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募一姐給投資者的一封信】 金融之王

來源: http://xueqiu.com/3349896301/33152005

【公募一姐給投資者的一封信】

一:A股過去5年回顧(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在經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A股總體.走了.長達5年的熊市,歸根到底,核心是經濟轉型之痛,對指數貢獻大的房地產鏈條的行業長期低迷,過去幾年市場每年上演的都是結構性行情,缺少整體賺錢效應,股市人氣蕭條,大盤藍籌總體基本沒有過持續行情,貫穿著成也蕭何敗蕭何的成長股起起落落。

2010年,成長股行情,題材滿天飛;
2011年,整體低迷,成長股業績大翻臉;
2012年,業績為王,抱團取暖;
2013年,成長股行情,業績與題材共振;
2014年,成長股行情,小市值、大題材。

看似紛紛擾擾、真真假假的無序炒作,實際上每年都有本身內在的背景和邏輯。

戰略新興產業是A股過去五年的主線。大盤藍籌在4萬億投資刺激下,2009年有過整體性的行情,從此之後,以間歇性行情為主。較大級別的曾經出現在2010年四季度、2012年12月,以及2014年7月份開始。過去五年,大盤藍籌也時常出現主題性機會,例如2013年的上海自貿區、以及2014年4季度滬港通和“一路一帶”。但如果作為整體來看,代表戰略新興產業的成長股,才是過去五年起起落落的主線。TMT、醫藥、消費、軍工、環保、智能裝備、油氣服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等,在過去五年給了投資者無限的期待,也的確誕生了一批從小長大的優秀企業。

2009-2012年,成長股從雞犬升天到泥沙俱下。2009年底開始的創業板,因為稀缺和新鮮,加上經濟轉型帶來的戰略新興產業預期,從09
年底到2010年總體都是成長股行情。2011年開始,由於宏觀經濟整體下滑、以及新上市公司擠歷史水分和上市後業務擴張短期投入大產出小,整體基本面惡化,成長股平均跌幅巨大,延續至2012年。在低迷的兩年中,上演了業績為王的行情,典型的如蘋果產業鏈、安防、醫藥、消費,由於業績穩健,成了熊市中抱團取暖的避風港。

2013-2014年,從成長白馬行情到成長黑馬行情。隨著優秀上市公司借助上市帶來的豐厚資金實力,2013年從各個細分行業基本面來看,的確出現了逐季環比向好,基本面與題材共振,即便在大盤藍籌低迷的情況下,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走出了波瀾壯闊的行情。成長白馬在業績與並購等題材共振作用下,經過2013年之後,市值達到了較高水平,短期股價急速上漲透支了基本面,在隨之而來的2014年小市值、大題材黑馬行情中,成長白馬股表現欠佳。IPO雖然開閘,但排隊家數多,而且在新的IPO規則下,發行市盈率較低,很多原本計劃獨立IPO的企業願意接受被並購,已經有一定實力、以及尋求轉型的上市公司也在尋求產業並購做大做強的機會,也帶來了小市值公司大幅上漲的動力。

瑕不掩瑜,戰略新興產業是未來的方向。在戰略新興產業成長股投資過程中,有過預期很高,但企業發展進度不達預期帶來股價大幅波動的創傷,也不乏各種為了套現等不良目的講的虛假故事的炒作。但不可否認,曾經我們可能都瞧不上眼也弄不清楚的一批企業,經過幾年借助資本市場和自身產業發展的大機遇,從很小的企業已經發展成了某個細分領域的龍頭,很多優秀的企業家把上市當作二次創業的機遇,即便已經身價不菲,依舊勤勉的帶領企業邁向新高峰。

透過現象看本質,價值依舊是主導。A股由於投資者結構主要由散戶構成,股票帳戶5萬以內的占了80%多。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會重點關註基本面、業績等指標;對於專業但非機構投資者,大多數追求資金高利用率和高收益率,關註重點可能是短期市場熱點、情緒、博弈;對於非專業投資者,大多數人依舊依賴於周圍所謂專業人士的“消息”。所以,如果拿3年或更長時間為周期,股市一定會體現長期價值投資的效果,但對於A股投資者當前的結構和不同投資主體的投資行為,放在一年或者更短時間內,可能都不見得體現的完全是價值。所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們如果不被市場上的一些短期的非理性炒作誤導的話,拿3年以上的周期來看,還是基本體現價值導向的。

看整個板塊的投資邏輯,比挑剔個股瑕疵更能體現短周期A股特色。我們時常聽到對某些脫離基本面炒作的負面評價,但如果充分考慮投資者機構和不同投資者的特性的話,也有合理性。例如過去兩年曾經大幅炒作的傳媒、手機遊戲、新能源汽車、軍工等,機構.長線投資者主要會基於價值分析孰好孰壞,但遊資散戶可能更會關註誰是事實上的漲幅龍頭,哪個流通盤更小。過去的主題性炒作,只要有機會,基本整個板塊的個股都會漲,短期漲幅最大的往往並不見得是最具價值的,而可能是市值小流通盤小和基本面最差的,所謂三無(無業績、無機構、無研究報告)。而這極個別每天遊蕩於漲幅榜的缺乏基本面支撐的個股,可能令人心生惡感,但又非常吸引眼球和令人印象深刻,會讓人錯覺市場炒作的都是無節操的。但如果拋開極個別這類個股外,關註整個板塊上漲的邏輯的話,往往都有堅實的邏輯。例如今年整體較好的軍工、信息安全,作為國家戰略,需求空間巨大,未來這些行業都可以支撐很大市值的公司。單看每個個股當前基本面,可能會覺得很差,但如果結合上漲前只有30-50億市值,未來借助先入為主優勢、行業需求提升、以及資本市場力量,可能就是某個細分領域的龍頭。過去20年由小長大的地產、工程機械、消費也是不乏這樣的案例。市場賦予的是未來.行業性的預期,以及行業性預期下給當前具備可能性的公司的價值,不見得將來真正就是這個公司長大,但總有一個這樣的公司,最初第一波預期階段,通常就是整體性機會,過一兩年,再開始分化。

