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相親和約炮,陌生人社交還剩下些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4/156878.shtml
除了相親和約炮,陌生人社交還剩下些什麽?
吳丹
2016-06-24 09:43
借鑒Tinder模式,定位單身男女在相親及“約炮”之外的純交友需求,移動社交應用探探上線不足兩年,用戶規模已突破1500萬,日活則已近250萬。當下雖仍全力聚焦產品優化及用戶增長,暫未將商業化列入近期目標,但它的高成長性及巨大潛在盈利空間已吸引了眾多投資人的目光。陌生人社交盤子太小撐不起更多的陌陌?探探創始人王宇不這麽看。
文│吳丹 編輯│齊介侖
主打陌生人社交的探探跑得很快,上線至今21個月時間,已經走到了C輪。5月初,探探C輪融資3200萬美金宣告完成。
很多人認為,在陌陌之下,陌生人社交的蛋糕已經很小,跑不出來一家大公司。事實也正如此,婚戀交友的移動社交市場至今沒有出來絕對領先的企業,而在婚戀交友越來越網絡化的今天,這個市場的邊界也漸漸變得模糊:人們還有必要專門去一個地方相親交友嗎?手機里的各種群、社區似乎已經太多。
但有人堅持認為,單身男女在網絡上結交異性,依然是巨大市場,且是空白市場。他們的理由是,一些老牌的交友網站定位是“促成婚姻”,新晉的App又多被打上“約”的標簽,中間有一條正確的空白地帶:真實的男女交往需求沒有被滿足。
“現實生活中存在這樣的年輕人,交往圈子很小,想結交異性,但不知道怎麽去做。街上也不能隨便搭訕。” 探探創始人王宇自認多年前便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技術型宅男。他自小在瑞典生活,後工作原因來北京實習,期間發現,以自己的生活模式,很難接觸到工作圈以外的朋友。這是他親身體會過的“痛點”。
那時的他便認為,並沒有好的工具解決這種“痛”,他所期待的似乎更像早年的QQ。“如果非要形容,可能更像早期的QQ,幹凈,就是一個互相認識,見網友的簡單感覺。”
但王宇團隊第一次創業的時候,並沒有做探探。而是做了一個時尚社交社區“P1”,這個項目至今依然在運行。
探探是於2014年,在P1中孵化出來的。 時間點正好是婚戀網站移動端數據開始超過PC端的時候。 公開資料顯示,知名交友網站百合網2013年第三季度移動端的用戶數超越了PC端。
這是王宇團隊第二次創業。和其他團隊不一樣的是,創辦探探近兩年來,團隊一直是50人。不同的是增加了100人左右的內容審核團隊,且在家辦公。
為什麽會跑得比較快?王宇給出了一個答案:專註。 “成立至今,我們只想解決這一個問題。”他用“比較純真的約會”來形容探探想要促成的事。
或許從產品本身,能找到更多答案。
從女性用戶需求出發
探探以圖片社交切入,走的是國外軟件Tinder的模式,也被媒體形容為Tinder在國內最成功的模仿者 。簡言之,它的產品模型是:當你進入此App,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為眼前這張來自陌生異性的照片選擇Yes或No。如果在你選擇Yes之後,她也同樣看上了你,系統則會告訴你:速配成功。你們才有機會開始第一次交流。
這和大多數可以單方面私信的交友軟件不一樣。
這一設計核心,來自團隊一條重要理念,同時也是打動投資人的關鍵點:從女性用戶需求出發。
王宇認為,很多社交軟件沒有真正解決戀愛社交痛點的很重要原因是,男女比例不均衡。
“上來就說約嗎,所有這些讓女用戶感覺不舒服的男用戶,我們都統統幹掉。封的話就是直接封設備或手機號,基本上就回不來了。一個男孩子到處跟人說約嗎約嗎,整個氛圍就壞了。我們人工幹掉(封禁)了差不多600萬用戶。”
王宇的這一說法在探探的微博上也得到了證實,其微博內容下有大量的“求解封”。
他們也做了專門面向平均年齡為22歲的女用戶的推廣,如在微博上做性別定向推廣,在一些女性愛看的綜藝節目里做植入。
一邊定向推廣,一邊“幹掉”一些沒有真實交友需求的男用戶。
盡管探探員工不多,但如上文提到的,卻有近100人的內容審核團隊,負責封禁沒有本人頭像,以及四處發“約嗎”的用戶。
截至目前,幾乎三分之一的註冊用戶被幹掉了,最終通過審核的是1500萬左右的用戶,社區男女比例如願實現了6:4。“和目前國家人口比例一樣。”王宇說。
搭訕減少了,圖片的滑動增多了。王 宇告訴創業家 &i黑馬 ,在探探上,女用戶平均每天會滑300次,男用戶是200次。“女用戶更挑。”他也給出另一組數據證明了這個觀點:在男用戶的200次里面,可能會喜歡120個女的(平均),但在女用戶的300次滑動里面,可能只會喜歡18個男的(平均)。
下下一步才是商業化
目前探探走的還是極簡風 ,除了給照片打分、用戶資料、聊天界面、朋友圈界面等,並無更多的內容。
而如果僅僅是幫單身男女速配,在嚴格的標準之下,這個市場會不會太小?
