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3億“紅海”帶來巨大紅利,有投資方票房收益高達148%!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1/1198046.html

每經記者 蓋源源 每經編輯 杜蔚

群雄逐鹿的2018春節檔票房爭霸戰終於有了結果!博納影業主導出品的《紅海行動》憑借高品質和口碑完美逆襲,於3月10日下午4點12分以32.58億元票房超越此前領先的《唐人街探案2》(票房32.57億元),成為2018春節檔冠軍。截至今日14時許,《紅海行動》票房已突破33億元。

▲《紅海行動》評分頗高(豆瓣/圖)

因看好春節檔票房產出,超過百家公司湧入,以出品方或聯合出品方身份出現在4部春節檔主要競爭影片中,《紅海行動》有29家公司參與出品,創下春節檔影片出品公司數量之最。

目前,《紅海行動》發行方已決定將該片放映周期延長至4月15日,這意味著《紅海行動》仍有票房累積的空間。那麽,幸運入局《紅海行動》的出品方,投資該片的票房收益又是如何呢?

密鑰延期 《紅海行動》極有可能成為中國電影票房亞軍

博納影業總裁於冬在春節檔開始前的每一個預測都實現了。他說:“大年初一單天影市票房超12億元,初一到初六超52億元,2月份票房有望沖100億元,《紅海行動》30億元起步。”

最終的結果,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大年初一票房12.69億元,初一到初六票房破57億元,2月份票房101.2億元創造中國電影史上單月最高紀錄,《紅海行動》則已經突破了33億元。

▲2月票房情況(貓眼專業版/圖)

業內人士紛紛點贊於老板的氣魄,而事實上,《紅海行動》的成功軌跡,也是秉承出品人於冬對電影的追求,那就是根據市場檔期倒排制作周期,大檔期從不缺席,同時他堅持優質內容和藝術品質的表達,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幾次提到:“發行是助力,真正好的電影是不會被埋沒的。”

《紅海行動》的聯合發行方華夏電影已通知各院線公司及影院,將影片密鑰從3月18日延期至4月15日。這意味著,從大年初一上映,《紅海行動》將長線放映59天。目前,《紅海行動》在全國影院排片占比仍居第二位,近三天平均全國排片占比達18.2%。不出意外,《紅海行動》極可能超過2016年春節檔冠軍《美人魚》(票房33.9億元),登上中國電影票房總排行榜亞軍寶座。

如此一來,冠軍《戰狼2》和《紅海行動》將聯手創造一個新紀錄,那就是主旋律電影包攬中國票房總榜前兩名。

▲中國票房冠軍《戰狼2》票房高達56億元(CBO中國票房/圖)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提到了這兩部影片,他說:“中國電影市場要有優秀影片來支撐,要盡可能地做到多類型、多品種和多樣化。比如今年春節檔的類型就很豐富,《紅海行動》這樣的軍事題材影片在《戰狼2》受到觀眾追捧之後,再次創造佳績,憑借口碑實現了逆襲和長線放映,說明主旋律、正能量的影片拍好了,觀眾一定會‘用腳來投票’。”

博納讓出超70%投資份額 投資15%利潤超過6000萬

春節檔是一年中票房產出最高的檔期,電影投資方自然青睞有加。

2018年春節檔四部主打影片背後出品方超過百家,《紅海行動》的出品方為四部影片之最,出品和聯合出品公司多達29家。博納影業是影片的主投主控方,位列四家出品方之首。主導過“爆款”電影的投資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般來說,主導方會占據50%以上的投資份額。聯合出品方一般投資份額較少,有的只是掛名。”

《紅海行動》背後多達25家聯合出品方,投資份額更顯得僧多粥少,這真是應了一些投資人所說,“好的項目,有機會能投就不錯了,競爭太激烈。”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了解到,為了讓合作夥伴共享優質產品,博納影業此次讓出一些市場收益,對該片的投資份額不到30%。

不過,目前市場上單部電影投資的風險依然較高,惟有少量“爆款”能讓投資方喜笑顏開,《紅海行動》就屬於這類。《紅海行動》熱映期間,有兩家投資方捷成股份(300182)和鹿港文化(601599)公告了對該片的收入情況。

捷成股份對《紅海行動》的投資比例為5%,影片票房21.1億元的時候,捷成股份表示,公司來源於影片的營業收入不低於4000萬元。鹿港文化參投《紅海行動》10%,截至3月5日,該片票房30億元,公司來源於該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7000萬元至9000萬元。

▲捷成股份、鹿港文化公告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兩家公司對該片片方分賬比例測算略有不同,但基本在業內公允的30%~35%左右。截至今天14時,《紅海行動》票房已破33億元,以33億元計算,捷成股份來自影片的營業收入不低於6200萬元,鹿港文化來自影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7600萬元至9900萬元。

據博納影業的說法,《紅海行動》制片成本5億元。按照目前的收益情況,參投15%,僅影片票房利潤至少約6300萬元,捷成股份、鹿港文化對該片的投資回報率至少達148%、52%。同時,該片在中國內地的版權銷售收入尚未計算在內。

參投方都賺得盆滿缽滿,更不用說該片的主導方博納影業。它不僅將按比例分享投資收益,還有發行收入。此外,若如投資人所說,該片真有掛名的聯合出品方,即便沒有實質的商業回報,也收獲了極高的社會效益,這正是優質文化產品的無形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384

專訪政協委員中的廣電總局領導,談電影票房、媒體融合等行業熱點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1/1198013.html

在“兩會”期間,“廣電獨家”記者對政協新聞出版界別進行采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閻曉明,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慶軍接受了記者采訪,回答了當下廣電及網絡媒體發展中的諸多熱點問題,如:電影市場推動與監管、主流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等。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保障產業健康發展,努力建設電影強國

:春節檔票房不錯,能夠看出總局去年在規範電影市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今年總局在這方面還會做哪些工作?

