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獲準參與滬港通——影響的不只是資金,還有遊戲規則 作者:張憶東,翁湉 上周港股市場表現回顧:圍繞24500點窄幅震蕩 ——恒指上周微漲0.5%至24486點,再度跑輸A股指數。國企指數下跌2.1%,紅籌指數上漲2.0%。行業方面,地產建築業大漲3.2%,居各行業之首。 ——恒生波幅指數繼續回落5.6%至11.9,風險偏好回升。 ——美元指數從高位回落0.5%至97.4。美元兌港幣貶0.0040,收於7.7530。 ——成長股方面,互聯網軟件以及環保新能源表現較好。 ![]() “公募基金獲準參與滬港通”——影響的不只是資金,還有遊戲規則 ——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允許公募基金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包括:(1)新基金可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不需具備QDII資格;(2)現有基金根據基金合同約定,采取不同的程序參與滬港通。我們認為,該政策對港股有正面影響,主要體現在: ——短期直接的影響是增量資金。我們預計,此項政策將激活滬港通南向交易即港股通的活躍度,進而提升港股的流動性。滬港通開通至今,總體活躍度不高、“南冷北溫”,缺乏機構投資者參與港股通,南下累計使用額度僅為可用總額度的12%。此次監管層允許公募基金參與滬港通,引導資金南下,顯著利好港股。今年迄今港股市場的日均成交金額僅832億港元,對比A股日均1萬億人民幣左右的成交額相差甚遠。若把A股比作湖泊,則港股是池塘,湖泊能夠顯著影響池塘的水位,少量的A股資金分流,足以利好港股。 ——中長期更重要的作用是港股定價權的變化。長期以來,港股市場由歐美資金主導。公募資金獲批直投港股後,內地資金流入以及投資風格的偏好,將成為港股市場極其重要的新變量。(1)我們預計,中資有望率先在港股中小盤股票上獲得話語權,進而逐步改變港股市場的估值體系和遊戲規則,最受益的是港股的中小盤成長股。A股小盤股估值溢價,但是港股小盤股缺乏外資大行的研究覆蓋而無人問津,導致流動性折價。預計公募基金大規模參與港股通之前,先知先覺的內地資金將率先布局港股,港股通股票池中的中小盤成長股有望因估值的比價和流動性提升帶來較大的投資機會。(2)短期歐美資金依然將主導港股的大盤股,導致大盤股短期行情的爆發性不如中小盤股,其中最看好港交所。因為存量可投資A股的1.5萬億元公募基金,必須修改基金契約才可投港股,實施起來需要時間。另外,今年以來美國經濟和美元持續強勢,中國經濟下滑,歐美資金對港股市場可能仍將持謹慎態度。 投資策略:水往低處流,港股迎來落後補漲的機會 ——投資策略:港股迎來落後補漲的機會。目前AH股溢價指數再次突破130大關,市值加權溢價率35%,平均溢價率高達110%,H股相比A股出現了全面性的大幅折價。2014年下半年以來”A強港弱”行情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兩地不同的投資者結構造成,港股由歐美資金主導,A股則完全由內資主導。隨著證監會放開公募基金投資港股,將為港股市場帶來巨大的增量資金,而內地資金對於港股的影響力將增加,進而帶來不同的投資理念,港股市場的活躍度將顯著提升。 ——投資機會:(1)港股通小盤股標的:見圖表(港股通開放標的中市值小於50億港元的小盤股)組合;(2)高折價H股:正如去年4月滬港通消息公布後六個月,折價A股的數目大幅減少,此次換成H股站在了水位低的這一邊。水往低處流的“補窪地”行情可期。港股通標的中價差超過20%的藍籌且為QDII重倉股——投資機會:(包括:民生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行,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國人壽,中國石化等;(3)與A股共振的主題投資:相較於定價權掌握在外資手上的藍籌股(定價權也是AH價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內地資金可能去追逐一些符合內地投資者炒作邏輯且在港股中未充分反映的主題投資,目前在港通股開放標的中的有:互聯網(騰訊,金山軟件,阿里影業,阿里健康),一路一帶(中國鐵建,交建,北車,南車),體育(安踏體育),新能源(漢能薄膜發電,比亞迪,中集安瑞科)等;(4)不排除未來滬港通擴容,或深港通涵蓋更多的小票標的,不受外資青睞的香港中小盤股有望得到“價值重估”,例如:網龍,天鴿互動,金蝶國際,智美集團,科通芯城,鳳凰醫療等;(5)市場交易活躍度有望提升,將帶動香港交易所的業績增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