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點睛丨庫卡擴建機器人工廠 家電智能化加速推進

事件:1月11日,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在上海舉行中國二期廠房奠基儀式。據介紹,庫卡位於中國的機器人一期廠房於2013年投產,目前已實現年產5000臺的目標,成為庫卡全球第二大的機器人組裝工廠。二期廠房項目將同樣落戶上海,以求繼續擴大產能。此前美的集團(000333.SZ)公告,已完成要約收購庫卡的資產交割工作,已持有庫卡已發行股本的94.55%。

CBN點評:家電智能化正在成為時代的風向標,庫卡在中國擴建機器人工廠將為行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未來率先布局家電智能領域的企業將受益,上市公司中青島海爾(600690.SH)、老板電器(002508.SZ)以及蒙發利(002614.SZ)等值得關註。

隨著消費主體的不斷年輕化,消費理念也不斷進步。目前,中國家電市場正在加速消費升級,旨在推動產業朝向高端化、智能化、節能化方向轉型。黑電的智能化發展最快,同時,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機交互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白電占比也開始提速,目前智能產品市占率中洗衣機22.50%、空調18.54%、冰箱10.30%,較2015年有了快速的提升,2017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我國在家電智能化方面也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根據中國家電協會制定的技術路線圖(2015版),智能化方向屬於產品升級領域的四個方向之一。智能化方向是指,擴大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在房間空調器上的應用,提高其使用的便利性,同時還提出了傳感器的普及、設備智能化、服務智能化等重點項目。

據市場調查機構HIS預測,未來5年全球智能家電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將達134%,到2020年洗衣機、洗碗機、空調等白色智能家電的全球產量將增至2.23億臺。若納入機器人吸塵器、電飯鍋、微波爐等小家電,2020年全球智能家電產量將達7億臺。由此可見,未來智能家電市場空間十分廣闊。

從上市公司來看,美的集團收購庫卡正式進軍機器人領域。美的在機器人領域動作頻頻,此前參股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17.8%股權以及與安川合資成立機器人公司等。長期來看,布局服務機器人與美的智慧家居戰略契合,可以成為美的智能家居生態圈的補充和延展。美的與庫卡有望共同開拓服務機器人藍海,有望長期帶動公司業績增長。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19

美的攜庫卡機器人亮相 未來智能廚房由語音控制

這不再是一場單純的家電發布會,會場前面庫卡機器人自動開啟啤酒瓶蓋、把啤酒倒入玻璃杯的一幕,顯示美的從家電企業向科技型企業、從本土企業向跨國公司開始轉變。

在2017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開幕前一天的3月8日,美的集團首次攜手庫卡機器人在國內公開亮相。在發布會上,美的還展示了可用智能語音控制的未來廚房。

會後,庫卡CEO Till Reuter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透露,人工智能(AI)也將是美的與庫卡合力推進的方向,庫卡在B2B領域和美的在B2C領域剛好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智能家居是中國家電業的發展潮流和方向,但是說了幾年概念,消費者真正““埋單”的並不多,場景化成為當前智慧家居“落地”急需解決的重點。美的把廚房作為智慧家庭實施的突破口,打造“未來廚房“先走一步。

美的集團副總裁胡自強展現了未來廚房如何在40分鐘內,智能愉悅地準備一頓健康豐盛且針對個性化需求的聚會大餐。同時,利用AI技術,通過健康雲平臺展現了對健康管理的全過程。他認為,智慧生活的構想正逐步成為現實。

“未來廚房不只讓烹飪變得有趣便捷,關鍵在於讓智能為用戶的健康服務。未來廚房是美的智慧家居落地的重要成果,升級用戶生活方式同時,也可能重塑廚電產業的生態鏈和商業模式。”胡自強說。

美的的未來廚房,一方面在硬件上著力,如推出了一款可以自動進水、自動洗米、精確米水配比、一鍵全自動操作的智能電飯煲;另一方面在軟件上布局,智能廚房助手“小美”可以讓用戶對廚房的智能電器,進行語音控制與信息交互,揭示了美的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健康雲方面的後發優勢。

