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細價股一周:北水正密密掃貨

1 : GS(14)@2017-09-17 12:51:07

年中部份莊家股粉塵爆破,再後來3間公司連環被DQ,加上不少香港散戶投資股票心態過於悲觀,對壞消息過份解讀,決意低位清倉,投資氣氛一下子跌入冰點,細股市場恍如世界末日。回顧歷史,2012年前後「向下炒」大行其道,不少公司宣佈大比例大折讓供股,股價一沉百踩,令散戶聞股色變。今年當局決意要把老千股趕離市場,一項長遠對市場發展利大於弊的政策,竟成了跌市藉口。再看早年民企造假頻生,多家公司股價暴跌,然後停牌,甚至清盤除牌。今年以來的大牛市,升幅最可觀便是一批民企股:內房股、手機股、生物科技股等,國企股表現反而遠遠落後,升幅榜上未見踪影。瑞聲科技(2018)被唱淡後更反彈五成,嘲笑沽空機構之聲始起彼落。上星期深港通新名單一出,多一批股份發力向上,北水是堅定的樂觀派,正把握機會人棄我取,密密掃貨。買殼洽商從來沒有停止過,近期有建福集團(464)、太睿國際(1010)及勤達集團(1172),殼價保持高位。若果年底前細價股回復生機,這批內地贏家必會多謝這群杞人憂天的本地散戶。證監會持牌人,沒持以上股份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6/201445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34

湯文亮:首置上車盤將打冧細價樓

1 : GS(14)@2017-09-17 14:49:54

紀惠行政總裁湯文亮發表網誌,指政府擬推出的首置上車計劃,最受影響是發展納米或者細價樓地產商,其次是買了納米樓的首置人士,預期首置上車盤計劃將打冧細價樓市場。全文如下:在新一屆政府官員上任之後,對土地供應、青年置業非常關心,而且速戰速決,在土地供應方面,成立搵地小組,坐言起行,已經開了第一次會議。雖然,我認為搵地小組是棧道兵,目的是轉移大家注意力,政府在搵地方面應該胸有成竹,否則,在土地未肯定獲得之前,政府已經宣布青年置業計劃,而且行軍迅速,這個計劃亦被定名為首次上車盤計劃,當大家對這個計劃還未了解之前,有人已經為這個計劃擔心不已。首先當然是發展納米或者細價樓地產商,其次是買了納米樓的首置人士,他們不但喪失買首置上車盤的權利,而且,他們所買的住宅有機會會大幅貶值,簡單來說,首置上車盤計劃將打冧細價樓市場。在以往,不少對樓市睇好專家,無論市況出現了什麼現象,他們都能夠演繹為對樓市有利,例如低息當然是對樓市有利,但若果加息,則會被認為經濟向好,對樓市有利,最奇怪的是即使銀主盤增加,他們會認為銀主盤業主是有心放棄他們的物業,他們其實是有能力再買住宅單位,結果是造成購買力增加,樓價當然上升,所以,他們認為銀主盤愈多,對樓市愈有利,那些癲覆了樓市的評論,我不識得反駁。但今次的首置上車盤計劃,我暫時未聽到計劃對細價樓樓價是有利,或者稍後會有分析師話,首置上車激發起年輕人的置業意慾,但首置上車的名額始終有限,被激發起的購買力會投入私人細價樓巿場,做成細價樓樓價急升,大家千祈唔好以為我講笑,分析師言論很多時都會出人意表。今次政府談及的置業上車計劃並不是突如其來,早在林太上任的時候已經表明會進行,只不過很多評論認為政府與上幾屆一樣,根本沒有辦法搵地,首置上車亦只不過是一個計劃而已,現在,林太實牙實齒,計劃的成功機會很大,今次真的是契弟走得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9/201472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42

細價股一周:對新基金的疑慮

1 : GS(14)@2017-09-17 17:29:32

實力建業(519)上星期配股集資1.7億元,用作一般營運用途,配售代理是長亞證券。公司早前公佈以1.5億認購一隻基金,由於基金是新成立,無過往財務業績,需勞煩大股東季昌群提供擔保,保證公司資金安全。基金沒有投資限制,長中短線皆可,基金經理及投資顧問等角色同樣由長亞飾演。抽水集資認購新基金,實力建業非獨家,早前海航旗下的香港國際建投(687)斥資6億投資時和基金,主要投資於物流航運倉儲房地產等相關股債項目。這次基金管理人及託管人是建行亞洲信託,香港國際建投早前供股包銷商之一是建銀國際。最特別之處是公司預計投資期僅3個月,年底前便會贖回基金。從這裏可以看到大趨勢,中資來香港買殼、集資、開設基金、炒股等等,全方位涉足香港金融市場。另一方面是風險隱患,基金經理角色獨立,所投資項目有很大的自主權,若沒有明確限制,基金經理甚至可以買入認購人的股份,或重倉友好公司。我當然相信以上的基金不在此列,惟若果這些基金公司能披露更多資料,絕對有助市場釋除疑慮。證監會持牌人,沒持以上股份



