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市德比宣布取消的隔日,爭議中的樂視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了一場主題為“破界開創生態世界”的新聞發布會,宣布以20億美元全現金形式收購北美電視廠商VIZIO。目前,交易還有待監管部門審核,預計將於2016年第四季度完成。
創辦於2002年的Vizio,在北美知名度頗高的LED品牌,走便宜好用的大眾路線,是Costco等超商中常見的品牌。創始人王蔚(William Wang)是一名來自臺灣地區的移民。去年,VIZIO曾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S-1,計劃在今年上市,最終被樂視收入囊中。
在發布會上,賈躍亭最後登場,自詡VIZIO和樂視分別是電視和互聯網時代的顛覆者,並稱收購VIZIO奠定了樂視全球化發展的基石。賈躍亭預計,2017年兩家公司智能電視總銷量有望達到2000萬臺。不過,整場發布會更像是樂視進軍北美的推介會,並通過大篇幅的影像來介紹樂視及其生態系統。
發布會後,賈躍亭就收購資金細節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提問,他表示:“(收購)資金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樂視的自有現金流;第二,我們也會有一些生態夥伴以股權或者債權的形式參與進來。因為樂視全球(LeEco Global)目前還沒有融過資。樂視的理念都是不會過早融資、過度稀釋團隊的股權,要把更多的股權保留給我們的團隊成員和合夥人。但是樂視全球現在已經是一個比較大的企業了,成長也非常的迅速。今年的銷售額有可能會在100億美金左右。所以在合適的時機我們也會啟動樂視全球的首輪融資,也就是首輪的增發。”
賈躍亭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提問
賈躍亭在發布會上表示自己苦苦追尋VIZIO三年的時間,一次次地被拒絕依然契而不舍。不過就在本月稍早前,樂視網卻發布公告稱否認有意向收購VIZIO。對此,賈躍亭解釋道,這是由於外界對樂視的資本結構還不是很了解。樂視的資本結構分為兩大部分——上市公司樂視網,以及非上市公司叫樂視全球。後者負責樂視全球化業務和中國本土非上市公司業務。本次收購是由非上市公司樂視全球完成的。
他指出:“上次的公告主要是指上市公司那部分。”
有意思的是,整場發布會最大的歡呼聲並非來自賈躍亭,而是著名導演、樂視影業藝術總監張藝謀的現身助陣。
美股周四低開。投資者繼續等待美聯儲主席耶倫的講話。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至26.1萬,7月耐用品訂單大漲4.4%。
標普500指數低開2.53點,跌幅0.12%,報2172.91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低開18.14點,跌幅0.10%,報18463.34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低開9.00點,跌幅0.17%,報5208.70點。
本周五美聯儲主席耶倫將在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召開的央行會議上發表講話,市場仍在等待。
美國堪薩斯城聯儲主席喬治周四稱,消費物價指數的上漲給聯儲收緊政策提供了空間。鑒於目前仍在負值區域的實際利率及龐大的聯儲資產負債表,聯儲的政策還相當寬松,近期加息的時機是“合適的”。同時9月會議前仍需耐心等待數據,因為通脹上升讓聯儲有擺脫寬松的空間。
經濟數據面,美國勞工部宣布,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1000,總數下降至26.1萬,表明勞動力市場狀況健康,失業人數很少。接受MarketWatch調查的經濟學家平均預期該數字將下降至26.4萬。
另一份數據表明,美國7月耐用品訂單大漲4.4%,創去年秋季以來最大漲幅,表明長期存在的生產下滑狀況可能已經結束。經濟學家平均預期該指數將上漲3.6%。
沒有最正確,只有最合適
2016-10-20 姚斌 pubanyaobin
題記:投資的策略無對錯,沒有最正確的策略,只有最合適自己的方法。當你準備集中投資或者最集中的投資時,你必須想清楚是否合適自己。
作者
來源
在投資領域,高度集中投資一家公司,似乎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人們可能會認為這是孤註一擲,還可能會認為這是絕對投機。但是,高度集中投資果真不可行嗎?那麽,請考慮以下三個證據。
證據一:查理·芒格的投資經驗
查理·芒格,伯克希爾哈沙維公司副董事長,巴菲特的老搭檔。他認為,完全沒有必要擔憂是否進行多元化投資。“在美國,一個人或一家機構只要將所有的財富長期投資在三家不錯的本土公司上,就一定會變得有錢。”芒格說,“而且當大多數其他投資者在遭遇高低起落的時候,像這樣的持有人又有什麽可擔心的呢?特別是當他和伯克希爾一樣理智地相信由於持有成本較低,他的長期收益會非常豐厚,他就會特別看重長期效益,將註意力集中在最優先的那幾個選擇上。”
事實上,芒格甚至還建議投資者可以將所有財富的90%都投入在一家公司中,只要這家公司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說真的,我希望芒格家的人能大致跟隨這個方法。我註意到伍德拉夫基金會到目前為止都是這麽做的,將90%的資金都集中在創始人所持有的可口可樂股票上,這種做法被證明為非常明智的。算一算美國所有的基金會如果從來都沒有賣出創始人的股票,那麽到現在會有多少收益,這件事一定非常有趣。我相信其中很多基金會會比現在有錢許多。”
