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NDB,下稱“金磚銀行”)正式舉行開業典禮;時隔近一年,其再度傳出佳音——7月12日,金磚銀行宣布,將於2016年7月18日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第一筆人民幣計價的綠色金融債券,總值30億元人民幣,期限為5年,預測利率為2.8-3.6%。這也是多邊開發銀行在中國首次發行此類債券。
金磚銀行CFO、南非籍副行長萊斯利·馬斯多普(Leslie Maasdorp)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此次債券發行的亮點眾多,例如,這是第一只多邊開發機構發行的綠色金融債,具備AAA高評級,也是在中國境內銀行間市場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債券。”
他也透露稱,總計申請發行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此後仍會有後續融資項目推出。“在獲得國際信用評級後,金磚銀行也會進一步發行美元以及其他成員國貨幣計價的債券。”
金磚銀行CFO、南非籍副行長萊斯利·馬斯多普(Leslie Maasdorp)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
首發人民幣綠色金融債
此前,《第一財經日報》獨家獲悉,金磚銀行的首批項目分別為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的四個綠色可再生能源項目。金磚銀行表示,這只是首批項目,項目庫中還有很多項目,包括俄羅斯的項目,只是項目庫中的項目處於考慮或審批的不同階段。
根據7月12日記者當日獲取的細節資料顯示,獲批項目主要包括,巴西:在本國境內新增600MW可再生能源容量,3億美元等值人民幣援助貸款;印度:新增500MW可再生能源容量,2.5億美元等值人民幣援助貸款;中國:100MW分布式太陽能,8077萬美元等值人民幣援助貸款;南非:670MW發電傳輸生產線和500MW可再生能源發電轉換,1.8億美元等值人民幣援助貸款。可見,金磚銀行秉承了均分原則。
在金磚銀行籌備階段曾經參加過相關工作的北師大金磚國家合作中心執行主任王磊副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金磚銀行即將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首批綠色金融債券直接反映了該行自身的特點,也是國際開發性金融的理念和實踐創新:第一,以人民幣計價,這直接體現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金磚銀行東道國的獨特優勢,也說明了國際金融市場對人民幣國際化的信心;第二,綠色金融債券,這說明金磚銀行的投融資方向突出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相比現行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具有新的超越,也是對它們的完美補充。
“同時,在金磚銀行正式啟動運營一周年之際宣布這次人民幣債券業務,說明了金磚銀行通過短短一年的時間,基本完善了治理架構和運營體系建設,其在國際金融體系和全球發展中將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王磊稱。
中國銀行是此次綠色債券的主要承銷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則是聯合承銷商。
倡議建立的金磚銀行成員國包括巴西(B)、俄羅斯(R)、印度(I)、中國(C)和南非(S),旨在方便金磚國家間的相互結算和貸款業務,從而減少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有效保障成員國間的資金流通和貿易往來。金磚銀行總部設在上海,核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為500億美元並由5個創始成員平均出資;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CRA)初始承諾互換規模為1000億美元。
促進熊貓債市場
此次金磚銀行的一大看點無疑是其發行的首筆債券,但更重要的是,這對於熊貓債市場而言意義非凡。熊貓債特指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債券。
“金磚銀行作為首家由中國牽頭成立的國際組織通過熊貓債市場融資對市場會有一定的示範效應,也表明國際機構對熊貓債市場的認可程度已經顯著提高,”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而且鑒於熊貓債市場當前一些比較有利的條件,包括人民幣幣值和融資成本等因素,我相信會有更多的國際機構選擇發行熊貓債融資。”
另據有關人士對記者透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文稱“亞投行”)也已經計劃發行熊貓債融資。
今年以來,熊貓債的發行體量大有趕超點心債的勢頭。在被冷藏十年後,熊貓債似乎正在逆勢而上。
摩根大通北亞區債務資本市場部主管傅樂特(Mark Follett)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熊貓債市場的開放不僅對於國際發行人非常有利,其實對中國國內的投資人也有利,因為這將給國內投資人購買多樣化信用產品的渠道,從而有助於其進行多樣化資產配置。”當然,他也指出,熊貓債市場要實現大發展仍面臨幾項障礙,例如會計準則的區別、募集資金出境需受到監管方批準等。
根據Dealogic數據顯示,2016年截至目前,中資發行人共發行了9筆熊貓債,總額共計231億元人民幣(合35億美元);相比之下,今年中資發行人僅發行了3筆點心債,總額38億元人民幣(合5.8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有16筆中資點心債,總計162億元人民幣(合26億美元)。自2005年熊貓債獲準發行以來,截至2015年末,僅有11筆熊貓債定價發行,總額為120億人民幣(合18億美元)。
治理構架清晰
除了發債本身,金磚銀行的治理結構也頗具亮點。其與亞投行作為新世紀的多邊機構,其治理結構和處事風格皆以精簡、高效著稱。
