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CAREFREE - 順叔 旺旺到着火(下) (2012年07月26日)
1 :
GS(14)@2012-07-26 15:12:14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4048&d=1805
上回講到,中國旺旺(151)賣零食,本來唔係一間特別吸引投資者眼球的公司,多年嚟廣告更加超老土,亦可能係被最多人惡搞的廣告系列之一,不過盤生意愈做愈大,老闆蔡衍明更加榮陞台灣首富。
相對在內地,在寶島榮陞首富可能冇咁敏感,不過,身處頂峰,唔係人人都可以保持冷靜。
例如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尚德太陽能,仲有比亞迪(1211),兩位老闆施正榮及王傳福,先後已榮陞「中國首富」,兩間公司雖然冇話爆出乜嘢特別企業管治的醜聞,更加都係在「科學發展觀下」的創新民企代表。
不過,兩隻股份今日的股價,則雙雙大幅插水,盈利急跌的同時,債台高築,面對實實在在的爆煲風險,或多或少就係早年風光之時,過分自信擴張太快所種下的後遺症。
太旺容易引入眼紅,蔡衍明在內地搵銀多,加上本身性格火爆,難免在台灣成為借力打力的對象,例如旺旺在中時媒體,在年前併購中嘉有線,雖然屬於一宗台資「收復」外資的交易,但是觸及跨媒體併購的禁區,近排再度拎上監管機構審查,有冇影響言論自由及台灣本土利益。
唔知係咪旺旺實在太旺,日前在內地的包裝廠貨倉火燒旺地,月盈則虧(即盛極必衰),一場火,雖然對旺旺業務冇太大影響,但亦同時提醒大家,所有生意都存在風險,當股價已經大升,安全空間亦大幅降低。
在內地賣嘢俾人食落肚,頭號風險肯定係食品安全,因為產品發現九唔搭八的「不明物體」或者有害物質,一單嘢可以成為一間公司或企業的致命打擊,例如蒙牛乳業(2319)等乳品公司,到今時今日,都尚未能夠收復在08年,因為三聚氰胺所導致的失地。
台灣在2011年亦曾爆發塑化劑事件,包括食品業大哥大統一,都曾有產品中招。
至於旺旺仙貝在2010年,亦曾經被國家質監局驗出大腸桿菌超標,最攞命的是,出事源頭未必關公司自己事,可能係外判生產,又或者加工的某一個環節或材料,亦有可能係競爭對手,甚至係快閃空軍的惡意中傷。
今時今日,將任何消費產品拎去化驗室驗屍咁驗,多數會搵到一啲超標,又或者不應存在的物質,一份研究報告,一篇傳媒報道,分分鐘令股價大插,元氣大傷,呢方面霸王集團(1338),以及味千(中國)(538)應該好有經驗。
中國消費市場潛力大,不過高度開放,業內競爭漸漸白熱化,旺旺暫時產品路線比較獨特,但未來難免會同娃哈哈,又或者外國巨頭等重量級對手正面交鋒,二線品牌上好佳,樂事,達利亦未必唔會趕上。
近年所見,盤生意做得有聲有色的零售公司,都冇需要頭痛爭旺舖捱貴租的問題,例如百麗國際(1880),將萬六個銷售點寄生在百貨公司或商場,又例如旺旺及康師傅(322)等,分銷管理主要講緊同超級市場的關係,反觀李寧(2331)及國美電器(493)等昔日王者,成日要為百間千間分店頭痛。
兩間公司近月雙雙提到要加強在百貨公司及商場的銷售,可見零售公司對零售網絡的管理觀念,已經開始改變,同一道理,要了解旺旺的生意經,就要揭吓上市連鎖超級市場的年報及網頁,甚至得閒就去行吓,感受一吓零售公司,在內地的分銷管道經營成點。
