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銀行業的登陸大戰,在二○一五年將正式進入數位金融戰,揭開序幕的,則是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華一銀行。 四月十日,富邦華一銀行(前身為首家由兩岸合資成立的銀行華一銀)上海分行舉行開幕式,會後,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步入氣派的分行內,走過展示多幅畫作和藝術品的長廊、開放式書房後,來到讓他駐足最久的地方:客戶識別系統、觸控桌面、Kinect 3D體感互動室。 蔡明忠站在體感互動室的螢幕牆前,伸手體驗,當畫面隨著手勢指令,跳到服務介面時,他忍不住笑道:「哇,真的很方便。」蔡明忠隨後也表示,中國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許多做法,值得引入台灣。 「只要決定來中國,都躲不過(數位金融戰),根本沒選擇。」富邦華一銀行行長詹文嶽指出,不同於台灣,中國互聯網金融化的過程,跳過網路銀行的階段,直接進展到手機銀行,這也是為什麼,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騰訊的微信等業者發展之快,令人瞠乎其後,甚至被視為解構傳統金融服務和實體分行的勁敵。 進攻中國銀行業,傳統的分行登陸戰,已經落伍,數位金融戰成最新戰場。 詹文嶽指出,為此,富邦決定未來每年投資人民幣一億元(約合新台幣五億元)在IT系統上,並做好至少燒錢五年的心理準備,「我們已經開啟『IT投資元年』了。現階段我的競爭對手不是台資銀行,而是當地銀行,至少要先和他們打成平手。」而富邦華一敢大動作投資,就是因為它擁有其他台灣銀行業者欠缺的據點與消金優勢。 先天優勢:取得發卡執照,同業中最快 在中國,支付寶、微信等蔚為數位金融服務潮流的平台,不論多普及,最終仍都要結合使用者的銀行戶頭、銀行卡,才能進行交易,故實體的借記卡(Debit card)是傳統銀行連結用戶與這些數位平台的橋梁,也是發展數位金融業務的基礎。 中信金控信用卡暨支付事業總處副總經理李章偉表示,在登陸的台資銀行中,唯有富邦華一銀行取得執照,並於去年底發行借記卡,與同業相比,算是搶得先機。 富邦華一銀行的第一步已跨出去了,目前借記卡發卡量已達六千張,詹文嶽發下豪語:目標是維持每一季五千到六千張的成長量,今年底前倍增至兩萬到三萬張。 他的評估是,來自台灣的上海長住人口約二、三十萬人,只要今年底前能搶下十分之一,目標就能「達陣」。 秘密武器:設平台,對接數位支付工具 不過,這僅是最基本的「固樁」功夫,接下來要如何超越當地銀行?這就仰賴戰略的第二步:打造ECIF(Enterprise Customer Information Facility,企業及客戶信息平台),亦即電子金融平台。 這個平台猶如多功能插座,可與各支付工具的系統相容,不管是支付寶、微信、銀聯,插上去皆可使用。「我先和他們(支付寶、微信、銀聯)變成好朋友,再利用他們已經建立好的平台來便利我的客戶。」詹文嶽解釋。 不過ECIF最大的價值,不僅僅是做為連結其他業者的平台,而是大數據分析能力,除了銀行本身客戶端的資料庫之外,還可向其企業客戶買消費者行為的相關數據,分析其行為模式。 詹文嶽舉例,根據數據分析結果,養狗的人違約率比養貓的人低,「養狗的人需要花更多時間遛狗、陪伴狗,通常責任感較強」;另外,鞋子亂排者也比整齊排放者容易違約。 能將大數據分析到此細緻程度,是富邦華一視為超越同業的秘密武器。身為中國市場的後進者,若台資銀行分析數據能比當地金融業者更快、更深入,或許將是與陸資銀行或支付寶、微信等數位平台抗衡,甚至打敗對方的關鍵所在。 面對支付寶、微信等業者來勢洶洶,詹文嶽認為,金流體系仍由傳統銀行掌握,再加上支付寶、微信被納入金融監管體系、拿到相關牌照後,就必須如傳統銀行一樣,提列存款準備金、呆帳準備,資金成本大幅拉高,既有優勢不復,「等他們不能像現在這樣為所欲為,我們又開始占上風了。」 後發策略:搶次要客戶、結盟中小通路 因此,富邦華一將持續設實體分行,預計年底前將超過二十個據點,透過實體據點接近消費者,打造品牌知名度。 但就算台資銀行穩紮穩打,畢竟進軍中國的時間點已落後別人許久,所以發揮台灣業者「小而美」優勢,搶攻利基客戶是唯一的路,以中國市場之龐大,其實仍大有可為。 詹文嶽指出,在風險承擔程度許可的前提下,搶攻「sub-prime(次要)客戶」是可行的藍海策略,像是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村客戶等。另一位民營銀行高層則建議,不論發展實體銀行卡或行動支付系統,台資銀行可考慮的是,與當地中小型通路業者來結盟。 與中國業界密切交流的民營行動支付聯盟、群信科技董事長林志盈認為,台灣業者去了當地,未必非要到一線城市搶灘不可,若能在二、三線城市耕耘有成,不但發揮數位金融打破疆域界線的優勢,且能搶占一定市場。 為了在中國的數位金融戰場展身手,富邦金控使出背水一戰的決心,其他國銀業者則拭目以待。不過對於未來欲搶進的台灣銀行業來說,富邦華一銀行的做法,能否真正搶下方興未艾的中國金融數位化商機,或許將是金管會推動Bank3.0政策,最佳的實戰場地。 |
