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麥美恩 幸運的鄰家女孩 2018/03/09

1 : GS(14)@2018-03-12 02:37:25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 ... 6%E5%A5%B3%E5%AD%A9


麥美恩

相約無綫《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今屆「飛躍進步女藝人獎」得主麥美恩(Mayanne)做專訪,這位人氣主持一直忙着拍攝不同節目,受訪前一晚才剛從泰國拍攝《學是學非》回港。可想而知,獲獎與否都要馬不停蹄,努力奮鬥;得了獎,更要加倍努力,報答觀眾的支持。

麥美恩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大學時主修化學,卻因緣際會參加《2011香港小姐競選》,來港發展。她表示︰「我從小到大的性格都是順其自然,誤打誤撞,遇到甚麼也嘗試。反正nothing to lose,我很享受跳出安全區,踏出第一步後,會知道那份工作是否適合你。」

感激幕後與拍檔

台慶頒獎禮當晚,Mayanne領獎時感動流涕,真情盡露,全因她知道這個獎得來不易。「從前獲得這獎項的,很多都靠拍劇,上次有主持獲得這個獎,已經是崔建邦(07年)。一個女主持能夠突出自己的特質,還被觀眾接納,真的很難。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團隊的獎項,一班撰稿、編審、導演、監製都很用心栽培我,給予我很大自由度去發揮,功勞非常大。」

這位觀眾心目中親切可愛的鄰家女孩,原來是家中的孻女,她坦言愛引人注意的個性,是初入行時的難題。「我很懂得怎樣突出自己,但同時要顧及拍檔的感受,會否過了火位,搶了焦點?幸好遇到一些好對手,大家懂得運用我這古靈精怪的個性和特質。近年,又可以跟一些前輩合作,例如︰志偉和叻哥;甚至年輕的有森美、陸浩明等,他們給我很多意見,對我很信任,讓我把自己的東西放進對白裏。我會保持謙虛學習的態度,希望表達上做得更好。事實上,我已經比起很多人幸運了。」

家人撑來港發展

來港發展多年,Mayanne體會到家人從小的教導,令她受用良多。「爹哋媽咪由細到大都着重實幹,很少理論,覺得要行動為先,與其勸你或是責罵你,你不如做出來證明一切。他們最初擔心我不適應、太過辛苦,或害怕我受傷害。爹哋很含蓄,很少表達感情,但他其實很替我感到高興,知道我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至於Mayanne領獎時特別感激的公公︰「他於97年過身,公公不止教我中文,那種無條件的愛,對我影響最大。我的家庭是基督教背景,有些核心價值很一致,某程度上,影響我和兩個哥哥做人做事,也令到我們的感情很堅固。當我來到香港,發覺不容易時常見到家人,所以現在更珍惜跟他們一起的時間。」就算分隔兩地,Mayanne和家人的關係依然很親密。

Make Up:Jeff.T.makeup

Hair:Kenneth Tung

場地︰香港觀塘帝盛酒店

撰文︰張靛瞳

攝影︰林良明

編輯︰黃寶恩

美術︰梁政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690

好電影觸動觀眾 程小東 2018-03-02

1 : GS(14)@2018-03-12 02:38:31

https://www.am730.com.hk/news/%E ... %8f%e6%9d%b1-117611
武俠片是華語電影的獨有類型,在八、九十年代港產片的黃金時期,不同武打風格的古裝片各有市場,其中的《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將武打動作拍得唯美浪漫,正是動作導演兼武術指導程小東的招牌風格。適逢今屆亞洲電影大獎以「武動亞洲」為主題,大會找來程小東作評審主席,在影視圈打滾四十多年的他,見證武俠片的變化,他直言,現時的武俠片的發展已到了樽頸位,需要嶄新手法尋求突破;談到華語動作片的前景,他寄語守住中國武術本位,勿忘動作特技皆是輔助,大場面堆砌不了觀眾的共鳴感。

news-images

今屆亞洲電影大獎踏入第12年,共有32齣來自10個地區及國家的作品入圍,新增「最佳新導演」及「最佳動作電影」兩大獎項,先問問評審主席可有心水選擇?以為程小東會選擇動作電影,他卻另有意屬,「看了大部分作品,無論大小製作,質素都很高,最深印象是《嘉年華》(文晏導演),以低製作成本,兩個年輕新演員(13歲的文淇和14歲的周美君)能演出生活實感,觸動觀眾。」武打動作是輔助劇情推進,絕不能喧賓奪主,要讓觀眾看到傷心處同流淚,開心一齊笑,最重要還是看劇本、題材和演員表現。他不諱言,隨著中國開放電影市場,豐裕的資金催生很多大製作,「其實,只需配合大時大節,每年一、兩齣大製作已足夠,始終共鳴感不能單靠資金去堆砌,錢是花多了,觀眾睇完『媽媽聲』,拍齣爛片便沒用。」好大喜功,錢都花在「小鮮肉」演員或浮誇特技,未必能提升電影質素,若為了保本止蝕,更會交行貨了事,他補充說:「別忘記投資愈大,風險愈高便壓力愈大,自然會傾向保守創作。」


