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台,夢想啟示錄 朱凌凌(白只, 朱柏康, 陳文進) 2017-03-31

1 : GS(14)@2017-04-10 01:15:12

https://www.am730.com.hk/news/%E ... 6%87%e9%80%b2-72514

「知唔知,『朱凌凌』本來係樂隊?」冷不防,白只這一問。怎會不知?朱凌凌是去年Clockenflap音樂節的表演樂隊之一,不過,在香港玩獨立音樂,向來路難行。2005年成立,5名成員都是演藝學院出身,曾經站於叱咤頒獎台,在舞台上,他們既會夾band唱歌,也會演舞台劇,亦曾在網上平台發布令你捧腹大笑的搞Gag短片,最近他們更跳進電視台,不是慣性收視的大台,而是自編自導自演的ViuTV電視劇,導演陳文進(Chris)強調,「今次是作品,不只是電視劇。」作品是總結12年的「轉台」經驗,淨煉出來的世界觀,是為夢想啟示錄。

文:許惠敏

圖:陳奕釗

場地:Homemade Party



news-images
news-images

轉台的挑戰
朱凌凌向來活躍於舞台,何解竟突然跑去拍劇,還要包辦台前幕後一腳踢?故事要從5年前說起,朱凌凌為一個新開的頻道,撰寫13集處境喜劇的劇本,最後新頻道開不成,劇本只得放進抽屜底,直至去年,ViuTV邀請他們主持真人騷節目,五子卻沒大興趣,提出反建議,將封塵的劇本交予電視台,「他們睇完覺ok,但要改為20集每集半個鐘的劇本,故事要說得更貼近這年代。」白只細訴緣由,既然契機來到,便抱著戰戰兢兢的態度一試,畢竟,5位都是電視新鮮人,難免遇上滑鐵盧,「坦白說,用影像說故事,絕非我們的強項,邊拍邊剪片,拍了5組戲,大概是一集的內容,效果和節奏都不如想像,表達不到信息,完全唔work!」於是,導演Chris狠下心腸,決定重拍,他笑言,「可能係電視史上第一次!不過,難得有機會一齊做這件事,即使在香港(電視觀眾)或可過關,我們覺得要對得住自己。」拍戲,經常被形容為「燒銀紙」的行業,每個製作都有成本限制,重拍,需要額外的時間、金錢、人力,白只續說:「所以,這是艱難的決定,先不計我們的人工,劇組人員是受薪的,其他演員亦未必有期,重拍就像大手術,要從頭細想戲軌如何走,但慶幸Chris做了明智決定,算是付了學費,也感到proud of this。」該劇是ViuTV首個播足五晚的劇集,能否吸引慣性觀眾轉台,已不在控制之內,他們能做的,只有費盡心力,務求拍出滿意之作。


追夢 注定是悲劇?
出道以來,朱凌凌的歌曲,都是傳遞勇於發夢的信息,但隨著各人有自己的發展,自09年開始已沒有推出新歌,昔日勇者無懼的小伙子,已經步向中年,心頭已是另一番滋味,「早前,要為Clockenflap表演選歌,曾想過初出道的《Revolution》,但重看歌詞,好肉麻,不再是那種情懷,覺得唔貼地,我們仍鼓勵發夢,但不要想有錢或其他回報(改變世界),最興奮、刺激是當下的過程。」試過奮不顧身,不免身帶傷痕,也不乏領悟,如今五子合作編導演新劇,寫成一齣夢想啟示錄,《午夜伴廊》講述一支在油麻地歌廳玩音樂的樂隊,千方百計挽救歌廳生意,最終各人放棄夢想,白只直言,「希望觀眾不要抱太多fantasy,追夢的人並非特別高尚或值得尊重,不追夢也毋須貶低自己,經過十多年,在這個充滿Donald Trump、金正恩的互聯網年代,發夢不會有回報,只會焦頭爛額,所以故事是悲劇收場,但過程會好好笑。」縱然結局不似預期,至少每集能笑破肚皮,Chris深盼觀眾在悲喜情節中得著啟示,「在香港的快速文化下,樣樣要求『快、靚、正、爆笑』,若觀眾睇完,對於自己追尋夢想或生命的看法,有所不同,已算做到一點點了。」Chris如是說。


