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米擬棄港赴美上市港未接納同股不同權 又失千億「大刁」

1 : GS(14)@2015-02-10 01:01:53





■小米堅持要同股不同權,赴美國掛牌似乎成為唯一的出路。 設計圖片



【本報訊】小米或棄港赴美上市!已錯失阿里巴巴的港交所(388),很可能再因同股不同權問題未能食「米」。據來自小米內部消息指出,集團有機會加快籌組上市步伐,內部暫已決定以美國作上市首選地,曾主動叩門的深交所也亦只能吃閉門羹。消息人士直指小米無法選擇不接納雙重股權架構的香港。有市場人士認為,港交所遲遲未進行同股不同權的正式諮詢,小米跟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是無可厚非,本港今次或勢再失千億元IPO(首次公開招股)「大刁」。記者:馮健鏗 石永樂 吳永強


小米近年不斷傳出上市消息,但創辦人雷軍去年仍對外堅稱「五年不上市」。但有小米的內部人士近日向本報透露,由於資本市場對小米反應熱烈,內部正商討調整加快上市時間。但小米採用的是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像阿里巴巴一樣同股不同權,「注定我們要去海外上市,香港就不能嘛,只能去美國」。



周四赴美推介品牌

該消息人士又透露,深交所早前也曾主動向小米叩門,說服雷軍在A股上市,但最終也遭拒諸門外,原因是深交所現時也不接納同股不同權,又指雖然港交所就去年阿里上市而引發市場討論的「同股不同權」,極有機會展開正式諮詢,但相信「也沒那麼快完成」。據悉,港交所方面亦有與小米就上市一事接觸。小米堅持同股不同權,赴美掛牌似乎是唯一出路。但面對外國媒體一直狠評抄襲蘋果,疑似為上市鋪路的小米,將於二月十二日(本周四)到訪美國三藩市舉行媒體見面會。不過,有分析員指,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林斌與國際部副總裁Hugo Barra,屆時將向美國媒體介紹小米品牌,以加大品牌在美國的知名度,「要擺脫The Apple of China(中國蘋果)的名字,才能在美國取得更高估值」。對於港交所或有意邀請小米來港上市,港交所發言人指,「上市推廣部門一向有與不同公司作接觸,不會評論與個別公司的接觸及對話內容」。





估值高達3,500億元

另外,本報亦有向小米多位高層查詢是否決定放棄赴港上市,惟在截稿前均未有回覆。事實上,雷軍近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坦言科網企業棄港赴美背後,主要是香港不接受雙重股權架構,加上港交所的主板對盈利和收入設一定要求,自然對新興成長的科網企業造成壓力。難怪雷軍近三年先後將歡聚時代、迅雷及獵豹移動全數安排於美國上市。現時小米估值已達四百五十億美元(約三千五百億港元),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認為,小米加快上市步伐,很可能是看中智能手機的升級潮,指中國用戶越來越追求手機性能,加上內地今年很可能爆發換機潮,不少手機廠商藉以推出價格更高的手機,「新推出的小米Note也賣超過二千元」,反映以物超所值見稱的小米也看好手機升級浪潮。小米從未完整披露其合夥人架構,但根據小米去年底入股美的的公告披露,雷軍持有小米科技77.8%,不過公司發言人指「公告的是小米科技,小米科技只是小米公司其中一家子公司」,強調雷軍在小米科技的持股情況也不能代表他在整個小米公司的持股結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209/190348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713

羅兵咸:港需考慮引同股不同權

1 : GS(14)@2015-04-20 15:56:0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20/news/ec_ecc1.htm
【明報專訊】內地近月加快審批新股上市,又醞釀推出「註冊制」,消息不但對A股市場造成影響,連帶挑戰香港新股市場地位。羅兵咸永道資本市場服務合伙人陳朝光接受本報專訪時則認為,香港仍有優勢,但應居安思危,爭取更進一步,考慮引進同股不同權制度。

首季香港的新股市場相對失色,1至3月只有25家企業上市,集資190億元,集資額較去年同期少六成,反映市場正邁向中小型規模為主導。相比內地首季共有70家企業上市集資483億元人民幣,港股市場的競爭力正受到考驗。

