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證監會調查18只股票操縱 你中槍了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31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9日通報市場操縱的查處情況,近期證監會依托大數據系統,目前已對18只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受調查企業包括中科雲網、百圓褲業、興民鋼圈、山東如意、湖南發展、鐵嶺新城、寶泰隆、寶鼎重工、元力股份、東江環保、中興商業、山東威達、寧波聯合、遠東傳動、科泰電源、新海股份、九鼎新材、珠江啤酒等。

張曉軍稱,目前的市場操縱出現了新的特點:一是操縱持續時間短,建倉拉擡出貨快等隱蔽性較強的類莊股操縱模式有所擡頭。二是涉案人集中資金優勢,以連續交易、對倒交易、虛假申報撤單、尾市拉擡等多種手法交叉並用。三是出現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通過上市公司發布選擇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縱股價的案件

針對當前市場運行特征和市場操縱行為新特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已於近期開展打擊市場操縱專項執法行動。一是拓寬線索渠道,強化實時監控,全面排查異動交易,依托大數據系統深入分析挖掘操縱市場線索;二是集中力量查出市場操縱案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三是進一步完善針對市場操縱案件的行刑銜接機制,提高行政執法的時效性,加大刑事追責力度。

發言人還稱,證監會與最高人民法院聯合發布通知,加強信用信息共享及司法協作建設,全國法院執行案件的管理系統與資本市場誠信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

在上周五的發布會上,證監會否認了曾對兩融類業務進行窗口指導的說法。對於此前市場關註的調查兩融杠桿一事,證監會表示,為促進證券公司融資類業務規範有序發展,按照今年證券公司現場檢查工作的統一安排,“我會將啟動第四季度現場檢查工作,對部分證券公司的融資類業務進行檢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79

證監會立案調查18股 市值管理成股價操縱“幌子”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2-22/885058.html

每經記者 趙陽戈 金微

12月19日的證監會新聞例會上,新聞發言人張曉軍通報了近期對市場操縱的查處情況。證監會依托大數據系統,目前已對18只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受調查股票包括此前市場熱炒的中科雲網、百圓褲業等,這18只個股的名字當晚齊刷刷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

值得註意的是,本次股票操縱案中出現了以市值管理為名的新型操縱手法。有機構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於目前市值管理尚未出臺頂層設計,規範邊界界定不清楚,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被扭曲,操縱股價、概念炒作等現象頻出,背後則是中小投資者面臨巨大虧損。

類莊股操縱有所擡頭/

張曉軍說,目前已對涉嫌操縱中科雲網、百圓褲業、興民鋼圈、山東如意、湖南發展、鐵嶺新城、寶泰隆、寶鼎重工、元力股份、東江環保、中興商業、山東威達、寧波聯合、遠東傳動、科泰電源、新海股份、九鼎新材、珠江啤酒等18只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張曉軍指出,今年以來,市場操縱行為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新特點:一是操縱持續時間短,建倉拉擡出貨快等隱蔽性較強的類莊股操縱模式有所擡頭;二是涉案人集中資金優勢,以連續交易、對倒交易、虛假申報撤單、尾市拉擡等多種手法交叉並用,操縱股價非法獲利巨大。

有私募機構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連續交易指在買盤三、四、五的位置掛強大的托板,等待時機,當買一、買二位置聚集了大量散戶的買單之後,突然一筆大賣單把買一、買二的單子全部掃光;對倒交易則是人為制造成交量大的假象,誘買居多。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很多莊家已改進操縱方法,現在主要是滾動拉升聯合坐莊。

上述私募人士指出,莊股或類莊股主要是利用資金或信息優勢短期或長期操縱股價的行為,與市場一致性預期形成的大資金買賣不同,很多操盤手可以通過特殊的成交異動分辨出這類莊股。他給記者發來了莊家出貨的多種形態,包括對敲式心電圖經典出貨、釣魚線式經典出貨、斷崖式出貨等手法。

“像斷崖式出貨,通常主力假裝拉升後突然一筆或者連續幾筆大單狠狠砸下來,把所有買單全部吃掉。通常落差都在3%以上。為了吸引資金接盤,主力砸下來後會在買二的位置掛出大單來假裝護盤,然後再次大單砸盤。”上述私募人士說。

