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發力三亞 複星布局旅遊全產業鏈

“今年我們會把集團旗下200多億總資產的旅遊板塊單列出來,組建一個在未來兩三年單獨上市平臺,現在這些資產分散在複星的各個板塊,”在19日舉行的“複星-亞特蘭蒂斯 三亞旅遊3.0版發展論壇”期間,複星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信軍透露了複星發力旅遊全產業鏈的計劃,而初步布局的落腳點選擇在了同樣希望旅遊產業轉型的三亞。

明年十月,複星集團在三亞投資過百億興建的三亞亞特蘭蒂斯項目將正式對外營業,而在今年四月,一座全新的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剛剛在三亞開業,這也是複星投資地中海俱樂部後,在中國開出的第四家度假村。這兩個項目,都是複星正在拓展的旅遊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產品端和客戶端,我們選擇的都是考慮未來的中高端產品,而不是介入目前已經競爭激烈的低端旅遊市場,”複星集團副總裁、複星旅遊及商業集團總裁、亞特蘭蒂斯商旅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錢建農如此闡述複星發力旅遊全產業鏈的思路,“我們希望給中國未來的旅遊市場和國際遊客提供一個更高端、更安全、更有體驗的一個旅遊目的地,這也是我們現在在三亞正在做的事情。”

投資邏輯:與休閑度假有關的稀有業態

複星集團發力旅遊產業,首先主要通過投資全球已經成熟的相關旅遊資產。近年來,複星接連投資了法國地中海俱樂部、英國老牌旅行社Thomas Cook、印度線上旅行社Make My Trip、日本北海道星野度假村等多個旅遊產業相關項目。

對於投資標的的選擇標準,錢建農告訴記者,一方面是加強旅遊內容的投資,這些投資基本上都會跟中國的旅遊產業發展趨勢相關,“比如我們投的酒店,都是跟休閑度假相關的,基本上會選擇在中國沒有的一些業態,目前中國更多的還是商務型的酒店,而複星選擇的基本上都是跟中國未來從觀光旅遊到休閑度假業態轉變相關旅遊產品。”

“在選擇投資標的上,我們會有目的的選擇一些在細分領域做的最好的企業,比如Club Med在一價全包休閑旅遊領域做到了世界第一,亞特蘭蒂斯在綜合類的旅遊目的地里也是做的世界有名.”錢建農透露。

據記者了解,目前全球僅有3座亞特蘭蒂斯,分別位於巴哈馬、迪拜、三亞。在巴哈馬,亞特蘭蒂斯已經成為“國家名片”,位於酒店23層的“天橋套房”,是世界上最貴的酒店套房之一。盡管如此,2317間客房的入住率仍常年保持70%左右,甚至流行天王Michael Jackson也一度為其流連忘返。

而在迪拜,亞特蘭蒂斯的1539間客房每年貢獻的收入,已經相當於三亞亞龍灣所有酒店的收入總和,位於水族館下的水下套房,可以從臥室和浴室的落地窗能直望阿拉伯海水下世界。

三亞的亞特蘭蒂斯酒店,複制了水族館、水上樂園等一系列亞特蘭蒂斯特色配套,不僅擁有大中華區獨一無二的5間水下套房、世界最大的露天天然海水水族館、國內第一家將建築與滑道相結合的水上樂園,還將擁有中國首個使用天然海水的海豚灣及12間不同主題的國際餐廳,投資額自然也不少。

“單單買魚等海洋生物就用了1億,海水引入和凈化工程則耗資2億,”海南亞特蘭蒂斯商旅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曹鳴龍告訴記者,整個三亞亞特蘭蒂斯的投資額在110億左右,不管是投資額還是技術、設計理念等其實已經超過了前兩家。

後來者憑什麽:協同全球客源

除了旅遊、酒店實體,複星在旅遊產業的投資標的還包括旅遊相關渠道,比如投資了全球最早的英國旅行社Thomas Cook,並在中國成立了合資公司,將其歐洲業務與中國業務進行對接。

“我們是上下遊整個產業鏈的投資,而不是單一的投一個酒店或者一個旅行社,並希望打通全球客源來拓展旅遊版圖,這跟目前的很多企業有很大的不同。”錢建農對記者透露。

比如此前,Thomas Cook的經營地域主要集中在歐洲,旗下還擁有自己的包機、豪華郵輪、實體酒店和度假村。而在複星投資後,Thomas Cook也成立了中國公司,並且在探索在中國布局銷售渠道和開通到從英國到三亞航線的可能。

“目前在三亞旅行的主要還是國內遊客,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建成後,力爭每年為三亞帶來超過200萬人次的國內外遊客。”亞特蘭蒂斯酒店的管理方科茲納國際控股公司全球首席財務官Saif Al Yaarubi告訴記者,而作為一個國際品牌,很多亞特蘭蒂斯的回頭客了解到三亞將開業新的亞特蘭蒂斯後還會來三亞嘗試,這就會給三亞帶來更多的國外遊客。

錢建農也指出,如今旅遊產業的特點已經越來越全球化,全球化布局的好處是客戶也全球化,由於旅遊有季節性,如果是全球化的布局,就可以消減旅遊局部季節性的影響。

“比如在三亞這樣的一個地方,夏天入住率很低,有的酒店可能不到20%,而在歐洲,夏天則是一個旅遊旺季,這樣我們利用全球的銷售渠道,尤其是亞特蘭蒂斯開業之後,加上Club  Med,就可以讓歐洲的客人來三亞度假,”錢建農告訴記者,在投資Thomas Cook之後,複星就在協調如何通過Thomas Cook讓歐洲客人進入迪拜的亞特蘭蒂斯,這也是複星作為全球化的投資集團與其他企業不一樣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091

辦假證、改結果、“代人體檢”形成產業鏈 “就業歧視”惹得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8-20/1032225.html

2000元能代替抽血,4000元能修改體檢結果,確保100%合格通過……時下正是畢業季,入職體檢迎來高峰期。一些求職者為了確保入職體檢能夠順利通過,求助於“代人體檢”中介機構,而這些機構也公開宣稱“只要交錢就能搞定”。

7edd242eee93faf5fbddc723f7813e1a.thumb_head

2000元能代替抽血,4000元能修改體檢結果,確保100%合格通過……時下正是畢業季,入職體檢迎來高峰期。一些求職者為了確保入職體檢能夠順利通過,求助於“代人體檢”中介機構,而這些機構也公開宣稱“只要交錢就能搞定”。記者調查了解到,“代人體檢”之所以形成產業鏈,根源在於就業歧視仍然存在,一些明令禁查的體檢項目仍被部分單位暗地作為參考。

在百度搜索關鍵詞“代人體檢”,首頁結果中就有數家代人體檢網站,多家網站宣傳能提供“全國各地出國代體檢、公務員體檢代檢、入職體檢代替等各類體檢代替過關服務”。

記者以需要進行入職體檢為由,與其中一家代檢中介進行聯系。工作人員詳細了解了記者的年齡、入職信息、體檢醫院名稱後,告訴記者一些事業單位會指定醫院進行體檢,而且在血液檢測項會私下增加乙肝項目檢測。“單位會有人事部門的人在現場,你如果擔心血液檢測不過關,找我們幫忙就對了。”

這家代檢機構工作人員稱,有些事業單位要求比較嚴格,抽血環節醫生會要求出示身份證比照,所以在代檢前他們需要幫代檢者制作假的身份證。“醫院體檢中心有一個休息室,到時你先領表,之後在休息室交給代替你體檢的人,全程代檢的收費是4000元,事成之後付款,確保100%合格通過。”

“如果僅僅代替抽血的話,收費能便宜些。”工作人員說:“我們會比照你的長相、年齡,找一個和你相近的人去代替你體檢。我們已經幫很多人進行代檢,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個被發現。”

當記者表示希望自己去體檢,只是擔心結果可能會不合格時,工作人員稱,他們也能提供事後體檢結果修改的業務。“這個比代檢收費貴,一個單項的收費就在4000元以上,能確保成功修改,事後付款。”

記者此後與幾家代檢機構聯系,他們的價格從1000元到萬元不等,收費視難易程度而定,提供代檢服務的地域範圍包括北京、上海、廣東、重慶、江蘇等多個省份的數百家醫院。“只要你在我們服務範圍的醫院體檢,我們就能確保百分之百的通過率。”

今年6月畢業的小李就曾找過這些代檢幫忙。小李說,他應聘北京市某單位的工作,通過筆試、面試後,卻在體檢前發了愁。“我本人很胖,之前在學校體檢時就被查出轉氨酶高,怕這次體檢被查出來,單位以此作為理由‘拒收’自己。”

小李說,自己通過網絡搜索,找到了一位能提供代檢服務的男子,該男子告訴他,若體檢容易,無人監督,則較便宜;若有用人單位人事部門在場監督,則費用會較高。最終小李繳納了1000多元的“服務費”,順利通過體檢。“現在想想還是後怕,畢竟這是違法欺詐行為,被單位知道後果會很嚴重。”

代檢中介為何有市場?