證據二:伯納·派頓的邏輯學
伯納·派頓,美國萊斯大學著名教授,著有《身邊的邏輯學:我們有大腦,卻為什麽不能清晰思考、理性生活?》一書。
如果集中投資是一種謬誤,那麽分散投資似乎顯然就是正確的。因為投資建議總是說,分散投資可以使獲利最大化,而損失最小化。但是派頓認為,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邏輯學中的過度概括問題。也就是說,認為分散投資“可以使獲利最大化,而損失最小化”的說法其實是犯了邏輯學中的過度概括的錯誤。
但是對於這樣的問題如何證偽?派頓認為,我們既然知道以簡單觀念說明複雜主題很容易出錯,那麽我們就可以運用演繹邏輯將這個概括適用於這個特定處境上。既然投資是一個複雜的主題,那麽分散投資這個簡單建議就一定是錯的,因為它將複雜問題過度簡化,所以它不可能適用於所有處境與所有投資者。
對此我們只需找到有人因集中投資而獲利,就足以證明其原則錯誤。有這樣的兩個案例。當比爾·蓋茨集中投資一家公司即擁有微軟的時候,他賺了數十億美元;之後,他分散投資,結果賠了錢。1992年,喬治·索羅斯對英鎊下了100億美元的巨額賭註,結果賺了錢;之後,當他轉而避險與分散投資時,反而輸了錢。
所以,重點不是分散投資或者集中投資,而是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事情。分散或集中投資與獲利並無關聯。鑒於此,我們所要做的應該在研究個人投資上,觀察他們怎樣做法才是合理而符合期望的,而不是關註分散或集中投資的問題。如果是分散投資,則不應該就此相信自己的投資會安全無虞。同樣的,如果是集中投資,也不應該假定自己就一定會獲利。因為投資成功的原因其實很複雜。假如分散投資都是管用的話,那麽投資將變得非常簡單,凡是分散投資的人都會獲利,而且不到幾個月就能擁有全世界,而實際的情形並不這樣的。同樣的,假如集中投資都是管用的話,那麽投資也將變得非常簡單,凡是集中投資的人都會獲利,而且不到幾個月也能擁有全世界,而實際的情形同樣不是這樣的。
因此,分散投資與獲利並無太大的關系。分散投資的觀念不可能在所有時間、所有處境下都管用。分散投資這種觀點不僅是過度概括,也是錯誤思考。作為一種過度概括,它可能導致我們脫離現實而犯錯;而作為一種簡化,它隱藏了投資的真諦並阻礙我們做出正確的行動。
證據三:彼得·蒂爾的冪次法則
彼得·蒂爾,PayPal公司創始人,被譽為矽谷天使,投資界的思想家,著有《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在《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這本書中,彼得·蒂爾以冪次法則證明了集中投資成功的可行性。
彼得·蒂爾認為,壟斷性企業公司都是獨一無二的,其所捕獲的價值比幾百萬大同小異的競爭性企業所捕獲的還要多。然而只有一小部分的公司獲得了呈指數級增長的價值。風險投資家的任務就是鑒定那些剛起步的前景光明的公司,投資這些公司並從中獲利。如果他們判斷無誤,那麽就會獲得收益,通常是20%。風險投資基金通常要10年之後才能退出,因為成功的公司需要時間很長。而大部分風險投資基金都等不到那麽長的時間,因此往往剛開始就失敗了。
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麽時候這種指數級增長會出現,對於大多數風險投資基金來說,答案是永遠都不會。其錯誤在於,他們期待風險投資的回報呈正態分布:沒希望的公司會倒閉,中等公司會一直持平,好公司的回報會達到兩倍或四倍。在假設了這個平淡無奇的模式後,投資者會構建多種投資組合,希望其中成功公司的回報可以抵消失敗公司帶來的虧損。但是,這種“撒網式投資,然後祈禱”的方法通常會滿盤皆輸。因為風險投資的回報並不遵循正態分布,而是遵循冪次法則:一小部分的公司完勝其他所有公司。撒大網的投資者因為沒有把註意力放在僅僅幾個日後價值勢不可擋的公司上,這樣就與稀有公司失之交臂。
因此,有經驗的風險投資家總結出了兩個很奇怪的規則:第一個規則,只投資給獲利可達整個投資基金總值的有潛力的公司。如此就將大多數可能的投資消除了。由這個規則引出了第二個規則:因為第一條規則太嚴苛了,所以不需要其他規則。
如果打破第一個規則,會是什麽情形呢?安德里森·霍洛維茨投資基金2010年在Instagram公司投資了25萬美元。兩年後Facebook以10億美元買下該公司時,安德里森已經賺到了7800萬美元,兩年不到312倍的回報。問題是,安德里森的基金規模是15億美元:如果只開出25萬美元的支票,那麽它得找到19個Instagram,才能收支平衡。這就解釋了為什麽投資者總是對值得投資的公司投資得更多。
當然,沒有人事先確切知道哪些公司會成功,因此即使是最好的風險投資公司也會有一個“投資組合”。一個好的投資組合,每家企業都必須真正具有取得極大成功的可能性。彼得·蒂爾的創始人基金大約只關註五到七家企業。因為這些企業具有獨特的基本面,未來可能擁有數十億美元的價值。彼得·蒂爾認為,如果一個投資者不關註事業本質,而是關註其是否適合多元化避險策略的財務問題,那麽投資就像是在買彩票。
但是,對於怎樣保證未來價值這個問題,最普遍的回答是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別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每個人都被告知不要孤註一擲。投資組合源自民間智慧和金融慣例,其義為,所投資的公司越多,在不確定的未來,所承受的風險也越小不過。不過,那些懂得冪次法則的投資者所列的投資標的會很少,因為最具特殊的公司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公司會勝過其他所有公司。
結論