除了智能家居,美的“雙智戰略“的另一翼是智能制造。今年年初,美的集團完成了對全球四大機器人企業之一德國庫卡公司的收購,便是它在智能制造領域發力的強列信號。

收購庫卡,美的不僅在於加快自身智能工廠、智能物流的建設,還著眼於在家電產業之外開辟“第二條跑道“,找到業務新的增長點。美的集團副總載顧炎民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暖通空調的全球市場規模一年1200億美元,而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市場規模一年1800億美元,且中國企業占比不高,因此,美的順勢向B2B領域延伸。

美的希望在內部形成”化學反應”,原來旗下的生產伺服電機的威靈電機、專註於自動化物流的安得物流,與新收購的庫卡機器人及以色列科技企業”高創“一起,全面打通包括機器人、自動化生產、自動化物流、工業服務等全產業鏈,形成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並向B端(Business)用戶輸出,為用戶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Till Reuter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借助美的在中國市場的資源,庫卡希望在中國機器人市場成為最大的供應商,下一步庫卡與美的將攜手共同開拓人工智能、服務機器人的新領域,最終讓庫卡實現2020年在中國市場取得10億歐元營業收入的遠景目標。

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今年年初曾在內部說,“美的人的市場化、開放性和分享精神是我們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成功實現企業並購的原因,這些成功的並購開啟了我們美的真正全球化經營的新旅程”。借此,美的逐步從全球化家電企業向全球化科技集團轉型過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684

美的打造“第二條賽道” 庫卡是智能化關鍵一環

在物聯網時代下,無人不想成為寡頭,而對於海爾、美的這些中國家電企業龍頭而言,如何超越對手,成為全球智慧家庭的領導者,正是“大象之間“的競速賽。

海爾收購GE家電、美的收購庫卡,去年這兩起約300億~400億元的跨境並購,引發全球矚目。中國家電領軍企業在海外市場“買買買”,顯示它們啟動新一輪國際化的加速跑。

對比十多年前的案例,中國企業新一輪跨境並購的檔次不斷升級,從買產品技術,到買市場渠道,再到買科技資源。不過,要借此改變產業上下遊之間的遊戲規則,尚需努力。

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了美的集團副總裁顧炎民、庫卡CEOTillReuter,雙方攜手背後的細節首次曝光。

如果美的不是許給庫卡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家德國工業4.0的明星企業是不會“嫁給”中國家電巨頭的。當然,禮金一定要充足,才能安撫好原有的股東、員工。德國政府也需要安撫,美的承諾不拿走庫卡的知識產權、維護庫卡德國上市公司的地位,保護這張德國名片。

以292億元巨資卻買不回核心技術,值不值?美的是在增量上做文章。庫卡將與美的共同搭建人工智能平臺,共同研發家用服務機器人。在智能生態系統中領先,是美的和庫卡的共同願景。這樁婚姻的價值,還需要時間去驗證,而美的國際化的新征程已經開始邁步。

三點“打動”庫卡

複盤這起“大手筆”海外並購的初衷,顧炎民平靜地說,美的收購庫卡的想法已經醞釀了兩三年。因為美的在機器人領域已有布局,2015年先跟日本安川設立了兩家合資公司,然後又參股了蕪湖埃芙特公司。但意識到這樣的做法還不行,想看看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路徑。

放眼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美的覺得收購庫卡(KUKA)比較有機會。顧炎民說,ABB不可能,它規模很大,機器人業務只是它整個業務的一部分;發那科也是一個規模很大的企業,也不可能;安川已經跟美的有合資公司;而庫卡是單獨的上市公司,產權結構非常清晰。

“看中”庫卡之後,美的拋出了繡球。其實,雙方之前也有接觸,因為美的在實施“機器代人”的過程中,已成為庫卡機器人的客戶,雙方公司高層之間多有交流、彼此賞識。2015年,美的開始在資本市場買入庫卡的股份,當年年末已成為庫卡的第二大股東。