王宇給出的數據是,截至2015年年底,探探日活(每日活躍用戶數量,DAU)已達100萬,現在則是250萬,目標是年底增至700萬。
探探現在的方向依然在用戶增長上。 讓王宇及其團隊感到驕傲的,是他們的留存率。“我們留存率相當高。”話不多的王宇少有地在日活數據之後補充了這句話。
把它的成長拿來和陌陌比較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作為一款創始人和領域都比較引人註目的軟件,陌陌發布於2011年8月。兩年後(2013年8月),唐巖在其微博上宣布,陌陌日活已突破1000萬,占總用戶數的18%。又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即2014年 12月,陌陌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26億美元。之後私有化回A股,引起廣泛討論。
相比陌陌,探探的會員基數是收窄的。況且,婚戀交友網站還不得不面臨配對成功後,用戶流失的問題。
知乎上就有一則相關的留言:我和妻子是在某社交軟件上認識的,收到了她發的站內信,聊了一小會就加了QQ,後面就沒怎麽上去了。兩年後我們領證了。
對此,王宇的看法是:一、你的流失如果是因為你成了,那麽你會很滿意,把探探告訴你的朋友,“你的流失會帶來別人的加入”;二、90後的戀愛不是很穩定,可能過幾個月分手了又回來了,“從18歲到27歲,這十年基本上是分分合合的狀態。”
王宇不太擔心這件事,他更加認定的是,只要能解決問題,就有用戶來。
關於平臺用戶私下加QQ或微信交流的問題,探探副總裁李育偉去年也曾就媒體采訪在一篇文章中回答過。他認為,雙方是否添加微信是衡量產品成功與否的指標之一,是兩個人從陌生到熟悉的第一階段,說明探探促成了這次交往。
探探未來如何?
對此王宇稱,“我們會往上市的方向做,但目標其實並不是上市,(目標)還是想把這件事真的做好。”
用戶增長,產品推廣,是團隊目前費精力在做的。在商業模式方面,王宇坦言會和市面上主流的社交軟件類似,增值服務,營銷收入,第三方合作等。他提到的一個有特色的服務是鮮花O2O,稱如果男用戶有意送禮,在保證女用戶隱私的前提下,可以請探探代為發送花束等。
社交黑馬仍待發現
最近,社交軟件領域一直有大動作。
Line幾經折騰後終於要上市了,但估值縮水一半,為54億美金;領英被微軟收購,收購價262億美元現金,成為全球科技領域重大事件;同誌軟件Blued成為國際第一家走到C+輪的該領域創業公司,靠直播實現營收,要做粉紅經濟;日活達到1300萬的知乎近期在不斷嘗試商業變現,知識付費……
它們都有類似的成長路徑:解決了一部分特定人群的某類需求,如婚戀交友、職場人脈、熟人溝通、知識交流等;早期都努力發展用戶規模,甚至擴張到了全球市場;在C輪融資的時間點前後開始商業化;增值服務、營銷廣告等幾乎是變現標配; 近期直播爆紅,不少軟件也把其上升到戰略功能層面,加到社區里,如Blued去年年底上線直播功能,今年4月,陌陌唐巖更是親自上陣做直播,職場社交軟件脈脈推出“職播”……
而在中國社交軟件中,除了微信無可撼動的老大地位,陌陌幾已定型的陌生社交地位,還有哪些軟件能在未來幾年里,成就用戶,成就資方,更成就自己?社交中,還有哪些領域是可以開采的?
按照它們目前的發展速度,在不可思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或許兩三年內便有令人驚訝的種種答案。
探探創始人王宇/受訪者供圖
以下為探探創始人王宇口述。
“當時就覺得,這事能成”
最近幾年,類似的軟件特別兩極分化:一種是相親型的, 感覺是35歲以上的人在用;要不就是所謂的“約” ——女用戶都不愛用,所以里面沒什麽女孩,你還是認識不了人。很多年輕人普遍的狀態其實是,一個人上班、下班、吃飯、睡覺,天天就是這樣。而且現在一般大學畢業後,男女朋友都分手了。認識人,是大眾需求。
90後這一代其實挺開放的,挺想多談一些戀愛,找個自己最喜歡的人,可能到27歲左右才會考慮結婚,這是很普遍的一種想法。當時市場上完全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產品,是個很大的空白。所謂的社交應用很多,但從需求角度講,幾乎是個空白。
很多年前,我剛來北京工作時,就有這種感覺。問題也並不是說接觸不到女孩,而是覺得打招呼這件事太突兀,不太正經。所以從產品形態上來講的話,探探首先是沒有暴露用戶信息,只有互相喜歡了,才能知道是誰。其實女孩子也想認識一些挺好的男孩子,只是說可能更挑一些,但不是沒有需求。只要年輕、單身,都有同樣的需求。
探探最早的用戶來自地推,同時我們還從創業的第一個項目P1里邀請了幾萬人。
地推最早是在北京的幾個大學里做的,那時一個用戶都沒有。 當時就是在學校里擺了一個攤,一天就獲取了五六百個用戶,產生了10萬次的劃動數據。當時就覺得,這事能成。
日活一年漲了17倍