代檢中介機構通過網絡平臺招攬客戶,從尋找代檢者、辦假證,到聯系醫院、修改結果,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體檢本是對自己身體健康負責,為何有人需要找人代檢?一個代檢機構中介透露,他們的業務大多集中在抽血項目,而在找人代替抽血的客戶中,大部分都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攜帶者。“出於企業利益考慮,有些企業對乙肝的就業歧視逐漸由公開轉向隱蔽,通過暗地買通醫院檢測,對於查出的攜帶者,以其它理由拒絕錄用,導致求職者拿不到被歧視的證據。”

我國就業促進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為由拒絕錄用。在2010年多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中也明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不得在入學、就業體檢中提供乙肝項目檢測服務。

記者在北京市多家醫院的體檢中心也看到,墻壁或宣傳欄處張貼有相關入職入學體檢禁查乙肝項目的規定。一家三甲醫院體檢中心工作人員說:“醫院體檢中不含有乙肝檢測項目。如果是本人在體檢過程中,想要增加乙肝項目檢測,需要填寫申請書。”

雖然國家明令禁查相關項目,但因體檢被查出乙肝病毒而被拒絕錄用或被迫離職的事件仍在上演:

2012年在北京市某公司工作的張女士,在公司組織的一次體檢中被查出患乙型肝炎。公司同事因此常常排擠和歧視她,公司領導多次責備其工作質量不合格並勸說其離職。出於無奈再加上病情惡化,張女士只能被迫簽署該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及離職申請。隨後,張女士起訴至法院,要求公司向其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2012年,300多名入職中航工業成都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時被要求檢查乙肝五項。其中8名被查出為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應屆畢業大學生,被企業要求回家看病,拒絕錄用。鏟除代檢產業鏈需消除就業歧視。

“代人體檢是一種作弊行為,涉嫌欺詐與非法經營。如果是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可能會構成刑法規定的非法經營罪。據此,代檢中介可能面臨行政處罰,重者或被追究刑事責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律師趙輝說。

趙輝說,找人代檢這種弄虛作假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通過代檢得到的虛假體檢報告,即使順利入職,既損害用人單位的利益,也會給自己今後維權帶來麻煩。“如果擔心在入職體檢過程中遇到不公平對待,可以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維權。”

一位長期參與反乙肝歧視項目的人士說,違法成本過低,是企業明知違法卻仍暗地進行檢測的重要原因。“按照目前的規定,企業招聘時違規檢查乙肝項目被有關部門發現,僅是被責令改正和1000元以下的罰款,對於企業不具有威懾力。”

廣西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周可達說,鏟除代檢產業鏈需要從根本上消除就業歧視,讓國家相關規定真正落到實處,對相關人群給予公正平等的就業機會。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加大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維權幫助。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地方對於此問題已逐步重視。浙江省人力社保廳今年發布新版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其中單位擅自將乙肝病毒血清學指標作為體檢標準,處罰按照三檔執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社保廳在近期市場秩序專項行動中,就查處了違規將“乙肝五項”作為體檢項目的案件。

  • 新華社
  • 姚祥雲
  • 程群 徐祥達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網友評論 2
Default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Sumbit

最新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290

山東臨沂被騙學生增至三人 倒賣信息黑色產業鏈曝光

據央廣網報道,近期,家住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高都街道中坦村的18歲大學新生徐玉玉被詐騙電話騙走9900元學費,導致呼吸心臟驟停最終去世。消息 引發社會各界熱議。無獨有偶,就在同一天,與徐玉玉家相隔不遠的臨沂市河東區湯頭鎮塔橋村的大一女生小芹也遭遇了電信詐騙。對方以小芹“涉嫌洗錢”為由, 把她兩張銀行卡里的6800元錢全部騙光。記者在發稿前剛剛獲悉,同在臨沂市的臨沭縣大二學生小宋在連續遭遇電信詐騙後,心臟驟停,不幸去世。

據介紹電信詐騙因為能說出被騙人基本信息,讓人深信不疑從而讓不少人陷入騙局。那麽個人信息為何頻頻被詐騙分子利用?

據被騙的大一女生小芹介紹當時她看到陌生號碼的來電本不想接聽,但對方先後通過幾個不同的電話分別假扮成快遞公司、銀行客服、公安局辦案人員,騙她 說需要往指定賬戶匯款證明收入來源合法,並且準確說出了她的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等個人信息,小芹才一步步落入圈套,把家里人東拼西湊給她準備的6800 元錢都匯了出去。

小芹對記者講述受騙的過程時說:“他說因為徹查資金給了我一個賬戶,讓我把卡里的錢以百元為單位給他轉過去就是把我所有的錢給他轉過去。然後說30分鐘徹查結束之後就把錢再還給我,然後我就用手機支付寶把我兩張銀行卡里邊的錢轉到了他給我的那個賬戶上面。”

而因為電信詐騙不幸去世的徐玉玉也是因為對方聲稱當天是大學新生助學金發放工作的最後一天,要求她20分鐘之內趕到ATM機進行操作才上當受騙。

那麽徐玉玉和小芹等眾多受騙者的個人信息為何落到騙子手中,從而讓這些騙子“精準定位”屢屢得手呢?

倒賣信息已成產業鏈

《新聞晨報》記者在網絡上發現了大量出售、收購考生信息資料的QQ群。經過身份驗證後,記者加入了其中一個名為“考試數據”的QQ群。

剛進群不久,群主“出售考試名單”就主動添加記者為好友。對方個人資料里寫著“車主、研究生、房地產估價師……”等標簽,記者詢問其是否出售考生資 料,對方很快答複:“去年研究生考試160萬考生數據都有,4000元一個省。今年高考考生數據不多,要的話打包給你,5000元。”隨即,對方發過來一 張截圖,上面的文件名分別為“湖南全省”、“重慶”、“江蘇”等7省市數十萬名的考生信息。記者問為何只有少數幾個省市的高考考生數據,對方稱“渠道不 同,數據和數據當然不一樣了,今年高考考生的數據難搞了。”

同樣在這個QQ群內,也充斥著大量求購這類考生數據的買家。一個昵稱是“求穩定報考數據商”的買家,表示“只收一手二級建築師,高考沒有錢的, 不收”。當記者細問為什麽沒有錢時,對方就不再說話了。另外,一些備註昵稱為“李老師”、“王老師”等自稱招生機構老師的人,還在群內招攬群發短信或者打 電話的業務。

在這個QQ群觀察兩天後發現,這里幾乎包含著整個圍繞個人隱私信息的收購、出售、提供群發服務的灰色產業鏈。除了出售、收購個人信息者外,還有不少 昵稱為“短信中心”、“呼叫中心”的群內成員。一個名為“短信平臺”的群成員在群內發布“大量發助考廣告,聯通、電信可以一起發,移動小量發送,需要發廣 告的朋友趕快聯系”。