獨門 飄逸風格
自幼習武的程小東從武師做起,1976年開始擔任電視台武指,他憶述:「當年拍電視劇,缺乏資源又時間不足,卻能激發創意想像,大家覺得好笑好睇,才吸引電影公司來找我合作。」80年代初投身影圈,執起導演筒兼任武指,《倩女幽魂》、《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等作品均大獲好評,先後憑《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英雄》等武俠片,在港台兩地的電影頒獎禮贏得動作指導獎。他認為,要成為獨當一面的武指,必須具備個人風格,「假如袁和平與洪金寶所拍的《倩女》或《東方》,必會有不一樣的武打設計,因為各有自己的思考模式,形成獨特風格。」而他設計「高來高去」的凌空蹈虛動作,飄逸中帶瀟灑,充滿詩意的畫面,已成為「程小東」式的武打風格,「自那階段開始,不少武俠片都略帶我的影子。」現年65歲的程導說得直白。


創新 難免失手
自2011年的《白蛇傳說》後,多年未有執導的程小東,計劃於5、6月開拍新武俠片,希望能另闢蹊徑,他有感而發地說:「現時武俠片已到了樽頸位,觀眾覺得來來去去都是類似的拍法,是時候改革動作設計,不創新還有誰會看?」他自言,每部戲都想有新構思,「不過,創意很難說,永遠像走鋼線,行得好便可以繼續,隨時觀眾不接受,便失足從高處墮下!」即使是資深電影人,或多或少能估計市場接受程度,也難保永失手,他續說:「點解大導演都失準?往往是想創新,我不開名,有時花了幾十億,效果仍差強人意。」他坦言,曾試過想了新點子,自以為很好,結果卻不似預期,他半說笑道:「不成功唯有躲在家裡哭!」然後才認真說:「當時對批評聽不入耳,多年後重看,才發覺自己拍得很老套,緊記下次要避免。」

news-images

突圍 武術作主位
縱然,程小東看近年的武俠片發展停滯不前,他對華語動作片的前景仍感樂觀,「動作片是電影市場的永恆必需品,因為動作易明,不太需要對白輔助,去到非洲都看得懂。」面對荷李活出神入化的CG特技,程導坦言華語片難以追上,唯有以真功夫突圍,「從黃飛鴻的黑白片年代至今,西方不斷學習的,正是我們最擅長的武術,好應該發揮所長,現時內地有很多武術賽,招式打法不斷更新變化,何不好好增進自己?」他語重心長地說:「單靠特技,容易變得一式一樣,始終要靠武打演員的身手和體能,才能產生獨特效果,近年大家經常看特技大片,漸漸又會反璞歸真,謹記特技只是輔助,絕不能放棄自己的主位。」受大勢所趨,不少香港電影工作者已北上發展,程小東也不例外,主要留在北京籌拍電影,他解釋,「不少內地投資者會選用香港導演,覺得他們的態度專業,時代觸覺敏銳,相對較有保障。」他看是優勢機遇,也是對香港電影人的認同。


創新意 把握時機
程小東最期望是看見新一代電影人冒起,為電影注入新視點和想法,「若能發掘更多新題材,可讓電影百花齊放,就像近年的韓國電影,劇本題材和思維都很夠膽創新。」1979年,他與徐克導演初次合拍麗的劇集《俠盜風流》,已見飄逸風格的雛形,突破劇集慣用的武打方式,「那時仍是新人,反正名氣不大,何不大膽一搏?正所謂語不驚人誓不休,最起碼要讓現場的人驚嘆,假如大家都說行貨便無癮;尤其跟張藝謀和徐克等大導合作,他們必然有自己的想法,怎讓他們聽你講?一定要想出令他們叫好的想法,他們才會佩服你!」問到有何拍戲心得跟後輩分享?他笑言,最例牌的答案是努力,「要自問是否真心喜歡拍戲,甚至有所犧牲也可以?別要想著賺大錢,很多個新人才有一個跑出。」其次是要把握時機,「這行要鬥轉數高,大家要鬥快,你先說先拍,橋段便屬於你,總言之,要想得快、夠膽、有新意!」創新是必殺技,講求天分,卻不代表「隨口噏」,他不忘補充說:「必須做足事前準備工夫,武打設計要合邏輯,我也會時常留意電影新趨勢,看到出色的作品,驚嘆對方的想法,也會思考自己又會怎樣拍。」