產品形態上,我們考慮更多的還是追求浪漫和緣分的感覺,甚至還有一個“擦肩而過”的功能。 其實大家追求的並不是結婚,所以像有沒有錢這種特別實質性的東西我們盡量不體現太多。心理學家說,異性之間互相看了第一眼,可能在零點幾秒之內就會有一個印象了。我們看女用戶的行為數據也很有意思,她們會喜歡6%左右的男的,男用戶不怎麽挑,差不多喜歡60%的女用戶。配對成功之後,社區聊天回複率差不多是60%。
從使用到成功的過程可能是,你第一眼有感覺,會聊聊看,但可能聊著聊著就沒感覺了,會淘汰掉一部分人;聊了一段時間後,可能會出來見個面,見面後又會淘汰掉很大一部分人;剩下的可能會繼續發展,但也不可能馬上就成了,要一段時間。我們現在觀察到的結論是,像這樣不斷去配對、聊天、約會,半年左右可能會找到男女朋友。
還有一個功能叫“暗戀表白”,是熟人之間的。 只要你有這人的手機號,你就可以轉告他,我暗戀你。探探會給他發匿名短信,說你的熟人中有人暗戀你,你可以猜猜這人是誰,如果你們互相喜歡,就可以直接配對了。這個功能差不多有20%的成功率。因為很多時候,兩個人就差那麽一點點。
我們也想過在偶像劇、電影里做這種植入,但其實這個東西一用,劇情就沒法編下去了。很多愛情劇其實就是虐,男女互相喜歡,但不知道。你一旦讓他們知道了,就沒法玩了。
上線三個多月,即2014年年底,探探就已有6萬日活。2015年一年日活漲了17倍,年底達到了100萬。
用最輕的方式解決最痛的點
在社交軟件里,男孩不聊天的主要原因是,他不知道該說什麽。所以我們上線朋友圈,你一旦發個東西就有話題了,能調動原來的配對跟你聊天。我們用戶很喜歡貼標簽,85%的用戶都貼標簽,平均每個人是18個。用各種標簽來形容自己,也可以作為聊天的話題。
也有抄我們的,有四五十家,但現在基本都不在了。運營其實是個細活,真的要特別仔細地去做,要把比例做得比較勻稱,氛圍做得幹凈、真實,這就真的很難。產品外形好抄,但運營的理念和方法不太容易。
我和潘瀅(探探聯合創始人)在2007年創業的時候就認識,但那時還不是很了解。三年前,我們結了婚,這也是挺有意思的。我們倆比較相信緣分。
我覺得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比較專註,就想解決這個痛點,沒考慮別的事。給大家的建議就是,要比較專註地去解決一個痛點,不要解決太多。最好以一個最輕的方式解決最重的痛點。你的產品功能越輕,解決的痛點越痛,就越有可能實現快速增長。
[本文作者吳丹,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題圖來自123RF。]
探探
社交
贊(...)
分享到:
【麻煩大了】康達爾門口的“陌生人”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178
“如果我回頭,一切就都完了。”來自著名美劇《權力的遊戲》中的臺詞,深刻揭示了2016年中國資本市場圍繞上市公司控制權一系列殘酷鬥爭中,為何沒有人願意選擇妥協的根本原因。盡管所有人都明白,“需要握手言和的是敵人,而不是朋友”。
你以為我在說萬科?錯,關於王石、姚振華、傅育寧,或者剛剛被刷屏的田樸珺小姐,已然將一樁純粹的並購商業行為拖入更複雜、更黑暗的邊界,複牌後的萬科A股價不斷跌停並不出人意料,可怕的是,最終可能沒有一個贏家!
放過多少已令外界厭倦的000002吧,把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代碼後移46位,看看000048——康達爾,一家同樣歷史悠久的上市公司,一家同樣遭遇過門口野蠻人兩次狙擊的企業。這一次,沒有創始人心結,沒有所謂的人文情懷,有的只是禿鷲盤旋。
康達爾雖然去年凈利勁升79.26%至2.04億元人民幣,但畢竟只及同期萬科A財報1.1%的水平線,註定無法吸引全民關註。
但從關聯方攜手到罷免董事會全體成員,從廢黜投票資格到股東大會延遲,直至近日攻方二度上訴法院索賠4900萬元人民幣,這場攻防戰同樣精彩——戰術上涉及毒丸設計,戰略層面相關公司治理及一系列法律條文有效性及調整可能,樁樁件件戲肉十足。
康達爾曾經就是一家有故事的公司,它脫胎於1979年成立的深圳市養雞公司,早已在中國資本史上留下負面典型的烙印。
“就這樣被你征服,喝下你藏好的毒。”1998年,加盟百代唱片的那英出版了她的專輯《征服》。這一年,呂新建也光臨了康達爾。他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代號:K先生。當然,你也可以叫他“呂梁”。
這是呂氏踏上人生巔峰的一次體驗。從康達爾開始,中西藥業、魯銀投資、勝利股份、歲寶熱電、萊鋼股份,呼啦啦中科創業系平地而起。這也是一次讓呂從此渺然江湖的介入。2000年12月25日開始,連續10天跌停崩盤,讓一年前更名為“中科創業”的康達爾市值瞬間蒸發了54億元人民幣,同時,幾乎所有關聯上市公司亦出現股價滑坡。
2001年2月8日淩晨,已被警方監視居住的呂梁身披軍大衣潛離其位於北京北辰花園數千平米的別墅,從此成為一個傳說。而就在三天前,經其本人口述寫就的“莊家呂梁”一文發表於《財經》雜誌,一時洛陽紙貴。