北京眾安天下負責人、知名白帽子“301”楊蔚對於考生個人信息安全曾做過專門的研究。他講訴了這些泄露的數據是如何一步步匯入黑色產業鏈的。 “這些信息非常有價值,有人買就有人賣。既然下遊有人願意花錢,那自然就會有黑客去攻擊這些目標。黑客非法獲取這些信息,拿到數據以後,就會有人接手。這 里面還有大量二道販子的存在,在中間賺差價。”楊蔚說,這個鏈條上的人分工特別明確,而且都是“專業”級別的團隊操作。“有些人會專門去聯系相關的培訓機 構或詐騙團夥,從而把手上的數據賣到下遊。而下遊這些團隊,有專人負責詐騙的話術編寫培訓、線上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洗錢、線下ATM機提款等,分工非常明 確。”

在分析山東女生受騙的這起事件時,楊蔚稱徐玉玉的個人信息一般有兩種情況可能被詐騙集團掌握。一種是教育機構環節中某個人主動向外售賣,另一種則是黑客從系統中盜取了她的個人信息。不管是哪種方式,這條信息最終都被下遊的詐騙團夥拿去利用了。

這些考生的個人信息在地下流通時能獲取多大的利潤呢?楊蔚表示,地下產業鏈里的數據跟市面上做代理一樣,每個人拿的市場價格不一樣,沒有一個非 常標準的價格。“一些未成年的黑客往往對金錢沒有概念,最低幾百元可能就會賣到中間商手中,然後有一些中間商會以幾萬元的價格賣到下遊。有些職業的黑產團 隊,拿到一些信息可能會賣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楊蔚說,有些時候這些信息也可能會按條算錢,例如一名考生信息定價為“一分”。

“有的數據是第一手的,沒有人碰過的,價格就會非常高;如果數據已經被利用過很多次,就會變得非常廉價,因為在詐騙團夥看來,經手太多就意味著價值縮水。”

去年8月,湖北武漢有記者臥底招生公司。記者發現,每個招生機構都有數目驚人的考生信息,而且信息十分精確,包括姓名、考分、甚至是具體到樓棟的家 庭地址。警方調查後,封存查獲近10萬條考生信息,涉及13省市區。據招生公司員工透露,這些信息大部分是從網上購買或交換的,也有一部分從教育部門流 出;按照信息的豐富程度,價格從0.1元到0.5元一條不等。

虛擬運營商管理存漏洞

除了個人信息泄露給人們頻頻帶來隱患,虛擬運營商的管理漏洞則讓電信詐騙“如虎添翼”。所謂“虛擬運營商”,是指民營企業租用三大運營商的基礎網 絡,相當於“批發商”,一次性從傳統運營商處“批發”大量收集上網流量、語音通話分鐘數、短信數,然後設計不同資費套餐,再向用戶發放的 一種銷售模式。由於虛擬運營商和傳統的基礎運行商之間是租用的關系,虛擬號段的卡和銷售渠道不可控性較大,無法做到像其他正規運營商那樣嚴格執行實名制。

同時,被用來實施電信詐騙的“實名制”手機卡,跟詐騙分子本人的身份信息沒有任何關系,這完全脫離了實名制的初衷。“市面上一大堆實名開卡軟件,可 以不用通過終端掃描,只要你能錄入真實身份證信息,就能通過系統認證,然後開出來‘實名制卡’。雖然名義上是實名制,但跟以前沒有身份證信息的‘黑卡’沒 有什麽區別”,來自河南手機行業人士爆料,“通過這種方式,河南許昌電信最近開出了1萬多張‘黑卡’。”

事實上,消費者名下莫名開通手機號、寬帶業務的案例經常見諸媒體,運營商集團雖多次嚴打,但屢禁不止。在2014年工信部、公安部聯合啟動了打擊“黑卡”行動之後,此類行為被明確為違規行為。

所有的身份信息錄入必須通過身份證識別設備,在實名制初期,運營商一度允許用戶通過APP自動上傳身份證信息,但由於存在“上傳他人、偽造身份證信息”的風險,APP上傳的方式被迅速叫停。同時,三大運營商均投入數億元在所有實體渠道中部署了二代身份證識別終端。

不過,偽造實名制開卡的行為仍十分常見。就在8月4日,廣東省公安廳召開“安網2號”發布會時,還公布破獲了一起“利用非法軟件破壞實名登記”的案 件,一舉查獲了10萬多張黑卡,涉案渠道商遍布全國28個省市。針對虛假等級問題,中國電信也從2015年9月開始肅清社會渠道,至今已取消了710個網 點。

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表示,犯罪分子看準了虛擬經營商在實名制管理方面的漏洞,所以變得肆無忌憚。他表示,去年 11月份到今年2、3月份,針對虛擬運營商的投訴比例大一點,被很多的卡商鉆了空子,一下子把虛擬運營商的號碼給買斷了。他還說,當時有一個系統的漏洞, 虛擬運營商監控不了發短信的內容,發完短信然後再扣費的時候有將近24小時的延遲,這讓違法人員鉆了一個空子。

根據國家《反恐怖主義法》的要求,包括虛擬運營商在內的所有通信企業都必須對新老用戶完成實名登記,到12月1號對未實名的電話號碼將全部進行停機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79

閱文加速全產業鏈開發 百度、阿里能否彎道超車?

8月28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目前國內最大的網絡文學平臺閱文集團已經與光線傳媒、新麗傳媒成立了子公司或項目組共同開發網絡文學IP,此外,閱文正在與一些影視、遊戲公司洽談合作或簽署合作協議。自從近期閱文集團公布“IP共營合夥人”計劃後,閱文逐漸擺脫出售IP(內容版權)的“一錘子買賣”,而轉向深度、長線、跨界合作開發互聯網原創內容。閱文此舉目的除了要向下遊要利潤,也是為了更好地開發IP,留住作者資源。

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朱悅向記者表示,作者資源是網絡文學平臺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隨著百度、阿里旗下文學平臺均采用各種辦法想要爭奪更多作者資源,也讓穩坐頭把交椅的閱文集團感受到壓力,而合夥人計劃既可以最大化實現IP價值,也可以更好留住作者資源。

目前,網絡文學行業中,閱文集團整合了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和雲起書院等知名網站品牌,在作者資源以及作品質量與數量的積累上都掌握了大量的資源。百度文學(現已由完美世界控股)、掌閱文學及阿里文學,在各自擅長的內容創作、分發渠道及衍生開發上均獲得建樹。而一些知名作者成為網絡文學產業的重要資源,如北京靈龍文化公司的作者江南,全程參與到作品的創作及開發過程中,形成自產自銷的產業鏈構建,或將成為行業的另一種發展模式。

閱文集團副總裁羅立

值得註意的是,全產業鏈開發正在成為行業趨勢,特別是在IP產業鏈上下遊均有布局的BAT。目前,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已基 本經完成網絡文學的占位布局, 通過結合旗下的娛樂影視資源,形成了從IP開發到IP運營的生態閉環,打造泛娛樂的運營架構,從而實現全產業鏈覆蓋。

與產業鏈下遊合作開發網文IP成為趨勢。以近日閱文集團與起點中文網白金作家骷髏精靈合作全產業鏈開發其新作《鬥戰狂潮》為例,閱文集團不再僅僅是網絡IP的銷售方,已經成為網文IP出版、影視、遊戲的全產業鏈開發者,開始告別以前的出售網文IP的一錘子買賣,向全產業鏈開發邁進。除了閱文集團近日公布的“IP共營合夥人計劃”,百度文學近日也宣布引入完美世界戰略投資,就是希望借助完美世界影視、遊戲資源更好的開發網絡文學IP。阿里文學也推出了“光合計劃”打造以IP為核心、開放合作的IP衍生模式,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則表示,阿里文學將以內容生產、合作引入以及版權產業鏈的雙向衍生為主,建立開放的文學產業鏈生態。

為何原本以一錘子買賣出售網文IP的網文平臺開始向全產業鏈布局?