對世界 有無睇法?
劇集製作,從劇本創作到角色設計,已是朱凌凌一次共同追夢的旅程,是嶄新體驗,也是寶貴一課。Chris雖有廣告製作經驗,但擔任電視劇導演,則屬首次,「最大考驗是寫字,因為跳舞出身,講形體和畫面,這次卻要用文字將畫面寫出來。」幸好,幾年前他曾給自己功課,每天回家都要看戲,累積下來的觀影經驗,幫上點忙,「每集只有30分鐘,必須要簡單直接表達訊息,不能像韓劇般拖拖拉拉。」不過,說到底,仍是甚麼人便拍甚麼劇,「無論文字或影像,最重要是你對世界有無睇法?你要寫一些東西出來,不能左抄右抄,要不斷撫心自問,過程好辛苦,夢想啟示錄,正是經過十多年,朱凌凌的世界觀。」嘔心瀝血設計的角色情節,都結合了這些年在演藝圈追夢的親身體會和觀察,朱柏康(朱康)演一個愛音樂的尼泊爾籍雜工,「在這個外國人身上,看到單純地活在當下的一面,從窮困的家鄉來港定居,為人正面又懂欣賞別人,可惜活在充滿怨氣的環境,漸漸出現反差,成為個悲劇人物。」出身於舞台,轉到鏡頭前演戲,朱康認為,最重要是調校能量,「老實講,仍在拿捏中,但不會造成困擾,反覺很有趣,拍劇的鏡頭太近、太清楚,稍為不在狀態,便會很明顯,如何從容地『在狀態』,便成為一種練習,可幫助舞台演出。」


苦也是甘
談夢想,不能只說「金句」,要貼地,先訣是親身的血肉經驗,白只演一個愛音樂的肥仔,徘徊於個人夢想與家人期望之間,「我讀演藝學院時,所有同學都在發夢,在經濟主導的年代,家人總是會擔心。」起初,角色沒太多經濟負擔,只想成為星級搖滾樂手,漸漸面對歌廳加租、唱歌變天才表演、觀眾與個人喜好的落差、已婚買樓的中學同學、年華漸老的母親,最終放棄音樂,「這些都是發夢必經的階段,真係要奮不顧身,預設會負資產、無飯食、令最愛的人擔心,否則便不要發夢。」去年,白只憑《踏血尋梅》獲得多個演員獎項,被視為苦盡甘來的奮鬥史,白只卻已預設了吃苦乃必然,所謂「甘來」,正是享受當下,這次瞓身拍劇,事事親力親為,工時超長,「電影用百多分鐘呈現自己的角色,舞台劇是2至3小時,這齣電視劇卻是20集,有3至4個月去理解角色,我不會說角色入血,但有一種與角色共同生活的和諧,很享受。」


一場修練
劇中人物,最終放棄夢想;現實中,三子的追夢心態又如何?「現在是修練時間,無論是心態、專業、修養或技巧上,要讓自己更精準,對不想接的job,狠心say no。」近年,白只開始登上大銀幕,影像世界,正是目前的修練場,他只認真地說:「做舞台劇都十多年,也未夠膽說自己是老行尊,何況是影像世界?即使獲得獎項,自己騙不了自己,拍戲要配合天時地利人和,導演、對手、剪接……豈止我白只一人?電影世界太大,至少再拍多十幾套戲,才開始感受到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已沒多少青春可給荒廢,當時間成了關鍵詞,義無反顧,便不能再是漫無目的,Chris緊接著說:「時間無多,不容再浪費,生活的細節,盡量做好,別再三考慮結果,你拿甚麼跟別人比?最大的宇宙在自己,最緊要對自己忠誠!」剛剛結婚的朱康直言,會實際點發夢,不再把自己想得太宏大,「年輕是不停衝,別人的反應,又會觸發不斷向外探索,最後搞不清自己真正所想;現在,需要顧及另一半,透過相處,認清自己到底要怎樣,是一種自我修練,別人說三十而立,我是遲了4年,才開始學習『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848

