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元大人事大地震 馬家推動世代交替

2014-07-17  TNM  
 

 

元大集團創辦人馬志玲、杜麗莊夫婦,6月30日經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後,預估7月底、8月初,就得因結構債案入獄服刑,元大集團正式交由2個兒子馬維建、馬維辰掌理。

本刊調查,去年中馬家醞釀人事大換血,今年7月,元大金控旗下逾20位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高階經理人異動,是公司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人事大搬風,世代接替意味濃厚。

今年五月,馬志玲次子馬維辰低調與主播林家琪結婚,這個喜訊讓馬志玲、杜麗莊樂在心頭,但隨後馬志玲夫婦心中的另件大事,卻讓二人心情跌到谷底。

父母將囚 兄弟大整頓

九年前,馬志玲及時任元京證券董事長的杜麗莊,涉嫌將旗下元大投信股票賣給上市的元京證券,轉嫁結構債損失,致元京證券股東損失四億四千萬元,二人因而吃上官司。去年馬志玲夫婦遭高等法院各判處七年四個月徒刑,二人再上訴,但今年六月三十日最高法院駁回,若申請再審等法律救濟不及,身價上百億元的馬志玲夫婦,最快將於七月底、八月初入獄服刑。馬家面對遽變愁雲慘霧,但馬維建、馬維辰兄弟早已在接班位置定位,並大動作整頓人事。本刊調查,去年六月,元大金首任董事長顏慶章下台,馬維辰上台任董事,兄弟倆就醞釀人事大換血,希望員工更年輕化、國際化。六月十一日,資產金額高達七千八百億元的元大金控,內部即傳出,即將公告集團旗下超過二十多位董事長、總經理等高階經理人將在七月大調動,震驚近萬名員工,因為這是金控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人事異動,背後主導者就是馬維建、馬維辰兄弟。

仿京城銀 換血拚獲利

「老臣是父親輩(馬志玲)在用的人,行事作風保守,多希望安穩過日,不如年輕人好溝通,但二位公子(馬維建、馬維辰)不想這樣下去。」知情人士透露。近年來,國際金融大環境變動快速,像是人民幣匯率一下子由升轉貶,元大金原有的經營團隊在應變速度上,常常顯露出「力不從心」。元大金高層指出:「去年一月,債券部門獲利還挺高的,但一個利率的變動,債券就吃虧,二月的獲利數字變難看。」消息人士指出,馬維建、馬維辰兄弟看到京城銀行改革成果,決定大刀闊斧進行組織重整。京城銀行原本是一家分析師眼中「呆帳多、股價低」的銀行,自二○○九年戴誠志上任董事長,在金融海嘯時重押高收益債券,危機入巿,股東權益衝高到近二○%,成了一家賺錢的小而美銀行。這番能耐令元大馬家看得咋舌。知情人士說:「元大馬家希望專業經理人,能以京城銀行為榜樣,提高資金的效益。」

請將操盤 老臣怨聲起

馬維建兄弟深諳提高效益,必須仰賴專業經理人,著手人事佈局。去年十一月,元大馬家請動前華南金董座王榮周,時任元大金董座的老臣申鼎籛旋即讓位。王榮周操盤半年多,進行組織重整,新設國際、法金、資管、電子商務等四事業處及商品審議委員會。七月,即展開人事大調動。其中,具代表性的是,原本跟隨馬志玲數十年的元大證券的老臣,包括元大金控的核心事業元大寶來證券董座申鼎籛、總經理林添富,分別調動擔任元大金控總經理、元大寶來期貨董事長。申、林二人所留職務則分別由原元大寶來期貨董事長賀鳴珩與執行副總賴宗武接任;原金控總經理王正新,則調任元大人壽董事長,專責擴大元大人壽的資產部位。至於今年二月才出任元大寶來投信董事長杜純琛,是杜麗莊的弟弟,這回,轉檯元大投顧任董座。他所留下的原職,則由年度績效達成逾一五○%的原元大國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林武田出任。這些都突顯元大馬家二代接班後,老臣角色轉淡,換上有戰績的新生代出頭。過去,元大金原有的人事佈局,側重在證券的經紀業務,這回人事安排予以打破,並強化銀行與人壽的專才。元大人事大地震,展現少主接班的新氣象,但也震得老臣埋怨聲起,「這些董事長、總經理,在不同的子公司如證券、期貨、投信之間調動,並非自己熟悉領域,如果交不出成績單,自然遭淘汰。有些老臣心裡不舒服,但礙於退休時間快到,也就閉緊嘴巴。」元大人私下透露。

賀董立功 高昇受矚目

三年前,元大金與開發金搶親寶來證,元大金以總價超過四八八億元勝出,穩坐龍頭券商寶座。由於,元大金對寶來員工承諾三年的工作保障,到今年十月到期,屆時原寶來員工去留,也備受關注。促成元大、寶來證券合併的幕後推手,是出身自紡織廣豐賀家,又十分熟悉國際巿場的賀鳴珩,他在這次高階人事換血中,最備受矚目。「外界傳說,賀董(賀鳴珩)明升暗降,其實,他出任元大金旗下最重要的子公司─元大寶來證券,絕對是高昇。他幫元大金把期貨交易所股票,賣給歐洲期貨交易所,可說大功一件。」知情人士說。由於寶來證、寶來期併入元大金旗下證券、期貨後,導致元大金合計持有台灣期交所的股權,已超過法令規定的上限五%,金管會要求,必須在二年內將超過部分售出。對此,元大人說:「會想買期交所股票的人並不多,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去年底,經由賀鳴珩的穿梭,元大金將旗下所持有期交所五%股權,以每股約一百元賣給全球排名第二大的歐洲期貨交易所,獲利新台幣十一億一千六百萬元,還創下國外期交所首度參股我期交所的首例。賀鳴珩對本刊說,元大金以證券為核心,但國內證券分點已趨飽和,最近元大金買下韓國東洋證券,淨值逾百億元,這些國外佈局都需要更年輕、國際化的人才。而他的發言多少透露馬家二位公子的思維。

弟弟主政 哥哥管國貿

馬家少主佈局人事大換血,成效還待時間證明,但二老入監服刑迫在眼前,馬家人的心情很難調適。曾任元大證券董事長的杜麗莊,一路陪伴丈夫馬志玲,「面對官司,這二年來,她(杜麗莊)一直有在做心理準備,但她最擔心九十多歲的婆婆與她的先生,馬先生(馬志玲)現在根本離不開她。」馬家友人說。一九七四年,馬志玲父親以債權人身份接下元大證券,交由馬志玲經營。馬志玲擊敗老牌的新光、日盛,一九九三年拿下證券龍頭寶座,且一路併購坐大。二○○一年,各大金融家族成立金控,元大錯失機會,直到二○○五年入主復華金。然元大馬家在扁執政時代入主金控,因與扁家往來,身陷官司,先是馬志玲夫婦涉入元大投信結構債弊案,接著馬維建及馬維辰也因洗錢案被告。為此,馬維建及馬維辰請辭元大金董事及總經理、營運長職務。迄今,馬家僅馬維辰無罪,任元大金及元大銀行、人壽董事;馬維建則因洗錢案,二○一一年被判處八個月、緩刑二年,依金控法令,五年內不得擔任金融機構負責人,他現任國貿董事長、元大文教基金會董事。過去,馬志玲脾氣火爆、杜麗莊個性柔和,相互搭配;現在則是換馬維建扮白臉、馬維辰唱黑臉,接下父母的棒子,帶領元大集團。

馬維辰 小檔案

出生:1970年現職:元大金控、元大銀行、元大人壽董事學歷:美國南加州大學商學系畢業經歷:奇唯科技執行長、元大建設執行長、復華銀行副董事長家庭:已婚

馬維建 小檔案

出生:1967年現職:國貿大樓董事長學歷: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企管所碩士經歷:元大證國際部副總經理、復華證金董事長家庭:已婚,育有1子1女興趣:畫作收藏,趙無極、林風眠等作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37

新世代App 物盡其用 by 阿梅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1/06/%E6%96%B0%E4%B8%96%E4%BB%A3app-%E7%89%A9%E7%9B%A1%E5%85%B6%E7%94%A8/

新世代App 物盡其用

PB020038

自移動互聯網快速普及,我們習慣什麼都要跟別人分享。中午吃了什麼要分享,去旅行看到什麼也要分享。最近,連幾十年都沒有思考過的政見,都爭住要跟別人分享一餐。

阿梅屬老土派,連Facebook 都不會用,對新科技一向不熱衷。之前因工作硬著頭皮試用call車App後,才赫然感受到新科技對固有商業模式的衝擊,已經大得不能漠視。當然,對投資者而言,亦意味著將會有大量趕不上潮流的舊式企業被時代淘汰。尤其那些傳統把買家及賣家連結的中間人行業,由於訊息變得透明,將長線將失去存在價值。

研發生活上所需

互聯網無非就是透過訊息公開分享,令資源得以更好的分配。例如call車App,理念就是把空車沒有坐,有人冇車坐的資源錯配問題解決。私人司機一般有很多idle時間,閒著沒事做,等待僱主指示。Uber的概念就是把私人司機公開分享。只要分享人數夠多,再通過科技協助,分析用家用車樓據,便可以更好分配司機資源,減少浪費。

