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腦細」均曾任職商台
1 :
GS(14)@2017-07-29 03:34:08【本報訊】毛記葵涌三名「腦細」林日曦(原名徐家豪)、陳強(原名陸家俊)、阿Bu(姚家豪)與商台甚為有緣,三人成為「腦細」,創業前打過的工就只有商台,《黑紙》亦是三人於商台時每人夾2,000元創立。
俞琤一手提拔林日曦
林日曦會考後轉到IVE讀設計,但只讀一年就輟學做了一年「廢青」,經朋友介紹去商台網站工作,其後得到前商台副主席俞琤賞識,由文職轉任創作部門,甚至將他填的詞交予林夕,促使他成為填詞人。林日曦曾表示,俞琤將他「成個career path轉了」。去年初俞琤現身毛記分獎禮,林日曦當時亦指,「佢一手提拔我」。陳強大學畢業後加入商台,曾主持《你睇我唔到》、《人人人》等,最令人印象深刻是與森美合作主持《森美移動》,時常擔當「下把」角色。但他在商台的路就沒有林日曦般順利,總被指「自閉、不合群、得罪人」,當年離開商台更被傳是因「得罪人多」被炒,但陳強其後澄清指,離開是早有計劃,非被解僱。阿Bu則是在學時透過DJ訓練課程加入商台,先後主持《五天精華遊》、《1872遊花園》。2009年與陳強主持《塔利A班》,並宣佈與林日曦三人於2010年共同推出「偽文學雜誌」《黑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28/20104078
曾任職Estee LauderKAYAK韋小薇:中港CV大不同
1 :
GS(14)@2017-10-09 03:57:46眼前這位身材高挑、笑起來有點像女星陳法拉的女生,曾於2013年憑一人之力,將Estee Lauder集團旗下香水品牌「Jo Malone London」打入中國,後來又將美國知名的旅遊搜索引擎「KAYAK」引進亞太地區,以34歲之齡成為KAYAK亞太區高級總監。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韋小薇(Amy)並不以為然,笑說:「Running a business就是一個business,skill set是差不多一樣。」提起Estee Lauder集團,相信不少喜愛打扮的女生均會「心心眼」,甚至夢想可以進入集團工作。於2011年,Amy就得到這個機會,進入集團位於紐約的總公司,「我當時覺得,嘩太棒了!這是每一個女生的dream job!」由於Amy是美藉華裔,能操流利中文,便獲公司委派到上海工作,任內最後一個工作,就是引入「Jo Malone London」,開設首間門店。作為外來者,Amy坦言不太理解中國市場,唯有嘗試去適應及觀察,學習當地文化。「譬如我會去逛百貨公司,跟櫃台的人交流,然後我就發覺,很會做銷售的人,好像都是北京口音很重的東北人,那我聘人的時候,是不是要找北京人?我發覺老北京人去買我們產品的時候,更喜歡跟有北京口音的人交流。」雖然如此,Amy表示,於招聘過程中仍受到一定文化衝擊。「我很習慣看到的CV(履歷表)都是很完完整整,那種很有邏輯性講每個人的經驗學歷……然後我收到她們的CV以後,我就覺得完全不一樣。有的是有顏色、有的有照片、有的拼錯字或者打錯字。假如以我以前的態度來看這些CV的話,我可能不會去面試任何人。」她更驚訝地發現,應徵者更會在CV中提及自己的歲數、體重及身高,「我也覺得,『哇是這樣的』!在美國,CV從來沒有照片的。」前線員工向來較注重外表儀容,會在CV附上這些資訊亦不足為奇,但Amy強調,外貌非其最重視的條件。「我見過很多人,不是最漂亮、最英俊的人,但都是最能幹、最敢做事情、最有熱誠的。」她指出,曾經拒絕聘請一些容貌娟秀的應徵者,只因其不擅溝通及不親切,「講香水一定要有想像力。譬如說這個香水給你感覺是在穿紅裙、在那一邊跳舞的這種……很難形容出這個香水把你帶到哪裏,有些人沒有這方面的天份,就算她是一個beauty queen我也不能用她。」反觀香港的應徵者,她則認為是「剛剛好」,「有一些是完完整整、很整齊、很邏輯性,也有一些是story telling那樣子的cv。」而且作為旅遊搜索引擎,KAYAK更注重員工整理及分析資料的能力,外表儀容同樣不是她最看重的地方,「You ca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她如是說。記者︰溫婉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6/20164008