第三方文娛研究機構藝恩分析師認為,當泛娛樂這跟鏈條逐步銜接起來,處於產業鏈的最前端的文學的重要性自然會被重新評估。占據了IP的源頭——文學內容,就等於坐擁一汪活水,掌控了整個產業鏈的話語權。在新的時代,擁有好的內容和好的渠道固然重要,但還必須擁有從文字到動漫、遊戲、網劇、電影等衍生品的全產業鏈開發能力。這給市場帶來一個拐點,也出現了彎道超車的時機,擁有全產業鏈開發能力的文學平臺有憑借全產業鏈開發能力,超越傳統文學平臺,後來居上。

事實上,加速與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共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核心作者資源的爭奪。

朱悅認為:“網絡文學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作者資源的造血能力,然而這種能力往往來自於經驗豐富的編輯團隊以及管理團隊。身處內容創意產業,大浪淘沙的過程中發現金子的能力才是每個平臺方脫穎而出的成功秘訣。”

阿里文學、百度文學能否對騰訊系的閱文集團產生沖擊甚至彎道超車?

事實上,閱文集團也感受到了四處的壓力,特別是同樣擁有全產業鏈平臺支持的百度文學、阿里文學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兩大網文平臺。對此,閱文集團副總裁羅立認為:“目前我們在網絡文學平臺具有絕對優勢,我們並不懼怕來自同行的競爭壓力,但我們比較擔憂的是來自跨界的競爭,這是我們加速布局產業鏈下遊的重要原因。”

對此,朱悅表示:“對於百度文學,利用旗下視頻網站品牌愛奇藝的資源將部分文學作品成功開發成影視內容,這讓市場察覺‘網絡平臺(縱橫)+影視制作播放平臺(愛奇藝)’模式的發展潛力。而阿里文學對於內容的衍生開發環節的龐大資源以及開發熱忱,尤其是其不強調絕對控制版權的開發態度將會吸引一大批對於衍生開發有自我構想和要求的IP擁有者,進而在IP開發的市場中形成有力的沖擊。”

作者資源、作品版權依舊是網絡文學行業的硬通貨,所以對於強大的資源挖取能力依舊是快速縮短和領頭羊差距的主要手段。然而從長遠的可持續發展來看,對於資源的創造和生態鏈的培養將決定平臺方最終的行業地位。同時,結合諸如貼吧、微博和其他社交資源的引流,對於讀者粉絲的培養和重視,成熟編輯團隊的引入,都將幫助平臺方更上一層樓。

不過,也有一些問題需要引起行業重視。朱悅認為,一方面是作品內容的管控,需要小心防止觸及“紅線”,之前一系列的涉政涉黃題材的嚴厲整頓已經為平臺及作者方面敲響了警鐘。同時,對於版權的處理也將成為平臺方慎重的考慮。縱橫最近卷入和天下書盟的版權官司便是由於對版權問題的疏忽,而阿里文學旗下的書旗和UC瀏覽器或多或少也存在著版權模糊的問題,這都將成為今後發展的隱患。

阿里文學、百度文學能否對一家獨大的閱文集團產生沖擊甚至彎道超車?

可以預見,未來的網絡文學平臺將不僅僅作為行業的創意源頭,進一步加深與其他產業的互動,將自身作為衍生品進行二次開發,對於熱門的影視、遊戲、體育IP進行文學化的創作,或許會成為新的行業增長點,進而繼續吸引大量的讀者和粉絲。網絡文學產業也將根據衍生開發環節的布局,形成多寡頭的局面,整合各個平臺所屬集團的優勢資源,各自形成全產業鏈的覆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51

華強北商鋪的關與開:深圳創客們拉動了整個產業鏈

近日的華強北正經歷所謂“史上最嚴查貨”,俗稱打假。

深圳的華強北是“中國電子第一街”,電子業大賣場林立。外界盛傳,許多商鋪因為這場打假風暴而撤退,華強北“一夜空城”。

不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走訪多家賣場發現,商鋪的空置率與半年前相比,的確高了一些,但並未像外界描述的那麽誇張。不可否認的是,在市場大環境和電商沖擊之下,華強北的一些傳統商家在走還是留之間徘徊。

與此同時,創客正成為華強北轉型中一個非常突出的亮點。華強北的元器件種類齊全,成為智能硬件創客們繞不過去的創業聖地,在賣場蕭條和山寨式微後,再次站在了硬件創新的浪頭上。

一些商家抓住華強北創客湧現的機遇,迅速轉身,代售創客的創意產品,迎來了銷售的春天。“我們開業不過8個多月,銷售額已經接近1000萬元了。”28歲的鄭堅傑對記者說起他們公司代理的無人機和掃描儀等創意產品的火爆時,頗為喜悅。

“經營仍然穩定”

10時半,記者在華強電子世界和賽格等大賣場發現,寫有“嚴打收贓銷贓行為 規範市場經營秩序”等字樣的紅色橫幅高高拉起。與半年前記者走訪時相比,商鋪空置率沒有太大的變化,目測下來也就在兩成左右。在賽格二樓的一個拐角處,一個空鋪位上貼著一張白紙,上面寫著“面積8平方米,租金6850元/月”。

隨後,記者來到愛華市場和龍勝配件市場等規模較小的賣場,發現一樓商家滿滿的,二樓及以上樓層關門的店鋪要多一些。

在龍勝配件市場的二樓,雖然已近中午,一條過道兩側的店鋪仍是鐵將軍把門。附近的商家說,貼著招租白條的是要轉租的;沒貼的要麽是回家“避避風頭”了,要麽是覺得上午人少,等到下午再來營業的。

上到市場的三樓,記者跟一位售賣對講機的商家聊起來。他說,這次查貨的力度和以前差不多,就是今年查貨頻率高一點。

華強北雖然在電子產品領域出盡風頭,但山寨產品出沒,既損害消費者利益也不利於市場的長期發展。這些年來打假行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開展,由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手華強北街道辦等主管部門主導進行。不過,據媒體報道,本次嚴打的力度相比以往更大、時間更長、範圍更廣。

在華強北街道辦副主任劉仁根看來,打假只是常態化的工作,對市場的長期發展有好處,華強北目前的經營還是很穩定的。

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過去一些經營服裝的大賣場現在也開始做電子產品,另外即將開通的地鐵7號線將釋放超過2萬平方米的地下商業空間,這些擴容的面積需要時間消化,這就使得華強北現在看起來有點空。

“華強北以前是以手機和配件為主導,現在則以數碼產品、電子元器件、安防產品和LED為主打產品。”他說,“在轉型的陣痛期,有進有出是自然現象。這30多年來華強北從來不缺轉型,也不怕轉型。”

2010年左右,是華強北最輝煌的時候;但是智能手機崛起之後,山寨手機仿制成本大增,利潤空間被擠壓。

福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馮向陽告訴本報記者,從2011年到2012年年底,華強北的人流量減少了10%,總營業額也下降了20%到30%。隨之而來的是一些櫃臺的撤離,不過撤離的以小櫃臺偏多,主要經營的是手機及配件,其中山寨機最為突出。

目前關於空置率還沒有官方數字,但是記者采訪過程中,多位商家估計稱,空置率一般保持在兩成左右。

一個較為樂觀的聲音是,華強北的電子業市場以B2B為主,與其他地方一些以B2C為主的電子賣場相比,受到的沖擊相對會小一些,至少受電子商務的沖擊會小很多。

“每個月去掉租金等各方面開支,還能賺個萬把塊錢,相當於給人打工了。先熬著吧,實在不行再撤。”賽格一位賣相機的檔口老板說。因為修建地鐵,華強北已經封路三年,他盼著,今年10月底地鐵通車重新開街後,日均客流量能比現在的兩三百人翻一番。

國外創客來到華強北追趕時間

同時,智能硬件的創客正在華強北風生水起。

劉仁根說,華強北目前較大的創客空間將近十個,比如華強和賽格集團各自組建的創客中心,至於小規模的創客空間,那就太多了。

馬歡(化名)在華強電子世界的一個創客空間里研發一款創意耳機。他告訴記者:“這個創客空間按人頭收費,我們團隊一共有3個人,每個人每個月租金1200元,包括物業費和水電費。在外面租個單獨的辦公場所的話,差不多也是這個價格。”

他最滿意的是,下了樓就能買到原材料和零配件。他感嘆:“無論你在華強北哪個位置,買到元器件都是分分鐘的事,頂多幾個小時,這是沒有一個市場能比的。”

馬歡感覺,大概就是這兩三年,身邊的創客多了起來。

2015年新年伊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訪位於深圳南山區華僑城創意園里的柴火創客空間,勉勵深圳加快轉型升級,打造創新發展的高地。

