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物】超級天氣預報員金犁

12月24日,證監會的公告就顯示墨跡天氣提交創業板招股書,並公開發售不超過總股本25%的股份。其投資情況因此得以公開:包括創新工場、險峰華興、阿里系和盛大系資本等都是墨跡天氣背後的股東。

上周末,墨跡天氣CEO金犁在臺北跑完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場完整的馬拉松,他感慨道:“我們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事實上,金犁人生中第二場馬拉松剛剛起步。

天氣大數據的價值

上個月,在墨跡天氣望京附近的辦公室里,第一財經記者首次見到金犁。這位國內最大天氣類工具APP掌門人是一名80後,個子高高瘦瘦,或許是為了掩蓋自己的年齡,留著濃密的絡腮胡,頗有幾分狂野。關於IPO計劃,金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市和尋求被收購都有可能,看機會了。”

墨跡天氣CEO金犁

成立於 2010 年的墨跡天氣,目前以提供天氣資訊、廣告營銷產品和銷售氣象監測硬件為核心業務。

從營收數據看,墨跡天氣近年營收增長速度非常迅猛,營業收入從 2013 年的 1840.77 萬元,增長到 2015 年的 1.25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160.59%;凈利潤從 2013 年的 64.32 萬元,增長到 2015 年的 2519.08 萬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525.82%。

不過對於墨跡天氣的上市,業內還是有不少質疑聲音,尤其認為墨跡天氣目前營收的95%都來自於廣告,收入模式單一將成為未來盈利的巨大風險。但是金犁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就氣候數據如何變現的問題給出明確的回應。

他說,現在最重要的盈利方式仍然是品牌廣告,包括和天氣密切相關的汽車類客戶和快消類客戶;同時包括效果類的廣告投放,比如“雙11”的引流等等。但這些還不是全部,他提出了2B的業務,從氣象數據、氣象咨詢方面對B端進行不同的服務支持。金犁說:“我們目前已經通過和服務商合作,針對不同場景為用戶提供洗車、旅遊等2C端的天氣服務,獲取傭金,這是一種盈利方式。而且今年成立了新部門,正在積極拓展2B的業務。”他舉例稱墨跡天氣還在與e袋洗進行合作,“洗衣服也和天氣密切相關,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需求預測,幫助他們去協調資源,提升效率。種植、物流、航空業我們都在拓展中,尤其是物流業,比如水果蔬菜的運輸都與氣溫、氣候等相關,在國外這類氣候數據服務的收費模式已經成為共識。”

金犁所說的提供氣候數據的公司代表是去年被IBM以20億美元收購的美國公司Weather Company旗下的數字業務部門以及2013年被孟山都以9.3億美元收購的Climate Corporation。

Weather Company是一家能夠從 4000 萬部手機中收集超過每秒 4GB 信息量,以及14.7萬個天氣監測站、5萬個航班和數不清的能夠反饋天氣數據的智能汽車作為信息收集源的公司。它掌握的天氣數據就是對未來天氣進行預測分析的最好素材。所有蘋果iOS系統自帶的天氣預報軟件正是來自Weather Company旗下的The Weather Channel。

Climate Corporation是一家面向農民的意外天氣保險公司。它通過分析自己掌握的海量天氣數據來預測未來可能對農業生產造成破壞的各種天氣,農民可以根據這種預測來選擇相應的農業保險,以降低惡劣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尤其是在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的背景下,Climate Corporation所掌握的數據科學能夠幫助孟山都應用到提高農作物產量中去。

墨跡天氣出的智能家居設備“空氣果”

這兩家公司的成功都為墨跡天氣提供了發展思路。墨跡天氣也通過成立氣象研究院,與國際氣候相關公司合作來獲取更多精確的數據。金犁表示,基礎設施、流量和機器學習的開源框架以及政府數據的開放都對墨跡天氣至關重要。“氣象研究院首先會搜集很多數據,做天氣預報,基礎數據很重要,關系到精準度。我們已經和美國國家氣候與海洋研究院以及歐洲、日本的氣象公司合作,獲得加工後的數據。”金犁說,“這樣每一個地域的數據我們都能夠得到。我們也可以用我們的數據和這些機構交換,比如我們的時景照片,合作夥伴能夠基於照片衍生出更多的產品。”

“碼農”轉身

金犁稱自己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寫程序,雖然不算天才,但是屬於很早介入這個領域的。因為喜歡編程,他在大學進了計算機系,畢業後去了埃森哲,做智能手機的解決方案,給500強做一些報表。後來加入了塞班和諾基亞(塞班是諾基亞的消費系統),具體做手機的開發。從其早期的工作經歷來看,金犁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碼農”。

“碼農”為何轉型創業?金犁認為這緣於一則新聞。

“有一天我看到一則新聞,南方的一個地區由於網關推送速度不夠快,導致災害的預警沒有及時發給公眾,造成很多人死亡。當時那篇文章分析說,這個預警先發給付費用戶,再發給不付費用戶,就耽誤了逃生和救援。”金犁說,當時就想到做一個App,很智能的,能把每一天的環境報告第一時間發給所有用戶,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到一個完善的環境報告。“墨跡天氣和以前我做的事情很像,都是App的開發,我是學計算機的,和互聯網的接觸比較多,這次只是應用到了環境領域。”金犁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除了現在已經有了的App和數據以外,墨跡天氣還在硬件方面進行開放,比如監測室內空氣狀況的智能家居設備“空氣果”,希望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承包室外天氣探測和家居環境空氣探測。不過從目前的營收比例來看,硬件所占的份額微乎其微,今年上半年硬件銷售僅占營收的1%。

“當你沒有話題可聊時,天氣才是最好的談資。”這句話似乎對於墨跡天氣聚集人氣特別有用。和所有工具類 App 一樣,墨跡天氣也有一個“社交夢”。

時刻保持危機感

目前墨跡天氣的時景社區主要是能夠讓墨跡用戶以圖文形式分享自己所在地方的天氣和環境狀況,提供互相交流的平臺。金犁的設想是,利用定位和圖像識別技術,用戶上傳到時景社區的圖片為墨跡天氣 App 增加遍布全球的天氣糾錯員,後臺智能識別根據照片信息自動進行天氣信息校正。

目前市面上天氣App層出不窮,如何捍衛自己的龍頭老大地位,不輕易被抄襲,是金犁每天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他也因此時刻保持著危機感。金犁說,墨跡天氣最初在諾基亞塞班上的版本使用的是遊戲程序,別人要參考他們的設計很難,需要既懂應用又懂遊戲開發。但是隨著後來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安卓和iOS系統方便了開發者,他們很容易就能寫出和墨跡天氣差不多的程序。這時候就需要從設計和增值業務上尋求突破口。

“我們發現僅靠用戶界面的改變是不夠的,別人和我們越來越像,參考的成本很低,差距越來越小。我們只有把氣象做得更加精致,通過更加精準的技術和本土化的服務,獲取用戶的依賴。”金犁表示,“你會發現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比如有美顏需求的用戶,手機自帶的應用就無法滿足她,在環境領域也是如此。”

金犁透露,墨跡天氣從前年就已經開始盈利。此次沖刺上市背後,墨跡天氣有產業大鱷扶持,包括險峰系、阿里創投、北京創新、盛大網絡等公司分別持股18.97%、15.5%、8.71%、6.27%。但金犁仍然是實際控制人,占股超過37%。對於目前的融資環境,金犁表示:“我們的感覺是投資人越來越謹慎,但還是很有錢,就是要有好的項目。所以要說資本寒潮也不確切,應該說是信心寒潮。”

每周堅持工作70個小時左右的金犁,在其同事看來有用不完的精力。“有人說我看上去是很技術的人,特別適合做產品,從來沒有人說我適合做商業。”金犁笑著說道,“不同人對商人有不同的看法,馬雲說商人不受尊重,我是希望所有的商人都能受到尊重。”金犁最後補充道,“如果我不能很好地把一個產品商業化,就無法繼續投入更多產品,所以即使商人不是我所追求的目標,商業化也是我做任何產品追求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91

伊斯坦布爾遭惡劣天氣 土航取消250多班次航班

鑒於伊斯坦布爾天氣惡劣,土耳其航空公司30日宣布取消250多班次國內外航班,其中包括飛往多個歐洲城市的航班。

據新華社報道,土耳其航空公司在其官網發表聲明說,受冰雪強風天氣影響,自伊斯坦布爾阿塔圖爾克機場和薩比哈·格克琴機場起飛的部分航班被迫取消,請乘客密切關註航班信息更新。

此次受影響的國際航班主要由伊斯坦布爾飛往德國漢堡、慕尼黑、杜塞爾多夫,比利時布魯塞爾,意大利米蘭,荷蘭阿姆斯特丹,瑞士日內瓦,匈牙利布達佩斯等歐洲城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176

京津冀重汙染天氣8日將改善 72城黃色及以上預警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日晚從環境保護部了解到,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最新會商結果,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預計1月3日-7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汙染物擴散條件整體不利,重汙染天氣過程將維持,部分地區可能達到嚴重汙染。

其中,4-5日,受京津冀中南部弱東北氣流及區域性降水等因素影響,整體汙染形勢略有緩解,但部分城市仍將維持重度汙染水平。8日夜間起,受冷空氣影響,空氣質量自北向南逐步改善。

環保部介紹,目前,各地督查和執法人員在新年伊始堅守一線,嚴查各項應急保障措施落實到位,緊抓“最後一公里”執行落實,切實減少重汙染天氣影響。

截至2日,北京市推遲橙色預警結束時間,繼續保持二級響應措施。市政府督查室會同環保部門組成聯合督查組,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的方式,對各區應急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暗查。

天津市各區政府、部門全部放棄節假日休息,堅守崗位、盯在一線。市政府各職能部門共計派出45個督查組,分領域開展督查。

河北省政府要求各省直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對應急響應落實情況開展督導檢查,堅持白天晚上一起抓、城市農村一起管,對環境違法違規問題做到“零容忍”。

環保部介紹,在河北,各地市出實招、嚴管理,開展重汙染天氣應對。保定市工業企業按照“一廠一策”,在現有汙染物排放量的基礎上,最低減少50%的大氣汙染排放量;邢臺市對涉氣停限產企業采取白天摸底,晚上夜查和晨查的錯時檢查方式,確保減排措施落實。

河南省濮陽市針對跨省交界處土小企業問題,與河北、山東交界的鄉鎮黨委和政府負責人簽署承諾書,堅決杜絕環保違法行為。

環保部介紹,最新調度結果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陜西省共72個城市啟動或維持重汙染天氣黃色及以上預警。各省市各部門累計出動執法督查人員4萬余人,巡查各類企業、工地3萬余家次,檢查各類車輛6萬余輛。發現並處罰違規企業、工地500余起,處罰違法違規車輛1萬余輛。

 

2日下午,環境保護部重汙染天氣應急督查第九督查組在河南省鶴壁市檢查。攝影/章軻

目前,環保部派出的10個督查組繼續對重點城市開展督查。督查發現:

部分整改措施仍未落實。唐山市開平區開平鎮三街村一無證石料場,在12月31日檢查時未按要求停工,且拒絕環保部門檢查。當地政府已責成相關部門予以處罰,對責任人進行拘留,並責令對其取締。但1月1日督查組暗訪時發現該石料廠仍在間斷進行運輸作業。唐山市政府仍未全面落實“省道7時至19時禁止5軸(含)以上貨車行駛”的要求,督查組發現豐南區S263省道仍有5軸及以上貨車行駛。

此外,部分企業未嚴格落實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措施。衡水市誠信合金有限公司未落實停產措施,集塵設施老舊破損,無組織排放嚴重。河南新鄉市川崎化機有限責任公司未按要求停產;新鄉市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實際生產負荷約為80%,鍋爐負荷約為60%,未達到限產50%的要求。

唐山市瑞豐鋼鐵有限公司應急預案要求停產3臺96m2和1臺200m2燒結機,本次響應啟動前,已有2臺96m2、1臺200m2燒結機停產,應急響應啟動後未采取其他減排措施,無實際減排效果。濟南市濟陽縣山東紫燕食品有限公司熟食肉制品加工生產線項目施工工地未落實停工要求。

部分企業減排措施形同虛設。保定市競秀區三聯紙業公司將備用鍋爐納入為應急減排基數,達不到實際減排效果。德州市武城俊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德州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停限產名單中企業,但未制定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預案。

環保部表示,針對上述問題,各督查組已督促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依法嚴肅處理,盡快落實整改要求。

2日下午,環境保護部重汙染天氣應急督查第九督查組在河南省鶴壁市檢查。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95

手握4.7億用戶,墨跡天氣沖刺創業板能成為霧霾概念股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4/160653.shtml

手握4.7億用戶,墨跡天氣沖刺創業板能成為霧霾概念股嗎?
徐建鳳 徐建鳳

手握4.7億用戶,墨跡天氣沖刺創業板能成為霧霾概念股嗎?

墨跡科技也將積極探索To B業務,為行業客戶和政府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氣象產品和服務,降低極端氣候災害風險,提升經營管理效率。

文 | 徐建鳳

編輯 | 盧旭成

占據了大半中國智能手機用戶的墨跡天氣,經歷了六年的磨礪,也開啟了IPO模式。2016年12月23日,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的申報稿在中國證監會的信息披露欄目披露。

墨跡科技招股書披露,2013年到2016年6月30日的營收分別為1840.77萬元、4473.45萬元、12500.63萬元和10665.05萬元,複合增長率高達160.59%;凈利潤分別為64.32萬元、263.38萬元、2519.08萬元和1322.30萬元,複合增長率高達525.82%。

墨跡科技2013年-2016年6月30日營收和凈利潤:

d25d70733ddbf9117b0db433b8ef12f2

墨跡科技的招股書也披露了它的股東結構。創新工場系股東,包括北京創新和工場基金,合計持有墨跡科技8.71%股份。阿里創投持有墨跡科技15.504%的股份。險峰創投,加上同樣是陳科屹為實際控制人的的險峰深圳、西藏險峰,險峰系在墨跡科技中的股份占比為18.97%,為第二大股東。

上市前,創始人金犁直接持有墨跡科技34.627%的股份,並通過跡將蔚藍間接控制墨跡科技2.567%的股份,合計控制墨跡科技37.194%的股份。上市後,金犁的股份會被稀釋到27.895%,依然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一個小小的天氣應用緣何能開啟上市之路,它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暴風嗎?

俘獲海量用戶

墨跡科技由金梨正式創立於2010 年3月18日。出生於1982年的金犁是個技術男,2005 年至 2007年任埃森哲軟件工程師,2007年至2009年在Symbian中國/NOKIA中國任高級軟件工程師。正是在諾基亞中國,金犁看到了天氣應用的機會。

在墨跡天氣APP誕生之前,天氣預報類APP的界面難看。“愛打扮”的金犁決定在工作之余開發一款界面漂亮的天氣預報應用。

金犁工作的Symbian當時是全球最大的手機應用平臺,所以2009年5月,他率先推出墨跡天氣的Symbian(塞班)版本。這款產品不僅外觀漂亮,還能同時支持2000多個城市的天氣預報,而其他同類應用覆蓋的數量則是500個,這成了墨跡天氣早期的核心功能。

早期的墨跡天氣APP以塞班平臺為主,因當時移動流量費用高,金犁利用數據壓縮技術,讓用戶每次更新只需耗費不到2k流量,另外,用戶把墨跡下載到手機後,在手機桌面可獨立運行,方便用戶在不額外耗費流量的情況下隨時查看天氣。

2009年5月4日,墨跡天氣問世的第一天,僅僅依靠論壇傳播,下載量就達到了2000,七八個月後,日活躍用戶量達到1萬。用戶的喜歡為金犁增強了信心。他下定決心出來創業。2010年年初,剛創立險峰華興的陳科屹250萬元天使投資了金犁,墨跡科技現在走到IPO階段,也證明了陳的眼光。2010年3月,金犁正式成立公司。2010年5月,墨跡天氣開始團隊化運營,同時發布了第一個Android版本。

不得不說,金犁選擇的創業時機很對。因為2010年開始,以iOS和Android為核心平臺的移動互聯網應用開始爆發。金犁也陸續把產品的開發和更新主要向Android 和iOS平臺轉移。2011年,墨跡天氣的iOS版本上線,天氣信息展示更加直觀,背景改為隨天氣而定的全景動畫,首屏增加二次元人物“小墨助手”,形象展示晴、雨、霾、穿衣多少等信息。同時新增了預警信息推送,確保氣象臺發布的預警實時推送給用戶。為了增強用戶之間的交互,在天氣分享頁面嵌入相機,可以隨手拍照片分享,為日後推出時景功能奠定了基礎。2011年墨跡獲得盛大的A輪投資,A+輪則由創新工場系投出。

a6362db777630cbddb476978918f436b

*墨跡天氣APP界面

2012年,金犁曾經歷過一次團隊調整。據公開報道,原因是金犁跟其他合夥人在產品方向上有分歧。墨跡科技的招股書里,創業家&i黑馬註意到,2012年,董事趙東和孫增斌因離職的原因,不再擔任墨跡的董事,改由金犁的夫人孫錦楠和她的姐姐孫樹閣、姐夫胡立堂擔任。一直到2016年4月20日金犁才把這三個親戚董事換掉。

墨跡一開始從網上抓取天氣數據,後來氣象部門找上門來要求付一年幾十萬元的費用,沒有引起金的重視。這也可以理解,對於當時尚未實現盈利的墨跡科技而言,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直到2011年網站被封,金犁才開始正視,再三跟氣象部門交涉付費授權一事,3個月後,網站才恢複運營。而最終從北京氣象局拿到天氣數據的授權則歷時一年多。

也許是意識到天氣數據受制於氣象部門,2012之後,金犁開始在產品里加強用戶產生的跟氣象相關的信息。比如推出“全時實景”的時景功能,由用戶拍攝帶有位置標簽的街景和天氣,並上傳分享,用戶可對圖片評論、回複、點贊。後來新開發的版本里,用戶還可以提交當天天氣情況,後臺通過用戶廣泛提交的數據修正天氣精準度。2014年,金犁甚至趁著智能硬件興起的風潮,研發了智能空氣檢測硬件“空氣果”,它可以接收空氣中PM2.5、二氧化氮、粉塵、氣溫等多項數據,建立了獲取天氣數據的監測閉環。

5675937fecf1d9bb47b3dab26734f109

*空氣果

金犁一方面不斷加強產品版本更叠和數據閉環,一方面也加大對產品的推廣。2013年前,好的移動應用是有極大的用戶紅利的。比如早期的iOS商店,上面優秀的應用少,像墨跡天氣、航班管家這種好的應用,可以基本不花費用就得到很好的推薦,用戶獲取成本比較低。2014年開始,移動應用推廣商業化開始,2015年基本普及。所以,從墨跡的招股書可以看到,2013年—2016年6月30日,墨跡的推廣費用分別為41.45萬元、678.37萬元、3077.77萬元、4036.29萬元。也正是從2013年開始,墨跡科技APP新增下載量急劇上升,2013年為8857.1萬,2014年為6208.5萬,2015年為8736.58萬,2016年上半年為1.008億,最終累計用戶為4.7億。

移動廣告支撐上市

從墨跡科技披露的招股書看,這家公司是2013年開始規模商業化探索的。作為一款擁有海量用戶的移動應用,金犁能想到的變現方式首先是廣告。

而墨跡科技加速變現要從一個女人說起。2013年,張明明加入墨跡科技,成為銷售總監。張明明,出生於1981年,2004年畢業於北京聯合大學,學市場營銷專業。她曾在3G門戶、億動廣告、艾德思奇工作過,諳熟移動廣告售賣。因為張明明的加入,當年墨跡的銷售人員首次達到10人,此後不斷上漲,截止到2016年6月,已達42人。

張明明的加盟確實讓墨跡科技的收入發生明顯的變化,2013年墨跡科技的收入達1840萬元,主要靠接入阿里巴巴集團、天津億瑪、銳訊靈通等平臺廣告獲取收入,2014年2月,張明明就因為業績突出被提升為墨跡科技副總經理。

除引入銷售強人外,金犁也同步引入阿里創投成為墨跡科技股東。要知道,阿里巴巴因為有全球最龐大的電商生態,一方面需要海量的投放引流到淘寶、天貓平臺,另一方面也能承受比較高的價格。股東的錢是要賺的。2013年來自阿里巴巴集團的廣告收入為327.96萬元,占墨跡科技總收入的比例為17.82%。2014年阿里巴巴貢獻的廣告收入為2026.71萬元,占墨跡科技當年總收入的比例為45.31%。為弱化關聯交易,2015年,阿里巴巴貢獻的廣告收入降低到1865.86萬元。

打通廣告渠道和資源之余,金犁也帶領研發團隊,開發更多可售賣的產品(廣告位)供售賣。據墨跡科技招股書披露,墨跡科技主要的廣告模式為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效果廣告包括廣告聯盟、平臺倒流、應用推薦這三大類,嘗遍從CPT(以試玩為付費標準)到CPS(按收入分成付費)等所有的效果廣告方式。品牌廣告主要是通過直營或第三方公司代理的品牌客戶,比如伊利、可口可樂、聯合利華、迪奧、捷豹路虎、花旗銀行等的投放,主要廣告形式是開屏廣告、背景植入廣告、banner廣告等,2015-2016年6月,墨跡科技開屏廣告價格為14.7-52.5萬元/天,背景植入廣告價格14-56萬元/天,banner廣告價格7-17.5萬元/天。墨跡科技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收入見以下表格:

墨跡科技主營業務收入的具體構成

1

要讓廣告總收入增加,要麽增加新的廣告客戶,要麽廣告價格上漲,這兩個動作墨跡科技一直在做。以開屏廣告為例,墨跡科技2013年才12萬元-30萬元/天,2014年漲到35萬元/天。無論是廣告客戶的增加,還是廣告價格上漲,如果要保證每個客戶的廣告效果,首先需要增加裝機用戶數,上文提到2014年後墨跡科技增加推廣費用就是為了增加用戶數,效果確實立竿見影。第二還要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和用戶粘性,兩個重要的指標是用戶日活和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這兩個指標在墨跡科技的招股書里也是增長的(見下表),這也跟2014年後金犁做的產品升級有關。

2013年以來墨跡天氣APP的主要運營數據:

2

2013年後,墨跡天氣的APP明顯增加了生活資訊類的內容,讓用戶不僅可以在APP上看天氣預報和指數,還能看相關內容。內容是增加移動應用用戶活躍度和粘性的重要手段,今日頭條用戶粘性強,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僅次於微信。萬能鑰匙、獵豹移動等都希望通過內容來增加用戶活躍和粘性。另外,墨跡天氣APP逐漸增加用戶互動的功能,比如推出空氣質量排行榜,比如做用戶社區墨圈,比如讓用戶提交實時街景和“我來報天氣”等,這也是提供用戶活躍和使用時長的方法。

經過種種努力,墨跡科技短短3年多時間就實現營收規模從千萬量級到億級的飛躍。

不過,很多媒體質疑墨跡科技的營收主要靠移動廣告,太過於單一,依據是2013 年、2014 年、2015 年和 2016 年 1-6 月,互聯網廣告信息服務收入在墨跡科技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 97.25%、94.84%、98.10%和 98.70%。而且客戶集中度也非常高,主要是騰訊、阿里巴巴集團、藍色光標、安沃傳媒等知名IT企業以及知名廣告代理商。2013年、2014年、2015年及2016年1-6月,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1395.41 萬元、3730.48 萬元、9502.94 萬元和 8479.49萬元,分別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5.81%、83.39%、76.02%和79.51%。

但這其實有誤解。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移動廣告收入規模都達百億元以上,今日頭條2016年依靠移動廣告收入也將達百億元規模。移動廣告是最主流的盈利模式之一。據墨跡科技主要依靠廣告在創業板上市,可能不但不是太大的風險問題,可能還有主業突出的加分。當然,墨跡科技也在嘗試做電商,以及直接做智能硬件來變現,比如推出空氣果,目前看營收規模還是偏小。

下圖為公司營業收入構成

3

墨跡科技的未來

未來,如果移動廣告依然是墨跡科技絕對的主營業務,它將如何布局才能跑在增長的高速路上?還是要做用戶增量。比如墨跡科技正在與OPPO等廣告平臺持續合作來拓展用戶。2016年03月18日,墨跡科技與OPPO廣告平臺簽訂了《2016年度框架合作協議及合作協議》,墨跡在OPPO平臺上進行軟件的推廣宣傳,並支付200萬元的費用,協議到2016年12月31日終止。時隔九月,在OPPO官網的社區頻道,創業家&i黑馬依然能找到“無廣告版墨跡天氣,喜歡的拿下”的宣傳語。顯然,墨跡科技所以跟OPPO合作,正是看中OPPO對四五線城市用戶的超高覆蓋。因為墨跡科技對一二線城市的覆蓋已比較到位,而四五線城市還有大幅的上漲空間。

為了拓展用戶,墨跡科技還將觸角伸到境外。招股書中顯示了墨跡科技在境外開展業務的訴求:未來將在不斷提升氣象信息預報精度和APP產品用戶體驗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海外業務,開拓海外市場。實際上,墨跡科技的創始人金犁早有這一規劃。金犁在2015年就曾對騰訊科技坦言,墨跡科技在國內的發展已經遇到瓶頸,他們要通過海外市場的拓展增加規模。墨跡科技把國際化的第一站選在了東南亞。金犁認為東南亞的“市場空間足夠大”。美國、歐洲也將會是墨跡科技準備進軍的市場。

914b3e9dabed6975015066263713da03

*金犁在矽谷演講

除了在增加用戶數量上布局,墨跡科技還會使出渾身解數來最大限度的留存和激活現有客戶。這從其募集資金的用途上就可見一斑。墨跡科技IPO的資金用途之一就是升級墨跡天氣APP系統。它計劃從服務端、客戶端、大數據技術三方面開展。服務端、客戶端的升級能夠直接帶來更舒適的用戶體驗。

而大數據技術則是墨跡科技目前進行用戶行為分析、精細化用戶畫像、個性化推薦的技術手段。大數據的升級方向重點在加強大數據的計算能力及數據吞吐量,形成完整的大數據平臺,以更適應氣象行業的特點,為未來整合氣象數據及用戶行為數據,開放天氣大數據平臺創造良好基礎。

未來,墨跡科技將以氣象大數據為基礎,為用戶提供更加生活化、場景化的“天氣+”氣象服務。目前,墨跡科技已經收集並建立的用戶檔案,包含了大量的用戶行為和偏好信息,細化維度達到上百個,這就是墨跡科技的“用戶畫像”。

墨跡天氣APP結合用戶畫像及行為分析,能夠使得廣告投放更為精準,提高流量轉化的效益。用戶畫像還是墨跡科技打造“天氣+”模塊的基礎。“天氣+”模塊升級包括場景、內容、服務三個子版塊。場景版塊從時間、地理、環境等維度劃分用戶,確定用戶所處的場景,是整個“天氣+”模塊的基礎版塊。用戶通過場景入口進入墨跡天氣APP,接收墨跡天氣APP提供的內容與服務。內容子版塊推送給用戶場景化的天氣數據、新聞資訊等信息;服務子版塊則推送給用戶場景化的打車、外賣、網購等生活服務信息,引導用戶進行付費操作。這不僅能夠持續增加用戶活躍和日均使用時長,還能進一步實現交易,將流量變現。 

同時墨跡科技也將積極探索To B業務,為行業客戶和政府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氣象產品和服務,降低極端氣候災害風險,提升經營管理效率。To B業務也是基於用戶畫像。它可以用於指導指向性更強的市場推廣活動,以及提供垂直合作的平臺。例如基於氣象災害和定位信息的保險行業應用,基於精細化預報的農業行業應用,基於用戶群體、定位信息的物流倉儲行業應用,基於天氣和用戶行為的行程推薦應用等。

墨跡天氣 IP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872

京津冀霾天氣多發重發 越來越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國家氣候中心、中央氣象臺有關專家7日對記者表示,大氣環境容量低、大氣自凈能力弱等不利氣象條件是導致近期京津冀霾地區多發重發的主要誘因。

2016年11月以來,我國京津冀地區共發生7次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比2015年同期偏多2次,平均霾日數為23天,較2015年同期偏多5天。

其中12月16-21日、12月30日至2017年1月7日兩次過程,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汙染程度重。2017年1月2日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監測顯示,我國中東部霾區面積超過70萬平方公里。

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期發布的全球氣候狀況指出,2016年為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氣溫最高的年份。我國2016年氣溫為歷史第三高,其中12月為歷史最高。在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特別是冬季溫度升高大於夏季,高緯度溫度升高大於低緯度,高低緯度的溫度差異縮小,不利於冷空氣南下,使得冷空氣過程少,強度總體偏弱,也導致霾天氣較近幾年多發重發。例如,10月印度新德里、11月伊朗、12月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里、韓國首爾等多地均遭遇了嚴重霾天氣過程。

“2016年全球氣溫再創新高,霾天氣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重發。”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服務室正研級高工艾婉秀說,氣候條件越來越不利於汙染物擴散。大氣環境容量低、大氣自凈能力弱等不利氣象條件是導致近期京津冀霾地區多發重發的主要誘因。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6年11月以來,京津冀地區冷空氣次數少、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多,導致近期京津冀地區大氣環境容量低,大氣自凈能力弱,霾日數偏多。

艾婉秀介紹,首先是冷空氣次數少,強度總體偏弱。11月以來,東亞冬季風偏弱,我國僅出現6次冷空氣過程,較常年同期(8.2次)偏少。冷空氣強度總體偏弱,活動路徑偏北。在缺少冷空氣影響的情況下,京津冀地區靜穩天氣多,大氣擴散氣象條件差。

監測顯示,京津冀地區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多。自1961年以來,京津冀年平均風速呈逐年減小趨勢,減小幅度達37%,而年平均小風日數增加了64%。2016年11月以來,京津冀平均風速比常年同期(常年指1981-2010年的三十年,下同)平均值偏小,其中11月較常年同期偏小8%,12月偏小19%;小風日數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多,其中11月偏多7%,12月偏多18%。北京的情況更加明顯,11月平均風速減小20%,12月減小27%;11月小風日數增加27%,12月增加35%。

大氣環境容量反映大氣對汙染物的通風擴散和降水清洗能力的綜合指標。容量低表示大氣對汙染物的自凈能力弱。艾婉秀介紹,自1961年以來,京津冀11-12月大氣環境容量下降了42%。與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11月以來京津冀大氣環境容量偏低6%,大氣自凈能力偏低15%,靜穩天氣日數占比達63%。

其中,2016年12月16-21日和12月30日以來,北京地區的大氣平均自凈能力比年均值下降了50%以上。另外,京津冀地區的地形條件也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西部和北部“弧狀山脈”包圍,霾天氣過程往往易出現偏南氣流,將南部汙濁空氣吹向華北平原並停滯,加劇了京津冀汙染物和水汽的聚集。

中央氣象臺預計,1月8日至14日北方地區冷空氣活動頻繁,氣象條件整體有利於汙染物的擴散,京津冀地區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但11日前後京津冀地區中南部有輕至中度霾。

12月以來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88

環保部長陳吉寧:“看到這樣的汙染天氣,我感到很內疚和自責”

“去年入冬以來,全國多個地區發生多起大面積長時間的重汙染天氣,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大家對霧霾問題感到很焦慮。作為環保部長,看到這樣的汙染天氣,我感到很內疚和自責。”1月6日晚,在環境保護部二樓多功能廳,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對記者們說。

當晚,陳吉寧主持召開大氣汙染防治媒體見面會,向記者們介紹大氣汙染防治相關問題,並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

1月6日晚,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大氣汙染防治媒體座談會上介紹有關情況。攝影/章軻

陳吉寧說,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實施三年多來,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改善。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與往年比均有下降,為三年來改善最大一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71、46、32微克/立方米,數據較往年明顯下降。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也在持續改進。

“與發達國家同期相比,我們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並不慢,這說明我國大氣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陳吉寧說,但由於我國經濟結構更加偏重、能源結構更加依賴以煤為主的化石燃料、單位面積人類活動強度和汙染排放強度也更高,環保工作仍處於負“重”前行階段。

他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例介紹,該區域國土面積占全國7.2%,卻消耗了全國33%的煤炭,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占全國排放總量30%左右,單位國土面積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4倍左右。高汙染、高能耗產業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該區域大氣汙染的直接原因。

