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核安全局:若幹核電廠員工誤操作致運行異常

國家核安全局官網25日發布《關於近期核電廠人員行為導致運行事件情況的通報》,該通報共整理分析了16起事件,一批核電廠被公開點名。其中包括福建寧德核電廠5起。

寧德核電站是福建首個開工建設的核電項目,項目規劃總裝機容量為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一期規劃建設4臺單機容量為108.9萬千瓦的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435.6萬千瓦,全部建成後年發電量約300億度。

寧德核電公司26日晚回應中新網記者稱,本次公布的一批與寧德核電相關的0級運行事件,是根據核安全法規和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在事件發現後,主動向國家監管部門報告的事件,並在事件發現並確認為0級事件的2個工作日內,於該公司官網公開事件信息。

記者查詢相關資料顯示,國際核事件分為1-7級,其中1-3級為事件,4-7級為事故。0級事件是國際核事件分級以下的事件,從安全角度無需考慮,僅供糾正偏差和經驗反饋,公眾不必為此過分擔憂。

國家核安全局的通報指出,近期,若幹核電廠在運行期間發生由於人員誤碰或誤操作等行為導致的運行異常或運行事件,甚至觸發反應堆停堆。

分析評價表明,相關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核電廠營運單位質量控制存在疏漏、報警響應與參數監視不到位、風險分析和防範應對不充分、雙機組關聯工作不協調、安全重要記錄不規範、人員技能不足、未按程序操作、經驗反饋措施未有效落實等。

被通報的16起事件中,涉及到寧德核電廠的共有5起。包括,寧德核電廠現場操作人員誤開閥門導致排氣煙囪總β活度短時超化學技術規範限值運行事件;寧德核電廠化學人員取樣錯誤導致穩壓器液相硼濃度失去定期監測運行事件。

另外,寧德核電廠維修人員誤拔通訊櫃光纖插頭導致電站計算機信息和控制系統(KIC)不可用的運行事件;寧德核電廠運行人員誤碰48V直流電源系統配電盤開關產生多個隨機第一組IO的運行事件;寧德核電廠施工人員多次誤碰閥門傳動鋼纜導致應急柴油發電機組日用燃油罐排空的運行事件。

通報要求,各營運單位充分汲取經驗教訓,進一步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加強經驗反饋,深入開展典型事件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件的重複發生等。

寧德核電公司稱,通報對核電企業安全管理而言,起到了很好的督導和促進作用;該公司已針對相關事件,組織分析、開展糾正偏差和經驗反饋,同時將以此為鑒,進一步加強安全文化建設,針對性地開展防人因失誤技能培訓,持續提升機組安全管理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72

海洋上的“移動電源”?中廣核啟動海上核電站實驗堆建造

中國廣核集團4日在深圳宣布與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壓力容器采購協議,正式啟動海上小型實驗堆ACPR50S建設。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表示,中廣核同時還與上海電氣核電集團簽署了《智能核電聯合推進框架協議》,“互聯網+核電”將從設計建造企業延伸至核電裝備產業鏈。

基於小型壓水堆技術的海上小型堆核電站分布式能源系統,被認為是解決我國近海、遠海及島礁等地區穩定能源供應的重要途徑。

“ACPR50S作為在海洋應用的核能綜合能源供給系統,由於能源輸出高效、穩定、可靠,以及能源補給需求很低、安全性高等特點,將成為解決海洋能源問題的重要選擇,也可作為海洋核動力的重要技術儲備。”他說。

此外,就智能核電項目建設,中廣核集團有關負責人孫奇介紹說,在局部業務單元方面,目前中廣核已完成智能核電研發設計的布置、系統、設備、儀控等協同設計子平臺建設,實現了華龍一號全三維設計等;在系統集成方面,建立了全球首個核電設計建造全專業業務流程邏輯網絡,實現板塊、專業間精細協同以及知識/信息的智能搜索和推送等。

與此同時,中廣核智能核電還通過虛擬現實VR技術、基於電廠實時數據的在線仿真技術等,開展核電廠三維虛擬漫遊、事故場景複現與分析、核電機組在線仿真與超實時預警等技術研發,具體可應用在碰撞及幹涉檢測、施工模擬、維修規劃、就地操作、事故預防等領域,顯著提高用戶體驗與工作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00

“十三五”未提內陸核電開工 但可做前期準備

“十三五”期間(2016年至2020年),中國沿海將迎來一批核電項目的開工建設;與此同時,深處內陸的核電項目將開展前期準備工作。有核電企業高層表示,今年是“十三五”的第一年,企業正在等待核電項目的開工令。