| ||||||
吳政憲打出元進莊品牌行銷,採取從契養到屠宰、加工一條龍作業模式,即使面臨禽流感後的嚴重缺貨狀況,他仍靠著冷凍禽肉供應市場四個月,更創台灣業者先例,把雞鴨冷凍食品賣進中國、杜拜,年營收上看五億元。 撰文‧林麗娟 雲林縣元長鄉是飼養鴨鵝的重鎮,今年初爆發禽流感後,連孵化場的小鵝也遭殃,如今放眼阡陌縱橫的水田旁,只見雞鴨不見鵝,市面上一鵝難求,連日以來,元進莊的大門都快被川流不息的訪客踏破,原來,十之八九都是經銷商登門來搶鵝、搶鴨。 「多少給我一些冷凍鵝肉吧?」「沒有鵝的話,就給我鴨肉,我做燒鴨代替燒鵝。」撲殺行動後,台灣年產六百萬隻的鵝市場一下子出現斷層,契養戶吳明山表示,「台灣九五%的鵝都被撲殺了。」身為雲林縣元長家禽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同時也是元進莊負責人的吳政憲說:「還好先前加工二十萬隻冷凍鵝,讓我比其他人多撐四個月以上的市場供應量。」一條龍作業 巿占率五成「未來可能從美國進口鵝肉,但它的口感、滋味都比不上本土鵝。」本土鵝奇貨可居,元進莊新鮮急速的冷凍鵝肉行情扶搖直上,漲到雙倍以上,儼然是市場的獨家供應商。事實上,元進莊每天賣出的雞鴨鵝超過六千隻,國內市場上每三隻紅面番鴨就有一隻來自元進莊。長期提供鴨農、鵝農契養保證收購,以及投資加工冷凍設備,是元進莊屹立市場的兩個關鍵。 打出禽肉冷凍食品半壁江山的吳政憲,打從高中時期就跟著父親吳進興在養鴨寮、孵鴨場工作。當年國內畜牧業快速擴充,黑羽紅面番鴨一度供過於求,價格直直落,吳進興從法國引進漂亮的白羽紅面番鴨,改良品種,並獲二○○三年的神農獎。 吳政憲接班時,感受到禽農單打獨鬥,價格常受外在因素影響,決定成立家禽生產合作社,與禽農談出保證收購的供貨模式,敲開商機大門。○四年、○五年台灣接連爆發禽流感,雞鴨鵝飼養戶大受波及,此時合作社發揮收購、穩定價格功能,穩住了飼養戶的生計。 收購後的出路只有轉賣嗎?吳政憲的「養鴨學」懂得與時俱進,他接受農委會副主委王正騰的建議,自設孵化場、屠宰場,並增設冷凍加工設備。一年孵兩百萬隻鴨,其中五十萬隻加工製成冷凍食品;鵝、雞一年孵一百萬隻,加工冷凍的也有二十五萬隻以上,是全國唯一採取全程一貫化設備及作業的業者。加工後價差一倍,不僅使收購的家禽有出路,還能提高產品價值。 開發冷凍肉 十年打入超市「萬事起頭難。」吳政憲回首過往,一九九七年他就開始推廣冷凍肉品,弟弟吳鋐源、吳佳旻退伍後也加入跑業務,以「元進莊」、「阿進師」品牌分進合擊,拜訪南北部的外燴餐廳、團膳公司、傳統市場、生鮮超級市場,但當時大家對於吃冷凍的熟肉「還是很抗拒」,吳政憲咬著牙繼續投資,○二年蓋好冷凍廠,並通過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認證、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標準驗證,創下養鴨人家興建水禽肉加工廠的先例。 為了朝冷凍加工市場發展,吳政憲積極赴海外觀摩、研發新品,陸續推出薑母鴨、鵝肉香腸、鵝排等產品,並因應外食、方便食的趨勢,推出兩人份的小包裝。歷經十年苦撐,終於在○七年歡喜收割,元進莊的冷凍產品打進大潤發、全聯、台灣楓康、宜蘭喜互惠等超市系統和火鍋店,使得他的禽肉供應市占率一舉過半。 台灣楓康營業處長簡肇毅指出,元進莊的品牌擁有加工鴨鵝肉生產履歷,又能針對不同通路客製化冷凍肉品,行銷相當有彈性。 吳政憲不停動腦想創意,一三年又推出滴雞精,強調高溫高壓萃取,不重複滴取,很快就在網購上熱銷,打進坐月子中心。在農委會畜牧處處長李春進的眼中,元進莊從鵝農、加工到自創品牌,一路轉進,展現的是農家企業化經營,追求競爭力的努力。 通過清真認證 外銷中東「永遠都要想出路,有拚才能有飯吃。」吳政憲總是懷有危機感,努力幫台灣的禽肉找出路。一○年肉品取得認證後,元進莊開始開發香港、中國市場,迄今四年來,每月出口一萬多隻雞鴨冷凍肉品,儘管買方須付高達四二%的關稅,中港市場還是埋單,創下近五千萬元的出口業績,整年度營業額更拉高到兩億元。不僅如此,接下來,元進莊有意在香港、福建投資品牌專賣店。 吳政憲又花一年時間,取得嚴格的HALAL清真食品認證,今年四月,元進莊五十大箱客製化的冷凍無骨雞鴨肉品裝上貨櫃,運往杜拜、阿聯酋等中東國家,賺取四千萬元外匯,,養鴨養出首度銷往中國、杜拜的跨國事業,鄉親好驕傲。 曾有建設公司老闆聽到吳政憲是養鴨的,輕蔑地問他,「我炒房地產,一年營業額兩億元,你養鴨能養到多少(營業額)?」吳政憲心想,「我的營業額不但是你的兩倍,還能把台灣的鴨肉外銷到中東國家,應該能讓父親感到欣慰。」確實,誰能想到,當年雲林一家小小鴨農,如今賣禽肉的營業額,還比賣房子高呢。 元進莊 成立:2007年 負責人:吳政憲(右) 資本額:0.5億元 客戶:華膳空廚、長榮空廚、興農團膳、大潤發、全聯、台灣楓康、宜蘭喜互惠超市、國防部副供品中心等 員工數:220人 近3年獲利:2013年營收3.5億元 2014年營收4億元 2015年營收預估逾5億元,挑戰EPS 5元 |