又例如Airbnb。解決的就是有房無人住,有人無房住的問題。不少人經常出差到處飛,家中長期空置造成資源浪費。如果可以跟人分享,短租出去幫補,又或者交換國外生住宿來省回酒店錢,既劃算,又環保。

若以此道理伸延,舉一反三的話,其實世上所有物資,理論上都可以通過分享,令其得以更好分配及利用。例如大部分時間停泊在停車場的汽車,長期沒有人用的會議室,又或者家裏一大堆一年都用不上一次的電器等等。連公司的同事,家裏的傭人,甚至男女朋友……,理論上在用不上的時候,都可以分享,做到「本來無一物」的超凡境界。當然,我只是在說理論而已。

由於本篇屬學術性文章,道德及實際操作問題,暫不考慮。

信報專欄《財經DNA》作者
個人網頁: http://moybeanplayground.blogspot.hk/
Posted in 宏觀經濟 and tagged , , ,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50

不假掰的領導風 才能讓Y世代埋單

2015-02-02  TCW
 
 

 

最近,行政院長毛治國邀請台北市長柯文哲的選戰網路軍師,幫內閣首長們上課,財政部也曾考慮用網路蒐集「房地合一」稅改意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宣布將在今年立委選舉提名中,引進柯文哲的網路選才i-Voting模式。

其實,善用網路是表象,柯文哲勇敢甚至白目的做自己,就算活在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般透明環境也無所謂,才是高人氣關鍵。

依循本性、不偽裝、不怕自暴缺點、喜歡開誠布公,這些特質在企管領域稱為「真實領導」(authentic leadership,見第一百一十七頁小辭典),它可降低不透明的成本,更有效提升績效。相較其他政治人物,柯文哲的真實領導風格,特別明顯。

代表人物:柯P不修飾,同件外套、球鞋連穿數日

例如,他只在就職典禮那天穿正式西裝、打領帶,第二天起就變回不修邊幅模樣,同一件外套連穿數日,領子積滿頭皮屑,腳踩運動鞋,不時搔頭抓背,一副「大叔」樣貌。更不修飾的是他的言行,直率、武斷,想到什麼說什麼,說錯了隔天再改。

還有,他要施政透明化,將把市府會議紀錄、委外合約都公開上網。富邦董事長蔡明忠兄弟去見他、遠雄董事長趙藤雄被他找去談判,他都不隱晦、甚至主動公布。

在台灣政商界,這般我行我素、人前人後同個模樣的領導者,極罕見。台灣政商界盛行「家長式領導」,從前總統李登輝到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都是嚴密掌控決策資訊,有威權身段,維護形象,也適時展現大家長的慈愛。

背後趨勢:真實領導《富比世》指這是今年領導力關鍵字

「真實領導」約在千禧年代的美國興起,當時發生「安能案」等舞弊事件,企業倫理崩壞,社會上開始鼓勵領導人展現真誠、作風透明。像是被喻為二十世紀最偉大執行長的奇異前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星巴克創辦人舒茲(Howard Schultz),遵循自己信奉的價值和本性來領導企業,就經常被用「authentic」來形容。

《富比世》雜誌則指出,二○一五年十大職場趨勢中,「真實」也成為領導力的關鍵字。因為一份針對千禧世代的調查發現,五二%的Y世代(一九八○年至二○○○年出生)和Z世代(二○○○年以後出生)認為,好的領導者最重要的特質是誠實。同時,社群媒體也持續推波助瀾,企業和領導人在此影響下必須更開放、更透明,透過真實領導培養信任感。

把時空背景置換到當前台灣,就不難了解為何柯文哲受到年輕世代歡迎。去年底大選,多位勝選者也有類似特質,例如台中市長林佳龍、桃園市長鄭文燦,都強調市政公開透明;台南市長賴清德近日也展現硬氣,以議長涉賄為由拒絕進入市議會。

然而,柯文哲用「做自己」的方式,真能讓市政長期有效運作嗎?

台大工商管理系教授莊璦嘉認為,柯文哲具備許多真實領導的特質,不過他融合西方的「忠於自我」和東方儒家的良知,雖然不懂人情世故,卻能表現自己良善,有助於化解本性上不利融入社會的困境。

莊璦嘉以學者盧因(Lewin)的組織變革三階段模型,分析柯進市府的做法。即「解凍」原有規章文化、「行動」建立新規章、「再結凍」延續自己建立的規章文化。

她說,柯文哲上任後的動作太快,幾乎同時「解凍」和「行動」,沒有先給市府員工心理準備的解凍期。他的真實領導雖然會讓員工很快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但事情該怎麼做才好,員工仍會難以調適。

她指出,柯文哲欠缺「軟實力」,目標導向的作風讓他較不重視部屬,如果一個真實領導的主管,又能與員工建立良好關係,那麼真實領導的優點會更凸顯。

最大隱憂:不容妥協堅持做自己,難為多方利益做協調

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湯明哲,則懷疑真實領導能否成功放在政治領域?因為政治需要在多元的利益之間尋求妥協,「政治人物不能做自己,」政治體制裡有各式各樣的箝制機構(例如審計、議會監督等等),不妥協、不看整體,施政會很困難。

他也認為,政治上若什麼都公開,可能會限制主管的裁量權。例如,政府採購已有主計、審計可管控,若還要對民間公布細節,牽涉複雜的社會觀感,「你會需要花太多時間去證明你沒錯,」他說。

湯明哲也指出,喜歡罵人、高壓、直覺式的柯式風格,會出現一些缺陷,包括抑制創意,「創意不是靠打屁股出來的」;而柯對事情「先想(是否)合情,再想合法」,對法律不尊重,也可能窒礙難行。

柯文哲現象是因應「除舊布新」的社會氛圍而生,民眾對他的「破壞式創新」,初期會有較高的接受度。但他能否運用這股民氣讓改革成功,有效帶領公務團隊?他的執政成敗,將是台灣政治能不能走向真實領導這股清新風潮的指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322

一個國中校長的沉痛憂慮:現在的國高中生,恐怕有1/3碰過毒品 失控的毒癮世代

2015-04-27  TWM  
 

 

「大家一起試看看吧,一次就好,沒試過哪會知道有什麼感覺……」有如魔鬼化身的白色粉末,正利用青少年渴望同儕肯定、追尋刺激的特性,從黑暗中悄悄潛入校園。

因為價格便宜、取得管道多元,擴散速度超乎你我想像,看似無害的一口菸、一杯咖啡,很可能就讓心智未成熟的學子,從此陷入毒癮深淵。

對抗K他命的戰役,需要關心台灣下一代的我們,一同挺身而出。

撰文.鄭閔聲、何欣潔 研究員.曾乙申一個過來人的告白:校園買K太方便 學長姊帶頭吸!

我叫小光(化名),今年二十三歲。我本來連菸都不抽,只是喜歡打撞球。在球場,我常看到幾個朋友聚在逃生梯,分享看起來有點不一樣的香菸。當時我才十六歲,因為好奇隨口問了一句「那是什麼?」朋友回答我:「就K菸啊,要不要試試看?」我雖然不喜歡抽菸的感覺,但還是試了,第一次抽有一種暈暈的、放鬆的感覺,持續了十幾分鐘吧。因為滿舒服的,之後就一直抽下去,慢慢習慣這種感覺。

吸K菸不像搖頭丸或安非他命那麼興奮,但吸久了還是會上癮,好像變成一種習慣動作。一般來說,一克的K他命最多可以做成十支K菸,一支K菸成本頂多四、五十元,非常便宜,連學生也負擔得起;學校裡還有人把K菸一支一支拿來賣,K他命才會這麼氾濫。

K菸抽久了,也在外面認識了一些人,我開始拿藥賣給同學;但我沒有在賣K,因為K很容易拿到,有時連好學生也跟著一起抽K菸,所以沒什麼好賺的。我都是賣二級毒品,例如安非他命,因為這種東西不容易拿到,也比較危險,才有賺頭。

我住台北市,根據我的經驗,台北碰K的小孩最多,因為台北的酒店多、夜店多、幫派也多。有的學校因為在校園裡就有吸菸區,滿十八歲的學長姊就會帶頭在校園裡抽K菸,學弟妹看到好奇就會想試,和我當初第一次抽K菸的情況一模一樣……。

全台都淪陷!