那兩年半時間內究竟發生了什麽?有幾個關鍵點必須指出,是時,尚未實現全流通的康達爾的流通股本僅占總股本29%,而現在已占到97.7%。同時,已購入康達爾近九成流通股的朱煥良邀請呂梁來接盤時,康達爾第一大股東仍是國有資本。而呂氏答應接盤的前提,便是由朱打通關節購入部分國有股本,以保證其安全的控股地位——事實上,最終呂做到了,代價是7億元人民幣。其三,呂一直堅稱自己為善莊,目標是通過公司主業轉型實現價值提升,而由深圳龍崗區國資系統下派的時任康達爾董事長亦認同其身份。只不過,呂後來表示:“仿佛落入一幫犯罪分子中間,要迅速淪為這些混蛋的同夥”。
有意味的是,當2002年6月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這宗操縱股價大案時,除了七個馬仔級人物,兩位核心當事人呂梁和朱煥良均告失蹤——有“朱大戶”綽號的後者竟然是以董事身份參加完萬科公司相關會議後,與其從市場中賺得的11億元一起從人間蒸發。而參與呂氏操縱康達爾股價的四百余家金融分支機構(他們中的一些人是提供個人賬戶購買股票從而規避相關法律,另一些則跟莊炒作)近乎毫發無損。
倒是受呂指派接任上市公司董事長的陳楓著實受了些驚嚇。他被不明身份人士持刀在公司總部附近伏擊,進而住院。同月,重新換回舊名且背上“ST”的康達爾閃電般二次易手,國有資本退出,羅愛華女士正式入主。
好吧,一個神奇的年代總能批發神奇的人物。比如,當下正與羅女士角逐康達爾第一大股東地位的京基集團老板陳華。
有關他利用賒賬方式營建深圳金梅花園並掘得首桶金的故事,旁人除了艷羨多半只能當個童話。一個成功的大佬,總歸有他的護體寶典。何況,深圳曾經的第一高樓京基100的存在,本身就象征著一種難以言說的奧妙。能在深圳市中心蔡屋圍城中村的開發權上,擊敗萬科、金地、招商地產這些同城對手,自然有威風的本錢。據說,四年前在市場風傳“輸掉京基100”後不久,當地地產界民營老板但凡有頭有臉者皆出席了陳華召開的澄清會。
那麽,羅愛華就是弱女子嗎?
羅生於1960年,曾經的深圳口岸管理服務中心基建部長和中外建南方工程建設公司副總經理,後下海成立深圳華超投資發展有限公司。2002年,華超集團從深圳龍崗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手中接過康達爾26.36%股份,作價1338.9萬元。與華超同時浮出水面的還有一家眾泉公司,以497.8萬元接手9.8%的股權。兩家公司就此成為康達爾第一和第三大股東。與此同時,兩公司表示相互之間“不存在關系”。
然而,2010年8月,原ST康達爾董秘郝耀聰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曝光,這次轉變公司性質的接盤充滿玄機。不僅羅愛華和眾泉公司陸偉民存在直接關系,或者說是夫妻關系,同時,兩家公司共1800萬元購股款項悉數來自康達爾下屬自來水公司的貸款,而這筆總額7000萬元的貸款有3000萬落袋華超公司,4000萬入賬康達爾母集團。
這是相當嚴厲的指控。結果?平安無事。
數年後,羅與上市公司其他幾位高管成員因涉嫌職務侵占被深圳羅湖區檢察院起訴,結果仍是“財務處理欠當,責令改正”。
不是冤家不聚頭。這一次不用邀請,京基集團目的明確:取而代之。甚至不必再尋找美麗的包裝,那些通過雞場置換而來的住宅用地,商業價值千億起算,康達爾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熟肉鋪子”。而當你將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食客們光顧便是順理成章。一來康達爾公司原有公司治理一直受到詬病,二則陳華需要為自己的資產謀得一個上市平臺,從而在降低負債率同時,打開更方便的融資大門。再說,那12位數的營收太過誘人。
之後便是持續兩年之久的吸籌以及2016年6月的密集攻防。羅愛華在感受到野蠻人氣息後,不惜以高出市場均價四倍的價格與央字頭原老東家簽訂商業合作協議,令公司可能價值大幅折損。而陳華們也通過“牛散”標誌控制的分散個人賬戶不經公告悄無聲息間摸進中軍大帳。直至雙方股權比例縮小至0.5%區間後,索性視深交所質詢為無物,視法院判決若空氣。
只因為,“你犯規在先,處理了先”。
000048,莫非18年里真的將兩次面臨詛咒?沒有答案。或許,只有當真正出現沒有一個贏家的局面,當每一個違規者都付出足夠的代價時,呂梁和朱煥良們才不會感嘆:黑暗之中沒有陰影。
宜信:借钱只借“陌生人”
1 :
GS(14)@2010-11-10 00:01:03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08/163933.html
创业ID 公司名称:宜信汇才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06年5月
成立地点:北京
融资记录:2010年,宜信获得了凯鹏华盈(KPCB)的首轮注资
宜信不是银行,它没有吸储、放贷或者担保的功能。准确地说,它是现代服务业中的咨询管理服务平台,把握着出借人与借款人两端。当你手上有点闲钱,又想过一把当债主的瘾,可以通过宜信的“牵线”,把钱直接借给有信用的陌生人。
