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國人大代表董林:新經濟助過剩產能企業破解再就業安置難題

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解決好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問題,是新形勢下山西省的重要工作。

在2017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公司杜兒坪礦掘進一隊副隊長董林稱,通過移動出行等新經濟企業解決再就業安置難題成為新思路。他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創新監管思路,鼓勵新型就業模式,解決職工安置問題,消除職工後顧之憂。

據統計,山西省在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將有11.8萬人需要轉崗分流。以焦煤集團為例,去產能工作2016-2018年3年內計劃關閉礦井17座,需要安置的職工共12351人。截至2016年底,已關閉礦井7座,涉及職工5356人,其中內退173人,解除終止勞動合同101人,轉崗安置5082人,但仍有7200余人亟待安置。

董林提到,“減員分流”已經成為高層、煤企甚至煤炭職工的共識,但一些煤炭工人,在煤礦工作了幾十年,再就業思想壓力很大,不願意離開煤礦這個曾經的“鐵飯碗”,有不少人對繼續留在煤礦還存在希望,這也使得人員安置成為去產能過程中“最難啃的骨頭”。

2016年11月4日,人社部聯合五部委下發了《關於開展東北等困難地區就業援助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特別指出:“引導社會企業參與,發揮電商、分享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等企業資源優勢,借力“互聯網+”行動,拓寬東北等困難地區就業門路”。《通知》還專門提出了移動出行專項幫扶活動,“支持滴滴公司等分享經濟企業,幫助去產能失業人員和長期停產停工企業職工實現就業,增加收入。”

在人社部的指導下,山西省企業積極與新經濟企業展開合作,並率先以移動出行行業為突破口和試驗田,積極創新就業新模式,幫助職工通過從事移動出行行業實現再就業。

董林稱,移動出行行業具有靈活性高(即可專職,也可兼職),工作時間自由,門檻和成本較低的特征。只要勞動者願意付出辛勤勞動、提供良好服務,就能夠取得體面的穩定收入,這種靈活就業模式為經濟轉型中的職工帶來了更多選擇和機會。

建議案中提到,目前,山西焦煤集團中已有超過1萬人在移動出行平臺全職或兼職就業,其中太原地區約有8000人。據調查,職工全職在移動出行平臺工作,每月可獲得4000-7000元收入,兼職在移動出行平臺工作每月則可額外增加3000元左右收入,部分人員在移動出行平臺的收入已經超過了本職工作收入。這些收入幫助他們改善了生活,甚至成為一些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

當前,移動出行企業在山西省的發展已經頗具規模,在解決就業的同時,滿足了市民出行需求,已逐步成為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董林建議,政府應該創新監管思路,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去產能職工的可接受度,合理放寬網約車準入標準,充分挖掘網約車平臺的就業安置潛力。政府應建立“政府管平臺,平臺管人和車”的“事中事後”監管方式,使移動出行幫扶政策能夠覆蓋到更多去產能職工,促進就業的同時,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出行需求。

同時,他還建議,創新就業模式及社會保障機制,通過網約車等新經濟形態實現就業轉型,使已在互聯網平臺實現就業的去產能職工消除後顧之憂。“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同步實現“就業轉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87

去產能職工安置進度加快:自主創業人員可優先入駐”孵化器

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大風廠員工重新創業後為能找到一處新廠房而“跑斷了腿”。在現實的去產能職工安置中,選擇自主創業的分流人員也可能會面臨同樣的困境。針對這種情況,國務院新出臺的就業政策要求,這些創業人員可以享受入駐創業孵化基地的“優先權”。

人社部副部長張義珍在7日舉行的國務院例行政策吹風會上表示,今年一季度,去產能職工安置的進度加快了,去年應該安置而沒有安置的職工絕大部分已經得到了基本安置。

職工安置慢於企業停工是去年“去產能”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一些地方政府在職工安置問題上寧願延後進度、延遲出臺安置方案也不願冒進,這導致本應該在去年完成的安置任務推到了今年。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今年去產能還要擴大到煤電領域,加上去年一些還沒安置的職工,累計可能會有近百萬需要安置。