台灣紡織廠商大多都有品牌夢,但也一個接一個敗下陣去;最早帶著自有品牌前進中國的台南企業,曾經輝煌,但也在三年內賠掉十五億元,仍不改其志捲土重來,這堂品牌課,值得產業借鏡。 撰文•鄧 寧 二○一一年,是老牌成衣大廠台南企業走過半世紀,成立五十周年的重要年分;在這年的九月初秋,台南企業帶著在中國發跡的男裝品牌TONY WEAR與女裝品牌EMELY回台,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行盛大的秋冬服裝發表會。 發表會後一個月,台南企業為了自有品牌服飾而成立的控股公司「台南企業(開曼)」股票正式掛牌上市(之後更名為F-台南),董事長楊青峯當時仍然看好自有 品牌前景,宣示一一年底前,旗下品牌將擴張至近千店規模,全面進入中國二、三線城市,他說:「一家做代工、一家做品牌,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隨著品牌拓點 計畫持續進行,開曼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也會逐步減小。」不敵平價時尚 中國滑鐵盧不只楊青峯,當年所有在場眾人可能都沒料到,F-台南這個小老弟當時已在山頂,接下來就是一連串艱辛的下坡路,從一二年到一四年,F-台南不僅 慘賠十五億元,也拖累持股五二%的老大哥台南企業上山的腳步;當成衣同業的業績與股價都一飛沖天時,台南企業卻黯然吞下品牌在中國經營不善的苦果,獲利一 直落居末尾。 終於,董事會在去年做出決定,將虧損最嚴重的TONY WEAR止血,不再生產新品,僅出清存貨,同時大幅關閉沒有效益的店面,從最高峰將近八百店家砍到只剩八家,台南企業總經理楊富琴斬釘截鐵地說:「F-台 南今年還是會虧,但虧損可較去年減少一半。我們沒有放棄品牌這條路,只是換個方式走。」事實上,自有品牌的衰疲從○八年起即已顯現跡象,F-台南在○八年 至一○年的營收並無特別成長,三年皆維持在二十二億元左右,獲利卻呈逐年衰退,從二.三億元滑落至一.三七億元,但「金融風暴」成了最大的障眼法,經營團 隊將業績衰退歸因於金融風暴,而未注意到中國服飾品牌環境正在經歷本質上的轉變,才會選擇繼續加碼投資。 楊富琴感嘆,TONY WEAR一九九三年即已進入中國,也成功搶占九○年代的灘頭堡,「當時競爭者不多,我們定位中高檔次,其實在那個時空背景裡很受歡迎,也實現台南企業一直 以來想走入品牌的夢想。」轉變只在一夕之間,好不容易打出知名度,最風光時,品牌名都得繡在西裝袖口外側,讓消費者可以炫耀,每年也能穩穩賺進一.五億至 二億元獲利,但隨著ZARA、H&M、UNIQLO等平價時尚品牌坐大,本土品牌的優勢瞬間消失。 楊富琴說:「外國品牌挾著全球的資源進入,台商的資源相對薄弱許多,我們早年切入的時機點很好,但後來迎戰全面競爭,感受不只是辛苦兩個字而已。」紡拓會 祕書長黃偉基話說得直接:「九○年代的成功,不代表二十一世紀也會成功。」他指出,在中國經營品牌需要雄厚資金實力,以及快速的後勤補給陣線,「中國的幅 員和台灣不一樣,台南企業當時採用全大陸作戰策略,開一個店長會議,要動用衛星通信;如果口袋深度不夠,為什麼不改打游擊戰呢?」黃偉基觀察,九○年代中 國社會普遍尚未建立「品牌」的概念,台南企業早期切入的時機點沒錯,也是相當勇敢願意跨出第一步的台商,但時過境遷,當歐、美、日、韓品牌紛紛登陸,要不 就得學NIKE,一年砸二億美元以上的行銷資金;要不就是縮短戰線,先顧好一個區塊,再思考全面發展。 男裝隕落 擴大女裝代理曾經輝煌的男裝品牌TONY WEAR一朝隕落,F-台南也立即調整經營策略,將重心改放在女裝代理;由於F-台南早期便採用多品牌策略,除自家品牌外,也一直在中國引進國際品牌代 理,一一年時率先與韓國新世界集團(韓國百貨業龍頭)合作,引進旗下高級女裝品牌VOV(VOICE OF VOICES),經過三年耕耘,去年十一月VOV代理事業已經開始獲利,營收超越原本的自有女裝品牌EMELY,今年更預計將據點擴張至四十二家。 負責女裝經營的冠嘉公司總經理李慧美指出,VOV的運作模式取經歐洲,但懂得將商品轉換成亞洲人喜歡的樣式,且不求一網打盡女性消費群,服裝定價從人民幣 兩千元到八千元,尺碼更只有S與M兩種選擇,「其實是鎖定小眾目標。」「代理VOV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商品力要更勝品牌力。」