扭曲的市值管理/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熱衷於通過並購重組進行市值管理,利用一二級市場聯動進行資本運作。

2014年5月9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目前證監會正在研究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制度,鼓勵上市公司通過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完善公司治理,改善經營管理,實實在在可持續地為公司創造價值。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市值管理是與西方國家接軌的一種做法,比如拆股、縮股、股權激勵等,用股權管理的方式來引導股份的變動,給投資者心理上的暗示。“目前我國市值管理當中的違規行為主要是內幕交易或市場操縱,比如什麽時候增持或減持完全是企業說了算。但通過大數據分析或過濾可以發現蛛絲馬跡,這是監管的重大進步。”

董登新說,現在很多股東(包括牛散),他們為了獲取短期暴利,甚至滲透到公司內部非法操縱股價進行漁利,“有些牛散利用調研的名義發布似是而非的信息,以達到操縱股價的目的”。

張曉軍指出,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通過上市公司發布選擇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縱股價的案件。

上述私募人士介紹,上市公司選擇性發布信息無非就是配合機構,讓其借利好出貨、借利空吸籌等。

記者註意到,在涉案的18只個股中,有15只屬於中小板、2只創業板、1只主板。其中部分個股基本無業績支撐,個別公司甚至出現連續兩年虧損,多為靠炒作電商、雲計算等概念吸金拉升。

“由於目前市值管理尚未出臺頂層設計、規範邊界未清楚界定,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被扭曲,操縱股價、概念炒作等現象頻出,而這背後是中小投資者遭受巨大損失。”一位投資機構人士稱。

張曉軍指出,證監會已於近期開展打擊市場操縱專項執法行動。一是拓寬線索渠道,強化實時監控,全面排查異動交易,依托大數據系統深入分析挖掘操縱市場線索;二是集中力量查處市場操縱案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三是進一步完善針對市場操縱案件的行刑銜接機制,提高行政執法的時效性,加大刑事追責力度。

部分公司盤面異常回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本次涉案的18家公司,大多總股本或者流通股本“嬌小”,有熱門公司但屬於“非主流”,部分公司還存在“前科”,不少標的盤面出現過股價異動,伴隨的表面原因或涉及股權爭奪,或涉及定增。

◎中科雲網(002306)

主業:從餐飲轉向新媒體大數據領域

業績:2013年虧損5.64億元,2014年前三季度虧損9562.6萬元

股本:總股本8億,流通股6.52億

“前科”:2014年1月,公司一系列對外投資會計處理違反企業會計準則,監管層對董事長孟凱、財務總監詹毓倩、前董秘李強、時任董秘熊國勝給予通報批評。

盤面回顧:2014年7月29日,停牌1個多月的湘鄂情(中科雲網曾用名)複牌,與安徽廣電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擬投資15億~25億元開拓家庭智能有線電視終端服務的潛在市場。複牌後20多個交易日股價實現翻番。

10月10日,公司收到北京市證監局《決定書》,北京證監局指出,中科雲網存在三個問題:在增信房產上設定在先抵押違反了公司承諾;公司陜西房產在先抵押的程序和披露違反法規;公司在增信措施進展情況的披露違反法規。10月12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 《調查通知書》:“因涉嫌證券違法違規行為,根據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我會決定對你公司立案調查。”

隨後,中科雲網股價掉頭向下,如今幾乎“腰斬”。

流通股東名單顯示,6月份停牌前,中科雲網突然獲得了不少新入場資金的青睞。中報顯示,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出現了6個新面孔,如兩個宏贏信托計劃新晉為十大流通股東,象泰一號加倉,東吳嘉禾優勢精選和東吳價值成長雙動力新晉。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雲網因主業轉型,人事變動極為頻繁,12月12日副總裁、董秘李漪辭職,這已是公司年內第14次發布高管辭職公告。

◎百圓褲業(002640)