香港上市如晉身國際品牌

陳朝光卻指出,香港有其獨特的品牌價值,來香港上市就如晉身國際品牌一樣。「許多企業即使已經在A股上市,都希望發行H股,以提高外國投資者的認受程度。」另一方面,香港的二級市場融資能力較內地強,股市的流動性充裕,市場機制及法制亦較健全。

本月中證監審批新股的數目增加,由1至3月平均每月約20隻,增加至30隻。另一方面,內地亦研究實行「註冊制」,把新股審批權下放至交易所。陳朝光指出,註冊制會加快審核的速度,但內地共有近700家企業排隊上市,估計今年最多消化300家,仍然是供不應求。因此估計,香港全年有120隻新股上市,8至9成來自內地,集資額約2000億元。

然而,這批來港上市的中資企業以金融、建築及能源行業為主,科技企業的首選境外上市地仍然是美國。根據羅兵咸的數據,在阿里巴巴的帶動下,中國企業佔去年全球科技企業上市總數的38%,融資金額則佔57%。

市場主流改變 轉型保競爭力

陳朝光表示,隨經濟結構轉型,未來科技企業將是新股市場的主流,香港新股市場要持之以恆地成功,便要考慮將來的市場定位,研究同股不同權制度是其中一步。「投資者保障當然是重點,但如何令香港保持大中華區最有競爭力的市場,同樣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92

中資券商:同股不同權支持增

1 : GS(14)@2015-05-13 12:23:2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13/news/ec_ech3.htm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去年一石擊起千層浪,就本地市場容許「同股不同權」與否,引起廣泛討論。港交所(0388)去年8月提出概念文件諮詢市場,結果將於短期內公布。中資證券協會會長譚岳衡昨稱,證券界愈來愈多人贊成同股不同權,市場不斷變化,「不能老看以前的情」。

  他認為如本港容許相關做法,可望吸引更多好公司來港上市,特別是創業公司,可以更有效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從而改善市場結構。同時,市場亦要研究那些公司,容許以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並設立一些規限條款。

「深港通」將是本年度另一大事,譚岳衡認為開放深港股市,有機會令本地屬中小企的上市公司,過去長期低估的估值,重新被市場評估。他預計如上半年公布措施,3個月內或會開通。至於,近期多隻細價股炒高,他認為未有泡沫,笑言「不像內地有監管機構出聲提醒」。

閻峰:港股毋須引停板機制

中資證券協會協會永遠名譽會長閻峰估計,深港股市互通,內地投資者來港買股票的比例,較香港投資者買A股更多,因深圳中細價股已炒高不少。他又指出,如香港引入內地的停板機制不太可行,港股已運作多年,不覺有此需要。閻氏認為恒指剛由低谷升起,重申今年內有機會突破32,000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281

華興:科網股上市 同股不同權非關鍵

1 : GS(14)@2015-05-20 16:15:5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20/news/ec_eci1.htm
【明報專訊】被稱為「互聯網金手指」的內地新型投行華興資本繼與中信證券(6030)合作後,昨日宣布全面進軍香港資本市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包凡表示,吸引內地科網企業由美股回歸港股,不必同股不同權,應積極推進香港和美國兩地聯合上市。

他認為,赴美上市的內地科網企業已經掀起回歸潮。華興不少客戶都打算回歸內地股市,華興沒有A股牌照,遂與中信(6030)合作,未來3到6個月會有一系列動作。至於此輪回歸目的地,是否會考慮港股,包凡指港股在上市結構和稅制上有優勢,大型科網企業如果回歸港股可以節省大筆稅收,也可以省卻大量時間。港股需要解決的是流動性問題,A股每日成交量遠多於港股,但如果將滬港通、深港通完全開放,港股和A股成聯動市場,將補充港股的流動性。

籲港監管機構 推動與美聯合上市

他指,目前滬港通的股票限制導致不少企業回歸後無法受惠。他又稱,內地監管機構在努力吸引新經濟企業回歸,建議香港監管機構推動與美國的聯合上市,這是美國上市客戶的心聲。至於同股不同權,他認為並不關鍵,因為A股同樣要求同股同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18