李慧美說,目前VOV在全 中國業績最佳的店是北京SKP百貨(原新光天地),面積僅有十五坪,且裝潢由百貨公司統包,一排專櫃看過去統統一樣,缺乏自我形象,「百貨公司不讓凸顯品 牌,所以能比的只剩商品本身,沒想到該店居然每個月都能創下一百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業績。」品牌經營顛覆傳統思惟,更重要的是,韓國人對委外代理的品牌全程 緊盯,一點也不放鬆,「以前代理的品牌,很多只是想拿權利金,根本不過問我們怎麼經營;但VOV從訂貨、選點到開店都會有人飛過來看,這種態度值得學 習。」楊富琴說,新世界集團在韓國代理一百多個國外品牌,能從中移植經驗,「他們做得到的事情,我們應該也要做得到。」黃偉基曾與韓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交 流,他也證實,「韓國品牌在中國曝光的有一百多個,真正成功的只有衣戀集團(ELAND),現在可能多一個VOV。」由於F-台南在中國將VOV經營得不 錯,七月起,新世界集團要將另一個年輕女裝品牌G-Cut交由其代理。 新生品牌 改變策略攻美在所有台灣紡織廠商中,台南企業可能是最勇於投資自有品牌的公司。 誠如董事長楊青峯所說,「一家做代工、一家做品牌」,當立基中國市場的F-台南決定縮編男裝、擴大女裝代理後,原本專注於為歐美大牌代工的台南企業,也意外地要帶著新生的自有品牌「RUE 58」到美國市場闖蕩。 兩年前,台南企業為了增加客戶的ODM訂單,請來在美發展多年的服裝設計師賈雯蘭擔任顧問,「我們的客戶幾乎都在紐約,以前都接OEM,要切入ODM其實 不容易,設計很難抓住客人的口味。」楊富琴說,賈雯蘭是第一位登上紐約時裝周的台灣設計師,請她與研發團隊磨合兩年後,美國客人已經逐漸買單。 順水推舟,台南企業去年九月先發表了「RUE 58」,在台灣試水溫兩季,今年五月起向美國市場介紹此品牌,七月推動全美行銷計畫,預計十月就能在亞馬遜與Antrhopologie這兩個最具指標性的網路平台販售,零售價定在四十八至一五八美元區間。 「RUE 58是台南企業全新開始的品牌新事業,由於市場不同,操作方法也完全不同,能向過去借鏡的地方很少。」賈雯蘭強調,RUE 58一開始不會逕設直營店,而是將標有品牌名稱的衣服賣斷給百貨公司與商店,「這模式稱為wholesale(批發),除了ZARA、H&M這些 品牌會砸大錢設點,目前幾乎所有已知品牌,包括PRADA、CHANEL都是這樣營銷,不自己設櫃就不須負擔庫存與退貨風險。」當然,如果成績不佳,下一 季就很可能被百貨公司逐出供應商名單。 台南企業在中國的品牌之路雖走得跌跌撞撞,但二十二年的付出也換來寶貴經驗,當其他同業受不了燒錢虧本而紛紛退出品牌事業時,這家老牌成衣廠仍不改其志,勇敢跳入時尚產業的漩渦;這堂品牌課,價值遠遠超過十五億元,值得產業借鑑。 台南企業 成立:1961年, 2000年9月掛牌上市 資本額:14.66億元 業務:成衣代工 總經理:楊富琴 營收表現: ● 2014年營收91.37億元 ● 獲利1.41億元 ● EPS 0.97元 F-台南 成立:1999年 資本額:9.63億元 自有品牌:TONY WEAR、EMELY 總經理:吳道昌 營收表現: ● 2014年營收15.78億元 ● 虧損 5.56億元 ● EPS -5.78元 |
「一之軒」三個字給你的印象,是麻糬、桂圓蛋糕、還是香蔥麵包? 雖然沒有冠軍達人加持,親民又溫暖的品牌形象,深植人心。 背後的推手廖明堅,卻一路走得兢兢業業:「烘焙業在台灣,一分一秒都不能鬆懈。」一之軒是駐足台北市師大路的三十五年老店,從傳統陽春麵包店一路進化成以 桃紅色調吸睛的時尚烘焙店。老闆廖明堅並非一路順遂,他體察市場變化、抓準消費者口味,也能從錯誤中學習,化逆勢為優勢,靠一顆一顆麻糬明星、平價麵包開 創出連鎖王國。 走進門市,架上一個個渾圓柔軟的波羅麵包、底部油煎酥脆的香蔥麵包,或是鹹甜鹹甜的麻糬,不禁食指大動,毫不猶豫地抓了一、兩個到結帳台,掏錢時沒有太多心理負擔,只等不及地一口咬下去。 這就是一之軒的品牌力量:親民的幸福烘焙。當其他老牌如新糖主義、惟客爾、可頌坊、丹比喜餅都黯然消失時,一之軒仍屹立不搖街頭,全台十三家門市、今年業績上看五億五千萬元,還打算每年以兩家的速度擴店。究竟一之軒是如何走出今日的局面? 重紀律 固定晨操、處處貼標語關鍵在於不斷「學習」。第一次和廖明堅見面時,拿到他的名片,頭銜不是創辦人,不是總經理,竟然寫著「總學習長」,他靦腆地 笑說:「活到老學到老,人得不斷學習,不進則退。」第二次約在總部碰面時,一進到電梯,就看見貼著精神標語:「本月一詞:謙虛。」早上九點鐘一到,廣播喇 叭傳出晨操音樂,廖明堅站在辦公室區開始揮舞臂膀帶著員工做早操,然後熟練地拿出當天的剪報,分享熱騰騰的觀點。在內勤辦公室,處處貼滿財經雜誌的好文剪 貼或公司標語:「翻轉一之軒,改變看得見。」