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銀信貸額緊張 放款期排至明年1月

1 : GS(14)@2017-11-19 15:31:57

【明報專訊】臨近年底,內地銀行的信貸額緊張,據內地傳媒報道,因為實體經濟需求強勁、監管加強令貸款需求轉回銀行表內等因素,今年信貸額特別緊張,有四大行消息人士透露,對公司業務的信貸額度在寬鬆的情况下也只有上百億元,即使是優質國企,也需要基礎利率上加6厘息才會放款。此外,部分銀行經營貸款的放款期,已排到明年1月。

《中國證券報》報道引述穆迪分析師徐晶表示,監管部門會把控銀行放款的節奏和額度,臨近年底普遍收緊,加上房地產調控,限制銀行相關貸款,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亦約束M2增速。

銀行尋找方法騰空信貸額度,以往以銀行同業代持,或借信託、基金子公司、券商直接放款的方法,因為監管收緊,業務已收縮。目前較主流方法是通過資產證券化,將貸款資產移出資產負債表,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轉讓,以符監管較合規方法。

貸款資產移出負債表 騰空信貸額度

中信證券認為,因為債券融資成本高企,工業用品價格暴升引發企業補庫存需求,預計2017年第四季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速至17%,創近3年新高。不過,中長期缺乏增長基礎,因為債券高收益率難長期持續,按揭未來增長缺乏動力,還有將表外業務轉入表內貸款,亦會使新增貸款的基數上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37&issue=20171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57

銀監開刀 安邦須減持內銀 新例實施點名要求 民行招行持股限5%

1 : GS(14)@2017-11-26 14:49:38

【明報專訊】中銀監日前公布有關企業參股內銀新例的徵求意見稿,包括限制保險公司不得以金融產品持有同一銀行股份5%以上,外電昨日報道,新政策實施之下,內地監管當局要求安邦集團轉讓民生銀行(1988)及招商銀行(3968)手上股權,將持股比例降至最多5%,以符合新例要求。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表示,監管當局建議安邦集團通過非公開方式退出或減持,以減少對市場造成的影響。監管當局正協助安邦尋找合適的買家。安邦集團發言人對此不予置評。

藉金融產品 持多隻AH股

過去幾年頻頻入股多間內地上市公司和海外收購,風頭一時無兩的安邦,自從被中央點名海外收購存問題,及今年7月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小暉「因個人原因暫不能履職」後,公司已風光不再,並要大手減持所持有的股份套現,今年上半年便沽出四大行A股股份,套現66億元(人民幣.下同),退出工行(1398)、建行(0939)及農行(1288)首十大股東之列。

雖然沽貨套現,但安邦目前仍透過金融產品持有多間上市公司股份(見表),其中持有15.54%民行(1988)A股及10.72%招行(3968)A股。不過,日前中銀監公布《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企業參股銀行作出明確限制,包括「控制商業銀行不得超過1間」、「以金融產品持有同一商業銀行股份不得超過5%」等條例。因此,若新例正式執行,安邦便必須減持民行和招行,直至符合不超過5%規定為止。

海航旗下內銀持股同受影響

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指出,允許以金融產品持有銀行股份,但通過5%的比例要求將其限制在財務投資範疇中,是監管部門希望金融產品能回歸到資產管理本質。防止其可能成為險企惡意槓桿收購的資金來源。

不過,中銀監今次並非只針對安邦,其他保險公司同樣受影響,中金公司報告顯示,海航系擁有營口沿海銀行20%股份及海南銀行9%股份;富德生命人壽持有浦發銀行19.81%股份;人保(1339)持有興業銀行6.2%股權,同樣要在新規正式落實執行前處理。

以自營資金持股或放行

而保險企業要處理這些問題股份,除了沽售,另一方法是用企業自營資金替換金融產品去持股銀行,但一方面保險公司是否有充裕的資金去進行置換,另一方面以自營資金持股超過5%,仍然需要交中銀監審核批准,因此這兩個方法都不一定可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21&issue=201711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482