找定位 走下一步
談到香港電影的發展,每年只有幾個月留港的程小東,直言不太留意影圈新晉的名字,「感覺是有點老化,因為我們這批導演仍在拍戲,演員都是以前熟悉的一批,類型亦很相似。」程導認為,電影大致分兩種,一種是純粹商業片,另一種是較有藝術價值,能夠代表香港的本土電影,受市場所限,資金緊絀,卻不失為新導演的機會。至於主流大片,無疑資源充足,但要在競爭劇烈的市場分杯羮,便要精準的商業計算,「甚麼是觀眾喜歡看又可賣錢的元素?每隔幾多分鐘要出現?就像拍動作片,也要捉觀眾心理,務求帶來驚喜,否則怎可生存?」最緊要知所定位,才能確定下一步怎樣走,他直言,「香港市場不大,要靠外來資金,最快捷方便是連繫內地的投資。」話說回來,近年亞洲地區的電影節,搞得有聲有色,促進各地區的電影交流,「或者跟日本或印度等亞洲國家合作,也可拓展市場。」程小東如是說。


文:許惠敏    圖:莊振邦 髮型:Daniel Cheng@PRIVATE I SALON at ifc mall 化妝:M.A.C Cosmetic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691

「明」歌「才」奏 黃耀明 蔡德才 2018-03-16

1 : GS(14)@2018-03-19 03:20:38

https://www.am730.com.hk/news/%E ... %b7%e6%89%8d-119452
談到黃耀明(明哥)的音樂拍檔,不少人首先想到劉以達,其實,還有通常站在舞台後排的樂手蔡德才(Jason),明哥說,這位集作曲、編曲與監製於一身的音樂人,才是最緊密的合作伙伴,《春光乍洩》、《每天你愛多一些》、《小王子》等作品,都由他倆聯手創作。兩人結緣於1990年,自明哥製作首張個人專輯開始合作,相識相知28載,Jason最難忘是,「當我仍是nobody(新人)時,明哥會站出來為我擋駕。」明哥則形容,Jason 塑造了黃耀明的聲音,「我很信賴他,最後決定給哪一把歌聲大眾聽,主要由他決定。」在音樂途上,若說明哥覓得「知音」,Jason則是巧遇伯樂;兩人將於四月的《明曲晚唱演唱會》,同站台前,從頭細唱。

文:許惠敏 圖:莊振邦、蘇文傑

news-images

返璞歸真
事先張揚,演唱會不搞大龍鳳,沒有華麗舞台、炫目服飾與勁歌熱舞,耳熟能詳的明哥金曲欠奉,一個舞台,放著鋼琴與電子樂器,只有黃耀明的歌聲伴隨蔡德才的奏和;儘管如此,原定開4場的演唱會,門票被樂迷「秒殺」,現加開4月10及11日兩場。明哥說:「音樂的開始,可以是一個彈一個唱,很簡單。」他有感近年的幾個演唱會,都是精煉的大製作,觸及亞視已死或小說《1984》等沉重議題,「現階段只想找個小型地方,做一次與樂迷親密互動的音樂演出。」原本他想於去年在教堂輕鬆唱唱聖誕歌,但找不到適合的教堂,最後決定在演藝劇院舉行,「在選曲的過程中,自覺像做DJ介紹音樂,思考每首歌有甚麼故事。」這令明哥想起在1984至1985年間,即是他與劉以達組成「達明一派」之前,他於商台主持的音樂節目《明曲晚唱》,播放自己鍾情的音樂作品,於是以《明曲晚唱》為演唱會命名,他續說:「這節目是我音樂的Genesis(始源),而我和Jason 的音樂開初,就是只有兩個人製作的唱片(1992年的《信望愛》)。」故此, 明哥只會選唱個人心水選,包括兩人創作的遺珠,以及對他具影響力的別人的歌。