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3/201515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59

投資一周:牛三炒中細價股

1 : GS(14)@2017-09-17 17:29:34

在牛市三期,股市已經從藍籌股炒到中價股、細價股。在周一,十大升幅的總市值是177.17億元,中位數(第6位)是11.9億元。至於十大跌幅的總市值則是459.77億元,中位數是21.41億元。由此可以見得,現時市值越小,力量越強,而這強勢才剛起步。究其原因,是當局嚴格限制大折讓、大比例供股,以及大量發新股等等財技,這令到印刷股票的成本大增,因令到向下炒成為了不可能的任務。換言之,股票的成本變得極貴,股價也因而水漲船高。在這客觀現實下,相信仙股很快便會消失,皆因在牛市三期,通常仙股將會逐一升至「毫」價,脫離仙班。當連十幾廿億市值的仙股也升呢變毫之日,便是牛市三期終結之時,但這日子顯然遠遠未到。其中一隻我一直留意着的仙股,就是修身堂(8200)。這公司的首季營業額是5.6億元,盈利是278萬元,流動資產淨額是7.66億元,相信是現金,資產淨值是9.33億元,相信是物業,其負債卻是微不足道。加上殼價,修身堂價值應是十多億,但現時市值只有3.7億元。它在本年3月2日才剛以2供1供股完畢,供股價是0.1元,周二的收市價則是0.068元,距離史上最低價0.057元,相差只1.1仙。



周顯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3/201515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61

細價股一周:破頂關鍵在眾安

1 : GS(14)@2017-10-09 03:01:01

恒指站上28,000點,北水繼續加碼港股,藍籌輪流破頂,開始招股的眾安(6060)更引來資金瘋狂認購,近年難得一見。從財務數字看,眾安不算吸引,公司處於虧損,管理層更明言沒有扭虧時間表,用傳統方法評價,股價上市後或要跌一年。惟眾安是本港上市金融科技第一股,主要賣點便是三馬(馬雲、馬化騰及馬明哲),星期一開始招股,即時引來大量資金申請,部份證券行單是一個上午便借出了100億。這種景況近年罕見,最近的例子要算是兩年前大時代的華泰HTSC(6886)及廣發証券(1776)。若論新股掛牌後表現,過去兩年大型新股差不多全軍覆沒,上市後即時潛水,越跌越有。只有一批迷你新股,仗着「啤殼」概念,集資金額又少,才能創造出超額過百倍甚過千倍的盛況。眾安大部份申請資金明顯來自北水,他們極之看好眾安掛牌後表現,才會爭先恐後搶孖展申請,更令一些本地散戶受氣氛所吸引,回流新股市場。若果眾安上市後能夠高開,做成的財富效應不可少覷,絕對是大市能否衝破大時代高位的關鍵。證監會持牌人,沒持以上股份



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0/201586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950

細價股一周:又一股仔被盯上

1 : GS(14)@2017-10-09 03:09:24

好友勢如破竹,10月首個交易日爆升600點,成交破千億,逾百間股價突破一年高位。聯交所繼續密集整治細價股,直通電訊(8337)接獲聯交所函件指決定開始取消公司上市地位,股價單日暴跌四成。公司總資產逾一億,惟當中現金佔九成,上半年營業額僅三百多萬。翻查資料,最近多家被要求除牌的公司,皆被指業務運作水平不足以支持公司繼續上市,其中每年營業額大多僅1,000萬,此數字與內地其中一項除牌標準:最近一個財政年度收入少於人民幣1,000萬相若。直通電訊被聯交所盯上不令人意外,昨日才沽貨的股東可算後知後覺。大限將至,直通電訊沒有坐以待斃。公司上月斥資5,000萬收購廣州直通電訊全部權益。其中賣方承諾未來3年日常業務綜合收益總額不少於2億人民幣,直通看來要以遠水救近火,未知聯交所會否收貨。聯交所牌面上先勝一仗,果斷的除牌政策,一方面把劣質公司踢走,另一方面間接施壓,迫使公司迅速採取行動爭取復牌,對市場發展無疑是一大好事。證監會持牌人,沒持以上股份梁杰文 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4/201724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015

