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股指ASE開盤大漲8%,其中銀行板塊股指飆升20%。今日,希臘政府發言人表示,將盡其所能在下周一和歐元區達成協議。德國總理默克爾此前也表示,在希臘問題上願意作出妥協。希臘債務僵局或出現轉機。
希臘政府發言人Gabriel Sakellaridis今日對當地媒體表示,“我們將盡其所能,在下周一和歐元區達成協議。即便我們周一達不成協議,仍然有時間。“ 下周一,希臘將於歐元區政府再次對話,尋求解決希臘債務危機。此前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在利大於弊的情況下,會作出妥協。
據彭博新聞社,德國政府官員稱,德國不會堅持要求希臘滿足當前救助項目中的每項條款。如果延長對希臘救助計劃,德國對具體內容持開放態度,德國認為,希臘預算盈余要求、拋售政府資產的條件等,都可進行商討。
而希臘官員稱,希臘準備履行預算盈余承諾,不過前提是預算盈余需低於當前要求。目前的要求是,基本預算盈余為GDP的4%。希臘總理Tsipras的聯盟在私有化問題上也有意向妥協。
希臘總理 Alexis Tsipras在本周二參加歐元區財長會議後表示,將與IMF,歐洲央行、歐盟委員會的代表在本周五再次談判。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元集團主席Jeroen Dijsselbloem周五表示,他對於歐元集團很快和希臘達成協議感到“十分悲觀”。
Dijsselbloem是在接受荷蘭NOS廣播公司采訪並被問及周一希臘及歐元集團是否會取得實質性進展時做出上述表態的。
希臘人雄心壯誌,但是就他們現在的經濟狀況來說,我認為我們達成一致的概率有限。我並不知道周一能否有任何進展。我們需要見到希臘實質性的改革措施才能放貸,但是過去幾個月並未出現這樣的改變。協議的達成顯然需要希臘政府作出努力。
本周三舉行的歐元區財政部長會議上,就救助問題希臘左翼政府代表未能與其它國家代表達成一致協議。歐元區方面認為周三的會談“一無是處”。不過希臘財政部長、也是本次談判的希臘代表Yanis Varoufakis 稍顯樂觀,他表示“與歐元集團進行了很好的協商,希望可以在周一達成定論,結束會談。”
希臘政府發言人Gabriel Sakellaridis周五也表示,在下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上,希臘將竭盡全力同歐元區援助方就新的希臘支援項目達成一致。
希臘如果無法獲得新的融資,資金將在數周內斷絕。如果希臘政府“彈盡糧絕”,希臘將被迫違約債務,放棄歐元並重新啟用希臘貨幣。那麽“三駕馬車”提供的2400億歐元的救助貸款將會打水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周,烏克蘭停火協議達成,希臘債務危機有所緩解,歐元區經濟增長超出預期,幫助提振了投資者情緒。周五,歐股刷新七年新高,標普創下歷史新高。
烏克蘭停火協議
本周四,經過16小時的激烈談判,俄烏法德四國得以達成停火協議。根據協議,烏克蘭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立刻實施全面停火,自當地時間2015年2月15日起嚴格執行。
不過,停火協議的執行效果還有待觀察。事實上,雙方去年9月達成的協議中就要求雙方停火並且退兵,但這份協議很快夭折。此後,反叛軍進一步占據了200平方英里的領地。
這看似是俄羅斯和歐洲雙贏的局面,但一些人警告稱俄羅斯才是這場談判中最後的贏家。
立陶宛首相Dalia Grybauskaite表示,這份協議沒能保全烏克蘭的所有領土,可以讓俄羅斯很快控制烏東部邊境,所以協議本身“十分脆弱”。而歐盟理事會主席Donald Tusk表示:“實際戰鬥能否真的停下來,這是真正考驗協議的地方。”
希臘債務談判
本周四,希臘政府發言人表示,將盡其所能在下周一和歐元區達成協議。德國總理默克爾此前也表示,在希臘問題上願意作出妥協。希臘債務僵局或出現轉機。當天,希臘股指ASE開盤大漲8%,其中銀行板塊股指飆升20%。
希臘政府發言人Gabriel Sakellaridis周五表示,在下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上,希臘將竭盡全力同歐元區援助方就新的希臘支援項目達成一致。
歐元區去年四季度GDP增長超預期
周五公布的歐元區四季度GDP超預期。歐元區2014年四季度GDP環比增長0.3%,好於0.2%的預期,同比增長0.9%,同樣好於預期。
歐元區亮眼的GDP提振了投資者的情緒。周五,歐洲Stoxx 600指數突破七年新高。德國DAX指數一度上漲0.9%,史上首次突破11000點。標普500期貨也逼近歷史新高。
資管公司KBC Asset Management NV投資主管Dirk Thiel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市場因歐洲經濟複蘇而受到提振。今天的GDP數據令人鼓舞。數據終於讓我們舒了口氣。投資者將為歐洲核心經濟的表現感到開心。市場也重新開始樂觀的看待希臘問題。”