:首先,中國電影市場要有優秀影片來支撐,要盡可能地做到多類型、多品種和多樣化。比如今年春節檔的類型就很豐富,《紅海行動》這樣的軍事題材影片在《戰狼2》受到觀眾追捧之後,再次創造佳績,憑借口碑實現了逆襲和長線放映,說明主旋律、正能量的影片拍好了,觀眾一定會“用腳來投票”。

其次,圍繞規範市場這個重頭工作,我們繼去年提出“電影市場規範年”的目標後,進一步將今年確定為“市場規範加強年”,加大力度巡查,在規範市場、提高放映質量等方面出實招,在進一步保護制片方權益和科學合理的市場分配機制的同時,也更加充分地保障觀眾的觀影熱情和觀影利益。

像今年的春節檔,幾家制片方聯合提出19.9元的最低限價、且單部影片的補貼票數不得超過50萬張,這一舉措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果。據不完全統計,春節初一至初六票房高達57.37億元,吸引了1.44億人次觀影,兩大指標同比分別增長69.53%和61.48%。

我們相信,在中國電影市場會將這一舉措常態化,只有觀眾和產業鏈各環節的權益都得到充分保障,才能實現電影市場更加科學、健康、穩定的發展。

:市場對去年560億元的票房很振奮,您如何看待這樣的高票房現象?未來中國電影還有哪些可以發展的空間?

: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高、產業發展好,一定是因為電影與人民群眾的需求更加緊密。我們不僅在創作中要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產業培育、市場服務等方面也要將“以人民為中心”落到實處。

今年因為春節檔的不俗表現,僅2月份的票房就超過100億元,創造了全球電影市場上單月票房的新紀錄,迎來了一個開門紅。回顧中國電影市場化改革之初,2002年、2003年前後,中國電影市場的全年票房也就10億左右,到去年的559億,15年的時間里,中國電影票房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長,市場容量從約占北美市場的1%增長到80%,中國電影贏得了國際同行的尊重,在世界影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因為市場的壯大和開放力度的不斷增強,與美國電影對話的能力與信心也越來越足,美國電影也在適應形勢不斷調整對華策略。因為面對如此巨大且仍保持增長的中國電影市場,他們不可能熟視無睹,無動於衷,更不願意置身其外。

我想,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下,中國與美國兩個最大的電影國度一定還有更加廣闊的對話、交流與合作的空間。如果逐步把中國發展成世界電影的制作中心,我認為,傳播中國文化的手段將會極大的豐富,有很多不需要我們直白去講大道理,潛移默化的東西是最好的。

我的建議是,一是要努力培育電影市場,為多出人民滿意的優秀作品創造條件。二是加快電影走出去的步伐。好電影產生的社會效應、經濟效應比我們能夠想象的空間還要巨大,相信會有更多體現中國精神和中國氣派的優秀影片不斷湧現,把中國從電影大國變為電影強國。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閻曉明:主流媒體內部的小循環局限了它融入到社會的大循環中

:您認為現在主流媒體的融合存在哪些問題,著力點在哪里?

:當下的媒體融合面臨三個背景:第一,互聯網進入長尾階段;第二,5G可能會產生顛覆性的改變;第三,媒體融合逐步成熟。在這三個背景下,主流媒體怎麽應對?媒體融合經歷過一個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階段,媒體融合必須從概念的喧囂轉入實際的操作。

互聯網時代的創作是一種社會的大循環,主流媒體在很長時間內面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內部的小循環局限了它融入到社會的大循環中,要充分用好互聯網這個融合的基礎設施。

當前,一是要解決版權問題,主流媒體的內容生產是要付出成本的,知識是需要保護的,而現在的互聯網不突出內容的作者和應有的權利,主流媒體免費為所有的互聯網企業打工。其次,必須要有自己的平臺,或者說必須要讓自己的內容和其他平臺產生契約式的合作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慶軍:如果把中間環節去掉,那麽主流媒體占領主流終端、主流陣地,就是一句空話

:您認為現在主流媒體的融合存在哪些問題,著力點在哪里?

:黨和政府提出主流媒體應占據主流輿論場,從技術角度來說中間有一個環節需要加強重視。過去主流輿論通過主流傳播渠道,肯定占領主流陣地。陣地其實是終端的概念,收音機也叫無線電,無線電就是傳遞的方式——也就是說,方式和終端是密切結合的。我們今天有很強大的主流媒體,但是如何抵達到用戶、觀眾、聽眾,是個問題。

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現在的互聯網有點像集裝箱運輸,各種視頻、文字、聲音統合為集裝箱,也就是互聯網上的數據包。但是,由於你沒有貨運公司,沒有運輸公司,那麽你的集裝箱送到碼頭或者快遞公司,什麽時候運、運到哪兒、發送地是哪兒、中轉地是哪兒、收多少錢、時間是多少,你控制不了。

這非常像我們互聯網上的信息傳播。理論上來說,報紙、雜誌或廣電機構辦一個網站,跟集裝箱一樣,中轉了十次和中轉了一次效果是不一樣的。如果把中間環節去掉,那麽主流媒體占領主流終端、主流陣地,就是一句空話。尤其是現在媒體的表達形式和傳遞手段密不可分的時候,更需要把傳輸方式、內容、終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具體來說,現在在移動終端看一集電視內容要花很多錢(流量費),如果廣電總局能夠在電視頻道發送手機能夠接收的信號,比如能看央視一套,能點播《舌尖上的中國》,那麽用戶再看這些節目的話就可以不收費,不產生流量費、通訊費。而且,我們的信號可以送到三大運營商的手機上,技術上可以達到,4G、5G也給我們提供了便利。只不過由於現在分業監管的問題不能做這件事,國家政策一旦允許做這件事情,三大運營商的手機不用花費任何流量費都能看到電視發送的手機信號,這樣主流媒體占領主流陣地就更容易實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385

一季度電影票房創紀錄,消費成經濟發展“壓艙石”

近年來,在外貿出口日趨飽和的情況下,內需消費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家統計局10日發文稱,近年來,在複雜嚴峻的環境下,中國經濟仍實現了中高速增長,內需在其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消費已經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電影票房率創新紀錄

大年初一單日票房12.61億元、單周票房超47億元、春節檔票房突破57億元、單月票房破100億元、單季票房破200億元……過去3個月,中國電影市場一系列紀錄被打破。