超市貨架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內地傳媒報道過,康師傅曾經不惜工本,重金取得部分超市及雜貨店的獨家銷售權,務求將競爭對手踢出消費者視線範圍,旺旺的競爭對手就算未有能力採用同一策略,旺旺產品已經略嫌太多元化,要齊齊保持競爭力,銷售開支只會繼續上漲,影響甚至會比原材料成本更大、更難以估計。
旺旺市值高峰時大概約有1,200億元,PE超過40倍。近日稍微回落,但今年盈利就算升兩成,市盈率亦只回落到約30倍,掉轉頭睇,現價買入,想話賺兩、三成的話,就要有人肯付出近50倍市盈率的代價,旺旺雖然旺,不過目前環境要盈利要升四、五成的話,難度太高。
財經CAREFREE - 順叔 「邐迤」長建 (2012年07月27日)
1 :
GS(14)@2012-07-27 11:09:24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4377&d=1806
今期開長江基建(1038),先嚟個說文解字,香港話「呢Hea」,聽講可以寫做「邐迤」,冇認真考證過,不過,電腦寫得出亦睇得到,所以用住先。
長建以前係一間好穩健,但好悶的公司,近年冇咁穩健,但仍然好悶,例如公布業績後批股,近一年幾乎變成指定動作,又例如「撤資」去英國、歐洲掃貨的場面,大家亦見慣見熟。
公道啲講句,有動作但冇驚喜,即係話,公司管理投資者預期有一手,唔會話有乜超乎想像的動作,不過,長建日前兩個例牌動作,批股集資廿多億元,仲有連同系內幾間公司,斥資約78億元,於英國收購天然氣配氣公司,唔係乜嘢驚天大刁,居然要搞到停牌一日。
長建今次批股,可能係近年香港ECM市場做得最邐迤的集資動作,又點會有人批批吓股突然宣布收購,規模大小都算係股價敏感資料,原本落咗飛的芬佬,個個都要睇清楚啲,或者想與管理層先傾兩句,結果開市前一片混亂,最後唯有停牌,長建批貨亦只能以下限定價,亦冇辦法加碼,最後集資唔夠3億美元。
長建個招牌貼住長和系未來接班人李澤鉅個大樣,刮花少少都唔得,件事可以搞到咁邐迤,唯一解釋,就係長建個袋可能有十幾廿單刁傾緊,一扑鎚就要去馬,估計唔到成事之際,連長建的管理層都未能兼顧公布消息的時序。
所以有關長建收購英國曼徹斯特市機場等各種傳聞,雖不中亦不遠矣,而今次好似英國配氣公司呢類約10億美元規模的收購,在長建或長和系眼中,已經唔係有關痛癢(Material),未來極可能仲有非常轟動的大刁。
今次批股之後,長建在業績報告又係講嗰句,手上現金超過80個億,負債比率僅為7%﹐「具備雄厚資本實力進行更多收購」,財經茄哩啡之前兩篇《透視長建》曾經講過,長建管理層出親嚟講嘢,包括在自己年報,次次都話「負債比率」幾低幾低,不過,資產負債表之外(Off-balance sheet)收埋幾多債務,所謂「See-through Gearing」(透視負債比率),永遠側側膊唔講,即係話表面上看落去,本數簿乾乾淨淨,下面查實好邐迤。
長和系過去兩年,在歐洲豪擲過千億元收購,絕大部分彈藥來自銀行借貸,長建同你講,「負債比率」仲係個位數字,你會唔會信?呢種「你睇我唔到」的會計手法,查實股東及散戶可能忽略,而一個負責任的管理層應有增加透明度的氣度。
當然啦,長和系數簿總管霍建寧都講明,長和系是不會造數的,因為長和系盤數的目標觀眾根本唔係散戶,尤其係長建,將啲債收收埋埋,要叉輪廚佢,就要付出唔少心力腦力,大行分析員好多時同記者趕稿時差唔多,見係李嘉誠,個個咪指住個位數字的「負債比率」算數。