按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的構想,涉足機器人領域,既可推動美的生產、物流的自動化,又可建立智能制造的“第二跑道”,為美的在家電之外找到新的增長點。2016年5月,美的正式向庫卡發出要約收購,不過卻遭到庫卡原有大股東的質疑及德國政府部分官員的反對。

談及當時質疑和反對的聲音,顧炎民坦言,一是庫卡原有股東,因為美的收購的價錢比較高,導致他們有壓力,琢磨留下還是退出;二是德國的政界也有想法,因為庫卡是德國的明星企業,默克爾總理也去參觀過好幾次,所以德國政府里有不同的聲音。

雖然艱難,美的積極與庫卡的利益相關方進行了坦誠的溝通。當時,德國政府第一個關心的是員工,不希望中國公司投資後就把他們解雇;第二個關心的是技術的知識產權;第三個是保留庫卡作為德國的名片和品牌。正是因為這樣,美的與庫卡簽訂了投資者協議。

“簽訂投資者協議,是為了讓德國的利益相關者放心。”顧炎民說,把庫卡的總部、工廠或者知識產權拿到中國來使用,並不是美的的目標。

TillReuter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作為庫卡的CEO,我的首要職責就是在關鍵時刻做出決斷。我認為收購對庫卡非常好的原因有三點,這也是聽取了各方意見得出的。第一,美的給出了合理的價格。第二,讓老員工比較滿意,這是其他國家企業收購歐洲公司非常重要的一點。第三,和美的合作能讓庫卡成為中國最大的機器人供應商。”此外,美的對職業經理人充分授權的企業文化,也是吸引以Till為首的庫卡管理層的重要原因。

Till補充說,庫卡和客戶也進行了溝通,“告訴他們,庫卡還是原來的庫卡,並且更強大”。去年庫卡的訂單額增長了20%,這說明員工並沒有因為收購而受到影響。而且,美的確實幫助庫卡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很多中國客戶都到德國總部奧格斯堡來參觀。

短短幾年,庫卡的市值從50億漲到300億元。美的高價買下庫卡約94%的股權,值不值?顧炎民回應道,“2012年與2016年庫卡完全是兩個公司,規模上估計只有一半。2012年庫卡更多只是機器人公司,到2016年還做物流自動化。價格最重要還是體現成長空間,今天看很高,到3年、5年、10年以後也許更高。如果沒有好的價格,他們為什麽賣給你?”

站在陰影下

高價拿下國際四大機器人企業之一德國庫卡公司的控股權,美的是想建一所“新房子”。

8日站在美的戰略發布會的舞臺上,顧炎民沒有站在聚光燈下。他打比方說:“我現在站在陰影下,正如美的新興產業所處的位置,卻是美的未來最大的成長空間所在”。全球暖通空調市場1200億美元,而機器人及自動化的市場達1800億美元,且中國企業占比較小。

他還分享了一組數據:全球機器人市場到2025年估計將有240億美元的產值,中國在2018年將占全球機器人市場的38%;物流自動化市場,2018年估計全球有190億美元的規模,2015年亞太地區已占全球48%的市場,這48%里絕大部分是中國市場貢獻的。

這正是美的和庫卡共同看中的潛力市場。顧炎民說,在一般工業領域(非汽車行業),中國機器人的密度只有德國的十分之一,同時中國勞動力工資在不斷上升,機器人的成本不斷下降,機器人的投資回報期從5年下降到1.6年。而物流自動化預計在中國市場從2016年到2025年將有十倍左右的成長,倉庫的自動化率中國只有20%,而發達國家是80%。

美的正從一個中國家電企業,轉身為一個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的全球科技集團。為此,美的正在建一座“新房子”,顧炎民說,家用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自動化是新房子的三大支柱,壓縮機、電機、磁控管和運動控制器、編碼器、驅動器、伺服電機等上遊資源是新房子的基石,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是基石和支柱之間的黏合劑。