進入2018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高速增長,連續3個月票房持續井噴。據國家電影局數據,2018年一季度全國電影市場共產出票房202.17億元,較去年的144.6億元上漲39.82%。 刷新了電影史上單季度國家電影市場的最新記錄。

其中國產電影票房150億元,增長93.2%,占總票房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53.7%大幅提高至74.2%,繼續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電影票房的快速增長,與我國的居民收入水平和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有關。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電影市場、院線也在不斷下移,三四線中小城市和縣城越來越成為電影票房增量的重要來源。

丁長發說,近幾年一二線大城市房價較高,有部分青年回到三四五線城市創業,他們也把一些一二線的消費方式帶到三四五線城市。另一方面,隨著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不斷提高尤其是對服務消費的需求日益旺盛,各院線公司加速推進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影院建設布局,“小鎮青年”在票房的占比越來越高。

一邊下鄉,一邊升級

電影消費只是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快速增長、消費升級加快的一個縮影。

今年前2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082億元,增長9.7%,比去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

其中,實物商品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汽車作為大件消費品日益進入人們的家庭生活,汽車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數據顯示,前2個月,汽車類商品銷售增長9.7%,同比提高10.7個百分點,拉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約1.1個百分點,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

丁長發說,當前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汽車消費成本比較高,汽車市場日趨飽和,引領汽車消費快速增長的主要是在三四五線城市。一方面,這些地方近幾年城鎮化不斷加快,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尤其是中小城市、農村路網硬化目前較為完善。另一方面,三四五線城市和農村的用車養護成本比較便宜,加上現在的年輕人更敢於消費,所以現在三四五線城市和農村的汽車也越來越普及。

“我們這附近,還沒買車的僅剩兩戶人家了。”閩南安溪縣一個山區小鎮的陳先生說,過去當地人出門都是騎摩托車,現在摩托車都少了很多。“很多人收入也不高,但現在汽車很便宜,在中小城市、農村養車也不貴,有車的話,冬天出門不冷,刮風下雨也不怕,方便了很多。”

在服務消費方面,除了電影票房創下新紀錄外,旅遊市場也十分旺盛。大眾出遊熱情持續高漲,全域旅遊、自駕遊、鄉村遊成為旅遊熱點。春節假日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86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7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1%和12.6%;清明節假日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旅遊總人數1.01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21億元,分別增長8.3%和8%。

在新業態方面,電商正推動農村消費規模穩步擴大。物流、電信、交通等農村消費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不斷向廣大農村地區延伸覆蓋,促進農村居民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前2個月,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36億元,增長10.7%,快於城鎮增速1.1個百分點。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在以往的傳統的流通業布局中,城鄉差距非常大,現在有了互聯網,正好消除了城鄉之間的這種差距。“不分檔次高低、不分貴賤,都面臨著同一個互聯網。”

經濟增長“壓艙石”

近年來,在外貿出口日趨飽和的情況下,內需消費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家統計局10日發文稱,近年來,世界經濟深度調整,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在複雜嚴峻的環境下,中國經濟仍實現了中高速增長,內需在其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據統計核算,2008-2017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105.7%,超過100%。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2007年提高13.5個百分點,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該文指出,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增長潛力巨大,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一是物質型消費升級步伐加快。2017年,我國居民消費恩格爾系數已降至29.3%,食物支出之外的穿住用行等物質型消費比例上升,潛力很大。我國人均耐用消費品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

數據顯示,2017年底,我國居民每百戶擁有汽車29.7輛,而美國每百戶擁有汽車超過200輛,歐洲一些發達國家超過150輛。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和優質供給不斷增加,將進一步為消費升級提供支撐。

其次,目前我國在信息、醫療、養老、家政、旅遊等服務型消費空間剛剛打開。2017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達4.5萬億元。今年春節期間,全國接待遊客同比增長12.1%,旅遊收入增長12.6%,春節檔電影票房收入增長超過60%。

三是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將進一步拓展消費空間。2017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52%,距離發達國家80%左右的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據初步測算,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拉動消費增長近2個百分點。

尤其是中西部的快速城鎮化,將是未來消費的最大潛力所在。丁長發說,像河南、四川、安徽、湖北、湖南等中西部人口大省,目前的城鎮化率仍比較低,但是發展潛力巨大。尤其是近幾年隨著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這些地方都承接了大量產業轉移落地,很多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就近就業,再加上武漢、鄭州、成都、合肥等城市大力吸引人才落戶,這些地方的區域經濟和城市發展步伐十分迅速,消費增長勢頭也非常迅猛。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告訴第一財經,武漢、成都、鄭州、長沙、重慶等二線城市,近幾年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與一線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居住條件好,生活壓力沒那麽大。這些二線城市未來將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它們的發展空間甚至大過一線城市。一方面這些二線城市發展起來後,可有效減輕一線城市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起到區域龍頭帶動作用,帶動更多中小城市、區域經濟的發展。

國家統計局上述文章指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內需發展的活力和後勁將持續釋放,內需將對經濟長期發揮有力有效的拉動作用,必將為我國經濟運行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國民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18

金棕櫚大獎加持,日式文藝範《小偷家族》票房有望破億?

“我認為此片公映成績可能過不了2000萬。”《小偷家族》點映過後,一位業內人士在朋友圈寫下這樣的判斷,他的理由是,影片所帶來的精神領域的“廢墟感”將無法得到中國觀眾的呼應。與此同時他肯定了影片的品質:“電影真的回味無窮,金棕櫚實至名歸。”上映兩天後,截至8月4日中午12點,《小偷家族》的票房已經超過2070萬元。上述業內人士的預測被擊破。

《小偷家族》中國海報

上海電影節期間,金棕櫚新貴《小偷家族》被秒殺,原價120元的電影票在閑魚被黃牛炒到1000元,搶到首映入場券的影迷如同中了頭彩,經過電影節一輪口碑發酵後,豆瓣標記《小偷家族》想看人數累計超過20萬人。從目前的排片情況來看,《小偷家族》上映首日即8月3日的排片量為9.8%,上海地區的排片量為15.3%,在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8月4日,排片占比為8.1%,位列第五。

