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Edison傳破產危機,表面是因快速擴張,導致債台高築,但真正原因,則是搶政府補貼,扭曲投資誘因所致。 股價不到一年跌九九%、債台高築將破產,這是全球最大再生能源開發商SunEdison的最新成績。即將成為近十年全球最大非金融業破產案的主角,SunEdison殞落,乃是其快速擴張導致財務不堪負荷所致。 上市圈錢失靈 負債金額比市值高百倍 總部位於美國密蘇里州的SunEdison,其核心業務是太陽能發電系統,「大」與「快」是其特色。「大」指裝置容量。一般太陽能系統業者有一GW(十億瓦)裝置容量就算大型,SunEdison是此水準八倍。「快」指擴張速度。它的裝置容量由四.五GW,十二個月內就擴張到七.九GW。目前該公司手上還有數十個包括大型太陽能電廠在內的擴張計畫,除了南極洲外,它在全球各大洲皆有資產。 SunEdison快速 擴充,靠的是 「上市圈錢」 (YieldCo)模 式,也就是在建 好太陽能電廠後 獨立上市,獲得資金再去購併。 去年三月它收購 美國公司太陽微 系統(Solar Grid Storage),成為 全球第一家提供 太陽能、風力發 電、能源儲存三 項業務的公司,資金來源都是「上市圈錢」。 但快速擴充使SunEdison財務無力負荷,如今其負債超過一百一十億美元,比其市值還高出一百倍。「上市圈錢」模式,也因新上市電廠股價不斷下跌而失靈,它日前宣布面臨「重大破產風險」,並推遲公布二〇一五年財報。美國證管會開始調查其帳目,股價也從去年六月高於三十美元,跌至如今不足一美元。 SunEdison快速擴張以致瀕臨破產,包括《經濟學人》在內,都歸咎於管理者「人謀不臧」。但任何行為都有誘因,SunEdison快速擴張的誘因之一,來自政府補貼。 美國聯邦政府從二〇〇八年到二〇一四年間,對太陽能等再生能源補貼二百四十億美元,SunEdison是大戶之一。 據位於美國華盛頓的非營利機構——首善工作《Good Jobs First)調查,二〇〇〇年以來,SunEdison的補貼,在全美前百大領補貼企業裡排名十三。 近年來經濟低迷,歐、美政府勒緊褲帶,開始減少補貼太陽能。美國的補貼將在今年底截止,歐洲的德國、西班牙、捷克也已減少對太陽能金援。 英國自今年一月開始,透過「再生能源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對太陽能的補貼,亦減少八七%。 擴產速度過快 中英等業者破產、裁員 為搶搭補貼末班車,太陽能業者一方面大舉擴產——美國今年新設太陽能產能將成長超過一倍;另一方面大量交易。據英國研究機構全球數據(GlobalData)統計,二〇一五年全球電力交易案件與金額,太陽能領域排名第一,當中龍頭就是SunEdison:它是去年交易件數與金額的雙料冠軍,其交易金額(一百零七億美元)是第二名的近十三倍。 但SunEdison快速擴張,卻和市況走勢背道而馳。近年來全球電力消費量逐漸趨緩,一年成長不到五%。面對如此市況,生產者最優選擇不是減產就是觀望。然而補貼卻讓生產者認為,它們的產品仍有銷路,於是選擇逆市擴產。其實真正埋單它們產品的是政府,不是消費者。美國納稅人對SunEdison提供的各式補貼達十五億美元,如今得到的是一 家市值不到兩億 美元、面臨破產 危機的公司,這 種投資恐怕很難 說是成功的。 SunEdison並 非孤例,證諸過往,太陽能廠商Solyndra, 曾獲美國政府 五億三千五百萬 美元補貼,該公司二〇一一年破產。 在中國,政府補貼的尚德,一度 成為全球最大太 陽能面板供應商,補貼同樣提高其大幅擴產的誘因,它在二〇二二年破產。同樣跨足太陽能領域的西班牙業者Abengoa,在美國前百大領補貼企業裡排名十五,如今該公司負債超過九十三億歐元。日前它才和債權人達成協議,避免連續三季出現的破產危機。 這些公司之敗或可說是管理不善,但全球用電消費量過去十年成長不到四四%,再生能源安裝量十年卻成長十二倍,若無政府補貼,它們大舉擴產的誘因或許不會這麼強烈。因為根據過往經驗,「補貼」一直是再生能源成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美國政府對風力發電的補貼在二〇一三年到期,隔年安裝量下降九成;彭博新聞網(Bloomberg)預估,若無政府補貼,二〇一七年太陽能發電安裝量將下跌七成。英國太陽能板絕緣體製造商馬克(Mark)裁員近千人,未來還要再裁兩百人,原因就是英國政府削減補貼。 目前有補貼時,太陽能價格仍高於煤、天然氣及核能;未來補貼取消,「彭博」預估太陽能價格將上漲三五%到四〇%,該產業未來仍有不小挑戰。一個產業要永續發展,除了「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外,別無他法。靠補貼扶植一個產業,失敗先例比成功多。 SunEdison陷入破產危機,或許值得有志發展太陽能產業的各國深思。 |