最新資料顯示,金磚銀行最高層為理事會。理事會每五年批準一次本行整體戰略,由每個成員按照其自行決定的方式任命的一名理事和一名副理事組成,確保多元化和平衡性,各成員國的投票權平等,且無一票否決權,理事會成員為金磚各國財政部部長。
治理結構的第二層為董事會,董事會對銀行日常運營負責,擁有平等投票權,決策需通過2/3成員同意批準,除了行長外,其他董事會成員為非常駐人員。
此外,金磚銀行還下設審計、風險、預算、合規委員會,包括姓戴與投資委員會、財務委員會等,委員會是獨立的,並協助董事會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金磚銀行的高級管理團隊包括一名行長和四名副行長,其都擁有豐富的銀行業經驗,且分工明確。
印度籍行長卡馬特(K.V.Kamath)為董事會成員,在銀行從業超過40年,曾擔任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Infosys公司董事長,在亞洲開發銀行私人金融部工作超過8年;中國籍副行長祝憲任首席運營官(COO),南非籍副行長萊斯利·馬斯多普(Leslie Maasdorp)任首席財務官(CFO),巴西籍副行長保羅·諾蓋拉·巴蒂斯塔·朱尼爾(Paulo Nogueira Batista Junior)任首席風險官(CRO)、俄羅斯副行長弗拉基米爾· 卡茲別科夫 (Vladimir Kazbekov)任首席行政官(CAO)。
7月初,中央巡視組入駐第二批4個“回頭看”省份之際,首次“回頭看”仍在發揮威力。
7月8日,中紀委在官方網站執紀審查欄目發布消息稱,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副臺長羅毅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記者逐條查看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執紀審查欄目發布的信息進行統計,自今年2月底至7月11日18時,中央巡視組首次“回頭看”的4個省份,中紀委在官方網站執紀審查欄目共通報18名黨員領導幹部。
(制圖:高嶽)
4省5名中管幹部落馬
今年2月23日,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召開,中紀委強調,要對已巡視過的地方殺個“回馬槍”,開展“回頭看”。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2月27日、28日,中央巡視組入駐遼寧、湖南、安徽、山東4個“回頭看”省份。
“回頭看”動靜不小。2月29日,中央巡視組入駐遼寧第三天,遼寧省沈陽市委原常委、副市長楊亞洲因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
這也是中央巡視組“回頭看”之後首個接受組織調查的黨員領導幹部。
楊亞洲,遼寧黑山人,屬於“學院派”官員,進入仕途之前一直在高校任教,直至擔任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建築設計院院長。
2004年1月,楊亞洲告別大連理工大學,進入省城擔任遼寧省沈陽市市長助理,兩年半以後兼任沈陽市和平區區委書記。
2008年,楊亞洲升任沈陽市副市長,不久開始兼任東陵區(渾南新區)委書記、渾南新區(沈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航高基地)黨工委書記,幾年後晉升沈陽市委常委。
落馬之前,楊亞洲擔任著沈陽市委常委、副市長、沈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的職務。
落馬之後,今年4月7日,沈陽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免去其沈陽市副市長職務。
“回頭看”期間,遼寧原省委書記王瑉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成為在此期間落馬的首名中管幹部。
王瑉被查時,距離其卸任遼寧省委書記一職,尚不足一年。
3月16日,全國“兩會”落幕之際,中紀委在官方網站執紀審查欄目發布了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陽被查的消息。4月6日,遼寧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蘇宏章落馬。
由此,遼寧成為此次“回頭看”中管幹部落馬最多的省份,共有3人。山東和安徽各有一名中管幹部落馬,分別是山東省濟南市委原副書記、市長楊魯豫和安徽省原副省長楊振超,湖南尚無中管幹部落馬。
記者統計發現,中紀委在官方網站執紀審查欄目通報的18名黨員領導幹部中,除去這5名中管幹部,還有13名省管幹部。
在13名省管幹部中,根據地域劃分,安徽最多,有5人落馬;山東和遼寧一樣,各有3人落馬;湖南最少,有兩人落馬。根據單位性質劃分,黨政系統領導幹部有10人,企事業單位領導幹部有3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回頭看”仍然有這麽多官員落馬,表明盡管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但距離“不敢腐”目標的徹底實現仍有一定距離。
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偉向《法制日報》記者表示,“回頭看”之後,多名中管幹部和十幾名省管幹部落馬,充分反映了巡視絕不是走過場、走形式,特別是對整改不力的地方和單位,對仍然存在問題的幹部,決不姑息、嚴厲查處,這也再一次彰顯了我們黨有貪必查、有腐必究的決心。
一些問題“屢巡不改”
2014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巡視情況匯報時就已經明確指出:“要加強‘回頭看’。巡視過的31個省區市,不是一巡視了就完事,要出其不意,殺個‘回馬槍’,讓心存僥幸的感到震懾常在。”
“回頭看”開始實施則是始於今年。
今年1月召開的中央紀委十五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深化專項巡視,緊盯重點人、重點事和重點問題,必要時殺個“回馬槍”,開展“回頭看”。
今年2月至4月,中央第九輪巡視對中宣部、國家發改委等32家單位黨組織開展專項巡視,對遼寧、安徽、山東、湖南等4個省進行“回頭看”。
宋偉表示,“回頭看”是檢查巡視整改落實情況的重要舉措,是保證巡視利劍持續發揮作用的途徑。
那麽,“回頭看”,看什麽?
