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盛警告:莫低估伊拉克ISIS之亂對原油市場沖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371

投資者不能對伊拉克地緣沖突風險放松警惕,如果ISIS極端武裝勢力擴大到伊拉克南部地區,將極大沖擊全球原油供應。 伊拉克日產原油340萬桶,是全球第五大原油生產國,並且伊拉克的油田還有相當大的開采潛力。 高盛預期未來5年內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60%的新增產能將來自伊拉克。 高盛警告伊拉克國內沖突對原油市場的潛在沖擊: 極端伊斯蘭武裝ISIS對原油產量的沖擊目前仍然很小,影響只局限於伊拉克國內。但是從中長期看,伊拉克國內動蕩的影響對原油市場影響將逐步顯現。 海外投資下降,國內經濟建設延緩,無疑將是破壞伊拉克未來原油生產的兩個最大不利因素。除非1)伊拉克局勢穩定,2)安全得到保障,3)未來政局確定下來,實現長期穩定的統治,否則這些不利因素不會消失。 與此同時,跨國企業(上遊行業,下遊行業,石化企業)依然將暫緩投資新項目,即便伊拉克南部尚沒有遭到ISIS襲擊的南部。伊拉克的貿易夥伴同樣將謹慎行事。 最近伊拉克的動蕩已經引發該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和印度的警覺。中印都已經提前行動尋找原油替代供應國。從長期看,安全局勢動蕩加上政治不穩,將導致伊拉克未來的原油產出大大低於原先雄心勃勃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31

對華原油出口不賺錢 為何委內瑞拉增加出口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085

中國和委內瑞拉決定將中委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尤其是在能源領域。 (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今日,新華社報道稱,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兩國加強在金融、投資和能源領域的合作,中委兩國一致決定發展“全面戰略夥伴關系”。  關鍵性的合作關系提升表現就是:中委兩國在石油換貸款方面開展了進一步合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官方網站文章今日稱,中石油下屬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每天將從委內瑞拉購買10萬桶燃料油。至此,中石油2014年對委內瑞拉油品貿易量將達到79萬桶/日,成為委內瑞拉最大的油品貿易商之一。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中國與委內瑞拉本周一簽署新一輪“石油換貸款”協議。委內瑞拉將以原油換取中國的40億美元貸款,以此挽救萎靡不振的經濟。中國對委內瑞拉貸款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25%,超過200億美元。2008年至今,中方對委貸款總額超過400億美元。 但考慮到該國糟糕的經濟,因此,日益增長的巨額債務也逐步加大了委內瑞拉的償債難度。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提及該國的病態經濟。委內瑞拉經濟增長緩慢,國內物資奇缺,通脹率長期超過56%,官員腐敗高發,且不斷發生政治沖突流血事件。高盛預測,該國經濟增速今年將萎縮1.3%。 截止今年1月下旬,該國黃金與外匯儲備已降至210億美元,流動資產僅剩20億美元。而當時該國非金融性應付賬款總額超過500億美元。 但委內瑞拉疲弱的還債能力似乎並未阻礙中國對該國原油的渴望。當前,每日平均有50萬桶委內瑞拉原油進口到中國,其中近半都是用來償還中國貸款。據委內瑞拉副總統預計,截止上個月,該國對中國的未償債務總計170億美元。對於剩余債務,委政府計劃將對中國的原油出口每日額外增加10萬桶。 委內瑞拉是OPEC成員國,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已探明石油儲量,其石油出口收入占政府總收入的96%。 然而,該國達到石油產量計劃的難度卻越來越高。過去十年,委內瑞拉石油產量不斷下滑。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署(EIA)統計數據,該國日均石油產量已從2004年的接近300萬桶跌至去年的249萬桶。2002年和2003年期間,委內瑞拉發生了嚴重的石油工人罷工,且近些年政府對石油產業的再投資也越來越少更是令該國石油業光環開始褪色。 圖:委內瑞拉汽油和其他液體石油類產品產量和消費量 這就意味著,如果委內瑞拉需要增加對華原油出口,則需要削減向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原油出口數量,尤其是美國。實際上,2013年,委內瑞拉最大的能源國企委內瑞拉石油公司(Petróleos de Venezuela)對亞洲原油出口量史上首次超過了北美:對亞洲出口量增加了11%,而對美出口量下滑12%。到了今年4月,委內瑞拉對美原油出口量甚至跌至18年最低水平。當然,這背後部分是因為美國原油自給程度提升。 針對對華原油和對美原油的主要目的,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副會長Fernando Sanchez對彭博新聞社明確表示: 對中國的原油出口可能在增加。但委內瑞拉石油公司並不從對中國的原油出口貿易中賺錢。運往美國的原油才是用來賺鈔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72

