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面對新銳的後來創新者,究竟該采取什麽樣的競合策略?新銳的創新者,又當如何應對?
來源 | 一個胖子的世界(ID:we_the_people)
文丨錢致遠
Facebook和Snap的那些事(1):我們之前理解的閱後即焚可能是假的
Facebook和Snap的那些事(2):為什麽Facebook註定了抓不住閱後即焚的機會
Facebook和Snap的那些事(3):巨頭Facebook的抄襲為何以失敗而告終?
題記
Facebook終於被逼放大招了,花了非常大的代價購買了WhatsApp,為什麽?如果不收購的話,Facebook將會怎麽樣?
當年QQ出售要價100萬,為什麽沒人要?
當年微軟出價20億美元,為什麽Google沒有賣?
當年雅虎出價10億美元,為什麽Facebook沒有賣?
如果真的賣掉了,歷史又將會怎樣?
巨頭面對新銳的後來創新者,究竟該采取什麽樣的競合策略?
新銳的創新者,面對巨頭的重金收購誘惑時,究竟應該采取什麽樣的策略?
雙贏的迂回式創新的基本競合策略是什麽?
正文
面對Snapchat這些後來創新者咄咄逼人的挑戰,Facebook有些坐不住了。尤其在前面放了兩個小招都失效的情況下,一個就是準備30億美元現金收購Snapchat,被直接拒絕了。另外一個就是,幾年之內成立了一個創新實驗室,開發了幾款產品試圖能夠模仿,挑戰Snapchat公司,但都功敗垂成。
所以Facebook最終放了兩個大招。一個就是,花了190億美元現金加股票收購一款應用叫Whatsapp。另外一個就是,全力以赴來支持自己早年收購的一家公司的一款應用叫Instagram,全力支持Instagram發展,來挑戰和阻止Snapchat。
這兩個大招的效果怎麽樣呢?我們接著往下說。
首先看收購Whatsapp。收購Whatsup在2015年2月份花了190億美元,其中160億是現金,30億是股票。這個收購案非常大了,因為首先160億美元占了Facebook的那個時候整個公司現金總量的差不多1/3。Facebook發展這麽多年,包括上市收的錢,總共也就四百多億美元,花了1/3來收購。
另外一個,Whatsapp那個時候已經有十幾億的用戶量,Facebook收購它,一下子把公司往前大發展了一步,Facebook為什麽要花這麽大代價做這麽大一個收購呢?因為如果Facebook再不做的話,就要被擋在移動互聯網門外了。
因為我們知道現在全世界三款最主要的移動互聯網IM,就是即時通訊軟件,一個就是我們國內的WeChat微信,還有一個是歐美比較主流的Whatsapp,另一個在東亞、東南亞這一帶叫Line。
如果Facebook這三家都沒有參與的話,那麽Facebook就基本上被擋在移動互聯網的主流應用之外了,Facebook畢竟是從PC時代起家的,PC時代的社交網絡霸主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一下子被拋到後面,所以有點著急了。
我們看一下這個收購對我們有什麽啟發或者啟示。第一個就是,看一下Whatsappp為什麽值這個價格,為什麽Facebook會如此青睞它?這個就要從早年的歷史說起,就跟我們之前分析Snapchat的早期歷史一樣。
一個成功的創新,像Whatsapp也是一次成功的創新,也是短短幾年之內從零開始。一兩個工程師從車庫開始,突然有一天腦洞大開,突發奇想說要做個應用,這個應用幾年之內在Facebook和谷歌等巨頭的眼皮底下成長起來,成長為大家花重金購買的一個對象。
很多人說我知道啊,Whatsapp不就是移動互聯網IM即時通訊軟件嘛,網上大家進行聊天社交,這是現在的一個總結,往往也是事後的。剛開始做的時候,大家還沒有想這麽遠。
那個時候創始人有一天發現了一個機會,當然之前,他已經嘗試過幾個創業方向,都無疾而終了。然後他發現很多在美國留學的或者工作的東歐人,他們經常要與自己老家的親朋好友聯系,老家的親朋好友聯系一般經過這麽幾個方式。
第一個方式就是發郵件,發郵件大家都用過,一來一往,時間延遲比較大。另外一個就是打電話,但打電話有個問題,就是都是國際長途。老家有個親朋好友打電話給你,有可能你正好不在,有可能你不方便接電話就說了一兩句,說不好意思我要忙了,那我們什麽時候約了再打,這個電話就白打了。那我們大家可以發個短信預約下,問你什麽時候有空,有空我們打電話聊一下。但考慮到國際短信費也是比較貴的,一條短信比方說1歐元的話,那發兩三個短信也是比較貴的。
所以有這麽一個用戶群,他們在這麽一種場景下,他們有一個越洋電話的需求。就是有一個痛點,這個痛點長期以來存在,之前的解決方案,要麽就太昂貴,要麽太麻煩。比方說你也可以發郵件提前預約打國際長途。所以當時沒法解決,大家只能忍氣吞聲了,只能容忍著,直到有一天,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家發現這個需求有一家公司能解決了。
Whatsapp這個應用很簡單,你裝上了之後,這個應用你可以在里面操作一下,改變自己的狀態。比方說我上課了,我把它設置一下我在上課,我在遊泳或者我馬上要睡覺了,就是最簡單的一個狀態提醒。你更改了你的狀態提醒,你的親朋好友在越洋的那一邊看到了,看到了就可以擇機酌情,跟你進行國際長途聯系。
這樣的話,這個早期的一個應用,一下子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所以安裝量一下子就鋪開了,但是這個安裝量畢竟是從0到1的第一步。它解決的是特定人群特定場景下一個特定需求,這個需求用特定的方式往往是比較簡單,比較冷門的方式解決的。一般人想不到,你也看不見,也符合看不見想不到的規律。