在這三個證據里,查理·芒格以其豐富的投資經驗建議投資者不要分散投資,而要集中投資,甚至高度集中投資至90%。伯納·派頓以其邏輯學中過度概括的角度從反面論證了分散投資的謬誤,指出分散投資或集中投資與能否獲利都無關,重要的是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事情。彼得·蒂爾則以其冪次法則正面論證了集中投資的可行性,因為壟斷性公司從來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一家公司會勝過其他所有公司,因此高度集中投資的邏輯確立。
據此,高度集中投資一家公司顯然並不存在某種謬誤。如果存在某種謬誤,恰恰是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上。實際上,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就像一位投資者所說的,必須在相對正確的時間以大致正確的價格買入絕對正確的公司,那麽集中投資或高度集中投資就是正確的。當然,高度集中投資並非適用於所有時間、所有處境和所有目標。
在具體的投資實踐中,假如一家極具壟斷性的公司在其基本面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出現了大致正確的價格,那麽就可能適用。假如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在其基本面出現了具有確定性改變的情況下,又出現了大致正確的價格,那麽同樣可能適用。但是,假如都沒有出現上述的兩種情況,那麽還是請以分散投資為主。
分散投資或集中投資並無對錯之分,與獲利顯然無關,但是與一個投資者的風格顯然有關。通常情況下,分散投資不難,但是集中投資很難,高度集中投資則難上加難,個中原因在於對投資標的的把握程度。投資的策略無對錯,沒有最正確的策略,只有最合適自己的方法。當你準備集中投資或者最集中的投資時,你必須想清楚是否合適自己。
30日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今日主持例行記者會。
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據報道,日本方面提議於12月舉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考慮到近來韓國國內政局不確定因素上升,可能導致會議無法如期舉行。你對此有何評論?”
耿爽對此表示,中方高度重視中日韓合作,願與日方、韓方共同努力,維護三國合作企穩回升勢頭,確保中日韓合作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領導人會議應在三方認為合適的時機和條件下舉行,並應能取得應有的積極成果。目前,三方仍在就領導人會議有關事宜進行溝通。
融資是創業路上繞不開的砍,融資過程中有哪些關鍵點?什麽是一個好的融資節點。
本文由逐鹿X(微信ID:zhulux)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
年底了,創業公司是不是應該開始準備融資?本文來自華興逐鹿融資經理黃席盛在海創匯創業孵化平臺“導師說”活動中與創業者的分享,主題為《關於融資的節奏》,幹貨滿滿,值得分享。
▲ 融資節奏全圖解析 點擊後可放大查看
一、正確評估融資難度
決定融資節奏的初始步驟是兩點:
評價融資難度
評價融資緊迫度
在融資的最初,創業者首先要判斷自己公司融資的難度,即需要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進行融資。關於評估融資難度的辦法,我們給出如下的評價體系:
天使、Pre-A(估值不超過5000w)的項目,評價的指標是團隊實力以及是否處在熱門賽道。越強的團隊、越熱門的賽道,融資的難度越小,成功的幾率越大。
估值5000w以上的項目,看公司本身處於熱門行業還是冷門行業。熱門行業指的是市場上有很多有很多成功案例的行業,如果公司處在熱門行業,那麽通過參考行業融資的成功率,和公司在行業中的位置,就可以判斷融資難度。公司在行業中的位置下文涉及。
如果公司處在冷門行業,要看項目能否為投資人帶來價值。越能夠幫助投資人賺到錢的項目,融資的難度就越小。
對於融資時間的評估,基於過往融資經歷,筆者有如下的判斷: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融資要花多久是一個動態的問題。每年市場環境不同、輪次不同,需要投入的時間也各不相同,銷售漏鬥卡在哪個環節也會有區別。舉例而言,早期項目可能接觸10家機構,8家機構見面就pass,2家簽NDA(保密協議)要材料,也能夠一定程度表明對項目有興趣。而越後期的輪次,融資難度就越大,需要投入的時間周期也越長。相比早期的項目,後期項目可能10家機構,9家都會要求先各簽一個NDA,要材料,但是最終可能只有2家跟進。
根據筆者經驗,平均下來,每個項目融資時見面的投資人一般超過30家,融資到賬時間(不是簽TS也不是SPA)大於5個月,簽TS毀約率大於50%。
在評估融資難度的時候,有一種情況必須單獨拎出來討論,那就是公司有硬傷的情況。什麽是公司的硬傷呢?舉例說,公司股權上存在不好處理的東西,比如團隊創始人占股比例有問題,比如股權上被不該占股的人占了,比如數據上有硬傷(公司數據很差,某塊數據缺失,某個數據被證明刷單)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公司在熱門賽道,可能融資還有些許希望,或者公司本身已經有一定體量和價值,投資人願意忽略硬傷投資,否則公司將非常難融到資。
現在我們已經明確,對於一家在熱門賽道上的公司而言,公司在行業中的位置是判斷其融資難易程度的一個方法。那麽,應該如何判斷公司在行業中的位置呢?