原油進口權壟斷有望兩周內打破 五大民企被列為試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392

中國原油進口權有望在兩周內放開,山東晨曦、山東萬達等五家全國規模最大的民營石油公司有望成為首批放開的企業。幾十年來國有企業對原油進口的壟斷將被打破。 據中國證券報,由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社會發展司司長鄧文奎帶隊的一行數人近日走訪山東地方煉油企業調研,調研的主要內容就是業界呼喚已久的原油進口權放開。 此次參加調研會議的包括山東晨曦集團、山東萬達集團、天弘化學公司、山東匯豐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唐山渤海石油有限責任公司等。 地煉企業人士則表示,由於沒有原料加工,這些草根出身的煉廠開工率常年維持在20%左右,閑置設備達70%以上,無論給個人還是國家都造成一定損失。而在拿不到原油的情況下,多數地煉只能用燃料油代替原油作化工原料。後者就是原油加工後的廢料,消費稅改革後每噸進口燃料油還要加830元/噸的稅,而且會造成嚴重汙染。 此次向民營企業放開原油進口權,有望打破國有企業對原油進口的壟斷,逐步緩解以上問題。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國內的原油進口分為國營和非國營貿易兩種,國營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珠海振戎5家控制,進口數量無上限限制。非國營共有23家企業,但其中大部分企業都有國有石油公司背景,有些甚至是“兩桶油”的關聯公司,民營企業真正能獲得的進口配額極其有限。 五家參加調研的企業中,山東晨曦集團目前一次煉油加工能力為500萬噸/年,二次加工能力為1000萬噸/年;萬達集團及天弘化學公司煉化能力為2000萬噸/年;山東匯豐石化集團總煉化能力為2000萬噸/年;唐山渤海石油有限責任公司年銷售汽柴油為100萬噸/年,並擁有20萬噸的油庫,30座加油站。 同在調研隊伍里的中國石油流通協會專職會長趙友山表示,“目前,這幾家公司是國內民營企業里面實力相對最強的,加起來總資產有800多億,也都符合國家制定的原油進口的條件,接下來會先從試點開始,不斷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36

俄產原油一年來首次跌破100美元 俄羅斯抗衡西方壓力又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343

面對西方最嚴厲經濟制裁,俄羅斯大量資本外流,近日國產原油大跌又雪上加霜,半數預算收入來自能源產業的俄羅斯政府財政壓力陡增。(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日俄羅斯烏拉爾原油連跌第八個交易日,一年來首次跌破每桶100美元。今年俄羅斯卷入烏克蘭危機使國內軍事開支增加,油價要達到每桶114美元才能實現政府預算平衡。

上月歐美宣布的最新一輪制裁直指金融、國防和能源三大俄羅斯關鍵經濟領域。俄羅斯企業已成為首批受害者。上周俄最大石油生產商、國企Rosneft(俄油)向政府請求約420億美元的融資支持。

但制裁的影響還不僅於此,過去幾個月俄羅斯產油量下降的問題將因此惡化,俄方新的石油項目將被迫延緩實施。

因全球經濟疲軟導致原油需求疲弱,同時頁巖革命推動美國產油量創新高,盡管近來烏克蘭和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危機升級,全球油價依然下跌。

本周一,烏拉爾原油在波羅的海的成交價不到每桶98美元,為2013年5月以來最低。分析師認為,油價下跌會嚴重打壓俄羅斯股市和本幣盧布。盧布目前已經接近紀錄低點。

昨日俄羅斯央行宣布放寬盧布波動區間,並大幅減少外匯市場幹預力度。如盧布在9盧布波動區間內波動,俄羅斯央行就不會采取任何幹預。

烏克蘭危機爆發後西方的制裁導致俄羅斯大量資本外逃。俄羅斯央行7月9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外逃資本已有450億美元,規模幾乎等於俄羅斯4%的GDP。在這種形勢下,俄羅斯政府可能只有讓盧布貶值。

