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95元向國泰提購7.5%證監不豁免全購 太古增持港機觸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19/LTN20090119217_C.pdf


2009-01-20 AppleDaily



【本 報訊】證監會收購委員會昨公佈一項裁決,披露太古(019)為了鞏固在港機工程(044)的控股權,去年底有意以每股95元,向國泰航空(293)收購港 機7.46%股權,涉資約11.8億元,作價較港機當時股價溢價達36%。但收購委員會不豁免太古因收購而觸發的全面收購責任,太古最終決定不提收購。記 者:高淑嫻

港機屬基金愛股,交投不活躍,昨收67.9元,跌2.5%。正由於交投不活躍,07年大牛市時,港機曾見241.6元高位,之後持續回落,去年10月低見49.8元。

證監會去年底處理太古的全購豁免申請時,港機股價在70元或以下,太古提出以95元,或最高180日加權平均價106.56元,向國泰收購港機部份股權,較市價出現36至52.2%溢價。換言之,太古放棄收購,國泰亦失去一個套現及賺取特殊收益的機會。

國泰失套現機會

太 古是次並非直接收購,而是與國泰成立一間新公司,分別佔50.5%及49.5%,國泰把港機16.6%注入新公司,太古只注1.9%。太古透過新公司增持 港機,持股量由33.52%,升至50.12%,以鞏固控股權,並變成附屬公司入賬,但此舉會觸及大股東持股量增至逾35%的全購觸發點。國泰的持股量則 由27.45%降至10.84%。雖然太古、國泰與港機同屬一系,但國泰仍有中信泰富(267)與中國國航(753)兩個主要股東,若港機是「會生金蛋的 雞」,太古要加強控制權屬無可厚非。若太古要提全購,以每股95元計算,要額外支付61.6億元,資金成本高,令太古放棄收購。但市場將留意太古未來會否 增持港機,並發掘港機的潛在價值。

 

 

提全購需另付62億

收購委員會不批准太古申請的豁免,其 一是因國泰只是太古的聯營公司,不是附屬公司;根據收購合併守則,當「取得該等投票權的人是一公司集團的成員,該公司集團是由一間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組 成」,執行人員才通常批准豁免。此外,證監早於01年10月實施新例,強制全購的觸發點由35%降至30%,此前持股量介乎30至35%的股東有10年過 渡期,觸發點仍是35%。太古直接持有港機33.52%,持股量升越35%,便要提出全面收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0

股場放大鏡:UTC全購海灣控股有變數 歐陽風



2009-03-20  AppleDaily





 

中 國商務部否決可口可樂全購滙源(1886)之後,滙源復牌,甫開市已跌回4元水平,即未公佈有關收購消息之前的股價水平,其後跌幅才逐步收窄。今次事件, 未知背後是否有政治角力因素存在,但對其他獲美資公司收購的國內公司而言,示範了何謂突發風險。去年12月初,海灣控股(416)宣佈獲美資公司聯合技術 (UTC)提出以每股現金作價3.38元,提出全購海灣控股已發行之股份,及以0.58元,收購可以按2.80元行使價購股的認股權,每股全購價較海灣當 時股價1.90元,有78%溢價,涉及的收購金額最多為19.27億元。

現價遠低於全購價

以上作價相當於07年往績PE 13倍及市賬率2.4倍,與滙源高價收購情況略有不同,另一分別則在於UTC本來已是海灣第二大股東,早年已持近兩成權益,在07年底以每股3.30元在 市場增持10%後,所持股權再增至29.03%,經過與大股東磋商大約8個多月,才獲大股東同意出售股權。相比之下,可口可樂所購滙源是初次洽購。不過, 買家是否原先已有持股並非最重要,問題是在反壟斷法之下,當局如何作出判決。UTC也是另一內地消防設備商中國消防(445)的第二大股東,大股東兼主席 江雄持股34.4%,UTC持29%,並於06年買入其購股權,由08年4月起,5年內可分段增持中國消防至51%,取代江雄成為最大股東。假如UTC最 終透過全購兩間公司並與國內本身業務整合,會有機會違反反壟斷法。中國的消防設備市場競爭情況、成熟程度等,外間所知並非太多,始終這是較冷門產品,故此 海灣現價2.46元仍遠低於全購價3.38元,正因風險唔細。歐陽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50