“在機器人和自動化的領域,我們目前由庫卡來做,這個是工業4.0中很核心的企業。今後的發展方向就是在進入家庭的服務機器人,主要由美的、庫卡和東芝來做,這三家公司加在一起,希望今後在家庭服務機器人方面提供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顧炎民展望說。

中國市場、一般工業領域、家用服務機器人,是庫卡未來成長空間的三大關鍵詞。Till坦言,庫卡想成為中國機器人市場的第一名,在中國市場美的對庫卡可以提供很大幫助,“我們2009年進入中國市場,當時在中國市場的收入是1500萬歐元,如今是5億歐元。庫卡的目標是,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到2020年達到10億歐元。”

歐洲和美國的機器人市場已經相對穩定,全球機器人行業最大的潛力市場就在中國。與此同時,庫卡已是全球汽車行業工業機器人的最大供應商,需要向汽車行業之外的一般工業領域拓展,而中國一般工業領域機器人市場在全球最大。此外,在B2B領域之外,庫卡未來還想進入家用服務機器人的B2C領域,在消費品領域有專長的美的,同樣可以提供幫助。

所以,110歲的庫卡“嫁給”50歲的美的,是基於雙方優勢互補。Till說,“這次收購就像大家庭一樣,每個家庭有不同的孩子,每個孩子的強項不同。首先美的和庫卡要在各自的領域做好,其次可以分享資源。”他透露,美的和庫卡將共建人工智能的平臺。

在智能生態中處於領先地位,是美的和庫卡的共同願景。Till說,“現在我們已經把機器人從牢籠中放出來,他們可以和人一起工作,這些機器人可以聯動,是和互聯網接通的。在工廠、醫院或者家里使用,可以在手機上追溯機器人的工作狀態和數據,比如用電量。未來,我們會把無數個這樣的智能機器人聯結在一起,打造智能的生態系統。”

海外並購十年磨劍

以國際化並購,加速智能化的戰略落地,美的與海爾是殊途同歸。而借助智能化的浪潮,反過來也是海爾、美的成為真正的全球化企業的絕佳良機。前提是,它們有備而來。

“美的‘練兵’已經不止一兩天了,我們從2007年設立第一個海外工廠,在海外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對跨文化的管理有一些經驗和教訓,已建立了一些體系、制度,我們是有備而來。庫卡也不是美的買的第一個海外上市公司,我們在埃及也有上市公司。沒有前期的準備、能力的培養,我們也不敢邁出這一步。”顧炎民說。

縱觀美的的國際化足跡,經歷了代工出口、海外設廠、海外並購幾個階段。1988年美的取得自營進出口權,當年出口創匯810萬美元。受人民幣升值、中國勞動力成本擡升、海外基地崛起等因素影響,家電出口的利潤越來越薄,向自主品牌出口轉型勢在必行,而這需要海外生產基地、服務網絡的支撐。2007年,美的在越南建立首個海外生產基地。

金融危機之後,一些跨國公司逐漸淡出家電領域,這給美的海外並購的機會。2008年,美的與開利結成全球戰略聯盟,深化在家用和商用空調的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等領域的合作。隨後,美的陸續“接盤”開利在全球多個生產基地,2010年收購埃及Miraco公司32.5%的股權,建立埃及生產基地;2011年收購開利在巴西、阿根廷的空調工廠;2012年又與開利合建印度生產基地。

2015年,美的的國外收入達494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出口企業之一。2016年美的接連收購日本東芝家電業務、德國庫卡公司,從新興市場向發達國家市場擴張,從家電領域向新興科技領域延伸。

不過,有競爭對手指出,美的在海外“買買買”,卻拿不到核心技術。顧炎民回應道,“庫卡的成長就是美的的成長。中國企業走出去,不是什麽東西都放在中國,而是把全球資源整合好、給全球提供好的產品。不要拿狹隘的民族主義的觀點,來做企業的全球經營。”