「若強制勒戒 校園會少一堆學生」「我們可以清楚看見,K他命確實在年輕人間流行。這種藥物十幾年前就進到台灣,但沒有人會特別想賣給學生。這幾年商業規模到了一定程度,販賣者想拓展客源,校園裡的學生就成了可以開發的銷售對象,逐漸形成一種新的供需模式。」置身補習班林立的台北市南陽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束連文,正憂心忡忡地分析青少年濫用藥物的嚴重性,他所看見的K他命擴散現象,與小光的故事不謀而合。

K他命不僅在都會區氾濫,連中南部、甚至花東地區都被K毒攻陷。距台北四百公里的屏東恆春,一位擔任教職超過二十年的國中老師,也目睹了類似問題:「這幾年有些學生為了家計,假日到墾丁大街的酒吧打工,或在海濱幫忙開沙灘車打工;有時我會發現,只隔了一個連續假期,甚至一個周末,那些學生回來上課時,眼神都變了。原來是有些客人玩毒品,一個順手就分給年輕的工讀生,邀他們『一起嗨』。」一位屏東的國中校長也沉痛地告訴我們,「如果好奇抽過一次K菸也算,現在的國高中生,恐怕有將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都有沾過。如果吸K他命要送強制勒戒,校園會少掉一堆學生!」 曾販毒入監的小光則說:「我覺得比三分之一更多。」媒體也曾報導,台中市吸毒學生恐達三至四成,高雄市前鎮分局警察更曾遭販毒青少年反嗆:「班上有過半同學用過毒品,學校裡買毒的同學超過百人,你要一個一個抓嗎?」問題嚴重程度,遠超過官方掌握數字。

來到後山花蓮,長期輔導保護管束少年的社工師林劭宇也觀察到,在「台灣最後一片淨土」上成長的青少年,正被來自外地的毒品侵蝕,「因為觀光,這幾年花蓮發展得很快,工作機會多了,但毒品也變多、變便宜了,K他命、K菸就在社區流竄。」毒品與藥物濫用問題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從來不曾根絕,台灣也不例外。過去一個月,陸續發生女大學生開慶生派對大嗑搖頭丸,結果不幸暴斃;一名年輕男子因嗑藥失去理智,持刀殺死祖父母後,還企圖焚屍滅證等與毒品相關的案件,在在讓人驚覺,國內毒品氾濫已經到了瀕臨失控的程度。

更使人不寒而慄的是,在這些事件中受毒品影響的,絕大多數是年輕世代,他們很可能自未成年就養成濫用藥物的習慣,卻未受到應有的關注與輔導,最終在成年後釀成憾事。毒品就像青少年成長歷程中的未爆彈,若不及時拆解,未來恐將有更多案例意外引爆,讓社會付出慘痛代價。

毒成長快!

大多自中國走私而來 便宜又易取得「在各級毒品當中,K他命、一粒眠這類三級毒品,無論案件數或查獲量成長速度都是最快,一級毒品海洛因這幾年反而有明顯下降的趨勢。」談起青少年毒品問題,法務部矯正署台北少年觀護所副所長許國賢指出,新接觸毒品的未成年人士,多以取得容易、價格相對低廉的K他命為主;因此,K他命供給及需求皆大幅成長,施用者年齡也有下探趨勢。

四月十三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邀請行政部門,報告遏止青少年毒品吸食和藥物濫用相關作為,法務部次長吳陳鐶在會中表示,去年政府查獲的毒品總量為歷年新高的四三三九.五公斤,來自中國的K他命高達三千公斤;警政署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青少年涉及三級毒品人數成長十五倍;教育部統計,二○一四年有一千七百名學生被通報藥物濫用,有近九成是使用三級毒品。

毫無疑問,K他命就是台灣當前最「流行」、也最常被青少年濫用的毒品。但請注意,上述資訊還只是被「查獲」的冰山一角,每年實際流入市面上的毒品數量,以及吸食的青少年人數,絕對比官方統計更駭人聽聞。

不易被察覺!

控制好劑量 行動不會出現異狀K他命的學名為氯胺酮(Ketamine),是一種非鴉片系麻醉藥物,在常溫、常壓下呈白色粉末狀,原本是用於動物麻醉。K他命從上世紀末開始,成為狂歡派對上常見的迷幻藥物,讓人產生快樂與不真實的感覺,被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列為「危險精神科藥物」管制。

台灣目前將K他命列為三級毒品管制,製造、運輸、販賣、大量持有轉讓,皆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科以刑責;但被驗出吸食或持有二十公克以下K他命者,僅處以行政罰鍰與最高八小時的毒品危害講習。正因為吸食罰則相對輕微,讓K他命被視為尋歡作樂的催化劑。

「K他命在醫學上屬於『俱樂部型用藥』(容易在酒吧、夜店濫用),藥效來得快,代謝速度也快,使用者經常是在酒精或其他物質的催化下,尋求短暫的快感極大化。」旗山醫院精神科主任謝遠達在台北市服務時,就曾遇過許多因腹痛、頻尿求診的年輕男女,這些人不會承認使用禁藥,醫療人員也無計可施。

使用K他命將近十五年、已動過兩次膀胱手術的小天(化名),早期常因胃痛、下腹痛求醫,醫師也以為他的症狀是腎結石造成,從未懷疑他吸食K他命。小天說:「用K只要控制好劑量,還是能像正常人一樣行動,不會被看出異狀。」但他沒想到,後遺症卻是如此嚴重。

K他命之所以被列為三級毒品,是因為它的生理成癮性並不明顯,但這不等同「拉K比用其他毒品不傷身體」。束連文指出,濫用K他命可能造成記憶力及智力衰退、情緒不穩定、心臟機能受損、膀胱病變等嚴重後遺症;只是多數使用者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而難以察覺,一旦意識到身體出狀況主動求醫時,幾乎都已演變為不可回復的永久傷害。

其實,青少年並不是不了解K他命對身體的危害,根據衛福部發表的《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十二到十七歲的青少年中,有近九成知道使用非法藥物會使人上癮;九五%認同使用非法藥物會對身體和精神造成傷害。但這樣的認知並不足以嚇阻青少年使用非法藥物,根據同一份調查,六六%的青少年,首次使用非法藥物的動機是「好奇或趕流行。」成癮難戒斷!

連要開刀的病患 手術當天都在吸台大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執行長張淑慧分析,K他命在年輕世代盛行的原因是年輕人叛逆、追求流行的心態,她常見青少年在同儕間炫耀使用禁藥的經驗,讓K他命儼然成為流行象徵,「吸食安非他命或其他毒品需要使用器具,K菸卻只是輕輕吸一口就有感覺,追求刺激的孩子,常忽略了這件事對身心的危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護理部防疫專案組主任莊苹也認為,一九九四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屬於網路原生代,他們對網路資訊與網友的信任,可能更勝於父母師長的意見;因此有時分享毒品並不是存心害同學,完全是一種與好朋友分享的心情。

「多數青少年都認為吸個一、兩次不會上癮,隨時想不碰就可以不碰,這些人都低估了K他命的心理成癮性。」束連文分析,所有迷幻藥的作用都是刺激腦神經中樞,只要人腦記住受刺激得到的快樂,會像是被綁架一樣,不斷想重溫這種感覺,形成了俗稱的「心癮」。八成以上使用者,難以脫離K他命的掌控。

二十三歲的小全,四年前在派對上接觸了K他命。一開始,他只在與朋友同樂時分享;但一年多前因為失戀,他選擇用藥物創造的幻覺世界逃避現實,成為K他命的重度使用者,再也收不了手。「其實不是每次拉K都有感覺,反而像是時間到了覺得該吃飯,有時走在路上看到便利商店,就會不自覺走進廁所來一管。」不到一年,小全就開始出現頻尿的現象,但他不以為意,「我覺得K是比較『低階』的毒品,不會太傷身體,何況我都還能正常工作。」一直拖到出現劇烈腹痛與血尿,才主動就醫,醫師診斷後發現他膀胱嚴重潰爛,必須立刻進行手術,讓小全震驚得當場連話都說不出口。

即使付出了慘痛代價,小全還是難以抗拒K他命的致命吸引力,接受手術當天,他躲在廁所用掉身上最後一點「存貨」;手術過後躺了三天,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找藥頭「補貨」。如今被家人強制送到戒治機構戒毒的小全,被問起難道從來不想戒毒時,只是面無表情地說:「當然會想,我每次都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但永遠都有下一次……。」「除了吸食成癮造成的生理傷害之外,不當使用非法藥物造成的法律後果,甚至進階使用安非他命、海洛因等毒品的狀況也不能輕忽。」束連文直言,青少年濫用藥物造成的控制力減退、情緒不穩定,經常導致不當行為甚至犯罪;絕大多數觸犯《少年事件處理法》,或有犯罪之虞的青少年,都有濫用藥物的行為。

犯罪關聯高!

成績好、家庭正常 也不乏吸食者張淑慧也分析,青少年初次使用藥物的高峰為七到八年級,也有從國小就吸食K他命的案例,平均成癮年齡則為十七.三歲,年齡層恰好與青少年犯罪高峰期重疊。

根據司法院統計,○四年,全國各地方法院少年暨兒童保護事件終結案件,為三○六九二件,一三年則增加至三九一二五件。也就是說,全國有犯罪之虞,或實際犯罪送少年法庭審理的案件,九年增加了二七%。

「青少年不具經濟能力,若習慣使用藥物,就必須設法尋找收入來源,直接導致許多竊盜案件。意思就是,濫用藥物通常是進一步犯罪行為的跳板。」社工師張進益根據多年輔導「非行少年」(有犯罪行為或有犯罪之虞接受觀護處分的青少年)的經驗,得出這樣的結論。

曾販毒的小光也指出,藥頭為了拓展業務,還在校園中部署「業務代表」,主動兜售,或初期免費提供K他命給學生,一開始是「免費」,但之後你要再抽,「就去拉更多同學一起來買啊!」原本只是在撞球場好奇抽了K菸的小光,就是依循著類似的模式,一步步從拉K走向吸食、販賣安非他命,最後進了勒戒所。

過去的學術研究多認為,濫用藥物的青少年,多半來自破碎家庭,或是學業成績不佳、有情緒管理障礙;但曾任桃園市社會局局長的張淑慧直言,這項論點在K他命問題上並不適用,因為她任職時發現,疑似吸食毒品青少年中,就不乏家庭功能與在校表現皆正常的案例,「我認為K他命是『無特定高風險群』的藥物。」「我曾經遇過一群在學校表現良好的孩子,因為想幫同學慶生,買了一堆K他命,排成『Happy Birthday』字樣,大家同時吸掉,結果因為搞不清楚劑量,當場昏倒在KTV包廂。」一位執法人員強調,雖然施用毒品的案例仍以行為偏差青少年居多,但絕不是「成績好就不會碰毒」。一位台北市立明星國中教師也透露,校內有學生因濫用藥物遭列管。

儘管教育部長吳思華強調,去年被通報濫用藥物的學生數,比一二年高峰期已明顯下降,顯示學生吸毒已獲得控制;但第一線的社工師與教育人員,對這樣的數據普遍高度存疑。

淪陷太容易!