香港富豪全购英超伯明翰 恐陷资金无底洞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09/2009100901220431.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发自香港

        杨家诚并不算香港最有钱的富豪,媒体报道其身家不会超过1.5亿英镑(约18.64亿港元),这与李嘉诚等香港一流富豪的身家相比只是个零头,但“首个华人英超班主”的头衔令他成为眼下在香港乃至全球最出风头的华商。

        杨家诚任主席的泓锋国际(02309,HK)近日宣布,截至10月6日13时,该公司已收购伯明翰7662.0136万股,占现有股份的94%,正式进入完全收购进程。由于持股比例已超过90%,泓峰国际随时都可能将伯明翰私有化。

        该公司首席运营官、香港前足球运动员余怀英此前透露,本轮收购加上两年前为收购伯明翰29.99%股份而支出的1500万英镑,共花去9.6亿港元。可以推算,若要实现100%持股伯明翰,代价将在10亿港元以上。

“发烧友”钱恐不够“烧”

        杨家诚在香港足球界是个名人,他从小酷爱足球运动,十几岁到英国留学时就常流连英超赛场。曾任香港流浪队主席并与前国足范志毅等人结下深 交,后者目前亦为泓锋国际董事会成员。如无意外,伯明翰管理团队中将会出现范志毅与余怀英的身影,此二人也是促成收购该球队的功臣。

        早在泓峰国际完成收购伯明翰29.99%股权之前,杨家诚曾对媒体表示,其最终目标是要将伯明翰打造成一支欧冠联赛队伍。该球队去年遭遇 降级,今季才重上英超赛场,当前排名第14位,可以说身处保级圈。要进入欧冠赛,至少要在英超排名前4位,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每年正常的4000 万~5000万英镑的球队开销,伯明翰还必须要砸重金购买优秀球员,这些钱无疑又是数以亿计的天文数字。

        单靠杨家诚现有的财力,绝不足以达成欧冠梦想,甚至连收购伯明翰都困难。公开资料表明,泓锋国际已连续四年亏损,最近两年主要由于所持伯 明翰股权减值,分别取得1.52亿港元和9200万港元赤字。截至今年3月底,泓锋国际的现金仅为300万港元,流动负债净值高达2700多万港元。该集 团在去年引入金利丰证券成为控股股东,上个月又增发新股集资8亿港元,这才勉强凑够了买伯明翰的本钱。

        杨家诚表示,愿私人出资2350万英镑用于在明年1月引入2名前锋、1名中场以及1名中卫。然而这样的手笔,在以“烧钱”著称的英超赛场,至多只能维持伯明翰现有的保级水平。

        可以参照的是,曼城老板、阿联酋酋长法西姆花1亿多英镑买球员,再加上去年收购球队的各项支出,法西姆总共“烧”掉了4.8亿英镑,而换 来的只是上赛季第十名的成绩。法西姆总结“烧钱”不理想的原因是没有买到足够多的优秀球员,于是又在今年6月决定花更大代价购买更优秀的球员。

        相比之下,财力并不雄厚的杨家诚,购买的又是英超中的三流球队,要铺成通往欧冠的道路,没有强大的后续资金投入谈何容易?显然,伯明翰要 想从保级圈走向英超豪门,今后还将面临一个巨大的财务支出规模,这或许会是若干个1.5亿英镑真金白银的投入。英超球队的首个中国老板杨家诚恐怕会陷入一 个资金无底洞。

“中国元素”或辟生财新路

        目前,英超球队的主要盈利模式不外乎与协会共享的电视转播费、广告赞助、门票及产品开发收入等,此外就是转卖球员。伯明翰的优秀球员屈指可数,此前赛事转播与广告分成也少得可怜,就算再怎么热爱足球运动,身为商人的杨家诚不会像法西姆一样只烧钱不图利。

        不过作为第一支也是目前唯一一支具有华资血统的英超球队,杨家诚已经决定利用“中国元素”开辟伯明翰的生财新路。

        杨家诚多次表示,伯明翰是中国人看顶级足球联赛的一个窗口,“我们的目标是正确管理一家俱乐部,强调团队精神。在伯明翰附近住着20多万 华人,1/8都是伯明翰球迷,我们的市场很广阔。”他所指的广阔市场还不包括中国数以千万计的英超球迷。如果伯明翰能把中国球员送上英超赛场,吸引到的眼 球效应无疑是巨大的。