方洪波3月18日也公開回應:自己幹幹幹與到海外買買買,並不矛盾。美的的發展本身通過了大量的合資合作、並購重組。全球的企業巨頭,都經歷了合資合作、並購重組的發展壯大過程。不同國家之間的產業轉移,也是基於合資合作、並購重組實現。

2017年1月,美的完成對庫卡的收購,意味著其國際化邁入新的階段。顧炎民說,“美的全球布局已經徹底完成,因為庫卡也是全球化公司,有美國、歐洲、中國及其他地區的業務。我們現在算是在全世界各個地方都有布局。庫卡作為一個高成本國家、技術導向的公司,帶給我們新的思路。因為中國企業一般以成本領先為主,但成本優勢越來越弱,而德國絕對是高成本,庫卡的經驗值得我們進一步借鑒。”

全球化經營,需要一個摸索的過程。顧炎民坦言,美的早期的國際化也吃過虧。“最明顯的教訓在越南,我們以為它的文化跟我們相近,派了中國人去管理業務,但結果很不理想。所以為什麽後來都是合資、收購,都是本地化運作?尊重本地文化,要讓本地員工發揮積極性,把業務做起來。因為中國人不可能打遍全世界,這是我們實實在在用金錢買的教訓。”

在收購庫卡之前,美的已搭建了一個國際化業務的平臺,整合各個事業部的海外資源。顧炎民說,目前要在這個基礎上做優化,包括總部的管理能力、治理能力,包括全球的合規要求,比美的現在作為中國企業的要求高很多,“這對我們是一個挑戰”。

企業文化也將改變。顧炎民認為,美的國際化新階段的最大特點是包容、多元,這跟以前中國單一文化完全不同。他舉例說,“同樣是溝通,中國員工馬上明白理解,跟西方員工溝通時大家都說yes,回來以後做的事情跟你當初認為一致的東西就不一樣,因為很多東西無法換位思考。要花很多時間積累,在管理當中具備很多經驗才能真正管好國外的企業。”

不只美的,海爾去年也斥巨資55.8億美元收購了GE家電。2017AWE前夕,海爾舉行全球品牌發布會,宣布將把海爾、GE家電、斐雪派克、卡薩帝、統帥、AQUA六個品牌都打造為全球化品牌,從以海爾為核心單一品牌策略,轉變為多品牌、跨產業、跨區域的戰略。

金融危機後,海爾在海外接連出手,先收購了三洋電機在東南亞的冰箱和洗衣機資產,接著收購了新西蘭的斐雪派克,加上去年收購美國GE家電,完成了在全球的戰略布局。海爾集團執行總裁梁海山說,海爾通過人單合一模式,促使國際化本土團隊,來承擔當地市場引領的目標,最終實現成為物聯網時代智慧家庭的生態平臺的目標。

改變全球產業規則

“海爾、美的的海外收購是往‘兩個附加值’(品牌附加值、技術附加值)去努力。”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副秘書長周南認為,無論美的收購庫卡,還是海爾收購GE,這顯示中國家電企業在下更大一盤棋,將來不僅賣家電,還要賣智能服務。比如,未來智能冰箱會成為生鮮食物的電商平臺,這將一下子突破家電業的瓶頸。

周南說,中國家電出口額2014年為650億美元,達到了高峰,2015年中國家電出口額下滑,2016年也沒增長。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家電出口會迎來一個波動期,年出口額在600億~650億美元之間波動,這意味著傳統家電出口已達到頂峰。

“十三五”前段,家電出口將處於波動期;後期中國家電產業將突破瓶頸,不僅賣產品也賣服務。周南預計,趁智能化的浪潮,通過“產品+服務”,到2020年中國家電出口將達到新的高峰,可能會達到千億美元。

GFK中國區總裁周群指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並購,從買產品、買技術,到買市場、買渠道,到現在買科技。早年,買自己缺少的產品技術,後來並購的規模升級,像美的收購東芝家電、海爾收購三洋白電業務,還是在產品層面,但規模已經升級。

