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共享停車為何始終火不起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5/164980.shtml

共享停車為何始終火不起來?
熱點微評 熱點微評

共享停車為何始終火不起來?

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來源 | 熱點微評(ID:redianweiping)

文 | 王新喜

共享經濟火的一塌糊塗,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馬紮、共享汽車、共享KTV等各種共享項目模式均在野蠻發展,不少共享創業者又開始瞄準了固定停車位。Airparking、有車位、PnPark、人民車位等共享停車軟件平臺開始冒了出來。

但事實上,共享停車已經喊了幾年了,2015年曾經湧現出十幾個共享停車APP,2016年又悄無聲息了。到今年,共享經濟的環境更好了,但共享停車始終都火不起來,問題究竟出在哪?

相對當前打著共享名義的租賃項目,共享停車位是真正的共享

如果說,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創業項目只是打著共享旗幟的租賃項目,而共享停車位是真正的共享,它是基於陌生人存在的閑置物品使用權進行轉移使用權獲取報酬為目的的一種商業模式。

W020170720376616454531

另一方面,它真正打到了用戶痛點,因為停車難無疑是當今許多城市的一大痛點,開車十分鐘,停車半小時已經成為許多有車一族的口頭禪。之所以如此,在於全國車多而車位少的現狀,停車位是一種稀缺資源,根據早前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是561萬輛,而停車位只有290萬個,停車位缺口接近一倍。 

另據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月份,廣州共有187萬輛中小汽車,而停車位卻僅有66萬個,停車缺口高達121萬。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缺口非常嚴重。

可以說,共享停車位幾乎是各大城市的剛需性需求,而政府也在鼓勵共享停車,共享停車位的思路也在於要夠解決這個困局。

所謂共享停車,即一些單位或個人將專有停車位對外開放,並通過這些共享停車APP管理軟件進行分時出租,既增加收益,也方便他人。

當前共享停車(也可以說是停車位租賃)的主流思路是,錯開了小區與商業區停車位的停車高峰。即上班時間,小區的居民都會把車開到寫字樓等商業區,而下班時間,商業區寫字樓的上班族會把車開回小區。上班時間,小區存在大量閑置停車位,而商業區,爆滿,下班時間反之。

而共享停車的思路則恰恰讓這種停車位的錯位高峰的情況進行優化,將停車資源錯時共享。

上班時間,小區車主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共享平臺將車位掛上共享APP平臺,把車位開放租賃出去,那麽附近商業寫字樓或公司上班族可以用APP預訂附近小區停車位,把車開進小區共享閑置的停車位,即時計費,離場自動結算,利用商業區附近的居民小區的共享停車位在高峰時候錯時停車。反之亦然。

共享是激活現存停車位的一種新思路

70407890-idea-wallpapers 

可以說,它某種程度上是激活現存停車位閑置時間,成為解決停車難的一個新思路,因此在許多城市的地方的停車管理條例或規定中,廣州、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政府均開始出臺政策提出鼓勵發展“共享停車”模式。

比如今年4月25日,《廣州市停車場建設和管理規定(草案)》提交廣州市人大一審。草案規定,停車位可以共享。去年下半年,上海市發布了《關於促進本市停車資源共享利用的指導意見》,計劃今年上海將建50個“共享停車”示範點。

可以說,政府鼓勵某種共享模式是十分難得的,要知道,無論是網約車到共享單車,從其發展初始到最後,均因為觸動到了部分群體的利益而遭遇各方壓力與政策的限制,而在當前,共享停車位幾乎是唯一被政府鼓勵發展的共享項目。

前面提到,相對於共享單車、充電寶等打著共享名義的租賃項目,共享停車位是真正的共享,它的本質是沒有制造更多的閑置資源,而是把固定車位流動化管理,有效盤活存量車位的使用效率。但是,問題在於,它若要真正落地,究竟難在哪。

管理難度與成本增大,如何平衡與小區物業的利益關系並解決安全隱患?

其一是,小區物業管理與小區居民對待共享停車位的態度,因為如果外來車輛頻繁進入小區共享停車位,會增加安全隱患並產生一定的擾民,因此許多小區的物業或業委會出於安全和管理不便的顧慮,對於停車場開放共享一事往往持反對態度。

因為小區傳統的管理模式來看,固定車位往往是直接買斷或者包月包年來供給業主,需要辦理停車卡或者刷電子鑰匙並嚴格一一對應車牌號來停車的,如果開放共享,就要對現有的識別系統進行改造,其成本投入與管理投入要大幅增加,共享收益能否抵消其他投入都難說。

其次是安全隱患,國內許多物業態度趨向於保守,外來車輛的進入帶來的安全隱患是一大原因,而如果外來車輛與當事方糾紛,管理成本投入也要進一步加大。比如,如果外來車輛進入小區停車與其他車輛產生刮蹭,停車位原本的車主是不是也要承擔責任?

以及產生糾紛或者影響其他人停車時,物業和業主如何分擔責任?而當事方顧慮、成本和收益分配等有太多問題需要協調顧及,一系列問題依然困擾著共享停車的普及。

另外,如果某些用戶共享停車位時間過長,小區居民晚上回家自己的停車位一直被占據而無法停車,顯然會影響到居民對於自身車位共享的積極性。

再次是,在目前諸多大城市的大部分小區都面臨著現有停車位無法滿足本小區居民的現實,如果現有停車設施要滿足本小區居民都捉襟見肘,那麽停車位共享的需求就不會太大。

說到底,與滴滴、摩拜ofo、汽車等共享動態交通不同,停車位本身具有社區、物業屬性,各區域情況各不相同,受到地域的限制,要做大做強,全國共享的難點在於,除了線上入口之外,它的核心在於線下的布局與推動。

共享停車的入口效應沒有起來

當前,共享停車平臺本身的入口效應沒有起來,可以說,共享停車要火起來,需要有一到兩家強勢的共享停車APP平臺形成超級APP入口效應,聚集起海量的用戶與擁有停車位並且有意願共享的車主與與物業,繼而形成獨角獸效應,才能在全國鋪開引發病毒式的擴張。

無論是早前的滴滴、快的還是如今的摩拜ofo都是沿著這種軌跡發展,即一個行業的壯大需要有獨角獸企業來作為引爆點形成流量入口才能推動規模效應與品牌效應。

從如今共享停車行業來看,當前共享停車位平臺軟件基本都是小玩家,並沒有強勢的平臺入口與影響力可以快速推動規模化。

目前共享停車類APP過於細分,而不是大而全的共享APP模式,比如有車位搜索APP,如ETCP、“共享停車”等,專註於停車搜索、預約用車、錯峰停車之類的業務。另外一類是專門針對高鐵、機場、路邊停車需求的軟件,如小強停車等。還有一類是車位信息分享平臺,即讓用戶發布附近免費或者便宜的停車信息。比如0元停車等。

在當前,廣州就有十余家專註共享停車領域的企業,從全國來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100個停車類APP。但當前共享停車APP平臺的定位基本是區域性的,針對某一個城市或地域而做出來的APP平臺,比如U-Parking、丁丁停車主要是以北京地區為主。