中央第三巡視組組長葉青純強調,對沒有發現的問題“再發現”,對尚未深入了解的問題“再了解”,確保問題見底。
4月9日,中紀委機關報刊文指出,“巡視‘回頭看’,不是‘回眸一笑’,而是‘回馬一槍’。這一槍,要點中要害、槍槍見血”。
梳理各地巡視“回頭看”反饋清單,可以發現“屢巡未改”的老問題相對集中。
比如,相對集中的問題之一是,黨政機關領導幹部親屬子女違規經商辦企業問題依然突出。
中紀委公布的四省“回頭看”反饋情況顯示,湖南、安徽兩地都存在整改不到位,違規經商問題突出的現象。其中,湖南在2014年第一輪中央巡視反饋中就被指,“黨政機關辦企業、利用行政權力參與經營較為普遍”,有些領導幹部“利用職權和職務影響為親屬子女經商提供便利”。
另一相對集中的問題是,基層腐敗案件量大面廣,“雁過拔毛”腐敗多發。
反饋情況顯示,湖南“基層‘雁過拔毛’腐敗多發”,安徽“發生在基層和群眾身邊的腐敗案件量大面廣”,山東“小官貪腐問題突出,有的基層黨員幹部作風簡單粗暴”。
此外,“違規用人問題突出”等也相對集中。四個巡視“回頭看”省份均出現了違規用人問題。遼寧、安徽和湖南都被點名存在帶病提拔、買官跑官問題,山東則被指“關鍵崗位幹部調整過於頻繁和集中”。
對比可以發現,中央巡視組此次巡視“回頭看”情況反饋的問題,多數在2013年、2014年的首次巡視中便早已暴露過。
對此,杜治洲認為,“屢巡不改”反映了反腐敗鬥爭的任務之艱巨、局面之複雜、形勢之嚴峻。
宋偉表示,“回頭看”的目的是鞏固強化巡視的威力,在“回頭看”過程中可能確實存在“屢巡不改”的情況,但應該只是個別少數,因此對於這種個別少數必須嚴厲懲治。
“當然,巡視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具有複雜性,因此確實對反腐敗的力度和深度提出了挑戰,這也是采取‘回頭看’的一個主要原因。”宋偉告訴記者。
強化權力制約體系科學性
中央巡視組首次“回頭看”余音未了,第二次“回頭看”已然上路。
6月22日,十八屆中央第十輪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召開,經中央批準,中央第十輪巡視將對中央統戰部等32個單位黨組織開展專項巡視,同時對天津、江西、河南、湖北4個省市進行“回頭看”。
7月7日晚間,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了十八屆中央第十輪巡視的進駐情況。
面對中央巡視組的“回馬槍”,在巡視組進駐天津的動員會上,天津市委代理書記黃興國強調,要嚴格遵守巡視紀律,決不允許任何組織、任何個人,以任何形式抵制、影響、幹擾中央巡視組工作。
黃興國還強調,精心組織區縣鄉鎮集中換屆,堅決杜絕拉票賄選、跑官要官、買官賣官、跑風漏氣等行為。
在江西,近期剛剛履新的江西省委書記鹿心社表態,要對標巡視“回頭看”的部署和要求,切實強化責任擔當,嚴格遵守巡視工作紀律,在思想輿論、工作安排、服務保障上積極配合,做到不回避、不遮掩、不護短、不怕醜,為巡視組開展工作提供良好環境。
面對目前的形勢,宋偉認為,一方面,必須堅持高壓反腐的力度不減,通過巡視全覆蓋、“回頭看”等舉措發揮強有力的威懾作用。另一方面,必須著力健全反腐敗相關制度體系,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的科學性。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必須充分認識到,嚴厲懲治腐敗是保證各項制度有效運行的重要基礎,因此以上兩個方面應當協同發展。”宋偉對記者說。
7月14日消息,奇虎360將於7月18日(開盤前)從紐約證交所摘牌。
6月28日,奇虎360就私有化交易進展發布更新公告,稱預計此項交易將在8月中旬之前完成。這是公司首次明確了這一重要時間節點的範圍。奇虎360在公告中透露,公司再次收到來自私有化買方團的進展更新。買方團告知公司,他們正在繼續積極推進滿足並購協議交割條件的相關工作,此項交易預計將在2016年8月中旬之前完成。
消息人士稱,安全軟件公司奇虎360已經簽署並提取從六家銀行處獲得的30億美元等值貸款,用於支持其93億美元的私有化收購。
收入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1月 | 287.4億元 (增7.0%) | 237.5億元 | 186.7億元 (跌21.4%) |
2月 | 380.1億元 (增40.3%) | 195.4億元 | 195.2億元 (跌0.1%) |
3月 | 354.5億元 (增13.1%) | 214.9億元 | 179.8億元 (跌16.3%) |
4月 | 313.2億元 (增10.6%) | 192.7億元 | 173.4億元 (跌9.5%) |
5月 | 323.5億元 (增9.3%) | 203.5億元 | 183.9億元 (跌9.6%) |
6月 | 272.2億元 (跌3.7%) | 173.6億元 | 158.8億元 (跌8.5%) |
7月 | 284.2億元 (跌3.6%) | 186.2億元 | -- |
8月 | 288.8億元 (跌6.1%) | 186.2億元 | -- |
9月 | 255.6億元 (跌11.7%) | 171.1億元 | -- |
10月 | 280.3億元 (跌23.2%) | 200.6億元 | -- |
11月 | 242.7億元 (跌19.6%) | 164.3億元 | -- |
12月 | 232.9億元 (跌30.4%) | 183.4億元 | -- |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 | 股票 | 現價 | 往績 市盈率 |
---|---|---|---|
1 | 銀河娛樂(0027) | 24.60元 | 25.15倍 |
2 | 金沙中國(1928) | 27.75元 | 19.79倍 |
3 | 新濠國際(0200) | 7.64元 | 109.14倍 |
4 | 永利澳門(1128) | 12.20元 | 26.52倍 |
5 | 美高梅中國(2282) | 11.06元 | 13.49倍 |
6 | 澳博控股(0880) | 4.83元 | 11.08倍 |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蘋果產品銷量全線增長的時代顯然已經結束。
1.關於蘋果公司的兩則消息
庫克:蘋果已經賣出10億部iPhone
據蘋果官網報道,在庫比蒂諾總部舉行的員工大會上,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宣布,蘋果已經賣出10億部智能手機iPhone。
庫克說:“iPhone已經成為史上最成功、最重要的產品之一,正在改變世界。它不僅成為人類永恒的伴侶,實際上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上周,我們達到了另一個重要里程碑:iPhone銷量達到10億部。我們從來不去做最大最多的產品,但我們總是開發最好的、與眾不同的產品。感謝蘋果所有員工,你們正幫助改變世界!”