趣BLOGBLOG:最準樓市專家啟示錄

1 : GS(14)@2017-06-11 16:07:29

■林奮強





在「專家食屎」的年代,德銀預測10年內樓價將跌五成,難免被網友嘲笑。嘲笑的原因,不是107頁報告不夠仔細、數據不夠齊全,而是處於即食文化的時代,大家要的不是短期反應,而是即時反應,叫大家放長雙眼等三、五、七年甚至十年,除了即日能搶眼球外,幾可肯定一周內市民已經忘記,或者被好友隔一段時間攞出來鞭屍。


早前與數名地產商高層閒談,席間講到近年證券行地產分析員出現了斷層情況,明星級分析員紛紛離開,但年輕的卻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判斷地產真正行情,往往只以數據來推論,但忽略了事實的另一面。老樓(劉兆昌)月初寫過一篇題為〈泡沫幾時爆先問「林奮強」〉,去圖書館找回昔日剪報,以及查冊,林奮強97年經典一役,以及過去廿年買賣紀錄,恐怕是坊間最準的行動型樓市專家,亦是判斷樓市走向的啟示錄。97年7月回歸,樓市半年間已經飆升25%,CCL(中原指數)由年初80點升穿100點,8月恒指氣勢如虹衝上萬六點,8月7日恒指收報16673點,亦是港股見頂之日。1日後,時任瑞銀地產研究部主管的林奮強召開記者會睇淡樓市,以供求、租金回報等角度分析,指未來15個月本地住宅樓價下跌超過20%、寫字樓樓價跌幅更達三成。發表報告的一周(8月10日),CCL報97.63點。未知是否言論「太惹火」抑或編輯大佬「睬佢都儍」,翌日10份報章,9份的大題只標〈瑞銀建議沽售地產股〉,樓價15個月料跌20%,這個如此重要兼eye-catching的訊號最多只有小題,甚至被放在文章最尾。兩個月後金融風暴登陸香港,股樓大冧。恒指98年8月低見6660點,98年10月CCL低見45.71點,大家以為林奮強「講吓笑」的預警,14個月內樓價跌了53%,超額完成。林奮強的恐怖,不是報告,而是行動。同事做了大半日的查冊,林氏1991年買了愉景灣物業後,直到1999年才出手買第二個物業,以2,680萬買入地利根德閣。2000年至2002年,林氏買入9個物業,集中於西半山寶華軒,以及灣仔李節花園。2003年沙士來襲、港樓迎來最後一跌,林奮強再買入3個單位,2004年一口氣掃17個單位,一半是擎天半島高層靚戶。2005至2007年再掃入8個單位,2008及2009年趁金融海嘯掃入7個單位,集中維港灣及擎天半島。2010年至今,再沒有買任何物業。統計1999年至2009年,合共買了45個單位。計及今年初以逾3,000萬沽出維港灣複式單位,林氏過去10年共沽出22個單位,意味手頭上尚有23個物業,市值超過5億元。好似林奮強買樓致富方程式:1變2、2變4,4變8,然後退休做收租佬的故事,在10多年前的確夠大膽加眼光就能成事。但大家要接受一個現實,要重演這樣的「勵志」故事,已不存在。林奮強仍揸住廿層樓,是否代表他仍睇好樓市,我不知道,但有一點是,樓市就算跌兩成甚至五成,林奮強有Buffer守到,租金回報仍然高到離晒譜,但近年㷫烚烚趕入市的投資者,就一定瀨硬嘢。後記:股榮睇淡樓市近兩年,這篇文不是轉軚,而是回帶講事實,我仍然相信,樓價年底前會作出調整,原因翻閱以往文章。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1/200518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80

【西遊記】《瘟室》啟示錄

1 : GS(14)@2018-01-28 18:40:00

【文化籽:西遊記】因為《荷里活爛片王》(The Disaster Artist),十五年前的終極爛片《The Room》,居然在香港初次上畫,場場爆滿,一票難求,還起了一個不落俗套的中文名字《瘟室》。我向來不是爛片迷,明知是爛片的話,通常一早避開。不過,看完《荷里活爛片王》,很難忍得住不購票欣賞一下原裝正版。