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顯示,中國“堅持安全發展核電的原則,加大自主核電示範工程建設力度,著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沿海核電項目建設”。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國建成三門、海陽AP1000自主化依托項目,建設福建福清、廣西防城港“華龍一號”示範工程,開工建設CAP1400示範工程等一批新的沿海核電工程。全國將新增投產核電“約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5800萬千瓦”。

“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可能是核電項目開工建設的又一個高峰期”,一位核電設備企業的內部人士對第一財記者說。另有核電企業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相關核電項目已經準備就緒,正在等待有關部門的指令。

《規劃》同時提及要“深入開展內陸核電研究論證和前期準備工作”。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梳理發現,目前,全國已經有十余個省區已經布局了內陸核電。

這些省區分別是: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廣東、貴州、四川、河南、重慶、吉林、廣西、遼寧、福建和黑龍江。其中,湖北鹹寧大畈核電站、湖南桃花江核電站和江西彭澤核電站這核電項目,被外界普遍看作可能成為第一批啟動的內陸核電站。

中國至今尚未建成任何一臺核電機組。與沿海核電不同,內陸核電站,即設置在內陸地區的核電站。由於沒有沿海核電的地理位置等優勢,多年來,內陸核電在中國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與中國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擁有大量的內陸核電站,核電站建設於內陸可以縮短電力供應距離,減少損耗。

在2015年12月2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巴黎歸來談氣變”中外媒體見面會上,當被問及內陸核電重啟問題時,時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內地現在在選址,到底什麽時候建、在何地建,可能還在進一步論證。他還表示,核電的發展首先要確保安全,包括設備的安全、管理的安全、廠址的安全,國家現在在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中國一直堅持把“安全”發展核電事業放在首要位置。2016年1月27日發布的《中國的核應急》指出,中國始終把核安全放在和平利用核能事業首要位置,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倡導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秉持為發展求安全、以安全促發展的理念,始終追求發展和安全兩個目標有機融合。

第一財經註意到,《規劃》還提及了“做好核電廠址資源保護工作”。核電廠址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資源。由於核電站對安全的要求極高,這使得核電項目在選址之初,除了要考慮地理位置、地震地質、工程地質等自然因素外,還要考慮涉及人口增長限制、應急撤離、放射性廢液和廢氣排放等社會環境因素。

由於核電廠址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資源,目前,不少沿海省份在謀劃“十三五”時已經將核電作為當地經濟的主打牌之一。比如,山東省發改委官網最近公布的《山東省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稱,要“加強潛在核電廠址資源的勘探和保護”。再比如,福建省“十三五”規劃同時表示,要“做好三明等其他核電廠址保護與論證”。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有31臺,裝機容量為2969萬千瓦,在建機組23臺,裝機容量為2609萬千瓦。根據規劃,預計到2020年,中國核電機組數量將躍居世界第二位。

與2015年全國開工建設高達6臺核電機組不同,2016年以來,全國尚無開工建設任何一臺核電機組。而按照《規劃》,在5年內,中國需要平均每年開工建設6臺百萬級千瓦的核電機組,才能完成《規劃》的目標。

在很多行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著,現在離新增核電機組的開工建設已經不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77

十三五中國核電目標5800萬千瓦 機組數有望全球第二

備受關註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今日正式公布。

11月7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其內容涵蓋水電、核電、煤電、氣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各類電源和輸配電網。在核電方面,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韓水說,中國繼續“安全發展核電,推進沿海核電建設”。

韓水介紹,“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投產約3000萬千瓦、開工建設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

第一財經記者從已經公布的官方資料註意到,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有31臺,裝機容量為2969萬千瓦,在建機組23臺,裝機容量為2609萬千瓦。根據規劃,預計到2020年,中國核電機組數量將躍居世界第二位。

值得關註的是,今年以來,中國尚未開工建設任何一臺核電機組。而在去年,全國一共開工建設了6臺核電機組。按照中國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國內平均每年至少需要開工建設6臺百萬級千瓦的核電機組,方能完成目標計劃。

《規劃》是中國“十三五”電力發展的行動綱領,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指導文件,是布局重大電力項目的重要依據。

韓水介紹,在電源結構方面,按照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要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7億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2.5億千瓦左右,占比約39%,提高4個百分點,發電量占比提高到31%;氣電裝機增加5000萬千瓦,達到1.1億千瓦以上,占比超過5%;煤電裝機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占比降至約55%。