這並非沒有原因,因為共享停車前期的冷啟動過程是一個高度依賴線下“地推”的活兒,需要一家一家小區、商業區物業去談,阻力很大,這其中要快速做到全國鋪開,難度可想而知。

利益方牽扯太多 稀缺資源的共享難以走通

另一方面,利益方牽扯太多。共享停車背後,牽扯到業主、物業公司、車主、平臺方四者的利益,而利益方牽扯太多,要平衡各方利益的難度就非常大。

5745820a8b9296817a73a6ef1ece5467

比如說,共享停車平臺要拿下某一個小區,核心是要看物業公司的態度,而許多物業之所以難以接受共享停車,安全因素是其一,而核心還是利益層面,除了前面提到的管理與改造成本之外,當前共享停車的費用還要低於臨時停車的費用。如果將共享停車的費用調高,願意找共享車位的車主的意願就會降低。

說到底,越是稀缺資源,就越難以說服人去共享,網約車代表Uber與滴滴、房屋租賃共享服務的Airbnb、汽車租賃服務的Zipcar等一批共享平臺,之所以它們的共享模式能夠成立,在於它們共享的物品有一個共同前提是:閑置資源與過剩產能。

也就是說,閑置過剩才是共享的基礎,而如果某項資源具備稀缺的屬性,更多的情況是會被人占有而不是被共享。

加之當前共享車位的價格也不高,而在車位稀缺的情況下,車主將車位共享容易引發小區的內部矛盾,比如有人提到“有的人是通過走關系或者先到先得的方式拿到了車位,本身沒有車位的業主就覺得不公平。有停車位的業主還想把車位租出去掙錢,這樣雙方的矛盾就更大了。”

矛盾一大,沒有車位的業主就會以小區安全等理由強力反對給物業施壓,繼而導致車位共享的阻力變大。

另外,當前許多小區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不能買賣,全體業主共有的住宅小區開放內部停車設施,要通過業主大會決議。

在廣州,許多小區由於車位配比不夠,小區停車位都是基於優先滿足小區業主停車的需求,車位以月保為主、臨保為輔的方式向業主開放,月保車位顯然很難對外共享,而臨保車位也是需要優先滿足小區業主臨時停車需求,顯然也難以征得小區業主一致同意對外共享。

說到底,在利益平衡層面,共享停車位難以在各利益方達成一致的共贏,因此,從本質上,稀缺資源的共享本質上是犧牲了擁有停車位的小區業主的利益來滿足外來車輛的停車需求,這種模式要走通顯然面臨著諸多利益方的阻力,要理順利益關系,消除障礙,現有的共享停車位模式很難走的通。

成本投入大缺乏資本關註 行業缺乏獨家獸來引發潮流

在歐洲,共享停車已經發展了五到十年。比如歐洲的Q-Park就是一個典型,它的業務範疇包括共享停車、自助繳費、智能找車、停車輔助外,餐廳、金融、車輛維護等服務。

但要做到這麽大的規模,“Q-Park的模式需要很大的資本投入,另外一方面是在歐洲,停車位並不稀缺,而是閑置資源。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的小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約為1∶1.3,當前國內玩家要複制Q-Park的模式少了資金與天時地利的優勢。

因為當前共享停車平臺背後鮮有財團、巨頭與資本來推動,這導致許多主打共享停車位的企業悄悄的來,也悄悄的消失了。說到底,當前共享停車的玩家之中,多數是小玩家,沒有一家共享停車分時租賃平臺能做到全國性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許多共享停車的軟件都僅與各自的合作停車場簽約,導致信息分散,APP推廣難度大。平臺方只能是利用自身的人脈與資源,一個一個小區推進。其次是,共享平臺要投入的成本過高,一方面需要大批量布點,另一方面需要大量人力去地推,也需要大量的營銷推廣的開支。

再次,實現車位共享的前提是需要對傳統的停車場進行改造,其中包括人員的配置,車位信息接入雲端,研發物業端、道閘小系統、車主端等多個子系統等,技術投入與研發成本高企,難度大。

前面提到,由於共享停車軟件由於缺乏獨角獸來推動共享停車成為一股潮流,自然難以吸引資本與市場關註,整個行業缺乏資本註入來推動其做大,也自然沒有話語權,也沒有與全國各大城市各種小區物業議價的資本與能力,更沒有全國擴張的資本與影響力,共享停車火不起來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這也是為何政府一直鼓勵發展共享停車位,但共享停車一直普及不了的重要原因。

共享停車位 新消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96

劉強東:人就像沙漠里的一粒沙,我只是有幸被風吹起來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13/165978.shtml

劉強東:人就像沙漠里的一粒沙,我只是有幸被風吹起來了
捕手誌 捕手誌

劉強東:人就像沙漠里的一粒沙,我只是有幸被風吹起來了

賺錢不是一個追逐的目標,而是一個自然的結果。

從京東創立至今,無論是其本身還是創始人劉強東先生都受到過不少質疑。但不能否認的是,劉強東先生確實按照自己的方法,一步步地把京東打造成他所認為的有價值的公司。這一期,捕Sir整理了劉強東先生及京東成長的經歷,或許你會發現,很多道理看似平凡,但在更長的周期里,能讓企業拉開差距的地方往往正在於此。

大學創業

我生長在江蘇宿遷市來龍鎮一個非常貧窮的農村家庭,那個年代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做個村長。等到了初中,我拿著攢了很多年的50塊錢,穿著大褲衩、兩根筋汗衫、一雙拖鞋,第一次到了大都市——南京,看到了那個年代最高的樓金陵大廈,高37層。繞著大樓我走了很多圈。

老實說,這個時候我才知道,世界上有比宿遷更大的城市。當我從南京坐船到九江,我就在想北京是什麽樣,上海是什麽樣,還有紐約、倫敦、東京是什麽樣。

後來,我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我的專業是社會學,來到人大的當晚,師哥與我們聊天,他告訴我們大學四年一定要學第二個專業。他說只學社會學,不太好找工作。當時還發生了一件事,大一下學期,室友看上了外語系的漂亮女生,他每天跟著女孩上自習。有一天,他回來後坐在床上,只抽煙不說話。原來當女孩發現他的專業是社會學,就決定不跟他交往了。因為社會學系太難找工作了。

我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所以決定要學第二專業。那個年代,最高深莫測的是計算機專業,但是我們學校還沒有這個專業。

於是自己買書,自學編程,但沒有電腦來練習,我只能把自己的腦子當做電腦:如果我這樣編程,最後的計算結果會是什麽?之後我的一個親戚雇傭了我,給我一臺電腦使用。但我只能深夜打開它,而且一周只能去練習一兩次,我就是這樣學習編程的。

我離開家的那一刻就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就是大學我不能再問家里要一分錢,我必須自己養活自己。在人大我最早是抄信封,後來又跟著別人倒賣圖書,掙錢最多的是編程,寫程序在那個年代是非常賺錢的,因為程序員實在太少了。等到了大四,我想該創業了,那時兜里有二十多萬現金。當時我覺得民以食為先,所以創業最好的是開餐廳,而且我自己是一個吃貨,也喜歡做菜,所以我在大四的時候接手了一家餐廳。