不僅學習的衝勁,彌漫公司之中,走到會議室,牆上掛著「員工自律信條」、「龜毛條款」,載明不得遲到、不得收賄等規範,以及「一之軒憲法」,規定公司舉債金額不得超過資產的三成、不得做本業以外的經營或投資、不得有公司婚外情等,這些條例綱要全都出自廖明堅之手,處處可見他形塑公司文化的企圖心。 廖明堅戰戰兢兢的危機感,源自於早年差一點滅頂的教訓。 一九八○年,畢業自中興大學法商統計系的他,在熙來攘往的師大商圈開設第一家現烤麵包的烘焙坊,因有別於「師傅在後面做、小姐在前面賣」的傳統單店經營方式而大受顧客歡迎,他嘗到了日進斗金的滋味。 或許是成功來得太容易,他得意之餘開始高速展店,短期內開出十三家門市,還另外投資兩家泡沫紅茶店、兩家餐廳、一家中央工廠。 擴張很快,業績卻未等速跟上,過度擴張的苦澀立刻迎面襲來,他嘗到財務周轉不靈的苦果,那陣子,「凌晨三點半電話響,我只敢叫家人接電話,轉告電話那頭說我不在家。」他形容,深皺的眉頭難忘當年的惶恐。 專賣烘焙機器的新麥機械董事吳曜宗和一之軒合作了三十年,與廖明堅也從客戶變成好友,在廖明堅周轉不靈時,他二話不說就借予資金,「廖明堅即使在事業谷 底,奮鬥專注的心、對待員工和供應商如家人的情誼都沒有變過。」此後,廖明堅常把「少年得志大不幸」掛在嘴邊,時時警惕自己要一步一腳印,永續經營。 九六年,他將店面收到只剩三家, 重新學習財務、人力和品質管理。首先,他退一步檢視自己的產品,發現一之軒的產品太單一,「每天這麼多的來客數,我們只能賣麵包嗎?」拚逆轉 靠招牌麻糬 甩滅頂危機他尋找第二類品項,決定請師傅學習製作當時正夯的「曾記麻糬」,沒想到研發相當成功,按壓會回彈的韌度,創造了一之軒麻糬的特色,讓顧客愛不釋 口,一天可賣出一千多顆,隨著店面增加,如今每天出貨至少一萬顆。 接著,搭上周休二日的國內旅遊風潮,廖明堅複製開發麻糬的模式,循著找出「台灣人喜歡又熟悉」的糕點思考,陸續開發「桂圓蛋糕」和「綠豆冰糕」成為明星伴手禮。 如今,光是伴手禮就占一之軒營業額的三五%,其他為麵包四五%、蛋糕一五%,相較初期大部分都賣麵包的業績,整整翻了一倍。 二○一二年起,廖明堅啟動一之軒轉型,門市以桃紅明亮的時尚感一新耳目,並在女兒廖珮綺建議下,跨入客製化的喜餅市場,形象的翻新加上門市裝潢氣氛的提 升,都為一之軒帶進新客源,儘管門市僅十三家,業績與擁有二十餘家門市的連鎖同業聖瑪莉、順成蛋糕相比,不遑多讓,顯見一之軒的單店業績貢獻度遠大於前述 兩家。 今年才被延攬到一之軒擔任品牌技術營運副總經理的劉慕孝認為,一之軒從小小烘焙店做到連鎖規模,很多管理制度都是一路慢慢加上去的,感受「廖總經理很有求知欲」,不論對國外建立品牌的方式或是同業作法都求知若渴。 衝績效 麵包上下架分秒精算廖明堅總是保持對市場的高度敏銳,當麵包達人吳寶春獲得世界麵包冠軍,市場開始流行歐式麵包時,歐式麵包立刻取代門市枱面上一 半的台式麵包;但當他發現業績不如預期後,立刻著手調整產品,更為此花了半年時間,才找到歐式、日式和台式為「二:二:五」的黃金比例。 麵包架的學問,還不僅如此。他拿出一張產品表單,分類上的A產品屬於明星商品,全天都得販售;C產品只在尖峰時刻販售,上下架時間都得記錄;而有保鮮時效的產品,例如沙拉麵包只能離開冰箱四小時,時間到了就要下架。 透過這張表單,他有效管理兩百多款產品的尖、離峰與上、下架流程,更藉以監控門市的商品去化速度。同時,運用大數據分析,還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每家分店的銷售數字、熱銷品項的個別變化,進而作為採購或是業務了解的判斷依據。 身為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變形蟲理論」的信徒,廖明堅將中央工廠、門市的前店後廠分拆為兩個利潤中心,並保留三成的淨利給各自的利潤中心分享。如此一來,前店後廠便會主動關心自身的績效。 他舉例,門市因為向中央工廠進貨,就會關心進貨成本是否高於同業;而門市後廠的師傅也會注意前場的銷售情況,一看到架上空了,也會主動增產。同時,也讓員工會動腦筋思考如何降低進貨成本、降低損耗,而不是打卡下班就算了。 廖明堅直言:「我們贏別人的,就是當烘焙業的門市平均損耗率達五%時,一之軒得以控制在三%以下。」原來,比別人少二%的耗損,就等於比別人多二%的利潤,一之軒的勝出祕訣盡在其中。 惜人情 傳統單店附近絕不拓點今年十一月,一之軒甫進駐桃園第一航廈,更將在師大商圈再開轉型店,擴店動作頻頻,廖明堅卻將成長功勞歸功於「人」。 他回憶今年年初,師大總店的鄰近老店俊明行店東二代,突然問他要不要租下店面,他相當詫異,長年自用不租的店面怎麼同意出租了? 原來是信守承諾的老闆在過世前交代兒子,如果打算出租,就優先租給廖明堅。 一之軒在師大路一開三十多年,與老鄰居都有好交情,店旁巷子裡的一位店東老友也曾很有義氣地告訴他,「曾有烘焙坊要以五十八萬元的高額租下他的店面,他拒 絕了,原因是一之軒就開在隔壁,競爭會影響老鄰居的生意。」