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香園:內地股市維穩 炒旺港股
1 :
GS(14)@2017-06-10 13:24:45於沒有特別利好消息下,恒指接連升穿多個阻力位,收市企穩26000點,還要是有一定成交,價量齊升,全因香港回歸20周年臨近?要在國家主席來港前,營造歌舞昇平景象?友人笑指這想法太天真。他說:「區區香港回歸20周年,洗乜推高個市箒,7月前後唔大跌就得啦,升多咗,之後跌返咪仲濕滯,所以呢期推高港股嘅錢,唔係嚟自之前傳聞話用嚟維穩股市嘅維穩錢,啲錢主要嚟自大陸嘅私人錢,並唔係阿爺嘅錢。」港股估值並不便宜,但私人錢資金卻南下「搶貨」?友人續說:「炒鬼不能一日無股炒,你無留意近排大陸個市唔係點郁咩,跌少少又升返,升少少又無力,有波幅無升幅,係因為維穩基金做緊嘢,唔俾大跌,又唔俾大升,內地炒友揾唔到食,咪轉戰港股囉。」資金可「炒到幾時」?友人說:「簡單得很,被喻為中共重中之重嘅十九大,順利嘅話會喺秋天開,開會前,中國都唔可以有大問題,股市當然唔可以出事啦,你話會炒到幾時?」想不到在A股維穩下,維出了個港股牛市。密西比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9/20049454
樂香園:貪污但情操高尚
1 :
GS(14)@2017-06-16 01:31:10內地喜以「甚麼甚麼創世界最大」,又或者是「壓倒了甚麼甚麼成為世界最多」,突顯中國成功崛起,能與世界列強平起平坐,但說也奇怪,中國經濟近年取得長足增長,亦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惟成功入罪貪官,其被查處貪污金額,大多只是數以千萬計,不知就裏,還以為「睇少咗幾個零」。就以剛被宣判有罪的華潤集團前董事長、被稱為「超級梁粉」宋林,就被控侵吞公共財物1,115萬元,受賄金額約2,670萬元,合共3,784萬元,判監14年,處罰金額約458萬元,貪污所得財物需繳還華潤集團,受賄財物上繳國庫。單看3,784萬元看似很多,但資料顯示,宋林於2000至11年間,先後出任本港五間華潤系上市公司主席,單計2004至11年8年間,合共收取約2,929萬元薪酬,跟侵吞與受賄金額相比,完全不成比例。又如掌管數百億市值電訊公司的中電信(728)原董事長常小兵,其貪污受賄金額更顯「小兒科」,僅約440萬元。貪污受賄與官職不相稱,是大家情操其實很高尚(貪污但不貪心),定還是有不能告知的內情?密西比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4/20054881
樂香園:人幣國債靠美帝?
1 :
GS(14)@2017-06-22 07:40:44中國財政部早前宣佈,將會第9次在香港發行總額約280億元人民幣國債,由於發行次數已去到第9次,金額不大,加上人幣貶值陰霾揮之不去,市場不是太關注,不過,今次國債竟然有個前8次都沒有的「亮點」,就是堂堂泱泱大國,在港發行國債居然有部份是以美帝貨幣計價!翻查資料,中國自2009年(號稱為配合國慶60周年)起在港發行國債以來,今次是首次採用美元計價,雖則僅部份使用,但也有點「抬棺材甩褲」(失禮死人)效果。正所謂「口裏說不,身體卻很誠實」,縱然中央各大財金官員與機構,誓神劈願稱人幣無長期貶值基礎,更用上猶如「打假波」的「逆周期調節因子」維穩滙價,但到頭來,仍是不能挽回市場信心,「焗推」美元計價中國國債,面子也不顧了。