標普創歷史新高 年內首次
周五,歐元區四季度GDP超預期、烏克蘭停火協議對市場影響繼續,歐美股市上漲,標普今年來首次創新高,歐股刷新七年新高。受歐元區GDP提振,布油今年來首次突破60美元。
周五收盤,標普500指數漲8.51點或0.41%,報2096.99點;道瓊斯工業指數漲46.97點或0.26%,報18019.3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36.22點或0.75%,報4893.84點。
M2增速創歷史新低 "降準、降息指日可待"
雖然周五公布的1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增加1.47萬億元,創09年6月以來新高,但M2增速僅有10.8%,創歷史新低。分析人士認為,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疲軟意味著信用內生增長疲弱,通縮風險加大。央行或需要加碼降息、降準等寬松政策。
中國1月社會融資規模2.05億元,不及預期的2.1萬億元,新增量少於2013年1月的2.54萬億和2014年1月的2.58萬億。而M2增長10.8%,增速創1996年12月以來的新低。
對於社融總量的增速回落,海通證券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認為這意味著預示未來半年內經濟仍難見底。而貨幣M2增速的下行也預示著通縮風險繼續加大。姜超據此判斷未來央行仍需加碼降息、降準等寬松政策。
滴滴快的戰略合並
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周六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雙方確定,在春節後的適當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並後,估值將達到60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日,德國政府高層和希臘政府發言人的表態讓市場看到了希臘債務問題的轉機,希臘股市開盤大漲8%。華爾街見聞本周三文章援引歐盟的經濟與金融事務委員評價稱,下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是“決定性”的會議。本周四希臘政府也同意與歐元區救助方再次對話,於本周五開始談判。
希臘新政府成立時承諾修改國際救助項目的條件,推翻大部分為換取救助而需實行的緊縮措施。國際貸款方——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和IMF這“三駕馬車”至今仍堅持希臘必須信守此前簽署救助協議所做的承諾。
在下周一希臘債務問題大攤牌以前,我們需要明確以下幾個要點,它們可以幫助判斷希臘債務僵局是否取得進展、希臘給歐元區帶來的風險是否減少。
· 時間壓力
當前的國際救助項目於本月28日到期。歐元集團主席迪賽爾布洛姆(Jeroen Dijsselbloem)上周五給希臘下了“通牒”,稱要保證歐元區金融支持,希臘政府就要同意履行既定協議,本月16日下周一是希臘申請延長救助項目的最後期限。
希臘政府需要延長現有救助方案,避免耗盡資金,失去償債能力。但上月底成立的極左翼希臘新政府強調,不會接受以現有救助條件為前提的救助項目,呼籲向希臘提供短期的過橋貸款。給希臘更多時間重新協商國際救助。
希臘和債權人本周五開始談判,試圖在本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前達成共識。
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援引路透報道稱,希臘政府發言人Gabriel Sakellaridis接受國內電視頻道采訪時表示,在下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上,希臘將竭盡全力同歐元區援助方就新的希臘支援項目達成一致。他還說,即使周一當天未能達成一致,也認為時間方面始終不是問題。
· 救助項目是否延續
德國總理默克爾本周與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頂圖)會面後公開表示,希臘要麽履行此前協議的所有條件,要麽請求延長2月28日到期的救助項目。齊普拉斯稱,希臘政府願意接受70%的現有救助協議規定措施,所以只有30%的條件需要談判。
MarketWatch記者Sara Sjolin援引資產管理公司Investec旗下首席經濟學家Philip Shaw的預測稱:“應該容易達成某種裝點門面的讓步,如果現有項目延期能以‘過橋貸款’的形式重新包裝,就更有可能這樣讓步。”