從初邂逅到合作無間
談到兩人初邂逅的情景,上演的是「達明」主音遇上小鮮肉。1990年,留學英國讀法律的Jason趡暑假回港,替《進念.二十面體》的劇場演出做音樂,問到對明哥的印象,「沒甚麼印象,只記得他問『音樂是你做?』」說罷,Jason哈哈大笑,明哥則回應:「他當時是小鮮肉,很多人都談論他的來歷。」然後,他才認真道:「我覺得Jason做的音樂很有趣,當時我正籌備達明的演唱會,而他也喜歡達明的音樂,於是便找他做樂手。」此後達明分開發展,明哥找Jason一起製作個人專輯,「我跟劉以達合作,其實有很多間斷,跟Jason卻真的合作無間。」當時是Jason讀大學的最後一年,留港考專業試,為向家人交代,畢業後投身法律界,「其實,幫明哥製作專輯期間,我是兼職做音樂的。」直至1999年,Jason與明哥創辦「人山人海」,「那時覺得每天返工,工餘做音樂,生活很僵化,敏感度愈來愈低,考慮一年才決定辭工。」放棄高薪厚職的律師工作,全身投入不穩定的音樂事業,他卻說:「我很需要安全感,不是單純為理想辭工的人,所以心裡早有盤算,儲定了錢,萬一要動用儲備,便考慮返轉頭。」如今,Jason已是著名監製兼創作人,合作的歌手包括楊千嬅、鄭秀文等,當然儲備分毫未動。

news-images

Jason:「明哥為我擋駕」
在音樂途上,能遇上伯樂,實是難能可貴。Jason眼中的明哥,永遠是抱持開放態度看事物,「他是很open-minded的人,且有一種奇特的正義感,是很正氣的特質,擁有德高望重的人的氣質,不會隨便對事物下判斷。」明哥有正義感,實毋庸置疑,尤其關顧新生代,從他一手發掘at17,到最近為參選立會補選的區諾軒站台獻唱,足見始終如一,就是多提攜少打壓。想當年,Jason獲賞識為明哥錄製首張個人專輯時,是眾中眼裡乳臭未乾的小伙子,他回想:「當時我是nobody,從沒發表過歌曲或編曲,也沒試過在錄音室工作」那時的Jason根本不曉得錄音的既定程序,新丁用自己的方式辦事,難免受到資深錄音師或唱片公司人員挑戰,「當他們懷疑地問:『你真要這樣做嗎?』明哥便會站出來擋駕,他有膽量反問:『點解不可以?』這給我很大信心,其實做事不只得一種方法。」Jason直言,如果沒有明哥,便沒有信心繼續做音樂,或會將自己的想法收埋,跟隨慣用的一套。

明哥坦言,那是首次沒有劉以達在身邊,跟一個沒甚經驗的人合力製作首張個人專輯,過程確實艱難,「當時找Jason,只因覺得他有才華,希望我帶來的資源或經驗能幫助他,一起做些東西出來。」Jason形容,明哥願意起用這種「非專業」人士,實是件很神奇的事,他有感而發,「任何行業也有很多既定(行規),會質疑或看不起做法不同的人,但有些人只需一個機會,便可有截然不同的發揮。」最後,兩人合力製作了《信望愛》,呈現不一樣的黃耀明,「雖然很多人都覺得這唱片很怪,但直至今天,我仍然proud of 做了這張唱片!」明哥如是說。


明哥:Jason 塑造黃耀明的聲音
明哥的首三張個人專輯,《信望愛》、《借借你的愛》和《愈夜愈美麗》,Jason都參與錄製,論「知音」程度,明哥首推Jason,「自90年合作之後,我歌聲的錄音,都是由他監製或親手灌錄,就是在達明一派的年代,劉以達也沒有參與這部份,所以他很熟悉我的聲音 比我更明白那聲線的改變。」聽進Jason耳裡,明哥的歌聲的確有明顯改變,「只要聽回以前的達明專輯,會發現他的歌聲跟現在很不同,以前的聲線較薄,聲音較尖,現在較為雄厚。」明哥點頭認同,在聲線運用及演繹上,Jason給他不少啟發,「他不會教你怎唱,但會給予意見,我很信賴他,最後決定給哪一把歌聲給大眾聽,主要由他決定,某程度上,他塑造了黃耀明的聲音,尤其是頭三張個人唱片。」Jason形容這是彼此間微妙的化學作用,明哥的演繹方式,經常教他意想不到,尤其是站台的表演,往往能牽引觀眾情緒,「他在台上的演出很忘我,唱得很投入,同時又能散發感染力。」明哥則打趣說:「因為Jason很淡定,令我相信台上不會有大事發生,即使有小意外,他仍能處變不驚,令我很安心地唱。」