信貸市場的「信唔信得過」,好多時係相對的,銀行都要做生意,債券投資者都要搵貨買,依家地球由中美日歐幾大經濟體系主導,家家有本邐迤的數簿,和記黃埔(013)以外的長和系公司,已經叫做好靚仔,長和系又咁有興趣搬錢過歐洲,過去兩年,長建由銀行貸款到發行永續性債券,大把人借錢,就係咁解。今時今日的歐洲,理論上通街平貨,長建在利率接近零的時代,將本數簿半遮半掩地大舉槓桿化,籌集資金去歐洲血拼,目標又係唔會點死得人的公用事業,唔會錯得去邊,如果息口掉頭,融資成本頂唔順,橫掂股價已經反彈咗一個開,咪大舉批股還債囉。
收購講本身融資能力,仲有時機,長和系呢兩方面都掌握得唔錯,不過買埋一大抽嘢,跟住就要講管理,李氏力場未必可以鎮得住成班老外,英聯邦國家的監管事務係咪咁好搵,大家又可以問吓在澳洲的中電控股(002),不過,與其話長建依家專注公用事業,不如話佢已變成一個真正的Asset Trader,按照劇情發展,再過幾年,長和系有可能會將新近收購的歐洲資產,以某種形式套現拆售。
財經CAREFREE - 順叔 建行的啟示(上) (2012年07月30日)
1 :
GS(14)@2012-07-30 12:09:28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4576&d=1807
今期又湊吓熱鬧,開「中國模式」。
香港近年有太多熱烈討論的題目,簡單標籤後便洗腦轟炸,非黑即白的雞同鴨講,拗到面紅面綠都唔知拗緊乜,到最後又好可能會冇咗件事。
例如聯繫匯率咁,當所有人狂鬧金管局前老頂任志剛一輪之後,到依家已經好似冇咗件事,唔知呢個可唔可以話係「香港模式」。
又好似國民教育呢單嘢咁,當睇到「進步、無私、團結的執政集團」呢一句,稍為見過世面的香港人的第一個反應,當然係噴飯。
不過,如果想知多少少,國民教育的教材有幾多本、幾多種、邊類人或機構負責編寫教材,同埋教師及學校通常點選擇處理各種教材等,以上種種疑問,通通在主流輿論都搵唔到答案,只係見到好多人拎住本「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狂插。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財經茄哩啡向來唔關心課室裡的狹義教育,所以無謂加把口,講到投資者教育上的「中國模式」的話,仲可以多口講幾咀,呢本金融版的「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可以由建設銀行(939)浙江省分行前行長崔濱洲講起。
崔濱洲這位國企巨銀高管,縱使其名字的廣東話發音有少少不雅,不過由建行陝西行長做到廣東行長,都冇事冇幹,早幾年更因為力催中小企貸款的業務,推動大西北經濟發展有功,當選陝西省年度經濟人物。不過,呢位晉升咗省行長級已經5年的國企賓架,只係調任浙江單單一年就出事。
據內地傳媒報道,崔生領導的省分行,向財務狀況一早已經亮起紅燈的中江集團繼續提供貸款,建行結果揹咗30億元(人民幣,下同)爛數上身,崔生亦都因為呢單嘢而被炒魷魚云云。