實際上,不論是FA還是VC,大家對公司所處行業位置的判斷標準都很簡單:
如果公司有利潤,可能只看公司的運營數據,僅僅通過了解它的信息就可以知道公司好不好;
如果公司沒有利潤,可能要和行業中所有的競爭對手全部了解一遍才能知道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
利潤是唯一一個公司經營情況的真實、核心的衡量指標,如果公司有凈利潤,那麽無論如何公司有價值;如果沒有凈利潤,就需要和競爭對手放在一起討論,看行業未來的蛋糕可能怎麽分。
如何判斷?需要考慮三個因素:
行業本身有沒有機會?如果你的商業模式是創新的,那麽為什麽過去沒有這樣的公司,直到今天才出現?是因為政策上的變革、還是技術上變革、抑或產業鏈上的變革?比如說農業領域的創業機會來源於土地流轉的政策開放使得農場數增加;二手車的機會來源於二手車到了置換期;金融領域也是一個被政策打開了機會點的行業。
為什麽投資人要投你所處的這個產業鏈的位置,而不是投資你的上遊或者下遊呢?一言以蔽之,整個產業鏈中越稀缺的環節越有機會。
這里我們可以舉汽車行業的例子:過去主機廠、4S店在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是因為過去整個汽車市場一直是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車的資源是稀缺的,所以供給端占據主導,能夠造車、有車的資源的公司就能夠賺錢,機會主要來自於供給端;今天賣方市場轉變成了買方市場,汽車造了很多,然而買車的人很少,消費者成為了稀缺資源。所以獲取消費者流量的能力就成為了價值鏈中的機會,能夠掌握消費者資源的公司成了被資本追逐的對象。因此我們說,在整個產業鏈中,越稀缺的環節越有機會。
作為創業者,當你選擇好了賽道和方向,在機會層面上你已經合格了,但為什麽面對著同樣的機會,你能幹的比競爭對手好呢?最好的情況肯定是當前公司已經經營得比別人更好,比如說,數據比別的公司好、體量比競爭者更大或某一個具體的指標(客單、複購等等)比競爭對手好。
如果數據不能體現創業者的優勢,那麽夠證明公司未來能夠幹的比競爭對手好也是一種方法。如何證明?公司的經營團隊能力更強,背景比競爭對手更好,創始人之前有過相關行業經驗和經歷,股東陣容更豪華,這些都是能用來證明公司在未來能夠經營得更好的指標。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如何判斷公司在未來能否幫投資人獲得價值。筆者做了上述的坐標圖,橫豎象限分別代表了公司的盈利確定性和公司的未來機會。
這兩條坐標軸,橫軸“確定性”的意思是利潤獲取的確定性。比如說,公司的盈利能力非常確定,能夠保證盈利數據穩步增長(比如大客戶簽了長期協議),有一些不可替代品無法流失,因此,這能夠在非常大的概率下保證公司賺錢,這就是確定性強的公司。相反,O2O、社交、無人駕駛領域中有很多長時間賺不到錢的項目,就是確定性弱的公司。
縱軸是看公司在未來的機會大小,這基於對市場空間的測算。倒不是說公司在大的市場下機會一定就大,這里我們看的是真正能夠盈利的市場空間。比如說,對於一家做某行業SaaS的創業公司而言,這個行業的產值不是它的市場空間;這家公司在服務了這個市場之後,客戶願意拿百分之多少的產值來作為付費,這個產值的百分比才是這家公司所處的市場空間。
基於這兩個坐標軸提出的指標,一個項目就可以準確地定位自己為"小而確定的蛋糕”或“大而不確定的蛋糕”。小而確定的蛋糕能夠在3-5年內有大概率賺3-5倍;大而不確定的蛋糕則不一樣,舉例說,滴滴、京東、美團這些公司最早融資的時候,就是處在一個大而不確定的蛋糕中,它們可能很長時間都無法盈利,甚至永遠都無法盈利;但是這個項目一旦盈利就能夠創造巨大的收益,這個收益巨大到讓VC願意承受極大的風險。(創業公司不可能落入的區間是大而確定和小而不確定。原因在於,大而確定的蛋糕早被搶完了,比如說阿里,小而不確定的蛋糕則沒有經濟價值。)
創業公司處在哪一個象限,創始人必須非常明確。故事大還是小是後期能夠調整的,但是確定性強還是弱,是當前就可以判斷的。作為創業者,同時必須考慮,對於投資方來說,他能夠選擇的別的投資領域在哪里?有沒有比我們所處的領域更受投資人青睞的領域呢?這樣的判斷同樣基於創業公司能否給投資人賺到錢:比如,開奶茶店,可以說賺錢確定性非常強,每個月都能賺錢,最後也能夠投資人帶來一定回報。那麽投資人是不是一定要投奶茶店呢?其實不是,因為投資奶茶店的回報非常低。相同回報下,人民幣基金完全可以去投一些Pre-IPO項目,確定性更強,回報也比奶茶店更好。
此外,這里既然談到了創業公司對自身的定位,我們不妨延伸一步:兩種不同的風格分別對應人民幣風格基金和美元風格基金(註意,這里我們談的是風格,不是幣種),二者的差別主要是源於賺錢思路的不同:人民幣風格基金更多想的是今天投了一家創業公司後,未來這家公司的利潤持續增長,最終被收購掉,或者上市,基金能夠賺取一二級市場的價差。由於任何一個上市公司價值都不會低於十個億,所以能夠賺到穩定的價值;而美元基金只投行業內的第一不投第二名,原因也非常簡單: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數據就知道,第一第二名價差非常大,老二非死不可。
二、判斷融資的緊迫度