新上市商會主席 撐同股不同權

1 : GS(14)@2015-07-02 17:59:0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02/news/ec_ecb1.htm
【明報專訊】CVC Capital主席梁伯韜日前獲選為上市公司商會主席,這名「紅籌之父」再度出山,揚言要為香港金融業做一點事。與前任主席辛定華不同,梁伯韜坦言上任後要就同股不同權問題向當局反映意見,強調香港需要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呼應內地改革。「香港已經落後內地許多,但若政策開放一點,還是有機會急起直追。」

多層次資本市場 呼應內地改革

證監會日前高調宣布,董事會一致決定不支持同股不同權的草案,令不同股權的爭議再度升溫。之前長和(0001)主席李嘉誠亦指出,有關問題要詳細考慮,因為外國大部分機構都實行同股同權,方法正確。不過,被稱為李嘉誠「御用銀行家」的梁伯韜,卻在此問題上持有相反看法。

保持市場自由開放 是投資者最好保障

梁伯韜指出,監管機構不應過分干預市場自由,近年市場變化之大,並非監管機構能夠完全了解。「最好的保障就是保持市場自由開放,讓投資者自己學習,而非因為害怕遇到賊人,把門關起來,把999個好人拒諸門外。」他指出,香港金融市場正逐漸被邊緣化,近日多家美國上市的中資公司選擇退市回流,首選卻不是香港上市,而是回歸A股。

他認為,香港市場較內地成熟,投資者的信心相對較大,香港並非沒有優勢,但若果在制度上繼續保守,將失去更多機會。他強調,內地有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甚至近日研究的上海新興板,「內地提倡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香港亦可迎合,若能容納這類新興產業公司,香港亦可研究再設新板」。

羅嘉瑞:考慮財政司長特批創板上市

一手創立香港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商會副主席羅嘉瑞則認為,香港錯失阿里巴巴是重大損失,他建議日後這類新興產業的公司,即使行不同股權架構,也可考慮由財政司長特批,在創業板上市。羅嘉瑞又強調,當年他有份促成香港禁止AB股,但世界在變,現在若有特殊情,例如對香港經濟有莫大益處的,他認為有酌情的空間。

現時上市公司商會有254名會員,涵蓋港股超過40%的市值,故在同股不同權的爭議上亦扮演重要角色。商會在爭議之初曾經持反對意見,前任主席辛定華在2013年上任初期曾經指出,對於同股不同權,香港應堅決說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36

同股不同權 最重要保障投資者

1 : GS(14)@2015-07-13 17:37:3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13/news/ec_eca2.htm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早前建議就同股不同權進行諮詢,專業人士界別普遍表示贊成,不過,多年來參與不少新股上市過程,同時擔任會計師公會會長兼羅兵咸永道審計合夥人的何超平,認為在此問題上,保障投資者是最首要的考慮點。

「港優勢是變得快」

何超平表示,香港新股市場由多年前的國企上市地,轉為吸引外國公司,再變成近年的民企上市集中地,香港一直以來沒被淘汰,優勢就是變得快。然而,在靈活變通的同時,亦要與投資者保障作出平衡,同時要詳細考慮,是否每一浪變化都值得跟隨。

擁健全監管制度 內地難威脅

他舉例稱,幾年前市場都抱怨香港的制度不能與時並進,令商業信託公司轉往新加坡上市,但現在這類公司又已非新股市場的焦點。同樣道理,今天若推出同股不同權以吸引科技企業,難保幾年後市場又已急劇改變。市場的趨勢是一浪浪的,不能夠因為幾家科技企業便要倉卒推行改革,尤其在同股不同權的問題上,保障投資者比靈活變通更為重要;香港只要繼續擁有成熟及健全的監管制度,「內地再創造多10個前海都不能威脅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350

港交所叫停同股不同權 擱置撰寫草案 業界:保護投資者最重要

1 : GS(14)@2015-10-07 00:36: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6/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經過超過兩年的激烈討論,「同股不股權」制度終於暫時畫上一個休止符。港交所(0388)昨日發表聲明表示,上市委員會在考慮證監於6月25日發表的聲明後,決定擱置同股不股權草案的撰寫工作,但仍會繼續關注此議題。有市場人士認為決定明智,亦有人為擱置感到可惜。