內銀表外業務 首10月增速放緩

1 : GS(14)@2017-12-03 18:17:43

【明報專訊】中銀監審慎規制局長肖遠企昨日在重點工作通報會上表示,自一系列監管措施推出以來,銀行回歸本源、專注主業的效果明顯。今年首10個月表外業務增速已放緩至16.1%,比以往每年增速逾50%大為放緩。

肖遠企又表示,中銀監要求銀行從事非主流業務時,必須圍繞及聚焦支持主業發展,否則是不鼓勵及不支持的項目。另外,首10個月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2.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1.5萬億元,佔新增資產比例為79.5%,按年提高35.2個百分點。

正式整頓網絡小額貸款

同日,由人行及中銀監聯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發布有關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文件,正式展開對網絡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

文件表示,將暫停新批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暫停新增批小額貸款公司跨省進行小額貸款業務;已經批准籌建的亦要暫停開業。小額貸款公司的批設部門應符合國務院有關文件規定,對於不符合規定的,要重新核查業務資質。同時要求,暫停發放無指定用途的網絡小額貸款,未取得經營放貸資格的,不得經營放貸業務。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09&issue=201712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702

匯控80元關現沽貨長龍 內銀勁升 領港股漲428點

1 : GS(14)@2017-12-18 03:39:17

【明報專訊】美國議息結果公布前夕,港股在中港金融股和賭股帶領下,表現回勇,恒指企穩29,000點。匯控(0005)收市報79.95元,上升2.04%,創2014年9月以來新高。匯控股價今年8月初挑戰80元大關失敗後回落,昨日在80元亦遇上龐大阻力,下午曾經逾2700個沽盤合共820萬股、約6.56億元資金掛在80元等待沽出。分析認為,匯控往後走勢視乎聯儲局在今早公布的議息結果,若加息步伐趨加快,則有望升穿80元。

北水淨買入18億 匯控未入十大

外圍前晚做好,恒指昨日輕微高開,在中港銀行股帶動下,午後升勢轉急,最多急升1.7%見29,276點,收市報29,222點,升1.5%,國企指數跑贏大市,收報11,519點,升1.8% ,大市成交1067億元,北水通過港股淨買入金額為18.05億元。但昨天匯控罕有地未打入上海港股通十大成交之列。恒指夜期昨晚亦靠穩微升。

高盛:港銀明年跑贏大市

市場普遍預期聯儲局將會加息0.25厘,根據利率期貨計算,市場主流相信明年將續加息兩次。本地銀行股全線上升,中銀香港(2388)再破40元大關,收市升3.07%報40.3元;內銀股亦有好表現,建行(0939)升4.37%(見另文)。高盛報告預計,本港銀行最優惠利率將於明年中上升,提高息差,港元銀行拆息提高亦有利股價,預計明年將跑贏大市,該行重申買入中銀香港和匯控。

昨日再有大行唱好濠賭股,銀河娛樂(0027)升5.72%,為表現最好藍籌,美高梅中國(2282)、新濠(0200)、金沙(1928)昨上升超過5%。瑞銀發表報告指,據其觀察12月首10日賭收延續11月底強勁增長,預期12月賭收按年升兩成,最多可達26%,該行繼續看好賭股。不過手機設備股繼續疲弱,舜宇光學(2382)跌2.62%為表現最差藍籌,瑞聲科技(2018)跌1.15%。

分析:匯控或升穿80元 惟難企穩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認為,匯控往後走勢視乎聯儲局今晨公布議息結果,如果有迹象顯示明年加息超乎預期,匯控有機會升穿80元,但未必可以企穩。