Webb揭翔健股東關連交易 星爺助手陳昌義 任職買方公司
1 :
GS(14)@2017-11-26 14:50:30【明報專訊】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昨日發表文章,指在調查一間數字貨幣交易平台Gatecoin資產戶口被凍結期間,發現著名影星周星馳旗下上市公司比高(8220)執行董事陳昌義,在英任職的上市投資公司豐亞集團(Alpha Returns Group,下稱ARG)涉多宗未有申報的關連交易,當中亦涉及收購本地券商。
明報記者 余慕恩
事源陳昌義曾任職董事的ARG,於2014年注資予一家由自稱新加坡商人Tong Shyn Leng女士持有的控股公司,並收購本港券商翔健証券(MY Securities,現易名富明證券),ARG在英國AIM交易所上市。當時ARG並沒有披露其控股股東、香港註冊公司Sze Thye Group(STG),其實與Tong Shyn Leng有關。
ARG英國上市 2014年購翔健証券
根據David Webb翻查公司註冊處資料,Tong為STG的公司秘書,而STG的實際擁有人及唯一董事為另一名叫Koh How Keng的女士,而David Webb調查Gatecoin期間無意中發現,根據一家金融機構alpenbaruch.com的資料,Tong和Koh兩人申報同一住宅住址。Webb指有理由相信Tong是為Koh打工。
在2014年8月入股翔健的交易完成後,ARG再向Tong以900萬元買入持有翔健証券的合資公司30%股權,其中一半以現金支付,另一半以較ARG股價折讓50%的作價配售新股方式為代價。由於Tong是STG公司秘書,而STG是ARG股東,Webb指這宗交易按AIM寬鬆的定義,Tong及ARG也是關連人士。
ARG沒及時披露翔健佣金來自母公司
直至2015年初,ARG在年報及業績報表中都未有披露上述關連交易。2015年初ARG亦有出通告指翔健証券的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佣金收入比前一年上升250%,當時只形容是客戶基礎擴大,所以收入大增。
直至同年9月, ARG才披露翔健証券截至2015年3月止年度的1245萬元佣金收入之中,860萬元來自STG,當中825萬元來自收購翔健証券之後。Webb指當時ARG披露在截至2015年3月底有248萬元佣金是來自STG,即意味有來自STG的577萬元佣金是在截至2014年底之前已經列為ARG的收入,但ARG在2014年底之前的賬目,從沒有披露這些為關連交易的收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88&issue=20171123
港交所倡收緊獨董任職公司數目 多於6間需解釋 石禮謙:每人能力不一
1 :
GS(14)@2017-12-18 03:33:44【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就企業管治守則進行檢討諮詢於上周五結束,其中重點關注的議題涉及獨董兼職問題,如董事兼任多於6間公司的獨董職位,公司需要向股東解釋。目前分別擔任15間及8間上市公司獨董職位的「獨董王」石禮謙,以及數碼港主席林家禮,均質疑此建議,石直言建議是「大陸化」,林指人人的能力及興趣不一,難定劃一標準,上市公司商會亦不同意劃線的做法。甚至長期關注企業管治問題的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亦認為做法沒有意義。
明報記者 余慕恩
有關建議的條文屬「不遵守就解釋」的規定,當獨董人選已在6間上市公司就任,當有第7間公司提名該名人士作獨董時,需要在股東通函中解釋獨董為何能投入足夠時間勝任工作。
現時42人任職6間以上