        杨家诚还一度表示,要把伯明翰和皇马都请到中国来踢几场比赛。皇马2003年来中国“走秀”曾掀起“抢钱”风暴,足见中国市场巨大的商业价值。

        泓锋国际表示,未来伯明翰的业务将拓展至足球学校、商品、旅游、媒体等生意,预计2~3年后可带来可观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8

60億美元全購全球最大IT分銷商 海航看上的是供應鏈生意

12月5日,天海投資(600751.SH)的一份簡短公告,標誌著歷經近一年審批的一筆巨資收購交易即將成功,只等交割。

公告顯示,天海投資以現金支付方式收購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Ingram Micro Inc(下稱“英邁國際”)的交易已經通過並完成境內外全部審批、備案機其他前置程序,交易雙方已開始開展交割工作,預計交割完成時間為美國時間12月5日左右。

在近期中國多筆海外收購遭遇國外審批阻礙的大背景下,這一筆“蛇吞象”的交易達成實屬不易。根據天海投資2015年的年報,公司的營業收入7.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8億元,遠低於被收購的英邁國際2015年的收入(約2870億元)和凈利潤(約14.7億元)。

那麽,英邁國際到底是一家怎樣的企業?海航巨資收購英邁的這筆交易到底值不值?

英邁的困惑

英邁國際是全球最大的IT產品分銷商和供應鏈服務商,1979年成立,註冊在美國特拉華州,1996年在紐交所上市。2015年的營業收入為430億美元,是IT分銷行業第二名安富利(AVT)的1.54倍。

所謂IT分銷商,是連接蘋果、聯想等IT產品生產商與電腦城、電商網站等IT零售終端的紐帶,比如中國的神州數碼(000034)。

英邁國際則是全球唯一一家業務網點遍布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IT產品分銷商,共有北美、歐洲、拉美、亞太及中東非洲5個戰略區域,業務網點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與全球45個國家的1,800多家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為超過20萬家經銷商提供服務。其前十大供應商中絕大部分是世界500強企業。

與國內大多分銷商或供應鏈企業偏重倉庫、土地、運輸工具等“重”資產相比,英邁國際偏重“輕”資產運營,其主要的非流動資產是供應鏈管理系統及設備。業務板塊主要包括提供分銷及技術解決方案服務(為供應鏈的上下遊企業提供物流規劃、直運、數據分析、庫存管理、倉庫管理、訂單管理、訂單履行及退貨管理等)、移動產品生命周期服務、供應鏈解決方案平臺、雲服務等四部分。

記者查閱英邁國際的財報發現,2015年公司的營業收入430.26億美元,同比下降7.4%;凈利潤2.15億美元,同比下降19.3%,主要是北美與歐洲市場表現不佳所致。

而英邁國際在亞太地區的收入占比超過20%,逐漸成為其越來越重要的收入來源。其中2015年在中國的收入占比5.4%,但利潤卻占比23.1%。
 
不過,盡管早在1997年就將業務拓展至中國,但作為一家美國公司,英邁國際在中國還面臨不少政策限制,並且缺乏中資大客戶,在中國的業務收入規模較同行神州數碼等還有差距(以2013年為例,神州數碼在中國IT分銷市場份額為15.1%,而英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僅4.4%),英邁的雲服務出於安全方面考慮也至今未能進入中國市場。

長期關註TMT行業的資深評論人士王如晨則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對於傳統的IT分銷商來說,挑戰還來自移動互聯網時代應用層面的變化,上下遊廠商集中度的提升,以及淘寶京東亞馬遜等大型電商崛起對渠道帶來的沖擊,品牌廠家甚至富士康等代工企業與電商平臺的直接合作越來越緊密,他們也在發力自身的供應鏈管理體系。

比如神州數碼2012-2014年的營業數據就每況日下,主要由於分銷業務表現不佳,目前正依托IT分銷業務積累的資源尋求向雲計算轉型。

海航的算盤

那麽,傳統以航空旅遊、物流、金融服務等業務為主的海航集團,為什麽要花巨資收購這樣一家IT公司?
 