鑒於《小偷家族》的文藝片類型,體量較小,影片代理發行方的華影天下此次篩選以《三塊廣告牌》、《水形物語》等此前一系列文藝片數據表現較好的影院做精準發行。8月1日,以上海地區為例,選擇12家影院進行超前點映,每個場次上座率幾乎都是百分之百。據透露,片方對《小偷家族》票房預期在1億左右。

與此同時,在藝術電影發行方面頗有經驗的大象點映就《小偷家族》組織了十城30場超前點映,場均147人,上座率在96.6%左右,售票情況最好的一場電影位於西安,開票20分鐘內即售罄。《小偷家族》在影迷群體中熱度較高,據了解,此次發起人當中有不少微博電影大V主動加盟,電影博主“次等水貨”在全國八個城市同時發起八場超前點映,相當於一個人買了1000張電影票,這是大象點映以往項目中比較少見的情形。

片方對《小偷家族》票房預期在1億左右。從目前情況來看,《小偷家族》的排片低於預期,原先預計在20%左右。

就影片風格而言,《小偷家族》如同“啞劇”一般,所有的情感輸出近乎沈默與喑啞,隱藏細節都有待於觀眾反複琢磨,看似波瀾不驚的故事背後是無盡的傷感與悲涼,溫情只存在於幾個微小瞬間。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日式電影的表達節奏和表達方式相對比較陌生,部分觀眾在觀影中途“走神”,觀感壓抑。“電影節的氛圍和正式上映完全不一樣,電影節期間看電影甚至有鼓掌的現象,但到了正式公映,有一個小時看不下去退場的,也有睡著的。”相關發行人士坦言,從目前的排片情況來看,《小偷家族》的排片低於預期,預期排片原本在20%左右。

上周公映的《西紅市首富》、《狄仁傑:四大天王》本周仍然占據了較大比例的排片量,同檔期的國產動畫《風語咒》、歌舞片《媽媽咪呀2》同樣來勢洶洶。《小偷家族》的生存空間接下來可能會被進一步擠壓。

梳理往屆金棕櫚得主,上一部在國內公映的戛納金棕櫚影片還要追溯到2004年,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鋼琴家》,它同時包攬了第7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和影帝殊榮,由於種種原因,影片在獲獎後一年在中國公映,上映時悄無聲息,票房為300萬。在此後的十多年中,沒有一部戛納金棕櫚影片在中國大規模公映,《小偷家族》是多年來首次引進中國並投放商業院線的戛納金棕櫚影片,由此可見,電影市場對於文藝片的票房前景一直都不太樂觀。

以《追捕》、《人證》為代表的日本電影,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紅遍全中國,但2000年之後,日本真人電影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跌入冰點。2017年9月1日在內地公映的《銀魂》以8143萬的成績成為日本真人電影在中國拿到的最好票房,和排名第二位的《寄生獸》同樣都屬於漫畫改編電影,部分影片票房不足千萬。

與之對比的是日本動畫電影不斷收獲破億票房,《你的名字》以5.7億元成績創造日本引進片票房紀錄,《哆啦A夢》系列縱使口碑下跌,票房依舊穩健。日本真人電影與日本動畫電影從形式到風格都大相徑庭,在日本漫畫中成長起來的中國新一代年輕觀眾,日本動漫無疑有著更強烈的親和力與市場號召力。

作為近幾年在中國影迷範圍內炙手可熱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看上去“自帶流量”,他過往的作品包括《海街日記》、《步履不停》在電影評分網站上口碑不俗,擁躉眾多。當普通觀眾真正面對敘事如此舒緩、情感如此細膩的作品,市場表現仍然要打上一個巨大問號,事實上,他的上一部作品《第三度嫌疑人》通過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放映,票房僅有452.2萬。此次《小偷家族》能否打破日本真人電影多年來在中國市場的頹靡,待到正式上映之時才能見分曉。

在大象點映內部人士看來,電影市場上的主流觀眾首選商業類型片毋庸置疑,像是枝裕和這樣的藝術片導演的受眾體量一定不大,與此同時,願意主動觀看藝術電影的觀眾數量在穩步增長當中,雖然遠遠未到能與商業類型片受眾抗衡的程度,但也是不能忽視的分眾市場。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李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29

網絡大電影票房“叫板”院線大片 紀錄屢被打破拐點已至

緊隨院線電影之後,網絡大電影(下稱“網大”)也開啟了連破票房紀錄之路。

作為網大高水準作品之一,《靈魂擺渡黃泉》半年前一經上線就連續多次打破該行業的票房紀錄,總票房分賬收入達到4548萬。

網大票房分賬的天花板不斷擡高後,吸引了包括華誼兄弟、歡瑞世紀、王晶、陳正道、鄭愷、黃軒等一批明星公司或明星進入市場掘金,網大市場迎來爆發拐點,頭部網大票房分賬規模已經與上億元票房的院線電影相當。

叫板院線電影

所謂網大是2014年3月愛奇藝首次提出的,特指那些時長超過60分鐘,故事結構完整,通過互聯網渠道發行的電影。

當不少人對網大的看法還停留在良莠不齊野蠻生長的階段時,一部分網大已經勢如破竹地連破票房紀錄,直抵主流院線的票房水平。

2014年,白舉綱、於朦朧等人主演的《成人學院2》以63.4萬的年度票房成為愛奇藝分賬冠軍;2015、2016年,《山炮進城》和《山炮進城2》,分別以987.55萬、1829.40萬分賬成為票房冠軍;到了2017年,一部《鬥戰勝佛》以2655.43萬分賬位列榜首;2018年僅半年,網大《靈魂擺渡黃泉》的分賬票房收入為4548萬,相當於院線電影近1.1億票房成績(通常傳統院線電影分賬比例4∶6),投資回報率更是高達469%。

愛奇藝會員業務事業部副總經理葛旭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按照觀影人次來計算,《靈魂擺渡黃泉》影響人群規模已經與前30名的院線電影票房相媲美。《靈魂擺渡黃泉》在付費期內的有效觀影人次1500萬左右,豆瓣評分人次4萬多,同量級觀影人次規模,院線單片票房需要達到約5億,這個票房規模可以排入2017年院線票房前30。