翻查資料,現時有42名獨董出任6間以上上市公司職位,全港擔任最多獨董職位的是立法會議員石禮謙,足迹遍佈中港富豪股,包括鄭家純旗下新創建(0659)、林建岳旗下麗豐控股(1125)、 潘蘇通旗下高銀金融(0530)、羅旭瑞旗下百利保(0617)等。
石禮謙接受本報查詢時直言新政是「針對我們」,反問「為甚麼是6間,不是其他數目?標準在哪裏?」,形容港交所此舉是將「香港變成上海」。內地是各主要市場中唯一有限制每個人擔任董事數目的地方,上限為每人5個。他認為每個人的承擔能力不一樣,「有經驗的董事,好快就能看到問題所在」,相反有獨董可能任職一間上市公司,但不出席任何會議,斥港交所「作為上市公司又管人」,新政並沒有惠及企業管治。
擔任獨董職位數目僅隨石其後的林家禮,亦認為「自己把關」也可,沒有劃線的必要,各人可按照自己的能力及經驗出任公司董事,自己以十多年的經驗能應付多個獨董工作。
單計今年以來,林家禮已新被委任為5間上市公司的獨董,另外亦出任羅馬集團(8072)副主席、國藝(8228)非執董。他表示年中亦「從不同渠道」接獲多個出任獨董職位的邀請,不時需要拒絕。
林家禮:獨董有離職自由
多間屬David Webb 50隻謎網股在細價股股災後均見獨董「跳船」的情况,而林家禮於2015年擔任銘源醫療(0233)獨董期間、於公司公布與其中一名執行董事失聯後辭職,及後該名執董因涉貪而被內地行政拘留。林家禮形容獨董辭職與否實屬基本自由,亦是法規之下的的權利,不論最終離任與否,在任時參與亦非常重要。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71&issue=20171211
專訪:轉戰商界 任職港航一年多鄧竟成:盼助年輕人
1 :
GS(14)@2018-01-15 03:02:27七年前鄧竟成卸下一哥頭銜,雖退卻未「休」。他跑去地質公園做導賞員、又幫手起新聞博覽館,一直沒有轉戰商界,直至2016年香港航空邀其出山,擔任副主席。鄧竟成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一開始並不覺得自己是合適人選,轉眼間上任一年多,現時負責企業管治部,既與政府打交道,亦兼顧飛行培訓中心的建設。記者:卓茗
鄧竟成指,「退休接近6年,我從來無諗過去打一份工。」皆因生活早被多姿多彩的義務工作或公職填滿,剛接到香港航空的邀請時,他說並未心動。
優勢在於與政府打交道
「初初大家接觸時,我唔覺得自己要做呢份工嘅。」他指,港航希望找一個對香港社會環境、法例熟悉的人,而且擁有本港大型機構的管理經驗。「所以初初佢就咁講,我自己有個問號喺度……第一唔係淨係我有,第二就係話如果佢淨係咁樣諗,覺得唔係好滿足到我退休之後的人生工作目標。」提到目標,他一臉認真。一是想協助年輕人發展,二是做自己有興趣、認為有意義的事。雙方初步接觸後,他開始研究香港航空業,如三跑、就業機會、全球發展。考慮兩、三個月後,港航再次邀請,「香港航空做緊嘅工作,加強訓練、擴大公司,會畀到年輕人、航空業發展正面嘅影響。咁我覺得自己可以參與,好有意思。」他主力負責企業管治部,包括公司律師、公司秘書、內部審計部門,管理合約是否合規,規劃航線、取得航權等。「開一條航線,唔係開一條由東涌去中環的巴士線咁簡單。」要先考慮客源、賺蝕、機場起降時刻、航權問題等。出身警隊,鄧竟成的優勢自然在於與政府打交道。
負責飛行培訓中心項目
他的另一項重任,是負責港航於赤鱲角的飛行培訓中心項目,內設12個模擬駕駛艙,投資18億元。他帶領團隊與承建商會面,聯絡駕駛艙的生產商等,11層高的大樓,現已建成8層,他笑稱:「我現時學埋起樓㖭呀。」鄧竟成希望,土生土長的年輕人可以參與航空業,不只地勤、艙務員,去年港航首次推出香港見習機師計劃,明年更希望增加班數,「現時成日見到啲朋友都問佢哋:『啲細路幾大呀?第日去航空公司做吖,去參加見習航空機師嘅訓練。』」當差數十年,旁人已習慣稱呼他為鄧Sir。問他進入商界後心態有沒有改變,鄧Sir竟想了良久,答道:「無,做嘢係個人態度。」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2/2027236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