主業:服裝

業績:2013年盈利3149.07萬元,2014年前三季度盈利1571.09萬元

股本:總股本2.12,流通股9791萬

“前科”:無

盤面回顧:百圓褲業2014年7月宣布收購環球易購,消息出爐後各大機構紛紛看好,股價連續“一”字漲停,27個交易日累計漲幅232%。

值得註意的是,百圓褲業的停牌時間為4月8日,複牌時間為7月,也就是說整個二季度僅有4個交易日,但就在這4個交易日內,其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變臉”,這一異常現象受到市場極大關註。

公開信息顯示,在這4個交易日中,只有3名自然人股東賬戶沒有發生變化,其他7名股東全部“易主”。其中,一季度末並未上榜的自然人趙誠在二季度末持股數赫然達到32.94萬股,位列十大流通股東榜首。由於一季度末十大流通股東的上榜 “門檻”為13.5萬股,這意味著趙誠在4月初的4個交易日內至少買入了約20萬股,按照期間15元/股的均價計算,動用資金近300萬元。如果其此前未持有百圓褲業股票的話,則意味著其在4月初一舉掃貨近500萬元。

此外,截至二季度末持股超過13.5萬股的新入榜股東還有張蓓、吳立前,持股量分別為19.18萬股和18.75萬股。

從盤面上看,停牌前3天 (4月2日~4月4日),百圓褲業股價累計上漲12.30%,並連續兩日登上深交所龍虎榜,成交量明顯放大,單日換手率最高達32.51%。查閱公司公告,此前並無重大利好消息,且同板塊個股也未集體大漲。

◎山東如意(002193)

主業:精紡呢絨

業績:2013年盈利239.46萬元,2014年前三季度盈利1336.54萬元

股本:總股本1.6,流通股1.6億

“前科”:2010年9月,山東如意因對日常關聯交易事項未及時履行相應審批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監管部門對公司給予通報批評,董事長邱亞夫,董事、總經理邱棟,董事孫衛嬰、武振全,獨立董事李誌文、郭魯偉、艾新亞,時任副董事長、董事會秘書王燕,時任總會計師史衍海受到通報批評處分,受處分的還有2個時任保薦代表人。

盤面回顧:山東如意在2014年3月公告稱,根據相關股權轉讓協議,如意科技通過股權受讓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毛紡集團新的控股股東,共持有毛紡集團52.01%的股權,因公司董事長邱亞夫通過如意投資持有如意科技53.33%的股權,故成為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本次權益變動構成管理層收購。

從盤面來看,3月3日複牌後山東如意的股價也同樣異於平常,3天“一字板”漲停後,緊接著就是天量的高開下跌,幾經折騰,股價回到停牌前。

4月份,因公司董事會結構調整,董事會收到董事邱棟、李明波、石爽、武振全、蔣惠、孫衛嬰、崔居易、顧風美,獨立董事陳樹津、艾新亞的書面辭職報告。

◎中興商業(000715)

主業:百貨

業績:2013年盈利1.07億元,2014年前三季度盈利5454.41萬元

股本:總股本2.79,流通股2.78萬

“前科”:無

盤面回顧:中興商業8月19日起停牌,正在籌劃重大事項為資產註入,而在此前有分析稱停牌是大股東為反擊舉牌方而設。公開信息顯示,大商系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舉牌之後,持股達到20%,位列第二大股東,威脅了持股33%的大股東,與此同時,第三大股東杭州如山創業投資也在舉牌之中,背後站位不明。

盤面上看,中興商業的股價走勢明顯“不正常”,尤其是5月14~19日的4個交易日,累計跌幅達到28%,區間振幅達到46%,回查公司公告沒有任何異常情況。5月19日中興商業公告稱,目前經營情況一切正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48

證監會調查18只股票操縱 你中槍了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31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9日通報市場操縱的查處情況,近期證監會依托大數據系統,目前已對18只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這18只股票包括中科雲網、百圓褲業、興民鋼圈、山東如意、湖南發展、鐵嶺新城、寶泰隆、寶鼎重工、元力股份、東江環保、中興商業、山東威達、寧波聯合、遠東傳動、科泰電源、新海股份、九鼎新材、珠江啤酒等。

張曉軍稱,目前的市場操縱出現了新的特點:一是操縱持續時間短,建倉拉擡出貨快等隱蔽性較強的類莊股操縱模式有所擡頭。二是涉案人集中資金優勢,以連續交易、對倒交易、虛假申報撤單、尾市拉擡等多種手法交叉並用。三是出現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通過上市公司發布選擇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縱股價的案件