但是當移動互聯網繼續往前發展iPhone3Gs、4、4s,安裝量越來越多了之後,這個應用就可以直接發短信,大家可以直接聊天,就成了我們現在慢慢看到的雛形。
所以這就是Whatsapp從0到1的創新歷史,我們也是回到它早期的歷史迷霧當中去,挖掘它成功的邏輯。它必須在從0到1的過程中尋求突破,形成爆款,才會有後來的發展。如果你只是等到移動互聯網,等到智能手機功能比較完善比較普及的時候,我開發一個IM給大家聊天。
除了像國內的騰訊相對特殊一點,它是後來者,它來的比較晚。但是微信推出之後,瞬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很快取得覆蓋,反而把前面一些這已經走了一段路的IM給擠出去了。
但是在歐美市場上Whatsapp是走的最早的,就是一步一步迂回發展起來的,最終做大了。大到Facebook橫在前面,把Facebook給攔到了移動互聯網的門外。所以這也是為什麽Facebook花重金去買它,不花重金可以想象,如果Facebook現在還只是PC時代的社交網絡,那Whatsapp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可以想象如果Whatsup發展到跟微信一樣的話,那Facebook麻煩就大了。
第二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就是,Facebook為什麽要花這麽大的價錢去買。如果你不花這麽大的價錢別人不賣,不賣後果非常嚴重。因為有一句話說的就是,假如你是一個中老年人,你已經很成功了,但是你知道一個年輕人可能是你未來的終結者,或者是你未來全部的希望所在,或者是拯救者,那麽你今天以什麽價格把它買下來都是值得的。
但是悲劇往往發生在,花錢少的時候我們沒有在意這個事情,或者覺得不值得花那麽多錢去買。直到後來等你想買的時候,不得不買的時候高攀不起。所謂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所以Facebook為什麽不在三年五年之前把Whatsapp給買下來,這就又符合我們前面說的迂回式創新在早期的時候,你要麽看不見,一兩個工程師從車庫開始。
或者說你看見了,但你看不起,不就是一些東歐的人在歐美在美國生活工作,跟他們以前的親朋好友聯系的一個狀態提示器嘛,方便大家打國際長途的時候來提前查看一下。你說這個應用有什麽前途?
等到後來更多的人裝了之後,發一些短消息,不就是感覺是一個互聯網的短信系統,哪怕你短信發的也是跨洋的,就省點費用,這個也沒什麽特別價值。直到後來發展用戶數越來越多,更多的用戶甚至本土的美國用戶也用的時候,大家就相互之間突然發現,原來我們可以發這麽多短信,不可想象的。這時候等你再去參與的時候,你發現來晚了,這時候價格更大,想要買車票,花更多的錢吧。
這個其實就有點像早年我們聽說過的例子——騰訊,馬化騰有一段時間比較困難,QQ到處去兜售。100萬馬化騰特別想賣掉,但沒人要,有人願意只出六十萬。馬化騰拜見了一個互聯網大佬,那個互聯網大佬說,100萬買你的這個東西,不是我出不起這個錢,如果我要覺得你有價值,我50萬自己做就做出來了,我為什麽給你100萬?
之所以不做,是因為我覺得你這個QQ沒前途,因為那個時候門戶網站郵箱才是正途,你給你的非主流用戶的一些邊緣的小零星用戶一天到晚掛在網上,做個網上尋呼機,聊聊天,鬼知道有什麽用呢。而且美國互聯網聖地就沒有成功的參照物,所以直接pass,當然後來騰訊讓大家高攀不上了。
所以迂回式創新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即使你的對標的競爭對手就是巨頭,領先者,其實是有機會在早期跟你進行深度合作或者購買的,但是以各種理由就沒有成功,直到後來,要麽大家還是各自為戰,但是被顛覆被挑戰的滋味很難受,要麽就是花重金去購買。
比方說,我們知道微軟當年試圖購買過Google的,但微軟出價20億,覺得20億已經到頂了,不能更多了。但Google兩兄弟的意思,你要再高一點就好了。
如果當時微軟出100億,我相信Google倆兄弟就心動了。你要拿一筆錢去砸,震撼一下,兩個窮學生一輩子就沒有見過這麽多錢,想象不出自己一輩子還能賺這麽多錢,他就動心了。
20億你給幾撥投資人分完了,創始人自己分就沒幾個億了。幾個億大家覺得這一輩子,也不是說見錢眼開對吧,大家都是有理想的人,為這個錢不會把它賣掉,除非你特別震撼。
但對微軟來講,我可以20億已經是不能再高了,為什麽?我都不知道你怎麽賺錢,不像微軟我賣一份拷貝賺一份錢,賣一份拷貝賺一份錢。我的商業模式很清晰,你Google看起來是互聯網大家比較喜歡的應用,不就是搜索嘛,但是你怎麽賺錢呢?不知道。
或者你能賺到大錢嘛,也不知道,給你20億,那真是已經網開一面。否則就按照正常的投資決策流程,根本不可能買你,談不下來。那談不下來之後,愛理不理,總有一天高攀不起。
其實當年雅虎也是試圖購買過Facebook,出價10億美元,Facebook也不賣,如果能夠出個三十億五十億甚至一百億的話,Facebook要是賣給雅虎了就好了,雅虎今天走到這麽一個結局也讓人唏噓不已。
但如果Facebook現在屬於雅虎的,那完全就不一樣了。包括前面說的Facebook和Google各自都以30億美元40億美元購買Snapchat,Snapchat明白,僅僅是Snapchat上市當天達到了三百多億美元的市值,如果出價高一點也許就賣了。