張義珍說,去年需要安置還沒有安置的職工大概有十萬,今年去產能需安置職工的人數還在統計中。因為在去產能過程中所有職工安置都是實名的,個別新增加的煤電行業去產能職工安置的名單還沒有報上來。

4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於做好當今和今後一段時間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對於進一步做好就業創業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位列意見提出的六個方面任務之一,鋼鐵煤炭煤電行業過剩產能職工與高校畢業生均屬於就業創業的重點群體。

張義珍表示,意見進一步了拓寬職工的分流安置渠道。去產能的職工安置渠道主要有四個方面:企業內部分流、轉崗就業創業、內部退養、公益崗位兜底安置等。核心是支持企業挖掘內部安置的潛力和促進分流職工轉崗就業創業。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回答記者提問時特別強調了對職工的生活要有保障,要轉崗不下崗。意見對不裁員、少裁員的去產能企業,降低穩崗補貼門檻、提高補貼標準給予支持;對於吸納分流人員的單位,按規定給予企業吸納就業扶持政策。

“對於自主創業的分流人員,優先安排入住到創業孵化基地,落實創業的扶持政策。我們的創業孵化基地可以說是‘一攬子’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都在里面”,張義珍說。

對於確實難以安置的就業困難人員,意見明確要求新增的以及騰退的公益性崗位要優先安置去產能分流人員,做好托底保障。同時,意見還明確,符合條件的去產能的企業下崗職工可以同等享受現行的就業創業扶持相關政策。

全國政協常委張左己去年在東北進行的一次去產能職工安置調研中發現,職工安置雖然有安排,但社會保障明顯不足,主要是財政獎補資金有限。他建議,制定困難地區和產業的援助政策,發揮失業保險和國家社保資金的作用。

張左己在調研中還發現,由於城市產業轉型困難,企業內職工轉崗空間狹小,導致分流人員再就業困難。

張義珍表示,去產能的地區存在不均衡,不同地區的去產能職工安置壓力也不相同,在個別地區去產能的壓力是很大的。近來,人社系統對一些重點省份進行了重點督導,同時,人社部門還采取了區域協作的方式,組織東部勞動用工需求比較旺盛的省份,與去產能職工安置壓力非常大的省份進行勞務對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08

安徽:允許貨幣化安置戶購買非住宅商品房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從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該省將多渠道消化非住宅商品房庫存,允許房屋被征收的個人使用“購房券”購買非住宅商品房,並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將非住宅商品房轉化為自持物業。

安徽省近日印發的《關於推進非住宅商品房去庫存的若幹意見》提出,個人因房屋被征收選擇貨幣化安置的,被征收人可用其持有的“購房券”購買非住宅商品房。同時,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國家統一信貸政策的基礎上,加大對個人購買商業、辦公等非住宅商品房的貸款力度。

意見指出,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從銷售商品房向“售租並舉”投資模式轉變,鼓勵開發企業成立專業租賃公司,開展房屋租賃業務,運營庫存商品房,以盤活資產。

安徽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安徽省非住宅類商品房庫存壓力仍然較大。截至2016年末,全省非住宅類商品房待售面積為1199萬平方米,占庫存總量的49.9%,同比增長16.9%,比商品住宅高35.9個百分點。意見明確,對商業、辦公等非住宅商品房去化周期超過48個月的城市,將停止新出讓同類性質用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20

棚改貨幣化安置轉折來臨,誰會受傷丨麻辣地產

棚改,一場改變過去三年房地產行業格局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樓市格局的風,轉向在即。

7月12日,住建部召開棚戶區改造工作吹風會時指出,要因地制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地方,應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棚改安置政策,采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而商品住房庫存量較大的地方,可以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