在製作數位內容的軟體市場中,Adobe稱王多年,明明賣套裝軟體就能繼續賺,卻毅然改成月租制,在成功頂點放掉金雞母,換來的是,去年營收創新高。 「在高科技的世界裡,如果你不能成為破壞者,就等著被破壞;如果不改變的風險反而大,那麼答案當然是『Yes』(改變)。」全球最大電腦應用軟體公司奧多比系統(Adobe Systems)總裁兼執行長納拉言(Shantanu Narayen)回想起自己所下的決斷時這麼說。 二〇一三年奧多比在業界投下震撼彈。長久以來一直以套裝方式銷售的Creative系列軟體完全停售,移轉為每月收費制的「Creative Cloud」方案。 過去在日本每套動輒十萬日圓(約合新台幣二萬九千元)的軟體,變成每月付九百八十日圓(約合新台幣二百九十元)就能使用,等於自己將入門金額砍到剩一%。 奧多比在數位內容的製作領域上,一直穩居世界龍頭寶座。即使你沒聽過公司名,但對於PDF檔案格式一定不陌生。該公司就是制定這類文件規格的推手,其他還有影像編輯軟體Photoshop或向量圖形軟體Illustrator等,早已成為設計業界的標準。根據美國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每年所做報告顯示,在製作數位內容的軟體市場中,奧多比總是獨占鼇頭,把微軟和蘋果甩在後頭。 銷售業績也頗亮眼,二〇一二年它曾創下營收四十四億美元高峰,該公司執行副總裁兼行銷長盧內絲(Ann Lewnes) 回想當時:「套裝軟體貢獻了非常高的營收與獲利,是個年年成長的優等生。」 以前1.5年才動一次 現在一開發好,客戶馬上用然而,它竟在業績登峰時勇敢捨棄長久以來的商業模式。 不只軟體業界,被過去成功經驗束縛住的企業不在少數,以奧多比為例,其實可以繼續銷售獲利豐厚的套裝軟體,同時引進月租制度並行,但納拉言卻不被這樣的「誘惑」影響。 過去有些新創企業會揶揄奧多比:「這是一家配合產品週期每十二個月甚至十八個月才動一次的公司。」如果想要更快速、讓消費者更有感,該怎麼做?答案就是捨棄傳統的經營模武,於是奧多比果決的走出「創新僵局」,全面移轉成月租式,對短期內的營收衝擊也早有覺悟。 納拉言說:「重要的金錢指標並非只有營收,如果綜合考量套裝軟體所需的銷售成本,以及月租式所帶來的定期收入,相信一定可以成功。」 在正式停售套裝軟 體前,奧多比也進行過多次測試。例如在 澳洲嘗試引進月租 式,在美國也曾讓套 裝軟體和雲端版同時 存在一段期間,仔細觀察消費者的動態。 結果發現,長遠來看,月租式才能提供 奧多比和使用者最大 利益。過去一年半發表一次新產品,到上 市時技術早已不新 了;如果一開發成功 就立刻提供給用戶, 無論是開發端或消 費者滿意度都能大 大提升。定期收費的方式,對於預估月營收和年營收也變得容易。 對消費者來說也有好處,過去一套十萬日圓的軟體,有些人可能用不起,現在最低月付九百八十日圓,盧內絲說:「以前沒想過要買的人,現在會開始用了。」事實上目前的付費客戶中,有三成就是過去末使用過奧多比產品的新客戶。 套裝軟體下市後,雖然二〇一三年營收如預期中衰退,但二〇一四年就回升,二〇一五年更創下史上最高營收紀錄四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六十億元)。 目標用戶不只設計師 還要當業務員的行銷幫手 現在奧多比又準備開始另一項挑戰:拓展行銷事業。它希望旗下產品不只幫助用戶創作,也可讓業務部門用來做市場行銷。 奧多比在二〇〇九年進軍行銷市場,先收購網頁點擊分析公司Omniture,接著購併社群網站廣告公司Efficient Fronticr,以及數位內容管理系統公司Day Software等,總計吸收了九家在數位產業裡專營行銷策略的相關公司。掌握這些企業的技術後,奧多比在二〇一二年推出「Adobe Marketing Cloud」,為企業用戶提供網頁流量分析、數位內容製作與管理等八項服務。 對納拉言來說,進入行銷事業是必然的演進,因為「在軟體的世界裡,行銷是成長最快的領域,又和創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根據美國研究機構IDC表示,全球數位行銷市場規模在二〇一四年為二百零二億美元,估計到了二〇一九年將達三百六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一千七百億元)。 