Sjolin還援引路透消息稱,一位歐盟的高官表示,如果債務談判繼續陷入僵局,希臘政府將不得不申請新一輪全面救助,那將是希臘第三輪救助。
以下BBC根據智庫開放歐洲數據制作的圖表展示了希臘政府3230億歐元的公債都有哪些“債主”。
· 爭相表立場
下周一會談以前,希臘與歐盟救助方各自均有表態。
以上也提到在本周四與齊普拉斯會面後,默克爾重申希臘要遵守承諾的強硬立場。當天齊普拉斯的口氣到顯得比較樂觀,他說:“我們並未縮小所有距離,但我們彌合了重要的一段距離,已經證明歐盟成為爭鬥之地,應該讓步。”
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昨日的表態就沒有齊普拉斯的那麽樂觀,他說:“希臘還遠未到與歐盟達成協議的地步。”
· 流動性擔憂
希臘國內大量資金外流,本月6日德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流入德國的其他歐元區國家資金創2011-2012年歐洲債務危機以來新高,足有540億歐元。經濟學家認為,如此規模的資金流正體現了希臘資本外流。
希臘留在歐元區的不確定性已經沈重打擊國內銀行。歐洲央行本月初宣布,暫停希臘債券作為抵押品時享有的信用評級豁免權。也就是說,評級為垃圾級的希臘政府債券現在無法依靠評級豁免權獲得歐洲央行的低成本融資,這無疑限制了希臘銀行業融資能力。
不過,歐洲央行還沒有完全切斷對希臘銀行業“輸血”。希臘的銀行能通過融資成本較高的緊急流動性支持(ELA)獲得歐洲央行的支持。本周三,為緩解希臘銀行業的金融壓力,歐洲央行還將希臘銀行業通過ELA得到資助的最高限額上調50億歐元,升至650億歐元。
· 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擔憂
希臘救助項目之爭讓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擔憂死灰複燃。如果希臘和債權人未能就過橋貸款達成一致,未能延續現行救助項目,或者未能同意進行形式的債務重組,希臘就面臨主權債務違約和退出歐元區的危險。
Sara Sjolin提到,德國商業銀行的經濟學家預計,下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如果未能就希臘債務問題達成一致,希臘政府宣布無力償債和離開歐元區的可能性將明顯增加,目前可能性為25%。
這些經濟學家還預計,隨著違約的風險越來越高,歐洲央行也會斷絕通過ELA給予希臘銀行業的緊急資助。希臘經濟會混亂,但歐元區還不會面臨生死存亡的威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希臘政府對周一能達成解決方案並不抱太大希望。
希臘媒體Ekathimerini周六晚報道稱,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周五晚主持了一個內閣會議,向部長們簡述與歐元區談判的進展。
此外,由於希臘政府可能在未來幾天需要向國際債權人妥協,齊普拉斯急於測試內閣成員的態度。包括能源部長Panayiotis Lafazanis在內的內閣成員堅持認為,希臘政府應該堅持對希臘選民做出的承諾。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周五德國政府高層和希臘政府發言人的表態讓市場看到了希臘債務問題的轉機,希臘股市開盤大漲8%。此前歐盟經濟與金融事務委員曾表示,下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是“決定性”的會議。
總體來看,希臘政府對周一能達成解決方案不抱太大希望。一位希臘政府消息源稱,“希臘政府邁出了一些積極的步伐,但是仍然有許多地方有待突破。”
消息源們堅稱,在勞動力市場監管、私有化和降低財政盈余等關鍵問題上,希臘政府不會願意讓步的。希臘人相信,談判各方能夠在行政改革、稅收體系和反腐等領域達成共識。
同樣悲觀的還有歐元集團主席Jeroen Dijsselbloem。他周五表示,他對於歐元集團很快和希臘達成協議感到“十分悲觀”。
Dijsselbloem是在接受荷蘭NOS廣播公司采訪並被問及周一希臘及歐元集團是否會取得實質性進展時做出上述表態的。
希臘人雄心壯誌,但是就他們現在的經濟狀況來說,我認為我們達成一致的概率有限。我並不知道周一能否有任何進展。我們需要見到希臘實質性的改革措施才能放貸,但是過去幾個月並未出現這樣的改變。協議的達成顯然需要希臘政府作出努力。
對此,希臘政府發言人Gavriil Sakellaridis表示,“希臘人應該明白,這是一次關鍵和艱難的談判,壓力是巨大的。我們會竭盡所能,以便周一能達成協議。”
即使我們周一沒有達成協議,我們相信總會有時間達成協議的,所以這不是問題。
然而,時間又是一個問題。因為只有時間才能裁決出誰是博弈的勝出者,正如英國《金融時報》報道:
希臘財長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在和他的歐元區對手們玩什麽把戲?