英國《衛報》據歐洲統計局數據等來源制作的下圖顯示,去年俄羅斯出口額最高的商品是石油,達到1737億美元,比出口額排名第二的天然氣高一倍多。俄羅斯主要進口工程和運輸類商品,去年進口額1544億美元。

俄羅斯, 烏克蘭, 歐盟, 制裁,石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95

WTI原油空頭倉位暴漲37% 投資者:很難不看空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390

16個月以來,投機者看多美國原油價格的情緒當前處最低迷階段。因煉廠檢修需求減弱,更多利比亞和伊拉克原油湧向市場。(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際原油市場主要參考價格之一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原油期貨和期權凈多倉遭貨幣經理削減30225張,至188589張,為2013年4月23日當周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多頭倉位下跌4.2%,至258246張,為2013年6月以來的最少數量;空頭倉位暴漲37%,為2012年12月以來最大。

WTI原油價格已連續五周下挫。CFTC(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數據顯示,截止8月19日的7個交易日內,WTI原油累計下跌14%。

8月19日當天,由於美國空襲伊拉克境內的極端基金組織IS,以幫助庫爾德人增加原油發貨。消息公布後,WTI原油7個月以來首次跌至每桶95美元下方。

上周,利比亞原油產出持續攀升至每日65.6萬桶, Es Sider港恢複原油出口。美國精煉廠通常在9月和10月開工,因屆時汽油需求將在夏季高峰過後下滑,而在冬季取暖旺季來臨前回升。

國際能源署(EIA)預計,美國原油產量將在明年達到928萬桶,創下1972年以來的最高均值。

彭博新聞社8月22日援引Strategic Energy & Economic Research總裁Michael Lynch觀點稱:

隨著庫爾德人加大原油發貨量,利比亞原油供應增加,很難不看空市場。當前,市場並未從地緣政治風險中獲得任何支撐,供應也持續增加。

截止今日(8月25日)北京時間07:40,WTI原油報每桶93.38美元,與布倫特原油價差為8.67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72

國企壟斷局面終被打破:廣匯能源獲首張民營原油進口牌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082

中國原油進口資質被國企壟斷的局面終於被打破。新疆廣匯能源成為國內首家獲得原油進口資質的民營企業。(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三晚間,廣匯能源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新疆廣匯石油有限公司獲得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

該公司在上交所公告稱,已收到商務部批複,允許新疆廣匯石油2014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20萬噸;新疆廣匯石油可根據市場情況將原油銷售給符合產業政策的煉油企業。

《中國證券報》援引業內人士觀點指出,廣匯能源獲得此資質意味著擋在民企頭上的天花板已經被捅破,這對於破除中國能源領域,尤其是石油領域的壟斷意義重大。

根據中國現有政策,原油進口分國營貿易和非國營貿易兩種。擁有國營貿易經營權的企業目前有5家,包括中聯油,中聯化,中海油,中化和廣東振戎,這種貿易沒有配額限制。

據中國經濟網,目前,共有22家企業擁有原油非國營貿易經營資質,2012年—2014年,中國對這部分貿易的配額是2910萬噸/年。但這些配額的完成量數字沒有公布。

此前,發改委發文稱,國企改革方面,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有序推進電信、電力、石油、天然氣等行業改革。而允許民營企業進口原油是開展油氣改革的重點方向。

新疆廣匯石油並不具備排產權限和能力。阿斯達克財經網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廣匯能源在哈薩克斯坦的油氣田項目進展順利,齋桑油田項目已具備原油生產能力。此次獲準進口原油配額,其海外原油有望轉運至國內銷售。

《每日經濟新聞》援引分析師消息稱,廣匯能源的原油銷售權申請也已提交,政策下發或為期不遠。安迅思息旺能源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張葉青認為,按照現有國家政策,廣匯能源至少還要過兩道關才能最終實現銷售:其一,廣匯自身獲得原油銷售權;其二,地方煉廠獲批進口原油使用權。

新疆廣匯石油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擁有煤炭、原油、天然氣資源的民營企業。2013年,該公司獲得哈薩克斯坦齋桑油氣項目原油資源量11.639億噸,哈薩克斯坦南伊瑪謝夫油氣項目原油儲量2.1億噸。廣匯能源目前正在申請石油勘探資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43