所以歷史就是這樣,當然歷史沒有如果了。因為為什麽那時那刻出的價格一方出的很高了,另一方面還不動心,那是因為大家對未來的成功,已經成功的價值評估不一樣。
你可能覺得這個年輕人將來會有比較大的前途,年輕有為。但是你沒有想過他的成績會那麽大,他會那麽的成功,成為未來的巨頭,甚至成為你的killer,或者是你的拯救者。
因為你按照傳統的價值分析方式和邏輯來出價的,但這個傳統的就是你自己成功的歷史過程中你總結出來,你再套在一個新的年輕的項目身上的時候,怎麽算都不劃算,不值那麽多錢,這也是不對稱認知的一種方式,大家談不攏。
如果你能跳出自己成功的經驗和固有邏輯與價值評價方式,你真的能夠看到它未來不可限量的成長空間,出大價錢,相對來講,大價錢都是值得的,當然這個大價錢比起你後面付出的代價,其實還是小很多。
那下面一個問題來了,如果一個巨頭把成長過程中年輕有為的公司買下來了,那麽是不是歷史就很順利的往前發展呢?我們講這個不一定了,因為什麽?一旦嫁入豪門,那麽你受到商業規範,規矩比較多,受到了束縛,反而這個項目可能就變成中規中矩了。
就像我們知道的QQ,QQ其實也是有個對標對象的,就當年以色列的叫ICQ。ICQ後來被賣掉了,賣給了美國的AOL美國在線。但是賣給AOL幹什麽用呢?它成為龐大體系里面的一個小角色,它成了一個工具,成為服務AOL主力用戶群的一個聊天工具。
一旦成為聊天工具,就固化同化工具化和矮化了。創始團隊走了,然後再整個大的體系內部把這個工具做好就行了,至於這個工具有什麽其它的發展,有沒有新的用戶群,甚至其它的商業變現方式,就不重要了,就沒人理了。
反而騰訊的QQ賣不掉之後,只能硬著頭皮,然後過程中找到了變現的方式,也得到了很多發展。比方說,曾經有一段時間跟中國移動如膠似漆。大家想象它跟中國移動有段時間如膠似漆的時候,通過SP扣費賺取了一桶金。
後來通過遊戲,大量的遊戲愛好者,其實本人也是QQ的玩家,遊戲是騰訊的主營業務,騰訊也成了中國最大的遊戲公司。
所以這種靈活而又野蠻的生存法則,逼迫也好或者驅使也好,一個成長中的創新公司不斷的去探索一切可能的生存空間。反而被一家大公司花錢買了之後,嫁入豪門反而被各種束縛,同化工具化和矮化,反而沒了大未來。
比方說有一個例子是Skype,視頻聊天的,被微軟以85億美元現金收購了。這是微軟歷史上花的最大的一筆錢。因為微軟錯過了好多公司,錯過了早年的Google,甚至也錯過了雅虎,當然試圖有一段時間以四五百億美元收購雅虎的,但雅虎堅決不賣。當然,現在來看雅虎當時應該賣的,因為雅虎已經過了它的高峰期,後面Google上來了。
所以當微軟再決定進入互聯網領域的時候,Skype就收入囊中。它把Skype收入囊中之後,嵌入到它的Office系統里面,它的設想就是我的用戶群,每天可能是數億人用office。比方說大家都在編輯Word Excel,這時候大家有一個遠程視頻通訊的需求,那正好一點我們就進行視頻聊天了,就進行辦公協同了。
看,又是一次典型的同化工具化矮化固化僵化。Skype再也不會去想著其它的方式去多元化發展,野蠻靈活的生存,然後創造一個全新的領域,就變成永遠是工具了。這樣的話,這個項目就是賣掉了,但是從創新的角度來講,它就死掉了。
所以我們得感謝歷史上那些年輕有為的產品和項目,沒有被巨頭給霸占掉,對我們的用戶來說是非常幸運的,包括Google、Facebook都是這樣的。
但這個邏輯大家就感覺很微妙,那你究竟說是巨頭該不該把它買了呢?他們該不該賣給巨頭呢?賣了之後,又改變了它的結局,就有點像蝴蝶蝴蝶效應的感覺。
其實背後的核心邏輯也很簡單,從巨頭角度來講,其實應該收購,它有錢,而且是未來的大機會。但是收購之後,我們應當做什麽?
不能簡單的一體化,應當讓它還是相對獨立,最好是完全獨立發展,給予獨立的發展空間。但是母體,母公司必須註入資源,這樣的話資源給它,它獨立發展,給它添磚加瓦加把力。這樣的話,這個項目可能就發展的更順利,否則的話,那這個項目可能就扼殺掉了。
早年大家吃的虧多了,所以現在很多收購案之後,大家也慢慢明白了。比方說國內的微信其實也是獨立發展,並沒有被QQ給同化,工具化矮化。它就是相對獨立發展,反而騰訊QQ的母體的資源給註入到微信里面。
支付寶也是這樣,很快就獨立出去變成了螞蟻金服,獨立發展。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像國外的PayPal,作為一個支付工具被eBay收了之後,就主要為eBay服務了。那PayPal的成長相當程度上就是受制於eBay的發展。包括Facebook收購的Instagram,後期也得到了非常大的獨立發展空間,Facebook也註入了很多資源。
在運營的早期,要和用戶打成一片,因為公眾號早期是沒有用戶基數的,也沒有辦法通過小劑量的用戶群體獲得商業回報。所以幹脆就放棄這一部分的回報,只想怎樣才能更好地與用戶形成聯動。
【黑馬高調早報】第874期
文 | 靜靜
一
頭條:美團又開了用戶一個玩笑
1、美團外賣點餐支付失敗 網友紛紛對此進行投訴
12月7日中午11時左右,有網友發微博稱,外賣訂單付款出現延遲,部分用戶付款後系統仍提示尚未付款;團購頁面內容也無法正常顯示。美團服務器出現大面積崩潰,包括外賣、團購在內的業務均受到影響。據悉美團外賣的在線客服、電話客服疑似被“打爆”,系統繁忙無法接入。就連美團外賣置頂微博的評論區也“淪陷了”,網友紛紛留言反應付款失敗問題。
2、美團回應:APP癱瘓問題已解決,技術原因導致
12月7日13時許,美團方面表示,用戶支付成功後顯示頁面出現延遲的問題,經緊急修複後,現已陸續恢複,重複支付的訂單會原路退回,系統故障期間未完成服務的訂單,用戶可以無責取消退款。
@豬哥亮-:永遠不要小瞧一個飯點兒上餓暈網友的能量!