這位老鄰居後來把店面租給服裝店,每月店租收入整整少了十萬元,類似的事情都讓他心懷感恩。 如今,他拓點也將心比心,如果旁邊有傳統單店,他絕不開店,「我不能讓一個家庭沒飯吃。」每到發薪水之前,面對三六○位員工,他不時會看著薪資表思考:「這個人有沒有家庭?這份薪水夠他支撐養家嗎?」有時候不禁添加一些金額。 廖明堅說:「這是經營的背後,許多人看不見的辛苦。」打滾商場三十五個年頭,他經常自省,一之軒何德何能有今天?人人都很努力工作,為什麼老天特別眷顧他? 「我想這是一種使命,要我把這份幸運來幫助更多的人。」一個麵包在廖明堅眼中,撐起的不只是一個品牌,更編織出一個推己及人的世界。 撰文 / 許秀惠、黃玉景 |
||||||
科技進步使消費者對廣告關注度降低時,如何有效行銷? 美國奇異公司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認為,五十年前的行銷架構,至今依然適用。 在行銷的技術革命發生時,消費者比以往更精明,注意廣度變得更短,也對行銷訊息更無感。重點是,眼動研究顯示,許多消費者已經練就「對廣告視若無睹」的本領。 在瀏覽網站時,他們甚至不會去看廣告或促銷可能出現的區域;同樣地,研究也強烈指出,消費者對於社群媒體和評論網站同儕建議的信任度,遠超過他們隨手可得、企業發布的行銷內容。 「5P」架構是傑洛米.麥卡錫在一九六○年提出的。在探討消費者行銷時,這項架構到現在還是一項相當實用的作法。簡單講,5P架構告訴我們,有效的消費者行銷就與做對選擇有關,也就是選對產品(product)、地點(place,配銷通路)、價格(price)、促銷訊息(promotional message)和組織支援人員(people)。 產品夠優,就是終極武器第一個P(產品)始終是、也可能永遠是行銷的終極武器。即使大數據、社群媒體、搜尋引擎優化(serach engine optimization,SEO)和價格透明度的出現,就算在超級盃足球賽時段打出製作精美、足以拿獎的啤酒廣告,行銷的終極武器依然是優質出眾的產品。 至於第二個P(地點),一般說來,消費者對產品的期望愈來愈高,他們想盡可能花愈少的錢,愈快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當你正處於競爭白熱化的激戰中,你看著競爭對手利用人類知道的所有配銷通路,拚命推銷產品,這時你很容易會為了生存,也讓產品處處可見。 有時,為了維持品牌意識或是取悅重要通路商,你真的必須以成本價銷售產品,甚至還要賠錢賣。 但是依據我們的經驗,這類情況相當少見。更常發生的是,組織必須這樣做,是因為在組織裡行銷人員比財務人員更有說服力或更有影響力。 談到地點,要問的問題不是:「我們要進入多少通路,才能觸及最多顧客、賺最多錢?」而應該問:「為了賣出最多數量並取得獲利,我們必須選擇哪些通路?」機動調價,才有機會賣掉接下來要講第三個P,也可能是最直白的行銷要素,那就是:價格。講到定價,現在我們其實只需要問一個問題:「我們何不進行一項測試?」價格測試既容易又迅速,通常也很便宜。以女性精品珠寶服飾線上委賣市集RealReal為例,它持續善用顧客追查數據,以便依據供給與需求,機動調整定價。 舉例來說,如果有件洋裝在星期四早上十點標價三六○美元,到了下午一點有七百次觀看次數卻還沒賣掉,RealReal就開始降價,譬如:降價八%。每種產品依據不同日期、不同時段,使用不同的演算法。而這些演算法本身也持續修正,以反映先前測試取得的資訊。 如果你曾發現自己看廣告時會落淚,你就知道行銷第四個P,也就是促銷(意即口語說的訊息傳遞)的力量。尤其現在,消費者都對無所不在的行銷雜訊感到麻痺,也會保護自己不讓情緒受到操控,要傳遞訊息讓消費者有感,更是難上加難。 那麼,你要怎麼突破顧客的心牆呢?我們建議兩種作法。第一種作法稱為「不固執己見地進行實驗」,因為成功的促銷不再只是與「創意」有關。就像定價一樣,促銷也與測試創意有關。 一位行銷主管的公司為人力資源業設計線上訓練產品。 在此就以約翰稱呼這位主管。他與一家數位廣告公司合作,為公司的產品定期在不同網站,以不同的編排和圖像,針對不同市場測試各種廣告標語和推銷提案。不久前他很喜歡公司提出的一支廣告,廣告聲稱「把人力資源變成你的競爭優勢!」當時,他特別不喜歡的另一項提議,是一位長相普通的年輕人竪起拇指,平淡無奇的廣告標語寫著:「讓人力資源訓練變簡單。」後續幾周,廣告公司在不同網站、不同時間、以不同大小圖像,刊登這兩支廣告。結果不管哪個通路或時段,竪起拇指的廣告顯然都是贏家,這支廣告創造最多引導數和銷售額。約翰明白了怎麼一回事,現在,要取得最佳創意,就要放下自尊,學會喜愛數據,或者至少要學會仰賴數據。 訊息傳遞的第二種作法,就是:利用驚喜進行實驗,用消費者無法預期的方式接近他們,在最棒的情況下是,他們甚至可能喜歡這樣,那就需要創新。