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經:創業學
1 :
GS(14)@2011-06-04 12:53:32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312227
經常在這裏談創業,不外乎關於天使投資者( Angel Investor)及風險投資( Venture Capital),或一些創業朋友的真實故事,而且說的基本上都是互聯網創業的故事,未必是主流財經版讀者最關心行業,但卻發現,這些年輕人的確承襲了上一代的努力、自食其力的精神,縱使並非每個故事都有令人咋舌的天文數字。
近年認識的創業者和投資者多了,甚至寫了一本關於本地網站 Startup的書,聽到更多的故事。
成功故事之外,其實也有不少失敗的個案。最近,在網上看見一份關於 Startup成功和失敗機率的報告—— Startup Genome Report,其結論跟自己這幾年的觀察不謀而合,很想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些要點:
全情投入勝兼職
( 1)單獨一人創業比二人團隊多需要 3.6倍時間,達到相同的規模,最理想的人數是 2至 3人;( 2)非全職創業的表現遠遜於全職創業的公司,如果決定創業,最好別半心半意地做;( 3)有顧問和導師的創業者,知道應達到甚麼指標,所能夠籌募的資金,是沒有顧問者的 7倍,用戶增長速度亦快近 3倍;( 4)同時擁有技術型和商業型創辦人的平衡團隊,籌募資金和用戶增長都比純技術型或純商業型團體高出 30%和 290%;( 5)聆聽顧客公司的用戶增長為一般公司的 4倍。聆聽的意思,指使用有效的工具量度各種反映顧客反應和滿意度指標,而不是跟個人主觀喜好決定。
以上資料來自超過 650家早期互聯網 Startup的訪問,發起這個項目的 Max Marmer今年不過 20歲,然而細看報告,卻有如經驗豐富的風險投資者,能從經驗和數據當中提煉出一套評估 Startup學問,我實在不得不佩服這位美國的年輕人的魄力和智慧,我甚至認為藉着這份 Genome Report,他們甚至有可能將矽谷帶向世界,值得推介!
報告網址:
http://startupgenome.cc/
尹思哲
女人仔看 Tec: WhatsApp的迷思
1 :
GS(14)@2011-06-04 12:54:47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312228
8元對於一個香港人來說價值多少?打兩鋪街機,又或者買罐可樂就已經用完,可是昨日 facebook上,都因為一個一直鐵價不二、賣 0.99美元的 App變成免費,而討論不停,所說的就是 WhatsApp。
飲頭啖湯 用戶複式增長
這個 App的確為用家節省不少短訊費,不過為甚麼 App Store上有的免費短訊替代品很多,香港卻好像只有 WhatsApp紅得起?
高絲曾經嘗試用過另一些同樣功能的 apps,有的太少朋友用,最後被打入冷宮,有的用不夠幾個對話就斷線,高絲最後還是用回最似 SMS的 WhatsApp。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早開始,多人用之後,用戶就以複式倍增,關於溝通的工具,成功留住一個客,便會變成兩個,客量如流感一樣很快蔓延。 WhatsApp在美國 App Store有 2.8萬個評語,在 Blackberry市場亦收到 4000多個評語,這都證明市場對其十分注意。
最近科技網站 TechCrunch 4月份收到可靠消息,指 WhatsApp最近得到投資公司 Sequoia Capital一筆 800萬美元的新資金,有資金投資不足為奇,但網站指,奇就奇在這家 2009年創立,由幾位 Yahoo!前工程師所開創的公司,一直未有資金投資過。或者 Sequoia早留意到手機通訊程式市場,正發展得如火如荼。
因為另一邊廂,社交網一哥 facebook都看準機會, 3月份收購與 WhatsApp功能一樣的 Beluga。這個由幾位 Google前員工開發的程式,用法和 WhatsApp非常相似,不過最大分別就是 Beluga着重群體訊息( Group messaging),亦擁有與 fb打卡一樣的功能。
高絲下載了 Beluga試試,覺得它的太重外國人「口味」,傳了三個短訊後,還是用回 WhatsApp。
高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