二、2015年市場觀點(拋棄該拋棄的,堅定該堅定的)


堅定看好後續A股整體行情。中國經濟轉型陣痛體現在股市上,已經經歷從08年到現在長達六年的指數低迷。新一屆政府對經濟轉型的決心、反腐的力度給了股市新一輪牛市的信心,過去.老百姓.大部分資產配置在房地產和房地產有關的領域,房地產相關資金開始往股市搬家已經初露端倪,在賺錢效應的帶動下,有望演繹出一輪波瀾壯闊的由估值修複到資金推動的泡沫行情,這一輪行情從2014年7月實際上已經開始全面啟動(相比過去一年多的成長股結構性行情),目前僅僅是處於超跌之後的普遍修複階段,我們認為未來依舊會保持強勢。

以下主要分享一下我們對當前市場的背景分析和2015年如何布局。

背景1:成長白馬向上拐點仍需時日。2013年成長白馬漲幅透支了基本面的變化,龍頭公司市值到了200-500億,無論是自身業務發展,還是靠外延並購,敏感性都降低,過去的並購帶來的負面因素也到了需要集中消化的時候,不排除出現並購後遺癥;

背景2:已經大幅上漲的成長黑馬吸引力下降。2014年產業並購小市值漲幅巨大,很多從市值從30億以內到了100億市值附近,進一步靠並購刺激敏感度降低,進一步上漲缺乏強有力動力;

背景3:業績驅動轉變為想象空間驅動。在2014年一季度末之前,個股上漲的邏輯主要由業績驅動,甚至很大程度上忽視業績是否可持續。2014年5月份很多個股觸底反彈以來,“想象空間”替代“業績”成了主要的股價上漲推動力,缺乏想象空間的東西,難再享受到高估值;

背景4:部分偏價值成長股受冷落低估。2014年在並購重組和主題性炒作大風之下,成長股中沒有並購事件驅動、沒有融資等訴求的偏價值的部分優秀個股受到冷落,相對來說低估;

背景5:產業並購會繼續風起雲湧。IPO排隊時間較長、發行PE降低、新三板、註冊制等綜合因素,會促進產業並購繼續火熱,機會應該主要集中在還未進行外延擴張的;

背景6:非盈利互聯網公司上市推出。2015年,很可能是“A股互聯網元年”。海外互聯網中國概念股騰訊、阿里、百度等.一系列互聯網巨無
霸給了投資者想象空間。由於歷史原因,A股一直沒有形成互聯網板塊,隨著“非盈利互聯網公司上市”大概率2015年推出。今年沖著滬港通預期,A股有過若幹輪大盤藍籌、品牌消費股的估值修複,可以預期,非盈利互聯網公司上市,有可能會掀起把每個公司都當未來的騰訊的炒作熱情,階段性會出現泡沫式的炒作。

背景7:國企改革開始以點帶面。國企改革是2014年和未來若幹年股市上漲的很大動力之一,由於任重道遠,進展還遠未達到理想狀態。部分央企集團在國企改革方面較為領先或者說預期明確,例如中航工業、重工集團、電科集團、兵器集團、航天科技集團等,同集團下只要有個別上市公司啟動資產註入,就會帶來其它兄弟公司資產註入的強烈預期,地方國資下屬企業也有類似的效果。當前反腐力度大,短期會階段性影響國企改革的具體推進速度,但長期更有利於真正實質意義的國企改革效果。我們判斷2015年軍工集團下的子集團依舊是國企改革(科研院所改制和資產註入)中預期最明朗的。

基於上述背景分析,我們認為2015年彈性最大的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

(1)互聯網:主要關註大數據、雲計算、移動醫療、互聯網金融、O2O;
(2)產業並購:主要關註還未進行過產業並購的潛力黑馬;
(3)優質價值成長:今年低估了的部分短期無訴求、偏價值的優秀上市公司的估值修複,未來會有大投資機會;
(4)國企改革:主要關註市值中等偏小、股價較低的容易吸引場外的資金的品種;
(5)軍工和信息安全:代表國家戰略,政策支持力度大,回調盤整後認為仍有大機會,但個股會分化。
(6)券商和保險:直接受益股市轉暖,邏輯簡單直接。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27

今年最牛公募:工銀金融地產逆襲大牛市 收益達92%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90

winner1

今年,公募基金業績明顯好轉,一些後起之秀更是在基金排位賽中出盡風頭。

在上周五藍籌股大幅上漲後,工銀金融地產基金業績遙遙領先,成為今年最牛公募基金或成定局。

從截至12月26日的前三甲來看,工銀金融地產股票遙遙領先,今年以來收益率達到92.54%,該基金三季報中顯示重倉浦發銀行、中國太保、中國平安、中航資本、光大銀行、中國人壽等,均踏中這一輪“瘋牛”行情。其次是工銀瑞信信息產業股票和寶盈策略增長股票,今年以來收益率分別達到76.74%、73.58%。

昨日,上證綜指微漲0.33%,創業板指則低開低走,下跌2.39%,藍籌與新興之間的差距再次拉大。基金研究人士向《證券時報》表示,今年僅剩最後兩天,市場風格顯然還是偏向大盤藍籌,工銀金融地產奪冠應該不會有太大懸念。

近一個月以來,原本位於股票型基金第一梯隊的新興產業主題基金被眾多後起之秀超越。以中郵戰略新興產業為例,該基金2013年凈值增長80.38%,2014年上半年又增長39.42%,連奪同類產品業績冠軍。

根據金牛理財網的數據,12月4日之前,盡管藍籌已經開始第一輪強勢上攻,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仍然處在冠軍寶座,但12月5日開始,創業板的大幅調整導致其排名後移。截至12月26日,今年以來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排名降至第五,收益率為62.97%。