他又稱,利率處於上升趨勢,美國銀行股亦在創新高。昨日大市上升是延續早前的反彈,資金泊入銀行股暫避,後市要看恒指能否守穩28,800點。

銀河證券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認為,近期市場以短炒為主,昨日賭股、內銀上升似是資金板塊輪換。他預計,12月期結時恒指將會上試29,400點水平。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479&issue=201712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82

內銀股發力 建行升4%

1 : GS(14)@2017-12-18 03:40:24

【明報專訊】昨日內銀股表現不俗,建行(0939 )上升4.37%報6.93元,工行 (1398) 升3.33%報6.2元,其他大型內銀亦錄2%以上升幅。分析認為,內地打壓影子銀行和表外貸款,刺激銀行企業融資增長強勁,監管政策收緊、市場利率上升使淨利息收入增加,皆對大型內銀有利。

德銀:監管趨嚴 偏好大行

德銀報告指新的理財產品和流動性風險監管出台,未來將有更多規則出台,在愈趨嚴厲的監管環境下,該行較偏好大型內銀股,選中行(3988)、農行(1288)和建行。野村報告表示,今年第三季四大內銀存款增速高於中型行,幫助其淨息差跑贏中型行。影子銀行減弱,債息高企減少債券融資,預期銀行貸款需求增長,貸款利率繼續上升。

瑞信私人銀行大中華區股本研究部主管謝琳認為,人行和中銀監收緊現金貸業務監管,行業加速整合有利持有牌照的現金貸企業,特別是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同時促進銀行改善成本控制能力。隨着中國經濟改善,不良貸款率亦有下降。

有消息指,中國為應付美國減稅和加息導致資金流出,人行準備引導市場利率走高,考慮逐漸引導銀行間借款成本上升。昨天中國10年期國債孳息達3.94厘。謝琳表示,市場利率上升有助提升大型內銀淨利息收入,但會增加中小型銀行借貸成本,對中小行有負面影響。

中銀監放寬外資銀行政策方向

此外,中銀監收市後發出公告,列出銀行業對外資開放政策的主要方向,包括放寬外國銀行商業存在形式的選擇;擴大業務經營空間,取消經營人民幣業務的等待期,支持外資行參與政府債券業務、金融市場、放寬人民幣零售存款,以及優化監管規則,調整外資行營運資金管理要求和監管考核方式。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13&issue=201712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88

瑞信:明年看好內銀內險消費股

1 : GS(14)@2017-12-18 03:40:29

【明報專訊】恒指年初至今累升三成,瑞信私人銀行大中華區股本研究部主管謝琳預期,在環球企業盈利持續向好、通脹低企和環球股市前景看好的因素帶動下,對明年香港和中國股市保持樂觀看法,預期明年投資回報約10%。現時恒指12個月遠期市盈率為12.4倍,國指為7.2倍,料國指有追落後空間。

明年預期回報低於今年的升幅,謝琳指今年的股價和估值皆錄得上升,明年在基數較高下,股價維持升幅有一定挑戰。該行看好內銀、內險、消費股,以及5G設備和電動車供應鏈。不過科技股不在推薦之列,謝琳解釋今年不少科技股上升逾50%甚至1倍,明年要如今年般上升有難度。

法興料明年港股升8%至10%

法興亞洲股票策略主管Frank Benzimra預計,明年港股有8%至10%上升空間,貼近亞洲市場。即使今年科技股為恒指貢獻30%回報,但他稱現時估值偏高,貢獻將減少;並指科技股盈利預測已脫離現實,長期盈利增長不可能高於整體經濟增長。

Benzimra建議增持亞洲金融股,當中較看好大型內銀股,即使不會有高增長,但估值仍然合理。他又指部分大型內險股估值偏高,但具不俗增長勢頭。他又指明年市場最大風險來自美股,因估值極高,不需特別原因下也可能出現調整,未來12個月美股或會下跌兩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65&issue=201712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93