@Friedalillian:我以為沒成功然後又百度定了別的,結果現在送來兩份飯
@哈得斯sport:我同事以為手機壞了 直接把手機砸了
@花_小_七_:餓了麽送餐員已經忙蒙了
@1212的紅寶:用戶氣死了,同行笑死了,美團哭死了,騎手閑死了
@SKT_瓜皮飛:等了半小時想說怎麽外賣還沒到,點開一看正在退款
@南方呂紙:想知道怎麽投訴,剛剛是餓的沒理智,現在用了餓了嗎吃飽了,也該想想怎麽算賬了
二
國內新聞
3、網友惡搞劉強東懟馬雲做壞事 劉強東怒了:看清楚日期
今日,網絡上流傳了一張圖片,為馬雲和劉強東采訪截圖,對比上一條馬雲的新聞,劉強東這則新聞在下面疑似是在暗諷馬雲“做壞事”。對此,劉強東發文:看清楚我講話的日期!並附言:哪個小編搞得,我要請你喝茶聊天!
@貓趣無窮:你們都中計了 他們兩個在背後偷笑了 又一次偷偷營銷策劃成功
@面相命運與健康:老劉果然還是太年輕,回應如此激烈
@明哲MZ07:強哥不僅語言犀利,還有先見之明,佩服佩服。
@北回歸線尚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錯小北:專家研究表明,喝奶茶可以增加10%的睡眠質量
4、阿里巴巴回應190億元控股新樂視:沒有這回事
昨日,有網友曝出消息,“終於敲定了,昨晚淩晨3點,阿里190億控股樂視!融創屈居第二大股東,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聯想跟投。”對此,阿里公關部向媒體簡單五字回應稱“沒有這回事”,並表示這就是官方回應。此前,就有消息稱,BAT和京東、恒大、萬達,甚至富士康都與樂視談過融資的事宜。有分析認為,阿里選擇投資樂視是看中了樂視在文化影業領域的優勢,以加速自身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布局。
@陳南傑Ricky:在中國,沒有什麽事是空穴來風的
@想買個院子種花又沒錢的小可憐:樂視盤不好接呀
@挑戰之路:吸引眼球的
5、趙薇北京4家公司已搬空?工人遮擋玻璃:不要瞎寫
近日,有媒體爆出一段影片,趙薇北京朝陽區4家公司全被搬走裝修中,令網友相當憂心“為什麽感覺趙薇這是要跑路?”7日有媒體親自造訪,看到大門口貼有“公司裝修”的字條,還有工人給玻璃貼上紙張遮擋。不過裝修工人見到有人拍攝,就反勸對方:“你也不要問,問了也不要瞎寫。”不敢泄露口風。
6、騰訊股價12個交易日下跌52港元 市值蒸發了近5000億港元
今年已經翻番的騰訊股價在11月21曾達到了430港元,但在隨後的12個交易日,9個交易日有下跌,市值蒸發了近5000億港元。今日港股收盤時,騰訊股票收盤價為378港元,雖然較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上漲12港元,但卻比11月21日收盤價低了52港元。今日港股收盤時,騰訊市值35906億港元,12個交易日蒸發了4939億美元。
@遊泳場:好股不怕抄底,越低越建議買
@開大腳的:飯局之後?
@郭渣掉渣渣:但我還是沒湊夠上車的錢
7、余額寶單日申購額度調整為2萬 超過98%用戶不受影響
天弘基金宣布將余額寶單日(自然日)申購額度調為2萬元,即對於投資者個人交易賬戶單日累計超過2萬元的申購申請將不予受理,該措施將於12月8日零時起實施。天弘基金表示,余額寶的戶均持有金額僅為3885.14元,遠低於限額。
8、馬雲:與趙薇見面不超過十次 網友開始找圖遊戲
在趙薇夫婦被證監會行政處罰後,趙薇與馬雲等商業大佬的好友關系再次被強調。今日馬雲在采訪中表示,“我跟趙薇加起來見面也沒超過十次,其中大概至少五次還是因為公益活動在一起。”並且表示“證據確鑿,背後有人操縱”,馬雲稱:“有人明確要求必須出現趙薇和馬雲在一起的照片。”但是,眼尖的網友對此“表示不服”,紛紛開始尋人大作戰,表示已知“不同場合的合影至少有12次”。
@吳八尺:一次談100億的項目,十次就是10000億
@慕容飛馬:要撇關系了
@SYF小飛飛:剩下的五次是大師王林的飯局。
9、傳法拉第未來獲10億美元融資 官方回應稱融資正在進行中
12月7日有消息稱賈躍亭通過律師團隊與來自香港的投資機構簽署協議,法拉第未來(FF)將獲得一筆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傳入局者為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對此,樂視汽車相關人士回應稱,FF的A輪融資正在進行中,具體進展待合適時機會對外公布。而針對這一傳聞,李澤楷發言人向媒體表示,李澤楷本人無意對法拉第未來作出投資或展開合作,沒有任何投資或合作意向。
10、媒體曝自如:甲醛超標 用戶維權難
自如住戶王女士表示,自己於11月16日正式入住現在的自如小窩,但剛入住兩天就感到頭疼。察覺到空氣質量或許有問題後,王女士和室友都買了相關儀器進行測試,測試數據顯示,幾個房間中甲醛指數最低的為0.09mg\m3,最高的在0.35mg\m3左右,遠超國家0.08mg\m3的標準規定。知乎用戶“雪梨買買提”稱自己也遇到了相同情況,事後溝通管家態度很強硬,表示只可退押金、換租或退租及賠償1000元,但不退還房租,即使是甲醛超標也要付房租。
@Thebesttforyou:看房的時候買個甲醛空氣質量檢測器唄
@lolipophz:完了...我也要變成被坑的租戶了...