用一只箱子鼓勵創新 放筆、一千美元,任君使用為了加速變革,奧多比從二〇一二年開始推動一個名為「Kickbox」專案。只要員工有意開發新品,每個人都會拿到一只「箱子」,裡面裝有紙、筆、星巴克隨行卡、巧克力及存有一千美元的金融簽帳卡。 員工可以自由使用這些東西,不必報告。 在這個額度內,員工所想到的新品構想都可進行實作,有必要的話也可請別人試用。奧多比創新部門副總裁蘭德爾(Mark Randall)說:「過去的新品開發,大多必須先向高層說明構思,卻常獲得不明確的回答,不了了之。」有了Kickbox,員工可先進行市調,若不獲得市場接受就先淘汰,而有些本來被公司封殺的構想,反而可能因意外的受到市場歡迎,而重燃生機。 目前為止,共有四千人申請了Kickbox,蘭德爾說:「快速、大量的、小小的失敗,對公司來說反而有益。」因為員工可從中學習經驗,「失敗率越高,越能證明員工勇於挑戰。」從Kickbox連結到實際獲利的個案也不少。例如奧多比在二〇一五年收購的影像處理公司Fotolia,就是透過Kickbox進行市調後,研判不須自行從頭研發,收購相關企業比較有利。 納拉言表示,企業最大危機在於「過去曾大放異彩的企業,普遍相信自己往後也一定會成功,而終究招致風險。我們必須不斷努力,別讓公司變成那樣。」同時,奧多比開放了Kickbox運作know-hoW,也支援各企業導入運用。 奧多比目標在二〇一八年 要達到年成長率二〇%,如果得以實現,到時營收將達八十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七百億元)。攸關其未來成長並被寄予厚望的行銷事業,市場競爭者多,除了既有軟體業者如IBM,還有新崛起勢力Google,以及埃森哲(Accenture)等全球知名管理顧問公司,即使身為創作軟體巨擘,奧多比想爬上這個業界的顛峰實屬不易。 總是保持改變的企業,究竟能持續成長到何時?奧多比的躍進,也同時是自身的試金石。 | |||
|
美元指數突破99關口,創2月初以來新高。
歐元/美元跌至1.0854,為7個半月新低。
消息面上,美聯儲Williams表示,12月可能是加息的理想時機。
周一,芝加哥聯儲主席埃文斯稱央行應在現在到2017年底之前加息三次,只要通脹預期和勞動力市場繼續改善。
去年四季度歐線、美國線、南美線等主要航線的爆倉和海運費價格的飛漲,並沒有讓集裝箱航運企業的全年業績改善太多,最新公布的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遠海控”,601919)2016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16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9億元人民幣左右。
中遠海控指出,報告期內,全球集裝箱運輸需求增長緩慢、運力供給過剩,國際航運市場供需失衡局面仍無實質改善,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DI)、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SCFI)和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均在2016年創出歷史新低。市場低迷導致公司期內集裝箱運輸業務板塊收入的增長低於運輸箱量的增長,收入的增幅低於成本的增幅,加之受期內資產處置產生一次性損失及幹散貨業務剝離前虧損影響,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公司2016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9億元人民幣左右。
在中遠和中海合並重組後,中遠海控承接了兩家集團的集裝箱航運資產,去年原中遠集團旗下的中遠集運與原中海集團旗下的中海集運業務也進行了整合,原中遠集團和原中海集團的散貨資源則整合成立“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
根據中遠海控此前公布的重組方案,中國遠洋下屬中遠集運租入並經營中海集運集裝箱船舶和集裝箱,收購中海集運經營網絡,並出售幹散貨航運資產;中遠太平洋收購中海港口,出售佛羅倫租箱業務,從而使中遠海控實現從綜合性航運服務公司向專註於發展包括碼頭業務在內的集裝箱航運服務鏈產業集群的轉變。目前,其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集裝箱班輪公司和全球第二大碼頭運營商。