“大氣汙染治理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冬季重汙染問題,既需要進一步強化汙染治理舉措,也存在氣象條件持續不利的客觀原因。”陳吉寧分析說,2013年以來,冬季氣象條件總體不利。今年是強厄爾尼諾現象的次年,仍延續了氣候異常的影響,進入秋冬季以來,全球普遍出現異常氣候,多個國家包括基本解決空氣重汙染問題的英國、法國、韓國等發達國家,接連發生較高強度、較大範圍的重汙染事件。

同期,我國也經歷了非常不利的汙染氣象條件,尤其是北方地區冷空氣不活躍,強度弱,風速小,溫度明顯偏高。不利氣象條件一方面非常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另一方面有利於PM2.5的二次生成,加劇汙染嚴重程度。

京津冀及傳輸通道城市高架源企業監控數據超標情況月度變化趨勢圖

環境保護部汙染源監控中心圖示。

在回答記者有關“百姓何時才能呼吸上幹凈的空氣”時,陳吉寧表示,“大氣汙染治理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能源結構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需要較長過程,因此大氣汙染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有關“如何捉住高汙染車”“如何系統性、全過程防治機動車汙染”問題時,陳吉寧說,我國目前的機動車保有量增加非常快,2016年產銷量均達到2700萬輛左右,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億輛,其中汽車是1.9億輛。機動車汙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

“機動車汙染問題目前不在中小城市,主要在大中城市。”他說,源解析表明,機動車已成為許多大中城市細顆粒物的首要來源,分別占北京31.3%,占上海29.2%,占杭州28%,廣州稍微少一點占21.7%。

陳吉寧介紹,環保部門在機動車汙染防治方面,不斷升級新生產機動車汙染物排放標準。新車要越來越好,新上路車排放量要越來越少。今年1月1日起全國範圍正式實施國五排放標準,輕型車國六標準2016年底也正式發布了。同時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和提升車用燃油品質。

“下一步,將以高汙染高排放車輛為重點(把最臟的車要解決),堅持‘車油路’統籌,強化區域協同聯動,努力構建以全面信息公開為中心、嚴格排放標準為引領、大數據互聯共享為支撐、嚴格執法監督為保障的機動車管理新模式。”陳吉寧表示,將重點加快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排汙監控平臺聯網,特別是加強對重型柴油車等高排放車的監督管理。加強在線監測能力,只要上路,路過在線監測設備就能知道是什麽車型、是否超標了,利用大數據加大查處力度。

陳吉寧說,下一步,環保部將聯合有關部門,進一步強化汙染防治措施。全面加大燃煤鍋爐取締力度,改用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燃氣供暖、電供暖;積極推進城中村、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散煤治理;加強工業企業冬季錯峰生產力度;提高行業排放標準,加強排汙許可管理,嚴格依法對違規排汙企業實施停產整治;依托科技手段和網格化監管,加大排查、整治“小散亂汙”企業力度等。

陳吉寧表示,環保部將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以更堅定的意誌、更嚴格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著力解決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

“同時,也希望公眾廣泛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監督身邊的環境問題,履行公民保護環境的權利與義務,與我們共同努力,為天更藍氣更清貢獻力量。”他說。

1月6日晚,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通過PPT向記者們講解大氣汙染防治情況。攝影/章軻

1月6日晚,環境保護部大氣汙染防治媒體座談會現場。攝影/章軻

附:1月6日晚環境保護部大氣汙染防治媒體見面會實錄

陳吉寧:各位記者朋友,大家晚上好。在周五晚上又是霧霾天請大家來,借這個機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去年入冬以來,全國多個地區發生多起大面積長時間的重汙染天氣,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大家對霧霾問題感到很焦慮。作為環保部長,看到這樣的汙染天氣,我感到很內疚和自責。今天請大家來,就大氣汙染問題回答大家的提問。

我先花點時間給大家做個簡單的情況介紹。在工作中有很多人問我各種各樣的問題,我想這些問題你們也很關心。

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是寫進黨章的,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戰略層面上進行部署和推動的。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有關重要指示批示有100多次。李克強總理做過多次重要批示。張高麗副總理親力親為,多次研究和部署相關工作。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執行的《大氣十條》就是在張高麗副總理直接帶領下完成的,前後大概50次易稿。在這里我想說的是,中央對於解決當前環境問題的決心是堅定的,行動是堅決的。

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實施的最後一年,大家都很關心,這三年多我們到底怎麽看大氣汙染治理,特別是最近重汙染天這麽多,很多人有懷疑,治理方向對還是不對?措施管不管用?我想先請大家看一個片子。

這是京津冀2013年到2016年四年間每天的空氣質量情況。越綠的就是優良天,顏色越深、紫黑色就是重汙染天。這是非常形象的圖表。可以看到,從2013年啟動《大氣十條》開始,到2016年變化還是很明顯的。我們統計了一下,2016年北京PM2.5濃度是73微克/每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9.9%,優良天數比例比2015年上升3.1個百分點,這是北京這幾年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

我們可以看一些其他地方,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情況。不僅北京在改善,三個重點地區都在改善。改善的幅度大概多少呢?跟2013年比,改善的幅度大約在30%左右。全國層面上,我們統計了74個重點城市PM2.5濃度,與2013年相比改善幅度也是在30%左右。這個改進是實實在在的。這個改善速度快還是慢?這也是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我們把這個速度和發達國家做個對比,我們改善的速度比發達國家在同一發展階段還要快一些。

但是我們的條件其實並不好。大家知道發達國家解決PM2.5的階段比我們要後一些,工業化過程快完了才開始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是在偏重的產業結構、偏化石原料能源結構條件下,同是生活方式也發生很大變化的過程中來完成。我們是在單位面積排放強度和人類活動遠遠比已經解決這個問題的國家高得多的情況下來實現改善的,面臨的難度當然更大一些。

這些變化說明什麽?說明我們大氣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措施是管用的。去年中國工程院組織國內精兵強將對《大氣十條》做了中期評估,評估報告對《大氣十條》這幾年來執行的技術路線、方向和采取的措施給予肯定。所以,我們對這些措施是有信心的。

目前有沒有問題呢?有!問題是什麽?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這麽大範圍的重汙染天氣,問題到底在哪里?京津冀現在的問題是什麽?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冬季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沒有多少改善。跟2013年比有改善,但是2016年與2015年比沒有改善。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一些措施在冬季之前是管用的,到了冬季之後、進入供暖期,我們的措施還很不夠。

怎麽看這件事情?我過去講中國今天的環保工作、環境質量改善,是處在一個負“重”前行的階段。這個“重”是加引號的重。就是我們的環境質量是在一個非常高的汙染物排放總量的前提下進行改善。我們要改善得快,就要加快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量,這樣才能輕裝前進。但是這麽高的汙染物排放量,不是一個單純的數字,說降下去就降下去,這個排放後面是有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在里面的。這個後面是我們偏重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生活水平提高所帶來的非綠色的生活方式。我們現在燃煤的用量,家庭供暖房間溫度都很高,機動車都是大型的,SUV,非綠色的生活方式也帶來很多影響。

我這里面有幾個數,大家可以看到,京津冀地區有多“重”。京津冀周邊地區統計了六個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國土面積占全國7.2%,消耗了全國33%的煤炭,單位面積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6省市涉氣排放主要產品產量基本上占全國的30%到40%。比如,鋼鐵產量3.4億噸,占全國43%;焦炭產量2.1億噸,占全國47%;電解鋁占全國38%;平板玻璃產量1200萬噸,占全國33%;水泥產量4.6億噸,占全國19%。還有排放氮氧化物的一些化工產業,比如原料藥產量占全國60%,農藥產業占40%左右。此外,煤電占27%,原油加工占26%,機動車保有量占28%。所以我們講這麽重的負擔,高汙染、高能耗產業大量聚集,燃煤、燃油集中排放,快速增長的機動車,是這個地區大氣汙染的直接原因,也是改善的難點。

調整這樣的結構,涉及複雜的社會因素,需要一個過程。大氣治理必然是一個比較長的時期,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前幾天網上有很多人在講洛杉磯怎麽一夜之間解決了汙染問題呢?德國怎麽一夜之間解決了汙染問題呢?其實它們也不是一夜之間,它們都是用了20年到40年的時間才解決的。我相信我們會比它們更快一些。對大氣汙染問題,我們不能因為幾次重汙染天氣就失去信心。既要打好攻堅戰,又要打好持久戰。這是我們必須保持的戰略指向。要有這樣的信心,我們才不會無序的進行大氣汙染治理。

當前大氣汙染治理一個核心問題是冬季問題,冬季問題怎麽辦?這幾年下來,冬季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這里面反映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冬季強化措施還不夠,需要進一步強化。第二個是,冬季的氣象條件變化比我們想象得要更困難、更複雜、更不利。就象是我們這麽大的負重在走一個隧道,到了冬季的時候,這個隧道突然變窄了,而且這個隧道不僅冬季變窄了,而且變得越來越窄。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工程院去年對《大氣十條》中期評估顯示,京津冀地區的汙染氣象條件,2014年比2013年差了17%,2015年比2014年好一點,但是比2013年差了12%。冬季的情況要更差一些。據氣象部門分析,2014年曾經是全球最暖的一年,2015年打破了2014年的記錄,2016年再次打破2015年的記錄,而且這個記錄不僅打破了、打破的幅度還比較大。氣象監測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016年12月,是1951年以來最暖的12月。全國的平均氣溫比多年平均情況高了2.6度,北京偏高1.6度。所以這個隧道每年到冬季都變這麽窄,而是變得越來越窄。還有一些數據,比如北京的地面氣象觀測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采暖季的大風頻率都在10%以下,小風和高濕頻率都在50%以上,最近三年還在逐步上升。2016年冬季就是去年冬季的小風和高濕頻率已經接近60%。這樣一個氣象條件,一方面不利於汙染物擴散,另一方面有利於PM2.5的生成。PM2.5不只是一次產生的,相當部分是經化學反應二次生成的,加劇了汙染程度。

去年5月份我們曾經預測到冬天會比較困難,啟動了京津冀強化措施,出臺兩年專門針對京津冀地區的強化方案。今天回過頭看,我們感到隧道變窄的速度快於汙染物減排的卸負速度。這幾年連續下來,冬季的汙染氣象條件變得越來越差,超過了我們卸負的減排速度。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所在。

我們很清醒,不能寄希望明年會從暖冬變成冷冬,氣象條件會有很大改善,我想不要寄希望於這方面。環保部最近一個時期正在加班加點研究,我們要提出一些更有效的措施來更針對性地解決好這段時期的冬季汙染問題。

所以從全年看,我們是在改進,有實在的進步,但是如果單獨看冬季,進步十分有限,甚至沒有進步。老百姓是不滿意的。我們要采取更多的措施來加快解決冬季問題。

我先把情況給大家講一下,看看你們有什麽問題,我在這里盡量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科技日報:陳部長您好,現在老百姓有迫切的期待到底我們什麽時候能呼吸上新鮮的空氣,能不能請你預測一下。