密歇根大學政治學教授George Tsebelis稱,“最簡單的就是把它想象成一個誰是膽小鬼的遊戲。”就像兩位司機要從相反的方向通過一座只有一條車道的橋。他們心知肚明,誰先轉向,就等於承認讓對方通過。然而,如果兩個人都不避讓,結果就是撞車。於是,誰都表示拒絕讓道,以便恐嚇對方。Tsebelis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有動力向對方表示,自己是認真的。”
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麽齊普拉斯說,他不能接受延長現有援助項目等妥協辦法,因為那違背了他參選時對選民做出的承諾。以這種方式,他傳遞出來的信號就是,他不能“轉向讓道”。
通常,參與這種遊戲的玩家都會在別人亮牌以後跟著出招,試圖影響遊戲的最終結果。但是博弈論專家警告稱,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遊戲可能會以沒有人讓步告終。
如果參與方堅決不妥協,甚至演變成無法妥協,沒有人讓步的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Syriza領導的希臘新政府正在艱難地試圖結束與國際債權人的沖突。
此外,對於不同的結果,玩家們面臨的代價是極具不確定性的。Tsebelis表示,“可觀地說,這件事的回報/代價並不清楚”,即便是在歐元區內,各國政府對於“希臘退歐”的代價也有不同看法。
這種博弈帶來的另一個結果是,歐元區政客們可能會被迫懲罰希臘,即使他們知道這麽做對於自己國家來說也是痛苦的。
德國和其它債權人國家有動力威脅希臘,如果要對債務進行重新談判,將迫使它退出歐元區。理論上來說,這樣的威脅並不可信。希臘退歐會給歐元區所有國家造成傷害。因此,即便希臘要違約,其它成員國可能也不會希望讓它退歐。
然而,如果選擇寬恕希臘,又是在冒險鼓勵其它國家如法炮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傑·邁爾森(Roger B. Myerson)表示,“德國可能會認為,如果歐元區不對希臘做出懲罰,類似問題還會出現在西班牙和意大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最近希臘債務問題再次攪得歐盟不得安寧,就連日前舉行的以反恐為主題的歐盟特別峰會也不得不予以關註。然而,希臘曾經的難兄難弟西班牙,近來人們卻對其青睞有加,認為其經濟今明兩年將領跑歐元區主要經濟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月預測,2015年西班牙經濟增長率為2%,德國為1.3%,法國為0.9%,意大利為0.4%。而2016年西班牙經濟增長預期為1.8%,同樣超過德國、法國和意大利。
無獨有偶,歐盟委員會2月5日發表報告將西班牙2015年經濟增長預期上調到2.3%,2016年上調到2.2%~2.5%,均超過德國、法國和意大利。另據西班牙央行公布的數字,2014年12月,西班牙在歐洲央行債務額較一年前減少30%,降至3年來的最低水平。
盡管希臘經濟去年恢複增長,此前一些機構也預測其經濟仍將保持增長勢頭,但最近一段時間特別是1月25日激進左翼聯盟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勝以來,人們對希臘經濟前景的擔憂有增無減。激進左翼聯盟黨在競選中承諾將希臘最低月工資從目前的586歐元(約合654美元)恢複到緊縮前的751歐元(約合838美元)。新任總理齊普拉斯主張結束緊縮措施、就救助協議重新談判。這讓歐盟及很多成員國特別是“金主”德國頭疼不已。
在同樣應對債務危機多年後,希臘和西班牙的差距為什麽這麽大呢?