回帶到舊年10月,有關內地經濟的金融新聞,焦點放在溫州老闆的走佬潮,大量企業借唔到錢瀕臨爆煲,成單嘢炒到上北京最高層,因為動車意外啱啱去完溫州道歉的總理溫家寶,急急腳又要再跑去浙江溫州研調,之後銀監會等中央部委頻頻出招,為穩定局勢,講到明要國企銀行睇住個場,包括在民間灰色貸款機構借咗大耳窿的中小企業,唔好俾影子銀行的計時炸彈,炸出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同時,阿公又為地方政府發債開綠燈,最近一批試點,正正包括浙江在內,更將鐵路部呢個大債仔的信貸責任揹上身,邊度有債務風險火頭,阿公就向邊度射水,實行一個都不能爆。
崔濱洲就係在呢個風頭火勢的時候,由做咗唔夠一年的廣東,調咗去浙江,由紅燒鐵鑊,一調就調去火坑,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氣概,結果凳都未得坐暖,就爆出中江集團呢場地震。
今年十八大換屆,由北京坐館到地方揸數,都齊齊換人,音樂椅之前例行動作,必定係睇睇櫃桶底盤數。因此要資金歸位,所以股市炒唔起,同時澳門亦少咗人去賭錢,銀行高管涉及政治錯誤或者經濟罪行而落馬的新聞,依排都特別多,所以除咗中江集團呢單嘢,暫時未知仲有乜料會爆出街,不過,如果只係涉及貸款判斷,而炒咗一個省行長級的高幹,就唔係咁多見。
中江集團的債務炸彈,早在今年年初已經爆咗,由最夠膽講嘢的《南方都市報》到新華社樓下張《中國證券報》都先後報道過,中江集團旗下成百間公司,主力經營嘅地產,都被阿公的房地產調控,調到資金斷裂。
據報就算中江所有資產都拿去抵押變現還債,都仲有30個億的大黑洞。中江集團老闆,當時已經「主動向政府匯報資不抵債的情況並尋求保護」,成為「2012年浙江第一起資金崩盤案」,不過,因為中江集團的上市公司唔係咁大隻,所以單嘢就咁冚埋晒。
去到本月初,內地傳媒先踢出建行做咗呢條30億爛數,金融市場先有明顯反應,內銀股勁插,更成為本月港股由淡,轉得更淡的導火線。
下回再續。
財經CAREFREE - 順叔 建行的啟示(下) (2012年07月31日)
1 :
GS(14)@2012-07-31 10:48:13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4759&d=1809
上回講到,今年初已經有內地傳媒踢爆,浙江省中江集團財務亮起紅燈,公司甚至向政府主動匯報,並尋求保護,結果呢單信貸事件造成的破壞力,今個月初先出現,建設銀行(939)揹咗3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爛數,浙江省分行行長崔濱洲據聞被炒,更拖冧國企銀行股的股價。
呢個故事教訓香港的投資者,有時內地一間名不經傳的公司,或者香港報紙中國版一段唔係咁當眼、有關內地潛在信貸事件的報道,過一排可能成為深水炸彈。
上個星期又有一單,香港投資者唔係咁留意的新聞,又係浙江,不過,今次講緊的係杭州,有約600間「知名民企」,近日聯署向浙江省政府緊急求救,據報多間企業提出兩大點要求。
第一,係希望浙江省政府成立危急應變小組(學咗香港政府籠嘢)專責處理,第二,希望政府出面,協調銀行暫時唔好收數、發還近期催收的貸款,並承諾3年內,不削減有關企業的貸款額度。
內地信貸市場,有所謂「互擔聯保」的現象,即係一間企業借唔到錢,就加埋一齊互相擔保,你保佢,佢擔你咁。
這種方法,是將企業風險捆綁式打包埋一齊,爭取更多銀行貸款,可以話係「中國版CDO」,呢種擔保模式,在浙江最為流行,聽講佔融資比例近七成。
不過,暫時未知600間聯署的民企,有冇包括香港的上市公司在內,不過可以想像一吓,如果報道屬實的話,600間民企聯署,同年初中江集團,向政府求救並尋求保護的舉動,查實冇乜分別,訊息只有一個,就係政府坐視不理的話,假設呢600間企業,平均每間請咗約1,000個打工仔,加埋就約有60萬個飯碗,到時可能大家攬住一鑊熟。