這10億中你貢獻了幾部呢?
@讓那一切都隨風:我表示用了4s,5s和6s。貢獻了三部
@騎豬狂奔的騷年:從iphone3GS 4S 5S 6plus,貢獻了四部,從ipad2 ipad mini ipad air 貢獻了三部,macbook 13寸一臺。用過總結:自從用了蘋果發現其他手機的功能都不會了,智商不知道是高還是低
@火星網友:呵呵,我從3gs開始的。
蘋果發布13年來最差財報,大中華區營收暴跌33%
昨日上午,蘋果公布了2016財年第三財季業績。從銷量看,蘋果產品銷量全線增長的時代顯然已經結束。
具體來看,iPhone第三財季銷量為4040萬臺,較去年的4750萬臺下滑15%。Mac銷量也從480萬臺下滑到430萬臺,降幅為10.5%。盡管經歷了iPad Pro的大幅升級,但iPad銷量也從1090萬臺下滑到1000萬臺,降幅為8.3%。令人意外的是,蘋果的整體毛利率也從39.7%萎縮到38%。最有可能的原因是iPhone SE的推出拉低了整體毛利率。
雖然蘋果公司沒有公布具體區域的銷量數據,但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區的表現關乎著蘋果的未來。
財報顯示,大中華區營收為88.4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2.30億美元大幅下滑33%;占比總收入為21%,創下蘋果公司近七個季度的新低。
@妳從寶島來:庫克是職業經理人,善於把利潤最大化,但是卻不是一個有著各種奇怪想法的發明家。
@用愛發電:一直在刷新iphone外觀的最醜極限,要不是舍不得幹凈的iOS系統早就去用安卓了
@西波爾的兔子:倒下一個喬布斯,起來千萬雷布斯,你看現VR技術,pokemonGO的虛實互通技術。。。。
2.OPPO首次超越華為蘋果,居中國市場之首
Counterpoint數據研究表明,OPPO首次超越蘋果、華為以及小米,以22.9%的市場份額躍居第一。
數據顯示,6月國內手機市場排名中,前六位分別為OPPO、華為、VIVO、蘋果、小米和三星。
OPPO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16.8%,其中R9是6月最暢銷手機型號。Counterpoint調查中心主任NeilShah表示,OPPO的快速增長主要歸功於它的離線營銷渠道,貢獻了約70%的銷售量。同時激進的銷售策略,在大陸二三線城市的滲透力度以及新穎的設計都是OPPO在過去18個月快速崛起的原因。
@順:真的假的,我身邊沒有用oppo的!
@在下趙日辰:充電兩小時通話五分鐘,廣告鋪天蓋地,城鄉結合部首選機型
@擦丁大師:步步高的廣告和營銷確實做的好,大家還記得當年步步高點讀機廣告鋪天蓋地,貌似最近又是找的掏糞男孩代言的什麽產品,vivo和oppo都是步步高的,廣告又是鋪天蓋地,五米一個專賣店,人家靠的就是廣告。
3.萬達院線宣布2.8億美元全資收購時光網
萬達院線宣布,以2.8億美元的交易價格收購時光網,收購完成後,將持有時光網全部運營實體 100%股權。萬達院線表示,本次股權收購的資金全部來源於公司自有資金。
@士大夫王:都是老盆友,收了吧
@YIN7968:可以,這很萬達
@廖承軍:時光網折騰了這麽多年,全部運行實體才值這麽點錢。他管理團隊值錢嗎,以萬達的風格,估計留不下幾天。
4.小米筆記本發布,售價3499起
7月27日下午,在紅米 Pro之後,小米還推出了筆記本產品。13.3英寸的小米筆記本 Air(搭載獨立顯卡)售價4999元,12.5英寸版本售價3499元。
@ Sssstig:記得iphone送的貼紙嗎知道怎麽用了吧
@ 非空-集合:沒看到叫小米筆記本Air嗎?那就意味著在未來還會有小米筆記本Pro!這都沒看懂?