深圳也在簡政放權、機構改革等一系列機制方面出臺措施,走在全國前列,不僅激發了創客(Maker)們的熱情,國際創客也蜂擁而至。

當年7月,來自世界各地的15支創業團隊,加入了全球知名的硬件孵化器HAX在華強北的分部。

去年6月華強集團成立的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目前有40個創業團隊,其中5個為海外團隊,創始人分別來自美國、以色列、荷蘭和日本。

他們為什麽來到遙遠的深圳?在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總經理李諾夫看來,華強北擁有全球任何一個創業中心無法比擬的優勢。

他以美國矽谷為例:在矽谷,采購一部手機所需要的400個元器件可能得2個月,在深圳3天就可以全部搞定。在矽谷做一款產品,可能要8個月,在深圳只要2個月。

“矽谷大多是精密工廠,要麽生產芯片,要麽提供方案,其他的生產包括集成制造幾乎全部在中國。雖然芯片的含金量是最高的,但是沒有集成,他們能做得出來麽?”李諾夫對本報記者分析,“在硬件領域,領先半年就是生命,他們來這里是為了追趕時間。”

借創客東風轉型

創客也不再停留在“make”的階段,他們已經成為華強北持續繁榮的推手。

在上述40個創業團隊的項目中,一大半從設計走到了生產。其中,新穎的智能硬件頗受市場歡迎。

李諾夫介紹,有個項目研發了小型智能體溫計,只要插在手機上面,下載安裝App後,使用者用手接觸手機就能測體溫,正負溫差千分之二。其主要客戶群體是孩童,因為小孩子量體溫時喜歡扭動,傳統體溫計不好測量。上市9個月,該款體溫計銷量就達十幾萬只,目前估值已過億元。

在深圳的創客可以接觸到整個產業鏈。華強北的櫃臺幾乎都是“前店後廠”的模式,每一家櫃臺都連接著一家或幾家工廠。劉仁根說,創客們在華強北能輕易地找到傳統制造業老板,將創意落地;而傳統制造業工廠的生產也會被創客拉動。

他說:“華強北之所以發展到今天,就是因為創客的持續推動,從手機到現在的數碼產品等。創客是永不落幕的,是華強北未來轉型發展的方向。”

創客的奇思妙想變成看得見的產品後,一些傳統櫃臺也敏銳地抓住機遇。文章開頭提到的鄭堅傑此前曾在華強北蹲了半年的櫃臺,但是今年年初他和朋友在華強北開了一家體驗店,專門代理新鮮出爐的智能硬件,品種多達600個,單價從60元至20萬元不等。

他指著一款新研發的掃描儀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種掃描儀一分鐘能快速掃描並打印60多張不同的頁面。“傳統的掃描儀能打印的張數取決於你的快慢程度,打印每一頁都需要將之前的一頁取出來,很慢,而我們這款產品不需要這個動作。價格也不貴,1999元。”

他們的體驗店被視為智能硬件對接消費者的中間渠道。他說:“新奇的智能硬件和新款手機不一樣。消費者在未接觸新手機前,其實對產品多少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因為新手機和上一款手機相似之處會比較多。而我們的智能硬件產品很新,消費者會覺得新鮮。”

鄭堅傑說,目前他們的客流量大概是400~500人次,周末的時候會多達1000人次。據記者了解,這要比一些傳統產品櫃臺一兩百人次的客流量高出一大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61

起底郭德綱“產業鏈”:旗下六家公司,20年收入增長一萬倍,拒絕上市仍是“一言堂”?|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07/158609.shtml

起底郭德綱“產業鏈”:旗下六家公司,20年收入增長一萬倍,拒絕上市仍是“一言堂”?| 黑馬薦文
娛樂獨角獸 娛樂獨角獸

起底郭德綱“產業鏈”:旗下六家公司,20年收入增長一萬倍,拒絕上市仍是“一言堂”?| 黑馬薦文

十年恩怨情仇,最後只落得一句“江湖之大,再也不見”的下場。而郭德綱還沒出手反擊,看來這場娛樂圈最大的“撕逼”,更猛烈的還在後面。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本文閱讀需要5分鐘。

推薦理由:曹雲金一紙微博激起網絡千層浪。本文從新穎的角度分析郭德綱不為人知的產業版圖。本文由娛樂獨角獸(ID:wenhuajie007)授權i黑馬發布。

無論孰是孰非,曹雲金和郭德綱的“撕逼”成功蓋過了“寶寶離婚”的熱點。

今日下午,曹雲金突發長文《是時候了,也該做個了結了。》,該文章經由微博、今日頭條、微信同步放出,一經發出備受網友關註。短短幾小時,轉發評論數皆破了十萬,反響十分熱烈,不過從評論來看褒貶不一,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派、也有“郭德綱斤斤計較、仗勢欺人”派。

在“娛樂獨角獸”查閱的相關資料顯示,郭德綱和他背後的“德雲社”商業價值巨大。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德雲社旗下共有三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人皆為郭德綱現任妻子王惠,而王惠名下參與入股的公司共有六家,包括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一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讓人忍不住慨嘆,郭德綱在商業領域涉及之廣泛,可以說如今的郭德綱已經形成了郭德綱產業鏈。

在“娛樂獨角獸”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曹雲金和郭德綱的矛盾關鍵點在於:“現代化企業治理”和“封建大家長制”的矛盾。“一個是郭德綱和他背後的德雲社商業價值迅速擴大,一個則是在企業制度和管理上的嚴重滯後,導致了這場矛盾的爆發,這也是遲早的。”

一切風波竟來自於“一紙合約”?

德雲社改制都是形成曹雲金出走風波的關鍵所在。

相聲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之一,也入選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如大部分人所知,相聲起初是不太賺錢的,它的收入甚微。在二十世紀晚期,以侯寶林、馬三立為首的相聲大師相繼逝去,從此“大師時代”沒落,相聲發展也步入低谷。直到2005年,憑借網絡視頻網站等新興媒體傳播,郭德綱才實現了相聲的二次複興。

雖然相聲重新火了起來,但是德雲社內部仍然實行傳統的家長制管理體制。無論是“網紅”時代造就相聲複興,還是後來的沖突事件,都不可避免的將德雲社推上了企業改制的舞臺。也正是因為改制,一方面讓德雲社大火,另一方面也讓德雲社卷入了是非中心。

從昨日下午的微博中,曹雲金就疑似暗嗆郭德綱,而今日則“光明正大”宣戰。

這件事情起源於8月31日,郭德綱曬出德雲社家譜並置頂博文稱:“該清的清,該驅的驅。所謂的清理門戶,是為了給好人們一個交代。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以忠正為本。留下藝名帶走臉面,願你們萬里鵬程。從此江湖路遠,不必再見。”

在所謂清理門戶背後,網友們早已預料到會有一場激烈的撕逼大戰,但沒有預料到的是來的如此迅猛。

據悉,曹雲金出走德雲社最早起源於2010年1月18日郭德綱生日當天,曹雲金借酒大鬧現場。同年8月,郭德綱的另一位徒弟李鶴彪因別墅侵占公共綠地問題和北京臺記者發生沖突,將郭德綱及整個德雲社推上娛樂的風口。

事態稍緩,郭德綱決定改德雲社的家族制為企業制,也就是說需要和每個徒弟簽訂工作合同。但據傳,曹雲金拒絕簽約,為此德雲社對其進行雪藏,停止了他的一切演出活動。事件一出,曹雲金曾爆料合同當屬“霸王合約”例如違約金達100萬等等,後來遭到郭德綱否認。

如日中天的德雲社,究竟是商業化不足還是商業化過快?