接手餐廳後,我馬上就開了全體員工會,自己還先特意跑到海澱的一個商場里,買了20多塊手表,給員工一人送了一塊,表示心意,然後就開始問大家有什麽困難。原來的餐廳老板讓員工都住在地下室,條件很差,我覺得不能這麽對待員工,就給他們租了有空調的樓房。

另外,當時餐廳老板規定員工只能吃客人剩下的菜,如果想炒新菜,也是炒一些放了很久的菜。我覺得這樣不對,因為假如客人有乙肝之類的病,吃剩下的菜就會傳染給員工,所以哪怕是客人一塊都沒動的菜,收上來也都倒掉,我給員工每天提供兩葷兩素還有一個湯,讓員工吃飽為止。

我大四的時候很忙,一個星期才去幾次餐廳,沒想到最後收銀員、大廚和采購人員竟合夥貪汙,於是餐廳只做了幾個月就關了。最後,開餐廳不僅虧空了我所有的積蓄,還讓我負債累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身上就背了16萬元的巨債,我姨父跟著我爸駛船,兩人駛了幾十年攢的余錢,全被我借光了。

我曾思考人到底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為什麽你對員工這麽好,而他們卻這樣對你,帶著這種疑惑我就去了一家日資企業,先後做過信息、物流、銷售等多個崗位,這讓我對企業的管理有了新認識。我逐漸明白,餐館倒閉是自己的錯,因為沒有建立管理結構,沒有進行監督,也沒有建立財務系統和流程

timg (1)

創辦京東

我骨子里是想有自己的公司,大學在做生意上也積累了一些經驗,算是加深了內心創業的想法。當我再創業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IT行業,而且必須選擇一個新興市場。因為在成熟的市場里,和大公司比是沒有任何競爭優勢的,所以我選了最新興的光盤刻錄機。到了2001年,全國百分之六十的光盤刻錄機都是我們代理的。

2003年爆發了非典,我迫不得已把所有的門店都關掉,所有的人員都在辦公室、開銷每天都不少,但店面不敢開門,也正是那個時候我們嘗試了網上銷售。當時互聯網很不普及,我們只做了幾十單生意,但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非典結束之後,我還是對網絡銷售很感興趣,就從網上找了Dixons、Newegg、Amazon和POhome四家公司的資料研究,2004年就開了自己的網店。一年以後,我們通過分析線上線下的數據,認為線上一定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為它的增長速度太快了。

當時我們連開了三個晚上的會,在公司轉型的時候,如果得不到整個團隊的支持那一定會失敗,所以我希望團隊能真正的理解我、支持我

剛做電子商務的時候我們什麽都不懂,也不知道什麽是VC。2007年我們銷售量已經比較大了,一個網友在論壇里給我發消息說,老劉,你現在應該融資了。我說銀行不貸給我。當時我想著融資就是向銀行借錢。他說那你找風險投資啊,然後給我發了一大推資料。我覺得找風險投資也挺好的,他就給我介紹了今日資本的徐新。

在見徐新之前,她派了一個助手到我們公司做了大概一周的經營調查。回去匯報了以後,徐新決定跟我見面。我和她講了自己的經營理念與未來發展的思路,她說,「好啊,Richard,我決定投你,要多少錢?」當時我向銀行貸款,想要的是五百萬人民幣,但我想既然是風險投資,那多要點,要兩百萬美金。

她看了我半天說,「Richard,兩百萬美金太少了,我不投的,我最少投五百萬美金。」我當時想,怎麽還有人願意多給錢。過了三天,她給我打電話,說她幫我算了一筆賬,五百萬美金不夠,告訴我大概需要六、七百萬美金。簽協議的時候我們又談了兩個小時,最後變成了一千萬美金。

整個創業過程中我有兩次切切實實感到了恐懼,覺得自己的公司可能要倒閉。第一次是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擔心店關了,生意全部沒有了,但也因此想到了電商。2007年我拿到一千萬美金的融資後,很快決定自建物流。

第二次是2008年,金融危機沖擊非常大,公司急需用錢,我最多一天見了7家投資基金,都問了一模一樣的問題——你什麽時候能賺錢?我說可能好幾年之內賺不了錢,他們一聽這個就不談了。我很痛苦,也有一種恐懼感,一個月的時間內頭發就白了。我恐懼的不是自己的財富會喪失掉,而是想到很多兄弟跟我拼了快十年,從18歲、20歲跟著我,在北京連房子都沒有,公司倒閉了,那他們都白幹了,不知道該怎麽面對他們。我從來沒有流過眼淚,但是想到那種場面,非常的痛苦,是不敢想的。

還好之後找到了懂我的投資人,對京東模式高度理解和認同。很多投資人剛開始搞不明白,現在大部分都知道了,京東做的物流並不是市場上所謂的快遞公司,如果這麽做沒有任何價值。

我們的物流是為供應鏈服務的。市場所有的快遞公司,設計初衷是希望物品不斷搬運,搬運次數越多,它才有利潤空間。京東物流設計之初,最大的初衷就是減少商品搬運次數,這才有巨大的社會價值,必須要把它放在一個完整的供應鏈上去思考,這是供應鏈服務很重要的部分

一家公司能不能成功,很重要的就是看能不能為這個行業創造獨有的價值。因為我有一個龐大的物流體系,我們是品牌商的服務者,給他門創造巨大的價值,所以他願意和我們分享一些利潤,這背後的邏輯非常簡單。反過來如果連自己的物流系統都沒有,不能幫助廠商降低成本,對供應鏈沒有任何幫助,憑什麽能夠獲取利潤?

我們當時算過賬。投資最多的就是買土地建自己的庫房,一年可能要投入上百億,但是這些本身都是公司的資產,並不是燒掉了,不是像現在一些互聯網公司是真正燒掉的補貼。燒錢一定要燒出核心競爭力,如果燒錢沒有建立任何競爭壁壘,沒有核心競爭門檻的話,那我覺得錢燒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任何一家公司,找到自己的定位很重要。我們的定位是什麽?就是京東電商作為一家用技術來為品牌商提供供應鏈服務的基礎設施服務商

我們今天有將近一半以上的SKU,百分之百由人工智能的方式進行銷售預測和采購,有非常複雜的三級物流網絡管理,所以我們530萬個SKU的庫存周轉天數僅有30多天。但是我們的目標是希望把我們庫存周轉天數控制在20天以內,因為我們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夠為我們的合作夥伴和品牌商提供巨大的供應鏈價值。我們認為並不是非要把哪家公司整死、非要把傳統行業幹掉才能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真正偉大的公司是能夠照顧整個生態系統的

實際上,零售行業就三件事情:用戶體驗、成本、效率。如果我做的事情能夠降低成本或者提升效率,或者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我們就堅決去做。人類上千年以來零售行業的發展都是伴隨著這三個最核心的要素不斷往前發展,每一次新興的商業模式之所以能夠顛覆或替代過去的商業模式,一定在這三者之間做得更好。