網大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低俗、蹭IP、打擦邊球的龍套選手,其中一部分頭部內容甚至具備了與院線大片叫板的實力。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表示,2017年網大市場規模達到了約20億,經過四年的發展,產量增長了4.2倍,市場規模則增長了20倍,很多專家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0億左右。對應於國產電影院線票房總量的301億來說,目前是院線電影收入的1/10。觀眾方面全網播放量在2017年達到近80億,按照有效觀看10%來計算,核心受眾觀影人次達到8個億,這是個相當大的規模也是院線電影觀眾人次的1/2。

頭部效應明顯

記者註意到,這幾年網大的數量確實在下降。

網大的數量在2016年達到巔峰,全網上線2193部,2017年全網上線網大下降到了1892部,今年上半年,全網共上線651部網大,同比減少了44.2%。

數量減少背後是整個網大產業正在加速整合,一批不符合市場發展要求的企業正在離場,另有一批能夠生產出更精良作品的企業反而愈戰愈勇。上半年,點擊量排名前十的影片的總點擊量為7.59億,占總點擊量的22.62%。這也意味著,網大行業頭部效應顯著,二八原則也越發明顯。

張宏表示,走精品化道路的頭部內容成為了行業的領頭雁,收益持續創造高峰,制作精良、定位準確的腰部內容成為了行業的主力軍,而跟風的、低俗的、粗制濫造的尾部內容將逐漸被淘汰。

網大的票房天花板能擡多高?

對此,葛旭峰表示:“《靈魂擺渡黃泉》已經接近4000萬的票房分賬。當然從4000萬的票房上來看,其實對於愛奇藝的會員來講也就是只覆蓋了20%左右,還有80%的會員用戶沒有看這個影片。分賬票房收益多少取決於付費會員的有效播放量,天花板就是愛奇藝的會員規模,愛奇藝2018年Q2末的訂閱會員數是6710萬,如果有一部網大可以影響全部的會員觀看,將可以獲得1.5億至2億的分成收益。當然愛奇藝會員還在高速增長中,未來網大的票房分賬收入將會非常可觀。”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網大與院線電影還是有差距。葛旭峰也認為:“從影響的用戶群體規模和熱度來講,是可以類比同級別院線影片的,單純從作品在整個電影產業的影響力來看,由於新人班底、制作投入、營銷宣傳的力度有限,還是有差異的,未來在大的內容產業影響力上還有很大挖掘空間。”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邊長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37

讓子彈飛闖7億票房內幕 英皇電影CEO獨家披露

1 : GS(14)@2011-01-27 00:56:13

2011-1-22 iM

「讓樓價飛一會」、「讓票房飛一會」、「讓薪水飛一會」……新上畫電影《讓子彈飛》在內地掀起一股「飛一會」熱潮外,票房更「飛」上雲霄,放映一個多月,票房勁收6.3億元人民幣,挑戰《唐山大地震》6.7億元的華語片最高票房寶座。在香港《讓子彈飛》奇迹延續,首日上畫收173萬,破華語片首日開畫票房紀錄,成績跑贏《非誠勿擾2》,開畫一周票房逾570萬港元。

電影成功,導演姜文功不可沒;票房成功,卻是一門精心計算的生意布局。

《讓子彈飛》斥資1,800萬美元(約1.18億元人民幣)拍攝,最大投資者正是香港的英皇電影,公司近年積極製作合拍片,面向中國逾100億票房的電影市場。

親身參與電影製作過程的行政總裁利雅博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披露鮮為人知的製作內幕,原來4年前中秋節一次三人「鴻門宴」期間,一度令英皇投資蝕錢的姜文擲下豪語,揚言「一定會拍賺錢的戲作補償」,過去只拍文藝片的他變身商業片大導,如今直衝7億票房的電影奇迹,就是姜文用3年時間兌現的承諾。

《讓子彈飛》在內地上畫4周,票房突破6億元人民幣,就連平日對內地電影不甚受落的香港票房,一周也大收570萬港元,對白劇情更成街頭巷尾網上熱話,創造近年罕見的中港合拍片奇迹。

當兩地觀眾正在談論《讓子彈飛》的政治與社會諷刺內容時,卻不為意它在商業上的成功故事,更引人入勝。

這齣投資約1.18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電影,資金有一半來自香港的英皇電影,也是電影的最大投資者。

有份締造這次奇迹的英皇電影行政總裁利雅博,剛到北京參加完電影《新少林寺》首映,便匆匆回港接受本刊訪問,追溯電影的誕生過程,在小小的會議室內,暢談這部票房直衝7億歷史高位的電影賺錢奇迹。

三句話成就賺錢奇迹

4年前的中秋節,當人們還在吃着月餅賞月之際,一部億萬票房電影正靜悄悄萌生。那時姜文的第三部導演作品《太陽照常升起》拍攝至尾段,資金突然出現問題,幸得英皇及時出手注資,令電影得以完成。可惜影片在內地票房差強人意,只收2,000萬元,拖累英皇虧本,此時姜文便向他許下承諾︰「不要緊,我一定會拍一套賺錢的電影補償。」

《讓》中一幕四郎、麻子和師爺三人聚首擺下「鴻門宴」,令觀眾印象深刻;想不到現實中,《讓》片也是由一次三人夜宴中醞釀出來,利雅博對這一幕記憶猶新。

2007年《太陽照常升起》在港首映,姜文、英皇老闆楊受成和CEO利雅博三人在太古廣場飯聚。這次「現實版鴻門宴」中,欠下英皇一筆「票房債」、「人情債」的姜文,主動向有恩於他的楊受成問道:「楊先生,你喜歡看甚麼類型的電影?」楊受成答他:「我喜歡看鬥智,耍陰謀的電影。」姜文:「好,我下次就拍一部鬥智的電影。」三句話便成就了《讓子彈飛》的藍本大綱。

姜文安排戲中黃四郎(周潤發飾)臨死前,向麻子(姜文飾)許下承諾,說要送他一頂更好看的帽子,最後承諾兌現,現實中的姜文也是說到做到。這齣黑色幽默電影,正是票房大賺,又以鬥智、陰謀等內容貫穿全片。