債務危機爆發初期,西班牙采取“止血”措施,大力整頓金融系統,堵塞漏洞,改善金融環境,防止債務危機進一步惡化。此後西班牙堅持了一條道路:把國家發展建立在自力更生、強身健體的基礎上,並不指望靠借錢來維持經濟。
第一,中短期內堅持緊縮政策,讓更多的人工作更長的時間掙到更多的錢。其措施主要有二:一是從2013年開始降低工人工資標準和雇用勞動力的其他成本,這樣用同樣的錢可以雇更多的人,從而增加了就業人數;二是自2013年起改革養老金制度,自2015年1月起,退休者如要領取100%退休金,則退休年齡必須延長至65.3歲,計劃到2027年退休年齡延長至67歲,這樣使得工作的總人數增加。
第二,中長期內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力圖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西班牙在財政緊縮的情況下,仍然加強科技和教育工作,2010年開始實施《國家創新戰略》並推出《科學,技術和創新法規》,大力發展知識經濟和綠色經濟特別是西班牙擅長的綠色能源技術和產業。在教育方面,加強基礎教育,加大假期對學生的培訓力度,讓中小學校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推進高校改革,增加高校財政自主權,使其能更多地為經濟發展服務。這種“練內功”的做法使得西班牙經濟有了後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委員會對西班牙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均給予樂觀的評價。
第三,外部因素。歐盟委員會2月5日的報告認為盡管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班牙國內消費,但西班牙采取的上述政策確實拉動了國內消費,從而帶動了經濟發展。
與西班牙相比,希臘到目前為止仍沒有拿出一個明確和行之有效的國家發展戰略。近年來希臘政局動蕩不定,民眾罷工、抗議、示威活動不斷,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多。此外,希臘全國從上到下對緊縮政策抵觸情緒很大,沒有一心一意拼經濟。
西班牙與希臘的兩種應對危機方式及其帶來的不同經濟表現,值得各方深思。
(新華社)
本周三和周四,歐元集團財長會議和歐盟首腦峰會紛紛拉開帷幕,主角無疑是未與歐元區各方達成協議的希臘。希臘和整個歐盟的政治博弈已經開演了近兩個月, “俄羅斯”這三個字的出現也令事態更具看點。
俄羅斯或成希臘“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普京怎麽突然在這場歐洲的內部博弈中變得有利可圖?
其實,無論希臘如何叫囂“退歐”,在“減債”和“退歐”之間,顯然前者是希臘政府的終極目標。誰知歐盟近幾日對此並不買賬,於是乎俄羅斯便成了希臘的另一大籌碼。希臘國防部長Panos Kammenos在周二意外表示,“如果希臘不能就債務協議與歐元區達成一致,希臘可以向其他國家融資求助,這可以是美國、俄羅斯或中國。”
希臘媒體近期報道,希臘外長Nikolaos Kotzias已定在本周三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舉行會談。此前,Syriza新當選領袖齊普拉斯(Tsipras)大選後會晤俄羅斯大使,並使出“殺手鐧”,暗示希臘或將在歐盟未來對俄制裁的計劃上投下否決票。
眾所周知,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雙向制裁便不曾“停火”,俄羅斯也遭受了眾多經濟制裁。在歐盟“全票通過”才能實行制裁計劃的特別規定下,一旦希臘投出否決票,制裁計劃便無法“通關”。
對於普京介入希臘事件的可能性,各界更是議論紛紛。“希臘人民以不勤勞出名,俄國出錢幫助希臘,這正好可以在歐盟內部得到一張反對票。估計雙方可能一拍即合,關鍵在於價格怎麽談。”分析人士揣測。
也有意見指出,希臘亮出“普京牌”迫使歐盟妥協,屬於一舉好多得。第一給歐盟施加了壓力,可爭取以更優惠的條件減債;第二也以此警告歐盟, 如果將希臘剔除歐盟,希臘就投靠他人,並以其“否決權”讓歐盟讓步。
此外,更有相關專家告訴記者,歐洲部分勢力在文化上有親俄傾向,這可能部分解釋了希臘投奔俄羅斯的可能性。
“不同於美國對俄制裁的強硬態度,歐洲對於制裁俄羅斯一直顯得較為被動。由於歷史因素,東歐對俄仍有反感情緒,但西歐則略好一些,他們更看重的是普京是否能為其帶來利益。”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馬奧尼(Josef G.Mahoney)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歐盟能否“強硬到底”
當前,希臘已經擺出漫天要價、破罐破摔的態度,然而歐盟的仍然強硬——不願減計債務,財政緊縮要繼續。
歐洲央行上周更是放出“狠招”,會在本周暫停希臘國債作為抵押品時可享有的信用評級豁免權,希臘銀行將無法通過抵押希臘債券獲得歐洲央行的緊急流動性。這種強硬能否持續?