我從第一天起就立下了一個規則,我們只和著名的品牌合作。因為中國的中產階級正在迅速發展壯大,我覺得我做了正確的決定。我看中質量,我必須百分之百保證我們產品的質量。我們需要很長時間去建立一個體系,比如幹線系統、售後服務、交易體系、配送服務。當這個體系建立完成,就可以開放給第三方平臺,這就是我們的模式。

我們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這就是我們的武器,當你足夠強大,就沒有人能夠吃掉你。我相信,5年之內我們將超過天貓,成為中國最大的B2C平臺。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比他們發展得快,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們的用戶體驗比中國其他任何一個競爭者都要好

timg (2)

團隊管理

管人也算是京東過去一個很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不能控制這家企業,我寧願把它賣掉。

我堅持認為:企業管理方式沒有好壞對錯之分。民主式、家族式、職業經理人式、現代國際式、農民式,都可以獲得成功。關鍵是你的企業是否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氛圍,你的團隊是否都理解並接受了某種管理方式,理解和接受你的管理方式才是關鍵

我們把每個員工的特質分為兩項,一項是能力,一項是價值觀。能力好解釋,就是你做事情的潛力或者你的業績等等。

重點是價值觀。我認為,價值觀實際上是一個人怎麽看待他人,怎麽看待自己,怎麽看待世界,這就是價值。大部分價值觀不存在好和壞,只存在匹配和不匹配,所以我們有自己的價值觀。老實說任何一家公司的價值觀都是老板的價值觀,特別對於一個創業企業,企業文化、價值觀一定是創始人個人的價值觀,二者永遠是匹配的,發生偏離的時候一定會亂

對於團隊管理,我主要有以下幾點心得:

第一,二八規則在世界上存在,人才結構80%的鋼和20%的金子是相對穩定的團隊結構。鋼是公司核心的員工主體,價值觀匹配,業績較好。有的員工價值觀和你公司的價值觀匹配度非常高,能力也非常強,就稱之為金子。20%的金子,有可能是技術人員,不一定是管理人員。

各部門出事,往往是公司的金子占比過低造成的。而金子太多是不穩定結構,會影響公司發展,薪水等等都是有限的,導致很多金子出去創業,紛紛被挖走。

第二,第一時間要幹掉的就是鐵銹。有一類員工能力非常強,業績非常好,但他的價值觀和你不匹配,我稱這類人為鐵銹。鐵銹口才好,又有能力,腐蝕性強,會成為群體的領導。當他對公司進行破壞的時候會造成很大的殺傷力。全世界最大的鐵銹是誰?希特勒。 

第三,避免一個人說了算。我們有一個ABC原則。按照級別C匯報B,B匯報A。兩級人事權,C的加薪、辭退、獎金、股權等等都由A和B來決定。比如說我只能管公司副總裁,招聘一個總監都不需要經過我面試,對於升職、加薪、授權包括辭退等等我都不知道。但是我們公司設立CEO,這是我知道的。

所以按照ABC來講,我是A,子公司下面的副總裁屬於公司的C。這樣就是為了避免一個人說了算,同時旁邊還跟著HR,HR沒有提名權,他不可以跳過A或者B決定給C升職,給他漲工資,但是可以審核。對C的提名都是A和B一塊,A不可以跳過B給C加薪和升職。HR是監督你的決定是否符合公司的價值觀和普遍人事的政策。通過這種制度就避免了公司單一員工決定生殺的權力。

第四,公司原則上不歡迎任何一個管理人員帶原單位的人過來。每個人最多只允許帶原單位的一個人過來,如果帶人多怎麽辦?也歡迎,去別的部門。在你的部門最多只允許帶一個人,公司鼓勵你一個人來。

很多公司是一個部門來一個頭,帶了很多原部門的人。等這個人走的時候,發現這些人都走了,這樣走的時候損失很大,是非常可怕的。

第五,避免公司幫派情緒產生,並且確保公司必須有人員備份,不會因為一個高管人員的離職使業務癱瘓。很多人說我有替補人員也害怕,很容易被替代。但是在京東,我沒有說誰是絕對安全的,我都不是。如果說這家公司業績非常糟糕的話,我是有股票言語權的,但是我沒有非要做這個公司的CEO,每個人要為公司考慮。

timg (3)

勤奮努力

回頭來看,我覺得我的創業基因是家族遺傳的,我們家就是做生意的,家人駛船做買賣,就像今天京東的物流業務。所以我能從父親、祖父、曾祖父那里聽到很多故事。

早在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爸從單位辭職,和我媽借了2000塊錢買了一條小船重操祖業。那時候我爸是我們村里面第一個出去駛船的,所有村民還在家里種地,他這樣也算創業了。

他們教我如何做生意,如何取得合作夥伴的信任。我和爸聊天時他對我說,「不要炫耀你在做互聯網——你現在所做的和我已經做了一輩子的沒什麽不同」。

我覺得每個人可能都不存在人生巔峰,真正到達巔峰的時候就瘋癲了。我覺得一輩子只要在積極努力向上走就好,我並不希望在某一天的某一時刻達到巔峰,人生只要是一直努力的,你就是一個成功者

舉個例子,和我父母差不多大的村民,一直在家種那一畝三分地,沒有出去打工,已經五六十歲了。但我看他一輩子就努力種好地,不跟人發生摩擦,也沒有去做任何坑蒙拐騙、偷、搶的事情,贏得了村民的尊重,我覺得他的一生也是成功的。

金錢確實可以改變你的人生,但是大多數時候只會變得更糟而不是更好,這取決於你如何掌控你的錢。在中國,人們剛開始變得富有,很多人變得有錢了以後,不知道如何用這個錢。這就像帶著錢睡覺、工作、吃飯,但是錢並不能帶來任何快樂。如果你有一個夢想,你朝這個方向走下去,達到目標,你將收獲很多東西,不只是錢。在我的經營理念里,賺錢不是一個追逐的目標,而是一個自然的結果

我雖然說話比較直接,有沖擊力,但絕對不是張狂的人,自己很清楚自己有多輕多重,在這個世界上能夠處於什麽位置。我覺得人真的就像沙漠里的一粒沙。沙漠里有無數的沙子,有的一輩子沒有見過陽光和風,而我只是有幸被風吹起來了,飄到沙漠上面去,有幸看到一次陽光,享受一次風,那就希望短短的生命里能夠有些光彩

我現在能想到最開心的是有一天退休了,七八十歲坐在躺椅上,可以和孫子孫女說,自己真正奮鬥過拼過了。我沒有超過常人的想法,就是多努力。家里面日子過得好的農民,一定是種地種得最勤勞的。

劉強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089

讓存錢再度流行起來

在春暖花開,世間萬物複蘇,各界網紅們迫不及待給你們種草之時,網紅界的摳門蝸牛妹決心要將一個古老而經久不衰的經典愛好重新流行起來,這就是:

 

存錢!