針對當前市場運行特征和市場操縱行為新特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已於近期開展打擊市場操縱專項執法行動。一是拓寬線索渠道,強化實時監控,全面排查異動交易,依托大數據系統深入分析挖掘操縱市場線索;二是集中力量查出市場操縱案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三是進一步完善針對市場操縱案件的行刑銜接機制,提高行政執法的時效性,加大刑事追責力度。

發言人還稱,證監會與最高人民法院聯合發布通知,加強信用信息共享及司法協作建設,全國法院執行案件的管理系統與資本市場誠信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

在上周五的發布會上,證監會否認了曾對兩融類業務進行窗口指導的說法。對於此前市場關註的調查兩融杠桿一事,證監會表示,為促進證券公司融資類業務規範有序發展,按照今年證券公司現場檢查工作的統一安排,“我會將啟動第四季度現場檢查工作,對部分證券公司的融資類業務進行檢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29

A股“結構性熊市”從何來:證監會調查重挫小盤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28

證監會對股價操縱進行調查一事引發了市場對小盤股的擔憂。

昨天創業板大跌了4.9%,這是2013年12月2日來的最大跌幅,大量股票跌停。

就在上周五(19日),證監會通報了市場操縱的查處情況,其稱目前已對18只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證監會提到,目前的市場操縱出現了新的特點,其中操縱持續時間短,建倉拉擡出貨快等隱蔽性較強的類莊股操縱模式有所擡頭。

這18只股票有15只是在中小板上市,2只為創業板股,還有一個在上交所主板交易。這些股票中,昨天13只一字跌停,湖南發展跌逾8%,其余4只股票處在停牌期間。

但值得註意的是,調查主要集中在近期推高相關股票的機構和個人,這些股票所屬的公司本身並非目標。

彭博引述浙商證券的分析師Zhang Yanbing評論稱,投資者應該警惕那些基本面較弱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在監管層正出手打擊股價操縱之時。

“監管層調查股價操縱正在影響那些長得過快的股票,尤其是小市值股,所以你看到創業板大跌。”華西證券的分析師Mao Sheng也對彭博提到。

隨著A股屢創多年新高,證監會以及官方媒體都在頻頻警示風險。本月早些時候,證監會提到,投資者在進入股市時必須考慮風險。

截至上周五,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達到10,070.1億元,這意味著兩融業務規模在一年不到時間內增長了近兩倍。

最近幾個月,中國股市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全球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滬指今年已經上漲了48%,創業板從去年以來漲幅高達113%,而中國經濟卻在一路放緩,今年或創1990年來最低增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94

證監會:爭取盡快將A股納入國際指數 吸引國際資本參與A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24

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祁斌日前稱,應抓住滬港通推出效果良好的契機,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國際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梳理和消除國際資本進入滬港通的障礙,爭取盡快將A股納入MSCI和FTSE指數,加大向國際機構投資者宣傳和推介的力度,提高國際機構投資者在A股市場的參與度。

據《證券日報》等國內媒體報道,祁斌表示,滬港通順利推出,效果良好,已經開始顯現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戰略作用,應抓住契機,深化滬港通機制,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國際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

祁斌認為,近期A股市場的空前活躍再次證明,中國資本市場從來都不缺乏資金,A股市場從來都具有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的潛力,但A股市場缺乏相對理性、長期、機構化的資金,應梳理和消除滬港通現存國際資本進入的障礙,爭取盡快將A股納入MSCI和FTSE指數,加大向國際機構投資者宣傳和推介的力度,穩步提高A股市場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程度,建立和完善外資大規模進出A股市場和系統性風險的監控機制。

祁斌以上表態提到的MSCI中文名為明晟,是擁有各類對沖基金等約7500家客戶的投資決策支持工具供應商。明晟標誌指數的MSCI全球股票指數覆蓋了70個發達及新興市場中超過14000只股票,是跨境股票基金最廣泛使用的業績基準指數,全球超過500只ETF以MSCI指數作為跟蹤標的。