中國電源結構已經得到了進一步優化。根據韓水介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積極發展水電,統籌開發與外送。在堅持生態優先和移民妥善安置前提下,積極開發水電。以重要流域龍頭水電站建設為重點,科學開發西南水電資源。堅持幹流開發優先、支流保護優先的原則,積極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嚴格控制中小流域、中小水電開發。到2020年,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4億千瓦。

第二,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調整開發布局。按照集中開發與分散開發並舉、就近消納為主的原則優化風電布局,統籌開發與市場消納,有序開發風電光電。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500萬千瓦左右。按照分散開發、就近消納為主的原則布局光伏電站。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光熱發電500萬千瓦。按照存量優先的原則,依托電力外送通道,有序推進“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跨省區消納4000萬千瓦。

第三,安全發展核電,推進沿海核電建設。“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投產約3000萬千瓦、開工建設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

第四,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大力推進分布式氣電建設。“十三五”期間,全國氣電新增投產5000萬千瓦,2020年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熱電冷多聯供1500萬千瓦。

第五,加快煤電轉型升級,促進清潔有序發展。嚴格控制煤電規劃建設。合理控制煤電基地建設進度,因地制宜規劃建設熱電聯產和低熱值煤發電項目。積極促進煤電轉型升級。 “十三五”期間,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1.5億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此外,《規劃》將鼓勵多元化能源利用,因地制宜試點示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79

全國前10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4.8% 核電增長最猛

全國前十月社會用電量數據已經出爐。在發電情況方面,核電和水電的增速迅猛;而相比之下,火電增速緩慢。

11月11日,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介紹,今年前10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約4.8%。從發電情況看,初步統計, 1—10月份全國水電、核電、火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7.3%、23%和1.9%。

值得關註的是,作為清潔能源,水電和核電未來還將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最近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表示,堅持市場化消納機制,基本解決四川、雲南水電消納問題。強化政策措施,新建項目應提前落實市場空間,防止新棄水現象發生。

針對棄水問題,《規劃》指出,重點依托西南水電基地開發,建成金沙江中遊送電廣西、滇西北至廣東、四川水電外送、烏東德電站送兩廣輸電通道,開工建設白鶴灘電站外送工程,積極開展金沙江上遊等消納方案研究。

在核電方面,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國將新增投產核電“約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5800萬千瓦”。

不過在火電方面,當前無論是總體的發電量還是發電利用小時都在下滑。

來自中電聯三季度的報告就顯示,前9月火電設備利用小時3071小時(煤電3166小時)、同比降低213小時,為近些年來同期最低水平,廣西、四川、雲南和西藏不足2000小時,其中雲南僅872小時。

由於擔心火電產能過剩,未來,中國火電的發展占比還將進一步收縮。《規劃》顯示,“十三五”期間,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1.5億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全國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約4.2億千瓦,實施節能改造約3.4億千瓦,力爭淘汰落後煤電機組約2000萬千瓦。

但是,火電仍然是中國整體發電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十三五”新的政策中,國家希望戰線收縮的火電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調峰職能。

與此同時,李樸民介紹,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共同努力促進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多發滿發。電網企業積極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跨省跨區送受電調劑力度,預計今冬明春電力供應充足,發電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社會用電量一直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據李樸民介紹,1—10月份,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社會用電量增加,價格溫和上漲,有效投資力度加大,在補短板中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從用電結構來看,李樸民介紹,一、二、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1%、2.3%、11.6%和11.7%,增速同比分別回升2.1、3.3、4.5和7.1個百分點。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繼續大於二產。

三產用電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用電同比增長15.2%,商業、住宿和餐飲業用電同比增長9.9%,金融、房地產、商務及居民服務業用電同比增長12.6%。而工業用電中,采礦業用電出現了負增長,同比下降4.8%;制造業用電同比增長1.6%,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速總體偏低,其中鋼鐵和有色行業用電同比分別下降6.5%和1.6%,化工和建材行業用電同比分別增長1.8%和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89

向印度輸出核電站,日本力主“無核武世界”的形象喪失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與印度11日簽署了核能協定。如果雙方國會批準,將開辟日本核電站向未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的實際上的擁核國印度出口的道路。

報道稱,日本安倍政府瞄準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巨大市場,以經濟實利為優先。日本作為力爭實現“無核武世界”的“唯一戰爭核爆國”的形象日漸喪失。