 

在我年輕的時候,雖然掙得少,但花的多啊,總想著去哪旅遊,買什麽鞋子,看什麽包包,給蝸牛弟買啥磨牙棒;成了中年少女後,雖然掙得還是少,但終於悟到了世間大法,唯有儲蓄是正道啊。(土豪們自動略過正文直接翻去打賞就好)

 

畢竟我不是李嘉誠,我爸也不是李嘉誠,香港沒有退休金,老年生活幸不幸福,全靠年輕時候打下的基礎。人生最恐怖的一刻不是離開人世,而是在之前就花光了積蓄,老無所依啊。

 

首先,我不否認退休的生活費用,單靠死存工資肯定是不行的。儲蓄一定是要拿出來做規劃,配合退休時間做好投資,才能依靠時間和複利的力量,發揮最大效用。

 

但真相是:投資做的好,與退休之時有足夠財富積累,沒有直接因果關系。財富增長的第一步並非投資能力的高低,而是存款的多少。

 

根據強積金的退休計算機:假設以今日值計算退休後每月需要花2萬港幣,60歲退休,愉快的生活到85歲,每年投資收益5%,每年通脹3%計算,將來退休時候所需要的生活總金額為11,250,661.35港幣,也就是現在需要有4,718,602.17的港幣儲蓄。

 

用很保守的假設來算數。假設,我們從25歲開始存款,第一年存款10000港幣,即每個月存款833港幣;從25歲至40歲,假設我們每年的存款以15%的速度增長,即到了40歲,一個月存款6,780港幣,年存款額為81,371港幣;41歲至49歲階段,我們的年存款增速降至5%;50歲至60歲階段,年存款為零增速,每年存款126,233港幣,平均每月存款10,519港幣。

 

所有的存款,我們都會拿去做投資,以5%的年化投資收益率進行測算。25歲至60歲期間投資收益也會滾雪球再投資,那麽到了60歲退休階段,我們通過儲蓄及投資所留存的財富便有了5,922,144港幣

 

但如果我們僅將25歲至40歲間存款增幅從15%上調到20%,即25歲大家每個月都存833港幣,40歲每個月存12,839港幣,50歲後每個月存19,917港幣。同樣5%的年化投資收益率,那麽60歲退休時,儲蓄及投資積累的財富就有10,456,943港幣。

 

後一種計算方式的總存款為5,287,378港元,比前一種2,887,832多了83.09%,從而也使財富在同樣的投資收益率下,高了76.57%。

 

如果再保守一些,在第二種算法下,我們降40歲之後年存款的增幅全部調整為0,那麽按照5%的年化投資收益率,60歲時的儲蓄及投資累計財富為8,377,646港幣,比第一種儲蓄方式多41.46%,而全期的總存款僅高出36.98%。

 

所以,投資的第一步,一定是有紀律性地存錢啊同誌們。

 

想想我們一生中,買到十倍股、十倍基金的次數,兩只手都絕對能數的過來。複利雖然是個極好的東西,但真正能保證自己退休生活的,一定是積少成多的儲蓄。

 

比起時機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時間的力量。

 

講個我身邊的例子,剛在香港工作時候,大家基本都是窮的響叮當,然後我有個好盆友,特別會精打細算過日子那種,存了一兩年錢,再加上爹媽給的資助,刷的就在香港買了房;那是2013年前後,房價低,房貸利率也低,買完房鎖住了大半的在香港生活成本,於是省下了更多的錢;然後沒過幾年,湊湊補補又買了第二套房;現在人家已經瀟灑創業,成為了廣告界的霸道女老板。

 

雖然說房子不是衡量成功的標準,但很多時候,不能否認,人生的舒適度和幸福感都是從自己的家開始的;以及無論工作多險惡,最大的安全感除了來自於內心,還有銀行賬戶里有幾個零啊。

 

至於怎麽存錢,或者你以後能賺更多的錢,或者就在日常生活中減少開支。

 

如果走減少開支這條路,最主要的是觀念的改變。不要總是每個月賺多少,減去每個月花了多少,剩下的算是存錢。變成每個月賺了多少,先減去每個月要存多少,剩下的再拿去進行消費的預算開支。而且錢一旦存進去,就不要再用了(至於怎麽對已經存了的錢進行理財,等我過段時間來跟你們講一講)。

 

特別要強調的是,花錢時候一定要三思。最好列一個願望清單,有了喜歡的東西也不要著急買,等段時間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需要又適合自己,不要想要啥就買啥、別人有啥就買啥。(你們想想,平時少買點東西,搬家時候不累,而且家都不會擁擠)

 

實在特別喜歡但是又貴的,我有時候就會想想東西的市場價。比如我想買個包包,但是看上的至少也得2萬,嗯想想跟一尺房子差不多了,如果每年都這樣,估計買的包加起來都能買個廁所了;而且包包這一兩年好看,但也不可能流行個五年、十年啊,到時候絕對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然後,就再也下不去買包的心了。(這主要還是因為自己賺的少、買不起,但我們還是可以把錢分配到更重要的地方去。)

 

錢要花,但至少要花在能讓自己提升的地方對吧,比如存了差不多錢,就能念個書啊;去創業啊;去學個新技能啊;去投資啊;孝敬父母等等。這樣人才能不斷的提高進步,賺更多的錢,對不對。

 

存下來的錢,還不是以後自己再花,幹嘛跟自己過不去呢!

 

我們要讓存錢再度流行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77

銀保監會開會了:保險和中小銀行的公司治理抓起來!

4月17日晚間,銀保監會官網顯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近期召開了中小銀行及保險公司公司治理培訓座談會,總結分析公司治理經驗與問題,明確下一步工作目標和治理重點。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指出,“對深化金融改革的一些重大問題,要加強系統研究”,其中第一項就是“健全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結構”。

第一財經此前獲悉《關於召開中小銀行及保險公司公司治理培訓座談會的通知》並了解到,此次銀保監會培訓會規格較高。通知對象為各銀監局、各保監局,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保險公司。

牽住公司治理“牛鼻子”

剛掛牌成立的銀保監會的這次會議將矛頭對準了金融機構的“牛鼻子”——公司治理這一塊。 會議指出,此次針對中小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培訓,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董事長、行長、監事長,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董事長參會並進行了經驗交流和分組座談。會議還邀請了有關專家作了公司治理專題報告。

會議指出,我國銀行業和保險業公司治理還存在明顯不足,特別是中小銀行和保險機構的問題表現得更為突出。主要體現在一些機構的股權關系不透明不規範,股東行為不合規不審慎,董事會履職有效性不足,高管層職責定位存在偏差,監事會監督不到位,戰略規劃和績效考核不科學,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等方面。

事實上,此前原銀監會一直高度重視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問題。2017年4月,原銀監會公布的處罰信息顯示,恒豐銀行因“變更持有股份總額5%以上的股東未按規定報銀監會審批”、“未在規定時間內披露年報信息”、“未在規定時間內披露更換行長信息”等18項原因被處以800萬元罰款。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因“未經監管部門任職資格許可,違規任命高管”等被監管處罰。例如今年3月,1家農信社則因“高管人員未經報告違規履職”而被罰;1家農商行因“股權變更未按規定報告”而被罰;1家城商行因“違規變更股權、註冊資本”而被罰。