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三季報顯示,前十大重倉股中有九只均為創業板股票,另一只為中小板個股億帆鑫富,流通市值僅46.47億元。從其凈值變化來看,應未出現大幅調倉。盡管眼看著排名下降得厲害,仍然有部分基金經理表示,要堅守成長春天的到來。

深圳一位基金經理向《證券時報》表示,股票型基金想跑贏大盤是很艱難的事。

今年以來,上證綜指大漲50%。而同期有24只股票基金凈值漲幅超越大盤,排名靠前的股基收益也較往年普遍偏高。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魏璐向《證券時報》表示,

股票型基金排名能連續保持在前十很難,甚至保持在前三分之一都很難。現在市場風格還是偏大盤藍籌,預計目前的股基排名不會出現太大變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19

公募基金“長跑老將”尚誌民:平衡投資的道與術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78

公募基金“長跑老將”尚誌民:平衡投資的道與術
作者:尚誌民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2014年再次燃起牛市的熱情,也註定是尚誌民職業生涯中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他執掌近15年的中國最早的公募封閉式基金之一——“基金安順”圓滿地完成了“封轉開”,同時也再次刷新了中國基金經理管理一只基金的年限紀錄。總規模基本穩定在30億元左右的“基金安順”成立15年來累計實現收益超過8倍,平均年化收益率18.48%,累計現金分紅約115億元。在尚誌民管理期間,除2007年小幅跑輸指數,余下的13年均取得了正向超額收益;除了2008年和2011年兩年,其余年份均取得了絕對正收益,而且收益月度標準差僅6.09%,在所有10年以上同類公募基金產品中波動率最低。


正是因為“基金安順”長期穩健的優良業績,尚誌民頻頻站在“金基金”等重量級獎項的領獎臺上。其管理的基金也以持續良好的業績獲得了眾多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認可。


這篇由尚誌民撰稿的文章,首次對外全文刊發,闡述了其“平衡投資”理念和方法的形成過程,並總結平衡投資的方方面面,是其長期以來研究投資的經驗性總結,也是中國A股機構投資者長期生存制勝之道。


因篇幅較長,本報將分三次刊發,此篇文章為第一部分。


1998年進入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我有幸成為我國A股市場中最早一批專業“正規軍”的一員。“基金安順”、“華安創新”(中國第一個開放式基金)和 “華安宏利” (規模最大的開放式基金之一)等基金多年的管理實踐使我有機會將國外多種成熟的股票投資理論運用到A股市場進行檢驗。在多年對A股市場的觀察感悟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投資體驗中,我逐漸摸索形成並完善了中國公募基金行業中獨有的“平衡投資”管理方法和“長遠、平衡、從容、靈動”投資風格。


有人說每一種投資風格都是管理人性格特征和能力邊界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管理人自身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作為中國第一代共同基金管理人,我之所以選擇平衡投資,既有對自我的客觀認識,同時也是結合國內外眾多投資理論和中國證券市場的具體實踐,反複總結和不斷完善的結果。平衡投資看似平淡,實際上它對管理人專業和綜合能力均有較高的要求。我認為平衡投資方法不僅能夠適應中國A股市場的不同發展階段,而且可以成為機構投資者應對快速發展及複雜多變的中國A股市場的專業選擇,是中國A股投資的長期生存之道。


“傑出投資者之所以傑出,是因為他們擁有與創造收益的能力同樣傑出的風險控制能力”。(霍華德·馬克斯,橡樹資本管理公司聯合總裁&聯合創始人)


理想中的平衡投資是指投資組合在每一階段都能保持最優化狀態,既有對投資收益的追求,也有對組合風險和波動率的控制與管理。巴菲特曾說過:“投資成功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尋常的經濟眼光、或是內幕消息,所需要的只是在做出投資決策時的正確思維模式,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緒破壞理性的思考”。平衡投資恰恰可以使管理人在波動和不確定的A股市場中,始終能保持穩定的心理和精神狀態,敏銳感知市場,在投資決策中提高主動性、保持靈活性。


平衡投資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1、以持續絕對收益為目標並註重風險控制。
正如彼得·林奇所說:“投資股市絕不是為了賺一次錢,而是要持續賺錢”,我對平衡投資的理解包含了在低波動率基礎上追求穩定、合理的持續絕對收益。以持續絕對收益為目標的平衡投資是一種主動投資管理方法,與被動的指數投資方法有本質區別,也區別於一些與基準對比的組合投資方法。


2、組合配置相對均衡、績效穩定、回撤幅度小。
平衡投資在資產配置、行業配置、個股選擇上不走極端、不偏激,幾乎可以應對或者適合任何市場風格或波動。平衡投資並不要求也不可能做到判斷或操作的零失誤,但卻可以有效地控制單一失誤對組合的影響程度。400多年前西班牙人塞萬提斯在其傳世之作《堂吉訶德》中的一句“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被奉為投資經典名言(我信奉的是“把雞蛋放在一些結實的籃子里”),從某個角度可以說是平衡投資較好的註解。安東尼﹒波頓曾描述過其管理投資組合最主要的方法是確信沒有任何單次的投資行為可以把他的整只基金陷於險境,這也是平衡投資追求的境界之一。


3、更適合專業投資機構對大規模資金的組合管理。
資金規模較小的投資者有很好的靈活性,研究覆蓋面不可能全面且深入,所以專註個股的研究和進行集中投資有時效果可能更好。市場中也有一些資金規模較大的機構投資者通過大規模集中投資個股的方法進行運作,雖然也可能取得不錯的業績,但風險管理難度明顯偏高。依據我多年的基金管理經驗,平衡投資在追求持續絕對收益的同時可以比較好地兼顧流動性管理的需要,使組合調整始終保持靈活主動,是專業投資機構進行大規模資金(尤其是10億元以上資金)組合管理的有效方法。


4、投資行為上表現為前瞻性的提前布局。
考慮到建倉時機的把握、投資成本的控制和投資心態的管理,平衡投資要求投資管理人對影響市場、行業以及公司各個層面的多種要素的判斷要有前瞻性綜合研究、理解和把握,才能在大資金組合管理中做到適度提前布局、逆向投資,盡量避免受短期市場波動的影響。