輪輪相扣:內銀股仍有上升空間

1 : GS(14)@2018-01-07 15:12:35

美國聯儲局宣佈加息,並預期明年有機會加息3次,符合市場預期。雖然國際金融股滙豐控股(005)股價回落,不過內銀方面,建行(939)和工行(1398)都造好,前者更一度上試7元水平,而中行(3988)股價則見偏軟。另外人行同時宣佈進行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同時上調操作利率,有利內銀股。而人民銀行於9月底時公佈,支持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對於符合條件銀行,在2018年人行會實施定向降準,更成為臨近年尾,市場看好內銀股的其中一原因。種種的政策令市場憧憬理應受惠的內銀股,仍有上升空間,加上股價仍見落後,不少投資者留意認購證做看好部署。技術上,建行近日急升,突破50天線約6.85元的阻力,上試7元,雖上周五回吐部份升幅,但50天線有不俗的支持,投資者可留意年內高位約7.12元的阻力。而工行方面,突破50天線後正找尋支持,而近日北水正留意工行,以上周三及周四為例,通過滬港通(南向)流入工行的資金合共有9.8億元。如投資者看好工商銀行,可留意工行認購11683,行使價6.53元,18年3月到期,有效槓桿約13.倍,或工商銀行牛證69198,收回價5.66元,18年11月到期,有效槓桿約9.3倍。如投資者看好建設銀行,可留意建行認購12208,行使價7.69元,18年2月到期,有效槓桿約15倍,或建設銀行牛證61509,收回價6.58元,18年7月到期,有效槓桿約12倍。如投資者看好中國銀行,可留意中行認購19472,行使價4.29元,18年5月到期,有效槓桿約9.0倍,或中國銀行牛證67344,收回價3.6元,18年8月到期,有效槓桿約15.倍。瑞銀亞洲股票衍生產品銷售部本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本資料由瑞銀?發,其並不構成買賣建議、邀請、要約或游說。瑞銀為結構性產品的發行商,瑞銀及其集團成員、其聯屬公司及董事及僱員可能持有本資料所述證券之權益(作為主事人或其他)。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可能會蒙受全盤損失。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牛熊證備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i)N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而(ii) 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可能為零。投資前應瞭解有關風險,並諮詢專業顧問及查閱有關上市文件。UBS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為結構性產品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唯一報價者或巿場參與者。c UBS2017。版權所有。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8/202477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99

傳有內銀停PPP融資排查風險

1 : GS(14)@2018-01-07 15:39:06

【本報訊】內地金融監管趨嚴謹,市傳個別銀行全面暫停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伙或合營)融資業務至今年3月。據《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消息指,內地有銀行已全面暫停包括資本金融資和項目貸款在內的PPP融資業務,進行全面的風險排查,暫停期或延續至今年3月,而四大行對PPP態度也明顯收緊。報道又引述某農業銀行相關業務人士指,目前政策尚不明朗,因PPP有多種業務類型,具體影響暫不確定。另外,中保監發佈《關於保險資金設立股權投資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防範險資以通道、嵌套、名股實債等方式開展股權投資計劃業務,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中保監指,股權投資計劃是險資參與實體經濟建設的重要方式,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股權投資計劃相關業務規則。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6/202662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16

內銀油股發力 H指逾兩年高

1 : GS(14)@2018-01-07 15:43:48

■港股連升八個交易日,昨天收報30736。李潤芳攝


【本報訊】舊經濟股發力,領H指連續四日跑贏大市!港股昨再延續升勢,在內銀、石油等多隻舊經濟股份齊齊走高下,H指攀升至2015年7月以來最高位,收報12203點,彈高約1%或114點,連續四日跑贏大市。瑞信發表報告,認為北水喜歡內房及大型內銀股,並就板塊各推5隻股份。港股昨日主板成交額達1,318億元,沽空佔9.6%,恒指連升八個交易日,收報30736點,升175點或0.6%。股王騰訊(700)昨日再升2.3%,但市場焦點落在舊經濟股身上。大型內銀股全線炒上,若計及除淨因素,工行(1398)、建行(939)、農行(1288)齊齊破頂,分別升1%、2.2%、2.1%,中行(3988)則彈高0.8%,四股合力貢獻H指約58點或接近50.7%升幅;中石化(386)及中石油(857)亦見強勢,分別飆4.1%和5.1%。