從郭德綱公布家譜、清理門戶的行為來看,即便是如今的德雲社,仍然無法完全割舍舊傳統,畢竟相聲本身就是一門“舊”藝術。正如郭德綱所言,臺下坐三五人和五萬人是一樣的,因為相聲的根本還是要憑嘴上功夫,它的核心就是小作坊的工作模式。

曾經同樣卷入出走風波的何雲偉和李菁曾在一檔訪談節目中坦言,“德雲社事件”前後,德雲社發生了太多的變化,而隨著相聲的複興似乎導致了一種“惡性循環”。李菁坦言,相聲本身就不是一種速成的藝術,它需要長期的積累。而德雲社為了擴張,需要人。而人多了,排不開,就需要場。人上去以後效果不好,就需要繼續招人,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無論李菁所言真與假,德雲社的確走上了一條企業改制的道路。不僅在許多地方開辦分場,甚至在2013年,德雲社在澳大利亞開辦了墨爾本分社。這是中國相聲社團跨出國門在海外建立的首個分支機構。據了解,德雲社的駐場演出收入每年大概在千萬元左右。除了駐場演出收益外,商演或巡演成德雲社成員重要收入來源。據德雲社官網數據,2015年德雲社商演或巡演共計舉辦20場。

郭德綱本人也本著從相聲到主持,拍電影、電視劇多棲發展戰略,曾有人預測,郭德綱在出道20年里收入增長10000倍,成為出場費80萬元,年收入2710萬元的相聲名角兒。遼寧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研究所所長邵劍兵曾表示:“從商業的角度看,‘郭德綱’三個字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個品牌,一個無形資產。”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德雲社旗下共有三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人皆為郭德綱現任妻子王惠,而王惠名下參與入股的公司共有六家,包括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一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讓人忍不住慨嘆,郭德綱在商業領域涉及之廣泛,可以說如今的郭德綱已經形成了郭德綱產業鏈,甚至還賣起了面膜!

而娛樂獨角獸發現,“德雲社”雖然發展得如日中天,但股東只有兩個:一個是郭德綱妻子王惠,一個則是郭德綱小舅子王俁欽,迄今為止沒有進行過融資。可以說,郭德綱的“德雲社”自始至終都是郭德綱一人說了算的家族企業。

除了郭德綱,如今的嶽雲鵬也是紅得發紫。小嶽嶽同樣沒有僅僅局限於相聲,在影視作品和綜藝真人秀中都有涉獵。但是相聲依然走的是拜師學藝,家譜門戶的舊傳統,當這種新舊矛盾在利益不均的情況下就很容易發生沖突。

在《歡樂喜劇人》第二季結束之後,郭德綱接受了《財經》雜誌的采訪,采訪中問及郭德綱為何不將德雲社上市,郭德綱坦言十年前就有人問過自己這個問題。而據外界猜測,德雲社不上市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上市之後可能會更加不利於團體的控制。

畢竟如今的市場就是一個逐漸消除邊界化的市場,拍電影的可以做綜藝,唱歌的可以拍電影,而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利益二字。可以說相聲在近幾年成為了最為熱門的“IP”之一,但是德雲社一旦上市,內部成員的差距不斷拉開,可能對於團體並不是最有利的選擇,郭德綱在接受采訪時也曾坦言:

“任何一個相聲團體,擁有多少像你們說的這些商業包裝、幕後推手、ip運作,他也不會成為一個德雲社。為什麽20年了,只有德雲社能做兩千人一場的商業演出?因為藝術類的東西永遠是藝人的因素要占三分之二。”

雖然很多人看來,德雲社不停有人出走是因為商業化動作不足,沒有一套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理念。甚至有人進行分析,如果一開始郭德綱選擇入股、甚至控股曹雲金的工作室,既給他自由、又享受利益,那麽師徒二人的關系或許不會如此僵硬,因為從目前來看,德雲社發展至今,對團隊的控制是“班主”郭德綱最為看重的。

曹雲金單飛對抗郭德綱,十年恩怨終“反目”

曹雲金原名曹金,據自稱2002年拜師郭德綱學習相聲,2010年選擇單飛。其實曹雲金並非郭德綱第一個出走的徒弟,但卻是第一個自立門戶和師傅競爭的徒弟。

曾經在德雲社時,曹雲金深得郭德綱器重,被稱為“德雲社四少”之一。單飛後,曹雲金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全能藝人。曹雲金被戲稱為相聲界“吳彥祖”,單飛後也開始了自己的多棲發展。拍電視劇,拍電影、演話劇、出書。但最重要的是他開辦了聽雲軒,開始和德雲社“搶生意”。並且曹雲金在上海也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工作室。

單飛後的曹雲金也曾大火過,2012年起,連續三年登上了央視春晚。但是卻負面新聞纏身,曾大街上與人動粗,也曝出在劇組耍大牌被開除等。而近兩年,事業發展似乎遇到了瓶頸,反觀郭德綱和嶽雲鵬在這兩年似乎走上了事業的新高峰。

郭德綱清理門戶事件一出,曹雲金的反應也算迅速。從開始的暗指到現在的明戰,曹雲金的長文一經發出迅速在微博、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首發,可以說非常善於利用自媒體為自己造勢。從《歡樂喜劇人》嶽雲鵬奪冠,到即將播出的《喜劇總動員》郭德綱再次與嶽雲鵬攜手出戰來看,曹雲金確實有些熱度下降。

其實任何一個公司或者團體,都會面臨從小到大發展變更的困局。尤其是對於相聲這樣非常傳統的藝術形式來說,靠著新媒體成功複興,靠著新媒體成功壯大。如何擺脫傳統手藝人師傅帶徒弟模式,用現代化的企業運作模式去管理被商業化的相聲行業,這對於傳統團體內部來說尤為重要。

假如做一個大膽的設想,曹雲金和郭德綱的矛盾如果能用馬雲“十八羅漢”的合夥人制去解決,類似今天“曹雲金”的撕逼,是否可以避免呢?

十年恩怨情仇,最後只落得一句“江湖之大,再也不見”的下場。而郭德綱還沒出手反擊,看來這場娛樂圈最大的“撕逼”,更猛烈的還在後面。

公司治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47

空有產能銷量低迷 石墨烯產業鏈脫節

作為21世紀最具顛覆性的新材料,自誕生之日起,石墨烯就成為科技界和資本界追逐的熱點,而其所承載的贊譽和爭議一樣多。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層厚度的二維晶體,作為唯一的二維碳材料,結構的特殊性也讓其在性能上呈現出其它碳材料所不具備的優勢——強度高、韌性強、透光率高、重量輕、導電性佳、導熱性優。

制造之難

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下稱“中微所”)研究員丁古巧看來,獨特的結構帶來的優異性能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成為石墨烯材料普及的制約因素。“從材料結構而言,單個碳原子層組成的二維材料,沒辦法單獨使用,而石墨烯自身化學鍵飽和,又很難和其他材料複合。”丁古巧向《第一財經日報》介紹道。

丁古巧所在的課題組從2009年就開始進行石墨烯材料的基礎科學研究,不斷追求更環保、更高質量、規模化的石墨烯材料制備技術,在從通常使用的強氧化技術,逐漸發展到少使用或不使用強酸強氧化劑的機械剪切剝離技術。

這種剝離工藝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最初從石墨材料中分離出石墨烯的方法如出一轍,即利用每個原子層之間相對微弱的結合力,用透明膠帶粘住石墨片層的兩面,反複粘貼撕開,直到獲得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石墨烯。

看似簡單的提取方式雖然可以獲得高品質的石墨烯,但石墨烯的大小只能靠運氣且很難實現量產,因為1毫米厚的石墨薄片就能剝離出300萬層石墨烯。除此之外還有氧化還原法、化學氣相沈積法、超聲剝離法等。

“多數化學方法制備的石墨烯,並不是純石墨烯,其實質為多層的石墨堆積,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化學氣相沈積制備石墨烯薄膜成本高,成品率低,難以進行批量化生產。”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夥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目前的石墨烯主要有兩種形態,一種是石墨烯薄膜,一種是類似炭黑的石墨烯粉體,兩者的應用方向也不盡相同。薄膜形態的石墨烯已經可以大規模生產,包括重慶墨希科技有限公司、常州二維碳素、無錫格非等公司。

但石墨烯粉體則是爭議最為集中的領域。一些公司和機構將單層和多層混為一談,將厚度遠遠超過10個原子層的石墨烯微片或石墨烯納米片也稱為石墨烯。“目前國內很多公司號稱可以做100噸、 500噸甚至上千噸,誇大成分比較大,且大部分並不是真正的石墨烯,非專業人士很難分辨清楚。”丁古巧說道。