“我與莫迪總理的互訪成為了日印關系飛躍性發展的原動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日晚在東京舉行的日印首腦會談上,再次表明了重視印度的姿態。

11日晚,安倍晉三與莫迪在日印核能協定簽署儀式上交換文件。(圖:共同社)

報道指出,對於核爆國日本而言,目前與未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的國家簽署核能協定的只有印度。作為叫停舉措,日印通過其他文件確認了“如果印度重啟核試驗,日本將停止合作”的內容。共同社報道稱,日本外務省說明“這是國際承諾,將成為擔保”,但究竟能發揮約束力到何種程度尚無法預料。

對日本核電相關業界而言,因為獲得訂單的越南的核電站計劃被撤銷,日印簽署核能協定是一道喜訊。電氣事業聯合會發表評論稱“以核能和平利用為大前提,日本活用自身經驗為國際社會作貢獻,這很重要”。

核爆地廣島與長崎:憤怒之聲不斷

然而,在核爆地,憤怒之聲也高漲起來。廣島市長松井一實和長崎市長田上富久在日印首腦會談前的7日,分別向中央政府提交了要求終止談判的文件。松井稱“此舉背離了以核爆受害者為首的眾多市民的想法”,田上呼籲“希望真誠接受核爆受害者的想法,停止談判”。

據報道,核爆受害者堀江壯(76歲)向廣島地方法院起訴,要求叫停四國電力公司伊方核電站運轉,他憤怒地說:“這是優先經濟的強行推銷不幸。”“抗議核試驗長崎市民會”的山川剛(80歲)也批評日本政府“只看眼前利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58

日本地震後核電站未見異常 中國不受影響

日本再一次遭到了地震的襲擊,震級高達7.4級。幸好,日本核電站目前處於安全狀態。

海嘯警報已解除

來自日本氣象廳的消息稱,當地時間22日5時59分,日本福島縣附近海域發生7.4級地震。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7.3度、東經141.6度,震源深度約10公里。日本關東地區和東北地區多地有較明顯震感,福島縣和茨城縣部分地區觀測到5度弱的地震烈度。

日本氣象廳發布海嘯警報,稱福島縣、宮城縣、巖手縣等沿岸地區可能觀測到1米至3米的海嘯。7時左右,福島縣相馬港、小名濱港和巖手縣大渡船港等地相繼實際觀測到高度0.3米至1.4米的海嘯。

到東京時間上午10時,預測中的3米多高的海嘯並沒有襲擊日本福島縣和宮城縣。日本氣象廳為此解除了這兩個縣的海嘯警報。

根據日本氣象廳的觀測,震源地位於福島海域,深度達25千米。由於此次地震發生在5年前大地震後趨於活躍的地區,氣象廳稱,今後一周可能發生同等規模的地震,如果發生,可能再次引發海嘯。

震中接近上次福島地震但未對核電站產生影響

值得關註的是,日本本次地震與其2011年發生大地震加強海嘯的震中非常接近。不過,東京電力已經確認,福島第一第二核電站沒有觀察到異常情況,東北電力表示,宮城女川核電站沒有觀察到異常情況。

對於此次日本發生的7.4級地震,中國國家海洋局今天表示,日本地震引發局地海嘯但不會對中國沿岸造成影響。

中國核電企業同樣關註本次日本地震。

中核集團官方微博22日上午發布一則引述日本原子能安全廳的話的消息稱,此次地震,日本核電站“未發生核泄漏問題”。

2011年3月11日,太平洋和北美板塊的相撞引發了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站並導致大規模海嘯。海嘯穿過防波堤,淹沒了福島核電站的備用發電設施。備用電源無法運行就意味著核電站控制室無法得到照明,控制裝置無法顯示電廠轉臺數據,設備無法運行。因為沒有了電,負責往核反應堆內抽水的水泵在斷電狀態下已經無法工作。這最後釀成了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之一。

當時技術人員對福島核電站的檢查

2011年,日本那場地震和海嘯導致逾1.8萬人死亡,並導致日本核工業遭受巨大損失。

日本官方曾表示,盡管東日本大地震已經過去5年了,但是因為“311”大地震時里氏9級強震,其影響將會更加長遠。而現在,還沒有證據證明22日的地震和上次“311”地震之間是否有關聯。

受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核電建設的步伐曾一度被打亂,有關上市公司股價遭受重創。但也得益於福島核電事故,中國對國內核電站進行了安全審查,審查結果表明,中國正在運行的核電站是安全可靠的。