這被行業視為政策釋放出的明確信號。在去庫存任務基本完成的城市,棚改貨幣化比例將會降低。

在討論棚改貨幣化安置退潮可能帶來的行業影響前,需要先行討論棚改試驗的成果。

須知,棚改貨幣化安置肩負三四線去庫存的重任,在三四線城市成交冷清的背景下被提出,如今任務已接近完成。

來自恒大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三四線通過棚改貨幣化去庫存分別為1.4億平方米和1.8億平方米,占銷售面積的14.8%和18%。而三四線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降至7.6個月,這個數據甚至低於多個一二線城市。

個別庫存極高的城市,如鄂爾多斯在棚改貨幣化安置的背景下,庫存得到消化,成功解套。

興證固收研究團隊指出,2015~2017年,貨幣化安置對住宅銷售的貢獻從14%上升至24%,而本輪地產銷售上行周期至14個月,下行周期或將長於前兩輪。

2016年下半年至今,昔日房企避之不及的三四線城市迎來春天,這不僅導致房企調整戰略下沈到三四線城市,更是直接推高三四線城市房價。

也正因如此,業內對棚改貨幣化安置的評價出現分化,也有所保留。相關結果或仍需付諸更多時間以驗證,但對比兩三年前,房地產行業格局已然大變,棚改政策到了調整的時候。

衣食住行,關心棚改政策調整帶來的實質改變不僅是房地產行業範疇,更是牽涉廣泛的民生性議題。

從目前情況看來,2018年全國棚改計劃新開工580萬套,其中一二線城市113萬套、三四線城市467萬套。

恒大研究院按照85平方米/套、70%的貨幣化安置商品房購買率計算,當三四線城市貨幣化安置比例維持2017年的63%時,帶動商品房銷售面積1.7億平方米,帶動2018年商品房銷售增速16%。

若分地域看,當前東北、西北和西南省份對棚改貨幣化依賴度較大。過去三年,去庫存政策也對相關城市住房需求、房價增長空間、居民購買力造成一定的透支。可以預見,這些區域的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交易銷售將受到向下拉扯的影響,並需要數年時間進行修複、調整。

但在東部沿海的三四線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本身有重點城市人口、產業、購買力外溢的優勢,棚改退潮對其影響不大。

開展房地產開發、銷售的主體即房企方面,即使前期已有部分開發商調整政策,到三四線城市甚至五六線的小縣城拿地,但主流房企的重要布局和主要貨值來源仍是一二線城市。

不過,由於中小房企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本土房企,對棚改貨幣化依賴度較大,政策調整後,中小房企將面臨市場份額、銷售規模、融資渠道收緊的多重壓力。

作為影響本輪周期的重要變量,棚改對房地產業的塑造和影響仍在進行中。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51

洪水橋地主盼收地 倡集中安置貨櫃場

1 : GS(14)@2013-02-18 23:31:0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218/news/ec_gna1h.htm

新界洪水橋、廈村一帶目前約有300個貨櫃場,部分貨場營運者傾向贊成政府發展新市鎮,但冀獲合理賠償,及希望政府在該區設物流中心讓其繼續經營。(李紹昌攝)