據明晟估計,全球有近7萬億美元資產以 MSCI 指數作為基準。因此,一個市場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標誌著該市場的資本開放程度,納入後將被更廣泛的全球投資者納入可投資範圍。

去年6月12日,明晟公司宣布將對中國A股進行評估,引發市場對A股加入新興市場指數可引入外資帶動A股走出熊市的熱議。今年6月11日,明晟公司在年度市場劃分審議中,決定暫不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稱是因為A股投資有限制,但仍保留在審核名單上,將在明年年中考慮是否將A股納入。

海通期貨研究所近日報告認為,今年A股進駐MSCI股指從審核到被拒絕,歸因於外資入市的限額制度和資本匯入期限限制。“滬港通”的成功開通或將促使明晟公司重新考慮 A 股納入的提案,也吸引富時(FTSE)、標普(Standard & Poor’s)這些專業指數服務的大型機構考慮將 A 股納入其系統,服務更多世界級投資機構。

海通報告提到,截至今年10月30日,MSCI 新興市場指數總市值為 7.98 萬億美元,按照 0.57%權重計算,未來國際機構性投資進駐 A 股市場的資金為 454.86 億美元,即人民幣2797 億元。

華爾街機構也看好A股被納入國際股指。上月華爾街見聞曾援引高盛報告觀點稱,韓國和臺灣的經驗顯示,隨著滬港通的開通,中國A股很快將被納入全球基準股指。A股有望的市值和漲幅有望邁上新臺階。

上述報告指出,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在外資開放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僅一年時間里,臺灣股指大漲40%,市值增長27%。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前三年里,韓國股指猛漲65%,市值增加79%,交易量上升153%,外資交易占比從1%漲至3.8%。下圖來自高盛。

A股,MSCI,中國股市,FTS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38

證監會:爭取盡快將A股納入國際指數 吸引國際資本參與A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24

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祁斌日前稱,應抓住滬港通推出效果良好的契機,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國際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梳理和消除國際資本進入滬港通的障礙,爭取盡快將A股納入MSCI和FTSE指數,加大向國際機構投資者宣傳和推介的力度,提高國際機構投資者在A股市場的參與度。

據《證券日報》等國內媒體報道,祁斌表示,滬港通順利推出,效果良好,已經開始顯現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戰略作用,應抓住契機,深化滬港通機制,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國際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

祁斌認為,近期A股市場的空前活躍再次證明,中國資本市場從來都不缺乏資金,A股市場從來都具有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的潛力,但A股市場缺乏相對理性、長期、機構化的資金,應梳理和消除滬港通現存國際資本進入的障礙,爭取盡快將A股納入MSCI和FTSE指數,加大向國際機構投資者宣傳和推介的力度,穩步提高A股市場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程度,建立和完善外資大規模進出A股市場和系統性風險的監控機制。

祁斌以上表態提到的MSCI中文名為明晟,是擁有各類對沖基金等約7500家客戶的投資決策支持工具供應商。明晟標誌指數的MSCI全球股票指數覆蓋了70個發達及新興市場中超過14000只股票,是跨境股票基金最廣泛使用的業績基準指數,全球超過500只ETF以MSCI指數作為跟蹤標的。

據明晟估計,全球有近7萬億美元資產以 MSCI 指數作為基準。因此,一個市場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標誌著該市場的資本開放程度,納入後將被更廣泛的全球投資者納入可投資範圍。

去年6月12日,明晟公司宣布將對中國A股進行評估,引發市場對A股加入新興市場指數可引入外資帶動A股走出熊市的熱議。今年6月11日,明晟公司在年度市場劃分審議中,決定暫不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稱是因為A股投資有限制,但仍保留在審核名單上,將在明年年中考慮是否將A股納入。

海通期貨研究所近日報告認為,今年A股進駐MSCI股指從審核到被拒絕,歸因於外資入市的限額制度和資本匯入期限限制。“滬港通”的成功開通或將促使明晟公司重新考慮 A 股納入的提案,也吸引富時(FTSE)、標普(Standard & Poor’s)這些專業指數服務的大型機構考慮將 A 股納入其系統,服務更多世界級投資機構。