以追求持續絕對收益為目標的平衡投資,其組合的實際收益率水平高低取決於管理人對影響市場和具體投資標的各種要素理解和判斷的正確率和貫徹平衡投資理念的執行能力。提高平衡投資收益率的核心是在投資過程中不斷提高判斷的正確率、把握確定性、控制局部失誤對組合的影響。做好平衡投資要求管理人管理好自己的心態、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同時還要始終保持不斷勤奮學習和接納新事物的狀態。


一、為什麽要選擇平衡投資


“你永遠也說不準,這是對華爾街最嚴謹的描述。”(約翰·穆迪,穆迪公司創始人)


成功的投資者在談及投資哲學時都會強調能力圈的邊界,這種自信和自律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投資過程中的失誤。但對大規模資金組合管理而言,比了解自我能力圈更具現實意義的是我們必須承認個體對市場認知的局限性和判斷的不確定性,因為投資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正確應對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首先,市場測不準。投資者對市場整體趨勢的判斷除了要研究經濟層面的眾多信息、市場制度建設、投資者結構之外,行為金融學也是越來越值得關註的領域。正如霍華德·馬克斯說過的“對於投資而言,最重要的學科不是會計學或經濟學,而是心理學,投資有時就像一場人氣競賽”。但讓人氣餒的是,沒有證據表明經濟學家們、職業投資者們在判斷市場趨勢上能夠比普通投資者更勝一籌,當然國內外股市也不存在一套判斷市場走勢的有效理論。一句話,誰也測不準市場。


其次,行業測不準。對行業的判斷同樣面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包括行業自身的發展趨勢和市場可能關註的熱點行業或主題等。前者不僅受到產業政策的影響,而且行業競爭格局、產業鏈各環節的利潤分配關系等也經常發生變化。後者要考慮的因素同樣複雜,既涉及行業本身的因素,又需要進行行業間比較,甚至有時還需考慮海內外映射的對比分析等等。投資者對這些因素的理解和判斷同樣帶有認知的局限性和主觀性。


最後,公司測不準。從上市公司層面來看,盡管我們強調公司研究的重要性,歷史上許多成功的投資案例也得益於對具體公司準確的前瞻研判。但我們必須承認這一判斷過程本身就是基於一些假設,而這些假設又是建立在我們所掌握的並不充分的公開信息基礎之上的。暫且不論公開信息的真實度和可信度,即使是掌握了更多“內幕信息”的公司管理層常常也無法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做出準確的判斷,主觀、片面、模糊是常態。再者,即使再優秀再有經驗的管理層,也無法保證在每一次行業競爭格局發生變化時,都能做出最準確最適合自身的戰略調整。因此,無論我們對一個企業及其競爭對手多麽了解,無論管理層多麽值得我們信任和敬佩,無論過往有多少成功投資經驗,在公司的發展和價值判斷上,也不能保證一定不會出現誤判。


面對各種測不準(當然包括各類“黑天鵝”事件),個人投資者可以選擇專註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做事。但對專業的投資管理人而言,我們需要找到使自己在一個犯錯率較高的市場中長期生存並且持續穩定獲利的“聖杯”。對市場、行業、公司的判斷直接影響投資績效但卻都存在著測不準這一事實,要求我們既要積極進行研究和判斷,又要接受其不確定性;既要管理好資金,又要管理好心態;既要大膽操作,又要留有余地。我認為選擇平衡投資來應對這種局面應該是最穩妥的辦法,至少是“聖杯”之一。


平衡投資是敬畏市場的謙卑表現。面對測不準的市場、行業和公司,平衡而不走極端是承認尊重規律、不過度自負的體現。只有真正承認投資環境的測不準、敬畏市場,才願意采用平衡投資的方法進行組合管理。


平衡投資是管理風險的有效手段。面對測不準的市場、行業和公司,為了降低整個組合的不確定性和波動率,必須運用平衡的手段,消除或降低單個投資決策(包括行業配置、投資標的)失誤對整個投資組合的致命影響。運用平衡投資理念可以進行整個組合的風險管理,補足短板,提高組合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事件的能力。


平衡投資是獲得持續絕對收益的有效方法。市場上各種投資品種的趨勢性投資機會雖然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仍然是測不準的。通過平衡投資進行行業和公司適當的分散配置,能抓住並分享到不同階段、不同市場風格出現的投資機會,發揮長板作用,通過逐步兌現單個品種的收益來累積整個投資組合的收益,進而持續獲得絕對收益。


平衡投資是管理心態的秘訣。平衡投資的本質核心是管理好自己的心態。正如格雷厄姆曾說過:“對於理性投資,精神態度比技巧更重要”,有時候投資績效的差異與其說是智慧的差異,不如說更多是心態上的差異。面對測不準的投資環境,與其求外,不如求內,即通過追求自己內心的平和來從容應對一切變化。采用平衡投資管理大規模資金,確保任何市場環境和風格都難以對組合產生極端影響,有利於投資管理人避免判斷中的情緒化和主觀性,盡可能以平和從容的心態觀察市場,保持客觀性,進而提高判斷的正確率。同時,平衡投資組合還可以保持操作的靈動性,面對市場機會有能力進行更積極的動態調整,有利於持續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


(文章源自上海證券報 作者系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04

【重磅利好】險企「補血」可公募發債啦!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5622242

 ■央行和保監會昨日下發通知,允許保險公司通過公開發行債券的方式補充資本金
  ■險企發債門檻較低,應具備的主要條件是:連續經營超過三年;凈資產不低於10億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
  ■通知規定,保險集團與其子公司之間不得相互認購資本補充債券;險企持有其他同行的資本補充債券和次級債的余額不得超過凈資產的20%


