時間,以免得不償失。

審慎考慮財政還款能力

現時美國正步入加息周期,香港無可避免需要跟隨,預期按揭利率會逐步向上調,投資於債券或債券基金所能賺取的息差將會收窄。另一風險是個別債券或會出現違約事件,倘屬單一債券的,投資者或損失部分,甚至全部本金;倘若屬債券基金的,或影響基金價格。由於資金是從借貸所得,會加大對投資者的影響。

雖然樓價升值可令加按套現的金額增多,但須同時留意按揭總額增大亦增加每月還款金額。John在考慮加按套現投資時,須審慎考慮自己的財政狀况、還款能力、樓價下跌防守力、風險接受能力等來衡量套現多少金額,不宜過度進取。

胡彥希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聯席董事

[胡彥希 理財信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40&issue=201712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61

拆局:美滙港美息差預示牛市未完

1 : GS(14)@2018-01-22 06:23:28

港股繼去年升逾三成後,今年頭14個交易日再升7.8%。有專家不諱言港股高處不勝寒,亦有基金經理指高處不算高,技術指標而言,港股肯定超買,但中線而言,不妨用美滙指數及港美息差,作為衡量港股是牛三未盡,抑或是牛去熊來的指標。過去一年,港股最準的指標是美滙指數(DXY),DXY與恒指相關系數達到負0.93,(數字介乎正1與負1;越接近1,兩者同步關聯度越高,反之亦然)。過去一個月恒指升約一成,DXY卻跌3.5%。在華府停擺陰霾下,短期美元或受壓。

資金未因港美息差撤走

另外,港美息差今年初以來重新擴闊至半厘以上。統計自2000年至今,一個月HIBOR(本港銀行同業拆息,港息)及LIBOR(倫敦同業拆息,美息)的走勢數據,美息長期(起碼持續一個月)較港息高0.5厘或以上共有三段時間,包括03年10月至05年5月、06年1月至07年9月,及2017年3月至10月。期間港股分別累升21%、63%,及19%。現時港美息差0.63厘,反映停泊在港的閒資,未有因應息差棄港赴美,資金未撤走,港股仍有得炒。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2/202821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71

今年息差有收窄壓力

1 : GS(14)@2018-02-13 00:57:00

【本報訊】客戶存款是銀行重要資金來源,面對美國持續加息及資金成本上漲,加上要符合監管當局就「穩定資金淨額比率」(NSFR)規定,華僑永亨零售銀行處主管黃循球認為,今年銀行淨息差有收窄壓力,存款競爭亦會加劇,銀行對應策略唯有開拓多元化高息業務。

存款競爭加劇

現時銀行3、6個月港元定存利率,普遍已升逾1厘,華僑永亨推廣的3或6個月定存優惠,以50萬元起存額計,全新客戶年利率達1.25厘。他指去年底起,已見存款競爭「犀利咗」,看不見短期內有舒緩迹象,3個月或以下短期定存競爭料繼續激烈。金管局公佈去年本港零售銀行淨息差擴闊4點子至1.4厘。黃循球謂,今年息差有收窄壓力,故該行會力拓澳洲、英國按揭(今年次季擴展)及中小企貸款等較高息差業務。去年華僑永亨收購澳大利亞國民銀行的香港及新加坡兩地私人財富業務,當中海外按揭組合總值70億元,他期望今年海外按揭有一成增長,該行現時提供的澳洲按揭,息率為資金成本加160點子(實際約4.1厘),較本港按揭息差不足130點子豐厚。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5/202959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216

本地資金多 港美息差十年最闊

1 : GS(14)@2018-02-21 06:29:28

【本報訊】聯儲局下月加息機會高,但本港資金未有撤離迹象,港元拆息在農曆新年前大幅回落,與此同時美元拆息拾級而上,兩者息差擴闊至0.86厘,不但屬2015年聯儲局展開加息以來、更是十年以來最大差異,分析相信在充裕的貨幣供應下,息差難以收窄。

港元拆息回落

據財資市場公會網頁顯示,上周四一個月期港元拆息(HIBOR)為0.734厘,較去年12月時逾1.2厘高位大幅回落。一個月期美息(LIBOR)同日見1.593厘,即港美息差約0.86厘,較去年8月29日相差0.82厘為闊,亦是自2008年2月20日後,過去十年兩地息差最闊。2007年初至2008年底,美息平均較港息高約0.8厘水平,最誇張兩者有2厘息差差距,而當時港股亦大上大落,07年10月曾高見31958點後,一年後跌至10676點,高位累跌逾兩萬點。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現時港息、美息走勢確有不同,當中美息反映全球央行加息因素,港息即使在農曆新年前夕,息率仍然向下,反映銀行對於現時資金充裕情況相當放心。至於為甚麼投資者未有如以往般進行借港元、買美元的套利交易?林俊泓解釋,現時港元處於弱方水平,若果進行套息,一旦港元轉強,平倉將會有虧損風險,故此暫時相關活動未見活躍。他相信下月聯儲局加息0.25厘後,美元拆息會持續轉強;而港元拆息通常在第二、第三季回落或持平,料會維持在0.6厘至0.7厘水平。港匯截至昨晚8時30分,報每美元兌7.8221元水平,輕微貶值23點子。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0/203099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7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