海通報告提到,截至今年10月30日,MSCI 新興市場指數總市值為 7.98 萬億美元,按照 0.57%權重計算,未來國際機構性投資進駐 A 股市場的資金為 454.86 億美元,即人民幣2797 億元。

華爾街機構也看好A股被納入國際股指。上月華爾街見聞曾援引高盛報告觀點稱,韓國和臺灣的經驗顯示,隨著滬港通的開通,中國A股很快將被納入全球基準股指。A股有望的市值和漲幅有望邁上新臺階。

上述報告指出,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在外資開放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僅一年時間里,臺灣股指大漲40%,市值增長27%。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前三年里,韓國股指猛漲65%,市值增加79%,交易量上升153%,外資交易占比從1%漲至3.8%。下圖來自高盛。

A股,MSCI,中國股市,FTS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39

大智慧:部分證監局已叫停新增傘型信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31

20141216033258239

大智慧通訊社,多位券商人士透露,部分證監局目前已叫停了新增傘型信托。業內人士分析,新增傘型信托被叫停的原因,可能主要源於本輪“瘋牛”行情中,杠桿助推市場大漲大跌,相較於兩融,傘型信托杠桿比例更高,最高可以達到5倍。

華東某券商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

有地方證監局叫停了傘形信托,之前的還是可以做,但是新增的沒法做了。新增傘型信托被叫停原因主要是監管層控制風險,預測新增傘型信托被叫停可能很快就會蔓延至全國範圍。我們現在正在積極新增子賬戶,儲備足夠多的子賬戶,防範於未然,指不定哪天全國範圍內叫停了,其他券商也是這麽做的吧。

另外一位券商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有地方證監局的確口頭叫停了新增傘型信托產品,但是原來的還可以做,從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杭州等地的傘型信托產品尚未被叫停。

某信托公司助理總裁向大智慧通訊社分析,證監局口頭叫停新增傘型信托的可能性比較大。從之前的經驗來看,此前也出現監管層口頭叫停某些業務的情況,主要是擔心短期內出現一定的風險。本次由證監局叫停主要與目前股市相關。高杠桿導致了本輪股市行情的大漲大跌,監管層之所以叫停新增傘型信托,主要擔心股市出現大風險,也是保護投資者的一種行為。

傘形信托是結構化證券類信托的一種,在一個主信托賬戶下面,通過交易系統拆分成多個子賬戶,每個子賬戶都是一個小型的結構化信托,有單獨的優先級和劣後級委托人,彼此獨立運作,劣後級委托人作為投資顧問,利用杠桿在股票市場運作優先級資金。信托公司通過其信息技術和風控平臺,對每個子賬戶進行監控。

一名信托公司傘形信托業務負責人向《理財周報》介紹,這類產品能夠設計為開放式,可以隨時加入新的客戶(指劣後級),對於每個客戶的參與門檻也可以適當降低,現在主流的每個子賬戶劣後級門檻在500萬元,但部分可以做到300萬甚至更少。

該負責人估算,從全行業看,保守估計傘形信托市場存量規模不低於1500億元,其中最大的一家存量超過300億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61

證監會:將研究允許QFII投資內地國債期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87

中國證監會今日表示,將研究允許QFII投資內地國債期貨,將支持QFII和RQFII投資全國股轉系統掛牌股票。

此外,證券公司可試點開展股轉系統股票質押式回購。

證監會稱,今日將發布關於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參與全國股轉系統業務的有關通知。主要內容包括:

明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參與股轉系統掛牌推薦、持續督導有關要求;推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開展做市業務,明確風險管理等要求;明確券商、基金投資股轉系統掛牌股票的要求,壯大全國股轉系統機構投資者隊伍,基金可試點推出針對股轉系統市場的公募產品;明確支持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到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利用多種渠道融資補充資本金,申請掛牌的機構無需通過證監會事前審批;督促強化合規風控管理水平,確保業務開展規範有序。

外資摩拳擦掌

華爾街見聞網站10月中旬介紹過,SEC文件資料顯示,至少有4家機構已經遞交了相關文件,意圖進軍中國債券市場。包括德意誌銀行、Global X Funds、 KraneShares和Van Eck Global。預計這些公司的基金產品將主要投資人民幣相關資產,涉及中國國債和企業債;另外一部分則會投資特定的資產,比如商業票據。基金的客戶對象則包括機構和個人投資者。