“俄羅斯很明顯有機會去救助希臘,以此破除歐洲對俄制裁的共識。一旦希臘轉投俄羅斯,這或將讓普京在北約(NATO)領土上建造俄羅斯軍事基地。”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RUSI)國際安全研究部門主任愛爾(Jonathan Eyal)此前對Zerohedge表示。這對歐盟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局面。
不過也隨即有意見反駁稱,“俄羅斯當前自身難保,拯救希臘就好比是‘希臘神話’。”
愛爾解釋稱,“盡管這一設想有些牽強,但一旦俄羅斯在北約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普京將在某種程度上獲得勝利。”當前,一切對於希臘而言都是一場政治博弈,畢竟近期“大出風頭”的希臘財長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在大學時代主攻的還是博弈論。
當前,希臘的理想場景是,在歐元集團會議上爭取到讓歐盟委員向其提供為期6個月的救助延長計劃。若協議達成,歐洲央行也將恢複接受希臘債券作為抵押品。否則,如果到本月底希臘仍不接受歐盟救助條件,其就將面臨近100億歐元的資金償付缺口。
至於最後的底線“希臘退歐”會否被沖破,希臘財長在歐元集團財長會議上表示了否定意見,加之民調顯示多數希臘人民不願意退出歐元區。對於歐元區而言,“希臘退歐”對歐元、歐洲銀行業造成的沖擊是其不想看見的,且歐元屆時可能永遠失去和美元抗衡的勢力。只是這次博弈,面對較過去態度更為強硬的歐盟,希臘可能得稍微多花點力氣了。
2月16日將舉行下一場歐元集團會議,再度審視希臘當前局勢;2月28日,當前歐洲對希臘的救助計劃到期,如果希臘能夠滿足三家馬車(IMF、歐洲央行、歐盟)的條件,就能獲得18億歐元的貸款。
在希臘與歐盟即將展開新一輪談判的前夕,另一個同樣接受歐盟債務援助的國家——愛爾蘭,表示歐盟不應該向希臘妥協。明年將是愛爾蘭的大選年,執政黨不希望看到希臘反緊縮成功,從而成為國內反對黨的競選旗幟。
來自愛爾蘭研究機構the Nevin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的負責人Tom Healy向路透社表示,愛爾蘭官員似乎堅持要求希臘像愛爾蘭一樣繼續緊縮:
我們已經做了我們該做的,這並不容易,而且其中一部分努力就是為了討好德國。現在希臘的想法有點不切實際。
愛爾蘭財長Michael Noonan此前表示,愛爾蘭的債務規模大概是去年經濟總量的110%,是“可持續的”。
路透社稱,愛爾蘭政府的立場遭到反對人士的批評,他們表示,希臘應該得到更多的支持,政府的立場不會讓希臘得到任何讓步,同樣,愛爾蘭也不會得到。
愛爾蘭反對黨Fianna Fáil的發言人Michael McGrath向路透表示:
我們太無視希臘目前的困境了。我們本可以用我們的立場去支持他們,但我們什麽也沒做。
愛爾蘭是第一個與“三駕馬車”達成協議的國家,在2010年從歐央行獲得月650億歐元的援助,而且因為一直實行財政緊縮,在2013年在債券市場成功融資100億歐元。
不僅僅愛爾蘭,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也與德國站在一條線上。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西班牙反對黨Podemos的左翼領袖Pablo Iglesias聲稱將參加今年12月份舉行的大選,反對財政緊縮,並承諾將進行債務重組。上個月一次民調顯示,Podemos以28.2%的支持率高居榜首,而執政黨People's Party只獲得19.2%的支持,屈居第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上周五,德國政府高層和希臘政府發言人的表態讓市場看到了希臘債務問題的轉機,希臘股市開盤大漲8%。華爾街見聞上周三文章援引歐盟的經濟與金融事務委員評價稱,本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是“決定性”的會議。上周四希臘政府也同意與歐元區救助方再次對話,於上周五開始談判。
希臘新政府成立時承諾修改國際救助項目的條件,推翻大部分為換取救助而需實行的緊縮措施。國際貸款方——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和IMF這“三駕馬車”至今仍堅持認為,希臘必須信守此前簽署救助協議所做的承諾。
在周一希臘債務問題大攤牌以前,我們需要明確以下幾個要點,它們可以幫助判斷希臘債務僵局是否取得進展、希臘給歐元區帶來的風險是否減少。
· 時間壓力
當前的國際救助項目於本月28日到期。歐元集團主席迪賽爾布洛姆(Jeroen Dijsselbloem)本月6日給希臘下了“通牒”,稱要保證歐元區金融支持,希臘政府就要同意履行既定協議,本周一是希臘申請延長救助項目的最後期限。