如果融資很急,那麽再難也得融;如果融資不那麽急,同時融資難度也相對小,那麽可以稍微延緩。首先要做的是現金流預測,所謂現金流預測不是利潤預測,而是對公司未來有多少現金可支配的預測。
首先,天使輪的項目現金流肯定是不足的,這樣的項目無論如何該融資。其次,如果老股東承諾在公司現金流困難時候增資,創始人不應對其抱有太多幻想。最後,如果創業公司的現金流已經不足,並且融資情況不是很順利,那麽建議創始人裁員,將現金流維持在五個月上。雖然這可能讓人很難接受,但是比起最後公司倒閉,所有人都被裁掉,在經營困難時先裁掉一部分人給公司續命是無奈卻也僅有的辦法。
抽象地講現金流預測可能會比較乏味,這里我們舉一個例子:假設一家公司的現金流可以支撐到明年6月,但是因為快過年了,公司得等到明年2月才能開始融資,那麽這就意味著公司只有4個月融資期。這非常危險。這種情況下,創始人應該做好準備,比如縮減開支,適當裁員,努力使公司度過難關。
接下來我們舉四個例子,談談公司里程碑節點對融資節奏的影響:
公司現金流可花到明年12月,但是由於行業在早期,預計明年業績很差,反倒是今年有一些增速,那麽公司應該立刻開始融資。
公司現金流可花到明年12月,但是明年8月份國家開放P2P牌照備案,而我們能夠確定公司肯定拿不到這個備案,那麽應該立刻開始融資。
公司現金流可花到明年12月,但是公司有硬傷,趁著目前行業特別火有機會讓投資人忽略硬傷,公司應該立刻開始融資。
公司現金流可花到明年12月,但是競爭對手在融資(註意,這里說的情況是我們的公司和競爭對手同處在第一梯隊,兩家公司只要其中有一家處在第一,另一家只能屈居第二的情況),這時候,公司應該盡力別讓對手融到資。應該抓緊時間跑一圈,廣泛地見各家投資人講自己公司的故事,讓投資人在投資對方之前會斟酌一下。
三、 構建公司全生命周期的融資規劃
在做公司全生命周期的融資規劃時,第一步首先創始人必須想清楚自己希望公司的最終推出路徑是什麽樣的。退出路徑一共有三種:
A股上市:公司符合高利潤、業務合規、沒有歷史上扯不清的沿革問題。A股上市可以說是最好的一條路徑,但也有缺點:第一個問題是對業務的合規性要求很高;第二個問題是排隊時間漫長,目前提交了申報材料的600多家公司都基本已經在隊伍里排了接近2年。
被A股公司收購:當公司利潤不夠上市,但是業務合規,並且推出有時間壓力時,公司可以考慮賣給上市公司,一般第二年動態PE10-15倍的估值,並且要承諾3年的對賭。A股並購多半是老股東要求退出所促成的。
美股上市:在美股上市的公司一般是成長性行業第一名,因為排行第二的公司在美股估值非常低。敏感行業(政府相關公共安全的數據)不能在美股上市。並且,公司在美股上市時,最好在美股市場有可比的上市公司:比方說美股有Groupon,那麽大眾點評要上市就容易的、得多。
當我們知道最終的退出路徑之後,就要看如何選擇投資機構。這里我們所謂的選擇投資機構,主要有這麽幾種劃分方法:是美元機構,還是人民幣機構;是一線機構,還是二線及以下的機構。但是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點,必須先確認公司可以拿到錢,再考慮怎麽選擇機構。
要拿人民幣還是拿美元,先看公司上市的終極形態。當然,有時公司為了拿到錢也考慮不到終極形態的問題,但是還是要考慮到,一旦公司拿了非終極形態幣種的投資,最後要付出什麽樣的成本:搭、拆VIE(協議控制)雖然合規,但是每搭或者拆一次VIE要50萬元,這還是小事,公司還得花6個月時間等待。即使公司可以不在意50萬元的金錢成本,6個月的等待時間依然是得好好掂量掂量的。另一種中外合資企業,但是中外合資的問題在於:拿不到沒有ICP(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這意味著公司無法進行線上交易。
在我們選擇不同機構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些看上去不公平公司但是行業通用的條款。包括回購、QIPO、重大事項否決權、拖售權、對賭等,要不要接受這樣的條款,同樣需要創業者在不同家的投資機構間進行權衡。
但是,我們必須再不厭其煩地強調一遍,公司必須確保先能拿到錢,再去考慮上述問題。
最後我們來談談一個我心中理想的創業公司融資節奏。
天使輪時,公司應該召集行業最頂級的精英組建團隊。由於團隊本身的優秀,這個階段比較好的公司往往估值能達到3000-5000萬。建議公司融資時拿知名基金(或在本行業知名知名的基金)的錢,這是為了A輪融資的便利。
A輪/A+輪時,公司往往還沒什麽數據,但模式已經跑通,這個時候,如果公司有一線基金的背書,融資起來會非常便利。這個階段公司一般在估值1億左右,融二線基金的錢,如果同等估值下,如果有財務投資人跟投,可以讓他們進入,雖然這看上去會影響CEO的股權比例,但是沒有關系。原因在於,沒有哪個很大的公司是因為CEO股權少而死掉,CEO股權少只影響CEO個人的利益,但只要保證股東分散,就不影響CEO的控制權。所以同等估值情況下,大可以允許小股東投資進來。
B輪階段,如果拿的是人民幣基金的投資,創業公司的節奏應該是數據上跑起來,預計第二年會有很高的利潤,然後可能可以動態PE估值再拿一筆錢加速業務。如果是面向美元的Deal,同樣是把數據跑起來,但目標應該是爭取行業第一或即將第一,同時,找FA協助,花大力氣以盡可能高的估值拿到融資。