陳吉寧:這是一個非常難以預測的問題。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涉及背後非常複雜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接受程度,也取決於我們在技術上能不能有更快的突破。美國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花了很長時間來找原因,我們現在原因找得比他們要快一些,治理的措施力度也比較大,但是我們有我們的困難。今天讓我講大概多長時間一定能解決,不符合科學規律,認識上沒有到這種程度。但有一點我可以告訴大家。大家如果看珠三角,2015年珠三角整體達標,我說整體上達標不是講它所有的城市都達標,也不是講它每一天都達標,而是全年平均下來PM2.5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2016年在整體氣象不利情況下,再次達標,而且還在改善。

廣東大概用了多長時間解決這個問題?廣東大概是在2000年前後開始考慮這個問題,那時候還沒有公開測PM2.5,但是減排的方案已經開始實施了。廣東大概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取得今天的進步。這個速度比英國、比美國、比日本,都要快。這是我們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第二個例子是長三角。長三角在這三年過程中,曾經有一段時間改善很緩慢,這里面有一個措施選擇的問題。但是去年改善速度上來了。這有一個不斷深化認識、調整策略的過程。我們有《大氣十條》2017年的目標,也有明確的2020年目標,我相信這些目標一定能完成。但是再遠一些的趨勢,就要看我們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家每個人願意付出多少。不可能我們每個人都不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還希望馬上就能有藍天。這取決於經濟調整,又取決於每個人,取決於我們願意為這樣的藍天做多少事情、改變多少。如果大家願意多付出,這個過程就會快。如果我們技術上有更快的突破,也會促進這個過程大幅度加快。

中國日報:陳部長你好,我是中國日報記者。我們註意到每次重汙染預警啟動以後環保部和地方政府都會有執法檢查,會發現有一些企業違法排汙,一直說對他們實行嚴格的處罰。第一個問題是對企業後續處罰的情況大概是什麽樣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麽每次查都會有這樣的企業,小型企業、大型國有企業都有這樣的情況,這個原因是什麽?

陳吉寧:我們把汙染源分成兩類,一類叫重點汙染源,是京津冀地區所有的45米以上的高架汙染源,共有1239家。這1239家45米以上可以高空傳輸的汙染源現在已經全部實現自動監控並與環保部門聯網。我們每個季度公布不達標的企業同時加大處罰。從去年1月份到現在,這個改善幅度還是驚人的,由30%多不達標到現在只有4%左右的不達標。這是重點汙染源,可以實行在線監測。

還有一類,就是小散汙的汙染源。不是重點企業,沒有在線監控,對這部分企業的查處面臨很多困難。這些企業體量小,隨意性很大,受經濟利益驅動,在京津冀地區有大量分散小企業。包括北京也有這樣的企業,我們叫工業大院。這就要通過遙感、大數據,也包括用無人機來發現,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公眾來參與舉報這些小汙企業。首先要發現它,我們才能去監管它。

小散汙的企業管起來非常困難。下一步要開展專項行動,對一些重點地區小散汙企業進行清理。比如去年,北京加強對小散汙企業進行清理,比較突出的是通州,清理的力度很大。通州去年1到10月份PM2.5濃度降低30%以上。小散汙的企業是很重要的汙染源,而且擾亂市場秩序,這是我們下一步整治的重點。

現在正在開展網格化布局,落實屬地原則,每個網格落實責任人。我們也希望媒體和公眾對這些小散汙企業加強監督。另外依托一些現代技術,能夠遠距離觀測到這些小散企業的聚集點,只要發現就可以依法進行處理。

新華網:我想問在京津冀地區的冬季,您作為環保部長,覺得最困難、最為難的或者最重要的是什麽樣的措施?

陳吉寧:京津冀的問題從長線來看,還是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問題,必須對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進行比較大的調整,我們才能更好解決大氣汙染問題。這需要一段時間,不是企業說關就關掉的。同時,大家看京津冀地區是有進展的,而且還是比較大的,這說明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上是有進步的。

京津冀地區比較困難的是解決冬季供暖問題。冬季供暖大概新增了多少汙染物排放量呢?我們估算了一下,大概增加30%左右的汙染物排放量。就是進到冬季,我們背負的汙染物增加了30%,還要走一個更狹窄的隧道,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難題。

供暖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京津冀地區熱電聯產程度低,城市供熱基礎設施比較差,大概目前只有50%。采暖主要是依賴於燃煤鍋爐進行。在一些城市很多小區,一個小區配備一個鍋爐房,一個鍋爐房兩到三臺燃煤小鍋爐。這里面既有管網建設不足的問題,也有地方利益保護的問題。所以熱電聯產項目的潛能還沒有發揮出來。第二個就是這些小燃煤鍋爐環保設施跟不上,裝備水平低,運行管理水平也差,汙染物排放濃度甚至是大電廠的十幾倍,環境影響很大。但如果要讓這些企業去安裝高效的脫硫脫硝設施,在當前的供熱電價下這些企業基本上又沒有辦法承受。這里面涉及民生供暖問題,不是很容易處理。第三個就是農村散煤問題。北方地區現在用煤量很高,全國大概有2億噸散煤,京津冀占了20%。燒1噸散煤的大氣汙染物排放量是電煤的10倍以上。另外,塑料大棚多了,有些大棚也在用散煤,監管起來更困難。

我們在考慮跟有關部門配合起來,加強部門合作,從六個方面來強化冬季汙染治理。

第一是要加大燃煤鍋爐取締力度。通過加大熱電聯產等方式淘汰分散的小鍋爐。我們的目標,就是20萬人口以上縣城都要實現熱電聯產,今年底淘汰京津冀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

第二是加快推進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的散煤治理。今年10月底前,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完成禁煤區(京昆高速以東、榮烏高速以北,天津、保定、廊坊與北京接壤區域)替代任務,這個區域不能再燒散煤,要全部完成替代。同時我們也在推動天津、石家莊、濟南、太原、鄭州等市加大“煤改電”“煤改氣”的力度。

第三是加大工業企業冬季錯峰生產力度。工業企業在冬季要為民生讓位。通過加大采暖期工業企業錯峰生產,來抵消采暖期民生上不得不用的供暖帶來新的汙染物排放量。錯峰生產不僅可以減少本身的排放,還可以減少由這些企業帶來的產品運輸排放。比如生產一噸鋼鐵要用五倍運輸量。我們這幾年也在抓這項工作,比如2015年、2016年同工信部對冬季水泥錯峰生產做了部署,2016年又對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鑄造、磚瓦窯等提出錯峰生產的要求。

最近做了一個評估,這項工作是有效的,但是仍然有潛力,還需要再加大力度。從評估情況看,重汙染期間這些錯峰生產城市的用電量下降的幅度不大,只有10%左右,而且有些企業不降反升,並沒有落實錯峰生產要求。下一步會進一步強化工業企業的錯峰生產。我們現在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分析,比如鋼鐵行業,哪些企業要錯峰,汙染物排放量大的,環保不達標的,或者達標有困難的,要按照環保績效提出錯峰要求。比如現在研究電解鋁行業,還有一些其他行業,一個一個落實,加大錯峰生產力度,給民生使用騰出一些空間來,來減少冬季供暖汙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度提升。

第四是提高行業排放標準。這麽重的產業結構必須不斷加強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制定,提高排放標準,讓那些不能達標的企業在這個地區關閉。我剛才講了,45米以上煙囪現在基本控制了,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工廠無組織排放標準不夠嚴,現在正研究鋼鐵廠排放、化工廠排放要加大無組織排放的管控,要制定新的標準,要把這些標準的執行跟排汙許可證結合起來。環保部剛公布了兩個重點行業排汙許可證方案,我們就是要把重點企業在線監測、排汙許可證以及新的排放標準結合起來落實。

第五是強化“小散亂汙”企業整治。京津冀地區有一大批這樣的小型制造企業,小化工、小家具、小印刷、小水泥、小煤爐、小鍋爐,工業中大量采用揮發性的塗料、油墨等。要劃出重點地區,對重點地區加強監管,逐步清理。

第六是機動車的事情。這也是大家關心的事情。我們更關心的是高排放車輛監管。什麽車是高排放車?老舊車,一輛車相當於國IV、國V車20-40輛小車排放;重型柴油車相當於200輛小車排放,而且很多不達標。要加快在線監控設施建設,只要路過激光測試,馬上知道什麽車,什麽超標了。加大監控,還是得用技術手段。加快淘汰老舊車,加大對重汙染車的監管。要逐步提出新的汽車排放標準,同時加強油品管控。這里有長線工作,也有一些需要趕緊動起來的,還有一些工作是在已經部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進一步強化責任。

新京報:在重汙染過程中有些城市汙染特別突出,比如石家莊持續爆表90小時,臨汾出現了二氧化硫和PM2.5同時爆表,二氧化硫濃度過千。對於這樣的城市出現這樣的高濃度汙染,是不是應該采取一種更特殊的應急手段。剛剛您也提到環保部正在加班加點研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這些措施能達到什麽樣的效果,我們什麽時候才能看到冬季重汙染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陳吉寧:你剛才問的問題我有一些已經回答了。關於石家莊、臨汾,我們也高度關註,長時間的爆表,這是我們非常關註的問題,也在具體研究這兩個地區的問題。

重汙染天氣預警是要依法啟動的,這個依法是有標準的,紅色預警已經是最高等級了。但是這不是借口,這樣的地區確實要加大重汙染天氣的應急力度。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一開始是預報,然後是會商,環保部和各省各地區會商,之後會發布信息,啟動預警是地方的責任,環保部會把預測預報結果通報給地方,提醒他們及時啟動。之後環保部就會按照啟動的級別下去督查,看你是不是按這個方式落實了責任。

我們在督查中發現,地方在實施應急預案的時候,有兩個問題。第一是針對性不強的問題,采取的措施不見得那麽有效,有的甚至有一刀切的問題。這里面有科技支撐能力不夠的問題。我們有非常好的專家隊伍,是國際一流的,但是人員太少。地方在制定針對性預案的時候,科技支撐不足,這是下一步需要強化的。

第二是預案落實不實。比如說紅色預警要減排多少,該停產多少,有些地方沒有很好落實。所以需要環保部加強督查,對於不實的一旦抓住,就頂格處理。從督查情況來看,情況逐漸在好轉,但是對一些長時間爆表的,我們確實需要采取一些更加有效的措施。這段時間我們正逐個對京津冀“2+18”城市的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希望通過這輪評估能夠提高這些城市應對重汙染天氣的能力,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

北京晚報:您也提到北京大氣治理。北京今年PM2.5降幅很大,但是根據提出的目標,到2017年要到60微克,完成的困難可能會非常大,包括媒體的同行和環保基層同誌普遍感覺不是很樂觀。北京現在問題是燃煤到了一千萬噸以下量級,經濟結構總體比較合理,清潔排放比較高。您覺得北京要在2017年實現這樣的有難度的目標,該做些什麽,有什麽建議。