希臘政府需要延長現有救助方案,避免耗盡資金,失去償債能力。但上月底成立的極左翼希臘新政府強調,不會接受以現有救助條件為前提的救助項目,呼籲向希臘提供短期的過橋貸款。給希臘更多時間重新協商國際救助。
希臘和債權人上周五開始談判,試圖在本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前達成共識。
華爾街見聞上周五文章援引路透報道稱,希臘政府發言人Gabriel Sakellaridis接受國內電視頻道采訪時表示,在本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上,希臘將竭盡全力同歐元區援助方就新的希臘支援項目達成一致。他還說,即使周一當天未能達成一致,也認為時間方面始終不是問題。
· 救助項目是否延續
德國總理默克爾上周與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頂圖)會面後公開表示,希臘要麽履行此前協議的所有條件,要麽請求延長2月28日到期的救助項目。齊普拉斯稱,希臘政府願意接受70%的現有救助協議規定措施,所以只有30%的條件需要談判。
MarketWatch記者Sara Sjolin援引資產管理公司Investec旗下首席經濟學家Philip Shaw的預測稱:“應該容易達成某種裝點門面的讓步,如果現有項目延期能以‘過橋貸款’的形式重新包裝,就更有可能這樣讓步。”
Sjolin還援引路透消息稱,一位歐盟的高官表示,如果債務談判繼續陷入僵局,希臘政府將不得不申請新一輪全面救助,那將是希臘第三輪救助。
以下BBC根據智庫開放歐洲數據制作的圖表展示了希臘政府3230億歐元的公債都有哪些“債主”。
· 爭相表立場
本周一會談以前,希臘與歐盟救助方各自均有表態。
以上也提到,在上周四與齊普拉斯會面後,默克爾重申希臘要遵守承諾的強硬立場。當天齊普拉斯的口氣到顯得比較樂觀,他說:“我們並未縮小所有距離,但我們彌合了重要的一段距離,已經證明歐盟成為爭鬥之地,應該讓步。”
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上周五的表態就沒有齊普拉斯的那麽樂觀,他說:“希臘還遠未到與歐盟達成協議的地步。”
· 流動性擔憂
希臘國內大量資金外流,本月6日德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流入德國的其他歐元區國家資金創2011-2012年歐洲債務危機以來新高,足有540億歐元。經濟學家認為,如此規模的資金流正體現了希臘資本外流。
希臘留在歐元區的不確定性已經沈重打擊國內銀行。歐洲央行本月初宣布,暫停希臘債券作為抵押品時享有的信用評級豁免權。也就是說,評級為垃圾級的希臘政府債券現在無法依靠評級豁免權獲得歐洲央行的低成本融資,這無疑限制了希臘銀行業融資能力。
不過,歐洲央行還沒有完全切斷對希臘銀行業“輸血”。希臘的銀行能通過融資成本較高的緊急流動性支持(ELA)獲得歐洲央行的支持。上周三,為緩解希臘銀行業的金融壓力,歐洲央行還將希臘銀行業通過ELA得到資助的最高限額上調50億歐元,升至650億歐元。
· 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擔憂
希臘救助項目之爭讓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擔憂死灰複燃。如果希臘和債權人未能就過橋貸款達成一致,未能延續現行救助項目,或者未能同意進行形式的債務重組,希臘就面臨主權債務違約和退出歐元區的危險。
Sara Sjolin提到,德國商業銀行的經濟學家預計,本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如果未能就希臘債務問題達成一致,希臘政府宣布無力償債和離開歐元區的可能性將明顯增加,目前可能性為25%。
這些經濟學家還預計,隨著違約的風險越來越高,歐洲央行也會斷絕通過ELA給予希臘銀行業的緊急資助。希臘經濟會混亂,但歐元區還不會面臨生死存亡的威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作者為 Gavekal Drag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Anatole Kaletsky。原文鏈接點此。
歐洲的未來,現在指望著某些顯然不可能發生的事:希臘和德國達成協議。讓這項協議變得遙不可及的並不是兩國原則立場的不同(希臘政府要求債務減記,德國明確表示希臘一分錢都不能少還)而是希臘正處於的弱勢地位。
博弈論認為,最難以預知結果的沖突一般存在於這樣的兩方:有決心、好鬥不服輸的弱者,和無心戀戰的強者。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常見的結局是雙方打個平手然後各有所得。
