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糧食局網站2日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印發《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提出,支持優勢糧食企業強強聯合、兼並重組,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構建跨國糧食生產、倉儲物流、加工和貿易經營體系。到2020年,力爭我國有一定數量的大型糧食企業躍居全球跨國糧商前列。
綱要還提出,實施“互聯網+糧食”行動計劃,搭建國家、省、企業三級系統架構,全面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建設國家及省級糧食管理平臺。
大力發展糧食企業信息化,推進智慧糧庫建設,夯實行業信息化基礎,重點加強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糧食交易中心和現貨批發市場電子商務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重點糧食加工企業信息化改造、糧食應急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設。國有糧食收儲企業信息化升級改造覆蓋率達到80%以上,政策性糧食業務信息化全覆蓋。
規劃綱要提到,把糧食行業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推動以數據為中心的信息系統開發和建設。搭建糧食行業國家大數據平臺,強化省級數據中心基礎建設。促進大數據技術在糧食行業的創新應用,制定糧食行業數據共享開放目錄和制度,依法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提高數據的使用價值。
近日,全國婦聯聯合教育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文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協、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印發《關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應城鄉發展、滿足家長和兒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規劃部署了準確把握家庭教育核心內容、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網絡、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專業化水平、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新媒體服務平臺、促進家庭教育均衡協調發展、深化家庭教育科學研究、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設7個方面18項重點任務;同時,圍繞健全實施機制、落實部門職責任務、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工作示範引導等方面提出了4項保障措施,明確了未來五年家庭教育發展方向、工作目標和落實舉措。
規劃提出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網絡,依托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城鄉社區教育機構、兒童之家、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活動陣地,普遍建立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城市社區達到90%,農村社區(村)達到80%。著力推動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作為城鄉社區服務站工作的重要內容,確保每年至少組織2次家庭教育指導和2次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在中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家長學校,城市學校建校率達到90%,農村學校達到80%。確保中小學家長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1次家庭教育指導和1次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幼兒園家長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1次家庭教育指導和2次親子實踐活動,中等職業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1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
規劃提出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新媒體服務平臺,進一步加快網絡家長學校建設,大力拓展微博、微信和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服務平臺,到2020年,基本搭建覆蓋城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的家庭教育信息共享服務平臺。
規劃還提出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設,推進家庭教育立法進程,全國層面,由全國婦聯、教育部協同有關部門全面啟動家庭教育法的研究工作,形成立法草案,推動出臺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規。
據能源局網站11月29日消息,能源局發布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以加快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進一步轉變水電發展思路為主線,提出“十三五”水電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規劃保障,是“十三五”時期我國水電發展的重要指南。
對於發展目標,規劃指出,2020年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8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3.4億千瓦,抽水蓄能4000萬千瓦,年發電量1.25萬億千瓦時,折合標煤約3.75億噸,在非化石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西電東送”能力不斷擴大,2020年水電送電規模達到1億千瓦。
規劃提出了大型基地建設,中小流域開發,抽水蓄能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水電開發扶貧,水電國際合作等十大重點任務。
規劃提到,基本建成六大水電基地。繼續推進雅礱江兩河口、大渡河雙江口等水電站建設,增加“西電東送”規模,開工建設雅礱江卡拉、大渡河金川、黃河瑪爾擋等水電站。加強跨省界河水電開發利益協調,繼續推進烏東德水電站建設,開工建設金沙江白鶴灘等水電站。加快金沙江中遊龍頭水庫研究論證,積極推動龍盤水電站建設。基本建成長江上遊、黃河上遊、烏江、南盤江紅水河、雅礱江、大渡河六大水電基地,總規模超過1億千瓦。另外,著力打造藏東南“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