先給你免費試用 之後就無法自拔在台北市西門町一帶工作的莊苹就透露自己常在路邊,甚至便利超商前,就看到青少年公然吸食K菸,「你聞到燒塑膠的味道,那就是了。」社工師林黃翔也說,他認識一個朋友,在看似單純的便利商店打工,但因為店址在台北市林森北路,認識在酒店上班的員工,「混熟後,對方邀他來店裡玩,順便請他抽一根免費的K菸,結果就掉進去了。」遠離特種行業較多的台北,K他命氾濫現象依舊存在,只是樣態稍有不同,有時候是透過同儕團體影響,也有透過陣頭接觸染毒。

「地方上的陣頭出巡遶境一次就是好幾天,大人有時候就會拿K菸給小孩子抽,當作獎勵。一、兩次下來,有的孩子就被陣頭拉走,再也不回學校上課。」屏東一位資深教師感嘆。

謝遠達在高雄服務期間,也經常耳聞幫派集團把K他命當成「甜頭」,吸引經濟狀況較差的偏鄉學生替他們辦事,有人畢業後因此染上毒癮,或直接加入幫派。

為使台灣的下一代免受毒害,有立委主張將K他命提升為二級毒品,讓吸食者強制接受勒戒,以提高嚇阻力。但這項看似最直接的解方,卻遭到絕大多數專家否決,他們共同的觀點就是「重罰治標不治本」。

許國賢指出,K他命的生理戒斷症狀不明顯,使用者對藥物的依賴主要來自心理因素,將吸食者送進類似監獄的勒戒所,並不能達到「教化矯治」的效果,反而可能在勒戒所內結識其他毒品犯,產生更嚴重後果。

謝遠達也認為,與其讓濫用藥物的青少年進勒戒所,從此被標籤化,不如理解青少年吸食K他命背後的因素,並提供協助。束連文更直言,把K他命列為二級毒品只有短期效果,不久後一定有新配方的迷幻藥問世,「難道政府能一直重罰下去嗎?」教育是根本!

提升K毒等級治標不治本 抓不勝抓所有專家一致認為,從教育做起,在青少年心中種下面對藥物的正確意識,才是控制毒害的根本之道。「教育絕對不是在課堂上放一放影片,重點是要找出對的方式,用在對的人身上。」許國賢說。

「這個東西,可以讓你得到快樂,我可是看在你是我的好朋友,才分你用的!」四月中旬午後的桃園市立龜山國中活動中心,稚氣未脫的七年級生,正席地而坐,欣賞著紙風車劇團演出的反毒戲劇《拯救浮士德》。經驗豐富的兒童劇演員,正用誇張的肢體動作,吸引觀眾注意,並趁機灌輸拒絕毒品的概念。

儘管學生的反應相當熱絡,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卻感嘆,這個因他親眼目睹鄉間毒品充斥,而發起的「拯救浮士德計畫」,始終未獲得政府充分支持;劇團向各校提出巡演計畫時甚至經常碰壁,而最常得到的拒絕理由就是:「我們學校沒人吸毒,不需要看這部戲。」「計畫開始以後,有越來越多朋友告訴我,毒品問題比想像的更嚴重,有私校教師說,全校幾乎有一半的人在吸毒,有名校畢業的學生不慎染上毒癮,讓全家得了憂鬱症;但更多人還是選擇忽視,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李永豐說。

與紙風車合作的元大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楊荊孫認為,製作反毒劇是「傻子才會做的事」。對此,李永豐苦笑:「這是黑暗中的微弱燭光,只要火還沒有熄,就還有機會被看見。」毒品與毒癮患者,永遠躲在社會的幽暗角落,難以被人察覺;但越來越多跡象顯示,這片陰影的範圍正持續擴大。毒癮並不是可以透過隔離根除的生物傳染病,而是一種必須被人性手段控制的社會現象。面對這項危機,你可以選擇冷漠,但沒有人得以永遠獨善其身。

長期吸食K他命 膀胱嚴重萎縮

──K他命小檔案

毒品分級 第三級

別名 愷他命、K粉、克他命、K仔吸食方式 口服、鼻服、菸吸、注射吸食後症狀 產生歡愉、快樂、酒醉感,以及與現實脫離狀況,也會有噁心、視覺模糊、暫發性失憶及失去平衡等。

吸食副作用 心跳過速、血壓上升、肌肉緊張而呈陣攣性運動等。

濫用後遺症 可能罹患「慢性間質性膀胱炎」,變得頻尿、尿急、小便疼痛、血尿、下腹部疼痛,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尿量減少、水腫等腎功能不全的症狀。

K他命等三級毒品 近年吸食人數暴增──近年三級毒品吸食疑犯人數吸食K他命人數,近年攀上高峰,但專家認為,被警方查獲者只是冰山一角,實際數字肯定更加驚人。

校園染毒 三級毒品最嚴重──近年台灣學生各種毒品濫用人數95%知道吸毒有害 仍因好奇淪陷──青少年藥物濫用大調查Q1三大取得毒品地點(K他命)

路邊 30.3%

朋友住處 21.2%

電玩店/遊樂場 12.1% 註: 警方表示,路邊是青少年被查獲毒品最多的地點,但實際上較常吸食的場所,仍是朋友住處或電玩店、遊樂場。

Q2毒品來源(K他命)

朋友53.7%

毒販39%

自己販賣7.3%

Q3吸食原因(複選)

好奇 66.7%

放鬆自己/解除壓力 14.2%

因為朋友有用 13%

娛樂助興 11.7%

Q4首次吸食與成癮年齡

平均12.5歲初次吸食毒品

平均17.3歲毒品成癮

Q5藥物濫用傷害認知

認為對身體有害95.5%

認為無害1.1%

不知道3.4%

Q6藥物濫用成癮認知

認為會成癮88.8%

認為不會成癮6.5%

不知道4.7%

資料來源: 衛福部《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2009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2014年)毒品,就是這樣入侵校園的

──拆解K他命供應鏈

9成來自中國走私

據法務部統計,2014年政府共查獲3000公斤中國走私K他命;警方評估,國內K他命有9成來自中國。

在台加工、分裝

走私K他命進入國內以後,部分販毒集團會在台灣加工廠「混K」(混合一粒眠或以其他成分稀釋純度)、「分裝」(摻入飲料、製成咖啡包等)。

毒品變種包裝:

● 發泡錠

● 咖啡包

● 奶茶粉包

● 花草茶包

● 果凍

● 甘草粉包

「業代」校園攬客

加工後的成品,會分批交給各級藥頭銷售,除了與固定特種行業店家配合,也會委託「業務」尋找銷售對象。部分藥頭會以分紅鼓勵業務衝高銷售數字,業務因此大力吸引未成年學生嘗試。

價格:

● 下游K他命價格約每公克300到500元,大量購買可再議價。

● 每支K菸50元到100元不等。

整理:鄭閔聲、曾乙申

父母注意!孩子「拉K」的警訊──判斷孩子染毒徵兆與輔導方法Q1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接觸K他命?

身體異常

精神恍惚

眼神不集中、目光呆滯、眼圈發黑

未感冒但經常

流鼻水、吸鼻水

常打哈欠

異常

體重變輕

常跑廁所

常昏睡、難叫醒

房間異常

桌上、房間發現

異常白色粉末

出現燒塑膠氣味、小夾鏈袋、錫箔紙、吸食器(改裝的鋁箔包)

行為異常

● 不允許父母進入房間,做事鬼鬼祟祟,經常出門整夜未歸。

● 睡眠時間減少,或睡眠習慣改變,食慾變差。

● 頻繁索取零用錢,信用卡卡費暴增。

● 走路步伐不穩當,說話口齒不清晰。

● 易怒、暴躁、猜忌多疑,並有侵略性。

Q2若孩子染毒,家人如何因應?