  $中國人壽(SH601628)$   $中國太保(SH601601)$ $中國平安(SH601318)$  $新華保險(SH601336)$ 
    險企融資渠道再辟新徑。保險公司將可以在銀行間市場采取公開募集的方式發行資本補充債券,以解資本金匱乏之困局。
    昨日,央行和保監會就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宜發布相關通知。這也是保險公司首次可以通過公開發行債券的方式補充資本金的不足。而此前,險資多采取股東增資和公司定向發行次級債的方式來“補血”。
  險企發債:從私募轉為公開
    在銀行間市場發行資本補充債券,將使得險企成為公開市場的又一全新發債主體。
    資本補充債券是指,保險公司發行的用於補充資本,發行期限在五年以上(含五年),清償順序列於保單責任和其他普通負債之後,先於保險公司股權資本的債券。
    央行和保監會在昨日的通知稱,人民銀行和保監會依法對資本補充債券進行監督管理。保監會負責對保險公司發行補充債券的資格進行核準,並對資本補充債券計入資本的方式進行監督管理;人民銀行對資本補充債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行和交易進行監督管理。
    根據此前保監會對外披露的《保險公司資本補充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保險公司可以采取多種方式補充實際資本,包括但不限於:普通股、優先股、資本公積、留存收益、債務性資本工具、應急資本、保單責任證券化產品、非傳統再保險。
    由於保險行業快速發展,公司對於資本金的需求旺盛。目前,險資補充資本金的途徑,只有上市、發行次級債、股東註資、發行優先股等方式。
    在這些再融資渠道中,發行次級債是最便捷的路徑。據統計,到去年第三季度末,共有9家險企獲批發行次級債270億元,發行總規模已經超過上年全年的水平。其中,發行規模前三名分別為平安人壽、太平洋財險和新華保險,其中平安人壽的發行規模為80億元。相較之下,2013年只有6家險企發行次級債,總規模為262.53億元,其中還包括中國人保集團的160億元的巨額次級債。
    次級債的準確說法是次級債務,其更多傾向於定向私募方式。雖然發行過程比較便捷,但由於產品銷售範圍有限,且流動性不好,由此增加了保險公司補充資本金難度。
    一位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解釋稱,“此次許可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不僅有利於保險公司補充資本金,也利於銀行間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同時,也利於投資者有更多的可選擇投資產品。從而實現多贏的局面”。
  發債門檻相對較低
    根據央行與保監會的文件,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門檻並不高。
    上述通知稱,保險公司申請公開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連續經營超過三年;
(2)上年末未經審計和最近一季度財務報告中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
(3)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
(4)最近三年沒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中國人民銀行和保監會要求的其他條件。
    上述接近監管人士表示,正因為保險公司資本金不足才會有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需求,因而償付能力充足率的指標確定為100%,不宜將門檻定得過高。
    通知還強調,發行人在確保資本補充債券贖回後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的情況下,可以對資本補充債券設定贖回權,贖回時間至少在資本補充債券發行滿五年之後。
    保險機構也是銀行間市場活躍的投資者。在涉及該類債券的認購與流通過程中,央行和保監會強調,保險集團(控股)公司與其子公司之間不得相互認購資本補充債券;同一保險集團(控股)公司的子公司之間不得相互認購資本補充債券。
    而保險公司持有其他保險公司的資本補充債券和符合中國保監會要求的次級定期債務的余額不得超過本公司凈資產的20%,並按保監會的有關規定計提最低資本。並且,保險公司發行的資本補充債券及符合中國保監會要求的次級定期債務之和不得超過凈資產的100%。
    有關市場人士分析,此辦法將為險資發展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後顧之憂,利於保險行業輕裝上陣,從而對保險板塊產生利好效應。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476

公募“人才荒”加劇 農銀中小盤基金經理從業僅三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2322.html

公募“人才荒”加劇 農銀中小盤基金經理從業僅三年

第一財經日報 謝丹敏 2015-03-06 06:00:00

3年證券從業年限表明這位基金經理是坐著“飛機”在工作。正常而言,要成為一名基金經理之前,得經歷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等幾個階段,其間花費時間一般在5年以上。

基金經理離職與“奔私”已不是新鮮事,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隨著大量資歷深厚、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離去,當前基金行業中一批年輕的基金經理正跑步進場,其中的一些人經歷了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與基金經理之間的快速變身,行業甚至出現了三年從業資歷的基金經理。

農銀匯理基金公司近日發布公告稱,自2015年3月3日起,增聘顏偉鵬為基金經理,與付娟共同管理農銀匯理中小盤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下稱“農銀中小盤基金”)。公告對這位新任基金經理的資料披露甚少,僅顯示顏偉鵬碩士研究生學歷,僅有3年證券從業年限,歷任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研究員、農銀匯理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助理。

3年證券從業年限表明這位基金經理是坐著“飛機”在工作。正常而言,要成為一名基金經理之前,得經歷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等幾個階段,其間花費時間一般在5年以上。

從業三年的基金經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拿到的一份農銀匯理內部資料顯示,顏偉鵬在任職基金經理助理之余,主要研究計算機相關行業。此外,顏偉鵬的“前東家”交銀施羅德基金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我們是1個月更新一次通訊錄,翻了好幾個通訊錄都沒找到顏偉鵬,內部郵件、PPT也找了,也沒找到。他應該在(我們)交銀沒幹多久。”

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向交銀內部人士打聽該公司投研內部KPI考核體系試圖了解優秀的研究員有無可能破格提拔時,該人士表示,“分屬不同部門,並不熟悉投研部門的情況。”記者聯系顏偉鵬本人得到的反饋是,一切以公告與公司市場部的信息為準。

如果拋開基金經理的從業經驗,在大量基金經理離職的當下,上述公告似乎僅是一則平常的基金經理變更公告。2014年以來國內近百家基金公司累計發布了約1200份的基金經理崗位變更公告。

據晨星統計,截至目前,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約4.44萬億,旗下基金2039只,在任的基金經理僅有1082人。這說明,過去的14個月時間里,若不考慮其間部分公司頻繁變更基金經理,平均下來兩只基金中至少有一只過去一年做了基金經理崗位的調整。