中江集團爆咗煲,留低50個億爛數,再大規模企業爆煲,例如可能係浙江省最大型的地產商綠城中國(3900),條數就唔知點計。
所以九龍倉(004)做半個白武士打救綠城,可能由地方到北京政府,好多人多謝佢,一間民企,政府唔得閒理佢,但600間「互擔聯保」,搓埋一嚿的「攞你命3000」,就變成大得不能倒了。
呢個就係點解崔濱洲在浙江的故事,之所以可以成為金融版「中國模式」投資者國情教育的原因,假設崔濱洲唔係被臨時調落火坑做替死鬼,埋位凳都未坐暖,溫州老闆已經集體走佬,阿公又落咗柯打唔准落雨收遮,面對好似中江集團的問題公司,即刻斷貸的話,銀行數簿即時出現爛帳、資本大減,更少彈藥去搞乜嘢「四味良方」,支持中小企業融資需要,繼續借錢,仲可以博問題企業絕處逢生,捱得一時得一時,不過,崔濱洲特別唔好彩咁解啫。
建行揹咗中江集團最大隻鑊,其他銀行高管驚住步其後塵,一收水就谷咗600間民企聯署向政府求救,炒咗一個崔濱洲,仲有千千百百個崔濱洲,阿公壓落嚟,社會短期穩定大過天,金融系統結構性安全,可以日後先算,又係一個債冚債的循環。
講到呢度,如果財經茄哩啡同你講,估計到呢個「中國模式」可以點收科,就肯定呃你,銀行唔係一個獎勵乾淨正義的慈善機構,中國多貪污,西方金融機構亦唔乾淨得去邊。
以債冚債的金融體系設計方式,亦唔係中國模式獨有,咩歐債危機話死又唔死,已經玩咗幾年,美國作為全地球最大型債仔,3條A信貸光環都冇埋之後,股市、債市反而跑贏全球,你又吹佢唔漲。
2008年之後的地球,同所謂「中國模式」冇乜分別,根本唔存在相唔相信、或者睇好睇淡的分別,更似係睇邊個死先、或者幾時攬住一齊死的金融亂局。
克魯明唱衰亞洲十年八載,去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升呢做先知,仲攞埋諾貝爾獎添。
講到呢啲乜嘢「中國模式」、「物國模式」,順叔好多時帶有民族主義情緒,恨鐵不成鋼,唔作得準,今期純粹發牢騷,講咗等如冇講,唔好意思。
財經CAREFREE - 順叔 變形金礦(上) (2012年08月01日)
1 :
GS(14)@2012-08-01 10:13:16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4843&d=1810
今期開金礦。
全太陽系都知道,地球是出名資源豐富的,所以呢,香港有香港資源(2882),神州就有神州資源(223),亞洲有亞洲資源(899)。去到國際,又點少得國際資源(1051),不過資源多唔代表容易掘到嘢出嚟,以上幾間公司都係慢工出細貨,無獨有偶,過去幾年,仍然都係一蚊都賺唔到。
全太陽系亦都知道,地球出名多傻人同埋心急人,明明坐住個銀山金礦,唔知執到寶,等多陣都唔得,硬係趕住將一個又一個嘅銀山金礦賣晒俾人;明明有中國呢個超級收買佬,乜嘢油田、煤礦都肯高價收購,又硬係鍾意平價賣番俾香港的上市公司,搞到啲「變形金礦」通街走,散戶認都認唔切。
國際資源就係其中一隻變完又變的「變形金礦」,就算有齊天大聖108變都頂佢唔順,作為一隻殼,變咗咁多嘢都仲冇穿冇爛,都已經算係一個奇跡,如果有一位小股東,在1994年,即國際資源仲係最初「富城包裝」開始,經歷「中華發展」、「星光數碼」等年代持有至今,各份年報疊埋一齊,就係一本史詩式巨著,見證著香港金融進化史。