信用有价
如果不是一些因缘际会让唐宁对诚信体系有信心的话,他坦言自己不会是吃螃蟹的那个人。
22岁的唐宁赴美留学时选择了经济学专业。在一位巴基斯坦女教师的课程上,他第一次听到穆罕默德·尤努斯的名字,这位美国学成的博士回到自己的祖国孟加拉做了一件神奇的事:创办了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格莱珉机构,帮助了数百万的穷人、特别是妇女摆脱了贫苦,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一点点钱就能帮助农民极大改进生活、经济状况?这是怎么做到的?唐宁利用暑期辗转奔赴孟加拉追寻尤努斯,就在田间地头里,他见证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人靠贷款买了一头牛以后,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令唐宁感到震撼的是,格莱珉的还款率高达98%-99%,可见穷人的信用并不比富人差。而这一傲人的还款率之所以能实现,正是因为每一笔小额的贷款,都给借款农户“价值增加”的机会。
如果走出农村,让相同的模式应用在城市居民、微小企业主身上,唐宁觉得也能够适用。而且似乎更有商业价值的想象空间,仅就3000万-5000万微小企业主的周转资金需求来说,已经是一块很大的蛋糕。
然而,格莱珉在当地是可以接受存款的,这些存款成为机构继续发放贷款的财政支持,这在中国现有法律环境下显然行不通。毕业后在华尔街从事投行工作时,唐宁终于找到化解这一问题的方法:第三方平台式的信用服务公司的经营模式。
“我们是咨询服务的定位。一个是对接需求,另一个是信用管理风险控制,不涉及吸储、放贷或者担保业务。”回国后的唐宁于2006年5月成立宜信公司开始实践他的想法。
南都创富志记者向业内人士了解,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肯定了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并保护出借人收回借贷资金和利息的权利,这确定了宜信的合法地位;其次,《合同法》第二十三章“居间合同”中规定,居间人提供贷款合同订立的媒介服务,可依法向委托方收取相应的报酬,又为宜信的盈利模式 向出借人收取咨询管理费用的方式提供了法律保障。
助学贷的“实验”
如何让最需要的人获得小额信用资金?虽然在唐宁看来,能把这个渠道打通,不论是当下还是未来若干年,都是“蓝得不得了”的一门生意。然而,“蓝海”的另一面是,之所以没有多少人敢介入这块市场,是因为在国内诚信体系始终是个“问题”。如果没有“优质信用”的借款客户来吸引潜在的出借人,宜信这门生意便很难成立。
出国前曾在新东方当过培训教师的唐宁发现:不少学生和家长反馈,能不能一边接受培训一边交学费?回国后的唐宁曾从事过创业投资的工作,在参与教育培训企业的帮扶过程中,他更肯定了这一群体便是他相对容易争取的“客户”。
学生和家长的提议显然是教育培训机构所避之唯恐不及的,由此产生的风险无疑会让他们增加更多焦头烂额的工作。但在唐宁看来,何尝不可?美国信用借贷发展早期也是由城市居民分期付款来购买缝纫机和钢琴做起来的,这与学生分期付学费得到培训所产生的“价值”类似:做更好的自己,让自己的人力资本得到增值和提升的机会,正是还款能力一种隐性的保障。
需要解决的只是还款意愿和风险的控制。唐宁自己出资在学生和家长中做了一番实验,结果令他满意的:几乎没有违约的情况发生。一开始唐宁还是很保守,只把钱借给城市里的学生群体。
“几年前是不敢(延伸到农村学生群体)的,后来宜信的服务逐渐覆盖到农村,现在农村贫困家庭同学上培训班的需求也可以覆盖得到。”唐宁介绍说。目前,“宜学贷”已经是宜信的主打产品之一。
这群接受培训的学生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遇到比如付房租,继续培训,或者搞了一些小副业成了微小企业主等等的周转资金需求,也让宜信找到了业务延拓的方向:新薪贷(为工薪阶层推出的无抵押信用贷款)、精英贷(为优质工薪阶层推出的无抵押信用贷款)、助业贷(为广大微小企业主推出的小额信用贷款)等丰富了宜信的产品矩阵。
在宜信发展的这几年,唐宁笑称宜信也承担了对借款人进行“信用教育”的职责,而更为重要的是,宜信借此也逐渐完善自身信用审核体系的搭建。据记者的了解,与渣打银行“现贷派”等个人无抵押贷款申请条件和流程类似,宜信对借款人的审核标准一样谨慎。以个人信用记录获取为例,银行可以通过央行个人征信系统获取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而在宜信办理借款,经由个人向央行提交申请获取信用报告也是宜信的申请条件之一。
“还款能力主要看借款人的稳定性,看他是不是有稳定收入和居所,以及他的家庭社交网络,这些稳定的话,那么还款能力可以有保障。”唐宁介绍说。
新的“理财”模式?