公募人才流失加劇

中國資本市場上不乏10年以上股齡的資深人士,3年證券從業經驗者亦能成為基金經理,農銀匯理此舉是大膽創新、求賢不問“資歷”;還是經歷了大量基金經理離職後,缺兵少將的權宜之舉?農銀匯理基金公司過去幾年在投研團隊靈魂人物、投資總監曹劍飛的帶領下一度創出輝煌。

海通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農銀匯理旗下權益類基金2013年凈值增長率達33.06%,近三年、近兩年絕對收益排名列行業第一位。農銀消費主題2013年收益漲幅近60%,在326只可比主動股票開放型基金中排名第八,同期農銀中小盤、農銀行業成長也實現了43.74%、41.63%的收益漲幅,均獲評海通證券五星基金評級。

然而,2014年4月曹劍飛離職,卸下了農銀匯理行業成長基金經理、農銀低估值高增長基金經理、農銀匯理基金投資總監等多個頭銜,不久之後加盟中歐基金,帶隊該公司旗下一個事業部。在曹劍飛離職前後,農銀匯理基金遭遇了頻繁的人事調整。2014年2月,張惟離任農銀匯理策略精選基金經理和農銀匯理中證500基金經理職務;3月,魏偉離任農銀匯理行業輪動基金經理一職;4月在農銀匯理任職超過5年的老將付柏瑞離任農銀匯理平衡雙利基金經理一職;10月李洪雨離任農銀匯理策略價值基金經理、農銀大盤藍籌基金經理職務。

在多位基金經理離去後,接手的幾位基金經理中,趙謙、郭世凱均是首次擔任基金經理。當時農銀匯理基金經歷了業績大滑坡,被外界質疑農銀匯理投研團隊面臨“青黃不接”,資歷老的、經驗豐富的走了,剛剛上來的基金經理相對經驗不足。

但在2014年農銀匯理基金最為外界詬病的莫非旗下農銀大盤藍籌基金的業績長時間在同類基金中墊底。為此,農銀匯理當年作出了人事調整,讓時任農銀大盤藍籌的基金經理李洪雨離開投資崗位,轉任該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除了基金經理頻繁變動外,該公司高管也出現了變動。在2014年3月,農銀匯理原總經理許紅波離職,由副總經理施衛代任,直到當年8月陳獻明上任總經理。

在經歷了一輪洗牌後,農銀匯理由業績相對出色的研究部總經理付娟暫時主持投研部工作。與顏偉鵬相比,付娟無疑經驗老到。Wind資訊統計顯示,2013年3月5日至今,農銀中小盤基金在付娟的管理下,取得了85.56%的總回報,在同類337只基金中排名48位,大幅超越業績比較基準37.22個百分點。

“一個成熟、穩定的投研團隊和公司治理結構需要一段時間。”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希望經歷了較大變動的農銀匯理能承受住考驗,做好投資者安撫工作。對於一家基金公司而言,來自投資者的信任是最重要的。”

然而,等待中國公募基金業的或許也如同農銀匯理基金般,在大量基金經理離職後,年輕一代經歷職業生涯考驗後,或將撐起新時代的整片天空。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64

易方達擬設投行部 開公募基金先河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87

易方達基金將設立投資銀行部,成為國內首家試水投行業務的公募基金。這是公募基金業務模式的重大突破,它打破了券商和銀行對投行業務的「壟斷」,金融業混業經營成為大趨勢。

中證網報導稱,易方達基金投資銀行部將承擔易方達基金在一級市場和一級半市場的另類投資業務,重點關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上市公司產業鏈併購整合中的投資機會,並兼顧一級債券市場中的投資機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易方達基金資產管理總規模達4300億元。此次該基金設立投資銀行部,既是其自身發展需要,也是公募基金業整合資源,充實、創新投資領域和模式,實現戰略性佈局的突破性嘗試和標竿。

與其他資產管理行業相比,中國基金行業發展相對較慢。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上月首次公佈的年度資管規模數據顯示,2014年基金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規模4.54萬億元,而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為7.95萬億元,銀行資產管理業務規模超過10萬億元。

目前,公募基金的主體業務仍集中在二級市場。在國家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戰略下,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專業資產管理機構亟待尋求突破創新,以在「大資管」時代具備綜合性的資產管理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79

爆炸性的機會:中國證監會放開公募基金投資港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92

爆炸性的機會:中國證監會放開公募基金投資港股
作者:格隆匯評論員 港股那點事

一、突發!5萬億正規軍大規模南下


真是每逢周五嚇一跳!不過這次是針對港股的超級利好!幸福來得太突然,給人一種不太真實的感覺!


3月2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指引共十條,其中核心內容為:


1、基金管理人可以募集新基金,通過滬港通機制投資香港股票市場,不需具備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資格;


2、《指引》實施前已獲核準獲註冊的基金,應根據基金合同約定,采取不同的程序參與滬港通;


以上政策的直白解讀就是:大陸公募基金,不論老基金,還是新基金,可以經由滬港通直接投資港股。


更直白的解讀是:約5萬億規模的大陸正規部隊,雄赳赳氣昂昂,跨過深圳灣,直搗滬港通284只股票。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戰略行動,其意義不亞於1947年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必將帶來史無前例的投資機會。這種歷史性機遇不多,人一輩子能遇到,並把握的機會更少,務請珍惜!


在香港股票便宜如白菜,A股明顯已產生泡沫的前提下,放開大陸公募基金進港股,借用巴菲特的一句經典話語:簡直像是一個許久未嘗女色的男人進了美女如雲的後宮一樣!


當A股資金的節操,邂逅港股的性感,你認為會發生些什麽?