@五月是大M的謊言:自如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新裝修的,用的東西質量也一般,甲醛能不高嘛
11、徐小平曝某投資人訛詐創業者:像黑惡勢力搶劫
創業家12月7日消息,下午14時,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發微博稱:一位創業者對我和經緯老大張穎訴說了一件事情:他的天使投資人,利用其自稱的和“某家互聯網上市公司的高管”的“親密關系”訛詐他。這位年輕創業者講述之時猶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安。徐小平表示,希望創業者表達有誤。但此事如果屬實,其性質就是黑惡勢力對創業者的搶劫,值得此家互聯網上市公司出面幹預。
12、潘石屹稱不讓送餐員進辦公區 被摩拜餓了麽“懟”了
12月7日,在《財富》全球論壇中國的共享經濟分論壇上,SOHO中國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潘石屹認為,從租戶角度出發,不會讓送餐員和共享自行車進去辦公場所。對此,摩拜王曉峰和餓了麽張旭豪卻不這麽看。王曉峰認為目前的城市規劃留給自行車的空間太小;張旭豪認為如果不讓送餐員進園區,估計沒人會租用園區的房子,並建議潘石屹給辦公樓多裝幾部電梯。
13、百度原主任架構師李大任加盟知乎,出任技術副總裁
12 月 7 日,知乎官方宣布:原百度主任架構師、自然語言處理( NLP )技術專家李大任加盟知乎,擔任知乎技術副總裁一職。李大任將領導知乎技術團隊,負責搜索、內容推薦和 AI 模型方面的業務。
14、樂視網新增超一億資產被司法裁定凍結
來自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消息,樂視網子公司樂視雲的另一合作夥伴——匯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請對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在銀行的存款或者查封、扣押其相應價值的財產(限額人民幣1.128億元)。
@包頭石拐_張小米:聚集正能量,提振精氣神!
@閆忠文:老賈事件很明顯的墻倒眾人推,實在讓人心寒。
@佛山笨笨豬:賈跌停最大的能耐不是創辦樂視,而是怎麽忽悠孫老板接這個雷
15、百度與中軟國際簽約合作,共推AI技術創新和行業智能升級
12月7日,百度與中軟國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行業優勢,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行業拓展、技術創新、生態共享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促進人工智能與軟件信息服務領域的深入融合發展,共同推動各行各業的智能化升級。
16、董明珠:我夢想世界70億人都用格力空調
12月7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說,格力空調已經用在了潛水艇、核工業上,因為掌握了核心科技,這就是中國制造!並且她表示,夢想世界70億人都用格力空調!
@人工智能Conan:格力一直喊掌握核心科技,到底是啥核心科技
@鬧來解方程:中國制造!
@一杯濁茶灬:那不就形成壟斷了嗎
17、傳ofo敲定新一輪融資:金額或達10億美元,官方未回應
有消息人士透露,ofo下一輪融資將於近日完成,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等。此前,ofo聯創和早期投資人分別證實這輪融資金額達10億美元:今年9月,楊品傑在莫斯科市場啟動儀式上稱,ofo擬進行新一輪融資,金額將超10億美元;10月,ofo早期投資人亦透露,融資金額為10億美元。
18、點融宣布原CEO蘇海德任董事長 原COO羅龍翔接任CEO
中國P2P網貸平臺點融在官方賬號宣布新的人事任命,任命創始人和原CEO蘇海德為董事長,任命創始人和原聯合CEO郭宇航為聯席董事長,任命羅龍翔為首席執行官(CEO),羅龍翔此前曾擔任點融首席運營官(COO)一職。
19、香港財庫局:不承認數碼代幣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世界不同地方對虛擬貨幣的監管取態不同,財庫局局長劉怡翔昨回應議員提問時指出,香港並不承認‘數碼代幣’是貨幣,同時亦不會推出加密數碼貨幣交易平臺交易牌照。
20、上海迪士尼首個擴建項目明年4月將開園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12月7日宣布,上海迪士尼樂園的第七個主題園區——“迪士尼玩具總動園”主題園區將於2018年4月26日開幕。這是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開幕後的首個擴建項目,目前園區的主要建設工作已接近尾聲,施工完成後將進入全面準備階段,包括遊樂項目的調試、試運營階段等。
21、香港擬擴大規管無人機使用 初步建議設登記制度
據報道,無人航拍機近年頻生意外,香港特區政府擬修例擴大規管本地無人機的使用情況,初步建議設立無人機登記制度,用戶擁有重量超過250克的無人機,便需實名註冊,日後也需接受一至兩小時的培訓及證書考核,才能操作無人機。相關公眾咨詢預計最快明年首季展開,明年中完成。
22、國家電網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改為國有獨資企業
近日,國家電網公司取得工商部門於11月30日頒發的改制後的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總部的公司制改制工作圓滿完成。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部署和《公司法》規定,國家電網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名稱由“國家電網公司”變更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至此,包括國家電網公司總部和需改制的21家二級單位、123家三級及以下單位公司制改制任務全部提前完成。
三
國際新聞
23、比特幣價格升破19000美元 最近24小時飆漲近五成