代表約100個貨櫃場的新界露天倉經營者協會主席鄧坤盛(圖)表示,政府過去10多年將區內私人土地劃作綠化地帶,限制土地發展,要地主申請短期用途作貨倉或貨櫃場,又要他們面對嚴厲執法,認為是對地主不公平。(李紹昌攝)
在洪水橋以北的廈村生活超過60年的陳植良,本身是原居民,現為廈村鄉鄉委會首副主席,並且從事區內土地買賣。他說,由董建華年代提出將洪水橋發展為無煙城、環保城,但最終卻不了了之,地主普遍期待發展的願望落空,前後已等待20年,期望政府今次能夠落實發展。他提出,政府收地時應計算土地的未來發展潛力,收地賠償價為每平方呎500元水平。
屯門區議員陶錫源稱,2002年政府興建西部通道須在屯門藍地收地,當時有持有30萬平方呎地的原居民,共獲賠償6000多萬元,即每呎約200元。
盼收地賠償呎價500元
本身是地主的廈村鄉鄉委會主席鄧勵東指出,廈村九成以上土地是私人土地,當中以集體擁有的祖堂地為主,他埋怨政府過去10多年不斷將村內地皮改劃作「綠化地帶」,限制村內發展,他期望政府發展時要有合理賠償及妥善安置貨櫃業界。
洪水橋一帶約有300個貨櫃場,佔地超過2000萬平方呎,代表約100個場的新界露天倉經營者協會主席鄧坤盛指出,貨櫃場確是不受歡迎,但帶動整體經濟及提供就業,「好多路政府不理,我們自己出錢修路的!」他指業界亦期待有大規模發展,讓分散區內的貨櫃場可集中運作,把握鄰近西部通道的便利,及配合深圳前海、港珠澳大橋帶動的商機,希望政府日後撥地給貨櫃業界做貨櫃及物流中心。
希望發展 等了20年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當局近年涉及規劃新界「棕地」(已作其他臨時用途的農地)面積約370公頃,政府會繼續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包括探討釋放「棕地」作其他合適發展用途的可行性。洪水橋研究作為新發展區的面積達790公頃,估計可提供逾400公頃可發展土地,當局將盡快制訂初步發展大綱圖,並進行下一階段公眾諮詢。
明報記者 黃俊鋒 蔡傳威
2 : GS(14)@2013-02-18 23:31: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218/news/ec_gna2.htm


【明報專訊】前特首曾蔭權在2007年重提將洪水橋發展為新市鎮,料政府今年內會訂出初步規劃大綱,而多個地產發展商近年已積極在區內「插旗」。建築師學會建議,可考慮在洪水橋發展為自由行而設的購物中心,減少中港矛盾及帶動就業機會。

位於新界西北的洪水橋,80年代乘覑中港物流業興旺,加上本港貨櫃碼頭用地不敷應用,慢慢發展為貨櫃場,地產發展商亦開始興建低密度住宅。97年回歸,時任特首董建華曾提出在該區建無煙城,居民曾憧憬該處成另一新市鎮,惟樓市波動供應過多,計劃一直擱置。

至07年曾蔭權重新表明要研究洪水橋的發展,當局其後進行了洪水橋首個公眾諮詢,預計今年內會制訂初步規劃大綱。地產發展商近年積極插旗,如洪水橋丹桂村附近一幅「限量地」,2011年拍賣時8家財團共出162口價,最後由富豪伙拍百利保投得。另外除長實近年發展豪宅尚悅、新鴻基泉薈外,新世界、泛海等亦正發展低密度住宅。

學會倡建自由行購物中心

建築師學會本規劃及地政委員會主席解端泰提出,可在洪水橋興建針對大陸自由行而設的購物中心,「洪水橋鄰近天水圍及深圳前海區,其實可考慮興建約80萬平方呎的零售地帶,方便自由行來購買生活所需,減少他們對本港社區造成的的影響,又可增加天水圍區的就業機會。」
3 : GS(14)@2013-02-18 23:31:2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218/news/ec_gna3.htm


【明報專訊】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去年受到廣泛非議,計劃被指「割地賣港」、「打造深圳後花園」。發展新界西北的洪水橋會否重演這些爭議?土地正義聯盟成員陳劍青表明,若洪水橋規劃同樣是強調中港融合,又收地建豪宅,必然惹來反對。他亦批評,洪水橋規劃大綱未制訂,當局近年已賣地,有官商勾結之嫌。

「收地建豪宅必反對」

但他補充,洪水橋一直作為物流及貨櫃用地,認同政府在發展洪水橋時應安置好這類設施,「可以起番現代化貨櫃物流中心」,並可騰出土地建住宅,但前提是覑重帶動本土經濟。對於建築師學會認為洪水橋可發展針對大陸遊客的購物城,陳劍青亦不同意,「只會吸引更多自由行來香港。」