細訴曲中情
一對樂途上的密友,同行28年,合作的歌曲接近30首,最難得是明哥與Jason都拒絕墨守成規,總能為樂迷帶來驚喜。「明曲晚唱」也不例外,這次明哥會選唱別人的歌,他解釋說:「這些都是我喜歡的歌,背後有很多故事,對我有很大影響,但喜歡不等於懂得怎樣唱,要重新學習,也是給自己的挑戰。」其中,包括很多七十年代的英文歌,連Jason也沒聽過,明哥自言:「在音樂上,我是很濫交的人,有時Jason會問:『唔明點解你喜歡這歌?』不過,縱然他有死角盲點位,但仍會保持open-mind,即使他覺得一首歌不好聽,仍願意給這歌機會,永遠留一線。」Jason不禁搶白說:「他真的揀了一首K歌,由一位當紅的女歌手主唱,是近五年的流行曲,旋律真係好悶!不過,當他解釋為何選這歌後,我多聽幾次又覺得不算很差,只是原曲做得差。」至於這是誰的名曲?兩人表明暫不方便公開。

曾經流行的經典,縱有脫節之感,但意義勝過一切,明哥透露:「例如《You light up my life》(Debby Boone),是我讀中學參加歌唱比賽獲獎的歌曲,其實從歌詞到旋律都是『娘爆』,在我們這樣有型的組合裡,如何呈現?令我倆都很苦惱。」話說回來,舊歌不盡是必然老套,前人經典也能啟發創作,其中Gilbert O'Sullivan主唱的《Alone again (naturally)》(1972年作品),令Jason讚嘆,「最厲害是歌詞很慘,談及人生的無奈,調子卻輕鬆,反觀現在的慘歌,就只有慘慘慘……」明哥坦言,希望補充說,「短短幾分鐘,歌詞已道盡一個人的一生,像邊緣回望,很少見這類型的中文歌。」歌詞觸及宗教、同性戀和生死,相信明哥會在音樂會上,細訴背後的私密故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727

龍淵子﹕2018年消費降級

1 : GS(14)@2018-03-19 05:04:24

【明報專訊】去年底,不少朋友問龍淵子看好什麼板塊,龍淵子喜歡保險、銀行、地產、原材料、醫藥及油股。朋友推薦舊消費品股,尤其是傳統的食物飲料,龍淵子坦白說不太看得起。可明顯這是錯的,最少目前為止是錯的,最近啤酒、牛奶股表現都不錯,龍淵子本來覺得經濟轉好,人不會喝更多牛奶呀!啤酒嘛?不是說個性化消費?不是說消費升級?可現在通脹起來,這些傳統食物飲料還真的漲價了……

消費降級是相對於消費升級來說的,龍淵子發現消費升級本身有一些特點:

(1)時間更重要:買一個便宜的更耗費時間的東西,還是買一個貴一點但更節省時間的東西?在消費升級時代,消費者往往會選擇後者,洗碗機,電動牙刷,高鐵都體現了這種趨勢,在收入愈來愈高的今天,時間會愈來愈值錢。

(2)體驗更重要:曾經消費者購物的最主要需求是解決剛需,衣食住行都是如此,但在今天,吃一頓飯的體驗遠比吃飽重要,住一晚酒店的體驗遠比睡覺重要。消費體驗作為消費的重要一環,將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降愈來愈成為消費者做購買決策的依據。

(3)態度更重要:衣服能遮蔽身體即可,車僅作為代步工具,這是過去態度。如今,穿衣需要體現自己的品味,開車需要體現自己的個性,消費者對於品牌態度的需求愈來愈大於對產品功能的需求。

拼多多 消費降級表表者

那麼相對的,消費降級的特點就是,(一定程度上)降低效率,降低體驗,降低個性、品味、態度,最高程度上實現物美價廉。到底哪些品牌的主流化,體現消費降級這一趨勢呢?首選是拼多多,大家都知道淘寶,拼多多就是低線城市的淘寶。