本周四,美國交易平臺GDAX數據顯示,比特幣盤中升破19000美元至19500美元,刷新紀錄高位,最近24小時漲約50%,此後回落到17000美元下方。據盧森堡交易平臺Bitstamp數據,周四早盤比特幣剛剛邁過14000美元的門檻。比特幣自5000美元漲至6000美元用了8天,之後每漲破千美元整數位關口依次花了8天、14天、9天、2天、1天、6天、17天和三個小時。從14000美元到15000美元,比特幣則花了不到十個小時。而從17000美元到19000美元,只用了不到半小時。11月初以來,比特幣價格已經上漲超100%。
24、美國最佳雇主排名:Facebook居首 蘋果跌至84位
美國雇主評價網站Glassdoor評出了“2018年美國最佳雇主”(或最佳工作場所,Best Places to Work),Facebook高居榜首,谷歌位居第5位,而蘋果公司則跌落至第84位。Glassdoor的“最佳雇主”排行榜始於2009年,今年已進入第十年。對於蘋果而言,今年的排名是最低的。
25、新加坡共享單車Obike遭黑客入侵 大量用戶信息被泄露
新加坡共享單車Obike日前被曝出在全球範圍內遭遇了黑客入侵事件,新加坡、悉尼或倫敦的Obike用戶的個人信息很可能已被泄露。報道稱,該入侵事件至少持續了兩周時間,許多用戶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聯系方式、照片和地址等已被泄露到互聯網上。到目前為止,此次黑客入侵事件的確切時間尚不清楚,但有臺灣地區的安全專家稱,他們今年6月就發現了相關泄密信息,並告知給Obike公司,但並未得到Obike的回複。
26、11月P2P網貸行業問題平臺共11家 提現困難占9家
根據網貸之家研究院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2017年11月月報》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了60091.32億元,突破6萬億大關;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1954家,相比10月底減少了21家。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11月份P2P網貸行業停業以及問題平臺數量為42家,其中停業及轉型平臺31家、問題平臺11家。其中,在11月份停業及問題平臺中,停業類型中占相對較多,為69%。在11月份11家問題平臺中,跑路平臺1家,提現困難9家,經偵介入1家。在31家停業及轉型平臺中,停業平臺為29家,轉型平臺為2家。
27、三星擬聯合166家供貨商請願,要求法院釋放李在镕
三星電子的供應商委員會近日決定向法院提交一份請願書,請求釋放已被關押9個月的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這個由大約166家供應商組成的供應商委員會11月28日作出決定,計劃向法院提交一份要求釋放李在镕的聯名請願書。如今,該委員會已經開始向會員收集簽名。
28、谷歌徹底刪除Chrome應用板塊,2018年全面停用
谷歌宣布消滅Chrome瀏覽器的應用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也的確有部分應用轉換成了插件,但谷歌似乎一直沒有采取相應的行動。但本周三,該公司已經徹底從Chrome Web Store中刪除了應用板塊。 應用板塊和遊戲板塊在Chrome瀏覽器中一同消失,但仍然可以在Chrome OS上找到,該公司還將在2018年第一季度從Chrome瀏覽器中徹底刪除應用功能。
29、俄媒:支付寶系統將在俄羅斯兩大零售連鎖店啟用
到2017年底或2018年初,首批食品連鎖店Lenta和Dixy將開通支付寶系統,這兩家分別是俄羅斯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大型零售連鎖店。Dixy將於今年12月開始測試新的支付系統,Dixy連鎖店計劃到2018年2月16日中國春節正式開通支付寶系統,另一個零售商Lenta將於2018年第一個季度在其連鎖店開通支付寶。首先將是開通機場附近的連鎖店。
@好白搶優惠券:以後出國,是不是帶個手機支付就OK了?
@揀枝不肯棲:漢字支付寶也能認識?
@腐貍:快點開,然後再開直郵,哈哈哈~~~
30、明年6.1英寸LCD屏幕iPhone將采用金屬材質後殼
昨日據媒體報道,蘋果在2018年將推出三款新iPhone,其中兩款配備了OLED材質顯示屏,另外一款則使用的是傳統LCD面板,並且LCD版本與iPhone 7、iPhone 7 Plus一樣采用鋁金屬後殼材質。對此,一位知情人士消息稱,這款LCD面板新iPhone的屏幕尺寸為6.1英寸,而另外兩款OLED面板的iPhone屏幕大小分別為5.8英寸和6.2英寸。另外,采用金屬後殼的LCD版本將提供多種機身顏色可選,金屬外殼主要由Pegatron子公司Casetek負責生產。
31、瀏覽器默認搜索引擎起糾紛,Mozilla與雅虎相互起訴
2014年,Mozilla與雅虎達成協議,將雅虎作為火狐瀏覽器的默認搜索引擎,一直持續到2019年末。但現在,火狐卻提前兩年違反協議,選擇谷歌為默認搜索引擎。因此,雅虎母公司Oath發起訴訟,指控協議遭到不正當終止。但Mozilla表示,此舉符合合同規定。因為當時的合同中包含一個條款,規定雅虎必須繼續向Mozilla支付費用,直到合同期結束,即便雅虎不再將其作為默認搜索引擎也不例外。
32、夏普希望政府協助成立日資OLED廠商聯盟 對抗三星和LG
日本夏普執行長戴正吳周四表示,夏普將請求政府幫助它與競爭對手日本顯示器在OLED技術方面結盟,以更好地與韓國同業進行競爭。戴正吳說,他將聯系政府磋商向JOLED投資事宜,該公司是日本顯示器的關聯公司,其周二將首批OLED顯示屏出售給索尼。
33、美國稅改讓蘋果成為最大受益者:少繳470億美元
按照近日獲美國國會參議員投票通過的共和黨稅收改革法案,蘋果將可以少交高達470億美元的稅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對於蘋果這一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來說,稅改帶來的潛在“意外之財”源自於針對其在美國以外地區持有的海外收益的稅率下降。
34、甲骨文在谷歌背後捅刀:花數百萬美元全球黑谷歌
甲骨文公司正在對谷歌發起一場秘密遊說活動,以期為谷歌帶來政治和財務困擾。甲骨文投資了880萬美元在華盛頓遊說政客,其中一部分將用於在一些關鍵性政策辯論上反對谷歌。這家公司也在慫恿歐洲政府對谷歌加以處罰,在田納西州購買廣告發動當地人反對谷歌,並在媒體上發表有關谷歌的負面報道。
35、路透社:Uber數據泄密案系20歲佛羅里達黑客所為
據知情人士透露,Uber去年遭遇的重大數據泄密事件是一名20歲的佛羅里達男子所為。Uber於11月21日宣布,其5700萬乘客和60萬司機的數據在2016年10月遭到黑客竊取,他們在案發後向黑客支付了10萬美元,讓其銷毀數據。但該公司並未披露任何關於黑客的信息和付款方式。