國際資源其中最經典一變,包括在2006年,在Dream Bear劉夢熊大師的帶領下,在東非馬達加斯加發現「9,000億美元遠景資源量」的黑金油田,由「信用卡防盜」變身成「智富能源」,單嘢炒到上中央電視台。
可能馬達加斯加有恐龍,採油實在太危險,所以後來毅然橫渡太平洋,去到印尼蘇門答臘,又俾佢發現到金礦,喺2009年發行百幾億股新股,集資四十幾億元,收購Martabe金銀礦項目,控股權易手,便引入國際礦壇大鱷Owen Hegarty,志向偉大,面向世界,變身「國際資源」至今。
近幾年黃金大熱,散戶炒金,大戶炒金礦。
Martabe金銀礦被國際資源收購之前,已經轉過手多次,可能炒礦好搵過開礦,去到國際資源手上,先正正經經咁採掘。
據國際資源幾年前所提供的資料,Martabe一號採礦區的新礦石儲量表,黃金儲量有250萬安士,掘晒出嚟,以現價計算,市值40個億美金,仲得了。
如果有留意吓港聞版,每年總會有一兩單無知少女,中咗神棍邪降,以為性交可以轉運,股市可能都有同類事件,一個故事在講無數次之後,終於有人會相信。
國際資源開頭話,Martabe金銀礦可以挖足二、三十年,預期2010年底已經可以投產。
直至今年,該股指黃金產量50萬安士,不過唔知係咪國際資源太照顧當地嘅社區環境,挖嚟挖去都未掘到嚿金出嚟,雖然有摩根士丹利呢間投資大行,成日得閒就出嚟唱好吓呢隻股份,不過唱吓唱吓,市場已經唔係好留意大摩之笛,國際資源股價愈唱愈殘,最新市值已經回落到80億港銀左右。
順叔是但抽幾份大摩唱好國際資源的報告出嚟望吓,例如2009年12月,同你講根據鑽探結果顯示個礦潛力無比,目標價睇0.78元;又例如2010年7月,同你講Martabe工程如火如荼,好快就挖到金,目標價0.71元;2011年7月,即係幫國際資源批股集資之前,大摩又出嚟唱好,同你講終於好快就挖到金,目標價見0.76元。
終於去到上個月底,大摩又忽然奪命追魂Morning Call,同你講今次真係嚟料,呢個「被遺忘的金礦」終於有望發光發熱(The Forgotten Gold Stock Finally Ready to Shine),睇六毫子,睇到呢份大行報告,根據以往紀錄,唔使問阿桂,國際資源又好快有戲上演。
果然於上個星期,國際資源宣布,Martabe第一次挖到嚿金,管理層包括前滙豐控股(005)香港高層、現時國際資源副主席柯清輝,仲特登飛到去印尼咁遠,拎住嚿金影相,驚死你唔信咁,有戲上當然要做足宣傳,柯清輝等高層,近日亦積極四圍接受香港傳媒訪問,講吓未來計劃。
下回再續。
財經CAREFREE - 順叔 變形金礦(下) (2012年08月02日)
1 :
GS(14)@2012-08-02 12:04:22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5191&d=1811
上回講到,作為港股當中變身最快、最多的國際資源(1051),近幾年終於冇得變住,放棄在馬達加斯加掘黑金,游過去印尼蘇門答臘開金礦,買咗個轉手多次的Martabe金銀礦,挖足3年,上星期終於掘到,管理層即刻上演大戲,抬住嚿金,影相派通街,又四圍接受傳媒訪問。
一個礦無論蘊藏量幾豐富,礦主幾好賺,採礦成本高低,取決於表面的廢石礦層有幾厚,去到黃金礦床要鑽幾深。
紫金礦業(2899)個紫金山,當年出名成本低、易開採,紫金公司網頁記載咗一個典故,話說在1997年底,紫金曾經用過千噸炸藥,將成個紫金山頂炸開,爆破移走的山體量,超過100萬立方米,等如10隻巨型航空母艦。