海爾收購GE家電,到了另一個層面。在北美市場,中國企業、中國品牌,如海爾,耕耘多年,但市場份額卻一直沒有大的突破。這次海爾收購GE家電,不是為了某項技術、某個工廠,而是連同GE家電在北美的市場、品牌和渠道一起買下來。

美的收購庫卡更耐人尋味。借力庫卡的機器人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自動化的生產效率,還可以提升人工智能的水平。這是站在新一輪技術上去做收購。

當然,海爾收購GE家電,美的收購庫卡,都花了大價錢,是在估值頂峰收購,到底值不值?這引起業界思考。周群認為,一方面,這是從買市場到買未來的技術;另一方面,大量資本投入海外收購,也是大家對人民幣匯率的思考,通過境外收購,預計有更好的回報。

“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越來越有經驗,中國企業國際化水平更高,員工、中高層有許多海外經驗。相比於2004年前後的聯想收購IBM的筆記本電腦、TCL收購湯姆遜彩電,情況已經不同了。”周群說,美的收購庫卡,說明中國企業有機會往更新技術、往更上遊去延伸。

鴻海收購夏普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代工企業是下遊、低增值的產業,但規模也帶來了機會,用市場換技術。“現在是走到這一步的時候了”,周群說,與其他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不同,鴻海改變了行業上下遊的市場規則,今年液晶面板的價格不一樣了,鴻海不是以成本,而是以市場份額來定價。

軟銀收購了ARM,掌握了通信芯片領域的話語權,中國企業也可以做類似的事情。“除了向上遊技術延伸,我們還可以改變遊戲規則,像鴻海正大刀闊斧地以制造業來反制市場。所以,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可以直指上遊最核心的技術,去找上遊技術的“根”,然後嘗試改變產業上下遊之間、區域貿易之間的舊規則。“中國企業要有‘以規模換技術、以市場換發展’的企圖心。”周群建議道。

方洪波認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到今天成為世界上的制造大國、出口第一的國家,中國企業的創新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發揮中國的區位優勢和成本優勢,進行大量的應用創新;第二階段是在2000年以後,隨著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發展,誕生了阿里巴巴等一批商業模式創新公司;現在進入第三階段,是基於技術創新,在全球構建這種技術創新能力需要五年、十年、二十年的積累,才能厚積薄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53

順德工廠今年四季度投產, 庫卡要在2020年前成中國機器人制造第一

繼今年3月美的發布“人機新世代”戰略並與庫卡在中國成立三家合資公司之後,6月12日庫卡上海工廠首次向媒體開放。庫卡一般工業中國首席執行官文啟明向第一財經等媒體記者透露,美的庫卡順德新工廠將在今年四季度投產,預計到2024年庫卡在中國的機器人產能將達到10萬臺。

欲成中國機器人行業冠軍

總部在德國奧格斯堡的庫卡集團,已有120年歷史,是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去年3月起,庫卡正式被美的集團(000333.SZ)合並財務報表,目前美的控股庫卡約94.5%。今年3月,美的註資庫卡的中國業務,並與庫卡在中國成立三家合資公司,同時在廣東順德開建新的工廠。

文啟明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透露,以往庫卡的工業機器人以服務汽車行業為主,主要生產六軸機器人。而中國市場尤其珠三角,3C、消費電子等一般工業領域對機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所以,順德新工廠將延伸產品線,結合本地需求,研發、生產四軸機器人等中低端產品。庫卡順德新工廠將於今年四季度投產,其機器人的年產能將達到7.5萬臺。

庫卡位於上海松江的工廠,原來的設計年產能是5000臺,去年產能擴大到10000臺。2018年7月,庫卡上海工廠的二廠將投產,今後上海基地的年產能將進一步增加到2.5萬臺。文啟明透露,2024年庫卡在上海、順德兩地工廠的總產能將達到每年10萬臺機器人。

“我們的目標是,庫卡在2020年前成為中國機器人制造的第一名。”文啟明說,根據機器人相關行業協會的數據,到202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容量將達到21萬臺。從產能估算,預計2024年庫卡將占了中國機器人市場25%~30%的份額。