公共專業聯盟主席黎廣德認同發展洪水橋新市鎮,政府亦應趁機理順當地規劃,「整合已破壞了的『棕地』(已作其他臨時用途的農地),又可以興建一些現代化貨櫃場設施。」

他承認這思維像鼓勵「先破壞、後發展」,但奈何這是歷史因素,政府必須監察土地如綠化地帶不能再被破壞,例如要嚴格審批短期租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327

張炳良拒安置 大坑西邨民不滿

1 : GS(14)@2015-01-18 23:53:35





【本報訊】恒地主席李兆基擬將大坑西邨用地重建成「勤奮青年創業居所」,但居民安置問題難解決,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日指出,正與有關公司商討重建涉及的更改地契條款及補地價等問題。不過張炳良表明,拒協助安置居民,「呢個係業主責任,並非政府同房委會責任,但如果佢哋係有地送畀政府,情況又唔同」。恒地重建大坑西邨計劃涉安置、補地價等問題,張炳良昨在記者會上稱,政府正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商討,明白該公司希望增加資助房屋供應,當局會考慮地契條款、建屋比率及補地價等問題,但對於李兆基曾提出希望借助房委會暫時安置居民,張炳良強調大坑西邨非政府屋邨,而是私人廉租屋邨,安置居屋屬業主的責任,不可能期望房委會代為安置居民。張炳良強調,此為政策原則,否則會對社會不公平。



陳茂波指涉技術研究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則指,就大坑西邨重建問題,曾與有關方面接觸及討論,但因重建後的規模較目前規模相差甚遠,涉修改地契問題,亦涉技術研究,包括交通、空氣流通影響等,須進行城規程序及通過城規會審批。大坑西邨民昨舉行居民大會,不少人不滿政府說法,認為政府有責任協助安置他們,「私人物業就唔理咩?政府都要安置㗎!」有長者擔心難覓地方安置邨內大批住戶,重建無望,建議分期重建;有居民促恒地及政府談判時容許居民代表參與,吸納居民意見。■記者彭美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17/190059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90

歐盟通過安置難民配額斯洛伐克擬入稟

1 : GS(14)@2015-09-25 01:14:23

【歐洲難民潮】歐盟成員國內政部長前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緊急會議,在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匈牙利四國反對、芬蘭棄權下,通過轉移安置意大利、希臘境內12萬難民,但斯洛伐克矢言不接受「獨裁」安排,更揚言會告上歐盟法院。計劃不強制各國接收的數目,只訂明在成員國範圍內轉移安置共12萬名入境意大利和希臘的難民,今後兩年分兩次進行,首階段轉移1.56萬名意大利境內和5.04萬希臘境內難民,第二年再按這比例安置5.4萬意、希境內難民。而接收國每接收一名轉移難民,可獲歐盟一次性補助6,000歐元(51,800港元)。德國將接受12萬人當中逾3萬,冠絕各國。




兩年共安置16萬人

這次安排加上上周一歐盟各國同意轉移安置的4萬名難民,意味歐盟成員國未來兩年將轉移安置共16萬名難民。英國、愛爾蘭、丹麥在轉移安置難民上享有「退出權」,但愛爾蘭表示願參與;英國則另有安排:今後5年將直接接納2萬名來自敍利亞周邊國的難民。歐盟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堅持成員應「尊重結果」,他亦承認計劃不能把危機完全化解,而是要逐步解決。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24/19307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586