36、智能行李箱很酷炫,但明年起不能上飛機
從明年起,很多航空公司將禁止乘客攜帶智能行李箱上飛機,因為這種不用提拉就自動跟著主人前進的智能行李箱雖然能識別並避開路上的行人和障礙,但裝有不可拆卸的鋰離子電池,容易引發火災。美國航空公司已於12月1日宣布了針對智能行李箱的禁令,其他航空公司已經跟進,包括阿拉斯加航空和達美航空等,首批禁令將於明年1月15日生效。
@七月份的尾巴ioio:這個黑行李箱遇到個粉行李箱會不會跟人家跑了
@喵小倩biubiubiu:我還沒用過就給禁了
@我就愛邁小碎步:拉在手上都害怕不見,這放養的,受不了
今日思想
在運營的早期,要和用戶打成一片,因為公眾號早期是沒有用戶基數的,也沒有辦法通過小劑量的用戶群體獲得商業回報。所以幹脆就放棄這一部分的回報,只想怎樣才能更好地與用戶形成聯動。
—— 雷文濤 有書
4月17日,香港金管局(HKMA)第六度出手,在美國交易時段購入57.7億港元以支持港元匯率。此前港元兌美元持續走軟、屢屢觸及7.85的弱方匯兌保證。至此,金管局六天出手六次,總計購入了190億港元,這也是十三年來金管局首次出手。不過,港元似乎仍無起色。
截至17日15:00,美元/港元維持在7.8498,逼近7.85的弱方保證水平。甚至有投資者擔憂,在持續的貶值壓力下,港元可能會對美元脫鉤,因此市場不斷囤積美元,加劇港元拋壓;更有一種擔憂在於,國際炒家可能通過做空港元來押註金管局幹預、收緊流動性,從而通過做空港股股指期貨獲利。香港恒生指數早盤低開,上午一度小幅反彈,截至15:10回吐漲幅,報30167.45,跌0.49%。
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對記者表示,港元遲遲強不起來,主要因為Hibor(香港銀行間拆借利率)維持低位,這又主要因為港元貸款需求低迷。“金管局始終偏好‘不幹預主義’,這也意味著其可能會‘被動幹預’,主要為了捍衛7.85的點位,並讓金融機構謹慎行事。因此,港元並不太可能大幅升值,未來港元很長一段時間預計會維持在7.85的水平。”
對於脫鉤的擔憂,不少機構分析師表示可能性微乎其微,對於香港這個小型、開放的區域而言,掛鉤美元的聯系匯率制仍最為合適,只是短期的擔憂可能沖擊市場情緒,所謂“心魔”。“立足於逾4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及1998年、2008年兩次危機處置經驗,香港貨幣當局有能力穩定港元匯率預期。”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對記者表示,通過強化區域聯動,長期而言港元匯率制度可能將從單一盯住美元的模式,逐步升級為“雙核模式”(盯住美元+人民幣)或“多元模式”(盯住一籃子貨幣)。
六天六度幹預
金管局十三年來的首度幹預,一來就來的轟轟烈烈、出乎市場意料。
4月12日(上周四),在港元兌美元跌至7.85後,金管局兩度入市,先後買進8.16億港元和24.42億港元。這是2005年推出聯系匯率兌換保證區間以來金管局首次買進本幣。
4月13日晚間,金管局為維護聯系匯率制度買入30.38億港元。14日淩晨,金管局又因港元兌美元匯價觸及弱方兌換保證買入33.68億港元。至此,金管局合計買入96.64億港元。銀行體系總結余在4月17日將降至1701.14億港元。
在金管局連續出手後,14日淩晨,港元仍在測試7.85這一“下限”。16日下午,港元終於“撐不住了”,金管局迅速作出反應,又在市場買入35.87億港元。
根據聯系匯率制度,金管局會在7.75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水平時,從持牌銀行買入美元;當觸及7.85港元的弱方保證時,會賣出美元。因此在觸及7.85前金管局都沒有必要幹預。然而在美聯儲持續加息、港元流動性泛濫的背景下,港元兌美元不斷走弱,逼近弱方保證。
也有某對沖基金投資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金管局遲遲不出手可能也是在給市場做“壓力測試”,金管局一向主張“沒事不幹預”,但事實上來看,可能應該更早入場幹預。
港元或持續弱勢
盡管金管局大幅出手,總計買入190億港元之多,但市場預計港元近期很難走強,或持續維持在7.85的水平。
“最關鍵的問題是,港元利率一直起不來,這體現為住房市場收緊後,各界對於港元貸款的需求較弱,而原本香港流動性就泛濫,外加美聯儲持續加息的壓力。”周浩告訴記者,目前3個月期Hibor利率仍然在1.2%左右,在幾度幹預後也並沒有提升,而美元3個月期Libor卻已經逼近2.4%,這一利差也使得港元越來越弱。
周浩也認為港元很難在短期內大幅上漲,理由是金管局的“不幹預”風格決定了即使幹預也是被動型幹預,同時港元利率難以大幅走升,因此美元/港元很可能在未來一旦時間維持在接近7.85的弱方水平。
過去幾年,流動性泛濫的確是導致利率走低、港元兌美元走弱的直接因素。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香港開始出現持續的資本流入,具體來看,金管局持有的基礎貨幣在2014年年中大約在1.2萬億港元,而到了2016年年初,已激增至1.6萬億港元,而近期則趨近1.7萬億港元。
有分析師認為,基礎貨幣的快速增長,表明有資金流入香港。無論出於對樓市股市的看好,還是內地企業出海的需要,香港是內地資金青睞的目的地。但資產價格的上升卻沒有推升港元利率,這成為港幣貶值的原因之一。
4月15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博客中指出,市場對港元流走無需過分擔心,香港政府擁有足夠財力應付資本流出。陳茂波稱,現在港元貨幣基礎約17000億港元,全數有美元資產支持,為資本流出提供極大緩沖。他還表示,香港市民不應期望超低息環境無止境地持續下去,要慎重考慮能否應付貸款利息開支上升的情況。
眼下,市場更擔心的是,隨著金管局持續幹預,香港流動性的收緊可能會繼續打壓港股。
港元難脫鉤美元,聯系匯率制度應微調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港元會否對美元脫鉤?其實,市場對於港元脫鉤的擔憂並非新鮮事。歷來港元承壓之時,這一擔憂都會浮出水面。
但這一觀點並不被市場主流所肯定。“香港作為全球小型開放經濟體之一,外部或者全球因素對經濟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內部因素的影響,錨定主導性國際貨幣的聯系匯率制度可以使香港市場與國際市場渾然一體,建立自由港經濟模式,充分參與全球化經濟的分工協作。”中銀國際研究部資深經濟學家葉丙南此前對記者表示。