對於重組的效果,中遠海控指出,分季度來看,公司期內效益逐季環比明顯好轉,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剔除拆船凈損失因素影響,第四季度公司實現息稅前利潤約7億元人民幣,改革重組成效疊加市場運價底部回升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報告期內,公司圍繞中遠海運集團“快改深改”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業務整合。旗下集運業務自2016年3月1日起,在兩個月內高效完成國內網絡整合,九大口岸、400余家網點全部實現合署辦公,10月底,海外公司也全部完成合署辦公。2016年5月份,公司試點系統切換,五個月後全面完成航線切換和集裝箱切換。
據記者了解,上述整合有利於進一步降低成本,比如航線網絡這塊,就將節省2億美元左右的成本。同時,中遠海控還通過完成組織架構、管理團隊、股權交易、IT系統、集裝箱管理、供應商管理等領域的全面整合,實現了班輪業務重組,使得收益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得到增強。
航運業的外部環境繼續低迷,也令中遠整合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去年下半年,全球第七大航運企業、韓國最大的航運公司韓進海運宣布破產,成為全球航運業有史以來最大的破產案,其他航運企業也沒有多少能夠獲得盈利。
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就坦陳,由於對航運產業供需狀況認識的弱化,2011~2015年,年均投資造船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持續的運力快速擴張,導致供需嚴重失衡,截至2015年,全球幹散貨運力過剩率達30%以上,集裝箱運力過剩達25%,油輪運力過剩達20%。
對於已經進入的2017年,中遠海控表示將著力提升集運業務客戶服務能力、收益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服務創新能力、風險防範能力和全球化發展水平,公司還將加快碼頭業務全球化布局,強化集運與碼頭業務的戰略協同,成為全球第一梯隊的集裝箱運輸和碼頭服務供應商。
值得註意的是,就在前幾天,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與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交易協議,中遠海運港口將戰略入股青島港國際,獲得青島港國際約16.82%的股份,總交易對價約為人民幣58億元(每股價格為人民幣5.71元),雙方還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致力於將青島港打造成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並將共同投資海外港口碼頭項目,包括但不限於對阿聯酋阿布紮比哈里發港二期集裝箱碼頭項目進行合資;此外,雙方還同意將共同合資設立港口碼頭項目管理公司,就雙方商定的中遠海運港口在海外和國內的港口碼頭項目的運營管理業務進行合作經營。
在此之前,中遠海運集團總經理萬敏曾告訴記者,阿布紮比哈里發港位處戰略要沖,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支點,在區位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發展碼頭物流的風水寶地,港區水陸運輸發達,貼近貨源腹地,有利於發展成為中東地區的另一個樞紐港。哈里發港二期集裝箱碼頭是中遠海運港口的第二個海外控股碼頭,有助增強中遠海運港口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公司將致力把該碼頭發展成為國際集裝箱班輪公司在中東上海灣地區(Upper Gulf)的樞紐港。
周一,美元指數跌幅擴大至0.75%,跌破99關口,為去年11月11日來首次,截至發稿,報98.84。
美元指數在美聯儲加息之後一直保持了相對的弱勢,因此也一直有分析聲音認為未來主導美元走向的或許要看特朗普的政策。
一直以來,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一直成為美元指數的不確定因素。上周,美國的醫改方案在眾議院的投票一拖再拖,特朗普團隊未能首戰告捷,轉而主攻稅改計劃。據悉,美國財政部長3月24日表示聯邦政府將很快推出稅收改革方案,並強調稅改方案將對美國個人和企業所得稅進行全面改革。