美元中國國債已成事實,中銀香港(2388)發稿「護航」,指安排「顯示內地債券發行更加靈活」,亦稱「募集的美元調回內地,則可增加外滙儲備,是一舉兩得的措施」(現時約3萬億人幣,即僅佔約0.46%),更表示「由於香港是亞洲美元債券的主要發行市場之一,美元國債發行也會令香港受益」。總之中國好,香港好,不要問,只要信。在此想問句,撰寫這「護航」稿時有否想過,美元計價中國國債若是一箭三鵰良策,為何要第9次才採用?密西比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1/20063100
樂香園:生意難做 投行變殺價超人
1 :
GS(14)@2017-06-23 01:34:27《蘋果日報》報道,計劃來港上市的中國鐵塔遴選上市承銷團時,某美資大行居然用「零保薦費」搶生意,全行嘩然。報道指,按現行證監會規定,為確保保薦人獨立性,保薦人須收取合理費用,但由於該美資大行是在投標過程中提出,巧妙地避過規管,無違規。有投行高層跟密西比說,其他大行雖無用「零收費」來「頂爛市」,但出價之低超乎想像。他說:「除左嗰間美資大行唔收保薦費,另一間又係嚟自美國嘅大行,雖則唔係零收費,但唔知係咪等刁開飯,只係收1球美金咋,中國鐵塔集資成800億港紙,收1球美金,堅係跳樓價!」他續說:「另一間美資牛仔行就收得多啲啲,收170萬美金,同工作量比,呢個價都唔合理㗎喇,叫做維到皮囉。近期好多官司嗰間歐資大行,入標個價最貴,三球美金……可能驚再俾人告,所以收多啲做足準備工夫,唔想做唔夠嘢又睇漏左再瀨嘢囉。」投行高層笑說:「?家真係當電訊商咁做,做殺價超人,零機價上台,之後賺得番啩。」生意難做,投行也一樣。密西比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9/20060488
樂香園:李澤鉅係點嘅人?
1 :
GS(14)@2017-06-25 10:00:00外媒日前引述長和系內部消息,指主席李嘉誠計劃在明年7月29日、即90歲前退休。正當市場認定有人在「試水溫」之際,誠哥的紅顏知己周凱旋,數小時後突然發文為誠哥解畫,說有人「亂報道」,又話誠哥感莫名其妙,孰真孰假time will tell。但正所謂,最鋒利既刀都有生銹嘅一日,大家準備呢一日都準備咗五年,與其諗誠哥幾時退,不如先了解下接班人李澤鉅係一個點嘅人。街外對李澤鉅的評價,最主要是「數口精」、「計到盡」。兩年前他主理長建(1038)併電能(006),已盡顯其「只有1蚊喺枱面、應賺嘅我都要賺盡你」的作風。佢又喜用「Poker Face」形容自己,堅持大家係「估佢唔到」嘅。他近年另一金句,是去年中期業績時,曾向分析員表示「除長江中心、和記大廈之外咩都可以賣」,仲補多飛形容自己是「No ego,No emotion.(不會意氣或感情用事)」,和李嘉誠吓吓強調自己愛香港愛祖國,好大對比。海迪一名二線地產商高層朋友,說他曾在陽明山莊的百佳遇上李澤鉅,只見他當時孤身一人站在走廊望着貨架一段時間,而盡頭有數名保鑣「把守」。另一位朋友則曾因工作原因,須於一公開活動與李澤鉅同枱午宴,但事前竟被對方要求提交CV,大感莫名其妙。或者李澤鉅是一位工作能力很高的人,符合守業者穩穩陣陣的條件,即使李嘉誠退休,短期在無敵的股份回購下,長和系根本不會見絲毫動搖。但視野、人脈長遠就會見真章,海迪相信箇中的分別,將會大過Steve Jobs和Tim Cook。海迪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3/20065842
樂香園:圖表走在趨勢之前?