● 避免過度自責與指責。

● 協助孩子接受醫療戒治,規律作息。

● 了解毒品來源與交友情形。

● 與學校春暉小組老師一起輔導。

● 尋求專業諮商,改善親子互動模式。

資料來源:教育部紫錐花運動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91

Google當教練 訓練年輕人當關鍵字廣告高手 火星文世代 翻身網路行銷搶手貨

2015-05-11  TWM
 
 

 

Google火星人一號即將誕生,他不是要登陸火星,而是要將擅長「火星文」的網路世代送入渴求數位行銷人才的企業。這次,就連Google都扮演起人力銀行兼在職訓練班的角色,數位行銷時代的崛起與人才需求的改變,你不能不知。

撰文‧周品均

由Google訓練的火星人即將在今年六月誕生。什麼!是為了離開地球表面到火星執行任務嗎?

不!這項由Google在今年二月發起的「數位火星計畫」,目標並不是要把青年學子送上火星,而是要將這群被視作網路世代、常常使用「火星文」的新生代,送入渴求數位行銷人才的企業之中。

「『火星』象徵的是數位新生代的崛起,而我們希望透過這個計畫,培養出新一代數位行銷生力軍。」Google台灣區總經理陳俊廷解釋,這項數位火星計畫不只要訓練應屆畢業生,學會如何利用關鍵字做數位行銷,取得AdWords操作關鍵字廣告認證,還要為這群學子找頭路,進行企業媒合。

人才需求兩年成長三五%

六月初,Google就會培育出第一批順利就職的火星人一號,而Google的火星計畫還不僅如此,「我們還會為被企業選中的『火星人』開課,提供職前與在職訓練。」陳俊廷強調。

數位行銷有多夯?讓我們看看這數字,一項由傳播集團──電通安吉斯所做的統計,台灣數位廣告占整體廣告市場的比重,從五年前不到二○%,今年已提升到三○%,逼近電視廣告占有率,「預估二○一七年,數位廣告占有率將會超越電視廣告。」電通安吉斯數位長邵懿文分析。

行動裝置與上網習慣,讓大眾越來越熟悉Google、Yahoo等關鍵字及臉書的廣告方式。成功操作關鍵字廣告的要素,不再是投入預算買廣告欄位,關鍵字廣告不但需要每天檢視網路瀏覽數字與成效,還必須緊跟網路風向,同時要擁有創意能量與數字分析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數位行銷人才如此炙手可熱。「我們前兩年訓練了數位行銷人才一千名,但還是餵不飽企業的需求。」陳俊廷透露。

這從1111人力銀行的統計數據也能明顯看出,數位行銷職缺過去兩年成長了三五%。另外,有將近五成招募行銷人才的企業,都認為行銷人才需求正在轉變,特別是對於數位行銷人才的渴求。就以電通安吉斯為例,「我們現在每年招聘的員工,幾乎都是為了數位行銷。」邵懿文不諱言。

AdWords認證成跨界熱門數位行銷人才的短缺,也明顯反映在證照市場當中,「傳統IT證照相對話題度少了,含金量跟著降低。」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專責資訊科技認證的訓練中心主任莊佳蓉直言,相較之下,數位行銷與大數據相關的證照,成了在職者詢問度高漲的熱門學習課程。

特別是Google推行的AdWords認證,已成為進入數位行銷職務的敲門磚,若要考上證照就須了解數位行銷概念,學習操作Google關鍵字的基礎。

站在企業主的角度,「對於想要從事數位行銷的人,若在進公司前就已經考取AdWords認證,對他的履歷當然有加分作用。」邵懿文說,這張證照不只是吸引企業主的一項要素,事實上,電通安吉斯也要求公司的企畫人員要考這張證照。

取得證照也為勇於跨界的人帶來新機會。「很多人不是行銷專業出身,但對行銷工作有興趣,擁有這張認證就能證明自己的能力。」陳俊廷說。這也是為什麼AdWords認證考試,是Google數位火星計畫中重要的一環,Google甚至開班授課。Google台灣暨香港公關副總許佳齡笑著比喻,「我們就像扮演補習班角色,幫大家重點提示考試的內容。」參與這次數位火星計畫的台大海洋生物研究所學生謝般蕇(音同典),就是跨界的案例。「我念的是生物科技相關,未來工作大多是面對儀器,但我想走行銷的路,我喜歡面對與人溝通較多的工作。」謝般蕇為了成功跨界,還主動參與了講座課程、學習寫企畫書、關鍵字的操作方式。為了考取AdWords證照,她甚至開了關鍵字帳戶,親自演練了一番,並花少許經費,自己進行關鍵字廣告投放,謝般蕇的自學加上Google課程的助攻,讓她成功考取認證,為跨界跨出一大步。

數位行銷在行動上網時代中成為顯學,要成為企業搶著雇用的行銷人才,也不僅是成為Google火星人。正如長年投入職涯培訓的莊佳蓉所說:「操作工具的門檻正在降低。」就連Google也都將證照考試的課程全部公開於網站上,只要懂得利用資源、保有好奇心與學習欲望,都有機會成為數位行銷時代中的搶手人才。

學會這幾招

你也是關鍵字廣告達人

── 關鍵字廣告操作重點

(以運動鞋賣家為例)

在網路銷售的時代,關健廣告已成為廣告顯學,小至個人、大至企業,要成功操作關鍵字,都必須掌握這三個要點。

1.緊跟時事

結合網路上最夯的話題增減關鍵字。例如除了運動鞋、慢跑鞋等關鍵字外,還可以搭配路跑、健身等關鍵字。

2.文案清楚

若販售商品,可以把折扣相關訊息放上,吸引潛在消費者點開網頁。例如年終下殺5折、母親節優惠等。

3.定期評估

定期(如每日、每周)檢視成效(如圖),再進行關鍵字廣告策略調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0

成功接班 高科技公司成功完成世代交替者 為何少之又少? 三大作法 讓交棒順利、接棒安心

2015-06-15  TWM


交棒,不是換掉名片上的職稱,就會成功,交棒之前,先花二十年讓下一棒磨練,培養能力、人脈和班底,才是成功關鍵。

撰文•林宏達

過去四年,完成交棒的大立光和台達電,以六月八日的股價計算,市值分別增加五二三%和一四七%,超過其他還未完成交棒的對手。

在台灣,高科技公司成功交棒者不多,交棒失敗導致公司重挫的例子卻不勝枚舉。交棒成功,股價和市值都能再創新高。怎麼做才能讓下一棒跑得更遠?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湯明哲指出,科技業的接班難度高於傳產與金融業,因為科技公司的接班人不但要對公司未來技術發展做出判斷,就連從上一代手中承接人脈關係也都相對困難。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執行長薛明玲觀察,台達電的接班計畫背後,藏有鄭崇華為公司永續經營設下的精密布局。

薛明玲和鄭崇華認識多年,他講了一個鄭崇華的小故事,「鄭崇華是那種為了公司,沒有自己的人!」有一次鄭崇華為家裡裝了電話,工作的時候突然想起來,試撥 看看,卻怎麼打都通話中,鄭崇華回家跟太太抱怨,臨睡前,鄭太太才拿起鄭崇華的手機告訴他,原來鄭崇華根本不記得家裡的電話號碼,「撥的是自己的手機號 碼」,所以怎麼撥都撥不通。

他分析,鄭崇華在乎公司的永續經營,他對接班的想法是想把公司交給有能力的人,不一定是下一代,「但也不能排除下一代公平競爭的權利。」他回憶,鄭崇華公 開宣布退休的那天,說了一句話,「沒想到有一天,鄭平會到公司,擔任這樣一個重要的職位。」說這句話的原因是,鄭平接班的過程,其實是長達二十年的考驗。

「易子而教,最難!」薛明玲說,在公司裡教自己的兒子,你不會知道,你轉過身去的時候,別人會不會幫他解決問題。「很多人把小孩帶進公司,先讓他當科長,幾個月後就變成副總。」卻沒想到,要給一個人職位容易,但要讓他身邊的人,肯定他具備相符的能力,卻需要考驗。

作法一:考驗

外派中國歷練,讓別人看見決心與能力薛明玲長期研究企業交棒過程,他看這個人能力是否到位,看兩件事。第一,他是不是從基層按部就班,建立戰功;第二,他能不能跟基層員工在一起。

薛明玲說,鄭崇華選擇讓鄭平去中國十年,吃、住都跟員工在一起,他的個性、能力,都難以隱藏,也給他最具挑戰的工作做,讓他把在中國賠錢的工廠轉虧為盈,想辦法建立適合中國的管理制度。磨劍二十年,鄭崇華不斷丟困難的考驗給鄭平,讓別人看到他的決心和能力。

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也是經過鄭崇華的嚴格要求,才接下董事長的棒子。海英俊剛開始只是董事會的監察人,沒有工程背景,他剛接執行長大位的時候,公司各事業 部門質疑他不懂工程,能不能領導公司。而海英俊的作法是,上任第一天,就公布自己的新電話號碼,公開宣布,「各位同仁,我今天接這個位置,我的電話號碼 是…141242(註:一是一,二是二),代表我做事的風格,清清楚楚。」海英俊擅長溝通、協調、分享,「他開會的時候不太講話,但有事的時候,他都能幫 你找到資源,解決問題!」台達電多年來投入的環保節能社會責任計畫,就是鄭崇華和海英俊一起規畫的。