陳吉寧:我們非常關心這個事情。從環保部的角度來研究這個事情,來加大對相關工作的調動力度。這也是去年5月份我們啟動京津冀強化措施的一個重要內容,即幫助北京完成它的目標。這件事情確實有難度,但不是沒有可能,做好了可以完成。你們可能註意到我們有“2+4”,兩個大城市帶四個周邊城市,加快汙染治理。北京重點是保定和廊坊。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散煤替代,禁煤區的劃定都在這個地區,還有加強對高架源的管控。北京實現目標,既有北京自身需要努力的地方,也需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努力。

北京實現目標是推動京津冀實現目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大家都會受益。正是從這個角度著眼,我們強化措施既加大北京管控力度,又加大對周邊地區高架源傳輸問題的解決。北京市有北京的汙染結構,跟其他地區不一樣。它的產業結構比較好,但是也有它特殊的問題。一個是工業大院問題,小散亂,在城郊仍然很重,要加大力度清除這些小散亂。一個是散煤問題,特別是在城郊,散煤量還是很大,要加大散煤的替代工作。最核心的問題是北京必須解決重汙染車問題。我們要鼓勵環保的綠色車出行,特別鼓勵大家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北京如果不解決車的問題,特別是重汙染車的問題,改善空氣質量是比較困難的。北京的挑戰還有城市管理,揚塵太大。所有PM2.5濃度能夠達標的城市,揚塵量都控制在很低水平,目前北京的揚塵量太高了,需要加強城市管理,更加精細的管理。

第一財經:您剛才多次提到高汙染車,我想知道怎麽能抓到這些高汙染車,環保部有沒有什麽具體措施?總體上來看盡管這幾年環保部對重汙染車越來越重視,但在重汙染車防治方面似乎缺少系統的整體規劃,在這方面下一步環保部會有什麽新的動作?

陳吉寧:我們現在機動車保有量增加非常快,2016年產銷量均達到2700萬輛左右,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億輛,其中汽車是1.9億輛。機動車汙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機動車汙染問題目前不在中小城市,主要在大中城市。我們有很詳細的源解析,表明機動車已成為許多大中城市細顆粒物的首要來源,分別占北京31.3%,占上海29.2%,占杭州28%,廣州稍微少一點占21.7%。

我們對機動車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不斷升級新生產機動車汙染物排放標準。新車要越來越好,新上路車排放量要越來越少。今年1月1日起全國範圍正式實施國五排放標準,輕型車國六標準2016年底也正式發布了。跟國Ⅰ車相比,新生產汽車的單車汙染排放量下降90%以上。存量車用十幾年了,有一個逐步替代的過程。不是說用了國五國六標準明天這些車都變好了,已經上路的車需要一個逐步淘汰的過程。

二是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大家可能註意到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這幾年每年都明確提出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的數量,這是環保部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政府出臺一些補貼政策,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全國合計淘汰1600多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力度是非常大的。這個淘汰不是把北京車賣到河北,這不算,要徹底註銷的才算。我們一些汽車擁有者也不容易,把自己還能開的車替下來,為環保做出了犧牲。

三是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現在有13個省(區、市)和70多個城市出臺了關於機動車汙染防治的專項法規,183個城市成立機動車環境管理機構,建設1萬多條在用車的排放檢驗線。

四是提升車用燃油品質。2000年我們淘汰了含鉛汽油,這個對兒童影響非常大。今年開始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車用汽柴油含硫量已從2000年的1000PPM下降到目前的10PPM,降低了99%。

下一步也有一些部署,總的思路是:落實大氣汙染防治法,落實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便民惠民的決策部署,以高汙染高排放車輛為重點(把最臟的車要解決),堅持“車油路”統籌,強化區域協同聯動,努力構建以全面信息公開為中心、嚴格排放標準為引領、大數據互聯共享為支撐、嚴格執法監督為保障的機動車管理新模式。

主要采取幾個方面的措施:第一是落實好大氣法,構建機動車環保監管制度體系。依法實施新生產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信息公開制度,必須公開生產車的標準是什麽,包括非上路的、非道路的移動機械,建築工地排放也很大。建立環保達標的監督檢查以及環境保護召回制度。哪些企業生產車不合適,就要采取手段,不合適的車就要召回。

第二是加快修訂標準,強化對新生產機動車的監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前實施新的排放標準,強化新生產機動車環保達標監管,把增量部分首先要管住。

第三是強化監督管理,降低在用機動車排放水平。加快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排汙監控平臺聯網,特別是加強對重型柴油車等高排放車的監督管理。加強在線監測能力,只要上路,路過在線監測設備就能知道是什麽車型、是否超標了,利用大數據加大查處力度。

第四是實施清潔柴油行動。有些地區船舶汙染排放也是很大的,比如說長三角地區,汙染排放量占10%以上。督促地方依法劃定並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配合有關部門嚴格管理船舶排放控制區,鼓勵船舶使用岸電,開展港口空氣質量監測。

第五是推進油品升級。還是解決油的問題。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用燃料油並軌,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車用油品。

第六是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提高鐵路貨運比例,改變過分依賴貨車的狀況。

澎湃新聞:根據以往了解,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一般比北方好,但是這次珠三角地區也出現重汙染天氣,很多當地人都說,佛山、中山空氣質量排名是非常靠前的,這次也是汙染非常嚴重,想了解一下具體原因是什麽?另外一個就是現在冬季的重汙染天氣應對,省里要求市里,市里要求縣里,縣一級環保人員有能力不足、人手不夠的問題,想了解下這種情況怎麽解決。

陳吉寧:謝謝你的問題。去年冬天的霧霾,大家如果關註一下,其實不只是中國的,是全球性的。從印度、伊朗到韓國、英國、法國,英國、法國解決霧霾問題很久了,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重汙染天氣,但今年冬天也出現持續大範圍的空氣汙染。這個冬天確實遇到了全球性的極端氣象狀況。這就是我剛才講的,我們在走一個隧道,這個隧道變得特別窄,不僅在中國變得窄,在其他地方也變得窄。冷空氣跑到北美去了,暖空氣都跑到歐亞大陸來了。極端天氣出現的時候,有些地方就可能霧霾重現,我想廣東跟這個也有關系。總體上全年是達標的,而且改善幅度還不小,連續兩年總體上達標了。今年這樣一個極端氣候下,又出現重汙染。這也說明,即使在某個階段解決了汙染問題,也不能掉以輕心,治理霧霾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關於基層能力不足問題,確實存在。去年是環保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年。環保改革非常重要的指向就是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這里面有幾個大的方面。

第一是環保督察。要用兩年時間完成全國各省(區、市)環保督察,去年完成對河北省試點和第一批對8個省(區)督察,最近剛剛結束對7個省(市)督察,今年還要完成對其他各省(區、市)的督察。督察就是要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特別是省一級的責任。通過對省一級的督察,很多省也在建立省級督察機制,就是要把環保責任一層一層壓下去。環保法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這也是依法落實地方政府責任非常重要的舉措。

第二是國家環境質量監測權上收。現在已經完成國家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由環保部委托第三方運行,減少地方幹預。

第三是垂改。通過垂直管理提高基層執法能力。我們的指向是非常明確的,一個是落實地方責任,一個是提高地方的執法能力,減少地方直接幹預。我們已經連續兩年開展環保法實施年活動,2016年是把環保法實施年活動和全系統執法大練兵結合起來。這也非常重要,確實基層執法能力不足、執法人員少,很多地方連執法車輛都沒有,也沒有執法著裝,下去之後執法有困難。這個問題正在逐步解決。通過執法大練兵,互相學習,規範執法過程,提高執法能力。

另外一個正在建設環境監管執法大數據平臺。在6個省(區、市)開展試點。建立全國執法平臺,每一個基層執法人員實時與執法平臺是連線的,查到哪個企業、去沒去查、查什麽情況實時在線上記錄,就可以落實每一個人的責任,同時規範執法。我們需要從人員能力、體制機制、裝備各個方面花大力氣,來提高基層執法能力。

中國青年報: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河北的問題,為實現質量改善目標實施“調度令”但效果並不理想,這個您怎麽看?第二個像哈爾濱、成都、西安等城市,也出現了重汙染天氣,對於這些新增加出來的地方,我們將采取哪些措施應對?

陳吉寧:第一個問題,我們講環境汙染治理要提高“五化”水平,科學化、系統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環保治理從來都不是靠蠻幹來解決的,必須是有序的、科學的,這樣社會代價才能小,才能一步一步知道采取的措施有效性如何。系統化是講,多種手段互相要配合,不同的地區需要聯防聯控才能更有效,靠單個是不可能解決的。法治化就是依法行事。精細化,我們確實需要強化管理,向管理要環境質量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蘭州是最典型的例子。蘭州過去汙染很重。這個城市發展水平也不高,但是汙染治理有很好的效果,很重要的就是精細化管理,責任到人、責任到位。通過精細化管理來約束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的排汙行為,就會見效。還有就是信息化,要利用大數據,利用信息手段來提高我們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我也註意到有些地方由於各種原因,采取了一些與民生相沖突或者比較極端的一些措施,我們希望這些地區能夠把功夫用在平時,更有序的更好的來解決面臨的汙染問題。

你剛才講哈爾濱、成都、西安,我們也在研究這個問題。哈爾濱不是2016年才有重汙染天,2015年北方地區第一個重汙染天就是出在哈爾濱。不是新問題,是老問題。我們現在也不平衡,總體上全國是在改進,也有個別地區環境質量不升反降。全國是改進的,是在提高的,但是個別地區是不升反降的。所以我們也在研究評估,看這個問題是由於極端天氣,像廣東就是極端天氣帶來的,還是沒有幹活帶來的。我們要采取措施,也在督促這些地方加大措施。首先要遏制惡化,環境質量就是不能再惡化,環境質量只能好不能壞,對每一個不升反降的地方都要采取措施,不管是空氣還是水,都要采取很硬的措施。我們2015年約談了不少地方,2016年繼續約談,環保督察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環境質量不升反降的地區。

我們希望通過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來解決這個問題。環境問題是受邊際條件影響的,有時候人努力不見得馬上就能見到效果,我們要客觀評價一下到底是什麽原因。

光明日報:我的問題是大氣汙染治理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實也不只是環保部門一家的事,雖然我們在其中擔任很重要的職責。我想知道您希望地方政府部門或者社會力量能出來做一些什麽,提供什麽樣的支持形成合力,畢竟在這件事情上每個人每個組織都不可能置身度外。

陳吉寧:謝謝你提出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們講落實責任,環保督察是落實兩個責任,一個是落實地方黨委政府“黨政同責”的責任,一個是落實部門“一崗雙責”的責任,就是各個部門在環保方面的責任,這是中央非常明確的要求。環保工作的統籌協調、統一監管在環保部門,但是各個部門都有責任,不能說管發展不管保護,不能說搞建設不管環保。這里涉及一崗雙責的事情。