“這也表明特朗普政府政策具有較大的靈活性。”登富特高級分析師李雲認為,特朗普醫改計劃受阻或許讓其他各項決策面臨較大的阻力,因此美元指數將繼續承壓。
從技術層面分析,李雲認為上周美元延續了區間內回落局面,隨著美元指數進一步回落,面臨99.20支撐,對該價位突破之前美元指數仍有反複。李雲預計本周美元指數等將保持相對弱勢局面,相反包括英鎊、歐元和瑞郎在內的三個歐洲貨幣將延續相對強勢。
“總體而言,美元弱勢意味著非美貨幣以及黃金都乘勢反彈。”李雲認為,需要註意的是無論是非美貨幣還是黃金的反彈力度和幅度均有限,因此中期來看應當屬於橫盤振蕩,預計未來仍是動蕩局面。
在滴滴收購優步中國的業務後,雙方的競爭也由國內市場轉至海外。
創業家&i黑馬訊 1月4日消息,滴滴正式宣布收購巴西本地最大共享出行企業99。在剛剛獲得40億美元股權融資之後,滴滴進一步擴大出行國際化的戰略版圖。據外媒報道稱,此輪收購價格約為10億美金,但這一說法暫未得到滴滴官方確認。
據了解,一年前滴滴以入股的方式以99建立了戰略投資夥伴關系。2017年1月5日,滴滴宣布以1億美元的價格入股巴西打車軟件99 Taxis,而99在巴西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是Uber。
除了巴西99打車應用之外,滴滴在國際出行的業務上投資了許多初創出行公司,而他們大多都是Uber在各國的競爭對手。包括美國Lyft、新加坡Grab、中東Careem等。
在滴滴收購優步中國的業務後,雙方的競爭也由國內市場轉至海外。目前Uber已進入世界72個城市。另據路透社報道稱,墨西哥將是滴滴今年國際戰略版圖下一棋。
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此前也公開表示,對滴滴目前的全球化進展很滿意,如果2017年是國際化的布局年,2018年是國際化的突破年。同時滴滴在2018年國際化方面,也會有更多大工作。
而在2017年12月21日宣布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的融資後,滴滴也表示將用於進一步加大對AI交通技術的投入,加速推進國際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服務在內的創新業務。
有趣的是,在次輪融資中,軟銀也再次參與了投資。而在不久前,2017年12月29日,日本軟銀集團攜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騰訊等財團對Uber的股份發起了要約收購。在此筆交易完成後,孫正義及其麾下的軟銀集團將成為Uber的最大單一股東。
對於此次收購,程維表示:“99的創始人及團隊在巴西取得的成功,展現出拉美地區的創業者精神和創新能力。我們與99在合作中建立了充分信任,兩個團隊的深入融合將進一步裨益巴西及拉美出行服務行業。”
“國際化是滴滴的核心發展戰略。我們將持續投資於AI能力建設和智慧交通方案的創新,通過多元化的海外運營與合作,積極推動全球交通與汽車行業的變革”,程維說。
99CEO彼得 · 費爾南德斯表示:“我們很榮幸能夠加入滴滴,共同肩負更重大的使命——改變出行行業,影響全球數十億人口。我們相信成為滴滴出行旗下的一員,將大幅提升99在巴西拓展服務的能力,為用戶、司機和城市帶來核心價值。”
1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309307
中國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去年在冰島買地被拒,決定改買為租,與相關地方政府達成協議,以 2億美元( 15.6億港元)租用冰島東北部一塊面積約三萬公頃的土地,租用期 99年。
黃怒波昨天證實跟地方政府達成租地協議,他佔 70%股權,冰島政府佔 20%股權,合作開發的土地面積約三萬公頃,佔冰島總面積 0.3%,相當於 1/4個香港。協議將提交冰島政府審批,料下月簽約。該土地 99%是荒山,僅 1%是退化牧場,還靠近冰島冰川河流。黃怒波承諾放棄流經這塊土地的水資源權利,只會興建一間酒店、一間度假村、山地公園和原生態高爾夫球場。
黃怒波否認中國政府曾介入幫助,強調這是「企業行為,政府不會給錢」。黃怒波去年試圖在冰島買地,西方傳媒指背後涉及中國試圖在冰島取得立足點,垂涎北極石油資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