科研和產業未有效銜接

目前我國的石墨烯生產企業已經超過百家,尤其在常州、青島、重慶、無錫、深圳等地形成了產業集群。但與海外三星、IBM、諾基亞、英特爾、陶氏化學等大公司推動產業化應用不同,中國的石墨烯生產多集中於中小型公司,大型企業較少參與。

但推至科研角度而言,中國在石墨烯研究處於世界領先位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局、Wind數據庫資料,2015年中國專利申請數量達7925個,居全球第一。而從專利布局來看,企業和學校總占比達80%以上,公司占比低於學校,產業化進程提速有限。

而在王昕的觀察看來,“我國雖然科研人員和成果數量大,但高精尖的原始科研成果還較少,大多采用跟蹤研究的方法,重大創新還比較少,研究成果還主要集中在基礎研究領域,高端應用技術還相對薄弱。”

空有產能 銷量低迷

更為值得關註的是,應用技術突破難導致產業鏈下遊尚未形成,很多宣稱能夠生產上百噸石墨烯的公司,空有產能,卻很難賣出產品。

目前,國內能夠規模化量產的石墨烯公司只有少數幾家。記者查詢了各家官網公開資料,如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1月,一條年產100噸氧化石墨(烯)的自動化生產線宣布投產,並預計2016年可年產1000噸粉體石墨烯,銷售收入超過6億元。

但根據2016年年中業績報告,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367.27萬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83%。石墨烯粉體收入增加約122.71萬元,觸摸傳感器收入增加了322.77萬元,雖然產品下遊市場應用逐步打開,但銷售遠不及預期。而常州二維碳素材料有凈利潤-521.4萬元,青島華高墨烯明細利潤-283.8萬元。

空有產能,投入大量資金於設備、人員,卻很難賣出產品,成為我國石墨烯生產的尷尬現狀,由於下遊需求未起,大部分石墨烯企業目前仍無法找到穩定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

在石墨烯行業專家看來,雖然從2015年開始下遊廠商對於石墨烯的應用積極性大幅提升,但目前市場上大部分下遊企業家對於石墨烯還停留在概念上,並不清楚怎麽使用。

“不少企業購進石墨烯材料等相關產品後,不針對產品特性進行加工工藝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石墨烯材料即使品質再高,也難以發揮其優越性,造成‘材料好、用不好’的現象屢屢出現。”王昕表示。

此外,從新材料到新產品轉變的周期較長,下遊企業必須確保添加石墨烯材料的產品具有穩定性。拿電池生產企業舉例, 一批產品約需3個月出試驗結果,同款產品要做5~6批穩定性試驗才能確定其穩定性,決定是否導入。

“石墨烯的成本過高、在鋰電池中工藝特性不兼容等問題,使得‘石墨烯電池’這個技術接近於不存在。”王昕直言。

此外,一些企業粗制濫造生產的東西沒有人要,到處忽悠,使得市場對石墨烯的認知模糊,而當不成熟的產品盲目投放到市場,會帶有很大潛在風險,同樣是以電池生產為例,使用安全性究竟如何仍需要不斷測試。

產業化路徑

在石墨烯產業化方面,國外大公司的推動力量尤為明顯。以韓國為例,由於石墨烯在三星的主營業務領域均有著重大的應用前景,因此對於石墨烯的研究應用極為重視,不僅成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還和韓國成均館大學合作,積累了大批石墨烯相關的技術專利。

而在美國擁有IBM、英特爾、波音等大公司,有利的創業環境催生了眾多小型石墨烯企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覆蓋從制備及應用研究到石墨烯產品生產,直至下遊應用全環節,加速了石墨烯的產業化和應用進程,產業布局呈多元化。

在中國“企業+研發機構+孵化器+加速器”的發展模式尚在摸索起步階段,石墨烯產業化技術路線和產業化路線及產業發展的階段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等仍需要進一步明確。

下遊應用反饋到科研方面,下遊應用商到底需要什麽性能的產品,能夠接受的價格是怎樣,想要應用於哪些領域,科研機構才能更具針對性地進行研發。

“只有得到下遊應用需求的支撐,石墨烯產業才能真正散發出生命力和可持續性。”王昕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12

欧迅体育:全产业链布局体育消费市场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9/t20160922_776774.htm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9/t20160922_776774.htm 2015年,欧迅体育引入体育票房营销业务,当年就为公司贡献近1/3的收入,形成媒体版权、赞助咨询和票务承销三轮驱动的业务结构。专注赛事运营优势,通过与巨头合作,欧迅体育完成了“轻资产”布局,有望成为行业领头羊。

  作者:张伟靖

  来源:新财富杂志2016年9月刊

  里约奥运会在全民热情中落幕,当天,欧迅体育(430617.OC)董秘在朋友圈中发出对运动员们的真情呼唤:“每一个人都值得尊重,他们都该赢得与其价值相匹配的市场价值,而此正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百年机遇。”

  作为国内首家登陆新三板的民营体育公司,欧迅体育同样是本届奥运会的大赢家。奥运前,欧迅体育签约的马术运动员华天,在里约奥运会上获马术三项 个人赛第八名,刷新了中国奥运马术最好成绩。而且,凭借俊朗的外形、英伦式的优雅,华天成为众多粉丝心目中的体育男神,未来商业价值十分值得期待。

  除了签约明星运动员外,欧迅体育还成为2016奥迪A3–腾讯体育“跑向里约”路跑活动的独家运营机构,负责此活动的宣传公关、推广策划、运营及管理,完成了核心赛事与大众日常运动无缝对接的全新营销试验。

  8月3日,欧迅体育再发布公告称与日本电通签订协议,获得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在泰国、阿富汗、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柬埔寨及老挝六国新媒体转播权利,成为新三板上唯一获得国外奥运转播权的公司。

  围绕里约奥运的“三连打”,只是欧迅体育业务的一个缩影,其已形成了以赛事经营为核心,由媒体版权、赞助咨询和票务承销三轮驱动的业务结构—以赛事运营贯通上下游,获取优质IP;以票房承销打开体育消费市场,分享体育消费大蛋糕。

  三大变现通道:版权+赞助+票务

  欧迅体育早期以体育赛事赞助咨询管理进入体育产业,2012年,增加了资源策划管理和媒体内容管理两项业务。2015年,欧迅体育与中超中甲等 五家俱乐部签订票务合作协议,取得后者5年以上长期票务运营权,引入体育票房营销业务。当年收入格局就发生很大变化,有1/3左右的营收直接来自体育消费 人群(图1)。

  

  票房承销初期投入较大,因此项目早期多为净亏损。不过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票务收入情况(图2)来看,中国观众现场观看比赛的市场尚处于非常初级 的阶段。与电影票房增长相类比,2013到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从217亿元增长到440亿元,而体育票务2015年仅收入10亿元,不到电影票房的 3%,与马拉松、中超、CBA的旺盛人气非常不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凭借行业先入、渠道成本优势和票务数据积累,欧迅体育有望在票务承销业务中建立壁垒,预计票务承销业务将在2016年实现毛利。此外,其还将以球票销售为切入口,直接获取重度体育迷用户,围绕球迷开发高溢价球队周边衍生品,终端消费市场将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专注赛事运营优势,策略性布局赛事IP

  自2015年强势进入票务承销市场后,围绕2016奥运之年,欧迅体育的布局更是紧锣密鼓,2月至7月,先后与阿里、大连国际马拉松、法国网球 协会、中国跳水队、腾讯、西班牙媒普罗活动制作公司达成合作协议。7月25日,欧迅体育与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签订了“互联网+体育”项目,将独家为山 东鲁能足球俱乐部搭建综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以此为契机深入布局“互联网+体育”,进一步提高公司互联网体育品牌影响力。

  欧迅体育积极承办运营多项赛事,以赛事运营方的角色占据了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旗下主营赛事包括WTA广州女子网球公开赛、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太湖图影国际半程马拉松、海口国际沙滩马拉松等。