無論是大氣、水還是土壤十條,每一條都明確了牽頭單位和配合部門,每一條里面已經明確哪些是環保部門責任哪些是其他部門責任。現在有18個省(區、市)黨委政府出臺文件明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分工,這里面不僅包括政府部門,發改、工信、國土、建設、水利等等,也包括黨的部門,如組織部門負責幹部的生態文明考核。我們也在推動這項工作,環保工作需要大家一起來做。但是我們也很清醒,出了問題最終是環保部門的責任,我們要補好位、站好臺。把這項工作做好,這是為大家服務、為人民服務。

我特別同意你的觀點,環保從來不只是政府的事情,必須調動大家來參與環保。比如最近網上流傳各種說法,大家可能註意到有個“十大謠言”,謠言現在傳的比真實的東西要快一些。我們希望媒體和公眾參與,一起來正確認識一些問題。這里面有很多是錯誤的,是虛假的。有些錯誤的認識,是誤導大家的,要進行反駁,要澄清,希望媒體、非政府組織和公眾一起做這項工作。

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很多學術性的研究,特別是關於汙染來源和產生過程有很多專家在研究。一方面,我們要鼓勵科學家充分的學術爭論,這是非常必要的,這會加深我們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幫助采取針對性更強的措施,減少控制成本,更好地解決問題。但是專家的這些解釋和學術爭論是從不同角度看的,真正轉變成政策,真正轉變成一個地區的真實的現實,需要一個複雜過程。

大家看監測工作。我們有一個全國的監測網,這個監測網是全國PM2.5的監測網,這里面不包括一些微探頭測定的PM2.5的量,在京津冀更密集。其實我們更關心的是組份網,不僅僅測PM2.5濃度,而且還測到底有哪些成份,這個對我們解釋汙染物是什麽產生的、怎麽產生的非常重要。這里面包括手工監測,包括在線組份網,包括激光雷達,通過走航看到汙染物在大氣中怎麽遷移,傳輸過程是什麽樣的,所以是一個大尺度的實驗,不是一個簡單的實驗室里面甚至理論模型計算的結果。

我們對每一個專家的學術爭論非常關註,對每一個都精心研究,也有專家組對這些問題進行考慮。比如說最近有關於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我們也感到這個思路對,對我們下一步制定政策非常有意義。但確實有些專家,角度不一樣,觀測的微觀點不一樣,提出各種方案,一些在學術層面沒有被驗證的觀點在媒體中大量傳播,之後會引起很多誤解。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新問題。我們希望能建立起科學家和媒體之間的互動關系,你們多關心環保的事情,能夠把科學家講的話用正確的方式傳遞出去。同時也鼓勵科學家去做研究,鼓勵科學家跟公眾對話,這個是我們過去不大註意的,但確實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需要加強不同方面的對話、合作,需要動員整個社會關心這件事情,大家都以積極的心態,一起面對這件事情,而不是逃避。大家一起積極面對,一起努力,每個人去改變自身行為,每個人都更綠色,一起宣傳、一起推動,重汙染的問題就會解決得更好。

希望你們繼續關心支持環保工作。如果有什麽問題,你們可以隨時跟環保部宣教司聯系,我們隨時解答你們的問題。我們希望你們能加入進來,希望能有更多的媒體、非政府組織和公眾加入到這個過程之中。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91

SpaceX因天氣原因將獵鷹9號火箭發射時間推遲一周

1月9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馬斯克(Elon Musk)麾下的SpaceX公司將計劃的重啟火箭發射時間推遲了一周,理由是天氣糟糕,預計加州中部發射場附近將持續有暴風雨。

按照最新的計劃,攜帶銥星通信公司(Iridium Communications Inc.) 10顆衛星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將於周六(1月14日)上午從範登堡空軍基地(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升空;備用發射日期是次日。

這將重啟被擱置了近五個月的“獵鷹9號”發射工作。去年9月份,“獵鷹9號”在進行例行地面檢查時發生爆炸,炸毀了一個助推器、損壞了發射坪,還摧毀了一顆價值2億美元的商業通信衛星。

SpaceX下周末發射的這枚火箭據信將攜帶總質量最重的有效載荷升空。總部設在南加州的SpaceX是一家少數人持股公司,打算利用這個機會恢複商業及美國政府客戶對其火箭可靠性的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62

不能光“等風來” 北京官方發布霧霾天氣防護常識

近期,霧霾天氣在全國多地發生,尤以京津冀地區多發重發。據統計,2016年11月以來,我國京津冀地區共發生了7次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

1月9日,北京衛計委聯合北京市疾控中心聯合發布了《霧霾防護常識十三問》,其中對霧霾天氣下,如何正確佩戴口罩、挑選空氣凈化器、家庭烹飪等都做出了建議。

1、什麽是霾?

霾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微小塵粒、煙粒或鹽粒的集合體,使空氣渾濁,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種天氣現象,霾一般呈乳白色,它使物體的顏色減弱,使遠處光亮物體微帶黃紅色,而黑暗物體微帶藍色。根據市疾控中心2013-2015年相關研究發現,霧霾主要成分有水溶性無機離子(硝酸鹽、硫酸鹽和銨鹽離子等)、金屬和類金屬(鉛、鎘、砷等)、碳類物質(有機碳和無機碳)等。

2、霧霾對人體有影響嗎?

霧霾對人體是有影響的!據資料顯示霧霾對人體的影響一般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直接影響:主要是大氣汙染物濃度在短時間內急劇增高時,人群可因大量吸入汙染物而造成急性危害,出現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癥狀,如咳嗽、咽喉痛、頭痛等癥狀;如果長期接觸會引起慢性炎癥、機體免疫力下降、過敏等。

間接影響:可通過長期的間接效應,如通過影響太陽輻射和微小氣候、產生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形成酸雨等影響我們的健康。

3、霧霾天氣為什麽要減少外出活動?

經市疾控中心2013-2015年相關研究表明:在門窗密閉的情況下,嚴重霧霾天氣室內PM2.5濃度要低於室外濃度三至四成,因此建議霧霾天氣時要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尤其要減少戶外運動的時間和強度。

4、霧霾來了要不要戴口罩?如何選擇?如何正確佩戴口罩?

霧霾天如果必須出門佩戴口罩是最主要的防護措施。任何口罩都有一定的防護作用,但建議選擇防護性好的口罩。

根據國家標準,口罩的防護級別由低到高分為四級:D級、C級、B級、A級,分別對應不同的空氣質量情況。A級對應“嚴重汙染”,在PM2.5濃度達500ug/m3時使用;D級對應“中度及以下汙染”,適用於PM2.5濃度小於等於150ug/m3的情況。

口罩使用時應遵照其使用說明佩戴。佩戴時必須完全罩住鼻、口及下巴,保持口罩與面部緊密貼合,密閉性越好防護效果越佳。

5、佩戴口罩時應註意哪些事項?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佩戴口罩。口罩的密合結構和過濾材料會增加呼吸阻力,降低舒適感。不同人群佩戴口罩要註意: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註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如配有呼氣閥的防護口罩,降低呼氣阻力和悶熱感;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而且其臉型小,一般口罩難以達到密合的效果,建議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兒童防護口罩;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等特殊人群佩戴口罩時建議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口罩不適合長時間佩戴,一方面口罩外部吸附了顆粒物等汙染物,造成呼吸阻力的增加;另一方面口罩內部也會積累呼出氣中的細菌、病毒等。長時間呼吸不到新鮮空氣,會使人自身免疫力下降。

非一次性口罩佩戴要註意定期清洗,更換濾膜,不戴時要妥善保存。

6、霧霾天氣戶外活動回家後,如何註意個人衛生?

霧霾天氣外出活動後,衣服、口鼻、裸露的皮膚都會附著霧霾中的大量汙染物,可持續對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建議外出回家後及時脫掉外衣、洗臉、洗手、洗口鼻,減少汙染。

7、為什麽兒童和老人要更加註意霧霾防護?

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對環境比成人更加敏感;老人機體抵抗力低,通常患有基礎病,霧霾中大量的灰塵、顆粒會刺激呼吸道,容易引起呼吸道刺激癥狀,所以兒童和老人更要註意霧霾的防護。

8、霧霾天氣出現咳嗽咽喉痛等癥狀怎麽辦?

霧霾天氣人群大量吸入汙染物造成的急性危害主要表現為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癥狀,如咳嗽、咽喉痛、眼部紅腫流淚等,建議必要時對癥治療,以緩解癥狀。建議有基礎病的敏感人群,霧霾天減少戶外活動的同時也要減少到人多擁擠、空氣汙濁的場所,註意個人衛生,勤洗手,註意隨時增減衣物,以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

9、家庭如何挑選空氣凈化器?

空氣凈化器對凈化空氣有一定的作用。挑選時要註意以下三點:第一要明確使用目的,要選購對PM2.5有凈化效果的凈化器;第二要關註凈化器的性能指標,根據國家標準,一臺真正有效的空氣凈化器要做到能效指標“三高一低”:

高潔凈空氣量:潔凈空氣量(CADR)是凈化器的凈化效果指標,CADR值越大,凈化器的凈化能力越強,凈化效果越好。

高累計凈化量:累計凈化量(CCM)值越高,凈化的汙染物越多,濾網壽命越長。

高能效值:能效水平越高,越省電。

低噪音量:儀器工作噪音一般低於50分貝屬於相對安靜的,選購時可以觀察樣機進行直觀感受。

第三空氣凈化器要達到凈化效果,必須根據房間面積、凈化器的功率和凈化效率等情況,持續開啟一定時間後才能有效降低室內汙染物的汙染程度。在購買時需留意產品說明書,一般在產品說明書上都註明了空氣凈化效果檢測單位出具的檢測報告或合格證明。未給出實驗條件,表述過於簡單甚至絕對化的產品要慎重購買。

10、空氣凈化器使用應該註意那些事項?

空氣凈化器在使用過程中應註意觀察凈化效果,建議按照產品說明更換或清洗過濾材料。如果發現凈化效果明顯下降或者開啟空氣凈化器以後發現有異味,就要及時更換過濾材料和清洗過濾器。而且空氣凈化器中的凈化材料也是有使用壽命的,為避免造成二次汙染,應根據汙染程度和使用時間及時更換。室內汙染較重時,可以提高濾料的更換頻率。更換空氣凈化器內部材料時要做好自我防護,如更換濾網時要佩戴手套和口罩,防止更換過程中接觸和吸入被截留的有害物質。

11、吸煙對室內空氣有影響嗎?

室內吸煙對室內空氣影響較大,據市疾控中心實驗數據表明,在30m3實驗艙中,燃燒1支香煙,室內PM2.5濃度就可達500ug/m3以上。因此建議避免霧霾天氣時在室內吸煙。

12、霧霾天氣時家庭如何合理烹飪?