請再次重溫格隆匯前日核心文章的標題:


從今日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


二、正規大部隊戰略南下的邏輯與原因


1、接盤香港


香港經濟下滑,大佬撤出,人心浮動。自由行等救助手段都已無效(甚至引發港民反彈),救助資本市場無疑是最有效的當前手段:股市起來了,什麽問題都解決了;

2、遏制A股泡沫
A股的泡沫已經顯而易見(參見格隆的文章《A股4000點:一場已經聞到焦糊味的牛市“剩宴”》)。與其到泡沫不可控時被迫出手去堵,不如現在就向外引流,防患未然去疏。更何況,肥水未流外人田,資金去的是中國的香港;

3、爭奪定價權
這是定價權的爭奪戰(請參閱上周日格隆匯會員tung的文章:2015年最大的機會,談談深港通邏輯)),我的地盤我做主!香港回歸近20年,可是資本市場的定價權從來就不在我們自己的手上,這一點隨著公募基金的入場,很快就將徹底改變。

4、資本市場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的中盤推進與實戰試水。

5、當然還有最後一條:賺錢。
這麽便宜的市場,遍地黃金,自己不撿?等到外資撿完,再忽悠我們去埋單?

三、怎麽辦:無腦做多“港A股”
即使是從正常價值角度,多數港股的空間可能都不是以倍計。

我們多次強調,深港通將令港股A股化。目前每天幾個億的港股通,就能夠讓阿里影業和漢能飛上天,未來上百億的港股通定能將港股原有的節操粉碎成渣,很多小票股價會讓人不敢相信的。

港股通吹響進攻的號角,我們必將一路高奏凱歌,一路攻城掠地,我們必將用A股邏輯改變港股節操。這是港股前所未有的系統性機會,是港股全面重新定價的系統性機會。站在這個時間窗口上,我只想說:“請積極響應格隆匯號召,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

提請大家特別註意的就是,一定要用A股玩法去抄港股的底!在這個過程中要找小市值,夠性感,有業績,非老千的標的,將會是今年最大的機會!符合這些條件的股票我們可以稱之為“港A股”。

如果您實在不知道哪些是“港A股”,你不妨去格隆匯網站看看那些珍珠白菜股,那些格隆匯會員深度挖出的牛股。

風已起,搶錢的時候到了,趁國家隊入場之前,盡情偷跑吧,掠奪吧!

(這是一次歷史機遇,請務必珍惜。請鎖定格隆匯這個中國唯一定位港股專職深度研究的中國人海外投資平臺)


【附: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40

【重磅利好】證監會:放開公募基金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89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3-27 17:43 編輯

【重磅利好】證監會:放開公募基金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放開公募基金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不再需要通過QDII渠道。

3月27日消息,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27日表示,證監會公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資金參與滬港通的指引,該指引自發布之日起實行。此次發布的指引是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等法律法規進行的,指引共十條,對基金參與滬港通的風險管理、內控制度進行了管理,明確基金管理人可以募集新基金投資香港股票,無需具備QDII資格;之前已註冊的基金應根據基金約定情況參與滬港通;要求基金合同要遵守規定;強調基金參與滬港通的信披工作;明確基金管理人的決策制度和風險決策要求。



(來自證監會官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43

公募參與滬港通——影響的不只是資金,還有遊戲規則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09

公募基金獲準參與滬港通——影響的不只是資金,還有遊戲規則
作者:張憶東,翁湉

上周港股市場表現回顧:圍繞24500點窄幅震蕩

——恒指上周微漲0.5%至24486點,再度跑輸A股指數。國企指數下跌2.1%,紅籌指數上漲2.0%。行業方面,地產建築業大漲3.2%,居各行業之首。
——恒生波幅指數繼續回落5.6%至11.9,風險偏好回升。
——美元指數從高位回落0.5%至97.4。美元兌港幣貶0.0040,收於7.7530。
——成長股方面,互聯網軟件以及環保新能源表現較好。

“公募基金獲準參與滬港通”——影響的不只是資金,還有遊戲規則

——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允許公募基金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包括:(1)新基金可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不需具備QDII資格;(2)現有基金根據基金合同約定,采取不同的程序參與滬港通。我們認為,該政策對港股有正面影響,主要體現在:
——短期直接的影響是增量資金。我們預計,此項政策將激活滬港通南向交易即港股通的活躍度,進而提升港股的流動性。滬港通開通至今,總體活躍度不高、“南冷北溫”,缺乏機構投資者參與港股通,南下累計使用額度僅為可用總額度的12%。此次監管層允許公募基金參與滬港通,引導資金南下,顯著利好港股。今年迄今港股市場的日均成交金額僅832億港元,對比A股日均1萬億人民幣左右的成交額相差甚遠。若把A股比作湖泊,則港股是池塘,湖泊能夠顯著影響池塘的水位,少量的A股資金分流,足以利好港股。

——中長期更重要的作用是港股定價權的變化。長期以來,港股市場由歐美資金主導。公募資金獲批直投港股後,內地資金流入以及投資風格的偏好,將成為港股市場極其重要的新變量。(1)我們預計,中資有望率先在港股中小盤股票上獲得話語權,進而逐步改變港股市場的估值體系和遊戲規則,最受益的是港股的中小盤成長股。A股小盤股估值溢價,但是港股小盤股缺乏外資大行的研究覆蓋而無人問津,導致流動性折價。預計公募基金大規模參與港股通之前,先知先覺的內地資金將率先布局港股,港股通股票池中的中小盤成長股有望因估值的比價和流動性提升帶來較大的投資機會。(2)短期歐美資金依然將主導港股的大盤股,導致大盤股短期行情的爆發性不如中小盤股,其中最看好港交所。因為存量可投資A股的1.5萬億元公募基金,必須修改基金契約才可投港股,實施起來需要時間。另外,今年以來美國經濟和美元持續強勢,中國經濟下滑,歐美資金對港股市場可能仍將持謹慎態度。

投資策略:水往低處流,港股迎來落後補漲的機會
——投資策略:港股迎來落後補漲的機會。目前AH股溢價指數再次突破130大關,市值加權溢價率35%,平均溢價率高達110%,H股相比A股出現了全面性的大幅折價。2014年下半年以來”A強港弱”行情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兩地不同的投資者結構造成,港股由歐美資金主導,A股則完全由內資主導。隨著證監會放開公募基金投資港股,將為港股市場帶來巨大的增量資金,而內地資金對於港股的影響力將增加,進而帶來不同的投資理念,港股市場的活躍度將顯著提升。