據記者了解,完成並購後的英邁國際,將被納入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航物流”),成為海航物流供應鏈管理業務的主體。
 
物流業是海航集團的主要產業之一,海航物流則是海航集團旗下承載物流業務的五大產業集團之一,總部位於上海。
 
此前,海航集團在物流領域的拓展一度涉足航空貨運、航運物流、船舶制造等重資產,這從天海投資的傳統業務範圍(並購前,天海投資主營航運業務,主要為集裝箱運輸業務和貨物代理服務業務,經營及管理以天津、上海、寧波、青島為基本港,至韓國的國際近洋及國內沿海多個口岸的集裝箱班輪貨物運輸航線),以及海航物流旗下的金海重工等子公司就可見一斑。
 
不過最近幾年來,海航物流一直在低調地醞釀著向輕資產模式轉型,希望依托投資和科技雙輪驅動,重點打造實體物流(3PL)、供應鏈管理(4PL)、物流金服(LFS)三大業務平臺,成為全球物流行業投資商及物流金融服務提供商。
 
目前,海航物流旗下的產品涵蓋航空貨運、物流倉儲、冷鏈物流等第三方物流服務,電子產品供應鏈、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等第四方物流服務,供應鏈金融、物流保理、物流租賃、資產交易所、物流銀行、物流支付等物流金融服務;同時海航物流孵化構建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海航智造集團,擁有金海重工等企業。
 
而收購英邁,是海航物流完善供應鏈管理布局的關鍵一環。
 
王如晨對記者分析,由於英邁國際具有較強的第四方物流管理能力,能以輕資產方式整合和管理物流環節中的運輸、倉儲、報關等公司,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一體化物流增值服務,年處理超過4,400萬份訂單、7,000萬個裝箱及5億件貨物,這與海航物流的供應鏈管理(4PL)業務模式正好切合。英邁在行業內遍及全球的基礎設施和產品及解決方案,以及先進的物流倉儲管理模式,可以為海航物流的轉型提供人才、技術和經驗支持。
 
值得註意的是,作為此次收購英邁國際的主體,天海投資自2015年起就發布了業務升級和轉型公告,希望向物流上下遊產業以及相關配套金融產業延伸,打造物流金融基礎信用平臺及物流運輸資源與業務交易平臺、逐步搭建物流全供應鏈金融服務產業體系。此次收購英邁國際,也是公司打通國內至全球物流資源配置的落地,進入IT供應鏈綜合服務行業。

未來的可能

根據天海投資此前披露的細節,這次並購總價約60.09億美金,其中30%的權益資金由天海投資通過自有資金出資87億人民幣、國華人壽出資40億人民幣組成,剩余70%通過銀行並購貸款解決,並購貸款由中國農業銀行牽頭組建銀團,中國銀行、光大銀行、華美銀行、印度國家銀行等參與。

收購完成後,英邁國際將從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成為海航集團成員企業,但會繼續獨立運作,財務並入天海投資(合並比例為68.51%),公司目前的管理層團隊將會留任,總部將繼續留在美國加州的爾灣市。

IT分銷行業資深研究者王里吉預計,在並入海航後,英邁國際未來在亞太等新興市場的收入占比將會提升;同時英邁的海外運營經驗、經銷商資源、全球供應鏈體系也可以幫助中國的IT 企業“走出去”;此外,過去英邁並沒有重點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而中國的中小企業往往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海航集團又擁有金融全牌照,幫助英邁在國內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預計也將是未來的業務拓展重點。

如果進一步分析,海航旗下航空、實業、資本、生態科技等多領域,都可以與英邁國際形成資源協同。比如航空運力網絡可以結合英邁的物流網絡,鞏固跨境電商物流配送體系;海航實業可以利用英邁的物流服務平臺,提供商業分銷服務,供銷大集可與英邁開展供應鏈管理、智慧雲平臺和IT批發零售平臺整合;海航資本可以轉化英邁的供應鏈買方、賣方和物流服務商資源,打造供應鏈金融業務;英邁的雲服務分銷平臺業務,則可以通過與生態科技合作將雲服務等技術引入中國市場。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對記者指出,對於海航集團來說,如何在收購完成後管好、留好英邁國際的人才,將是面臨的一大挑戰,而信息技術人才也是英邁國際的核心競爭力。
 
據記者了解,目前,英邁國際的信息技術團隊共有1115人,由在英邁已經供職13年的CIO帶領。根據交易的細節,英邁國際原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將全部註銷,原股權激勵計劃也相應終止和取消;英邁原普通股股東獲得38.90美元/股現金對價,原股權激勵計劃的持有人獲得相應償付。這次交易的成交金額種,英邁全部普通股價值約為57.78億美元,公司股權激勵計劃部分的償付對價就達到2.31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92