他的成績單是,在交給鄭平之前,海英俊已經建立起台達電國際級總部的功能。「他找來惠普、飛利浦等外商的人資,不斷地請人來改造。」台大EMBA前執行長、台達電外部董事黃崇興觀察,這是他補強台達電國際管理和財務能力的作法。

作法二:﹁雙﹂保險

交出去的是一個棒子,接的卻是一個班底薛明玲觀察,鄭崇華做了一個「雙」保險的接班規畫,一次布局兩個接班世代(海英俊和鄭平) ,是「兩個交棒世代,交給一個團隊。」他從自己的交棒經驗分析,領導者如果希望自己的理念,卸任後能被落實,要一次布局兩個世代的領導人,他自己的作法, 是交棒出去的同時,連下下一棒可能候選接班的團隊,都要整個拉起來。「要不然,要是下一棒掉了,出問題了怎麼辦?」薛明玲分析,「交出去的是一個棒子,接 的卻是一個班底。」

作法三:盤點

啟動下一梯隊,培養下一階人選海英俊和鄭平上任後,台達電啟動領導人培養計畫,在內部盤點出中高階等不同職級的主管大約三百人,當作未來的接班人養成計畫,輪調不同單位歷練。「他們每個人都會被問一個問題,你的接班人是誰?」黃崇興說,如果答不出來,就會被列為問題。

黃崇興認為,台達電未來有資格接掌執行長大位的人,也不限於經營策略管理委員會的成員,而是每個事業部的高階主管,都有可能,「BG︵事業部︶是方面大員︵註:指能獨當一面︶」,都已有管理龐大事業單位獨立作戰的能力。

台達電的交棒過程,究竟做得如何?黃崇興觀察,這三年,台達電的財務表現相當穩健,組織上的調整也做得很好,「人的布局上,我覺得做得不錯,但新事業的表 現還有待觀察。」黃崇興從自己研究企業接班的經驗分析,很多公司老闆問他,該讓專業經理人接班還是讓家族成員接班,黃崇興的答案都是「選能顧全大局的 人」。有些企業第二代無意接班,會選擇把公司賣掉,有些專業經理人最在乎的是個人薪酬,對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機制和文化,才能培養為公司創造績效, 永續生存的領導者。

磨劍20年!

── 鄭平的接班養成之路

1962 出生

1971 鄭崇華創立台達電1985 自屏東農專水產養殖科畢業

十年基礎期

1988 台達電製造部組長

鄭平進入台達電

1989-1993 赴美進修;畢業於美國加州Hayward大學企管系1993-1996 台達電製造部、物料部課長1996 泰達電子零組件廠長(關係企業)泰達電是台達電1989年開始投資的公司1997 至關係企業湯淺台達科技任職廠長

十年磨練期

1998-2008 先後擔任台達電中國廠零組件副總經理、中國區執行副總裁2001 進入台達電董事會

接棒期

2008 台達電電源系統事業群總經理兼台達電資深副總裁2008年才從中國調回總部,之前鄭崇華沒跟鄭平談過接班2010 台達電資深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兼品牌長台達電開始決定進行改革,由鄭平負責執行

2012 台達電執行長

海英俊接任董事長、鄭平接任執行長,鄭崇華正式交棒成功接班氣更長!

── 在台灣,市值3000億元以上高科技公司,現階段只有台達電和大立光順利交棒

市值

排名 公司名 董事長 董事長

年齡 交棒狀況 市值

(億元) 過去4年市值

成長幅度(%)

1 台積電 張忠謀 83歲 尚未完成董事長位階交棒計畫 35,912 82.82 2 鴻 海 郭台銘 64歲 目前尚未完成交棒,但郭台銘之子郭守正已進入鴻海集團 14,375 62.23 3 聯發科 蔡明介 64歲 尚未完成交棒 6,294 97.68 4 大立光 林恩舟 56歲 第一代已完成交棒 4,480 508.70 5 台達電 海英俊 65歲 第一代已完成交棒 4,143 139.48 6 日月光 張虔生 71歲 尚未完成交棒 3,383 93.42 註:統計時間自2011/12/30至2015/6/8 整理:林宏達、陳前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28

隔空遙控油門 豪華車改討好滑世代

2015-06-22  TCW




六月十日傍晚,德國慕尼黑寶馬(BMW)集團總部內,伴著現場管弦樂團的激昂旋律,兩輛該品牌全新七系列旗艦車款,宛如跳著雙人華爾滋般,從容「滑」進會場。

「它(指新七系列)是洞見寶馬未來的一面窗。」致開場詞的寶馬執行長克魯格(Harald Krüger),對在座來自全球逾三十個國家、超過三百位媒體記者,宣誓傾集團資源打造的旗艦車款指標地位。

優雅的新車發表會背後,正引爆一場跨國車廠科技大戰。

德國現場直擊新車秀:接電話、停車靠手勢控制

實際坐進這款新車駕駛座,在排檔桿上方用手指順時針畫兩圈,如同揮舞指揮棒般,音響聲量隨即擴大;手掌往左一撇,便可接起透過藍芽傳輸的來電;只要將食指和中指,對著中控台多媒體平板一勾,瞬間就回到桌面模式,省去行車時低頭找按鍵的麻煩與危險。

此外,不讓Google、蘋果等,大舉投入無人車研究的矽谷科技大廠專美於前,寶馬也在這款新車,增添遙控停車功能,只要透過指尖,對著智慧型鑰匙(Smart Key)滑兩下,人不須在車內,便可讓車輛自動駛入車庫,成為全球首款可半自動駕駛的市售新車。

「這是大事(big deal)!」《今日美國》報引述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顧能(Gartner)副總裁科斯洛夫斯基(Thilo Koslowski)觀點,認為這套手勢操控功能,整合車內後視鏡下方感應器,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勢必帶動新一波汽車科技應用。

新車賣點聚焦新科技,雖不能讓汽車跑得更快,但卻是刺激豪華車品牌銷售的仙丹妙藥。

五年來,全球車市成長一八%,豪華車成長力道更遠大於全體市場,包括奧迪(Audi)、寶馬、賓士(Benz)三大德系品牌同期分別成長六○%、四八%與四二%(見左頁圖)。

顧客群改攻3C迷!以40歲中國新富人為核心

「在滿足豪華車買家期待上,新科技扮演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寶馬董事會成員羅賓森(Ian Robertson)強調。

不過,像寶馬七系列這樣的旗艦車款,只占品牌總銷量不到十分之一,鋪陳大量科技配備,其主要訴求對象,並非全是五十歲以上傳統大型房車買家,而是科技成癮的車主,特別是中國市場崛起的新富階級。

台灣奧迪資深經理陳百鈞指出,中國不只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更已成為占豪華車半數銷量的主戰場,且中國豪華車買主的平均年齡,又普遍比歐美成熟市場車主低 十歲以上,約四十歲左右買家是主力客群,這群人高度依賴智慧型手機和平板,自然期待汽車也能和手機一樣,聽命指尖的指令。

陳百鈞表示,市場買家偏好亦主導近年歐洲車廠的產品設計,造就市售豪華旗艦車款,從前座到後座,甚至中央扶手,不是平板就是螢幕,環顧車室幾乎都被觸控面板包圍,皆是回應市場需求為出發的設計。

財團法人金屬中心產業分析師薛乃綺也表示,歐洲本土汽車市場復甦力道疲弱,去年才剛從金融海嘯後的連續七年負成長轉正,德系豪華車品牌爆發式成長,完全要要歸功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消費力。

中小型車成長最快!十年內銷量將再增逾九成

豪華車買家結構丕變,年輕車主成為銷售核心,致使寶馬、奧迪以及賓士,三大德系豪華品牌,行銷高階車款的創新科技同時,快速擴充中小型運動休旅車以及入門產品線,向多金的首購買家招手,衝刺品牌銷量。

以賓士為例,近年來,不但相繼推出新款A、B系列,更新增了GLA、GLC車款;奧迪強攻A1、A3與Q3車款;寶馬則新增了2系列與X4車系,同樣都聚焦入門小車以及中小型運動休旅車的爆發力。

寶馬即曾預估,未來十年,以三十歲年輕買家為銷售對象的豪華小型車,市場預估銷量將再成長九成以上,是其他車款三倍以上。

兩百萬以下價位夯!台灣七成五車主僅三十歲

場景拉回台灣,受到中國市場新富階級,以及原廠產品策略改變,豪華車市場的「蝴蝶效應」,也正改變台灣車市。

以二○一四年為例,賓士品牌在台共售出一萬九千三百多輛新車,不但創下該品牌在台銷售新高,若以市占率估算,更搶進全市場第六大品牌之列。

U-Car汽車專業網站執行長陳鵬旭指出,入門車款平價化,是豪華品牌擴大市占率的最主要原因,以國人最愛的雙B品牌為例,賓士A系列和寶馬一系列入門車 款,不到一百五十萬元,不但讓原本已是雙B的車主興起再購需求,更讓許多國產車主,換購新車時,一步到位實現開雙B願望。

陳鵬旭認為,豪華車市場的擴張程度,遠比從市占率看到的還要驚人,主要原因是相對於國產車,豪華車平均單價高出兩至三倍,「以雙B品牌為例,若用營業額計,可能已直逼國內前三大車廠!」