去年,拼多多被稱為新崛起的電商巨頭,其日訂單量曾被稱一度超過京東。拼多多上的產品與淘寶和京東上的產品普遍有什麼差別,那就是便宜。除了產品和運營因素,拼多多的成功應該說離不開它低價策略。與此相應,拼多多更加吸引三線以下城市的用戶,數據顯示。由於採用低價策略,拼多多並無法保證平台產品的質量,因此在口碑表現上並不好,這一定程度上制約未來走向。不過不管怎麼說,拼多多靠着低價(並不高質)佔據市場,獲得成功,這是消費降級的體現,它的這種策略在未來一段時間,依然具有較大的市場,尤其是三線以下城市的市場。

名創優品共享經濟 滿足最基本需求

還有名創優品這是一家低級優衣庫品牌。近一兩年,你逛商場,可能會看到下面這樣一家店,它的LOGO是日式風格,有點山寨優衣庫的影子,它就是名創優品,號稱「不到3年時間已開近2000家店,年銷售規模近100億」。名創主要售賣的是生活類小商品,比如化妝品、小飾品、零食、箱包、生活用品、電子產品等等。

共享和二手經濟也是降級消費的表現,展現更低成本的使用價值。

共享經濟和二手經濟近幾年在中國實現爆發式增長,滴滴、共享單車佈滿街頭,轉轉、鹹魚等平台大量湧現,一定程度上它們針對的是那些消費降級的人。

綜合來說,消費降低的背後是心態降級。消費降級其實有兩種表現:其一是對於低線城市裏收入不高的消費者,他們不大會購買那種價格高的大品牌產品,他們的購物態度大部分為實用主義,比如在拼多多上買一雙幾十元錢的鞋,而非到商場買一雙上千的鞋。其二是對於一二線城市裏收入不低的消費者,在經歷了收入飈升和物質極度豐富之後,他們對大部分商品的態度轉變為夠用就好,這有點像日本的低欲望社會。這使得他們理性消費,不再對品牌趨之若鶩,而是轉向那些雖然沒什麼品牌,但已然夠用且質量不差的商品,比如所謂無LOGO的衣服品牌——無印良品,以及上面說到的網易嚴選,以及便利店而非星巴克咖啡等。

「宅」「喪」社會心態 助長消極消費

消費降級的選擇某方面受到當下社會文化影響,在這個多元化社會,「宅」、「喪」等一些消極的社會心態讓這些人的欲望愈來愈淡,從而不太關注商品的附加值或它的個性,品位、態度對他們來說宅在家裏用很低的成本就可以維持自己的生活,消費心態的降級,已經轉向了一種低欲望需求,好在這並不是主流的社會文化心態。

消費升級是近幾年的事,消費降級一直就存在,只不過在這個詞出現之前它的名字是「省吃儉用」。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是社會的一體兩面,他們就像處於兩個平行世界,互不干擾,暫時互不影響。消費降級就是被忽視的一面,我們都期待升級而不期待降級,但很多時候,現實中發生的卻是那些我們不期待的事。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35&issue=201803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51

就聯交所為何退回若干上市申請提供指引 (LD120-2018)

1 : GS(14)@2018-03-25 06:30:19

http://att.hkex.chinalaw.com/tr_9602_11430.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103

就聯交所為何拒絕若干上市申請提供指引 (LD119-2018)

1 : GS(14)@2018-03-25 06:31:34

http://att.hkex.chinalaw.com/tr_9604_11429.pdf
2 : GS(14)@2018-03-25 06:32:27

有一間是新斗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104

甲公司是否擁有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足夠資產符合《主板規則》第13.24條的規定 (LD118-2018)

1 : GS(14)@2018-03-25 06:32:46

http://att.hkex.chinalaw.com/tr_9603_11428.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105

香港交易所刊發新興及創新産業公司新上市制度下的新《主板上市規則》及指引信(HKEX-GL92-18, HKEX-GL93-18 and HKEX-GL94-18),並於2018年4月30日實施

1 : GS(14)@2018-08-25 08:27:31

http://cn-rules.hkex.com.hk/tr/chi/browse.php?type=0&id=115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080

甲公司是否擁有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足夠資產符合《主板規則》第13.24條的規定 (LD118-2018)

1 : GS(14)@2018-08-25 08:34:33

http://att.hkex.chinalaw.com/tr_9603_11428.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086

甲公司、其中國附屬公司、OPCO 公司及註冊所有人之間有多項以合約為本的結構安排(「合約安排」或「結構性合約」)。由於甲公司在中國營業時是有關安排的其中一方,那究竟甲公司會否因為合約安排的相關法律問題而被視作不適宜上市? (LD43-3) (於2018年4月更新)

1 : GS(14)@2018-08-25 08:43:55

http://att.hkex.chinalaw.com/tr_9611_11126.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0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