5.索尼發布PS VR國行版 售價2999元起
昨日下午,索尼在上海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了PalyStation VR的國行版本。據悉,索尼PS VR國行版在外觀、配置上與海外版基本一致,PlayStation VR產品型號為CUH-ZVR1 N,配備5.7寸OLED屏,分辨率為1920×1080、刷新率為120Hz,視角達100度,配備六軸動態感應系統,通過3D音效提高體驗並具有影院 模式,另外,PlayStation VR有HDMI和USB、AUX等接口。
PSVR國行將在10月13日同步上市。售價2999元。7月28日在7家線上平臺以及22家線下門店開放預約。基礎套裝3299,精品套裝3699。
@火星網友:索大好!買買買!反正我已經預訂了
@千山雪:我準備打劫一個
@火星網友:HTC已陣亡!哈哈
6.賈躍亭:希望樂視被一直“罵”下去,絕不以“盈利”為主要目標
樂視宣布20億美元收購美國廠商Vizio後,賈躍亭接受了幾十家媒體兩個半小時的采訪,依然語出驚人:全球化關鍵是生態創新;造車投入沒有上限;樂視不以盈利為導向;蘋果不是顛覆型公司,三星霸主地位會動搖;被罵說明樂視有顛覆力。
@洛杉磯正南:Vizio是美國最低端的平板電視品牌,通過它的客戶進行數字平臺拓展並不容易。樂視在美國目前基本麽有占有率,前期的le TV 應該說毫無進展,即使在華人市場。
@提著兔子去北極:吹啊吹啊,我的驕傲放縱[doge]
7.丁磊:國內數字娛樂行業從來不缺大師,更不缺投機者
網易創始人兼CEO丁磊在ChinaJoy高峰論壇上表示:主導跨界合作的是匠人精神而不是資本。動輒幾億的合作,如果沒有實質性的成果,就只能騙騙觀眾,就是耍流氓。丁磊也透露了網易在VR方面的動作,並駁斥了手遊寒冬的說法。
@willem:講真,網易的產品體驗都不錯,良心企業
@heikela :坦白地說,網易節奏很慢卻一直會有閃光的產品出現。我的老東家啊,一家適合養老與創業的公司。
@天涯飛龍:我欣賞三十哥
8.廣電總局:全球遊戲營收前十名企業中國只占有一席
在ChinaJoy高峰論壇上,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表示,2015年我國遊戲市場實現了年銷售收入1407億元,遊戲內容質量也在逐年提高。孫壽山提到,遊戲產業目前還存在三個明顯問題—創新能力不足,經典力作稀缺,國際競爭乏力。
@一噸黃金:摸著石頭過河
@藍色電話亭里全尿布:港真,大家要感謝bt技術的發展,否則大多數優秀的電影,遊戲。就與我們無緣了
@喵喵喵你麻痹:新版葫蘆娃已經上線
9.網約車運營將有規可循 管理暫行辦法今日公布
今日下午3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舉行發布會,交通部、公安部、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有關負責人將介紹《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情況。據悉,去年10月10日,兩文件曾公開征求意見,發布會將公布修改後的正式實施內容。
網約車到底以何種監管方式實現其合法化,新規對乘客、網約車、運營平臺以及傳統出租車和企業產生哪些影響?拭目以待。
@main(void):說多了都是淚。。。
@心靜智穩一一歲月無痕:略帶空。問題多多。乘客權益更難保障。(非正常情況下。如車禍)
10.Line發布上市以來首份財報:上半年扭虧為盈
日本移動消息應用Line昨日發布上市以來首份財報,宣布隨著廣告收入飆升,該公司今年上半年扭虧為盈。
Line報告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為26億日元(約合2430萬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凈虧損52.9億日元;營收為673億日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9.8%。該公司主要營收來自遊戲和銷售廣告、表情符號和電子貼紙,表示與2015年上半年相比,其廣告銷售同比增長76%。
@營養快線網易專賣店:不是404了麽?
@黑海龜:曾經要比微信好的 軟件……突然有一天 用不了了……
@六月飛血:又一個證明放棄中國市場這個多刺的魚並沒有什麽影響
今日思想
我們可以試試人才“眾籌”,就是特優秀人才快進、快出,不扣住人家一生。 不求他們歸我們所有,不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和學術自由,不占有他們的論文、專利……,只求跟他們合作。
——任正非
據新華社消息,為推進中糧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工作,國務院國資委日前對集團董事會進行了18項授權,涉及資產配置、薪酬分配、市場化用人等多方面。
授權後,國資委將不再幹預企業的戰略和投資計劃,中糧集團可自主決定五年發展規劃和年度投資計劃。中長期發展戰略和規劃則由中糧研究決定後報國資委備案。董事會還可確定1至3個新業務領域,經國資委備案後在投資管理上視同主業對待。
在資產處置權方面,國資委授權包括:公司內部企業之間的產權無償劃轉;通過產權市場轉讓國有產權,子企業增資,公司及子企業重大資產處置事項;在法 律法規和國資監管規章規定的比例或數量範圍內,增減持上市公司股份事項;不涉及控股權變動的情況下,上市公司股份的協議受讓等。
在經理層的市場化選聘、考核和薪酬權上,中糧集團被授予了更加充分的自主權。如,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國資考核導向,對經理層實施個性化考核;市 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施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可采取多種方式探索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自主決定職工工資分配,工資總額實行備案制等。
國資委逐步把部分出資人的權利,授權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行使,將依法應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於企業,被業界認為是資產監管機構向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授權的重要內容。
“投資人”里的“資”,很多人狹隘地理解為“資金”,其實是有偏差的,我認為應該理解為“資源”;對口的資源,往往比錢重要得多。
本文作者沙梓社(筆名),《iOS應用逆向工程》圖書作者。2015年1月,他以技術合夥人的身份創業,做一個互聯網+房地產項目,給業主和中介提供一個SaaS應用,幫助他們將部分日常工作用更科技化的手段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2016年6月下旬,也就是在18個月之後,因為核心團隊在產品發展、公司規劃、合夥理念上出現分歧,沙梓社結束了這段創業歷程。與此同時,他也從這段經歷中,總結了10篇文章,分別從找人、找錢、找方向、打造企業文化等方方面面進行闡述。以下從找人與找錢的角度進行了複盤。閱讀該作者其他文章,請至http://iosre.com/t/topic/4152