全購是友好還是敵意? 蘇麗珍

1 : GS(14)@2011-10-11 21:02:05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a3b9b9cb8958-924996
2 : 八旗子弟(15368)@2011-10-11 21:28:57

若不成功,是否視作炒高派貨消息?
3 : greatsoup38(830)@2011-10-11 21:49:38

like Giordano cas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239

全購謎團待解 持倉變化微妙 撰文:蘇麗珍

1 : GS(14)@2011-10-18 22:41:52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095de904e62f-496850
頭10家券商及銀行 持逾44%

和記行現有約13.8億股或57.83%股份,存放於中央結算系統內,而頭10家證券行或銀行已佔了44.21%。持倉最多的是中南證券,有3.96億股或16.62%;緊隨其後的是東信證券、民豐證券和金江證券,持倉分別為4.63%、4.02%和3.57%。

中南、民豐和金江關係千絲萬縷,若一向有留意細價股動向,相信或有所聞。此外,這4間證券行均是在9至10月期間,才先後持有上述和記行股份。
2 : 拔刺者(4132)@2011-10-18 23:27:48

呢d股,識股票的,打句問句都唔買!法拉利?總有下文的,豈會咁簡單!
3 : GS(14)@2011-10-19 20:46:23

都是怕了她才打上,但是借錢來打上正傻仔
4 : 拔刺者(4132)@2011-10-19 20:50:07

不然難吸引眼球
5 : GS(14)@2011-10-19 20:54:00

4樓提及
不然難吸引眼球


咁佢自爆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317

阿里359億全購優酷土豆 佔內地網視33% 超越百度愛奇藝

1 : GS(14)@2015-10-17 09:59:0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17/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進軍視頻網站,昨日宣布收購內地最大的視頻集團優酷土豆公司,總收購代價為46億美元(約359億港元)。雖然優酷土豆尚未有盈利貢獻,但管理層認為,交易不會為集團的財務報表帶來負面影響,相反合併可體現兩者協同效應,期望可降低成本及提升廣告收入。
广告


明報記者 廖毅然、武君、尉奕陽

阿里巴巴本身擁有優酷土豆18.3%股權,並將以每股26.6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其餘優酷土豆的股份,總代價46億美元。每股收購價較優酷土豆周四收市價存在30%溢價,昨晚美股開市早段,優酷土豆股價升逾23%,阿里巴巴股價亦升2%,報72.92美元。

阿里巴巴表示,這一要約收購已得到優酷創辦人古永鏘及其他優酷創始股東支持。收購完成後,古永鏘仍繼續擔任優酷土豆主席及首席執行官。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表示,由於要進行盡職審查及經股東投票,預期至明年3月底財年,優酷土豆的財務報表亦不會併入集團。

創辦人古永鏘 土生土長香港人

優酷土豆是內地市佔率最大的視頻集團,根據彭博數據,8月份優酷網及土豆網合共的用戶瀏覽總時長,佔市場整體達33%(見圖)。創辦人古永鏘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在2006年創辦優酷網前,曾在搜狐擔任首席營運官。他自立門戶後,2012年又促成優酷與土豆合併,及在去年5月引入阿里巴巴作最大單一股東。

蔡崇信表示,去年5月入股後,雙方已在客戶基礎、廣告數據等資料進行整合,但發現要進行合併才能達致最佳的協同效益,故決定收購優酷土豆餘下的股份。

蔡崇信﹕3方面具協同效應

蔡崇信表示,協同效應主要體現在3方面。首先可以在從流動電話、電視及電腦等多方面接觸客戶,更具體地針對不同客戶群提供不同的內容,例如較短的視頻適合提供予手機用戶,廣告類別也有不同。

另外,優酷土豆目前活躍用戶超過5億,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有3.67億年活躍用戶,手機淘寶平台每日有1億人訪問。蔡崇信稱,雙方合併後可更有效交流客戶資訊,了解客戶需求。最終達致降廣告成本,並期望令優酷土豆的廣告收益增加。