根據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的6月數據,中國企業債的規模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目前中國國債市場規模大約為3萬億美元,企業債規模則為1.5萬億美元。

雖然貨幣升值、企業債務違約和監管風險均不容忽視,不過相對較高的債券收益以及和全球債市聯動性較低的特點還是令投資者趨之若鶩。匯豐控股亞太區固定資產負責人在接受路透電話采訪時認為,中國債市的收益率十分具有吸引力。無論歐元區還是美國的債券市場都無法提供類似的高回報。

10年期中國國債的收益率為4%,美債和金邊債則在2.3%左右。而如果中國經濟一步放緩引發中國央行降息的話,債券的賬面價值則會水漲船高。

進一步開放

近期中國證監會加大了市場開放的力度。

12月12日,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開展原油期貨交易。上市原油期貨有利於完善我國原油市場體系,形成市場化原油價格機制,助推完善原油期貨價格體系。下一階段,證監會將會同相關部委發布原油期貨相關規定。

證監會還表示,將發布與上市原油期貨相關的各項配套政策和管理辦法。根據準備情況,將擇機批準掛牌上市原油期貨合約的日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05

證監決定危害投資者利益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1/06/%E8%AD%89%E7%9B%A3%E6%B1%BA%E5%AE%9A%E5%8D%B1%E5%AE%B3%E6%8A%95%E8%B3%87%E8%80%85%E5%88%A9%E7%9B%8A/

2014年底香港證監會作了兩個非常具爭議性的決定,財經新聞界及金融界對證監的行動有不同的意見,指證監決定危害言論及新聞自由,傷害投資者的知情權,及損害投資者的利益。股壇長毛韋伯(David Webb)指證監行動扼殺言論及研究的自由,有殺一警百,及噤若寒蟬的效應。獨立評論員雲地金(Jake Van der Kamp)向來都不滿香港證監會的行動,指香港證監越權,做不應該做的事。

1416451976_4957

 

自2010年美國沽空機構混水發表不利中國森林的報告後,中國的民企成為國際沽空機構的狙擊對象。一些沽空機構例如混水,匿名,橡木等對發表一些對民企不利的報告,指民企造假,業務不存在或者盈利是虛構,從而沽空獲利。評級機構穆迪更在2011年7月發表紅旗報告,包括61間內地民企公司,指其帳目有問題,或者公司管治有問題。其中被插得最多紅旗的上市公司西部水泥,永輝焦煤,恆大,旭光等截至2014年12月底,股價跌9成,恆生指數亦因為穆迪的紅旗報告而急跌689點。證監市場行為失當審裁處認為穆迪行為失當,2014年11月3日裁定穆迪行為失當,違反多項持牌人守則,判決公開譴責及罰款2300萬元。穆迪不服上訴,指其紅旗報告是有根有據,是其業務的一部份,是信貸評級的延伸,而不是沽空套利。穆迪在2014年11月24日上訴,指其報告根據61間公司業務欠透明度,盈利及現金流差,及財政報告質素低劣,但穆迪要求閉門審議,要求上訴及法律程序保密。市場行為失當審裁處否決穆迪閉門會議的要求,排期2015年1月8日審訊。

另外沽空機構橡木在2012年6月21日發表不利恆大的研究報告,指恆大帳目有不清楚的地方,用表外項目隱瞞真實負債情況。用公司的錢去成立足球學校及花幾千萬去攪恆大足球隊,對公司業績完全沒有貢獻。橡木在發表報告前已經沽空410萬股恆大地產,發表報告當天,恆大股價跌兩成,橡目錄得帳面利潤280萬元,最後結算仍有170萬的純利。證監的市場行為失當審裁處,向橡木及其主管Andrew Left 採取法律行動。證監指橡木用不真實的資料,發表誤導性及持續失實的報告。