——投資機會:(1)港股通小盤股標的:見圖表(港股通開放標的中市值小於50億港元的小盤股)組合;(2)高折價H股:正如去年4月滬港通消息公布後六個月,折價A股的數目大幅減少,此次換成H股站在了水位低的這一邊。水往低處流的“補窪地”行情可期。港股通標的中價差超過20%的藍籌且為QDII重倉股——投資機會:(包括:民生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行,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國人壽,中國石化等;(3)與A股共振的主題投資:相較於定價權掌握在外資手上的藍籌股(定價權也是AH價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內地資金可能去追逐一些符合內地投資者炒作邏輯且在港股中未充分反映的主題投資,目前在港通股開放標的中的有:互聯網(騰訊,金山軟件,阿里影業,阿里健康),一路一帶(中國鐵建,交建,北車,南車),體育(安踏體育),新能源(漢能薄膜發電,比亞迪,中集安瑞科)等;(4)不排除未來滬港通擴容,或深港通涵蓋更多的小票標的,不受外資青睞的香港中小盤股有望得到“價值重估”,例如:網龍,天鴿互動,金蝶國際,智美集團,科通芯城,鳳凰醫療等;(5)市場交易活躍度有望提升,將帶動香港交易所的業績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695

【重磅】港a股子彈接著飛:公募之後險資也來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47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31 21:54 編輯

【重磅】港a股子彈接著飛:公募之後險資也來了
文/格隆匯
近日,中國保監會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於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通知》出臺的背景是什麽?

答:2012年10月,我會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細則》發布以來,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步伐明顯加快,投資規模持續增加。截至2014年12月末,保險資金境外投資余額為239.5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465.8億元),占保險業總資產的1.44%,比2012年末增加142.55億美元,增幅為146.96%。保險機構逐步開始保險資產全球化和多元化配置,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活躍度與影響力日漸提升。

2014年8月,《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發布,明確提出要加大保險業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力度,拓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範圍。同時,經過兩年多的實際操作,保險機構對境外市場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把握,也積累了一些境外投資經驗,培養了境外投資團隊,適當放寬境外投資範圍條件基本成熟。為加強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監管,進一步擴大保險資產的國際配置空間,優化配置結構,防範資金運用風險,中國保監會制定了《中國保監會關於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調整了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的有關規定。

問:《通知》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答:《通知》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

一是在風險管控方面,調整境外投資專業人員資質要求。由於保險資金境外投資采取了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投資的模式,該專業機構投資團隊資質已有較高要求。因此,《通知》將委托人的境外投資專業人員數量和資質要求,改為保險機構應當參照《關於保險機構投資風險責任人有關事項的通知》實施境外投資風險責任人制度,至少配備2名境外投資風險責任人,落實境外投資業務風險責任。

二是適當拓寬境外投資範圍,給予保險機構更多的自主配置空間。《通知》拓寬了境外投資範圍:首先,拓展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受托投資範圍,將其受托集團內保險資金投資境外的市場,由香港市場擴展至《細則》允許的45個國家或地區金融市場;其次,擴大境外債券投資範圍,將債券等固定收益類產品應具備的信用評級由發行人和債項均獲得BBB級以上的評級調整為債項獲得BBB-級以上的評級,以符合國際投資慣例;再次,增加香港創業板股票投資。2012年發布的《細則》放開了香港股票主板市場投資,經過兩年多的運作,保險機構境外股票投資取得了一些經驗,此時,放開香港創業板投資,能夠給予保險機構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有助於優化境外股票資產配置。同時,由於香港創業板很多上市公司的實際業務在境內開展,放開香港創業板股票投資,也符合黨中央及國務院關於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要求。

問:《通知》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答:當前,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需要保險資金更多的海外布局。在這樣形勢下,中國保監會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的有關規定,拓展了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範圍,有利於推動保險機構在全球範圍內實施資產多元化配置,分散投資風險,獲取更穩定的投資收益,體現了進一步開放和深化改革的政策意圖,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
附:《通知》原文
保監發〔2015〕33號


各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為加強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監管,進一步擴大保險資產的國際配置空間,優化配置結構,防範資金運用風險,同時為適應相關保險業務外匯管理政策的變化,我會決定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相關規定,並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對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保險機構)開展境外投資的專業人員數量和資質的要求,調整為應當配備至少2名境外投資風險責任人,風險責任人包括行政責任人和專業責任人,其責任內容、資質條件、履職和培訓要求、信息報告和處罰事項等參照《關於保險機構投資風險責任人有關事項的通知》(保監發〔2013〕28號)及相關規定執行。

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保險機構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香港設立的資產管理機構受托管理集團內保險機構的保險資金開展境外投資時,投資市場由香港市場擴展至《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保監發〔2012〕93號,以下簡稱《細則》)附件1所列的國家或者地區金融市場。

三、保險資金投資境外政府債券、政府支持性債券、國際金融組織債券、公司債券和可轉換債券等固定收益類產品時,計價貨幣不限於國際主要流通貨幣,應具備的信用評級由“發行人和債項均獲得國際公認評級機構BBB級或者相當於BBB級以上的評級”調整為“債項獲得國際公認評級機構BBB-級或者相當於BBB-級以上的評級”。

四、保險機構投資境外的股票由《細則》附件1所列國家或者地區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掛牌交易的股票擴展為上述主板市場和香港創業板市場掛牌交易的股票。

五、保險機構申請境外投資委托人資格應當具備的“具有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條件,調整為“具有經營外匯保險業務的相關資格”;申請境外投資委托人資格需要提交的“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複印件”相關材料,調整為“經營外匯保險業務的相關證明材料”。

六、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自有資金開展境外投資參照《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細則》和本通知的相關規定執行。

七、本通知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中國保監會
2015年3月27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