合作夥伴的甄選
什麽樣的業務合夥人算是靠譜的呢?我認為主要有4點需要考察。
良好的人品
人品,是雙方合作毫無疑問的首要前提。對於人品的判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標準,我就不在此以偏概全了,只強調2點很多人忽略的細節。
有句俗話,叫“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創業當然是隸屬於前者了。需要提醒的是,對於那些來自大公司,自身業務水平一般,但混得風生水起的人,一定要深入了解一下,他們的“成功”是不是因為太會“做人”的結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整天把時間放在“做人”上,就沒有什麽時間去做事了;無所謂對錯,但這種人是不適合參與創業的。
一位非互聯網行業的前輩曾跟我說過這麽一段話,大意是:“你們互聯網人自由創新、開放分享的思維在專業領域是絕對優勢,而在資本運作、人情世故的江湖上也許就是巨大的短板。”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感覺到這句話中沈甸甸的真知灼見。
在現在的中國社會里,三教九流,魚龍混雜,“人之初性本善”的結論,是要打個問號的。初次接觸跟自己利益相關的人時,一定要留個心眼,防人之心不可無。
相符的三觀
三觀的概念很簡單,但是太“哲”了,感覺不夠接地氣。我用一個例子作為反面典型,讓大家感受一下什麽叫三觀不合。(註:以下場景適用於早期核心團隊的所有成員,而不僅僅是合夥人。)
這個例子來源於前公司舉辦的一次活動,當時需要每個人講講自己對“工程師文化”的理解。一位同事在表達自己的看法時,認為工程師文化的一大特點是“大家有話直說,什麽叫工程師文化,就是有什麽說什麽,就事論事”,我同意這是一個好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文化,但算不算是工程師文化,再說。
接著,他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舉了一個例子:“你看看矽谷的工程師最大的特點就是隨口f***ing,都是這些臟話”。或許是意識到自己的表達有些過火,他又加了一句:“這當然只是一種表現,但說明工程師文化就是非常直接,不加修飾地把自己的感情說出來,不要憋著。”
即使有了第3句話中和第2句話里的強烈匪氣,我仍從這短短的3句話中聽出:
潛意識里,他認為工程師是粗鄙不禮貌的,不然不會舉這種例子;舉這種例子,恰恰說明他對工程師文化的理解停留在很淺的層次。
作為工程師群體的一員,我跟形形色色的工程師接觸得比較多;在我印象里,這種隨口臟話的工程師,占整個群體的比例大概不到5%。同事與我對工程師的認知完全相反,難道他接觸的全都是那5%?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言行舉止正是自己三觀的體現;在上面的例子中,三觀的孰對孰錯要見仁見智,但想必大家對三觀不合已經有直觀的認識了吧。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找核心合作夥伴的標準,跟找另一半差不多,三觀問題上一定不能將就,必須充分考察。網上說,情侶在結婚前一定要一起出去長途背包旅行一次,看看互相是不是真的適合對方;我很贊同,而且覺得核心團隊在敲定合夥協議前,也應該一起出去搞個自駕遊什麽的,主要是看看幾個人相處別不別扭;人的直覺往往是很準的,如果跟某人獨處時感覺很別扭,那你們倆多半是沒有合夥的緣分了。
自信不等於優越感
自信和優越感的區別,是我在2011年完成碩士畢業設計的初稿時,從我的碩士生導師那里學到的。
簡單地說,自信來自於一個人的內在實力,而優越感來自於一個人的外在表象;自信的體現,是謙虛,是不卑不亢;優越感的體現,是輕蔑,是高人一等。我各舉一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我有幸親身接觸過一些頂級技術高手,比如PHP語言的創始人Rasmus Lerdorf,《Mac OS X and IOS Internals: To the Apple's Core》的作者Jonathan Levin和《軟件調試》、《格蠹匯編》的作者張銀奎。
相對於他們來說,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生;但是跟他們打交道,我可以非常放松,感覺不到任何老師的架子。只要是討論專業相關的內容,他們一定是侃侃而談;從談話的內容來說,內行人又能明顯聽出他們在各自專業的長期鉆研與深度思考,是一種厚積薄發,舉重若輕的感覺。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也有幸接觸過一些商業房地產中介。他們中的一小部分人,看起來外表光鮮亮麗,穿著筆挺的西裝,戴著碩大的“名表”,開著不錯的小車,但總是給人一種虛張聲勢,用力過猛的感覺。比如,在外面吃飯,服務員的服務明明很到位,但他們對服務員說話的口氣,總像是在使喚下人,沒有半點感謝的意思;跟客戶開會,不斷地強調自己的來歷背景,卻對客戶提出的產品和業務問題含糊其辭、答不上來。
優越感強的人,其實反而是自卑的;他們的自卑來源於內里與外表的反差,需要通過別人能夠感知到的方式來掩蓋自己內在的不足,進而包裝出一個高大上的自己,渴望得到外在的肯定。
而自信的人,因為本身實力的強大和能力的突出,已經能夠自我激勵,對外在的肯定就沒那麽熱衷了。
在創業早期,大家的共同目標應該是把事情早日做起來,其他虛頭巴腦的東西可以先放一放。如果在這個時期,你的合作夥伴表現出了明顯的優越感(比如,特別在意每個人的 頭銜而不是分工),那麽你就要警惕了,他可能只是想享受被稱為 X總所帶來的快感,而不是真正想做事。
比你更優秀
盡可能尋找比你更優秀的合作夥伴。Google首席人才官Laszlo Bock的著作《Work Rules: Insights from Google that Will TransformHow You Live and Lead》中寫道:
A good rule of thumb is to hire only peoplewho are better than you.
招聘尚且如此,合作豈不更甚?
再一個我的切身體會:跟與你差不多,或更優秀的人合作,你們的思維在同一個層面和維度上,溝通起來沒什麽障礙,會輕松一點。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比你更優秀的人,為什麽要“降級”跟你合作?我的理解是,術業有專攻,你的合作夥伴在他專業上的積累,應起碼跟你在自己專業上的積累持平;你們在各自的專業上優秀程度相當,或有一方更優秀。
有的朋友問,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在認識的人里,我已經算比較優秀的了,怎麽辦?