希臘和德國的對抗,很容易就能出現這樣一場正和博弈,至少在理論上如此。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忽略那些政治術語,將焦點放在選手們真正想要的經濟產出上。
德國態度明確,堅決抵制任何債務勾銷,這一點遠比希臘結構改革的細節更受德國選民們關心。而希臘本身則是想從反對“懲罰性的和適得其反的緊縮政策”中得到支持。即在德國堅持下,由“三駕馬車”(歐盟、歐央行、IMF)敦促其實施的緊縮政策。對於希臘選民來說,債務減計遠比計算30年國債的凈現值有意義。
如果交易雙方都專註於其最優先考慮的目的而願意犧牲次級目的,那麽一樁交易應該是有一定商量余地的。不幸的是,人的易錯性總是會和這種最理性的解決方案對著幹。
希臘新財政部長Yanis Varoufakis是一名數理經濟學的教授,專攻博弈論。但是他的談判技巧——在進攻和示弱間左右搖擺,這種做法顯然是與博弈論相悖的。Varoufakis的策略是把槍指著自己的腦袋,然後要求對方付贖金,不然就扣動扳機。
德國和歐盟的決策者們稱這種行為為虛張聲勢,於是,談判雙方處於了一種消極進攻的僵局中,使得一場嚴肅的談判成為了泡影。
這一結局並非不可改變。就在上個月,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頂住了德國的反對,推出了歐洲亟需的QE。艱難的談判如何取得進展,這是一個經典案例,
在1月22日歐央行宣布將推出量化寬松政策之前,德拉吉與德國就確定原則上的“紅線”問題展開了激烈的公開辯論,這條紅線的意義在於如若逾越將使任何協議成為不可能。德國的紅線是債務共擔: 即如果出現違約,歐元區國家不會共同分擔損失。
德拉吉認為這一點對歐洲經濟影響不大,因此對德國做出讓步。較為關鍵的是,他一直到最後一刻才做出讓步。德拉吉通過將QE辯論的焦點放在風險共擔上,成功使德國分心。避免德國糾察重要的問題,即規模龐大的QE完全無視德國反對政府債務貨幣融資這一禁忌。通過在合適的時機在一個無足輕重的問題上讓步,德拉吉取得了一個對於歐洲央行意義重大的突破。
要是Varoufakis在希臘問題上采取相似的策略,他應該堅持要求債務減計直到最後一刻,然後在這一原則問題上讓步,以換取“三駕馬車”在財政緊縮和結構性改革上的讓步。或者,他也可以采取一種不太激進的策略:從一開始就承認德國的債務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然後,想辦法證明適當放寬財政緊縮,不需要減記希臘的債務。但是,Varoufakis並沒有持續地執行任何一個策略,而是在反抗與和解兩者中徘徊。
希臘在談判伊始是將債務減記作為其底線的,但是希臘並沒有堅持堅持這一立場,以取得其他方面的進展。希臘而是在幾天內就放棄了這一底線,然後便是一些無意義的挑釁,比如拒絕了與“三駕馬車”的對話,即使這三方對於希臘的要求都比德國政府來得更有同情心。
最後,Varoufakis拒絕延長“三駕馬車”現有的救助計劃。這一行為便致使一個新的期限產生——歐央行或將於2月28日撤出所有的資金支持,進而引發是希臘銀行體系的崩潰,而這些原本完全是不必要的。
希臘最新的理想主義領導似乎認為,他們可以單單通過宣稱有民意支持,而不用做出妥協便能勝出。但是官僚制高於民主的這一核心原則是歐盟機構不會動搖的立場。
於是,在面對德國和歐洲的談判中,希臘又回到了起點。希臘新政府將自己的好牌亮的太早,接下來再怎麽虛張聲勢上,也不會有人相信。
所以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最可能的結局是Syriza不久將承認失敗。此前,歐元區不少政府都打著改革的旗號當選,不過最終都重新走回“三駕馬車”的救助項目,即便救助項目中並沒有“三駕馬車”這一稱謂。另一種可能是,希臘銀行仍然開門營業,希臘政府可能單方面推行其工資和公共支出領域的激進改革計劃,而不屈服於來自布魯塞爾、法蘭克福和柏林的壓力。
如果希臘嘗試這種單方面的挑釁,幾乎可以確定歐洲央行會在2月28日“三駕馬車”救助計劃過期後,停止為希臘銀行體系的提供緊急資金。隨著這種自作自受導致的最後期限將至,希臘政府可能會讓步,就像愛爾蘭和塞浦路斯那樣,在面對類似威脅時屈服。
像這種最後一刻的投降可能意味新政府的辭職,取而代之的將是經歐盟支持的技術官僚,就像2012年反對意大利貝盧斯科尼的那一場憲法政變。在一個不那麽極端的情況下,Varoufakis可能會被撤去財政部長一職,其余的政府成員則可以得以幸免。另一種可能性,則是當希臘銀行業開始崩潰,希臘退出歐元區。
無論以何種方式投降,希臘都不會是唯一的一個輸家。民主和經濟擴張的支持者們已經錯過了戰勝德國的良機,結束德國強加於歐洲的財政緊縮政策。
(本文翻譯整理 實習編輯: 王嘉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