第一財經註意到,中核集團上述消息還引述中國工程院院士、核反應堆及核電工程專家葉奇蓁的話說,日本福島的核電站和中國的有很大區別,原因是該核電站建設較早,且采用的技術在很多方面相對落後,“我們比它進步了很多”。

葉奇蓁說,我們已經在一定程度考慮了嚴重事故的影響,以及嚴重事故的應對措施。“我們的核電站是很安全的。”他說,“我在核行業也工作了快五六十年了,在核電呢也有二三十年,經過這麽多年的實踐,我對中國核電的安全完全有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29

民企永泰能源欲參股核電站 公司多位高管曾任職央企

由於核電站的特殊性,在中國,多年來投資和參股核電站的,只有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企業。但最近,一家名叫永泰能源(600157.SH)的民營企業上市公司,正打算參股一個位於廣東的核電項目。

民企參股核電站實屬罕見

永泰能源在11月21日發布公告稱,當天,公司與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就廣東陸豐核電一期項目等領域開展合作達成框架協議。

根據公告,中廣核同意永泰能源以一致行動人的身份參股中廣核控股的境內新建核電項目,並願意在平衡各潛在合作方利益的前提下,為永泰能源(含永泰能源控制的企業法人)參與廣東省內新建核電項目提供支持,並為其爭取適當的參股比例。目前重點合作廣東陸豐核電一期項目,永泰能源參股陸豐核電建設項目的比例不低於5%。

廣東陸豐核電項目規劃共建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其中一期項目共有2臺機組。目前,陸豐一期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的關於開展前期工作的函。

公開資料顯示,陸豐一期總投資約為422億元人民幣。

如果一切順利,永泰能源將與中廣核就上述項目達成最終商業合作協議。屆時,它將成為中國核電史上最先參股國內核電項目的民營企業。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的資料發現,至今尚未有民營企業能夠成功參股國內核電項目。中國僅有三家核電集團擁有核電站的開發建設運營資質,在核電站中擁有控股權。他們分別是中核集團、中廣核、國家電投。除此之外,中國核建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國電集團、華電集團、三峽集團等中央企業,以及個別地方國有企業,目前主要通過參股的方式進入在運和在建的商業核電站。

據永泰能源官網介紹,該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30日,於1998年5月13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其經營範圍包括:綜合能源開發;大宗商品物流;新興產業投資等業務。另據永泰能源2015年年報介紹,該公司在2015年的主營業務為主要是電力業務和煤炭業務。

在電力業務方面,根據上述年報,截至 2015 年底,永泰能源正在運營的裝機容量 496 萬千瓦,在建的裝機容量 332 萬千瓦,規劃建設的裝機容量 266 萬千瓦,總裝機容量 1094 萬千瓦,公司所屬發電企業規模已達到中等電力企業規模。

在煤炭業務方面,年報顯示,截至 2015 年底,永泰能源現有在產的主焦煤及配焦煤煤礦總產能規模為 1095 萬噸/年。公司所屬煤炭企業規模已達到大型煤炭企業規模。

廣東陸豐核電站效果圖

公司多位高管曾在央企幹過

記者註意到,永泰能源董事長等公司多位高管,均出身於從事煤炭業務的中煤集團旗下公司。永泰能源2015年年報顯示,該公司董事長徐培忠曾任中煤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姚橋礦黨委書記、副礦長,中煤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鐵路管理處處長,中煤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業公司總經理,中煤第一建設有限公司安監局長。

永泰能源副董事長王軍曾任中煤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監事,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經營處處長。

永泰能源董事、 總經理常勝秋曾任中煤第五建設公司副總工程師、安監局副局長,中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安監局副局長。

永泰能源董事竇紅平曾任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徐莊煤礦副礦長。

永泰能源監事兼戰略發展部部長孫建運曾任中煤第一建設公司第十工程處信息部部長,中煤第一建設公司市場開發辦公室副主任。

永泰能源監事常寧曾任中煤上海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物資貿易部政工科科長;中煤第五建設公司上海分公司 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部經理、項目部副經理。

永泰能源副總經理京虎曾任中煤第一建設公司第四十九工程處副總工程師兼項目經理、副處長、處長。

永泰能源監事會主席魯德朝曾任上海大屯能源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總經濟師兼任人事部長、貿易部經理。