規劃指出,目前水電發展還面臨複雜形勢,主要是生態環保壓力不斷加大、 移民安置難度持續提高、 水電開發經濟性逐漸下降以及 抽水蓄能規模亟待增加。
人民銀行聯合有關部門印發《江蘇省泰州市建設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方案》以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為主線,通過局部地區先行先試,深化金融體制機制改革,探索金融支持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附全文:
中國人民銀行聯合有關部門印發《江蘇省泰州市建設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聯合有關部門印發《江蘇省泰州市建設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26號)、《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國發〔2015〕2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67號)等文件要求和國務院有關會議精神,《方案》以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為主線,通過局部地區先行先試,深化金融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新興領域融資培育機制,優化產業融資結構,持續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探索金融支持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方案》包括五個方面、十七項主要任務。一是加強機構建設,構建與產業轉型升級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組織體系,包括完善銀行業組織體系、增強證券業和保險業實力、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二是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包括促進現代農業建設、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支持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加快產能富余行業企業去產能。三是積極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包括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加快發展債務融資工具、積極推進資產證券化。四是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保障水平,包括培育和推動征信市場規範發展、加強智慧金融建設、完善綜合性金融服務。五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包括穩妥有序推進“去杠桿”、建立高效的金融風險預警和處置機制、深化金融生態縣創建工作。圍繞上述任務,《方案》提出加強組織協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金融人才培養和引進以及加強督查評估四項保障措施。
根據國務院要求,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的溝通協調,共同指導泰州市人民政府做好相關工作,確保《方案》實施工作依法合規、穩妥有序推進。
據發改委網站19日消息,《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國務院批準,現予印發。
《規劃》指出,優化國有經濟戰略布局。在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創新發展一批領軍企業,做優做強國有經濟。在交通、能源、裝備制造等重點基礎設施及傳統制造業領域重組整合一批國有企業,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
在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領域建立健全優勝劣汰市場機制,有序退出過剩產能,妥善安置富余人員。通過企業兼並重組,實現產業結構布局調整和優化。制定深化東北國有企業改革專項工作方案。
《規劃》提出,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針對不同類型國有企業的特點,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為目標,靈活采取引入戰略投資者、推進企業改制上市、允許員工持股、吸引股權投資基金入股等方式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
支持在東北地區的國有企業先行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地方企業和民營資本積極參與東北地區中央企業及其子公司產權制度改革。推動中央企業與地方協同融合發展,帶動地方發展配套產業,支持共建一批產業園區。
支持地方國有企業全面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地方國有企業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形成股權結構多元、股東行為規範、內部約束有效、運行高效靈活的經營機制。
央行網站12月27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指出,金融機構不得非法挪用占用金融消費者資金及其他金融資產;金融機構應建立個人金融信息數據庫分級授權管理機制;在中國境內收集的個人金融信息處理分析應在中國境內進行,金融機構不得向境外提供境內個人金融信息。
27日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目標到2018年,開展5G網絡技術研發和測試工作。加快推進5G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加快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與融合,推動下一代互聯網商用進程,加強未來網絡安全保障,積極防範未來網絡安全風險。
規劃指出,到2018年,要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基本服務,到2020年,建成由35顆衛星組成的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加強北鬥核心技術突破,加快北鬥產業化進程。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衛星導航產業國際化發展綜合服務工程,加快海外北鬥衛星導航地基增強系統建設,推進北鬥在亞太的區域性基站和位置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建立國際化的產業技術聯盟和專利池。
規劃還指出,要積極推進物聯網發展。推進物聯網感知設施規劃布局,發展物聯網開環應用。實施物聯網重大應用示範工程,推進物聯網應用區域試點,建立城市級物聯網接入管理與數據匯聚平臺,深化物聯網在城市基礎設施、生產經營等環節中的應用。
到2018年,還將形成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的法規制度和政策體系,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和開放平臺,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實現民生保障服務等領域的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