唐宁的想法不断在这门生意中得到成功验证,目前,宜信2%以下的坏账率水平让他的信心不断增强。他开始将宜信的服务网络铺向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20多个市。宜信撒出去的这张网,不仅是将触角伸向更多潜在的“优质借款客户”,更是吸引出借客户的重要渠道。
在给教育培训机构的学生提供借款时,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职员,以及宜信公司做信用管理的同事因为对业务了解而产生的信心,让他们成为宜信最早的一批出借人客户。然而,如何让更多的潜在出借人来到宜信这个平台?唐宁采用互联网P2P平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宜农贷”产品的推出最能体现唐宁对平台思维的理解。
唐宁认为,国内试点的农村小额信贷“做不大”的症结在于,参与的人不够广泛,单由大机构或是公益组织的力量推动显然是不足以让农村小额信贷产生“星火燎原”之势。而在宜信搭建的宜农贷P2P平台中,用户最低出借100元,便能在与宜信对接的农村小额信贷助农机构所征集的借款农户信息中,自由选择出借的对象。
“这等于是将城市居民中潜在的小额出借资金聚集起来,这些看似价值不大的资金因为贫富差距的存在,而在农户一端发挥了放大价值的作用。”唐宁解释说。“而潜在的出借人这笔可能只有一千或是几百元的出借资金,又在出借不同农户的做法中分散了自己的风险。”
为了消除出借人的风险顾虑,唐宁推出还款风险金的机制,公司从其服务费收入之中拿出一部分来,宜信提取借贷资金中的2%作为风险基金,一旦发生违约,先将风险基金中的资金偿还给出借人,再由宜信向贷款人追讨。
以这样的思维放大到宜信其他的针对出借人的产品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带着公益性质的宜农贷因为出借金额小,参与人数多,也让更多潜在出借客户了解到宜信这个平台,以及宜信推出的其他理财模式。出借人不论选择哪种理财模式,都是经宜信推荐将资金直接出借给借款人,但作为中间方的宜信在每个月为出借客户邮寄账单详细信息报告的同时,以债权转让,收益继续出借等建议,为出借客户实现各种理财模式所预期的收益。
事实上,除了公益性质的宜农贷出借回报率偏低以外,宜信为出借人推出的理财模式所给出的预期收益率,则需要直面目前银行等机构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的竞争。唐宁介绍说,宜信目前的出借客户仅有数千人。
“小额资金分散借给很多人本身来说就是很好的一个理财的方式,我们是现有的有限的理财模式的一个补充。”在唐宁看来,小额信贷仍是个绝对的蓝海市场,理财产品行业之间的共荣仍要远大于竞争。
旁白
这些年,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它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此外,针对城市普通市民的小额信用贷款成为发展趋热。以渣打银行产品为例,其要求为22-60周岁,在现单位工作3个月以上、税前月薪收入3000元以上即可申请贷款,而汇丰银行贷得乐产品则是直接面向农户与个体工商户的无抵押小额贷款。在外资银行竞争刺激下,平安、光大等银行也相继进入个人小额信用贷款市场。除此之外,沿海发达地区处于“地下状态”的民间财务公司异常活跃,虽难以获得官方认可,但也是个人小额信用贷款的选择渠道之一。
【WhatsApp更新】陌生人憑link可入Group 手機號碼全公開私隱無保障
1 :
GS(14)@2016-10-21 05:29:10 把link放在facebook或網站上一樣可以招人入group。
WhatsApp發表更新,早前測試的影相拍片改圖新功能,已正式有得玩。新版影完相右上角會多了改圖工具,加emoji、打字或者任意畫畫。影相、拍片或是傳送檔案都會出現改圖工具。除了改圖之外,另一新改能是可用網站連結邀請其他用家入group。
群組管理員可以在群組資訊中,取得群組的網站link。將此link發送給其他用家,對方點擊即可加入。此功能方便群組加入陌生的新成員,貼link上facebook或者網站上也可應用,更易「R」水吹,明顯是參考競爭對手Telegram的Group功能。雖然入Group更方便,但同一WhatsApp group內所有用家的手機號碼都是公開的,私隱保障方面不及隱藏號碼的Telegram。記者:司徒港燊
管理員可在群組資訊「使用連結邀請加入群組」。以往管理員要加「朋友的朋友」入Group往往要拿電話號碼兼加入聯絡資訊,現在管理員把link貼上group,再由相關人士轉發給朋友便可,管理員不用入「朋友的朋友」電話,加人入group更方便。
只需點擊連結即可加入群組,朋友之間傳達更為方便。
更新了的WhatsApp可以改圖,之前測試版中已經玩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21/19807769
【心機手作】三唔識七換禮物 參加者:送畀陌生人冇壓力
1 :