C輪階段,很多拿人民幣投資的創業公司甚至都不需要融C輪,就可以一路發展直接上市;而之前拿了美元基金的創業公司則應該繼續確保行業第一,確保業績增速,從而持續地融資,不斷鞏固自身在行業中的地位。
16日據CNN報道,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拒絕了蘇格蘭二次獨立公投的要求,稱在英國準備開啟脫歐談判之際,“現在並不是合適的時機”。
本周一,蘇格蘭首席大臣斯特金要求在英國脫離歐盟前進行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
梅表示,英國應該“合作而不是分裂”。我認為目前我們應該集中所有精力確保在與歐盟的談判中為英國爭取合適的交易,為蘇格蘭爭取合適的交易,這是我作為首相的職責。”梅說。
英國首相梅預計將於本月底前觸發第50條,正式開啟英國與歐盟27國間的“脫歐”談判。
Snap公司概況
Snapchat是一款由斯坦福大學兩位學生開發的一款“閱後即焚”照片分享引用,於2011年9月正式上線。利用該應用程序,用戶可以拍照、錄制視頻、添加文字和圖畫,並將它們發送到自己在該應用上的好友列表。Snapchat主要的受眾是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青年人。上億用戶的主體基本上都是這些追求“炫酷”視頻的人士。
Snapchat重新定義了人們對於照片的定義——讓人們得以“即時表達”,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拍下照片告訴人們你在哪里,在做什麽,心情如何。Snapchat鼓勵用戶用照片代替語言來“說話”。
從分享照片的數量上看,Snapchat自2011年成立以來,迅速得在Facebook和Whatsapp等一系列主流社交軟件中占得一席之地,並且在2016年從分享照片數量而言超過這些主流社交平臺。從分享的視頻數量來看,從2014年第四季度-2015年啊第三季度,Facebook平臺上分享視頻數量要略高於Snapchat,並且Snapchat在2015年第四季度仍然沒有達到Facebook在2015年第三季度80億視頻分享的數量。
Snapchat主要功能
首先,Snapchat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閱後即焚”,即短暫的照片生命期,發送給好友的照片可以在10秒消失。其次,人們在Snapchat時間線Story里面向好友展示自己的生活,同時在Discover平臺上觀看其他品牌設計的推廣視頻。特別的是,Story保存時間不超過24小時,Discover頁面也是用戶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主題並不強制推送。再者,2016年9月,Snap公司發布了具有攝像功能、115°廣角並且可以將攝像短片無限傳輸分享的智能眼鏡Spectacles。
僅僅用了5年的時間,社交應用Snapchat母公司Snap於2017年3月2日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價24美元,上市首日收盤價為24.48美元,總股本11.57億,開盤當天市值達340億美元,也讓這次IPO成為2017年最值得關註的科技公司IPO。
Snapchat股價及市值
從股價圖中可以看出,上市後第一天的平均股價為24.24美元,比發行價17美元高出42.59%。根據圖中每天的平均股價,,Snapchat市值在226.7億美元到314.2億美元之間。
高估值背後的支撐來源於大量廣告上看中Snapchat在年輕人中的受歡迎度和影響力。從年齡分布圖中可見,Snapchat23%的用戶年齡在13-17之間,37%的用戶年齡在18-24之間,26%的用戶在25-34之間,這些年輕且具有消費能力的用戶合起來占Snapchat總用戶群的86%。根據美國總人口約3億人計算,約有2.58億人在是Snapchat的用戶。
Snapchat用戶粘性
將Snapchat的活躍用戶數按地區分為北美地區,歐洲和其余地區。在三大區域中,北美地區使用Snapchat的用戶活躍數量較高。因此,著重分析Snapchat在美國的活躍用戶數量。
從兩年的活躍用戶數量來看,2016年每一季度的DAU比2014年每一季度的DAU同比分別上漲165%,151%,147%和123%。
Snapchat在2014年時在全球擁有2.48億活用用戶數,這個數字在2015年增加都了3.79億,上漲了52.82%,而去年,DAU的數量上漲到了5.93億人。值得註意的是,雖然擁有靚麗的用戶數據,但從財務的角度來看,公司連續處於虧損狀態。
Snapchat財務數據
雖然從2014年到2016年Snapchat的收入在迅速增加,但是損失仍然高於收入,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
Snapchat在2016年的收入高於2015年,同時2016年虧損高於2015年,所以對這類尚未盈利的高增長的創新公司估值案例,給我們研究新三板一批互聯網企業或者大市值平臺型未盈利企業提供了研究案例。
現金流量折現法
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盈利能力,據此計算出公司凈現值,並按貼現率這算,從而確定公司現在的估值。