到2017年,80個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初步實現政務服務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形成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信息體系;到2020年,全國範圍內實現“一號一窗一網”目標,服務流程顯著優化,服務模式更加多元,服務渠道更為暢通,群眾辦事滿意度顯著提升。
建立完善統一身份認證體系。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標識,探索運用生物特征及網絡身份識別等技術,聯通整合實體政務服務大廳、政府網站、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服務熱線等不同渠道的用戶認證,形成基於公民身份號碼的線上線下互認的群眾辦事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實現群眾辦事多個渠道的一次認證、多點互聯、無縫切換。
此外,規劃還就美麗中國信息化專項行動、網絡扶貧行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行動、網上絲綢之路建設行動等方面明確了行動目標。
附件:“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
29日據商務部網站消息,近日,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三部門聯合印發《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確立“2020年電子商務交易額40萬億元、網上零售總額10萬億元、相關從業者5000萬人”三大發展指標。
《規劃》重點研究了“一帶一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脫貧攻堅”、“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國家戰略舉措對電子商務提出的新任務。
《規劃》賦予了電子商務服務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雙任務,提出“電子商務全面融入、覆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成為經濟增長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動力”的發展目標,確立“2020年電子商務交易額40萬億元、網上零售總額10萬億元、相關從業者5000萬人”三大發展指標。
《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建設電子商務發展框架的五大任務:
一是包括加快電子商務提質升級,全方位提升電子商務市場主體競爭層次;
二是推進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全面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發展電子商務要素市場,推動電子商務人才、技術、資本、土地等要素資源產業化;
四是完善電子商務民生服務體系,使全體人民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
五是優化電子商務治理環境,積極開展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創新。
圍繞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規劃》還從電子商務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新業態與新市場培育、電子商務要素市場發展和電子商務新秩序建設等四方面共部署了17個專項行動,並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頂層設計、推進試點示範、優化資金投入、建立監督機制和增進國際合作六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據農業部網站1月9日消息,為促進奶業振興發展,保障優質安全乳品有效供給,加快建設現代奶業,根據《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共同組織制定了《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規劃提出十一大主要任務,分別為:優化區域布局;發展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提升嬰幼兒配方乳粉競爭力;推動乳制品加工業發展;加強乳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快推進產業一體化;打造國產乳品品牌;加強良種繁育及推廣;促進優質飼草料生產;推進奶牛糞汙綜合利用;加強奶牛疫病防控。
規劃提出五大措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法規標準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場調控力度;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強化科技支撐與服務。
保監會近日印發了《財產保險公司產品費率厘定指引》,於2017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
《指引》具體內容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對費率的構成和費率厘定的原則等進行了規範性描述。該部分對《指引》的適用範圍、費率厘定中相關概念的定義及責任機制進行了規範。繼而闡述了產品保費的內容構成及費率厘定中應遵循的原則,即合理性、公平性和充足性。二是規範了費率厘定的具體流程,包括前期準備、厘定過程、監控與調整。前期準備階段,主要對費率厘定中的基礎數據方面作出規範要求。費率厘定階段,對費率厘定中應考慮的因素、費率測算具體內容及方法,以及後續費率檢驗及確定方面作出要求。三是對產品費率厘定的監督管理辦法作出規定,包括對費率精算報告、費率厘定工作底稿的要求及追責規定,為產品費率厘定監管提供保障。
《指引》完善了產品定價監管制度,使保險公司在定價時有了可依據的指引。推動保險公司形成融會貫通的精算循環內控機制,防範準備金不足導致定價不足、定價不足引起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為保險公司產品開發和回溯提供了完善合理的操作流程,為部分定價機制不健全的中小公司在產品開發中提供了指導說明。一旦有公司發生產品定價風險事件,《指引》可作為對其追責的重要依據。
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還表示,保監會接下來將建立和完善保險產品費率厘定的監管,是不斷深化改革、細化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包括,一是構建費率厘定的整體框架和流程,督促市場建立費率厘定的監控與調整流程,形成完整的內部控制循環機制,以保證費率測算結果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充足性,對費率不斷進行調整優化。二是積極構建監管合力,強化保險公司風險防控的主體責任,指導保險行業協會加強自律自控,利用協會自律、事後抽查等管理方法,持續督促公司加強產品費率厘定的管理。三是加強跟蹤和總結。跟蹤《指引》的實施情況,及時總結經驗,將行之有效的做法提煉並納入到部門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