GS(14)@2016-12-25 13:44:09 年年聖誕交換禮物都叫人頭痛,偏偏香港就有facebook群組發起交換禮物活動,把自家手作裝飾跟陌生人交換,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送東西給陌生人是沒壓力的,因為你不會理會對方喜歡甚麼,你會弄一些自己有心機製作的東西,也會更投入。」聖誕交換禮物群組MAKE and SWAP參加者Rocky說。
年年聖誕交換禮物都叫人頭痛,偏偏香港就有facebook群組發起交換禮物活動,把自家手作裝飾跟陌生人交換,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MAKE and SWAP搞手Gigi Tang愛好西洋書法,今年自製了寫上祝福字句的字條跟大家交換禮物。
Gigi作品。
參加者Rocky第一年參加時製作了一隻小木鴨,「它像小孩的木鴨玩具。裝飾品對我而言是一個回憶,每次看到一件東西,都會記着一個時刻。傳統來說,聖誕裝飾每年都會拿同一批來放,每一年朋友送新的給你,下一年、以後的每一年聖誕,你都會看到。」
在加拿大成長的MAKE and SWAP搞手Gigi Tang說,從前每到節日,大家便會交換禮物,在乎的是心意多於實際價格,希望把這種習慣也帶來香港。翻看Gigi往年收到的禮物,有松木墊製成的聖誕球形掛飾,也有紅白藍膠袋摺成的星星,以為一顆懸在樹上不起眼的果實只是普通街邊玩具,她卻說「其實是陶瓷燒出來的。」嘩!一顆拇指頭般大的吊飾,原來落足功夫。但她最欣賞的,是你估佢唔到的up-cycling裝飾,「我曾經收到一個圓形框框,它是用一些剪紙,很多層地疊出一幅雪景,很漂亮,而它的外框是用了雪糕盒的蓋子造的。」
參加者Jessica以再造紙製成排飾,成個活動最正之處,她說是「最過癮是郵寄出去,很久沒試過寫一封信或寄東西出去給別人。」
一顆紅白藍膠袋摺成的星星,是由居港的外國人設計的。
驟眼看會忽略了的果實拆飾,原來由陶瓷造成。
但這個活動透過大家在網上登記,還要提供個人地址,怕不怕泄露個人私隱?「除了他們的地址和全名外,是沒有其他資料會外傳的,他們會用電郵登記,而我把交換者的資料發送時,也不會透露他人電郵。」由第一年只有十多位圍內朋友響應,今年踏入活動的第五年,來自不同界別參加者越來越多,「當中會有專業設計師去玩,也有媽媽孩子的組合,甚至非手作人,我們也很歡迎。」本身從事環保設計的Jessica,今年便製作了混合種子的環保紙吊飾,把廢紙加水搞爛再倒模成星形,中間混和了種籽,「有時候聖誕裝飾都是浪費的,可能用完今年,來年便買一批新的。我今年的作品,希望大家用完別丟掉,它可以長出小幼苗。」正宗一物二用,「其實每年聖誕都是出外買禮物,或是很多廣告讓大家覺得要出外消費,但其實聖誕節的意義是甚麼?」
Gigi:「這是一位媽媽把孩子的恐龍玩具,噴成金色而成的。」
話明交換裝飾品,Gigi卻收過沒有打孔的設計,靚但掛唔上樹,可惜啊!
記者:黃樂雯攝影:伍慶泉場地提供: Three Keys Craft Spac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5/19876217
遇陌生人求幫餵人奶過半媽媽好爽快
1 :
GS(14)@2017-02-18 09:51:30 母乳是媽媽給寶寶的最好禮物,但若餵哺的是陌生人寶寶,又是否有媽媽願意?英國《每日郵報》就找女演員在街頭推BB車,並向陌生人問:「你能否幫我為寶寶餵母乳?」結果8人中有一半樂意幫助。演員霍利(Amanda Holley)在倫敦街頭,向推着BB車的母親埋手。第一名女子聽到後大吃一驚,驚訝地表示自己是否有聽錯,接着指家中有奶粉可提供,但沒有表示願意餵哺。不過霍利接觸的第二名媽媽,就很爽快答應說「可以」,而且霍利表示有帶備泵奶器,提議一起到咖啡店泵奶時,對方亦欣然回應:「當然可以。」霍利再三確認:「真的?」對方直言:「樂於協助。」第三名媽媽對餵哺陌生寶寶先是抗拒,後來才說:「這令我有點不舒服,但如果用泵奶器會令我覺得好一點,而不是真的親餵母乳。」亦有媽媽指家中有雪藏的母乳,並請霍利與她會合:「你想不想晚些時候見面,我可以幫忙。」至於媽媽們拒絕的理由,包括指自己有約趕時間,又或指自己的母乳「所餘無幾,因為開始斷奶了」等等。霍利最後一位接觸的媽媽,就欣然答應用泵奶器協助她,又稱:「可以……我看到你有點苦惱。」願意餵哺陌生寶寶的母親都表示,是看到霍利感沮喪,於是想提供協助。霍利事後亦大為感動,「這溫暖、慷慨和富同情心的舉動,令我難以置信。」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8/19932492
【女傭攝影師】感激陌生人送相機 搞免費團讓女傭假日不孤單
1 :
GS(14)@2017-03-04 00:35:46 30歲的Leeh Ann在菲律賓本是英文老師,2013年父親病逝,身為長女要養家,於是來港做家傭,一做就四年。
「在香港當女傭,或者人們會看低我們,但別讓女傭這身分妨礙你追夢。」一位菲律賓籍女傭,臉帶微笑說着,她名叫Leeh Ann。近日,她與義工組織Lensational合辦免費攝影團,帶女傭到深水埗探索。
今年30歲的Leeh Ann,在菲律賓大學畢業後投身教育工作,她說得一口流利英語,更兼職當地韓國人的私人英語教師。本來在菲律賓有一份不錯的職業,卻因父親病逝,有感身為長女必須養家,甘願來港當女傭。「在菲律賓做教師,加上兼職的人工都不及在香港當女傭高,為了家人我還得來。」提起香港的生活,她坦言難以承受別人不尊重的目光。「以往在菲律賓,大家都對我友善,看我都帶着尊重。」這理所當然,畢竟她為人師表。「來港後我是女傭,以前感受到的尊重一下子消失。」這似乎更是理所當然,女傭就是家中傭人,在很多人眼中,本來就該事事「ok, yes mum」,哪用尊重你。