以體驗行銷的現況做說明,近年來,體驗行銷成為行銷創新的真正泉源。 能量飲料公司紅牛絕對是這項實務的大師,該公司以最富想像力和最令人振奮的方式,將本身的品牌與極限運動活動結合。 舉例來說,該公司在二○一二年時,資助「超越人類極限的同溫層任務」,讓世人聚集在螢幕前,觀看菲利克斯.鮑加納從十二萬八千英尺高空的太空船上進行跳傘,突破音速極限。此舉將紅牛公司的行銷戲法提升到嶄新的面向。 本位主義,是創意的殺手商界人士都知道,不同部門和事業部的人員,都應該彼此溝通,各自為政的本位主義只會讓組織退步。我們以這個重點作為討論最後一個P(行銷人員組織)的開場白。 不管內在感受的誘惑再大,行銷本身不能是一座孤島,孤立就是自尋死路,本位主義會扼殺速度、構想和影響力。 知名餅乾品牌奧利奧(Oreo)雖然是一家多國集團旗下的一個品牌,卻首重組織和本身內部團隊的配適,以達到有效的跨部門機動性。因此,該公司可以泰然自若地利用現今會突然出現、那種意想不到的時刻。而且,這種突發狀況其實就在一三年足球超級盃時出現,在比賽第三場時,體育館突然停電。 在那個當下,奧利奧公司原本就安排行銷長、品牌經理、法務長和其他重要利害關係人,共處一室觀賞這場比賽。幾分鐘內,這群人集思廣益,在社群媒體推特上,推動一場名為「黑暗中,你還是可以泡一泡再吃」的宣傳活動。 結果呢?發出一則推文,根本不花半毛錢,卻為這個品牌創造五億二千五百萬名用戶觀看,是實際觀看那場比賽的人數好幾倍。而且,還登上一百多個國家的頭條新聞,拿下十四個廣告獎項,《連線》(Wired)雜誌甚至聲稱奧利奧才是超級盃的贏家。 奧利奧的故事證明,5P架構中的「人員」,不只與行銷在組織中的定位有關,更重要的是,行銷必須深入組織各部門。現在,做好行銷,人人有責。 (本文選自第六章.孫蓉萍整理)撰文 / 傑克.威爾許、蘇西.威爾許 |
李學淩:尼瑪,這也太黑了吧
頭條:一個五億女團引發的真相
近日知名電視評論人芒果媽媽發了一條微博,即五億女團養成真相的爆料,視頻只有短短3分鐘15秒,卻揭露了18線女團真實的生活狀況:我們老板有錢,因為喜歡女團就蓋樓養了個女團,包括住宿、教室、食堂都在一個樓里,有人想翻墻當場就被保安給抓了。
這個視頻讓我們了解到了一個真實的廣州本地女團的實際生活。在娛樂爆笑的同時,引發公眾對背後老板是誰、他們的青春誰來買單的討論。截止靜靜早報發出,原微博關於“五億女團養成真相”的話題討論,已經引發1.7萬人次的參與。
靜靜查閱資料得知,視頻中所說的1931團原來是由歡聚時代聯手臺灣音樂制作人團隊推出的女子演唱組合,18位成員分紅白兩隊,均為90後。據說,這個女團曾耗資5億元打造,算是國內互動造星養成式偶像的先驅組合,但是兩年了,該團一直默默無聞。
原來,歡聚時代(YY娛樂)是該女團的經紀公司。換言之,李學淩就是馬劍越口中“有錢、因為喜歡女團所以蓋樓養了女團”的老板。
難怪歡聚時代(YY娛樂)聯合創始人兼CEO李學淩轉發此微博大喊“尼瑪!這也太黑了吧”。
@中國企業家雜誌:拋開另類炒作不說,5億砸進去,老板還被高級黑,算不算投資敗筆?李學淩一句尼瑪,想必心境全包括在這兩個字里了。
@yezi大老公:國內的女團辦不起來也是有原因的,, 姑娘們加油吧!!
@我利哥帥:報告老板,我笑了。
@貌柔:應該沒有那麽誇張吧,我還認識比她們更慘的女團呢。
@nili丸倉: 本來覺得我河已經夠慘了[笑cry]媽呀 看完這個笑趴了 原來還有比我們SNH48慘多了的女團 我想加推她了[笑cry]
@阿兜醬: 這應該是1931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哈哈哈哈,講真yy是有錢還任性,最好的資源都給了1931,最後不成器[攤手]
國內
1. 雷軍的亞布力新聞兩則
雷軍反思小米負面多:要降速、調整
小米雷軍在今日召開的亞布力論壇上談了小米的“新常態”。雷軍表示在外人都認為其風口輪是機會主義者的時候,也提醒大家看到小米的實力,因為如果沒有雄厚的實力基本功是不行的。對於為什麽是“豬”,雷軍表示:要有豬的謙卑。我都躺在地板上了,沒有人能擊敗我。做企業就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抹黑,各種各樣的攻擊。我覺得我都是豬了,還有什麽能被擊敗的呢?
@暱稱已被佔用:別玩饑餓營銷了……
@hgdzjh6 :本人還是十分支持小米的,起碼它讓國民擁抱互聯網的成本降低了很多,至於質量,一分價錢一分貨,做企業順逆是常事,只要滿懷初心“做米粉心中最酷的公司”,相信一定會越做越好!
雷軍:華為骨子里不具有互聯網思維
在今日召開的亞布力論壇上,當有觀眾向雷軍提問承不承認華為也具有互聯網思維時,雷軍表示:華為也是中國企業的驕傲,華為今天之所以做得很好,也是小米的貢獻。五年前華為開始做手機,也是學習小米做產品、做用戶體驗。但骨子里,華為不具有互聯網思維。閱讀雷軍演講全文,可戳此鏈接亞布力雷軍十問十答 小米公司如何去做利潤?