居家烹飪也是室內PM2.5的一個重要來源。根據市疾控中心相關研究表明,廚房(門窗關閉)中采用煎、炒、炸等烹飪方式,即使開啟油煙機,其瞬間PM2.5濃度也可突破800ug/m3;並可在一定程度上擴散至客廳、臥室等。而采用蒸、煮烹飪方式時廚房內PM2.5濃度變化不大。因此建議:在霧霾天氣做飯時,應關閉廚房門,並開啟油煙機;天氣重汙染期間,盡量采用蒸、煮的方式;完成烹飪後,應繼續開啟油煙機5至15分鐘。

13、霧霾天氣時要如何註意居室環境衛生?

霧霾天氣時人類室內活動增多,在門窗關閉的情況下,可使室內PM2.5濃度逐步上升。因此,建議在重汙染天氣居室清掃宜采用濕式清掃法,使用沾濕的墩布、抹布等進行室內清潔,並適當增加頻次。如果霧霾散去應及時開窗通風最少15分鐘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26

京津冀再現汙染天氣 環保督查稱安陽企業超標排放問題突出

第一財經記者22日從環境保護部了解到,受汙染排放和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3月21日開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一次汙染天氣過程。

監測數據顯示,3月21日起,河南安陽、鄭州一帶率先出現汙染過程,汙染物不斷積累,20時左右達到重度汙染水平。受弱偏南風影響,汙染帶持續沿太行山一線向北傳輸,截至3月22日13時,太行山沿線城市自南向北相繼達到重度汙染水平,安陽市為持續重度汙染時間最長的城市。

北京市22日10時起空氣質量達到重度汙染水平,持續3小時後開始逐步好轉,目前維持在中度汙染水平。

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會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省級環境監測中心,預計3月22日夜間開始,受降水和冷空氣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將有所改善。隨著環境保護部專項督查的不斷深入和督促整改,加上氣象條件的改善,未來5天區域大部空氣質量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北京市空氣質量從22日傍晚開始逐步改善,23日至24日空氣質量為良至輕度汙染,25-27日空氣質量預計優良。

環保執法人員在觀察安陽一鋼鐵企業排汙情況。攝影/章軻

此次汙染過程,安陽、鄭州一帶是最先發起點,安陽也是重汙染持續時間最長的城市。

環境保護部2017年第一季度專項督查發現,安陽市大氣汙染問題突出。表現在五個方面:

重汙染天氣應急措施落實不到位。安鋼集團冶金爐料公司在安陽市啟動一級重汙染天氣嚴格管控情況下,夜間汙染物排放量明顯增大,存在超排現象;沙鋼集團安陽永興鋼鐵有限公司的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預案中I級響應措施未達到50%的限產要求;安陽新南亞陶瓷有限公司未按要求落實減排措施;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限產措施沒有具體到生產車間和一線工段,無投料、產量的量化指標,未嚴格落實30%的限產措施;新普鋼鐵有限公司2月6日未嚴格執行安陽市藍天工程指揮部管控停產通知要求,正常生產。

企業違法排汙行為突出。大唐安陽電廠氮氧化物多次超標;利源煤焦集團有限公司4號焦爐2016年2月、3月、4月、5月SO2月均值超標;安鋼集團冶金爐料有限責任公司回轉窯粉塵無組織揚散較重;安陽鋼鐵公司夜間廠區無組織排放嚴重,130噸轉爐車間廢鋼收集工段揚塵較重,廠內鐵道南側一工段煙塵無組織排放。

存在企業在線監控數據造假問題。河南匯豐管業有限公司在線監控設施量程設置過大,二氧化硫、煙塵多個時段超標排放;匯鑫特鋼有限公司在線監控無法顯示汙染物排放數據,在線監控設施顆粒物量程和報警參數設置過大;殷都區太行冶金有限公司廢氣處理設施未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博盛鋼鐵有限公司廢氣在線監控設施停運;河南嵐寶特鋼有限公司在線監控設備報警參數設置不當。

未重視揚塵和地方“小散亂汙”企業汙染問題。安陽縣五金交電水暖建材綜合市場東側場地內有大部分土地裸露,未完全覆蓋;文峰區中交第四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使用燃煤大竈,煤堆未覆蓋,料場半封閉未覆蓋;高莊鎮楊河固京港澳高速路東垃圾成堆,未覆蓋;安林高速路北曲溝附近有燒垃圾現象,冒黑煙。文峰區金鐘新能源公司生產車間煙氣無組織排放;北關區西石桃村油氈廠設備拆除不徹底。

存在政府環保不作為、慢作為的情況。安陽市工信委下發的鋼鐵企業燒結機停產安排指令與安陽市藍天指揮部同期下發的停產管控指令相悖,造成個別企業未落實停產措施;內黃縣工信局對陶瓷園區新南亞陶瓷有限公司應急預案中提出減產及減少汙染物50%的落實措施監管不到位,企業並未做到減產減排;文峰區寶蓮寺鎮政府制定的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未突出區域產業特點,照搬硬套。

環保部介紹,在專項督查中也發現了鄭州、鶴壁、焦作、邯鄲、邢臺等城市存在的大氣汙染問題,環保部已將上述城市問題移交當地政府,並將不定期開展機動巡查,督促各地整改落實到位。

安陽縣一個被炸毀的土石灰窯現場。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43

我國夏糧減產背後:主產區連遭惡劣天氣 優質小麥存漲價壓力

今年出現夏糧減產,除了主動調整結構外,惡劣天氣也成為一個主要因素。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夏糧比2017年減少306萬噸(61億斤),下降2.2%。其中谷物產量比2017年減少310萬噸(62億斤),下降2.3%。

在統計口徑中,夏糧包括夏收的谷物、豆類和薯類。其中,夏收谷物主要包括小麥、大麥、燕麥、蕎麥等其他谷物。

今年,中國小麥主產區的災害天氣接踵來襲,這與夏糧的減產存在較強的關聯。

值得關註的是,由於近年來中國大力推廣優質小麥的訂單化種植,使得局部地區的播種量下降30%~50%。訂單化種植雖然有助於避免傳統密集條播出現的缺苗斷壟、疙瘩苗等現象,但在天氣災害年景中會導致小麥減產程度加劇。

接踵而至的惡劣天氣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黃加才表示,夏糧總產量的減產,因面積減少而減產86萬噸,因單產下降而減產220萬噸。

而在這兩個減產因素中,都離不開惡劣自然天氣的影響。

比如,上年秋冬播期間部分地區遭遇持續陰雨天氣,江淮等部分地區水稻不能及時收割騰茬,影響了小麥播種,這導致播種面積下降。

 

黃加才介紹說,在秋冬播期間,河南等地局部遭遇持續降雨天氣,部分麥田播期推遲15至20天,小麥冬前積溫不足,不利於形成冬前壯苗和安全越冬;在清明時節,正值小麥生長的拔節孕穗關鍵期,黃淮海等小麥主產區遭受了一次大範圍大幅度降溫天氣,影響小麥穗粒數形成;在灌漿收獲期間,安徽等部分地區遭遇長時間陰雨天氣,降水偏多,日照不足,不僅影響小麥灌漿和產量的進一步形成,還導致小麥出芽黴變,影響品質。

根據上海匯易咨詢有限公司(簡稱JCI)所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4月初,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先高溫後大幅降溫天氣,小麥正處於返青拔節期,河北、河南和山東地區局部小麥凍害受災嚴重,致使枯麥或穗空而大面積減產。

據官方數據統計,今年強降溫造成小麥嚴重受凍面積約100萬畝,約占全國小麥總面積的0.3%。

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稱,2018年,夏糧減產以小麥減產為主,早稻減產幅度較小。他分析減產的主要原因,除了近幾年糧食價格持續低價所導致的種植面積小幅減少以外,異常天氣導致單產下降是這次減產的主要問題。

JCI小麥主任分析師史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7年秋種以來,中國冬小麥生長期遭遇多種災害天氣連續沖擊。影響最嚴重的是,今年4月初的倒春寒和5月中下旬的持續降雨,特別是由於初春遭遇大範圍凍害枯麥、不完善粒小麥增多和優質小麥訂單化進一步普及,市場普遍認為,2018年,小麥產量下降已成定局。不同機構評估總產下降300萬-750萬噸,同時將拉動本季度(註:指2018年7月-2019年6月)小麥進口量將同比增加,可能至500萬噸左右。

 

 

需要補充一點,小麥訂單化規模種植的推廣也在天氣災害年景中加重了小麥的減產程度。

史巍稱,出於調結構的需要,近年來中國大力推廣優質小麥的訂單化種植。這使得局部地區的播種量會下降30%-50%,而在天氣災害年景中,容易導致小麥減產程度的加劇。

他說,這次北方地方在小麥返青拔節期出現的倒春寒,河北、河南和山東地區局部小麥凍害受災嚴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農戶一般習慣增加種用量來促進單產提高,而規模化訂單種植小麥更加規範化,一旦遭遇災害,產量減少會高於傳統種植方式,這並非優質小麥的品種本身存在問題。

強弱筋優質小麥供需失衡

近年來,中國小麥年產量約為1.1億-1.15億噸,除了滿足國內的小麥需求以外,部分次麥用於飼料需求。當前,中國的小麥主要以中筋麥為主,優質的強筋麥及弱筋麥比例極小,出現小麥總量供應充足,但結構供應不足的局面。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優質強筋麥種植面積大概在1500萬畝。隨著“優質麥”工程的推進,今後中國優質麥的面積將呈現穩步增長態勢,規模種植的比例也會逐年提高。

前述研究報告提到,強筋和弱筋優質小麥的供需失衡,是中國小麥進口的主要原因。

目前,中國優質強筋小麥產量僅有300萬-450萬噸。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優質專用小麥的需求卻逐年上升,年需求量達到500萬-700萬噸,年供需缺口在200萬-300萬噸。優質小麥的用途在於,面粉的筋力越強,烤出來的面包就越松軟可口,而要做蛋糕和餅幹,就要用弱筋粉,這樣做出來的餅幹才會酥脆。

林國發分析,今年天氣因素導致小麥產量及質量出現下降,優質小麥供應偏緊,價格持續偏強。預計第四季度,優質小麥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2017年,中國小麥進口國家的前三位,分別是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

今年7月6日,中美貿易摩擦正式開啟,首輪互加征340億美元商品貿易關稅,包括大豆、玉米、小麥、大米、高粱、牛肉、豬肉、家禽、魚、奶制品、堅果和蔬菜等農產品。

雖然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小麥價格也追隨鄰池大豆和玉米市場跌勢,但是由於中國小麥進口來源國多元化和轉換靈活,導致中美貿易戰對國內小麥供應擔憂和價格直接影響並不明顯。

史巍表示,雖然美國在中國小麥進口國中位居第二,但是中國小麥進口來源國轉換靈活,從今年起,中國對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小麥進口政策也在逐漸放寬,2013年-2017年產的國儲小麥庫存總計7000萬噸以上,短期來看,中國小麥市場行情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不大。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劉展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