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風燭淚(意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Wordy

1 : GS(14)@2013-10-03 00:54:46

http://wordyhylau.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2.html
晚才發現這個《意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活動,只買了兩場的票。挑這齣《風燭淚》(Umberto D.) 是因為多年前看了導演第昔加 (Vittorio De Sica) 的另一齣名作《單車竊賊》(Ladri di biciclette) 很受感動。

據說,《風燭淚》是第加昔個人最喜愛的作品,片中兩個戲份最多的演員拍攝本片時都不是非職業演員。故事說無兒無女的退休公務員 Umberto Domenico Ferrari(Carlo Battisti 飾)租了一個公寓房間,跟狗兒 Flike 相依為命,生活捉襟見肘,復遭女房東逼遷。除了狗兒外,就數房東的年輕女僕 Maria(Maria Pia Casilio 飾)跟他感情最好。後來 Maria 跟某個年輕士兵珠胎暗結,房東的逼遷行動變本加厲,Umberto 的朋友和昔日同事不願伸出援手,少不更事 Maria 亦自顧不暇,走投無路之下,Umberto 帶著 Flike 打算去自殺……

電影拍於 1951 年,在 1952 年公映,鏡頭下的羅馬很多人生活條件不好,電影一開場,就是一大班市民到市政府大樓門外請願,然後軍警到場把民眾驅散。Umberto 有骨氣,但他也明白現實,想方設法去籌錢交租,希望保住房間,有瓦遮頭。可惜後來情況越來越壞,Umberto 也漸漸失去了希望。

銀幕上所見是 62 年前的歐洲,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仍然在掙扎,經濟還沒有復甦過來,小市民生活過不好,老弱的生活條件更差。Umberto 為了生活試著變賣手錶、書籍,但到遭冷待。生病了,沒錢看醫生,又害怕女房東乘機趕走他,感到十分徬徨。後來打算去借錢甚至行乞,卻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關口。故事沒有很多驚險的情節,但足以教觀眾體會主角無助的心情。

Umberto 沒結婚,也沒子女,退休後沒有收入,也沒有依靠,連朋友也不多,唯一可以信任和作伴的就是小狗 Flike,所以在他打算自殺時,很認真地考慮過 Flike 的生活。跟 Umberto 自己的處境對比之下,不無諷刺。

主演的 Carlo Battisti 和 Maria Pia Casilio 是第一次拍戲。Carlo Battisti 出生於奧匈帝國,本身是個語言學家,拍《風燭淚》時已經快 70 歲,《風》片是他一生接拍的唯一一齣電影。Carlo 扮演失意小人物很精彩。最初 20 分鐘還偶見生疏和不自然,之後表現越來越好,在後半段他的演出真的十分出色,表情、動作和唸對白都有極高的水平。扮演女僕的 Maria Pia Casilio 拍《風燭淚》時才 17 歲,表現還不錯。在《風》後她再拍了七八年戲,在結婚後便淡齣電影圈。

跟《單車竊賊》比較,《風燭淚》的結局無疑已經光明多了,至少那是發生在一個有花草樹木和孩子的晴天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18

回到最愛的一天 Wordy

1 : GS(14)@2013-10-03 00:55:09

http://wordyhylau.blogspot.hk/2013/10/blog-post.html
說《回到最愛的一天》(About Time) 是不是一齣好電影,但可以肯定地說,是一齣讓人看得挺愉快和溫暖的電影。這幾天便一直在聽這首《How Long Will I Love》(愛電影中的這個版本勝於 Ellie Goulding 的)。 

這是一個超現實的故事,主角家族的男人都有穿梭時空的異能,但只能夠回到過去,沒法通達未來。Tim(Domhnall Gleeson 飾)聽完父親(Bill Nighy 飾)說,立刻嘗試回到前一天晚上,發現成功了,便去糾正自己一個(社交)小錯誤。《回到最愛的一天》的故事就通過 Tim 這個異能去探討什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導演 Richard Curtis 是英國著名的編劇,初出道時寫電視劇和電視電影為主,第二個電影劇本《四個婚禮一個葬禮》(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叫好叫座,之後寫了《摘星奇緣》(Notting Hill) 和《BJ 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s Diary) 等,十年前迎來了第一次執導筒的機會,自編自導很多人喜歡的《真的戀愛了》(Love Actually)。第三次自編自導,57 歲的 Richard Curtis 說愛情以外,還提到友情和親情。我甚至有點認為,他希望通過《回到最愛的一天》告訴觀眾不要因為追逐愛情而忽視友情和親情。

男主角 Tim 其貌不揚,在海邊小鎮長大,父親是退休大學教授。Tim 覺得自己長得差,與愛情無緣。在知道自己擁有異能後的那個夏天,她姐姐一個漂亮的女朋友到他家過暑假,Tim 利用異能來設法改善心儀女孩對他的印象。可是到最後他發現,對於不愛你的人,無論回到過去糾正自己多少次,最終仍然無法改變對方的心。