汎德集團行銷協理洪瑋也觀察到,台灣市場消費觀念明顯改變,很多年輕人勇於犒賞自己,從市調資料看到的趨勢是,兩百萬元以下進口豪華小車,七成五比率車主,年齡是介於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之間。

從這場汽車廠科技戰役看來,未來主宰豪華車命運的,將不再是口袋深的企業鉅子,而是敢花錢、科技享樂一族的「滑世代」車主。

【延伸閱讀】豪華車銷量大爆發,百年來首見——3大德系品牌豪華車歷年全球銷量3品牌豪華車5年平均銷量增50%,是全體車市2.8倍

●2010年˙寶馬(BMW):122萬輛˙奧迪(Audi):109萬輛˙賓士(Benz):116萬輛

●2011年˙寶馬(BMW):138萬輛˙奧迪(Audi):130萬輛˙賓士(Benz):126萬輛

●2012年˙寶馬(BMW):154萬輛˙奧迪(Audi):145萬輛˙賓士(Benz):132萬輛

●2013年˙寶馬(BMW):165萬輛˙奧迪(Audi):157萬輛˙賓士(Benz):146萬輛

●2014年˙寶馬(BMW):181萬輛˙奧迪(Audi):174萬輛˙賓士(Benz):165萬輛

資料來源:寶馬、奧迪、賓士整理: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421

海賊王世代 這樣想工作與人生

2015-07-27  TWM


第一章 和賈伯斯下午茶約會,讓她捨得放棄300萬年薪工作不談意義 就做不下去

「如果我將我的精神花在一些愚蠢或是無意義的事情上,我會覺得我沒有在工作。」?臉書CEO佐伯格

我們的第一站,拜訪的是媽咪愛團購網創辦人張瑜珊。她讓我們看到,千禧世代可以為「意義」兩字,隨時歸零的狠勁。

張瑜珊,從北一女到美國史丹佛大學雙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美國矽谷的Google總部工作,堪稱人生勝利組。但二十九歲那一年,她卻拋下年薪新台幣三百萬元的工作,回到台灣,窩在客廳創業。

「可以看到未來二十年,很可怕!」

為何歸零?這要從二○○六年說起。那一年,張瑜珊收到一封來自蘋果總部的電子郵件。當時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讀了一篇報導,提及張瑜珊選擇到Google上班,覺得很不服氣:「為什麼不是蘋果?」於是,邀張瑜珊見面聊聊。

他們約在史丹佛大學校園樹下,賈伯斯坐在張瑜珊對面。聊了一個下午。賈伯斯離去前,送給了她一句話:「順從你的心。(Follow your heart)」並且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

進入Google總部四年,雖有收穫,但張瑜珊卻越來越不快樂。「一眼看到自己未來二十年的樣子,這很可怕。」反倒是大學時的實習時光,才真正讓自己感到存在的意義。

那是一間矽谷的新創公司。美國人生病了多半先到藥局買藥,這家公司建立了用藥資料庫,與鄰近藥局選購指南。雖然這間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仍處於草創階段,但卻讓張瑜珊喜歡上工程師這個職業。

「我看到自己寫的程式碼在真實世界被運用,才知道原來工程師也能改變世界。」

在Google這些大公司,她並非不能改變世界。但她更想成立一間自己的企業,去完全實踐自己的想法。

回台灣後的張瑜珊,陸續創立MY83保險網、媽咪愛團購網兩間公司,現在約有五十名員工,在台結婚,身為母親的她,想讓新手媽媽更方便買到好產品,這個網站則是靠團購母嬰產品抽成獲利。

嚴格說來,她不是精明的商人。「Alice(張瑜珊的英文名字)堅持,只賣自己也會為孩子買的商品。」媽咪愛商品開發部主管黃齡萱說,常有沒有品牌的工廠 找上門,祭出高達銷售額六成的抽成條件,張瑜珊全都拒絕,甚至還自掏腰包買產品試用。碰到比較冷門的高單價產品,團購利潤往往還無法攤平當時寫開箱文的花 費。

張瑜珊每次面對心中拉鋸時,都告訴自己:「如果想賺錢,回美國就好了。」即使花了兩年時間,媽咪愛還無法損益兩平,收入完全無法與在Google相提並論,但她對我們說:不後悔。

現在她管員工的方式,也很嚮往「意義」。手下大將結婚前想來個一個月的長旅行去單獨享受人生,她照准。在她眼裡,職場跟人生很像,先別非要彼此承諾,或要求長相廝守,而是要確認眼前過的每一分鐘,是否是心中所追求的。

「就跟男女交往一樣,再怎麼認真談戀愛,也不是每一個對象都能夠走到最後,對吧?」這一刻,這位看來很理想性的女創業家,此刻說的話卻忽然讓人覺得,超實際的。

【延伸閱讀】花最多心力培養的員工,跑來說「我要歸零去追夢」,怎麼辦?

答:就陪他擬追夢計畫!讓他感受到你重視他的人生,也可降低空窗期的損失。更重要的是調整心態:他只是換個地方學習,未來還可能再回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78

親子理財大調查》近6成父母擔心「滑世代」小孩亂花錢 爸媽憂啃老 不如先教會孩子記帳

2015-08-10  TWM


在低薪社會,理財的重要性節節高升。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二○一五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發現父母最擔心孩子把錢浪費在電玩或遊戲上,年輕爸媽更擔心孩子變成「啃老族」。至於孩子們最欠缺的理財訓練,則是記帳。

撰文•蔡曜蓮

三歲定終身」,都說理財教育要從小做起,但是正在和低薪環境奮力搏鬥的爸爸媽媽們,真能從容有效地教會孩子正確理財嗎?

為了解台灣父母對於理財教育的狀況與問題,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於今年六、七月間,進行「二○一五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調查發現,雖有高達九 六%父母認同理財教育的重要性,但卻有將近四成的父母坦言,自己並未教導孩子如何理財。至於爸媽們教小孩理財的「自評成績」,整體而言僅在及格邊緣,六十 八分低空飛過。

進一步分析,父母對孩子最感憂心的兩大理財病,一是無法戒除草率消費的「亂花錢」習慣,而其延伸的「缺乏財務獨立能力」,更是爸媽的深層憂慮;然而,能夠治療這兩大理財病的基本功課─ 記帳,卻也正是目前孩子們最欠缺的訓練。

六成怕浪費在電玩上

「你擔心孩子亂花錢嗎?」對於這個問題,五九%的受訪者表示憂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又有高達六成以上的父母,認為「電玩或遊戲」是孩子消費失序的最大陷阱,擔心孩子草率把零用錢浪擲在虛擬世界中。

父母的擔心有其道理,青少年族群克制消費欲望本就不易,而現在的孩子身處「滑世代」,接觸消費資訊的管道更是「隨身帶著走」,手機遊戲的消費之外,隨著 「行動支付」環境成熟,若未能及早學習理性消費,未來的草率消費行為恐怕只會更加惡化;身為母親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李秀慧就強調,相對以往,現在 孩子面對的環境更加容易造成衝動消費,盡早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已是必須。

缺乏消費紀律的影響,即是缺乏財務獨立的能力。在本次調查中發現,超過四七%的父母擔心小孩未來經濟無法獨立,必須依靠父母支持;其中,二十到二十九歲的 年輕父母,更有高達六八%擔心孩子未來成為「啃老族」。從另一個數字來看,許多父母也正在為「孩子啃老」的命運預作準備,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表示,將等到 「孩子找到工作後」,才會停發生活費。

李秀慧解釋,孩子一輩子都是父母「甜蜜的負擔」,對孩子未來的焦慮是不分年齡層。至於越年輕的父母越焦心,則與台灣整體經濟逐年走下坡有關,某種程度來說,調查結果也折射出年輕父母自身對未來大環境的悲觀。不過,李秀慧還是對父母提出了理財教育方面的關鍵解方:記帳。

「記帳能夠幫助小孩了解『錢的流向』。雖然動作繁瑣,但終究是最基礎的理財入門磚。不記帳,就不會有後續的預算規畫。」李秀慧表示。然而在本次調查中顯 示,雖有八成受訪者表示孩子有存錢,但僅一三%受訪者表示孩子有記帳。也就是說,孩子們雖有儲蓄習慣,但缺乏財務規畫和財務紀律的養成。

父母如何培養小孩記帳習慣?李秀慧笑談自身經驗,當年於國外求學,父親要求她拿到下個月生活費之前,得拿記帳本來換,「所以父母不妨利用發零用錢的機會, 趁機訓練小孩記帳;如果記帳精確,還可以給予額外獎勵。」有教真的有差!在調查中可發現,如果父母有教小孩理財觀念,孩子進行記帳的比率達一八%,明顯高 於總體的一三%;而一個更令人意外的發現是,若家中主要是由媽媽負責教導孩子理財,記帳比率高達二○%,不僅遠遠高出整體平均值,並且大幅超越「爸爸教理 財」的四%記帳比率。

「媽媽嘴」比老爸有用

如果說,記帳是孩子現在最欠缺、但也最迫切的理財功課,那麼,「媽媽經」比爸爸的更管用,就是這次調查的意外發現。李秀慧剖析,台灣家庭仍是媽媽掌管家用居多,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要錢,精打細算不可免,擅長預算控制,教出來的小孩自然比較會記帳。