中國民企首獲原油進口資質

來源: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7965

2014年08月29日 06:09 AM

中國民企首獲原油進口資質

背景
評論 打印 電郵 收藏
 

經歷幾個月的期待後,中國向一家非國有企業發放了原油進口牌照,向著放開國企主導的石油業、引入競爭機制邁出不情願的第一步。

此前各方滿懷希望地認為,中國將向獨立企業發放更多牌照,從而放鬆對原油進口的管制,最終放開整個石油行業。但到目前為止,這些都未能成為現實。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批準文件,總部設在西北邊陲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廣匯能源(Guanghui Energy),今年可進口20萬噸原油。

通過選擇廣匯,而不是任何“茶壺”煉油廠,即那些對中國兩大國有石油企業——中石油(PetroChina)和中石化(Sinopec)——構成威脅的獨立煉油企業,商務部並未真正放開市場。廣匯已經擁有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氣區塊,但沒有煉油廠,因此它的原油最有可能在中石油在新疆的某家煉油廠加工。

“人們對改革有很多期望,希望很快就會有突破,所以他們對這個消息感到興奮。但改革實際上仍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能源咨詢公司安迅思中國(ICIS China)研究總監李莉表示。改革者們表示,打破壟斷石油巨頭對進口、國內管道和其它戰略領域的把持,對於終結它們的霸主地位、創建一個更具競爭力和高效率的能源行業是必要的。

作為其世界貿易組織(WTO)承諾的一部分,中國將大約10%的原油進口分配給非國有的貿易商,但額外文書要求實際上限制了這些進口的競爭力。

劍橋能源咨詢公司(IHS Cera)常駐北京的周希舟表示,中國的改革往往在阻力最小的點起步。“此舉將受到國家石油公司較少的反對,”他表示。“這麼多領域仍由國家石油公司占主導地位,這一開放對它們不是很有威脅。”

大多數中國的原油是通過中石油、中石化和規模較小的中海油(Cnooc),以及兩家國有貿易公司進口的。“茶壺”多數位於山東省,它們占中國煉油產能的大約16%,盡管官方通過放貸和產能限制迫使它們關閉,但它們仍頑強地堅持著。

廣匯已經是繞開石油巨頭的先驅。去年底,它開通了中國第一條獨立的跨境管道。該公司在創立之初在新疆生產液化天然氣,然後用卡車運到中國其他地區,成本低於中石油的輸氣管道。

譯者/和風

相關文章

中國啟動央企改革試點 2014-07-16
煉油業將步鋼鐵行業後塵? 2014-07-15
中國國企改革要先理順管理層“動機” 2014-06-05
如何看待中國油企“走出去”? 2014-04-09

韓碧如上一篇文章

津巴布韋總統未如願獲得中國無償援助 2014-08-29

分享本文

排序: 評論總數
[查看評論]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83

終於要戳痛點了 歐盟新制裁瞄準俄羅斯原油部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51

Oil-master675

經過三輪被稱為“缺乏利齒”的制裁之後,歐盟終於開始要戳俄羅斯的痛點了:制裁目標瞄準俄羅斯石油產業。(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9月4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歐盟委員會批準立法,準備禁止俄羅斯國營油氣企業從歐盟資本市場籌資。

顯著擴大的經濟制裁將重創一些俄羅斯大型能源集團。《金融時報》報道還稱,該法案將於今日進入歐盟各國立法機構進行討論,預計也將獲批。

不僅如此,這道進入立法程序的禁令還將適用於俄羅斯軍工企業,並將對俄羅斯的銀行施加類似於7月時制裁措施,令該國金融機構無法從歐洲市場籌集資金。

不過,該法案建議的制裁措施還是相對謹慎,適用對象僅為上市的、或者俄羅斯政府控股超50%的能源企業,且資產規模為1萬億盧布(約合270億美元)以上,過半營收來自“銷售、運輸原油或天然氣產品”。

考慮到以上要求,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Gazprom旗下俄羅斯西伯利亞石油公司(Gazprom Neft)、俄羅斯石油運輸管道巨頭Transneft都將成為新的制裁目標。

不過,考慮到歐洲多國對俄羅斯油氣較大的依賴,尤其是俄羅斯天然氣。因此,瞄準俄羅斯石油行業的制裁實際上仍是一把傷人又傷己的雙刃劍。盡管德國總理默克爾敦促在北約峰會上推出新一輪制裁,但包括匈牙利、斯洛文尼亞、捷克等一批歐盟成員國對簽署制裁令猶豫不決。