從此,紫金山可以露天採礦,不過呢,用炸藥粗暴扭轉百萬年的自然之力,紫金山成個山體亦變晒,呢間曾經被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當年做緊福建省省長)公開稱讚「效益好、環保又創新」的中國第一金股,近年經常出現高污染的奪命事故、砂霸崩圍咁,極可能就係當年(及多年來)透支大自然的卡數。
近年全地球環保意識高咗,唔係個個國家只求經濟增長,罔顧子孫福祉,正正經經由零開始建立一個礦場,難度唔細,好似中信泰富(267)咁,在澳洲個鐵礦場,於2006年已經買咗返來,搞到今日都仲未投產,成本超支,仲要一超再超。
中信泰富可以話係中信集團的「面子工程」公司,成隊國家隊照住,澳洲個礦艱苦經營6年,都未投產,國際資源個金礦,規模當佢只係十分一,但係亦需要由零開始建立管理、鑽探、工程團隊,呢頭啱啱先掘到嚿金出嚟,嗰頭管理層又同傳媒講,要擺脫「只此一礦」的經營模式,將要在亞洲其他地區繼續收購金礦項目,仲要係取得控制股權攬晒上身嗰種。
老實講,掘番幾十萬安士黃金上嚟先講嘢啦。
印尼蘇門答臘掘金,政策環境,好似紫金當年「福建第一爆」咁,膽正命平又有政府高官力撐,定係好似澳洲咁,諸多限制,工會又麻麻煩煩,最好搵啲印尼華僑問吓。
不過呢,有啲公司,研究太多係多餘的,印尼的礦務政策、環保監管、勞力保障、外匯風險以及政局變化,順叔冇諗住花時間樣樣調查。
可以咁講,除咗公司名帶住「資源」兩個字的,大家亦可以留意一吓,有幾多間公司個名有個「礦」字,斷估唔過百都有幾打,應該係內房股之後,最熱門的香港上市公司種類。
內房股大部分仲賺緊錢,兼且有息派,一眾變形金礦有幾多間是有錢賺,可能一隻手數得晒,一間可以話例外,幾十間就唔會是偶然,最少可以推出一個結論,就係「炒礦」好搵個「開礦」。
如果只係想對一間公司攞個「感覺」的話,最簡單直接就係望吓管理層坐住啲乜人,唔識國際資源主席趙渡,又唔識邊個係Owen L Hegarty,好彩仲有個前滙豐控股(005)及恒生銀行(011)大班柯清輝。
國際資源當日搵柯大俠入局的消息公布之後,股價單日爆升幾十巴仙,於是出現「柯清輝」三個字,已經值廿個億之說。
一個導演如果同幾個演員合作開,主角又好茄哩啡都好,唔會希望成個班底的成員,接其他戲接得太爛,拍到Cheap晒,可能「柯清輝」呢個品牌太好,人緣又廣,個個爭住碌佢張卡,唔做銀行大班之後,反而大把世界。
除國際資源之外,又接拍中策(235)蛇吞象南山人壽的大戲,最近連思捷環球(330)一眾台前演員大地震,柯大俠又捱義氣,自己坐正,呢3間公司加埋,散戶點都有個「感覺」啩。
「柯清輝」呢個品牌賣得,因為以他37年銀行大班的經驗,實在唔係講笑,工商銀行(1398)都搵佢老人家,來頂梁錦松個非執行董事的職位,滙控呢排被人告到暈,又涉嫌操控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又話涉及洗黑錢等等,好彩柯大俠走得快,毋須再操心。
財經CAREFREE - 順叔 廢話預期 (2012年08月03日)
1 :
GS(14)@2012-08-03 11:22:59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5418&d=1812
近排一講到政治或教育,甚至奧運會,香港人容易跳掣,又到開心星期五,不如講廢話,睇睇一個好重要,但可能又好廢話的財經概念:市場預期。