新年伊始,今年銀保監會尚未合並時,原銀監會便祭出“八大方面”(即《中國銀監會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圈定八大方面)接手去年的“三三四十”(“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首當其沖將公司治理不健全列為八大方面的第一條。同一時間,原銀監會於1月6日還下發了1號主席令《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對信息披露、法律責任等作出了規定。

公司治理十大重點

會議指出,銀行保險機構要切實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持續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將其作為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加快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不斷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真正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此次會議指出公司治理十大重點:一是進一步深化銀行業和保險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積極探索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具體途徑和方式;二是嚴格規範股權管理,堅持長期穩定、透明誠信和公平合理三條底線;三是加強董事會建設,明確董事會職責定位,加強董事履職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各專門委員會;四是明確監事會法定地位,優化結構,改進監督方式,做實監事會功能;五是規範高管層履職,切實加強高管層履職約束,推進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六是完善發展戰略規劃,明確戰略定位,加強發展戰略管理,堅持改革創新,保持發展戰略的相對穩定性;七是加快建立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和戰略目標實施的業績考核機制,嚴格執行薪酬延期支付制度,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多樣化的激勵方式;八是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加強全面風險管理,堅持審慎的會計準則,強化風險合規意識;九是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十是持續加強公司治理監管,確保銀行和保險機構黨組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作用,切實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公司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一位銀行業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公司治理角度來講,股權監管一是入股環節看股東資質和資金來源是否合規;二是股東行為監管方面,需要一系列安排,這需要監管發揮作用和制度安排。此外,董事會、監事會組成方面,要有利於金融機構發展,過去問題是董事會由大股東牢牢把持,還有關聯交易監管,股東把自己的利益淩駕於銀行業金融機構之上。公司治理也需要考慮是不是能夠在防風險和健康發展之間取得平衡。最後,公司治理效果好不好,光看內部不行,還要靠監督、檢查、市場約束,比如信息披露等環節。

該銀行業專業人士指出,股權管理是銀保行業公司治理的“牛鼻子”,包括穿透監管、入股資金核實、司法裁定和監管溝通、托管等。不過他指出,未來5%以上股權轉讓必須經銀監部門批準,目前這方面還沒有落實到位。

保險向防風險轉型

會議指出,保險業發展從重規模增長向重風險防控轉型,經營發展模式不斷優化。

與銀行業相比,保險業市場化程度更高,問題暴露程度也最充分。從去年以來的一張張罰單中,已經釋放出監管部門重拳整治公司治理問題的強有力信號。

例如,2月以來原保監會開展了首次覆蓋全行業的保險法人機構公司治理現場評估,涵蓋中資保險公司130家、外資保險公司51家,旨在全面摸清保險公司的公司治理現狀和底數。

2月13日,保監會官網共掛出19份監管函。針對財產險領域產品存在的違規問題向19家財險公司下發監管函,對問題產品責令停止使用,並對情節嚴重的10家公司要求在三個月內禁止備案新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農險產品除外)。

此外,多家中小保險公司被“點名”在股權管理方面存在問題。一位保險業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近些年來,部分中小銀行和保險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內控機制薄弱,為利益輸送等問題和風險的發生提供了溫床。他指出,2017年保險行業公司治理大檢查,不符合股權管理辦法的內容較多,但股權管理辦法“新老劃斷”,原則是平穩著陸。

通過保險公司法人機構公司治理現場評估工作,原保監會厘清了全行業公司治理風險的現狀和問題,主要集中在股東股權存在風險隱患、公司治理有效性先天不足及後天失調、關聯交易風險突出、內部管控機制缺失等問題上。原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此前也在原保監會年度監管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強公司治理和關聯交易監管,規範公司股權質押行為,建立“責任到人”的審核和追責機制等。

為進一步完善保險機構獨立董事制度,充分發揮獨立董事在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結構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科學決策和充分監督,原保監會就《保險機構獨立董事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上述保險業專業人士指出,對於股東通過金融產品持股的情況,原保監會限制了資管產品持股限額,並調降了保險公司股東最高持股比例。他指出,在這個階段對機構、股東進行全方位培訓和輔導是非常有意義的。

而銀行方面,第一財經記者發現,3月9日,針對銀行股權管理辦法1號文件,兩個配套文件如期而至,分別是《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做好<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相關工作的通知》和《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規範商業銀行股東報告事項的通知》。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指出,兩個配套文件既包括短期內對銀行市場存量股權問題化解的具體安排,也包括今年銀行股權現場檢查監管重要內容以及下一步強化股權管理長效機制的建立,內容十分豐富。更為關鍵的是,根據“配套文件”,存量問題化解迎來寬限期,但同時也明確了股權合規的“大限”。

銀保監會成立後,監管層對於整改上述亂象將更有力度。不過市場人士指出,也需要防範因此所引發的市場波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20

人民日報:強起來離不開自主創“芯”

美國商務部日前宣布,今後7年內,將禁止該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這一事件在輿論場上引發深入討論,出口禁運觸碰到了中國通信產業缺乏核心技術的痛點。“缺芯少魂”的問題,再次嚴峻地擺在人們面前。

禁售7年對應的正是2025年,美國如此行事,真正的用意昭然若揭。如《紐約時報》所說,美國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國制造業升級,拖慢“中國制造2025”這一強國戰略。這些年來,中國通信產業發展迅速,芯片自給率不斷提升。華為的麒麟芯片不斷追趕世界先進水平,龍芯可以和北鬥一起飛上太空,而藍牙音箱、機頂盒等日用品也在大量使用國產芯片。但也要看到,在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一些領域,國產芯片還有較大差距。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進口芯片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花費幾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進口金額的兩倍。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此次事件,讓我們感受到切膚之痛。

面對技術壁壘,不能盲目悲觀,特別不能對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喪失信心。當此之時,應該激發理性自強的心態與能力,通過自力更生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可以預見,從現在開始,中國將不計成本加大在芯片產業的投入,整個產業將迎來歷史性的機遇。”一位投資人如此評論道。確實,如果能夠痛定思痛,加快推進互聯網和信息產業政策完善和科技體制改革,並產生更強的改革緊迫感、凝聚起更大的改革力量,那就有可能把挑戰變成機遇。

對互聯網和信息產業來說,商業模式的創新固然能夠帶來流量和財富,但最終比拼的還是核心技術實力;對政府部門而言,應該形成更加有利於創新驅動發展的制度環境,比如說芯片設計具有試錯成本高和排錯難度大的特點,就需要從更大層面統合科研力量、實現集中攻關。就像中興對員工們所說,“任何通往光明未來的道路都不是筆直的”,突破核心技術肯定會帶來陣痛,但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是為了用現在的短痛換來長遠的主動權。我們不必為今天的封鎖驚慌失措,中國的高科技能夠克服初期從無到有的困難,也有信心在後期突破核心技術的瓶頸。