分析員﹕連年虧損 反映競爭大

有分析員認為,優酷土豆雖是內地最大視頻集團,但連年虧損,反映市場競爭大,而且優酷土豆八成收益來自廣告,只有少數是來自內容訂閱,但內地逐步取締沒有版權的視頻網站,而自設視頻內容需要強大的現金流,通過與阿里巴巴結合可更有效地改善經營模式。
2 : GS(14)@2015-10-17 09:59:5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17/news/eb_eba2.htm


馬雲影視王國重要拼圖
  2015年10月17日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收購視頻集團優酷土豆,被視為馬雲在影視業務上的重要拼圖,皆因阿里巴巴早已擁有不少影視業務,惟缺乏的只是有效的播放平台。

阿里巴巴在影視業務上,除早前入股的阿里影業(1060)外,現時還擁有Tmall Box Office,及早前已入股具有內地互聯網電視播控牌照的華數傳媒20%,此外,阿里巴巴亦同時是電影製作公司華誼兄弟及光線傳媒的股東。

阿里影業昨日在有傳一眾高層在早前的釜山電影節期間,在韓國接觸了多家娛樂公司,尋求收購與電影製作、藝人經紀、影視特效等相關產業,股價即時應聲上漲13.16%,收報2.15元。

阿里影業傳韓國覓收購

阿里影業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時,承認阿里影業正在探索不同的業務合作機會,包括與韓國KBS多個業務部門團隊進行初步討論。但截止目前,雙方尚未達成任何具體項目合作方案。這次阿里巴巴收購的優酷土豆,與阿里影業同樣處於虧損狀態,現金雖較阿里影業少,但淨資產較多。阿里影業市值規模則較大(見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05

內地富豪不熟悉條例 亂炒細價股 違例拒提全購 萬亞暴挫43%

1 : GS(14)@2016-08-10 07:40:04

【本報訊】新晉內地炒家南下亂炒港股。去年底開始投資本地細價股的深圳地產商楊榮義,上月中掃入萬亞企業(8173),短短半個月增至逾30%,但表明無意按例提全購,或遭證監會紀律處分,拖累該股復牌後曾插逾50%,收市挫43%。市場指,缺乏實戰經驗兼不熟條例的內地投資者,除易成為大鱷點心,更會令細價股添波動。記者:黃翹恩 余倩敏 石永樂



翻查紀錄,前稱寰亞礦業的萬亞企業,去年底由太陽國際(8029)主席鄭丁港及大股東周焯華於場外大手增持至24.66%成為大股東,但今年5月起開始減持至零,與此同時,楊榮義於7月12日首次披露持有7.66%萬亞,於8月1日申報持股增至31.13%,並於兩日後增至32.87%,涉資逾6,700萬元。



證監或罰萬亞大股東

周一晚集團公佈,楊氏之法律顧問確認無意提全購,對此證監會正考慮採取合適行動,可能包括對楊氏作出紀律處分。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承認事件罕見,一般散戶難以避免買中這類股份,不排除證監會對涉事人士施加一些較有阻嚇力的懲罰,包括罰款,以防類似事件重演。有證券業人士認為,內地客增持過界又不打算全購,或因他們「好多時未必熟條例,以為買51%就係老闆」,缺乏專業顧問指導,逐步增持至超過30%而觸發全購。事實上,楊榮義早於去年底突然增持滙友科技(8088)至5.34%,當時滙友科技主席胡景邵曾表示,僅與楊氏見過面,並不認識他,不知他買賣滙友股份的原因。至今年初,他沾手南華金融(619)及寰宇國際(1046)兩隻細價股,一度增持前者至15.05%,僅次於主席吳鴻生成為第二大股東,最後需要吳鴻生使出供股才令楊氏「知難而退」。券商高層指,A股疲弱加上人民幣大幅貶值,迫使北水大舉南下分散投資,除了專業的私募基金,不少實業起家的商人因過去內地經濟急促彈起而身家暴漲,「佢哋唔識財技,又唔信人,以為股價低就抵買,呢類投資越來越多,亦令個市無路捉」。除了楊榮義,今年3、4月,內地投資者龍松之與胡榮突然增持永義實業(616、現稱高山企業),亦叫市場意外。