不過一套好電影,不代表一定在商業上獲得成功,過去姜文作品都是口碑好但票房差,利雅博坦言電影製作投資充滿變數。

「一部電影會否成功有許多變數,就算故事好、演員好,但上映檔期、對手、宣傳、當時經濟環境,都會影響看戲意慾,這些我們控制不到。」利雅博說,作為製作單位,可以控制的只是產品質素和成本。

今次《讓》製作成本1.18億元,數目不菲,他回想最初2008年剛開始籌備電影時,沒有人敢說一定能回本賺錢,最終決定開拍,只是「博一鋪」。「電影這行業的賭博成分很重,這行業本身是一個文化產業,用1億去投資電影,是否便有1億5千萬回報呢?沒有人能估到。」在電影圈工作30年的他說,這種不確定性,正是電影業這麼多年來引人入勝的地方。

雖說是「博一鋪」,但姜文和英皇花了兩年多時間,精心策劃這顆「子彈」應如何飛,當中有不少鮮為人知的內幕,都是電影成功的關鍵。

疑似科學方法編劇

《讓》片劇情緊湊、對白精采,劇本應記一功。利雅博說,向來有看小說習慣的姜文,不時會把好故事收集下來,這次他盯上的,正是四川小說家馬識途《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節,汶川大地震後,姜文親身拜訪這位老作家,親口談下小說改編成電影的版權。

要把小說變成一部叫好叫座的電影劇本,過程殊不簡單,但姜文在過去訪問被問劇本靈感來源時,總是輕輕帶過,從不透露箇中秘訣。親身參與過《讓》編劇會的利雅博,便首次披露姜大導如何精心「秘製」一套商業大片的劇本。

姜文首先集合一大班編劇們在北京近郊租了一個房子,每次「閉關」3個多星期,與香港編劇普遍獨個兒埋頭苦幹完全不一樣,利雅博試過跟他們一起閉關幾天。

「屋內有一塊大黑板,貼了120張卡紙,每一張紙代表一分鐘的電影劇情。」他說,卡紙寫上寫滿四字詩詞,排好後眾編劇一起進行「圍讀」,各人「你一句,我一句」以說故事的形式,把整套劇串連起來,眾人如煉丹般沒有一天停下來,「姜文還是一邊抽着煙,一邊聽這個故事。」

「一個好的劇本是電影的靈魂,是成功的一半。」利雅博說,姜文極為看重劇本,《讓》片在2009年正式開拍前,花了一段漫長時間修訂劇本,且為保「賺錢」承諾,姜文還用了一個他口中「疑似科學方法」去編劇,就是一個齊集「五十後」到「八十後」的編劇團隊,以捕捉普羅觀眾口味:「編劇中有男有女,有中年,有青年。從不同的年齡層角度去看,顧及每個觀眾需要。」在海報上最後看到6位編劇名字,只是最主要的數位,其實整個編劇團隊有十多人。

包裝宣傳絕不能慳

有好劇本,也要有號召力吸引觀眾,包裝和宣傳便成關鍵。「任何一件商品都需要包裝,有了劇本後,如何去包裝?就是放不同的演員在其中。」利雅博形容周潤發、姜文及葛優3位都是當今中國影壇上最好的演員,後二者在內地更是名牌,超級卡士成為電影的最佳包裝。他透露,電影逾億製作成本,最大部分就是花在3位男主角及劉嘉玲身上,務求讓最好的演員演繹最好的角色。

《讓》在內地的宣傳費亦達到4,000多萬元人民幣,全交由姜文的北京不亦樂乎電影公司負責安排,花費主要在安排演員與觀眾見面,接受傳媒訪問、央視廣告、網上及大型路牌廣告等宣傳上,利雅博歎電影宣傳費「貴到不行」,幸好《讓》得到兩大公司紅牛及佳能贊助1,000多萬元。

鬼才姜文引發討論

一部好劇本要轉化為有聲有畫的電影,全靠導演的功力。利雅博說,姜文這個名字,對香港人來說還稍為陌生,但這個內地名牌導演兼演員,這次盡顯功架,幕前演員張麻子,幕後的導演與編劇姜文,利雅博對姜文讚不絕口,「在合作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姜文導演是一個非常有自信人。」

有內地影迷形容,被這部「突如其來的好片嚇了一跳」,畢竟過去姜文前三部導演的戲,都走文藝路綫。今次突然轉拍商業片,姜文似乎手到拿來。「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導演,覺得拍一齣商業片反而沒有挑戰性。」

《讓》是姜文第四部導演的作品,過去1993年的《陽光燦爛的日子》、1998年的《鬼子來了》和2007年的《太陽照常升起》,都是口碑比票房好。今次他立定為英皇拍一部「一定賺錢的戲」,故《讓》不但貫穿著動作、笑料等商業元素,少了一份文藝,且不乏思考深度。

看了《讓》的觀眾都議論紛紛,不斷解構電影情節內容與當下中國時弊的關係,其中片中的土皇帝、不公等現象,更被視為電影引發觀眾共鳴的主因,但利雅博卻認為觀眾想得太多。「我也有點出奇,有些解讀更是天馬行空,跟導演談及這回事的時候,他也啼笑皆非。」

觀眾為電影添上諷刺時幣的光環,令電影笑料和深度兼備,但利雅博說,相信姜文在製作這部電影時,並沒有刻意加入政治等內容,而且姜文這次對劇本製作特別審慎,原因是姜文第二部導演作品《鬼子來了》,因題材敏感,在內地遭禁播,即使在康城影展奪得評審會大獎,也盡失內地票房,兼有6年被「吊銷」導演名義,只能繼續當演員,所以如今再次執導,他亦不容有失,劇本出爐或有任何改動,都立即送交內地電檢部門審批,確定沒有問題才開拍。