「我就是靠媽媽教會理財觀念的。」知名理財專欄作家趙靖宇沒有顯赫家世,也沒有千萬年薪,卻能在五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半退休,靠的就是家教嚴明的理財紀律, 「不管存錢或記帳,都是母親自小訓練出來的。」她分享自身經驗,「爸媽從小都很愛我,但方式大不同。」例如趙爸爸從小就帶她上飯店、吃好料,甚至為讓她學 琴,不惜砸重金買鋼琴;「那個時候,一架鋼琴的價格可以買一塊地啊!」相對地,趙媽媽當時就堅決反對,認為這筆錢買琴不如買地。

此外,趙爸爸花錢海派,對錢較輕心,「小時候,我三不五時就能在沙發上撿到爸爸口袋掉出來的零錢。」而掌控家用的媽媽,總是未雨綢繆,嚴格控制每筆支出,記帳毫不含糊,能省一分錢,就省一分錢。

金錢觀念大不同,但為何趙靖宇受媽媽的影響較深遠?「畢竟,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孩子多半跟媽媽比較親近。」根據調查結果,五二%受訪者表示孩子有金錢問題時通常會問媽媽,僅一六%的孩子會問爸爸。

此外,四二%受訪者認為媽媽對小孩的理財觀念和行為影響較大,僅二三%認為是爸爸。也就是說,教理財雖是父母共同的責任,但母親的影響力可能更吃重。

「媽媽經雖然最笨,但也最實用。」趙靖宇半開玩笑地說,「我一輩子都聽媽媽的話理財。」雖然媽媽經可能沒有太過高深的專業財經理論,但的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金錢觀念與理財真理。

抓住機會,隨時灌輸理財觀或者應該說,媽媽的影響力之所以較大,是因為相對於父親,孩子的日常生活往往由母親料理,也最有「機會教育」的空間場域;調查即顯示,有高達七一%的受訪者指出,平常與孩子討論理財問題,最常利用「生活中的機會教育」。

所以,在親子理財教育這方面,媽媽不要輕忽自己的深遠影響力;如果你是爸爸,也該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灌輸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記住,孩子們正面對前所未見的消費資訊爆炸時代,理財能力的養成,越早越好。

2015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發現1父母兩大憂心,既擔心孩子啃老也擔心他們亂花錢你會不會擔心小孩未來經濟無法獨立,得依靠父母支持?

會47.2%

不會46.5%

註:6.3%表示不知道

而且,越年輕的父母越擔心

擔心比率

20∼29歲68%

30∼39歲48%

40∼49歲48%

50∼59歲39%

60歲以上37%

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不再給小孩生活費?

當他找到工作後41%

當他大學畢業後25%

當他滿20歲後8%

上大學之後12%

其他14%

你擔心小孩亂花錢嗎?

會59%

不會39%

註:2%表示不知道

你擔心小孩把錢亂花在哪些項目上?(複選)

電玩或遊戲61%

不需要的物品,包括衣服、文具等22%

名牌或奢侈品20%

菸、酒15%

零食14%

網咖、賭博12%

請客11%

追星、動漫公仔與3C 7%

毒品7%

發現2多數小孩有存錢,但沒在記帳你的小孩有在存錢嗎?

有80%

沒有17%

註:未滿100%部分為「有的有,有的沒有」、「不知道」你的小孩有在記帳嗎?

有13%

沒有74%

偶爾有4%

註:未滿100%部分為「有的有,有的沒有」、「不知道」發現3教小孩記帳,老媽比老爸有辦法你有沒有教你的小孩理財觀念?

有61%

沒有39%

有教小孩理財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18% 沒教小孩理財的家庭,

小孩記帳比率:7%

註:整體記帳平均為13%在你的家庭中,爸爸和媽媽誰花比較多時間在教小孩理財?

爸爸多17%

媽媽多47%

註:未滿100%部分為「爸媽都沒教」、「爸媽一樣多」、「不知道」媽媽花比較多時間教小孩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20% 爸爸花比較多時間教小孩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4% 調查說明:該調查為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委託政治大學民意與市場調查研究中心,針對全台年滿20歲且家中有6至18歲子女的父母調查。時間為2015年6 月17日至7月2日,有效樣本數622份,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為正負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46

讀者回信 – 地產霸權及自由行: 香港下世代墜落的根源 by Marie Kwan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9/23/%e8%ae%80%e8%80%85%e5%9b%9e%e4%bf%a1-%e5%9c%b0%e7%94%a2%e9%9c%b8%e6%ac%8a%e5%8f%8a%e8%87%aa%e7%94%b1%e8%a1%8c-%e9%a6%99%e6%b8%af%e4%b8%8b%e4%b8%96%e4%bb%a3%e5%a2%9c%e8%90%bd%e7%9a%84%e6%a0%b9/

讀者回信 – 地產霸權及自由行: 香港下世代墜落的根源

1201092227112403

 

 

看看近月市況,經濟逆轉,人人自危,很多人已慢慢醒覺地產霸權及自由行的劇毒種子已開始在香港開花結果了,香港人一是選擇繼續被吸乾,一是選擇忍受陣痛開刀切除。但己見香港人已中毒太深,大多都會寧願選擇繼續活於comfort zone當中,反正現在大家都只是活在當下,說到底只是下一代埋單受苦而已。那些發展商、大商家等等有關既得利益者這幾年已賺夠可以走資移民外國嘆世界,那會理下一代港人死活。

在香港,地產霸權及自由行多年來不斷悄悄然禍害港人自立能力及生活質素。君不見現在滿街金行藥房海味店及所謂"電子免稅店",而且泰半都是"服務"內地人的奸商騙子,香港真的需要這麼多遊客店嗎? 政府又沒有主動把關執法,導致現在香港旅遊業聲名狼藉。

事實上在香港消費真的是貼錢買難受,租金昂貴令餐廳商店地方異常擠迫,服務態度又日益惡劣,貨品價錢又因租金貴得離譜,滿街都是"服務"內地遊客的老千騙徒,市容每況愈下,計程車司機態度惡劣,拒載頻頻;去過日本旅遊,回到香港完全感受到當中巨大差異。 大多商戶都要謀取"暴利"才足夠交租,但普羅大眾已用大部分工資供/租樓房,根本無力再去消費。 這些所有退步墜落跟民不聊生都是地產霸權跟自由行洐生出來的禍害。香港一年到晚只懂吹噓自己是購物天堂,目的只是想賺盡內地人金錢,完全將旅客體驗跟感受置之不理,連旅遊業都因此弄得一塌糊塗。在地產霸權同自由行這些"容易錢"之下,香港人真的已變得又笨又遲鈍,集我們競爭對手的缺點於一身: 語言差、零創意、高惰性、自欺欺人、大商家壟斷主要行業、貧富越趨懸殊,香港過去賺錢太過容易,引致各行各業不知不覺已落後於人,現在大圍環境逆轉無力轉身,根本完全自甘墮落。

沒有自由行之前香港是否貧窮地區?反而近幾年大家工資雖然上漲不少,但物價卻狂飆,實際上大家購買力反被榨乾,實際上窮了許多,政府只懂用賬面薪金來欺騙平民百姓,胡說回歸之後港人生活改善了多少。事實上,經濟結構同勞動力是會隨大圍環境自動調節,香港人強頂本來就是靈活變通,但現在正正因為自由行跟地產太過暴利,造成今日產業單一化跟勞動力流動性低的困局,做老板只要投資地產就坐定定年年超高回報,開金行藥房海味店保證賺大錢,為什麼要做實業慢慢來?人家星加坡產業均衡,互惠互利,他們一樣沒有資源,更加不像香港有中央支持什麼"通"及什麼貿易協定,但人家人均GDP早已超越我們香港;人家沒有地產霸權,也沒有一年誇張的幾千萬自由行撐住,看看星加坡,大家就知道根本整個劇本就是發展商、大商家這些既得利益者跟港府編出來的大話和催眠: ~~~ 香港一定"需要"高樓價和炒賣資產跟自由行去續命,根本沒有能力開拓其他產業雲雲~~~沒有地產霸權及自由行香港人就只能做漁夫農民~~~。不對…因為地產霸權及自由行,已令香港人失去本來的生存能力,現在港人可能連做漁夫農民資格也沒有了。

香港人不想吃老本,要持續開拓發展高增值行業,現在實在需要強忍痛楚,像戒毒一樣,初期必定很痛很辛苦,但總好過最後按捺不住不斷再吸毒致最後返魂無術。香港不趕快轉型繼續只願吃地產同自由行老本,只會讓星加坡韓國不斷拋離,千萬不要推卸責任到高營商成本,借詞工業已死,星加坡人工貴地也貴,不過人家沒有阿爺照顧,所以祇好多動腦筋用耐性做實業逐步前進,香港過去幾年亳不費力就有自由行下來派錢,所以不復過往靈活多變,刻苦耐勞的優良品質。美國同日本人工成本遠超香港,但近年返而不少工業同工種回流本國生產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6891)。真慨嘆香港人現在只是像一個將會破產的富家子一樣,不捨 easy money ,但又失去了自己生存能力,不知何去何從,但回頭已太難,覆水難收。

Posted in 宏觀經濟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