1 :
GS(14)@2017-07-01 10:16:09跟友人研究使用圖表預測股市行情優劣,友人說了個關於圖表的真人真事。他說:「有個富豪,想搵人幫佢睇住個私人基金,咁咪不停咁見所謂嘅勁人啦,有個自誇好叻睇圖嘅人自薦見工,講到自己未輸過咁滯,見個面啫,又唔一定要請,個富豪咪排個時間,見一見呢個自稱圖表達人。」友人續稱:「個圖表達人一坐低,就即刻拋晒啲咩平均線呀,保力加通道呀,RSI乜乜乜出嚟,每隻股都話佢一早就睇到會升定跌,一副高級專家口吻咁,希望可以吸引到富豪注意,唔知個富豪唔鍾意佢太寸,抑或唔鍾意圖表派,攞咗一樣嘢出嚟考個圖表達人,搞到圖表達人知難而退。」僅一樣東西就可令人知難而退?友人說:「冇錯,就只係一樣嘢,嚴格嚟講係一張紙,一張摺起左嘅紙,個富豪將一隻股份嘅股價走勢圖,摺埋咗下半部份走勢,要個圖表達人用上半部份嘅走勢,嚟推斷下半部份嘅走勢!個圖當然就冇隻股票個名同發生時間啦,你估圖表達人真係神仙咩?係神仙就唔使見工啦!」走在趨勢之前,不是說一說就可以做到。密西比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8/20070716
樂香園:細價股股災第一槍
1 :
GS(14)@2017-07-05 03:46:31上周爆發細價股股災,多達20隻股份暴跌30%至90%,市值共蒸發逾480億元,震撼股壇,很多人估計是因為有莊家「爆煲」,要沽貨離場,從而牽一髮而動全身,產生雪崩效應,但到底誰人「開第一槍」?友人跟密西比說,事件第一槍不是來自當日第一個沽貨的人(或機構),而是一份個多月前公告。友人說:「5月嗰陣有間公司出咗份公告,話一筆原本借畀財務公司嘅過億貸款,都係決定唔借,其中已俾嗰間財務公司提走咗嘅8000萬,就會喺9個月內攞返咁話,決定咗唔再借出去嘅錢,就會改用途,改為發展現有業務。」公司更改資金用途,很平常吧?友人搖搖頭說:「單睇公告當然好正常,但你睇埋佢借畀邊個,睇埋公司嘅網絡,再睇埋爆發細價股股災嗰日邊個主力掟貨,你就明白到底發生緊乜嘢事……一句到尾,有人唔知因為乜嘢原因,唔再揼錢落個網絡度,個網絡無錢再運作唔到落去,有人要沽貨填數,結果出現大跌人踩人囉。」事件就此完結?友人聳聳肩笑說:「你問吓證監啦不如。」密西比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3/20076850
樂香園:年齡與手機號碼
1 :
GS(14)@2017-07-09 03:53:08今天不想寫嚴肅題材,改為分享一個近日廣傳的有趣短訊《年齡與手機號碼的秘密》,大家不妨先拿紙筆或計數機出來,方便對數(對心算有信心者不用理會)。首先,看看自己手提電話號碼最後一個數字是甚麼,然後把這個數字乘以2(若果最後一個數字是9,乘以2便是18),再把這個數目加上5(18加5等於23),再乘以50(23乘50等於1150)。得到結果後,再把前述答案加上1767(1150加1767等於2917)。終於到了最後一個步驟,用前述答案減去你自己出生年份,便會得出一個三位數數字(假設你是19歲,即出生年份為1998年,便用2917減去1998,等於919)。最後答案的那個三位數數字,第一個數目字是你手機號碼最後一個數字,餘下兩個數字,就是你的年齡。看似很神奇?其實在前述算式中,大家已把自己出生年份套入,故能準確得出年齡(包含在最後答案的三個數字內),其餘算式,應只是作抵銷手機號碼及故弄玄虛之用(若看透相關玄機,望可留言分享)。煩惱一生,全為數字,圓滿的掌握問誰可以。密西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7/20081571
樂香園:國泰航空變國榮航空?