喬布斯給出的解答是: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Don't settle.14
總得來說,以上的4點,是我認為靠譜的合夥人必備的素質,是對別人的要求。
初次融資的門道
我們的天使輪融資過程是比較曲折的。具體的時間我忘了,只記得是在去年穿長袖的季節開始融資,先在上海見了幾家沒有理想的投資方;然後到了穿短袖的季節,前後去了北京2次,又見了幾家,進展還是不大;最後是到了穿棉襖的季節,在上海找到了投資方。
有趣的是,我們每階段找融資的心態,都跟當時的天氣差不多:從最開始在上海的萌動期待,到北京的滿懷熱情,到最後上海的心平氣和,經歷了一次心態的起落,體味了一次欲速則不達。這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把心思放在找投資上,你就找不到投資;把心思放在做產品上,投資就會來找你,
因為每個投資人的風格都不太一樣,我也僅參與了一輪融資,只見了20來家投資人,這里談3點我的切身體會以及應該註意的地方。
Pitch小貼士
拉投資時,給投資人做匯報的行話叫“pitch”。pitch邏輯如何梳理,幻燈片如何制做,pitch時的語氣、表情應該怎麽樣,把“pitch”作為關鍵詞,網上隨便一搜就是一大堆,很多都說得很有道理,值得集思廣益。
但是,pitch的骨架可以參考別人的,內容卻一定得自己原創。有一點需要強調,就是pitcher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說什麽,說自己能聽懂的話,不要自欺欺人,不要不懂裝懂,不要盲目使用網上看到的“潮詞”,結果投資人一問就懵圈了。
我記得Peter Thiel(彼得·蒂爾,《從0到1》作者)去年來上海講課時,舉了一個潮詞的例子,引來滿堂哄笑。大意是:
我們的項目是一個基於雲平臺和大數據的分布式VR系統,它支持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
這麽一段玄乎的話,其實啥也沒說。
在我的理解里,pitch跟畢業答辯性質類似。寫好了論文,準備幻燈片,然後在幾位老師面前把你畢業設計的項目給講一遍,讓他們在能夠理解的基礎上肯定你的成績,就達到目的了。在準備pitch時,不妨在腦袋里多過幾遍學校里優秀答辯的細節,他們是如何把老師帶入自己的節奏,引人入勝的:先交代項目背景,然後介紹國內外行業現狀及發展動態,接著引出想要解決的問題,再展開來講自己的解決方案,最後延伸到用戶、市場等等……
不要只看錢
很多創業菜鳥認為,自己現階段唯一需要的就是錢;就像我牽頭做第一個獨立項目時一樣,認為只需要技術人員就可以搞定了。其實這個想法,就跟不少人吐槽的“我有一個好的想法,只差一個程序員啦~”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很幼稚。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的我真是傻得可愛。
在互聯網時代,一個完整的商業產品,是由解決方案、商業模式、業務閉環等方方面面因素綜合形成的。單一的App,頂多只能算是解決方案的某一部分的具體實現,只是產品的1/N。
這方方面面的因素,有的是錢可以搞定的,有的是有錢也不好搞定的,有的甚至是錢不能搞定的;但一般都是可以搞定的。“投資人”里的“資”,很多人狹隘地理解為“資金”,其實是有偏差的,我認為應該理解為“資源”;對口的資源,往往比錢重要得多。
在找投資人時,要全面分析公司現階段需要什麽“資”,綜合看待投資人能給你帶來什麽“資”;這2個“資”,都絕不僅僅是錢那麽簡單。一位業界前輩曾跟我說:只有錢的投資人,是最不值錢的。
我深以為然。
另外,雖然我們社會目前的(歪曲)價值觀是有錢即成功,但很多有錢的“成功人士”,本身其實是一泡爛稀泥。如果你碰到了只能給錢,同時還要插手公司業務,或者要求3年上市,甚至約定下輪退出的投資人,那你很可能遇到了賺快錢的投機分子,而不是做事業的翩翩儒商,就要提高警惕了。成天把心思放在投機倒把,算計別人的人,怎麽可能還有心思去做事呢?遠離這種人吧。
留一手
前文中有一句話:你們互聯網人自由創新、開放分享的思維在專業領域是絕對優勢,而在資本運作、人情世故的江湖上也許就是巨大的短板。
我舉一個例子。在第二次去北京找投資時,隨行的有一位CEO的朋友,她介紹了一個投資人,而且這家公司的來頭很大,目前總資產已近2000億元。
我們下午4點多到了這家公司,開始pitch。三伏天里,穿著休閑西裝,戴著金絲眼鏡的X總,十分仔細地聽取了我們的pitch,然後詳細詢問了一些細節,表露出了對我們的濃厚興趣;整個pitch持續了2個多小時,結束後,CEO的那位朋友還跟他們一起吃了飯,回來也跟我們反饋說,他們很感興趣。
但是後來就沒有下文了;他們也沒有主動聯系我們,我們聯系他們時,得到的回複也是“在考慮”。正在我們納悶的時候,他們自己的產品上線了——一個跟我們同一領域,性質一樣的競品。
朋友的朋友,資產2000億的公司,都能幹出這麽low的事來,你還有什麽理由不留一手?