細價股一周:抽新股灰色地帶

1 : GS(14)@2017-10-09 04:02:45

大市調整,三馬牽頭的眾安保險(6060)才是真正戲肉。據報眾安凍資多達2,000億,等於從市場抽走大量游資,對大市影響不少。十年磨一劍,上次馬雲旗下阿里巴巴(已私有化除牌)來港掛牌,首日開市勁升一倍,收市價較招股價高近兩倍,千萬不要低估大型新股的爆發力。新股風險低、利潤大,自然有人想盡辦法希望賺更多。理論上每人只可提交一份申請,因為申請時需填寫身份證號碼,惟整個程序其實有若干灰色地帶。有些人借人頭,找來家人或朋友戶口申請,或以護照號碼提交申請。法人團體(私人公司)可用商業登記號碼申請,所以十間公司便可提交十份申請。有些券商透過銀行提交孖展申請時,客戶只以代碼識別,不會向銀行披露客戶身份證號碼,包銷商可謂無從得知申請人有否重複申請,券商也樂於多做生意。在招股結果通告中,很多相同的證件號碼也能獲分配股份,由此可見情況如何泛濫。現時內地人不能申請新股,這種做法甚至可助內地人突破限制,提早實現新股互聯互通。證監會持牌人,有認購眾安新股



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7/201655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05

細價股一周:藍籌股蓄勢待發

1 : GS(14)@2017-10-15 16:53:32

眾安(6060)掛牌後累計爆升五成,其集資額近120億元,變相為市場帶來60億元利潤,成為好友強心針,更令多達12萬名有份認購的投資者嘗到牛市甜頭,磨拳擦掌準備加碼入市。國慶假後港股通重開,雖然港股處於10年高位,惟未見北水畏高,反而連續兩日錄得淨流入,藍籌蓄勢待發,匯豐控股(005)昨日曾急漲3%創一年高位,大市挑戰新高指日可待。殼股方面,上月嘉域集團(186)及前進控股(1499)控股權易手。兩單交易作價與市價呈現較大折讓,對現時殼價未必有參考價值。嘉域新當家譚炳照為內房商,前進控股買家名字普通,叫Anthony Wong,於新加坡從事商業管理諮詢服務、資訊科技、建築及物業開發業務。另一邊廂,有一批買家與創業板老闆密斟,月初永駿國際(8187)主席就出售公司股權獲初步接洽,昨日見大手股份存入金利豐證券。金達集團(8266)及超智能控股(8355)各因收購及合併守則停牌。本月近十間創業板掛牌,潛在殼股供應量龐大,惟仍有那麼多人對這些創板殼感興趣,實在不能低估內地買家的熱情和資金實力,港股的未來是他們的表演舞台。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1/201792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677

落後細價股炒上 聯旺飆四成

1 : GS(14)@2017-10-15 18:21:20

【本報訊】部份落後細價股大成交炒上!昨雖然有部份強勢細價股尾市大洗倉,但同時亦有一批較落後細價股挾億元成交逆市炒上,如「翠如BB股」聯旺(8217)尾市狂飆四成,成交額逾1.2億元。不過專家指資金只是輪流炒,目前仍未能確認細股炒風重臨,建議無貨者不宜盲目高追。


專家:不宜盲目追入

除聯旺外,今年1月上市後即持續走弱的HM INTL(8416)昨亦突然衝高超過五成,成表現最好個股,成交額1.1億元;另海天能源(8261)錄多個大手交叉盤,昨埋單升12%,成交額1.4億元;另外數字王國(547)亦大升9.4%,成交額2.7億元。細價股專家、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表示,雖然部份細價股大成交炒上,但同時亦有強勢概念細價股大瀉,反映資金輪流炒,沽出強勢股後轉向落後股,但他強調相關炒風只集中部份股份,仍未能確認細股炒風重臨,更難以確立是雞犬皆升的牛三尾聲,持有細股投資者可坐貨,但無貨者則不宜盲目追入。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則指,個別細價股多以炒作為主,甚至「純粹炒供求」,與大市情況無關,相關股份落鑊未必反映大市升勢已到尾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2/201799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691

細價股一周:殼股交收難度高

1 : GS(14)@2017-10-22 16:52:11

最新兩單與殼股有關的上市決策,無獨有偶皆是易主後公司意圖出售原有業務,交易因觸犯上市條例而受阻,致使殼股不能順利交接。事件主角疑似是保集健康(1246)及Teamway(1239)。保集前身是毅信控股,主要從事地基業務,2013年尾上市,上市後大股東多番減持套現,隨後收購內房業務,並藉特別授權配售大量新股集資,交易完事後由內房商裘東方成為新大股東,持有29%股份,公司同時間透過一連串交易,把原有地基業務賣回給原大股東。這個巧妙安排意圖把內房業務借殼上市,被判斷為「反收購行動」,建議出售行動只好暫時作罷。
Teamway前稱是金寶寶,對不少股民來說絕不陌生,大時代期間曾炒高十幾倍。公司兩年前全購形式賣殼,計劃由包裝產品業務轉型至顧問業務。惟顧問業務剛開始發展,過去收入微不足道,客戶單一及收入多屬一次性質。聯交所判定出售包裝產品業務後公司無足夠業務運作滿足上市要求,最終公司唯有終止出售事項。由此可見買賣一隻殼股不難,如何能完美地交收才是藝術。證監會持牌人,沒持以上股份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8/201866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0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