瑞信推介內房內銀

瑞信報告指早前在上海、北京和深圳舉辦推廣活動,發現內地投資者喜歡內房及大型內銀股。該行解釋,內房股動態市盈率約16.6倍,估值相對便宜,加上今年上半年房屋銷售因低基數效應,將見反彈,在內地房屋政策近見放鬆下,板塊受內地投資者青睞,推介中海外(688)、遠洋(3377)、世茂(813)、龍湖(960)及內地上市的保利地產。至於大型內銀股,瑞信指由於板塊動態市盈率僅7.5倍,估值相對便宜,加上淨利息收益率(NIM)料擴大、不良貸款比率(NPL ratio)或繼續下降,且貸款增長相信可符合預期,按年提高15%,故北水亦喜歡,推介建行、農行、工行、重農行(3618)、中行。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亦稱,內銀股目前估值低企,板塊或向上重估,今年大有機會跑贏大市。當中,他相對看好工行、建行及招行(3968)。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5/202656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42

基金專訪:星級基金薦買四板塊今年看好科技內銀消費醫藥股

1 : GS(14)@2018-01-07 15:59:43

2017年是股市豐收的一年,但大市升勢集中個別板塊,並非所有人均皆大歡喜,只要揀股策略稍一差錯,即使是大好友,要跑贏恒指全年36%升幅亦不是易事。本報訪問四位去年跑贏大市的基金經理,分享揀股心得之餘,發現致勝條件除了重倉科技股外,亦要抵得住市場嘈音,堅持自己揀股原則。展望2018年,各基金均認為除了科技股外,應該放眼更多潛力股,當中內銀、消費及醫藥等是各人的心水。記者:莫亦熙 余倩敏攝影:李潤芳 周志堅

■馬文暢

天達馬文暢:消費品股最重倉

【本報訊】天達全方位中國股票基金於2015年成立,據其月報資料顯示,基金每年回報均跑贏其比較指數(MSCI All China Index),而截至去年11月底,基金2017年回報為64.2%,不但跑贏自身的比較指數,亦優於恒指同期的32.6%。基金的致勝關鍵不全然靠科技股,還有最重倉的消費品股。其投資組合經理馬文暢稱,基金採用「四大動力」投資哲學,即透過電腦系統綜合各企業的營運表現、股價走勢、估值,以及企業自身營運策略四項指標,並將股票評分,然後團隊再從評分最高的四分一股票中篩選投資機會。


受惠內地家庭收入升

就去年部署,馬文暢表示,相對比較指數,旗下基金上半年超配(Overweight)科技股,惟板塊其後估值走高,綜合「四大動力」分析後,下半年科技股倉位轉為與比較指數同等比重(Equal-weight),而非必需消費品及必需消費品股則成為頭兩大超配板塊。她續指,雖然科技股佔比減少,但個別收入來源多元化、增長強勁的科技股仍有投資機會。截至去年11月底,科技股持倉比例為24.1%,最重倉的騰訊(700)佔整體倉位9.3%。截至去年11月底,基金整體消費品股比例達29.1%,美的、貴州茅台、伊利、格力電器更為其第七至十大持股。馬文暢指,目前未看到選股配置上需大變,認為隨內地家庭收入提高、消費升值,非必需及必需消費品股均可受惠。針對非必需消費品股,馬文暢稱不少子板塊的產品在內地的滲透率仍低於發達國家,有追上潛力。另外,考慮到資產質量問題,基金相對輕配(Underweight)小型內銀股。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2/202623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1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