根據上述年報,永泰能源在石化板塊、物流產業、投資產業等方面亦有所作為。比如,在石化板塊方面,該公司在建的廣東惠州大亞灣燃料油調和配送中心項目年調和配送燃料油 1000 萬噸,建成後將成為國內最大的船用燃料油調配中心。

再比如,在投資產業方面, 該公司聯手江蘇雙良、天碩投資等國內多家企業通過設立上海潤良泰物聯網產業基金平臺與感知集團合資成立了感知科技公司,布局 物聯網新興產業。同時參與股權投資基金和參股保險金融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69

瞄準環渤海灣萬億市場 核電三巨頭合夥在煙臺做了件大事

11月29日,中國三大核電巨頭及民營企業組建的國內首家新型核電研發中心在山東煙臺成立。

煙臺核電研發中心由煙臺市政府主導,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中國核工業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煙臺市臺海集團等單位參與,並邀請在行業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院校代表、院士、專家學者擔任研發中心專家委員會成員。

中廣核同樣在當天下午公布了上述消息。

消息引述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的話稱,煙臺核電研發中心是對核電領域現有科研體系的一種創新,將為核電全產業鏈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模式。

張華祝稱,采用民辦非企業模式建設的煙臺核電研發中心,搭建了一個開放、共享的研發創業平臺,是中國核電產業發展的一次創新探索。借助這個平臺,可以建立一套真正意義上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將科研創新做成開放的市場,有效解決核電產業鏈上下遊市場及資源兩大問題,實現優質資源的無縫對接。

煙臺核電研發中心首批設立的10家研究所研發方向瞄準核能綜合利用、核級裝備材料、輻射防護與大容量儲能、物聯管控與數據智能、核電水處理、工業設備熱管理、快堆結構材料、海洋能源綜合利用等領域。

消息還引述煙臺核電研發中心主任束國剛的話稱,煙臺核電研發中心將圍繞“華龍一號”、CAP1400等自主三代核電項目的批量化建設,將煙臺打造成“華龍一號”技術研發和產業示範基地,同時結合小型堆、新能源等關鍵技術研發,打造核電技術和產品的“雙創”平臺,成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橋頭堡。

據張華祝介紹,現在中國核電總裝機容量位居世界前列,核電年發電量穩居世界前三,二代改進型核電站設備國產化率從2005年的60%提升到現在的85%,三代核電裝備制造水平也顯著提升,已實現關鍵設備制造國產化,可以滿足國內核電建設和“走出去”的需求。

煙臺地處山東半島北部,是環渤海經濟圈重要節點城市、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環境優美,物產豐饒,被世界銀行評為中國最具投資環境的金牌城市。煙臺工業基礎雄厚,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5萬億元,在全國大中型城市中排名第9位。2016年前三季度,煙臺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山東省第一,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增長9.05%,分別高於山東省、全國2.33和3.05個百分點。

煙臺市發改委核電辦有關負責人稱,2009年以來,依托海陽核電項目建設,煙臺市初步建立了核電產業體系,建成了萊山和海陽兩個省級核電裝備制造園區,在核電主管道、海水循環泵葉輪制造、核電安全殼、核島制冷設備等領域具備了一定的研發生產能力。煙臺先後出臺了加快核電產業發展的意見,制定一攬子優惠政策。

中廣核引述專家的預測稱,到2030年,環渤海灣核電市場將達到萬億元規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12

東芝考慮就收購美國核電業務提列大筆虧損 股價遭重挫

12月27日消息,據路透報道,東芝周二稱,考慮就去年旗下西屋(Westinghouse)收購美國核電業務提列數千億日圓的商譽減值損失。消息發布後東芝股價一度暴跌16%。繼去年爆出13億美元會計醜聞之後,這項虧損將給予東芝又一記沈重打擊。

東芝表示,將在周二董事會就此事召開會議同時做出必要的事項宣布。據悉,這筆潛在虧損與西屋去年12月以2.29億美元收購Chicago Bridge & Iron(CB&I)的核工程業務有關。

在該項收購交易完成後,CB&I就該交易中的營運資本計算方法控告西屋。此外,雙方對於應由哪一方承擔美國兩座核電項目延誤超支的相關潛在債務也在展開訴訟。

此前東芝預估2016年全年凈利約1,450億日圓。然而東芝先前爆出會計醜聞之後,資本基礎已因一連串重組措施而被削弱。

截至9月底,東芝的股東權益為3,630億日圓,股東權益比率約為7.5%。如果公司被迫提列大幅虧損,那麽股東權益比率可能降至接近零的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