SNAP估值假設
1)通過分析Snapchat資本結構,由於Snap公司沒有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所以根據股本和優先股分別占資本總額的比例,即權重再分別乘以成本,得到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8.5%。另外由於Snapchat只有股本,因此將貼現率平均值設為9%。
2)根據Snapchat招股書說明,預計其將會在6.2年以後開始盈利,因此將凈現值模型的時間長度定為10年,也因此將Facebook,Twitter和網絡服務&社交媒體行業在未來五年收入的預期平均增長率作為衡量Snapchat未來收入的平均增長率,取55%左右。
3)根據從開盤以來的股價,假設Snapchat平均股價為20.00美元。
估值過程
假設Snap公司永續經營,並以2016年的財務數據為估值模型的基數,以2027的預測為末期數據,得到公司自由現金流在2022年,即第六年的時候為正,將公司自由現金流通過貼現因子得到公司自由現金流的現值。
估值預測
同行業比較估值法
比較對象
首先選取Snap公司的可比對象,根據Snap公司所屬的行業,我們選取了如下7家國內外互聯網服務與社交媒體企業,由於無法獲得Snap3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所以根據Snap的1年收入增長率來看,Facebook,Twitter,Linkedin和Amazon都是高於均值和中位數的。另外從活躍用戶數量來看,Facebook的1,227DAU是表中的最大值,Twitter的319MAU則低於Snapchat的活躍用戶數量,因此選取Facebook和Twitter作為Snap公司估值的比較對象。
從市值和活躍用戶數量來看來看,Snapchat規模處於Facebook和Twitter之間,然而Snapchat的市凈率和市銷率都高於Twitter和Facebook,年收入和市盈率卻都低於Twitter和Facebook。
基於日活躍用戶數量(DAU)的估值
單用戶權益價值估值法
由於Snapchat有巨大的活躍用戶數量,但其缺少如市盈率和盈利依據等的財務數據的支撐,因此我們基於月活躍用戶數量所對應的權益價值來進行估值。雖然Snapchat在18-35歲的年齡層中具有較強的滲透性,但是由於這類年齡層的用戶缺乏穩定性,因此在這個估值模型中采用月活躍數量用於體現用戶對於社交媒體平臺的習慣性和依賴性。另外,在Snapchat的資本構成中股本占了總資本的91.90%,因此選擇用股本的價值作為企業價值的最主要部分。
單用戶平均收入估值法(ARPU)
基於一級和二級市場增值比率的估值法
估值法之比較
從Bloomberg數據得知目前Snapchat當前市值為271億美元,企業價值為262億美元,通過下表可以得到因此在5種估值方法中,通過現金流貼現法和單用戶權益價值估值法和單用戶平均收入估值法的出的結果都與目前的市值較為接近。
通過日活躍用戶數和上市後第一天市值/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估值得出的估值範圍較大,可能是因為日活躍用戶數的不穩定性。而最後一種估值方法雖然囊括了Snapchat的市值和價值數據,但是其估值區間過大,可能是由於雖然在互聯網服務與社交媒體行業內Facebook和Twitter是比較適合Snapchat的比較對象,然而這兩家公司之間的差距較大,因此導致估值區間較大。
在這5種估值方法中,現金流貼現法屬於絕對估值法,比較依賴公司給予的盈利預測,事實情況也最為接近Snap公司上市後交易市值,其次由於Snap公司的權益價值較為固定,所以單用戶權益估值法要比單用戶平均收入法相對更為合適。因此,結合現金流貼現法、單用戶權益價值估值法和單用戶收入估值法各自的特點,綜合以上方法,我們可以大致後獲得Snap公司212億美元~325億美元的估值。
新三板中新興行業或平臺型尚未盈企業的估值
在新三板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中,神州優車、恒大淘寶、鐵血科技、酒仙網、中業科技、祥雲信息和泰聚泰都在各自的領域具有強大的用戶基礎,構建了良好的平臺,盡管目前仍處於虧損中,但無論如何這些公司都具有很高的價值,之前對這些公司的估值缺少系統性方法,我們可以借鑒snap的估值方法進行相對合理的估值。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5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兩國現在處境糟糕,領導人會面可能會非常艱難。但如果合適的話 他表示將十分榮幸能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面。但特朗普在采訪中也多次強調,情況合適是所有一切的前提。
隨後在白宮例行記者會上,記者對特朗普的言論表現出了質疑。美國白宮發言人肖恩·斯派塞立即回應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明白朝鮮對美國的威脅,而在適當的情況下,他也會竭盡所能保護美國人民。同時,斯派塞也表示,目前的情況顯然不適合兩國領導人見面;如果朝鮮繼續挑釁下去,兩國領導人會面的情況將永遠不會發生。