但他笑言,這就是電影最引人入勝的地方,而觀眾在網上的討論,更大大增加了《讓》在社會的曝光率,「這可能是投放數千萬宣傳,也未必能換到的結果。」

或有機會開拍續集

今次《讓》的成功經驗,卻沒有令利雅博一下子變得心雄,準備增加開戲或加大製作費。「今次成功不代表下一次得,電影沒有成功Formula,每部片都要獨立處理。」

雖說沒有成功方程式,但這次《讓》取得空前的成功,姜文會否開拍續集,再創奇迹?CEO這樣回答:「如果以生意角度出發,是一定要做的,而且還要打鐵趁熱,最好明天就開拍。」但回顧這次《讓子彈飛》製作時間近3年,他坦言「製作需時」,但讓一眾「子彈」迷欣喜的是,他沒有否定開拍續集的可能性,「我們跟姜導演的關係非常好,會再合作的。」

----------------------------------

港知識份子 帶起口碑票房

《讓子彈飛》在內地上映3周後,本月13日正式在港上畫,短短一周票房超過570萬港元,無論票房以至聲勢,都較過往其他在港上映的內地片矚目。相對在內地鋪天蓋地的傳統廣告宣傳策略,負責香港這邊推廣的英皇,則有部署地先向中產入手,製造口碑和話題。

「港人對內地電影比較抗拒,除了《唐山大地震》曾有1,500萬票房,一般幾百萬已算好收得,像《山楂樹之戀》、《三槍拍案驚奇》,就算內地票房有幾億,香港都是收百多萬。」加上香港戲院少於50間,熒幕約180個,爭位上片十分激烈,利雅博說,推廣《讓》之前花了不少心思。

首映請來社工大學生

他們先為《讓》定位,認為此片較切合中產知識分子的口味,故先做8場試映,邀請政界、大學、社工、在港的內地專業人士等,由在港一班知識份子製造一個口碑效應,建基於這些中產口碑,再建立其後的推廣策略。「當然這不多不少都是賭博,如果他們看完不喜歡,出來口碑不好,之後就很難做。」

策略成功,結果令人喜出望外。市場部起初以為只有金鐘、中環、銅鑼灣等戲院票房造好,但口碑一旦建立,就連旺角朗豪坊午夜場也幾乎爆滿,旺角百老匯更由細院放映改為大院,放映戲院由最初23間,迅即擴展至32間。

其實香港票房一年票房只約12億至13億港元,相對內地去年總票房超過100億人民幣,可謂小巫見大巫,但電影公司仍認真對待香港市場,背後有因。「香港市場絕對仍有重要性,幾十年來對東南亞和內地文化生活有領導作用,周邊看甚麼電影、聽甚麼歌,都以香港為潮流指標,這方面香港還有優勢。」

票房6億 僅賺4千萬

《讓子彈飛》票房一飛沖天超過6億,直迫內地票房最高的華語片《唐山大地震》的6.7億元(人民幣,下同)票房,加上《讓》片仍有至少一至兩周上映期,甚有機會打破內地最高票房電影紀錄。以電影拍攝成本約1億人民幣計,如今票房高出5倍,作為最大單一投資方的英皇,回報估計必數以億計,未料利雅博直說︰ 「現在賺約3,000萬至4,000萬,已十分難得。」

他親自拆解《讓》片這盤電影生意帳目,「6億元只是票房數,戲院收到這筆錢後,會與我們對分。」他說,現時內地的大型影片一般可分得票房42%,即約2.5億元。「2.5億元中,又要扣一些稅務雜項費,實收約2.2億元。」

扣除雜費實收約3000萬

他腦海一邊打着無形算盤,一邊數︰「還有宣傳和發行費用,以今次《子彈》這齣大片,在路牌、中央台等賣廣告,宣傳費很大,加上發行到各戲院的拷貝,宣發費超過4,000萬。」扣減宣發費後,餘下1.8億元再減約1億元製作成本,利潤8,000萬元。以這次英皇投資佔整體45%計,姜文的北京不亦樂乎公司和其他內地投資者佔55%,英皇實收回報約3,000萬至4,000萬元。「電影這行業近年特別難做,這次能在單一市場已賺大錢,賺回所有成本兼有利潤,已是十分難得,亦不容易。」

這還未計稍後影片賣到海外,所有收入全部淨賺,目前《讓》已展開東南亞及歐美市場的海外營銷發行推廣,尤以亞洲地區最受歡迎,「海外賣片淨賺,或約數千萬元。」其後發行DVD、電視播放權等的收入,更會令利潤像雪球愈滾愈大。「現時在內地已回本賺錢,所以其後所有收入都是淨賺,壓力相應低。」

利雅博坦言,電影製作不同一般商品,「製作手機可以計算毛利,投資多少、生產多少、利潤多少,全部有數得計,但電影是文化產業,投資多少不一定能代表可回報多少。」

不做合拍片 對公司唔住

香港電影被視為夕陽工業,但近年再見曙光,全因打開了內地電影的億元市場,英皇電影行政總裁利雅博坦言,若電影不合乎合拍片的條件,就不會開拍。

2000年成立的英皇電影,初時主打本土電影市場,至2003年開始,內地電影市場火速發展,且逐步開放給港資加入,「當時內地製片廠也是國營的,他們要運作拍戲,但資金不足夠,根本沒有可能投資數千萬拍電影。」

進口內地回報收入有限

內地片廠需要資金,香港電影公司需要市場,在互惠互利下,2003年英皇有了第一部合拍片《千機變2》,成為最早一批以合拍片打進內地的香港電影公司。

在合拍片出現前,香港電影只能以「進口片」輸入內地市場,額度有限,回報收入也限在13%至14%;但利雅博指,合拍片回報率不受限,在發行時更有彈性,幾乎與國產片獲得同等待遇一樣,到各省市宣傳也容易一點。

此後公司產品亦以合拍片為主,無論在題材、演員和資金上都會遷就合拍片規格,例如《寶貝計劃》、《綫人》等出品均為合拍片,純港產片近年只有麥曦茵的《前度》,以支持一些新晉電影人拍攝工作。「香港電影票房一年只有約12億,現在中國票房逾100億,Critical Mass根本是兩回事,如我們有過百億市場都不去做,對唔住公司。」