可能正因如此,盡管這道禁令還禁止法國Technip公司、意大利Saipem公司之類的歐盟能源服務企業在俄羅斯境內開展任何深水鉆井工作,也不能在屬於俄羅斯境內的北極圈地區勘探原油或頁巖油資源。但是,對這類企業在俄羅斯天然氣產業的相關業務卻並不禁止。

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默克爾此前表示,歐盟將在一周內對俄羅斯更多目標實施制裁。預計將於本周末之前公布第四輪制裁措施,但前提是要得到歐盟成員國在制裁議案上的簽名。

俄羅斯《商業日報》(Kommersant)報道稱,受此消息及之前制裁的影響,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將在莫斯科總部裁減20%—25%的行政類雇員,約為1000名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97

近5000萬桶原油為何“遊蕩”在海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01

TIEurope

據路透社,由於過去幾個月原油市場走勢明顯轉向,囤積原油成為一種交易策略。中國國際聯合石油化工公司(聯合石化)就已預定全球最大的超級油輪用於海上原油儲存。

目前,指標原油期貨跌破每桶100美元,已有越來越多的船只被用作海上儲油。

油市發生明顯轉變。隨著需求疲弱但供應充裕,近月期貨合約價格承壓,遠期合約已漲至升水狀態。在這樣的正價差結構下,只要儲存成本夠低,交易商就有誘因在眼下買進石油,之後再賣出遠期合約來鎖定獲利。

聯合石化是中石化旗下的大型國際石油貿易公司。路透社報道援引知情人消息稱,該公司已經預定了裝載量為320萬桶的TI歐洲號(TI Europe)超大型油輪。

上述油輪是目前仍在服務的為數不多的幾艘超大型原油輪船(ULCC)之一,若以噸位計,它是全球最大的遠洋輪船,船長380米,和紐約帝國大廈的高度一樣。聯合石化計劃從歐洲裝運低價石油,然後在新加坡附近的海上用ULCC儲存這些石油。

此次訂船表明,石油供應激增且油價不斷下挫,促使交易商儲存原油的規模達到五年前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倫敦石油咨詢機構Energy Aspects周一稱,基於這種交易策略而儲存的石油可能已有多達5000萬桶。

我們估計約有5000萬桶石油采用海上浮式儲存,它們散布在南非薩爾達尼亞灣至亞洲之間,這一儲存量是繼2008/09年正價差期間觸及峰值之後的最高水平。

中國是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且正致力於建立戰略原油儲備。近期,中國加大了儲油設施建設。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貯存100天的凈進口原油數量。若以當前的進口速率計算,這相當於至少6億桶原油。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中國正以至少十年來的最快速度加速建立戰略原油儲備,4月原油進口量創下紀錄新高。這是為了保護本國免受供應中斷的風險。

聯合石化自本月初開始大量買入俄羅斯烏拉爾原油船貨。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俄羅斯烏拉爾原油於8月18日跌破100美元,為一年來首次。

昨日,布倫特原油期貨最低觸及99.36美元,為16個月來首次,收盤反彈在100美元之上。而WTI原油則早在7月下旬就已經跌破100美元整數關口。

crude oi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27

供給充足需求疲軟 布倫特原油跌至兩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93

周四布倫特原油跌至96.70美元/桶,創下兩年多以來最低。原油供給充足,而需求下跌繼續壓低油價。

國際能源署(IEA)周四連續第三個月下調今年全球石油增長預期,稱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在2014年第二季度放緩至近兩年最低。

QQ圖片20140911192827

能源分析公司Sucden Research高級分析師Myrto Sokou說,布倫特油價跌破97美元大關,意味著“最近原油石油需求基本面疲軟,已經壓倒了中東地緣沖突風險,市場對油價信心遭重創。”

IEA在其月度原油市場報告中稱,預計今年全球日石油需求增長90萬桶,較上個月的預期下降15萬桶,並下調2015年預期10萬桶,至120萬桶/日的水平。

二季度石油需求增長創2年半以來新低,需求近期下滑程度“顯著”,因為歐洲和中國的經濟步履蹣跚、而以北美為首的原油供應卻在穩步增加。

此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報告稱“全球原油需求展望正變得更為悲觀。”

油價持續走低,加上現貨升水擴大(即現貨原油價格高出期貨原油價格),令投資者更為看空後市油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