明報記者 徐寶文、廖毅然、湯珮然

港交所在聲明中提到,上市委員會及上市部曾考慮將草案修訂至既能解決證監的顧慮、亦能令機制成功發展,惟經考慮後,認為現階後難以制訂一個可讓「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在香港作主要上市的方案,故決定擱置。至於第二上市,雖然證監的聲明並未提出明確意見,但與證監溝通後,了解有關顧慮亦有部分適用於第二上市,故上市委員會及上市部一致認為,短期內不再就此議題作進一步探討。

港交所重申仍續關注

不過港交所重申,仍會繼續關注「不同投票權架構」;而且當港交所全面檢討海外公司的上市機制時,有可能重新審視第二上市。有不具名基金經理亦稱,近年內地湧現大量初創企業,更已成為大潮流,估計上市潮將於未來3至5年內殺到,在此之前港交所仍有機會重啟有關諮詢。

議員張華峰:市場最重要公平

立法會議員(金融界)張華峰表示,港交所決定擱置,或許是由於市場反應不太理想,加上未能提出新理據或方法,去說服市場及證監所致。他認為,一個市場最重要的是公平,必須能夠有效保障投資者的利益。他亦稱,港交所現時有許多工作,如「一帶一路」、「深港通」等,「同股不股權」的發展應該暫告一段落。

安永:預期討論暫沉寂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則表示,證監此前的「高調」聲明,明顯暗示「冇彎轉」,港交所在事隔3個月後作出公布,亦非常合理,且對公眾亦有交代。對於港交所使用「擱置」一辭,是否意味覑他日將捲土重來,蔡偉榮不敢肯定;但就預期「同股不同權」的討論會沉寂一至兩年。

信達國際:不識變通 礙港發展

不過,信達國際(0111)銷售及市場部董事總經理司徒煜裕稱,很多科網公司股權架構特殊,無法在港上市,比較可惜;業界當然會損失業務,但更重要的是金融需要創新,如果不識變通,無疑也會影響香港未來金融市場的發展。他認為,招股時將「同股不同權」作為風險完全披露,讓投資者選擇,同時監管機構添加一些限制條例,不同股權架構公司上市並非難以實行。
2 : GS(14)@2015-10-07 00:36:4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6/news/ea_eaa2.htm
諮詢「出閘脫腳」 兩大敗因
  2015年10月6日

【明報專訊】近兩年來,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積極推銷同股不同權,強調是「為了迎合科技企業上市的大趨勢,提高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競爭力」。不過,在各國相繼收緊金融監管的大前提下,同股不同權的討論還是要擱置。但無可否認的是,不同投票權制度在各國都引起熱議,這個議題遲早會再被提出來討論。

缺集體訴訟 提出時機差

有業內人士分析,這次諮詢有兩大「敗因」。市場集中討論本港與美國的制度分別,美國金融市場的深度遠勝香港,投資者在法律上又有集體訴訟權作為保障,香港肯定是相形見絀。其次是李小加提出同股不同權的時間,儘管他一直否認是為了讓阿里巴巴來港上市,但市場早已先入為主,討論的焦點離不開「應否因為單一企業而改變制度」。

歐探討同股不同權惹議

誠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早前所說,在金融市場動盪期間,穩健的金融制度比金融發展更重要。不過,同股不同權的議題不會完全消失。歐洲各國近年都熱烈討論不同投票權制度,法國去年便通過Florange Law容許持股兩年以上的股東有雙倍投票權,意大利亦有意效法,引來不少基金反對。

在未來幾年,企業和監管機構都會繼續備戰,前者努力改善管治文化,後者致力改良制度。無論香港會否重啟同股不同權的討論,可以肯定的是,「監管制度」和「市場發展」會一直保持亦敵亦友的關係。
3 : GS(14)@2015-10-07 00:37:0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6/news/ea_eaa3.htm
唐家成﹕尊重港交所決定
  2015年10月6日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擱置「同股不同權」建議草案。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主席唐家成表示,尊重港交所的擱置決定,被問到否決會否影響金融創新,他形容為「兩回事」,並指高科技公司不會因有「同股不同權」而來港上市,當中價格等因素都會影響公司決定。

他又表示,擱置工作為港交所董事局及委員會的決定,證監會僅提供意見。早前證監會委任副首席律師葛美齡出任法規執行部臨時主管,對此唐家成表示,認為葛美齡有能力出任,同時希望將招聘程序縮短。