後來 Tim 到倫敦讀書,寄居父親一個脾氣古怪的離婚劇作家朋友家裡。在 Tim 遇上教他怦然心動的 Mary(Rachel McAdams 飾)的同一個晚上,劇作家醞釀多年的心血作品首演,卻因為一個意外而慘淡收場。Tim 很期待愛情,卻沒有因此而沖昏頭腦,他回到過去,暗中幫助劇作家,但為此而錯失了跟 Mary 邂逅的機會。雖然 Tim 很失落,卻沒有因此而埋怨劇作家。幸好,Tim 再遇 Mary,故事才得以繼續。相信因果的話,也許會說,正是因為 Tim 犧牲自己來幫助別人,上天才多賜予他一個機會跟 Mary 邂逅。

這戲裡幾乎沒有壞人,Tim 很善良,Mary 很純樸,但他們可以走在一起,實在也靠一點緣分。到機會來臨時,Tim 本來為人靦腆,也很努力地把握住,才成就兩人的愛情。

《回到最愛的一天》讓人回到過去糾正自己的錯誤。人生中有很多錯誤,有些微不足道,有些卻覆水難收。很多時候,愛情的成敗就看時機,《真的戀愛了》那段聖誕夜街頭無言示愛便教很多人心折(按此)。Richard Curtis 在《回》片中也流露出這種溫度,不慍不火,不徐不疾,甜味慢慢從看似平淡的劇情中流露出來。

男主角 Domhnall Gleeson 看來平凡,就如角色的性格純真善良。然而,愈演下去,性格愈是突出,幾乎搶去了其他所有演員的風頭,到完場時,大家都會同意,Tim(或是 Domhnall Gleeson)是個可愛又好看的人。

到孩子出生了,Tim(和 Mary)的生活更忙碌,他很少回到過去,也明白到平淡是福。儘管《回到最愛的一天》講穿梭時空,妙想天開,最中心的是讓人看透生死,學懂珍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19

投資和食物皆忌穿鑿 周顯

1 : GS(14)@2013-10-05 14:16:00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9064

我從來覺得分子料理不好吃,皆因食物最好吃的地方,就是利用溫度和配料,配合其原味和質感,所得出來的一個最佳混合。如果把它打碎了,味道弄擰了,令到牛肉不像牛肉、蘋果不像蘋果,魚肉也失卻了本來的鮮味,創作是有餘了,但是肯定不會太好吃。

用科學方法來研究烹調,肯定是一件好事,也是大勢之所趨。例如說,Fat Duck的Heston Blumenthal研究用甚麼溫度炸不同的食物最好吃,這就是科學,是將來的料理的大方向,因為,炸是古已有之的傳統烹調技術,用不同的溫度去試,再加上現代的溫度計,來調節準確的溫度,那不過是把古代的技術,用現代科學去作改進,這當然是一件好事。

但是,像日本的「龍吟」(香港叫「天空龍吟」)的大廚,把一個蘋果,用了幾個小時,花了七八個工序,將其打成了粉末,這些粉末又有何好吃之處呢?除了可以供給女士們拍下整個製作過程,鋪上臉書作炫耀,可謂是一無是處。

這令我想起周星馳在《國產凌凌漆》的風筒:電話是風筒、鞋也是風筒,只有風筒不是風筒,唯一的目的,就只是令人意想不到而已。

其實,清代的大才子袁枚在其經典的食經《隨園食單》中,早就有類似的說法,題為「戒穿鑿」:「物有本性,不可穿鑿為之。自成小巧,即如燕窩佳矣,何必捶以為團?海參可矣,何必熬之為醬?西瓜被切,略遲不鮮,竟有制以為糕者。蘋果太熟,上口不脆,竟有蒸之以為脯者。他如《尊生八箋》之秋藤餅,李笠翁之玉蘭糕,都是矯揉造作,以杞柳為杯,全失大方。譬如庸德庸行,做到家便是聖人,何必索隱行怪乎?」

投資的情況,豈非也是一樣?股票就是股票,存款就是存款,債券就是債券,房地產就是房地產,那些新穎的衍生工具,例如認股證、ELN、accumulator之類的衍生工具,用上一大堆的專業術語,去作為分析架構,例如說,胡說一番的引伸波幅,諸如此類。然而,這些都不過是「穿鑿」之言,袁枚所說的「西瓜糕」者,根本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了。

正如我一直之所強調,凡是投資工具,必定要經過時間的考驗,才有投資的價值。我讀投資工具的歷史,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曾經出現過無數的衍生工具,有的連你想像都想像不到,例如說,我曾經在本欄介紹過的,在民國時間出現,把儲蓄和抽獎混在一起的萬國儲蓄會,其實不過是十七世紀的Tontine的翻版,就是一種被淘汰了的投資工具。

從古到今,被淘汰了的投資工具,數以千計,因為這些投資工具,都是搵笨貨色,經歷不了時間的考驗。因此,我們如要投資成功,首先就是要選擇最好的投資工具,也即是說,已經有了幾百年歷史以上的投資工具,例如說,存款、債券、股票。

袁枚的講食,同我的講股票,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我說:「投資就是生活。」他說:「譬如庸德庸行,做到家便是聖人,何必索隱行怪乎?」把品嘗美食和做人來作比較,豈非也是生活的一種?
2 : Sunny^_^(11601)@2013-10-05 15:09:44

好似賭錢,我覺得靠運氣既,但都有人靠賭而發

衍生工具都一樣,比人整色整水,但都有人靠呢d而發既。咁只要合法地發就得啦:-)
3 : buyanbai(42258)@2013-10-05 16:08:53

這篇寫得不錯
有漏洞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