當天晚些時候,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隨時敞開大門歡迎關於朝鮮半島無核化的談判,但前提是朝鮮必須放棄進行核試驗。
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1日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說,他願在“合適情況”下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會面。
據新華社報道,特朗普表示,大多數政治人物不會說願與金正恩會面,但在合適情況下,他將絕對且很榮幸這樣做。
白宮發言人斯派塞其後就特朗普這一表態對記者說,美朝兩國領導人會面的時機尚不成熟,美方需要看到朝方切實減少挑釁性的舉動。
美國官方4月26日說,美方尋求以制裁和外交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美方對通過談判來實現這一目標持開放態度。
此前,據新華社報道,美軍太平洋司令部4月28日證實,朝鮮最新一次試射的導彈未能飛離朝鮮領土。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發言人戴夫·貝納姆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司令部在夏威夷時間28日上午10時33分(北京時間29日淩晨4時33分)探測到朝鮮進行了最新一次導彈試射,地點在朝鮮的平安南道北倉一帶。
聲明說,此次試射的導彈沒有飛離朝鮮領土,北美防空司令部評估後確定,此次朝鮮試射的導彈不對北美構成威脅。
美國白宮當天發表簡短聲明說,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就朝鮮最新一次導彈試射接受了吹風。
朝鮮曾在本月16日試射另一枚導彈,但韓國軍方和美軍證實,導彈在發射後立刻發生了爆炸。
光靠年輕的一腔熱血和躊躇滿誌,是遠遠不夠的。
來源 | 王利芬(ID:wanglifen2014)
文 | 優米工作室
“一些三四十歲的老一輩企業家,他們就沒辦法了解互聯網。”一位叫李昕澤,今年17歲的CEO在一段采訪視頻中發表著這樣紮心的言論。“00後CEO”隨即登上熱搜榜。就連雷軍這樣的早已財務自由、創辦了龐大的小米商業帝國的企業家都感到壓力山大。
創業的話題在任何時候都不缺乏關註。無論是現在的“中國第一個00後CEO”還是前幾年賺足大眾眼球的90後創業者馬佳佳、余佳文,都以年輕創業者的身份撥弄著大眾的情緒。畢竟所有國人都希望有一個像比爾蓋茨一樣的年輕CEO誕生在中國。
當年那些被追捧的90後創業者
那年大學剛畢業的馬佳佳以一家創意情趣用品店,首次用健康陽光的形象詮釋了原本晦澀隱秘的行業,一度成為媒體關註的焦點。公眾場合下毫不避諱敏感話題,這樣馬佳佳帶上了許多標簽。可是如今再提到馬佳佳,似乎蒼白了很多,這就像是臺風吹過,海面又恢複了平靜。Powerful的關閉,給馬佳佳帶來了很多的思考和認識,短暫的離開公眾視線後,去年一個新的產品“嗨嗎科技”上線了,這是一款主打女性社區的App。但是這款產品如今也沒有和用戶擦出新的“火花”。
繼馬佳佳之後的余佳文也在大學校園風靡一時。作為“超級課程表”的創始人,還沒走出大學的校門就拿到了千萬美元的融資,還獲得了阿里巴巴的風投。現在提起銷聲匿跡了的余佳文,有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超級課程表雖然還在運營,也在上新內容,但是用戶體驗還是止步不前,也沒有了當時的風光。
那麽,現在的00後適合創業嗎?
以馬佳佳和余佳文為代表的90後創業者們當時也是風光無兩,而現在從大眾的視線里消失。時間推移,00後的迅速成長,讓媒體和輿論的焦點轉移到了00後創業上。但現在的00後們真的適合創業嗎?
不得不說,每一代的年輕人都有有膽識,有想法,敢想敢幹。這是年輕的資本。他們會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去努力,去拼搏。而且現在的新生代都是伴隨著互聯網一起成長的,他們也因此有更好的互聯網嗅覺,對互聯網發展有自己敏銳的觀察。
但也正是因為年輕,他們缺乏專業性和經驗。成長的經歷和接受的教育中,沒能教給他們獨立思考精神和獨立判斷精神;而且沒有實際的社會工作經驗,讓新生代缺乏科學合理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
要知道,馬雲之所以能做成阿里巴巴,並非是運氣,而是他前面幾次不成功的創業經驗,為他積累了很多的實戰的方論方法。
創業是一個綜合要求很高的事情,光靠年輕的一腔熱血和躊躇滿誌,是遠遠不夠的。
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已經脫離了狂熱,商業開始回歸到它的本質:經驗和專業,遠比年齡重要。作為新一代的創業者,積累經驗,開拓眼界,腳踏實地的一步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