「市場預期」呢四個字,可能係財經新聞中最經常出現的辭彙,有晚吔飯,唔小心轉咗去三色台,有個類似「財經咩角度」的新聞環節,幾段外圍經濟數據及國外企業的業績,「市場預期」呢句嘢,竟然出現咗廿幾三十次,聽到飯都噴埋出嚟,好似「市場預期」就係所有金融數據的指標。
不過呢句日講夜講的財經術語,又好似好緊要,業績唔符合「市場預期」,股價就可以跌到一仆一碌,就算未成事實,「市場預期」都可以成為解釋大市升跌的百搭謎底。
舉個例,今日「市場預期」美國將推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個市可以升到膨膨聲,後日「市場」又可能「預期」QE3希望落空,大市又再次打回原形,神又係佢,鬼又係佢。
查實有關金融數據的「市場預期」,絕大部分只係財經傳媒經過一項例行公事或厭惡性工作得出嚟的數字。
例如內地經濟增長,記者會四圍搵啲經濟師,叫佢哋估吓內地GDP升幾多、跌幾多,集合所有數據之後,搵個最能顯示集中趨勢(Central Tendency)的數字,中位數(Median)或者比較眾數(Mode),最後咁就成為「市場預期」。
又例如,某大公司在派成績表之前,記者又要四圍出動,打電話俾分析員,預測吓某大公司純利有幾多,再加埋除開計個平均數(Mean),就變咗「市場預期」。
不過呢,傳媒在引用統計數據時,通常都唔會尋根究柢太認真,例如好流行的各項民意調查所顯示的「民意」,個個都拎嚟講,但好少會提及調查的樣本有幾大、樣本誤差百分比有幾多咁,樣本只係抽查住宅電話簿,會唔會令只用手機冇固網電話線的家庭,永遠接唔到民調電話,更加冇乜人去理。
「市場預期」的形成過程,其實亦唔科學化得去邊,例如財經茄哩啡就從來未聽過一間電子傳媒,同你講某數據的「市場預期」,包括咗幾多個經濟師或分析員的預測,當然熱門公司或者會有好多分析員睇住,數據樣本好大。但若果是冷門小小的公司,可能只係得小貓三四隻嘅分析員有做預測,真係唔知究竟「市場預期」查實係乜。
作為「市場預期」,其中一個重要嘅組成部分,就係所謂嘅大行報告,有時分析員都係好求其,半年前出份報告,只係將唔貼市唔更新,唔將呢類偏離集中趨勢的數據樣本剔走,就隨時會拉高或拉低晒「市場預期」。
當講到一啲無法量化的「預期」,例如油價升跌,「市場預期」嘅出現就更加泛濫,因為就算你點講都得,講到尾,亦係因為另一種傳媒的例行公事或厭惡性工作。
傳媒每日都要解釋或預測大市未來的走勢,好似早幾年通脹高企,人人都望住個油價,見個市升,就話「市場預期」油價跌,刺激經濟增長,見個市跌,就話「市場預期」需求大油價升,影響經濟增長。
有關「市場預期」的最經典使用方法,就係「預期市場預期」,例如舊年2月底,滙豐控股(005)公布業績之後,某大財經台的頭條新聞,出現以下呢一句:「市場估計滙豐會公布一份好過市場預期的業績,但結果令市場失望,全年只賺………」。
呢個「預期市場預期」的使用方法,唔單止出現在傳媒,好多所謂嘅大行報告,睇好或者睇淡某公司股價,一個愈嚟愈普遍的理由,就係「預期」某公司的增長好過或者差過市場預期,咁搞落去,應該好快要進化到「預期市場預期的預期」的更高境界。
「市場預期」呢樣嘢,唔需要太認真看待,臨尾講句廢話,掌握到「市場預期」的謬誤,或者「市場預期」之外的形勢,查實正正係投資賺錢的不二法門。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