保持信心的同時,也不能因遭遇制裁而產生極端偏激的情緒。一方面,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有足夠的騰挪空間;另一方面,國產通信產業從零起步,如今發展到與世界通信巨頭並駕齊驅,並在5G時代展現出領跑能力,絕不是得益於自我封閉。我們並不需要把封鎖當作“重大利好”來激勵“自主研發春天來了”,更不能把擴大開放與自力更生對立起來。面對高科技的技術攻關,封閉最終只能走進死胡同,只有開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寬。繼續擴大開放,努力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在與世界的互利共贏中實現自主創新,這個方向不能動搖。

“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回看前路,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可謂刻骨銘心。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也是花錢買不來的。中國經濟發展的下半場重點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這條路很長,但只有靠我們自己走下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05

馬化騰:建設數字中國要站上來、沈下來和用起來

4月22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表示, 數字中國建設是一個時代的變革與機遇,它需要我們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讓數字創新深入各行各業,讓更多的人能夠跨過數字鴻溝,並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來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福建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源頭和福地。馬化騰稱,在17、18年前,中國處在個人電腦、互聯網推廣普及的早期階段,當時騰訊創立還不到三年,“數字福建”能夠在那時提出,可以說難能可貴。今天回到福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起來探討“數字中國”建設非常有意義。

對於數字化進程,馬化騰把它理解為一縱一橫一新:“互聯網+”與各個垂直行業不斷深化融合,發展了數字經濟,這是“一縱”;數字化進程從經濟領域,擴展到社會、民生、政務各個領域,推動了數字中國建設,這是“一橫”;而一縱一橫交匯融合帶來的創新,幫助我們從大國走向強國,這是“一新”。

過去三年,騰訊在推動福建的數字化進程。2016年,騰訊與福建省簽署了互聯網+戰略合作協議,目前還有不少項目正在福建加速落地。比如,騰訊在福州和廈門設立了幫助當地創業者成長的眾創空間;還通過輸出智慧建築方案,為福建進行古建築保護。去年,福建的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41%,比全國高9個百分點。“數字福建”的建設成果令人振奮。

作為互聯網一線的工作者,馬化騰稱自己感到非常振奮,同時也深受啟發,“我覺得我們互聯網和科技企業肩負重任,要朝著‘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的目標,努力奔跑,絲毫不能懈怠。”

他把數字中國建設的三點感受概括為“站上來”、“沈下來”和“用起來”。他說,我們要在數字技術上要“站上來”, 只有科技這塊“骨頭”足夠硬,我們才有和國際巨頭平等對話的機會;同時我們的數字化創新需要“沈下來”,目前互聯網正在與各個垂直領域深度融合,數字化創新需要下沈,進入各行各業的五臟六腑,我們要發揚“數字工匠精神”,從外到內打磨每一個細節的改進,而不是熱衷概念炒作;我們的數字化升級需要“用起來”。我們尤其要跨過數字鴻溝,把數字產品和服務做好“向下兼容”,讓盡可能多的人能用起來、用得好,特別是讓弱勢群體、老少邊窮,能夠分享數字紅利。

馬化騰表示,騰訊希望通過“一三五七”,來響應中央關於推動產業數字化的新指示。其中,一個目標,指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三個角色,就是做連接器、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五個領域,包括民生政務、生活消費、生產服務、生命健康和生態環保;最後是七種工具,包括公眾號、小程序、移動支付、社交廣告、大智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雲計算)和安全能力等七種數字工具。騰訊希望發揚精細的“數字工匠精神”,為各行各業提供最有效的“數字接口”和最完備的“數字工具箱”,成為大家最好的“數字化助手”。

他舉例,像微信的月活躍用戶已經達到10億。騰訊一直在考慮如果利用那麽大的一個平臺的優勢,解決公共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截至2017年底,微信城市服務平臺在全國360多個城市上線,累計服務4億多人次,提供了包括公共信息發布、公安交警各類證件辦理和繳費、社保醫保信息查詢、企業工商註冊等在內的30大類服務。

此外,騰訊還在探索如何充分利用新技術來跨越數字鴻溝,分享數字紅利。例如和福建省公安廳合作,利用騰訊優圖人臉識別能力,幫助600多個家庭找到了走失的家人;騰訊覓影通過利用AI醫學影像技術,幫助醫生診斷癌癥等多種疾病,未來能夠幫助很多偏遠地區的基層醫院,提高診療水平;充分利用AI等信息技術做好從雲到端的安全防護,有力地打擊網絡謠言和網絡電信詐騙等。

馬化騰還表示,騰訊正在不斷加大在前沿技術和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騰訊成立了公司級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並在西雅圖設立了首個海外實驗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52

AR技術讓楚文化“活”起來 博物館文創之路走出新花樣

用內置AR(增強現實技術)軟件的手機掃一掃瓶身,就會出現一個和真人大小相仿的3D立體華服美女,觀眾還能與“她”合影。

法國時間6月11日,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瑰寶之一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首次走出國門,在法國盧浮宮實現AR展出。這是湖北省博物館首次與騰訊合作,進行文物活化、文化活化的一種嘗試。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的瓶身腹部分別繪有王羲之愛蘭圖,陶淵明愛菊圖,周敦頤愛蓮圖,林和靖愛梅、鶴圖,故稱為“四愛圖”梅瓶。

近年來,包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在內的國內眾多博物館,針對館藏品開發了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各類文化創意產品。

從戴著黑框眼鏡賣萌的康熙大帝紅遍朋友圈,到臺北故宮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翠玉白菜傘,再到北京故宮的朝珠耳機、雍正皇帝PS版耍寶賣萌,文創設計正在打破博物館的高冷範,讓文物活化起來,走進大眾生活。僅北京故宮博物院一家,其研發的9170種文創產品,每年可為故宮博物院帶來超過10億元的銷售額。

而隨著騰訊、阿里、抖音等互聯網公司和新興技術的崛起,博物館文創之路步入新階段。

前有騰訊地圖和故宮博物院攜手打造的“玩轉故宮”小程序,讓永不打烊的故宮成為現實;後有抖音小視頻聯手七家國家一級博物館推出創意視頻《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並獲1.18億次點擊率,以及VR(虛擬現實)版的《清宮美人圖》。最近,敦煌莫高窟亦開啟“年輕化”探索,與kindle合作,讓經典紋樣“走上”電子書外套,敦煌色系口紅也一度成為“網紅”美妝產品。

湖北省博物館以楚文化為特點,在打造文創IP方面也做了諸多嘗試。據介紹,湖北省博物館先後開發出八大系列千余種特色文創產品,受到社會廣泛關註。目前,該館進一步擴大合作領域,依托“網紅國寶”,采取授權等方式,聯合文創企業開發越王勾踐劍珠寶、貴金屬飾品,並聯手本地一家大型食品企業,首次推出越王勾踐系列巧克力、點心等可以吃的“國寶”,重點打造數字文創產品,推出”掌上智慧博物館”APP(一、二期),還以”地下樂宮的奧秘”“楚國車馬出行”等卡通動畫形式介紹歷史文化,開發文博系列小遊戲,在玩樂過程中傳播了文化知識。

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專家劉玉堂表示,深度挖掘楚文化元素,將楚文化的建築、文物、歷史故事等,找到一個符合年輕人喜歡的時尚表達載體,將成為博物館宣傳歷史文化很好的載體,應得到大力推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31