研發武器 退役安置不計軍費

1 : GS(14)@2016-03-06 03:14:17

【拆局】軍事評論員黃東對《蘋果》記者表示,官方透露今年軍費增幅是否可信要「兩睇」,一方面,中國經濟的確不容樂觀,軍費相應減少可以理解;但中國軍費歷來不透明,公佈數據與實際支出不符,所以不排除軍方智庫為配合時勢「特別報細數」的可能。黃東指,中共隱瞞軍費支出方法多多,眾所周知武器研發費不計入軍費,而列入科技部門的「科研費」;國外引進購買武器支出由財政特別撥款,不計入軍費;還有一些退役安置費也計入地方支出。「理論上中國軍費支出要比官方公佈多一倍,才比較合理。」美國維珍尼亞州阿靈頓的亞洲安全智庫研究員伊恩·伊斯頓(Ian Easton)認為,中國官方的國防預算數字「純粹就是虛構的小說。是為了給人相信而特別編造的。」他認為當局報細數,是為了避免給外界批評習近平把軍隊現代化而採取的強軍動作提供更多證據。內地軍事專家、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倪樂雄甚至形容,在日本、印度、越南等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周邊國家都增加軍費預算之時,特別是美國軍方要在南海挑戰中國、藉機向國會提出要增加軍費的時候,中國突然宣告國防預算增幅大減,可以起到一石多鳥之功:「中國可以回頭說:『我們已經明顯削減軍費開支了!』這確實是一個相當精明的舉動,真的。」倪樂雄說。《蘋果》記者/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5/195172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896

石排灣建屋安置漁光邨民

1 : GS(14)@2016-03-16 07:33:10

【本報訊】有54年歷史的香港仔漁光邨將落實重建。房協在石排灣覓得一幅面積約7,300平方米的政府用地,擬興建一座25層高的住宅,提供600個單位,安置受影響的漁光邨居民,預計2022年竣工。房協預期重建後可提供約2,000個出租及資助出售房屋單位,料2032年完成整個重建項目。漁光邨現有5座樓宇共1,144個單位。據房協提交南區區議會文件顯示,擬用作安置漁光邨租戶的政府用地位於石排灣道與田灣山道交界,佔地約7,300平方米,大部份土地位處人造山玻,部份用作食環署防治蟲鼠辦事處。房協將諮詢區議會,並於今年第二季申請改劃為住宅用地等,計劃2018年初展開工程,2022年完工。房協今年初曾舉辦地區簡報會,指居民普遍支持重建。安置樓宇落成後,漁光邨會分兩階段重建,發展出租及資助出售房屋混合項目。首期重建涉3座樓宇,料2022年展開工程;第二期則涉另外兩座,整個重建項目預計2032年竣工。■記者王家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6/195315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080

團體促建中轉屋安置劏房戶

1 : GS(14)@2016-05-19 02:17:33

【本報訊】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及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等團體,合辦香港劏房及房屋問題論壇,請來多名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疑似候選人出席。他們在會上均同意不能一刀切取締嚴重的劏房問題,並指必須要迫使政府公開土地資源,撥出土地興建中轉屋及公營房屋,安置受影響的劏房戶。



議員倡推租管及空置稅

昨日出席房屋論壇人士包括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小麗民主教室創辦人劉小麗、街工葵青區議員黃潤達、社民連外務主席黃浩銘,以及公民黨新界東立法議員楊岳橋。他們認為,政府應該實施租金管制、空置稅及利得稅,迫使大集團及大公司不能不斷提高租金,以及控制售樓速度。黃浩銘則認為政府的房屋政策應發出明確訊息,樓宇是買來居住,不是拿來炒賣。他建議動員劏房戶到政府總部及立法會抗議,並長時間住在20多個貨櫃,爭取政府重視解決市民基本住屋問題。他們於會後聯署《捍衞基層住屋權利宣言》,包括將適切住屋權引入香港、確保房屋可以負擔、保障基層人士租住權、反對逼遷、尊重不同生活方式、推動民主參與等。此外,主辦單位用木板仿製劏房、閣仔、棺材房及露宿街頭,讓參觀市民體驗基層市民居住苦況。■記者林社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6/196136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