光大證券12日晚間公告,已確定本次H股發行的最終價格為每股12.68 港元(不包括1%經紀傭金,0.0027%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交易征費及0.005%香港聯交所交易費)。
本次發行的H股預計將於2016年8月18日開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交易。
招股書顯示,光大證券此次發行的6.8億股H股當中,90%用於國際發售,10%為香港公開發售,股票代碼為“6178.HK”。光大證券H股發行的發售價為每股11.80港元-13.26港元,每手200股。以招股價上限計算,該股將最多集資達90.17億港元。
以招股價12.68元定價計算,光大證券此次募集資金金額在86億元左右。
盡管光大證券H股不及去年趁著A股牛市東風在港上市的廣發證券、華泰證券18.85港元和24.80港元的每股定價。但仍大幅高於東方證券今年在港上市時8.15港元的定價。目前A股光大證券股價在17元左右。
昨日,遼寧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該省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情況,提出用3-5年的時間,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三去一降一補”5大任務基本完成。
遼寧省委政研室(改革辦)副主任李方喜介紹說,在5大任務具體目標上,去產能的目標是:2016年,退出粗鋼產能602萬噸,全面完成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任務。到2018年,化解煤炭過剩產能2731萬噸,關閉退出煤礦83個。到2020年,完成煤炭化解過剩產能3040萬噸的任務,關閉退出煤礦140家;重點行業產能控制在國家指導範圍內,國際產能合作取得突破。
去庫存的目標是:房地產庫存去化周期進一步縮短,住宅類商品房去化周期控制在12-18個月以內;重點區域房地產庫存有效化解,商品房增量控制在合理規模,基本建立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房地產市場供求基本平衡、產品結構基本合理。
去杠桿的目標是:有效防控和化解企業過高杠桿率、政府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政府債務風險管理體制和防控機制建設明顯加強,政府性債務余額規模嚴格控制在國家核定的限額之內。
降成本的目標是:開展降低實體經濟成本行動,逐步實現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費、社會保險費負擔以及企業財務、電力、物流等生產要素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形成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企業盈利水平切實提高。
補短板的目標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0%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力爭達到40%;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現行標準下81萬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15個省級貧困縣、1791個貧困村脫貧摘帽;主要節能減排指標完成國家下達任務,重點流域、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去年8月19日,領匯改名為領展,至今剛好滿一年。領匯改名領展,顯然是希望在香港及內地大展拳腳,由「裝修佬」和「收租佬」變身成為地產發展商。 當日房委會財困,要賤賣資產套現,政府亦希望透過領匯上市,改善管理質素。有份推動領匯上市的官員,強調領匯不會拆售資產,公屋居民會繼續享有日常所需服務(包括街市和停車場)。過去一段時間領展負面新聞多多,這促使筆者花時間去查閱領匯及領展年報,試圖了解公司最新經營狀況。領匯上市後的首份年報(2005-06),表明公司的經營方針是透過改善物業資產組合的表現,令商戶、顧客和鄰近的居民得益,並為基金單位持有人提供穩定的分派和持續的「長線」增長潛力。筆者一向相信上市公司的長遠利益與社會利益一致,但觀乎領匯(及改名後的領展)過去幾年的表現,明顯已背離上述經營方針。領展用盡辦法刺激公司股價,令商戶和顧客怨聲載道。領展回應特首梁振英的批評時,指對方不應把企業的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與社會福利(social welfare)混為一談。領展看似追隨已故經濟學家佛利民的思想,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在不違反法律下,為股東爭取最大利益。領展表面上為股東爭取利益,實質卻是為董事及管理層謀取「私人福利」。 過去三個財政年度(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領展十多名董事(包括公司高層)竟然可以取得1.8億元的薪酬福利(行政總裁王國龍一人獨得近億元)。這相對於領展誇口同期撥出2,700萬元(平均每年900萬元)資助社區項目,說可惠及50萬人(即每人受惠54元),出現強烈對比!再看這群董事,很少是地產界出身,大部分是從事會計、金融、法律、證券及投機炒賣工作。故此他們對上市條例及會計準則自然清楚不過,知道怎樣處理領展的資產及賬目,如何買買賣賣,才可以刺激股價上升。至於拆售資產後新買家違規,沒有履行照顧社福機構和弱勢社群的責任,把停車場由出租改為炒賣,令商戶、顧客和車主受苦,已經不是領展的事。反正買家炒賣賺錢後又可以回來以高價競投領展商場,之後再以更高價分租給商戶。 領展2013年3月底的收市價是42.3元,到今年3月底亦不過46元,三年升幅只得8.7%。因同期回購及註銷3%股份,公司市值只升5%。一眾董事又怎值1.8億元薪酬福利?最離譜是這段期間領展花費30多億元回購及註銷基金單位托價,同時又向董事及高層批出大量單位作獎勵。公司要增加貸款百多億元及耗用30多億元現金及存款,在市場上買買賣賣(包括回購股份托價),以致現金及存款只剩下4億元!領展由房託基金變身成地產商,背離原先經營方針。若要買地產股,投資者又何須揀選領展?就以太古地產和新鴻基地產作比較,這兩間公司不論在物業發展及租賃的經驗,資產規模及質素,流動資金(包括現金和存款)及負債等方面的表現均較領展優勝。這兩間公司(及同系公司)對社會的承擔(特別在藝術發展及體育方面),同樣遠遠多於領展,股息亦有三厘多,市值(或股價)較賬面值出現三至四成折讓。最重要是它們的董事及管理層比較克制,董事酬金與業績相稱,不會連獨立非執董也有長期獎勵獲發股份。再加上政府表明要處理領展這座大山(但不會回購),故此實在很難找到原因要購入領展。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