打滾30年 打造電影奇迹

驟眼看來,一身熨貼灰藍西裝的利雅博,與五光十色的電影工作似乎有點不對調,其實他是打滾電影圈30年的資深電影人,參與過不少電影奇迹。

1979年與成龍同年加入嘉禾,第一部參與電影是當時極流行的功夫片《雜家小子》,由元彪和洪金寶等主演,負責做發行和行政工作的他,其後陸續創造不少電影佳績,包括九十年代嘉禾投資拍攝的《忍者龜》美國片系列,不但在美國刷新票房紀錄,還開拍續集,令嘉禾揚威國際,至今印象難忘:「起初一點期望都沒有,最後卻賺了大錢。」

還有1991年的《阮玲玉》,女主角張曼玉奪得柏林影展首位華人影后︰「投資拍攝這齣文藝片後,我們把它推去柏林,結果張曼玉拿了大獎,然後就大紅大紫。」

一直在嘉禾工作了21年,利雅博於2000年離開,到台灣加入滾石唱片,未幾回港掌舵英皇電影。

《讓子彈飛》票房大收,他卻未可鬆一口氣,除了海外發行工作仍繼續,另一大型合拍新片《新少林寺》又接着上映,要密密往返中港跟進宣傳及發行。問他有多久沒放假,一直有問必答的精明CEO忽地呆了數秒,似乎很陌生的說︰「假期?好像好耐沒放過了。」

﹏﹏﹏﹏﹏﹏﹏﹏﹏﹏﹏﹏﹏﹏﹏﹏﹏﹏

《讓子彈飛》小檔案

導演:姜文

投資者︰香港英皇電影及北京不亦樂乎等

電影開拍日期:2009年9月

製作成本:1.18億元人民幣

內地至今累積票房*:6.3億元人民幣

香港至今累積票房*:570萬港元

主要拍攝地點︰江門開平市

創下紀錄:

1. 內地最高單日票房6,200萬元人民幣,打破《阿凡達》創下的5,760萬元人民幣紀錄

2. 內地上映首周票房1.9億元人民幣,打破《唐山大地震》的1.60億元人民幣紀錄

3. 香港首日上畫收173萬港元,破華語片首日開畫票房紀錄

*註︰電影累積票房資料截至1月19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66

博納:劉德華內地值6000萬票房

1 : GS(14)@2011-09-26 20:14:2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926/News/eb_eba1.htm
不合內地口味 投資只因華仔
于冬對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多年合作,我很清楚單憑劉德華3個字,不管是什麼片,至少內地有6000萬票房保證,現在我才投資1000萬,那是穩賺。」
《桃姐》成本3000萬,除于冬的1000萬外,餘下由劉德華斥資,而電影獲獎後,回報已不止6000萬之數,但對於像博納這種內地知名電影發行公司來說,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目標每年投資4億 滾動8億價值
于冬直言,投資電影最大的風險是控制製作成本,故此他的目標是未來3年,每年確保有約15部電影發行,當中約一半由公司主導出錢,其餘是參與其他公
司的電影投資和發行。「透過獨資加合作的方式,每年公司投入金額約4億元,但可滾動出至少8億元的價值,這樣就可以降風險,穩片源,確保賺。」
于冬預期,這樣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將不低於20%,同時也可保證於內地票房市場的佔有率保持在8%至12%之間;市佔率看似不高,但若以過去3年中國電影票房增速來看,博納的目標代表了其每年營業額起碼要有兩成以上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055

《單2》內地票房四千萬

1 : GS(14)@2014-11-12 13:28:22



昨日11月11日是內地光棍節,杜琪峯執導的新作《單身男女2》就在內地上映,而香港就同步放映優先場。今趟除第一集原有古天樂、吳彥祖及高圓圓的組合外,還加入楊千嬅及周渝民(仔仔)的角色。《單2》昨日在內地票房截至5時止為4,000萬人民幣,已打破3年前第一集開畫內地的800萬人民幣,相信能超越上集內地1億人民幣票房。而戲中古仔及仔仔用來向楊千嬅求婚的戒指並非道具,是由贊助商提供,總值超過50萬元。另外,楊千嬅慶祝入行20周年,明年在紅磡香港體肓館舉行的演唱會已宣佈加場,她即場拉了助手等人,自己做導演拍了一條15秒短片宣佈消息。採訪:李森



【三個粉絲去首爾】追星實錄,即上韓劇讀:http://hk.apple.appledaily.com/ksta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112/189316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441

《撒嬌》力闖千萬票房

1 : GS(14)@2015-01-18 22:03:21





前日共有九部新片在港上映,單日新片總票房約只有一百六十萬元,相信在農曆新年的賀歲片登場之前,票房都未必有任何突破。前日上映的電影中以有梅麗史翠普(Meryl Streep)扮巫婆的《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首日票房為九十萬元,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而周柏豪、劉心悠主演的《小姐誘心》以四十四萬元成為當日票房第二名。反而彭浩翔導演,由剛為人妻的隋棠、周迅及黃曉明主演的《撒嬌女人最好命》後勁凌厲,第三周上映單日仍有三十一萬元,累計票房約為八百五十萬,有力向千萬票房進發。同樣第三周公映,里安納遜(Liam Neeson)《救參96小時3》(Taken3)前日單日票房亦有二十八萬元,票房累計約為一千六百萬元。撰文:李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17/190054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66

打破紀錄:全球票房勁收一百億

1 : GS(14)@2015-03-15 14:36:42





在二○一三年十一月上映的《魔雪奇緣》花了一億五千萬美元(約十二億港元)製作,全球票房勁收約一百億港元,成為史上最賣座動畫,亦是全球最賣座電影榜的第五位。今年一月《魔雪奇緣》的藍光DVD則登上美國暢銷榜首,去年更於奧斯卡奪得最佳動畫及原創歌曲,風頭可謂一時無兩。《魔雪奇緣》最令人嚮往的是Elsa與Anna之間的姊妹情,破了以往迪士尼愛情及友情故事的方程式。由一開始Elsa因為不小心用魔法傷到妹妹Anna而自責,為了不再傷害到妹妹而將自己封閉,其後因洩漏了魔法秘密而出走,更為自己的國家帶來寒冬。雖然被Elsa拒諸千里,但Anna亦千方百計想找姊姊回家。Anna於生死關頭選擇犧牲自己救姊姊,而Elsa最後亦因為姊妹情而救了中了毒的Anna,這種無私的親情觸動了全球大人細路的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14/190753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4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