而對於OPPO的快速增長,雷軍表示:“非常值得尊重的中國企業,我希望中國能湧現更多小米、華為、OPPO這樣的企業。”
@你好2017:互聯網思維本身就有問題,互聯網只是渠道之一,為用戶創造產品和服務才是宗旨,中國企業缺少做好產品的耐心和決心
@浮沈中人 :小米的賣拐,華為的海軍,樂視的PPT,三者得其一,則可獨步天下,為我獨尊!
2. 中國人最認可的中國制造是啥?65%受訪者:手機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和10年前相比進步非常大。當下最被受訪者認可的中國制造產品是手機等通訊設備(65.1%)、航天航空設備(55.4%)和高鐵等交通設備(54.1%)。
@共和國之輝:房地產
@理想救贖:中國高鐵!
3. 百度醫療事業部解散,並入人工智能團隊
百度醫療事業部昨日晚間被爆裁撤,今日百度通過內部郵件宣布對醫療業務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和優化,即日起,百度醫療事業部智能小e團隊和拇指醫生團隊,轉入AI體系;醫療事業部內容建設團隊,轉入搜索公司。 醫療事業部其他業務將予以關停,相關人員將結合公司發展需要在內部提供轉崗機會。調整之後,原百度醫療事業部總經理李政將轉至AI團隊。
@李白不白:看來百度以後要用人工智能賣假藥了!
@春秋小夢:百度這次真的把寶全壓在人工智能上了。
4. 傳螞蟻金服正尋求30億美元融資
2月9日早間消息,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相關知情人士稱,為了資助海外的收購項目,螞蟻金服正在與銀行家商討,可能通過發行債券或銀行貸款的方式籌集超過30億美元的資金。
螞蟻金服回應稱:“由於螞蟻是一家內資公司,而在全球化的進程中需要大量美元,因此我們會擇機在海外向銀行借款用於這一部分工作,這是企業的正常運營行為。”
@狼跡天涯魔法袋:支付寶在國內已經完敗於微信支付,不走國際化路線死路一條
@宋冠良:IPO之前就開始發債貸款,要註意控制財務風險
5. 打臉王健林!上海迪士尼開業後交了份漂亮成績
在央視節目《對話》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說:“要讓迪士尼中國的這一塊財務十年到二十年之內盈不了利。”2 月 8 日,迪士尼公布了 2017 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在整體盈利下跌的情況下,上海迪士尼卻有了不錯的表現。據了解,上海迪士尼迄今已接待遊客超 700 萬,新春期間幾乎每日最大承載運營。
@增益其所不能:遙想當年,健林兄說得多麽豪邁。
6. 董明珠:想通過銀隆做汽車進軍汽車空調領域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了格力電器將進軍汽車空調一事。董明珠稱,“與銀隆合作給格力電器帶來革命性的一種突破,就是配套汽車空調。我們也想通過銀隆汽車首先使用格力汽車空調讓產品走出去,從而讓更多汽車領域的企業今後能與格力有合作。”
@任真路人甲:格力還應該做集中空調,移動空調,新風系統,在空調上加裝凈化裝置,升級除霧霾的空調
7. 2016年中國網絡零售交易額超5萬億元 同比增26.2%
中國商務部2月9日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網絡零售交易額達5.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6.2%,是同期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兩倍有余。其中,實物商品網絡銷售交易額近4.2萬億元,占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逾八分之一,占比較2016年同期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
@斷情銷魂掌:不知道王健林和馬雲的電商50%還算不算數。
國外
8. 谷歌決定下狠手整治Android應用窺探隱私
2月9日上午消息,Google Play商店的規模很快就會大幅縮小,原因是該公司剛剛發信給世界各地的開發者,告知他們很快就會對違反谷歌用戶數據政策的應用“限制可見”,甚至徹底刪除。
@呵呵那個誰:大多數app,多多少少都有采集數據的。
9. 蘋果:iPhone異常關機原因仍在查 未發現涉安全性問題
2月9日,蘋果公司總部派員再次來到中國向中國消費者協會介紹了近期改進售後服務的情況。自2016年10月份,中消協公開查詢蘋果部分型號手機存在異常關機的問題後,蘋果公司已經采取了為2015 年9月到10月期間生產的iPhone 6s設備免費更換電池、在iOS軟件更新中增加診斷功能等一系列措施。
蘋果公司介紹,目前沒有發現涉及手機安全性的問題。相關iPhone 6s設備電池更換工作的電池備件現已得到保障,可以滿足消費者快捷更換的需求。蘋果公司目前正在對導致手機異常關機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做進一步核實和改進,並將在確認後告知消費者及社會各界。
@牧融花間堂:不知道有木有人和我一樣,冬天使用蘋果6,百分之50的電,拿外面凍兩分鐘,直接關機,有木有。
@鵬:我的6也是,沒充電顯示百分之十以下,一充電瞬間40以上,而且還自動關機,充電狀態下顯示百分之40以上,無語……
10. 傳今年的新iPhone定價超1000美元
今年,蘋果將推出紀念iPhone推出十周年的特別版本手機,外界稱之為iPhone 8或者iPhone X。據外媒最新消息,該手機的定價超過1000美元,將是史上最貴的蘋果手機。
@╰☆ヾ諾言乄:別說人家蘋果貴。。。國產手機也在一個勁的漲價。
@李興河的國:國內難道要賣到一萬?
11. Twitter第四季凈虧1.67億美元 同比虧損幅度擴大
據外電報道,微型博客Twitter周四發布了該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財報。財報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Twitter實現營收7.17億美元,同比增長1%;凈虧損為1.67億美元,去年同期為凈虧損9000萬美元。Twitter第四季度調整後每股收益為0.16美元,好於市場分析師平均預計的0.12美元。不過受第四季度營收未達預期的影響,至發稿時,Twitter股價在周四的盤前交易中大跌7.91%。
@向陽花不敗:Twitter不行啊,再虧損特朗普怎麽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