香港證監去年底採取的兩項行動對保障投資者可以說是,一個大退步。自從2001年民企上市後,醜聞不絕,最早是歐亞農業被揭發,造假數,結果楊斌被內地政府起訴,判16年監獄。之後民企的醜聞未停過,混水揭發中國森林造假,還有很多民企忽然倒閉,去年有福建時裝零售商諾奇。混水的主管說民企和假帳,可以說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有沽空機構或者是研究機構發表負面報告,揭穿令到一些造假帳的公司。因為這些負面報告,港交所及證監都收緊了民企上市的審核,其實對投資者是一種保障。保薦人和投資銀行,往往為了做生意,不會或不敢發表不利其客戶的負面報告,其獨立性及客觀性令人懷疑。如果香港證監不能容忍負面報告,要向沽空機構或評級機構採取市場行為失當的法律行動,對言論自由是一個大倒退,之後市場只會有正面報告,不會有負面報告,市場不會有獨立報告。

市場失去獨立的研究,只會令投資者更加沒有保障,投資者只會看到為了搶生意粉飾太平的吹水報告。金融市場本來就不公平,一面倒傾向賣股票的上市公司。現在失去沽空機構和評級機構的報告,市場上根本沒有可信的研究報告,投資者更加任人魚肉。監管機構不去監管造假的上市公司,還助紂為虐,採取行動來打擊發表真實研究報告的機構,絕對是倒行逆施,是香港金融市場的一個大倒退。造假的企業更加肆無忌憚的橫行,吸取無辜投資者的金錢,這絕對是一個不正義的行動。

 

Raging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94

證監會1月10日註冊制會議座談紀要【轉帖】 Magicqw

來源: http://xueqiu.com/5277310522/35106813

來源:Wind資訊
新浪財經報道,1月10日,證監會召開證券發行註冊制會議。會議提出,證券註冊制後發行定價市場化,證監會不幹預,但可能在發行節奏上會調整。關於新股發行節奏,現在已開始加快,將來也會加快發行節奏。本次會議座談詳情如下:


1、發行審核權放給交易所,是證監會高層基本確定的事,證監會將此作為簡政放權的具體措施向中央作出交代,這是政治任務,其他都是技術問題。

2、放權的時間:一是六月份全部放,二是上半年放再融資,下半年放IPO,有待最終決定。

3、放給交易所後,交易所負責發行審核,證監會負責註冊,交易所審核通過的證監會不再提異議。


4、註冊制後,審核由交易所,發行定價市場化,證監會不幹預,但可能在發行節奏上會調整。

5、施行註冊制,審核權放給交易所後,門檻不會比以前更高,發行節奏肯定加快,但也不會一下子變化太大,變得太寬松,上市的企業一下子增加得太多,發行市盈率會更趨理性和正常的市場值,但也是逐漸回歸的過程。

6、關於發行節奏,現在已經開始加快,將來也會加快發行節奏,2010年曾經發行過300家,我個人認為將來一年發400家應該是沒問題的,但發行速度到底快到什麽程度,一年能發多少家,這還要看市場的情況,不是預選能設定的。

7、審核的關註點主要是財務的真實性,信息披露的合規性,公司運作的合法性,對公司經營和行業不作實質性判斷,也不要求公司盈利持續增長。

8、關於新老劃斷會有一個過渡期不收材料的問題,到目前沒有聽到過這個計劃,證監會今後不太會做這樣的安排,有可能是一旦施行註冊制,會把積壓的材料也一起分給交易所去審。總之,這是個具體問題。

9、新三板轉創業板的特殊通道問題沒有再研究下去,基本上不采取創業板特殊通道方式。轉板的通道肯定會打開,符合條件的可直接轉創業板或主板。

10、新三板目前掛牌企業已達1700家,發展速度很快,但交投不活躍,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大多掛牌企業的基礎較差,另一方面是對合格投資者的要求過高,500萬的資產,還有就是交易方式為協議加做市商,比起交易所市場集合競價,自動撮合成交當然活躍度是不同的。下一步可能要修改合格投資者的標準。

11、環保核查問題。2014年底前,作為減少行政審批的措施,已廢止了要求環保核查的規定,無論是重汙染行業還是輕汙染行業,只考量日常的環保管理,只要是環保管理和排放標準都達標即可,但是要註意過往有無重大環保方面的處罰事項。農藥企業上市沒問題,環保方面只要符合日常的環保管理標準即可。

12、關於對券商、保險等企業發行上市有無綠色通道,回答是沒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