美的與庫卡在中國的三家合資公司,除了一家做工業機器人,另外兩家分別做物流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文啟明透露,庫卡的子公司瑞仕格主要從事物流、醫療機器人業務,在中國其物流機器人業務與美的旗下安得物流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發展中國的智能物流業務。而庫卡順德新工廠也會生產一些應用於物流行業的機械臂、移動機器人、AGV小車,給上述智能物流業務提供支持。美的與庫卡合資的醫療機器人公司,則將在中國共同研發醫療機器人。

硬軟結合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談及機器人市場和行業的發展趨勢,文啟明表示,全球化、數字化、自動化是方向。

中國已是制造大國,與制造強國之間的差距是自動化。文啟明舉例說,像美的在全球幾十個國家有生產、分銷業務,有時中國白天、歐洲中午、美國晚上,同時有100多條生產線,在生產50多種產品。所以,制造的全球化、數字化很重要,而數字化的基礎是自動化。

具體來說,智能制造有五個層面:首先是機器人本體,可以重複簡單的工作;其次是機器人加應用,形成工作站;第三是不同工作站的組合,形成生產線,這些生產線通過生產數據采集,不斷優化生產流程;第四層是ERP、MRP;第五層是雲端,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所以,工業4.0以自動化為基礎。中國要成為制造強國,自動化、數字化、全球化非常重要。

從全球機器人使用情況看,韓國是工業機器人使用率最高的國家。相比之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預計到2020年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成長速度都有兩位數。文啟明分析說,一是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二是工人工資在漲,三是機器人技術成熟、成本下降,所以未來自動化將成為工廠的主要形態。

庫卡的業務主要分四類,一是汽車用工業機器人業務,目前庫卡在這一領域全球領先;二是一般工業機器人業務,現在庫卡聯手美的正在積極拓展;三是物流機器人業務;四是醫療機器人業務。文啟明預計,“未來機器人將像電腦一樣,進入每一個工廠、每一個家庭。”

因此,機器人也在不斷演進。第一階段重複簡單工作;第二階段,人機協作,人與機器人互動;第三階段,除了人機協作,機器人還有移動能力;第四階段,除了移動能力,機器人還有感知、思考能力。文啟明說,“從單一機器人,到機器人通訊,再到機器人移動,以及機器人感知,是機器人成長的重要指標。”

工業化3.0時代,進行大規模生產,無法實現個性化定制。所以工業化4.0時代,柔性化生產很重要,滿足個性化的定制需求。文啟明說,庫卡不只是機器人生產公司,還提供從機器人、控制系統軟件開發到平臺的整套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庫卡預計2018年營收將超過35億歐元,將實現稅後盈利5.5億歐元;遠景是希望2020年營收達到45億歐元。“三年內要達成這一目標,全球機器人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快速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我們內部也有三個驅動力,首先是技術驅動,其次是中國市場驅動,第三是組織架構驅動,美的與庫成立合資公司,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開拓中國市場。”文啟明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37

美的將持庫卡逾50%

1 : GS(14)@2016-07-08 08:07:25

【明報專訊】美的集團昨公布,對德國工業機械人製造商庫卡(Kuka)的公開要約收購完成後,將持有庫卡的多數控股。接受今次要約收購的庫卡股份量,佔庫卡已發行股本比例約43.74%。連同美的之前持有的13.5%庫卡股權,令美的將持有庫卡超過50%股份。

美的上月底稱,與庫卡簽署了投資協議,強調美的沒有促使庫卡退市或對庫卡進行重組的意願,美的將保持庫卡的融資策略獨立。庫卡最大股東科技公司Voith已拋售全部25.1%的庫卡股份。庫卡第二大股東企業家Friedhelm Loh也將其持有的10%股份出售。德國傳媒稱,行政總裁Till Reuter曾表示將出售所持的庫卡一半股份。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15&issue=201607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