1 :
GS(14)@2017-08-02 05:55:19數月前,建滔化工(148)主席兼大股東張國榮,突披露持有逾5%與「老本行」風馬牛不相及的國泰(293),市場大感意外,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如前述所言,建滔與國泰從沒有交集,看不到互補情況;第二,國泰中、短期前景欠佳,中期業績很大機會仍要繼續尋底,購入時間不理想。第三,國泰縱然業績不濟,前景亦欠佳,但其兩大股東、即太古(019)及國航(753)合共持有約75%股份,完全沒有狙擊概念,只有投資價值,沒有甚麼可博。意外歸意外,既然底底面面都沒有購入國泰理由,張國榮又為何成為了國泰第三大股東?不會是想把國泰航空改名為「國榮航空」吧?投行友人指,張國榮雖近日於訪問中透露,希望溢價買下太古所持國泰股份,似想主動出擊取得國泰控制權,但若按其持股曝光到之後增持行動估計,開初時,他應只是被動地買入國泰。他說:「照我估計,張生應該係做左啲類似認購期權嘅衍生工具,但股價不似預期,所以咪接到超過左5%要披露囉,之後嘅增持,應該就係攞嚟拉低個平均購入價嘅,想坐到有錢賺啩。」明白了。密西比後記:今篇是最後一篇密西比《樂香園》,借用關菊英的《過客》歌詞作結:多少勝敗盡皆過去,多少恩義似輕煙消,世事流水,休要回顧,一笑我踏步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02/20109180
樂香園:投行最慘烈監管殺到
1 :
GS(14)@2017-09-17 17:38:09今年港股大升,成交改善,你以為金融圈應該歌舞昇平,開心等出花紅?可惜現實係,海迪不少朋友對這一行前景仍是憂心忡忡,甚至壓力較之前任何一年都要大。先講buy-side。今年指數單邊大升,講求多邊對沖風險的hedge fund表現注定麻麻。Long-short fund亦很慘,羸錢是無用的,你要贏到指數才能體現出你作為active芬佬的價值。海迪認識的芬佬朋友當中,大概只有四分一今年是能跑贏大市(恒指迄今累升27%,MSCI China仲升咗42%)。由於今年升勢集中在個別sector、甚至是幾隻股份身上,而基金又需要遵守單一股份不能持倉多於10%的原則,單是今年升咗一倍的「股王」騰訊(700),在MSCI China的權重已達16%了。仲要揀中多幾隻股份出來outperform股王?真係談可容易。
Sell-side更頭痛,事關金融界由明年起,將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轉變。歐盟自明年1月開始,將對金融機構實施名為「MiFID II」的新監管要求,簡單來說,就是全面改革投行的收費模式,要求收費透明化,由以前「一口價」賣全套服務畀機構投資者,改為逐個部門、逐項服務收錢。即你以前入餐廳擺低599蚊就可食buffet,現時就要由一杯水、一隻碟、一個待應、每件蛋糕,逐樣同你收錢。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股票研究及交易部門,由以前交易費中已包埋講股,到明年起,投資者就要真金白銀畀錢買research report,甚至連你和分析員傾個電話、食餐一小時的午飯,都有個價,都要畀錢。雖然措施是在歐洲實行,但對香港影響仍然重大,因為只要個客在歐洲有業務、或舊錢是來自歐洲,都要遵守呢項規定,包括做佢交易對手的香港投行部門,有行內朋友就估計,這涉及香港市場約三分一的資金。可以想像到的是,基金客戶會因為這轉變,明年起縮減brokerage list,用少幾間投行;就算仲用嘅,都會減少要嘅服務,投行明年收入肯肯定會大跌,細行更雪上加霜。至於基金,細芬就因為畀唔起錢,在大投行削資源下,唔做佢哋生意,更缺乏支援,亦會難捱。近日多間外資龍頭大行,已出了新價單,其中research由最basic幾萬蚊美金一年,到最高幾十萬都有。無人夠膽估,新例真的實施後,整個行業到底會變成點,總之大家已預咗減人工,而沒很高ranking的分析員,在歐洲已出現大舉逃亡潮。新監管及科技突破衝擊各行各業,現時就連天之驕子的投行,都可能要面對被碎片化的命運了。海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5/2015325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