稱證監僅提意見

另外,他指外圍市場不明朗,創業板市場波動大,證監會一直留意市場走勢,並呼籲投資者做決定時小心謹慎。對於再獲委任為證監會主席,唐表示未來會努力維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43

同股不同權第二上市擱置

1 : GS(14)@2015-10-07 01:20:53

【本報訊】證監會早前「秒殺」港交所(388)、高調反對「不同投票權架構」(WVR、俗稱「同股不同權」)次輪諮詢的建議草案,港交所昨日終於宣佈擱置有關工作,就連容許WVR公司、以「第二上市」形式來港的探討都決定暫停。意味「同股不同權」已全方位被擱置,阿里巴巴等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在可見的將來「回流」本港無望。




唐家成:尊重港交所決定

證監會於6月時表明,不同意本港引入WVR,但對於WVR公司能否在港第二上市,則未有立場,市場一度憧憬當局會為第二上市「開綠燈」。不過,港交所昨日表示,在證監6月發出聲明後,該所一直和證監保持溝通,但了解到證監早前所提出對WVR的顧慮,有數項亦適用於第二上市的框架內。故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上市部一致決定,短期內不會再探討;若未來全面檢討海外公司上市機制時,才可能再重新審視有關議題。證監會主席唐家成昨晚出席一個酒會時稱,「這個是港交所的決定,我們會尊重。」他認為金融創新與接受「同股不同權」是「兩件事」,內地企業赴美上市未必全因當地接受「同股不同權」,即使香港通過,亦未必會吸引大量科技企業來港掛牌。近日世界經濟論壇發表報告,香港在「金融市場發展水平」排名由第1跌至第3;唐家成稱不清楚排名下跌原因,但最重要是香港市場質素,以及投資者保障達到國際水平。同場的立法會議員張華峰稱,業界立場鮮明,在監管機構未闡明如何保障投資者利益前,大多數會抗拒「同股不同權」。他認為原本是倡導者的港交所,或因市場的反對聲音大,又沒把握通過方案,所以擱置建議。「千億大刁」阿里巴巴是否來港上市,曾惹起香港對「同股不同權」的激烈討論。去年8月港交所推「同股不同權」首輪概念諮詢,今年6月公佈有關結果,原定今年內撰寫草案,再推動第二輪諮詢。不過有關結果公佈後,不足7日即被證監「秒殺」,力陳草案未能回應保障投資者等問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06/193222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49

港交所力倡新股通債市通 擬建第三板 引入同股不同權

1 : GS(14)@2016-01-22 17:22:1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2/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昨日公布今後三年戰略規劃,目標是隨着中國與全球市場加速融合,港交所將以此作為發展重心,在股票、商品及固定收益與貨幣共三大資產類別方面,加強與內地的連接,包括計劃推行「新股通」、「債券通」及「商品通」等,另外亦擬在港增設第三板,有望引入「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上市。市場認為,不擔心內地市場的波動會影響本港市場,但有需要同時吸外國資金,以取得平衡。

明報記者 徐寶文、武君

據港交所最新一份三年戰略規劃(見表)顯示,因應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加速融合。股票方面除繼續優化「滬港通」及推出「深港通」外,港交所亦計劃推出「新股通」,將兩地的新股市場連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基於「滬港通」的技術,「新股通」沒有交易上的障礙,但如何將股份送達投資者,以及兩地監管層面的分野,則是「新股通」要考慮的問題。

新股通須顧及兩地監管不同

對於「新股通」引入內地散戶,會否加劇本港新股市場的投機氣氛,德勤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稱,市場擴容不會是單方面,展望吸引內地投資者的同時亦會吸引國際基金進入本港,可起平衡作用。

商品方面,除豐富LME及期交所的產品種類外,港交所亦計劃與內地進行「商品通」,藉此將內地龐大的商品期貨市場帶到國際,反之亦然。至於固定收益與貨幣方面,一方面將繼續擴大人民幣產品,另一方面亦有意與推出適合機構投資者的「債券通」。

學者質疑商品通債券通成效

不過有學者質疑「商品通」及「債券通」的實際成效。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協理主任陳鳳翔表示,「商品通」的難處在於內地商品交易所分散,成交疏落,而黃金等商品交易亦會受到外匯管制影響,和香港的自由市場可能有矛盾,要考慮如何平衡;而由於債券場內交易很少,故「債券通」若只連接場內市場並無意義,還應研究銀行同業間的債券市場。