  随着诸多资本大佬开始以气吞山河之势在赛事IP领域一掷千金,欧迅体育更加专注于其在赛事运营领域的优势,一方面精选布局IP,以参与性赛事为 主,选择有精确受众、较为成熟的赛事,确保通过报名费、商业赞助、转播版权和门票收入等渠道可成功变现,以覆盖选手出场费、宣传推广等费用成本;另一方 面,在较为热门和昂贵的观赏性赛事IP,如足球、篮球项目上避免在上游布局,而选择与阿里、腾讯等战略伙伴合作,借助互联网巨头的资本优势,获取优质赛事 资源,充分发挥自身赛事运营的经验,提高赛事质量与营收。除此以外,欧迅体育还将以产业基金的形式,借助资本的力量,获得足球、路跑等优质赛事资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09

智能汽車重塑產業鏈將迎來井噴

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速度遠超預期,Uber 自動駕駛出租車在美上路,福特則於近期宣布計劃在2021年前開發出沒有方向盤和踏板的全自動駕駛汽車,汽車的智能化和網聯化成為汽車界公認的發展方向。

“智能汽車產業鏈條非常長,由於現在又加了新能源、輕量化、電動,所以不再是汽車工業和IT行業兩家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事情,全球智能駕駛的實踐近乎火爆。”在浦江創新論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表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

智能駕駛腦

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生態中,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是目前業界關註的焦點。在李德毅看來,智能聯網汽車的市場無限大,將來將會向以人駕為主轉到機器駕駛為主,人可幹預,機駕為主。

“汽車最終的目標是輪式機器人,發動機是性能,頭腦就是駕駛腦,弱化了駕駛員的駕駛技能,用現有的認知幫助當前的感知是很重要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認識汽車的變革和人工智能給社會帶來的實惠。”李德毅說。

特斯拉一直是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先行者,並在不斷嘗試打造基於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的系統,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特斯拉汽車一直和駕駛員進行互動,收集到的信息通過空中升級的方式推送給車輛,把智能駕駛變成更安全的交通方式。

特斯拉汽車公司中國區總裁朱曉彤稱,未來的人類交通是非常強的互聯網狀態,會實現車與車、車與人、車與基礎設施之間的互聯,打破現階段車與車之間的壁壘,形成人、車、路的互通互聯。

朱曉彤於2014年4月加入特斯拉汽車公司,先是擔任特斯拉中國超級充電項目的總監,隨後於當年12月就任特斯拉汽車中國區總裁,是公司的核心領導人之一,參與特斯拉公司的戰略規劃。

特斯拉汽車公司中國區總裁朱曉彤

據其介紹,美國每年有33000人死於交通事故,每年有55億小時的交通擁堵時間,對於生產力提高是非常大的制約,在中國2014年交通事故發生率是198000起,其中傷亡人數多達58000人。

高德公司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10個最主要的交通擁堵城市,累計的交通擁堵時間達到11000小時,有一些城市達6個小時,對於城市運轉的整體效率和個人生產效率提升產生極大制約。

在朱曉彤看來,“智能網聯汽車能夠有效降低事故率和擁堵的發生,提升交通的整體效率。”工信部在解讀《中國制造2025》時提及,裝備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會減少交通事故30%,減少傷亡10%。

據朱曉彤透露,目前特斯拉不僅在做乘用性車,也開始涉足未來小型的城市公交,未來甚至不再有公交司機的概念,而是有一個公交車隊的管理者的概念。因為那個時候車輛實現高度智能化和集成化,單人控制一個車隊,這種高效的控制減少了人為幹預,車與車之間互聯互通性,對道路的占用、對事故的處理效率大幅提升。

重塑全產業鏈

正如李德毅所言,智能汽車產業鏈條非常長,已經不再是汽車工業和IT行業兩家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事情,因此汽車產品與技術的升級,更是帶來汽車及相關產業全業態和價值鏈體系的重塑。

現在電氣化、自動化和互聯化已經成為移動性未來的三大趨勢,汽車要想實現智能化、聯網化必然離不開傳感器等基礎聯網設備的鋪墊。車用MEMS傳感器龍頭博世也在積極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尤其在輔助駕駛系統和互聯泊車方面表現積極。“博世現在已經將互聯網的汽車變為私人助理。”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總監Renaud Bonhomme告訴記者。

電池也是制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一大障礙,電動車最關鍵的就是電池,電池的價格也占據了電動汽車很大一部分成本。在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能量存儲實驗中心主管George Crabtree看來,隨著市場前景的看好,科研機構和企業都在不斷加大投入,電池技術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未來的五年內,能夠用於電動汽車的電池儲電量有望提高五倍,而成本有望降到目前的五分之一。”George Crabtree說,這對於智能汽車的普及無疑是極大的利好消息。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能量存儲實驗中心主管George Crabtree

新考驗

但智能網聯汽車的普及仍需要長久的市場教育,Renaud Bonhomme認為,包括自動巡航技術在內,目前的輔助駕駛技術也是經過了長期的市場教育才被用戶接受,未來自動駕駛同樣離不開這一過程。

“這個行業要一步步推進,不允許犯錯,任何一個錯誤都會使名聲受損,影響整個行業的前進步伐。”Renaud Bonhomme說。

在市場上,關於自動駕駛可能帶來的事故和責任判定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倫理問題,也一直是智能網聯汽車討論的焦點。但在李德毅看來,智能汽車帶來的倫理問題和法律問題沒有想象的那麽難。

“智能汽車不是災難而是福音,智能汽車渴望成為互聯網時代手機之後的新型端設備,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在內的輪式機器人產業將迎來井噴。” 李德毅呼籲相關部門盡快建立智能車測試場和智能駕駛示範區,制定智能車行駛標準,發放智能車生產許可證和智能車駕照,以促進產業的發展。

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總監Renaud Bonhomm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87

上海推全國首單海事訴訟保全責任保險 航運險產業鏈正快速形成

在上海航運保險市場建設進程中,優良的海事司法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海事訴訟標的資額大、情況複雜、利益關系多等特點,在上海保監局和上海海事法院指導和支持下,近日上海保險業推出了全國首單海事訴訟保全責任保險。而隨著近年來上海航運保險的發展,航運險產業鏈也正在上海快速形成。

據了解,所謂海事訴訟保全,是海事訴訟過程中,海事法院根據海事申請人的申請,為保障其海事請求的實現,對被申請人的財產所采取的強制措施。

而海事訴訟保全責任保險主要承保由錯誤保全造成的海事保全被申請人或第三人的直接經濟損失,作為一種新型的海事保全擔保方式,與現金擔保、保證擔保等傳統保全方式相比,該保險產品具有成本低廉、手續簡便、保函格式化特點,能夠有效降低海事保全申請人訴訟成本。

“這是訴訟保全責任保險在海事訴訟中的首次運用,也是商業保險機制服務司法治理的又一典型案例,相信會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上海保監局副局長李峰表示。

而推出海事訴訟保全責任保險的制度創新正是在上海保監局、上海海事法院日前共同簽署的《關於共同促進航運保險發展 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合作備忘錄》框架下誕生的。

據悉,雙方的合作備忘錄明確建立六大合作機制,包括國際航運保險制度創新合作機制、工作溝通和信息共享機制、航運保險業務及法律問題研討機制、航運保險法律和實務領域相互培訓機制、航運保險案件信息與違規線索提供機制,以及航運保險糾紛化解協作機制,共同加強航運保險領域司法與監管工作交流和信息共享。

李峰介紹稱,近年來,上海航運保險市場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航運保險產品註冊制改革成功實施,一年註冊產品數量就超過前五年監管部門備案產品數量總和;全國11家航運保險專業機構全部落戶上海,包括保險機構、專業中介以及海損理算、海事律師、保險精算咨詢等機構在內的一整條航運保險產業鏈正在上海快速形成;航運保險業務快速發展集聚,2016年上半年,上海船貨險保費收入全國占比超過三成,其中,船舶保險保費收入在全國占比超過50%。

值得註意的是,上海航運保險協會代表中國成功加入全球最大的航運保險協會組織——國際海上保險聯盟,提升了中國航運保險業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上海不僅成為中國航運保險市場的領頭羊,而且正在向國際航運保險中心加速邁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