「以前人們看我都帶尊重,因為我是個老師。但我在這裏當家傭,那時在菲律賓感受到的尊重通通不見了。」
初時她用手機到處亂拍,特別愛拍深水埗等舊區。「看到後巷中年老女子休息,就像看到剛來港數月的自己,也是累了會躲在街角休息。」
陌生人欣賞Leeh Ann,三年前更主動送她相機。「身邊有這些相信我的人,我要向前走。」
陌生人送相機 重新振作
「我第一個僱主對我不好」Leeh Ann回憶着與歷任僱主的相處,突然眼眶泛紅。「她說話很難聽,『你看你現在算甚麼大學生!只不過是我的工人!』還會出手掌摑我。」記者反問她為何不報警,她笑說當時年少無知,而且覺得僱主其實沒說錯。「我的確大學畢業,也真的是她的工人。雖然傷心,但只會躲起來哭。」甚至到現在,與白人朋友外出拍照,還是會碰到老人家喝罵。「他們喝罵我,但旁邊的白人朋友卻沒被罵。」然而,Leeh Ann今天笑臉迎人,因為早已走過來,「這些話我都成就更堅強的我!」當然,堅強也非一朝一夕。想起初到港時,她沒有朋友。「我惟有獨自逛街,用手機亂拍,但我總避開同鄉多的地方,免得看着她們圍圈午餐更會思鄉。」她不像一般女傭,愛到中環或灣仔等「熱點」聚會,反而愛到深水埗等舊區拍照。「特別是後街小巷,看到倦了躺下休息的年老女子,我就想到初來港的自己,也是躲在街角靜坐的。」本來只為「解悶」而拍照,拍完放上網寫日記,希望讓同處境的人互相支持,想不到一位陌生人突然出現!他欣賞Leeh Ann的作品,甚至於三年前,主動送她相機。「那是我第一部相機!他說從我的相中,看到我的潛能。(是甚麼?)哈,仍然在找!」
她帶這部相機與義工團體合辦免費攝影團,帶本地女傭到舊區拍照,請自己的攝影師朋友當導師,為了讓女傭朋友不感孤單。
「香港有人願意花時間,在週末教你而不問回報,我們要更努力進步。」
辦免費攝影團 帶女傭走出僱主家
三年間,Leeh Ann用這部相機拍下她眼中的香港,更在網上結交攝影同好。她與義工組織Lensational合辦免費攝影團,帶女傭到深水埗拍照,更邀請自己的攝影師朋友當導師,分享街頭拍攝心得。「讓女傭朋友知道,香港其實有人願意不問回報,花時間和心思教導你。當然也交多點朋友,其實你們不孤單。」Leeh Ann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勉勵在港的女傭,在周末盡情做喜歡做的事。「女傭這身分,不應是我們的障礙,反而是另一種動力,叫我們要更努力!」她笑說辦過活動,才知原來很多女傭都愛攝影,也愛四處探索香港。「例如深水埗的鐵皮檔上的壁畫,只得周末他們未開檔才看得見呢!」採訪當日,記者也是第一次看到那些塗鴉呢!
Leeh Ann變得樂觀,要感激當日出手打她的僱主,更要多謝送她相機的陌生人。「不要辜負這些相信我的人,我必須站起來!」可是,到底還是隻身來到香港當個不受尊重女傭,可曾後悔過?她直說從不,「我愛我的家人,這說不上是犧牲。」還有機會追夢嗎?「這段時間只是個暫休,誰知兩三年後,我不能回去再當老師?」記者:黃凱婷攝影:許先煜、鄧鴻欣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03/19945538
改變「陌生人危險」信念
1 :
GS(14)@2017-10-01 20:13:04 【明報專訊】今年36歲的Joe Gebbia向《金融時報》稱,家中猶如博物館般的藏品,都是去旅行時收集的,賦予他很多靈感,有點像住在大學宿舍的感覺。他與友人Brian Chesky在2008年建立Airbnb,如今公司估值達310億美元。但Gebbia表示,其家居至今仍以他在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讀書時的生活為藍本,成為把生活、工作和思考融合的私人空間。
生活工作思考融私人空間
Gebbia稱,把生活空間作為工作空間是Airbnb的歷史。他大學畢業後來到三藩市,與Chesky合住,同時招呼遊客在他們家裏睡氣墊牀。這住處同時也成為Airbnb第一個辦公室,最多曾擠了20名員工一起在臨時辦公桌工作、蹲在廁所打銷售電話。Gebbia憶述:「我們要求每名員工進來時要脫鞋子,當走廊堆滿了運動鞋,我們就意識到要找更大的辦公室。」
Gebbia家至今仍有大量運動鞋,不過並非昔日的廉價貨,而是Nike、Adidas Yeezys的限量版。家裏一字排開的家具,都是來自Gerrit Rietveld、Charles和Ray Eames夫婦等名家的手筆。他說,Eames夫婦盡量以最低價格為大眾提供最佳產品的信念,也是Airbnb的座右銘。他說,這共享經濟的概念在2008年難以說服投資者和屋主,因為長久以來,人們的觀念就是:陌生人等於危險,沒有人認為可以讓陌生人住進自己的家。Airbnb為此引入反饋系統和排名,希望建立屋主和旅客之間的信任,以推廣其租住服務。
[企業 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02&issue=2017100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