另外,港交所亦計劃在港建立第三板,以應付逐漸上升的新經濟板塊公司之上市需求,尤其是科網公司。李小加表示,若經檢討後認為創業板運行得宜,且定位正確,建立第三板或許是一個解決方案。被問到會否將「同股不股權」架構引入至第三板中,港交所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表示,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但他強調,該架構並非推行第三板的主因,故在現階段談論這議題仍言之尚早。
2 : GS(14)@2016-01-22 17:22:3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2/news/eb_eba2.htm
新標誌象徵橋樑角色
  2016年1月22日

【明報專訊】經歷2015年「大時代」的洗禮,踏入2016年,港交所(0388)亦「破舊立新」,宣布將2000年起沿用了16個年頭的標誌(左圖)撤下,換上新的標誌(右圖)。

據港交所介紹,新標誌中,代表着交易所(Exchange)的簡寫X字,主要是由紅及藍色組成。據悉,左邊紅色部分是代表中國市場,右邊藍色部分則代表國際市場,每邊上下兩個終端分別代表投資者及產品,而中間重疊的部分,正是扮演着「超級連繫人」的香港,意思是希望本港作為一個橋樑,讓內地投資者可接觸到國際產品的同時,國際投資者亦能夠進入內地市場,尋找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25

中手游決心回歸A股上市 稱港掣肘多 未允「同股不同權」減吸引力

1 : GS(14)@2016-10-24 05:54:18

【明報專訊】近年於美國上市的中資概念股掀起退市浪潮,欲回歸估值較高的A股市場;惟隨着國內收緊政策,打擊借殼上市,加上輪候上市隊伍太長,令一眾中資股歸期無望。作為退市浪潮中的先行者,中手游回歸A股決心甚大,更斷言不會考慮香港上市,認為香港掣肘多,「只適合傳統行業上市」。

內地遊戲股市盈率高 「上市定受追捧」

自去年8月於美國退市後,中手游一直尋求回歸國內上市的機會。副董事長兼執董冼漢迪表示,美國市場對遊戲公司估值偏低,導致盛大遊戲及完美世界等遊戲股亦先後退市;不過,由於國內的遊戲股估值高達80至100倍市盈率,「只要成功上市就必定會受到追捧」,難怪一眾遊戲股紛沓而至。他亦坦承,於A股上市並無想像中容易成功,因為輪候隊伍達700家企業,而當局亦有政策打擊借殼上市。事實上,目前只有完美世界成功借殼於A股上市。

境外上市首選美國 估值考慮行業前景

當被問到會否考慮中國以外的地方上市,冼漢迪稱,若於境外上市,首選必定是美國,因為當地主板上市並無盈利要求,亦允許同股不同權,且估值會考慮行業特色及業務前景。

相反,他認為,香港市場太實際,股份估值只着重市盈率;主板有盈利要求,創板交易量偏低,吸引力不足。

他又表示:「更重要的是香港不允許同股不同權,但很多中國VC(Venture Capital,創投基金)須依靠集資以壯大資本,必定會令股權分散,並非香港市場不好,但它只適合傳統行業上市。」他又以阿里巴巴為例,指出阿里巴巴不能來港上市乃一大遺憾,「要好多公司才可以抵得上一間阿里巴巴(的交投量),但香港人不檢討,由這件事過去,想法不夠商業化」。

港上市令股權分散 「內地VC依賴集資」

於2009年創立的中手游,正好迎接中國手遊市場的冒起。冼漢迪表示,當時遊戲企業估值較低,約在市盈率5倍左右,3年內用4.4億元人民幣收購3家遊戲公司的七成股權;後來中手游上市後,市值一度超過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獲利不俗。不過,他續稱,現時遊戲估值太高,利潤微薄,由2012年起改為發展IP(智慧產業)項目,向東映漫畫、華納兄弟等先後購入《火影忍者》、《星球大戰》等版權並製作成遊戲。

另外,他亦於今年年初創立私募基金國宏嘉信資本,迄今已經投資接近20個IP項目,涉資逾3億元人民幣。

明報記者 溫婉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79&issue=20161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