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寶林﹕人幣強勢 利好中國企業債
1 :
GS(14)@2018-01-15 01:49:46【明報專訊】美國10年期國債債息已突破2.4厘支持位,2018年美長期債息仍有上升壓力,原因之一是,聯儲局縮表計劃將在今年逐步擴大,預計未來3年將從資產負債表中抽出15萬億美元,這影響將在債市逐步顯現;其二,現時投資者預期2018年美國聯儲局只加息2次,少於聯儲局自行估計加息3次,但若油價回升帶動核心通脹回升至2%或以上,美國加息步伐可能增加至4次也不出奇。
由於通脹現時仍偏低,以及加息路徑具不確定性,投資者往往會偏好短年期債券,以避免未來債市波動,導致市場上的長債出現供過於求局面。因此,筆者預計美國國債收益率很可能在2018年波動性增加,以及構成上升壓力。
長債供過於求 美國債料更波動
相對於國債而言,美國公司債券相對偏好,尤其是美國中小型企業發行的高息債券,一方面高息債券本身對於加息及縮表等相對緩衝較多,減稅計劃改善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後,相關的債券亦有望提升評級,因此投資美國高息債並持有至到期方式仍可考慮,但仍需留意整體貨幣收緊及加息或超預期的宏觀債市影響。
美中小企高息債料受惠減稅
新興市場債市受聯儲局等成熟國家貨幣政策的影響將「因地制宜」。長短息差較大的新興地區將有更大緩衝空間,如巴西、南非、印度及印尼等新興國家,反之息差收窄的地區更需留意債市及匯市的雙重風險。另外,一些依賴於內需及製造業等,並可受惠於全球經濟復蘇的地區的債券料更具吸引力,受政治等因素影響較多的地區債券不宜沾手。
在環球股勝債的局面下,債券投資者可考慮在新興市場債市中尋寶,如中國債券。內地去槓桿已接近尾聲,製造業、服務業連續呈現擴張趨勢,配合近期人民幣走勢轉強,外匯儲備連續回升,令中國在岸債券息率拾級而上,吸引海外投資者湧入。
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逐步開放,2016年首次允許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且無額度限制,2017年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開通「債券通」的北向交易,令國際投資者愈來愈多的參與中國在岸債券市場。
中泰高鐵動工 相關中國企業債看俏
另外,一帶一路計劃將在東協地區持續發力,例如中泰高鐵正式動工,估計於2022年通車,連接東協各國及以曼谷為終點站,區內的建設將需要更多的直接投資FDI及發債融資的方式,涉及其中的中國企業料會發行相關債券,可作為投資考慮之一。
若2018年未有重大黑天鵝事件發生,筆者相信股勝債的局面尚未動搖,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債市投資者宜在逆境中尋求合適的資產,以應對2018年或更加波動的債市環境。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11&issue=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