殼股掀炒風 散戶宜迴避

另昨日港股三連升後回吐,收市跌29點或0.1%,報22465點,全日波幅僅94點,主板成交532億元。在今年最悶局市況下,昨除萬亞企業暴跌外,多隻細價股亦見大異動,時尚環球(1520)洗倉式下跌49%,躋身跌幅王,兩隻飲食業創板半新股飲食概念(8056)及皇璽(8300),亦急跌逾兩成,前兩者成交更逾億元計。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為,在證監會有意收緊上市審批的前提下,近月細價殼股的炒作明顯,估計是細股大波動原因之一,但強調成功賣殼例子極少,散戶宜避之則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0/197301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207

阿里巴巴或全購星洲Lazada

1 : GS(14)@2017-06-11 15:55:26

【明報專訊】一直靠併購壯大業務的阿里巴巴集團,其副主席蔡崇信暗示,公司正考慮全面收購新加坡電子商務公司Lazada。

阿里巴巴去年以10億美元收購Lazada的控股權,目前持有Lazada 51%股權。

過去兩年斥210億美元併購

據報道,蔡崇信在杭州舉行的阿里巴巴投資者會議上,談及併購策略時表示,阿里一般會先持有某家公司部分股權,以確保有能力將其全面整合進來。

蔡崇信舉例,會先觀察Lazada的管理團隊如何與阿里巴巴合作,然後再考慮採取下一步舉措,從而全面收購。

盼20年後躋「全球五大經濟體」

蔡崇信又透露,公司過去兩年用了210億美元作併購及策略投資。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日前則在公司投資者會議上揚言,阿里可望在20年後躋身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20&issue=201706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54

證監擬提高豁免全購門檻 需75%獨立股東贊成 打擊殼股買賣濫用

1 : GS(14)@2018-01-21 23:45:27

【明報專訊】證監會昨日公布諮詢文件,建議提高申請全購豁免門檻,將需要在股東會取得獨立股東贊成票比例由50%提升至75%,與私有化要約門檻看齊。證監表示,建議修例是為了避免個別人士濫用豁免,以保障投資者利益。有市場人士表示,此舉將令殼股買賣交易成本上升。諮詢期將於4月19日完結。

明報記者 余慕恩

根據《公司收購、合併及股份回購守則》,清洗交易寬免是指當投資者透過發行新股或收購股份,取得上市公司30%或以上股權時,需要強制向其他小股東,以同樣價格全面收購,當投資者無意全購,必須向證監申請清洗豁免。證監批出的豁免以往一般以50%獨立股東投票同意為條件,現建議將門檻提升至75%。

投資者持股逾三成 強制全購

根據諮詢文件資料,於2015年至2017年間,所有經股東投票的清洗豁免百分百獲得通過,並推斷其中一個原因是「關係友好的股東代持股份」。證監表示,獲批豁免確定性高可能會導致申請人濫用。近年有不少殼股利用低價配股易手的個案,由於全購價格低,最終股東亦傾向不售出持股,證監在諮詢文件中提到,即使拒絕批出寬免,申請人以「一項價格不吸引到股東接納的全面要約」,股東不接納要約的情况下,申請人同樣可輕易避過全購。

過去3年股東投票清洗豁免 全數通過

證監亦建議,將資產注入議案由現時與授出清洗豁免一併表決,改為獨立表決,並且分別需要75%獨立股東投贊成票通過。證監認為新規可給小股東多一個否決機會,提供額外保障。

翻查收購及合併委員會的裁決紀錄,近年不乏著名公司交易涉豁免,如中國東方(0581)及阿里健康(0241)(見表)獲放行,中渝置地(1224)主席張松橋及太古(0019)的申請則被否決。

有熟悉上市公司購併的企業融資界人士表示,一般買方若成功申請清洗豁免,將有助買方省下因全購尋求融資所需昂貴財務費用。若以融資時間為時兩個月而言,所需年息相當於12厘。不過,過往有案例試過因為股東會意外否決授出清洗豁免,致買方遇到臨時要按例提出全購的狼狽局面。

業界:增殼股收購成本 惟難打擊中資買方

業界人士表示,75%的獨立股東贊成票門檻,即提高至與採用《公司條例》的協議重組章節進行收購時所需的投票門檻一致。他認為建議未必獲業界支持,因門檻提高同時會增加收購失敗的風險,以及令買方收購成本上升,不過對財力雄厚、近年殼股主力買家的中資買方,影響有限。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證監的提議原則上能提高對小股東保障,他認為一般有意避開全購的投資者「有渠道」取得足夠贊成票,而提高門檻或令他們爭取贊成票的難度增加。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078&issue=201801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