與其說欣賞,不如說參與。片商說明鼓勵觀眾與電影互動,希望觀眾大聲朗讀電影不斷出現的奇怪對白,希望觀眾會高聲唱出床上戲時的主題曲,希望觀眾向螢光幕狂掟電影的吉祥物匙羹,甚至在開場前免費派發會發光的棒棒,完全置傳統觀影禮儀於不顧。當很多好電影寂寂無聞地上畫落畫,擺明車馬爛到極致的《瘟室》卻一枝獨秀。有看過《荷里活爛片王》的,會明白,《瘟室》其實是一齣由一個完全不懂電影製作為何物的有錢佬任性妄為的作品。它的爛,不似我們常詬病的港產膠劇膠戲,只不過情節不通、對白核突、製作水平差勁之類。《瘟室》的爛,是爛到連常理及常識也不加理會。例如上一秒鐘兩個角色還在討論工作狀況,下一秒鐘會毫無先兆地緊接談到性生活;又例如身穿禮服的四個男人,毫無目的毫無劇情推進之下,無端端會走落樓掟欖球;也不要說配角突然自揭身患乳癌然後再沒有任何跟進。除了導演本人,我相信地球上再沒有一個人可以理解箇中含意。又或者,就連導演本人也不會再明白。最慘是你又不能怪它亂來。製作成本高達六百萬美金,全由老闆兼編劇兼導演兼男主角Tommy Wiseau一力承擔,他肯定很認真。一個怪人或奇人,很認真,才會造就到一個傳奇。這一種建基於無法跟世俗相容的品味,跟出於一個庸人的怠懶或食古不化或力有不逮,是兩種不同的層次。於是,我看着《瘟室》,不斷想起張如城。跟用港幣900元拍攝MV的FFx不同,跟打不死的E-Kids更加不同。FFx或E-Kids是心知肚明跟大隊行正途不會夠揪,只有走騎呢風博被大眾唾罵才會有機會換到被注目的一剎那;張如城卻是打從心底欣賞自己的歌藝、台風、外形、旋律歌詞,一切一切。只不過世俗太低層次,無法接受自己的獨特。仲唔係《瘟室》的初衷?你可以繼續批評FFx或E-Kids,但不能再嘲笑張如城了。若干年後,他會是熱血界的代言人。看着Tommy Wiseau跟着James Franco步上金球獎頒獎禮的舞台,可以想像,會啟發了很多後起之秀:與其怎樣努力也拍不到最好的,倒不如立定主意決心拍套最爛的,拿不到奧斯卡,拿個金草莓也好,總好過平平凡凡地叫天不應叫地不聞。不是嗎?正如《荷里活爛片王》的開場,觀眾接受訪問,明言奧斯卡最佳電影,在事隔十年後,不會有人記得,《瘟室》卻會長留不少人的心裏。我的看法不夠極端,也可以斷定,將來就算還有很多人記得劉德華的《無間道》,同樣也會有不少人記得《天機──富春山居圖》,人數肯定多過記得劉德華拍過一齣叫《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難怪,越來越多拍得住《天機》的新作。說句實話,除了有違本意地讓觀眾看到爆笑之外,《瘟室》是否真的一無是處?我又真係覺得唔係。男主角好愛個女主角,以為自己好幸福,偏偏個女主角原來非常賤格,勾引男主角個好兄弟不特止,仲大模廝樣上男主角張床偷食,在男主角的生日會跟姦夫調情,理直氣壯地傷害至親。最終事件曝光,仲要將責任推到男主角身上,因為自己追求真愛就可以大條道理犧牲所有人。結果,男主角絕望到吞槍自盡。如果,情節推進變得合理少少,對白變得有意義一點,演員演技自然流露多啲啲,說不定,會成為一齣感動到萬千同道中人的愛情大悲劇。《瘟室》的演員認為故事出自Tommy Wiseau的個人經歷,我相信的。因為,表達的手法或者比一般人差劣得很多很多,情感卻是最真實的。我曾經感同身受過。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6/202854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5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