其實,這樣的一套聯系匯率制度在過去的30多年中運行良好。在過去的20年中,金管局入市幹預的次數屈指可數,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03-2005年,當時香港也出現了大量的資本流入,但與過去數年的情況有所不同,當年的資本流入造成了港幣升值,最終香港金管局被迫通過幹預讓港幣貶值。
2005年5月18日,港幣從此前的1美元掛鉤7.80港幣的嚴格匯率固定轉向區間固定,並建立了7.75-7.85港幣浮動區間。周浩表示,金管局此舉本意就是通過增加匯率彈性來增加政策彈性,從而減少幹預的必要。
盡管港元對美元脫鉤仍是臆測,但的確有機構和學界人士建議,聯系匯率制度可以微調。
程實對記者表示,本輪金融危機以來,美元國際地位不弱反強,而香港經濟則持續融入中國經濟全局之中,兩大趨勢產生根本性沖突,導致位於矛盾中心的聯系匯率制度搖搖欲墜。“我們認為聯系匯率制度的當前壓力並非源於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的融合過快,而恰恰源於融合不足、聯動滯後,未來兩者的加速融合將支撐聯系匯率制度保持穩健並不斷優化。”
此前,由於香港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持續收緊,房市的港幣融資需求“舊力已衰”,而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需求“新力未強”,新舊轉換間的貨幣需求疲弱加劇了貨幣供給過剩問題,從而進一步拉低了港幣利率和匯率。但是,這一階段性問題並非不可治愈。
程實也建議,應該使得區域聯動進一步深化,並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的推進,港幣匯率制度將從單一盯住美元的模式,逐步升級為“雙核模式”(盯住美元+人民幣)或“多元模式” (盯住一籃子貨幣)。長期而言,聯系匯率制度將順應內在需求而演進,但是現階段的外部沖擊不會壓垮聯系匯率制度。
樂視網中報顯示已資不抵債,距離暫停上市再近一步。
8月29日晚間,樂視網(300104.SZ)披露了2018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樂視網實現營業收入為10.04億元,同比下滑82%;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11.04億元,同比大幅降低73.36%,基本每股虧損為0.28元。
負債和關聯欠款是外界最關心的問題。中報顯示,到2018年6月30日,樂視網總負債達到190.63億元,同比2017年底的186.64億元再度增長2.14個百分點。其中,流動負債就高達136.24億元。而樂視網同期總資產只剩170.08億元,相比2017年底的178.98億元,再度減少8.9億元。。
從2016年峰值時102.25億元,跌至2018年一季度3.04億元,再到2018年中期的-20.55億元,樂視網的凈資產高樓已然倒塌,若下半年主營無法實現大幅扭虧,將大有可能額觸發暫停上市的紅線。
據2018年最新修訂的創業板上市規則,若創業板公司出現“最近一個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顯示當年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為負”,深交所可以決定暫停公司股票上市。
“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正在竭力解決公司目前的經營困難,但由於關聯方債務導致公司資金問題尚無法得到解決,下半年 存在持續虧損的可能性,如經審計後公司2018年全年凈資產為負,公司存在股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樂視網在中報中也如是稱。
即使一如既往由少數股東承擔較大虧損,截至6月30日,樂視網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資產也為-4.77億元。此外,公司賬上已久無可用現金,上半年現金及等價物凈流出2.59億元。經營性現金凈流出8.53億元,投資性現金凈流出5.17億元。
在中報中,樂視網再度將原罪怪指向關聯欠款。稱2016年以來,公司與向賈躍亭控制的關聯方形成了大量關聯應收和預付款項。截至目前,大部分關聯應收款項仍未能收回,導致公司一方面對上遊供應商形成大量欠款無法支 付、債務無法按期兌付和存在大量訴訟等問題;另一方面關聯欠款導致公司現金流極度緊張,同時市場品牌受到極大影響, 危及公司信用體系,公司經營嚴重受阻,業務大幅下滑。
樂視網與樂視非上市體系的關聯欠款已成久未治愈的痼疾,經過一年多拉鋸,目前雙方對關聯方債務金額基本達成共識。早在7月21日晚間,樂視網就曾列出,公司與非上市體系債務處理小組共同認定的債務規模約67億左右,已簽署協議償還債務的共有4筆。
第一筆,樂視網子公司樂融致新向樂帕支付97%的股權轉讓款中,有13.7億元用於抵消非上市體系對上市公司體系債務;第二筆,樂視電子商務將與易到相關方債務總額1.7億元轉讓於上市公司體系。樂融致新在2018年初,以9290萬元的價格受讓了樂視電子商務經營的主要資產——樂視商城及相關資源、知識產權等資產。第三筆,以樂視控股對非上市體系關聯公司5.5億元債權轉讓於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應付該關聯公司未來8-12年租金相抵。
第四筆,司法拍賣樂視控股持有的樂融致新10%股權,拍賣所得用於民生信托11億元貸款,同時抵減非上市體系對上市體系下樂融致新的債務。但此項拍賣工作正在進行中,最終拍賣成交金額尚不確定。
不過,樂視網在中報中再度強調,上市體系短期內無法通過上述債務解決獲得現金支持,因資金缺乏導致的上市公司經營困境並不能直接、有效解除。
纏身的兩大問題讓樂視網的主營業務也大幅退步。2018 年上半年,除了電視劇發行,樂視網的終端、廣告業務、會員及發行業務等7大業務輸入均出現大幅度的下滑,同比跌幅均在六成以上。
在孫宏斌離任樂視,劉淑青接任,樂視網上半年定下的業務基調便是恢複業務經營和市場品牌,以及調整采購銷售模式,避免產生新的關聯交易。融創為其掌控的新樂視提出了一個新的“家庭生態”概念。
對這一概念,樂視網在中報中的闡述是——打造“關系+場景+平臺+終端”的齊樂融融家庭生態,圍繞悅己、親子、敬長三個家庭關系,打通場景(居家、社區、文旅等)、平臺(智能家居、智慧社區、新零售、智慧生活全場景營銷等)和終端(Letv超級電視、語 音中控、智慧屏、社區屏等),通過互聯網科技能力將資源融合在一起,構建起一個高品質的家庭運營生態。
但這一新的生態就會走向何方,外界仍難以預料。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