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七年練兵 劉柏園率橘子再攻日本

1 : GS(14)@2010-10-02 16:06:58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83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983

麦包包:快起来

1 : GS(14)@2010-11-28 12:10:32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23/168751.html

    因为定位于“快时尚”,叶海峰一直向国外的快时尚品牌ZARA学习,建立了15天快速反应链,从发现最新的流行元素,到运用到包包的设计中,完成产品打版,并立刻进行小批量预售,只要7天就能完成;从设计到正式上架销售,也控制在15天内,而库存周期则从60天降到了45天。
               
           所有的精华都浓缩在了“快”这一个字上。
  从2006年转战国内市场以来,麦包包尝到了做品牌的甜头。之前专做箱包OEM生意的麦包包创始人叶海峰有时为了揽单,3%的毛利也要做,往往是上亿的大生意最后赚到的不足百万。作为一家从传统外贸型OEM企业转变而来的品牌企业,麦包包用三年时间打造了一个“网货品牌”,根据不同群体进行风格定位,形成麦包包一系列品牌达18个,成为一年研发上万款新包,一天推出50个新产品并且实现“零库存”的网络明星企业。
  因为定位于“快时尚”,叶海峰一直向国外的快时尚品牌ZARA学习,建立了15天快速反应链,从发现最新的流行元素,到运用到包包的设计中,完成产品打版,并立刻进行小批量预售,只要7天就能完成;从设计到正式上架销售,也控制在15天内,而库存周期则从60天降到了45天。ZARA的产销周期是12天。
  ZARA的设计过程紧跟大众口味,是源于各店铺将信息传递给设计团队,让他们了解顾客的时尚需求。而电子商务帮了麦包包的忙。借助电子商务,麦包包得以收集所有有关客户行为的数据,比如客户的重复购买、访问深度、跳出率、二跳率、转化率,还有每个产品的点击率等等,用数字来解读顾客的商业行为,同样对客户未来购买行为的判断也用数字来说明和支撑,先收集数据,后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然后预测数据,做到让客户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最大化地降低库存积压,从而实现资金的快速流动。
  在这个过程中,麦包包的员工从两个人发展到700多人,麦包包从淘宝走向全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27

劉皇發硬起來 對抗政府

1 : GS(14)@2011-06-02 22:04:2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602&sec_id=4104&art_id=15306638

保障村民土地業權
鄉議局當前最大的難題是如何令政府妥善處理丁屋僭建問題。劉皇發不諱言此事將是新一屆任期內首務,即將在本月 13日與發展局商討此事的他更率先提醒政府,不能單憑法律手段解決,「應對之道在於按實際情況加以理順,而非不顧後果一刀切」,以免引起社會震盪及激發不必要的矛盾。

如果理順就唔好啦,村屋一早就唔應該長期存在
2 : onesee(1238)@2011-10-04 11:01:19

放錯地方啦
3 : 龍生(798)@2011-10-05 14:18:25

村屋...係衰在按唔得多同估價不足, 如果唔係, 我都幾鐘意...

朋友住西貢, 真的不錯

700尺, 連天台

大把野玩
4 : superkkw(6672)@2011-10-05 14:47:07

講咁多即係想要特權啦
5 : 龍生(798)@2011-10-05 15:39:22

一語中的
6 : Sunny^_^(11601)@2011-10-05 15:41:52

但係都好多問題嫁
7 : 龍生(798)@2011-10-05 15:45:52

夠而家的新樓2蚊尺管理費衰?

2蚊尺, 住800尺, 一個月交1600

交番十年8載, 有乜問題都解決啦
8 : Sunny^_^(11601)@2011-10-05 16:12:18

...咁都係
9 : GS(14)@2011-10-05 16:32:23

業權都可能有問題
10 : 龍生(798)@2011-10-05 16:35:38

講到我都好想買呀~~~死~~哈哈

下次影番幾張相俾你地睇丫
11 : GS(14)@2011-10-05 16:37:05

我等你的相
12 : calvinx(8907)@2011-10-06 00:41:10

其實佢既所謂理順, 會吾會反而引起社會(無丁屋人仕)震盪及激發不必要的矛盾? 有法不依重可以反咬人一刀切. 不如所有法律都吾駛跟, 因為會引起社會震盪及激發不必要的矛盾.
13 : 草帽(1253)@2011-10-07 00:08:35

全部都係利益啦. 我唔明點解到而家仲要傾囉, 僭健就要拆架啦.
14 : superkkw(6672)@2011-10-07 00:12:06

只有暴民同鄉下佬先要理順
你有冇見過響中環要咁做?
15 : calvinx(8907)@2011-10-07 00:19:05

因為順民, 吾駛理順都已經順左.
16 : 草帽(1253)@2011-10-07 00:24:06

真實既世界就是妳越惡越嘈, 政府才怕妳嘛. 做順民有咩用.
17 : terryyim(13133)@2011-10-07 13:31:48

妖,掃佢場啦,理順,理佢條命
僭建都話要理順,當正自己大晒,成班友仔當年霸地都未同佢地計,仲係度嘈
18 : 龍生(798)@2011-10-07 16:48:41

本身的地都係靠嘈靠惡霸番來的, 而家當然想重施故技啦....

我真心講, 睇政府個勢, 咁弱, 新界佬成功機會不小....
19 : 草帽(1253)@2011-10-07 16:51:04

以前丁屋條例都唔知邊個政府高官諗出黎. 我估佢應該發大達啦.
20 : 龍生(798)@2011-10-07 16:55:09

以前班新界佬夠惡, 港英唔想同佢地硬碰,

加上果時的市區都未發展, 交通又唔發達, 咪由佢地霸飽佢LOR

而家當然不是那麼一回事啦....
21 : calvinx(8907)@2011-10-07 16:55:49

嘩.....你亂講野, 一陣新界村民來搵你呀.

不過門面上期實我吾明點解個政府咁怕佢地, 可能真係有好多枱底野我地吾知.
22 : 龍生(798)@2011-10-07 17:01:09

因為佢地夠團結....

號召力也高, 惡得有道理

同中產唔同...中產一盤散沙, 政治冷感, 被宰割也是有道理的
23 : terryyim(13133)@2011-10-07 19:07:46

政府想爭取民望既話,搵依d人開刀係一個選擇
不過政府夠膽先算啦

中產係任何國家都係散沙
24 : GS(14)@2011-10-07 20:37:07

17樓提及
妖,掃佢場啦,理順,理佢條命
僭建都話要理順,當正自己大晒,成班友仔當年霸地都未同佢地計,仲係度嘈


要做野就要不顧一部分人利益,處處老好人,做不成事
25 : calvinx(8907)@2011-10-07 23:41:56

但而家個政府比我感覺係, 要搵錢就一定係幫小數有錢人,處處老好人,做不成事.

班地主有財有勢, 你有無聽過佢地做的乜野節, 請乜野人來做喜賓? 內地官員是也. 相信, 台面親, 台底更親 :)可能我地睇吾見之嗎.
26 : GS(14)@2011-10-08 08:56:23

買定D保險唔好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