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消息,精華制藥發布晚間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2016年11月26日決定終止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江蘇阿爾法藥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同時終止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該公司此前披露的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初步方案為:公司擬采用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石振祥、寧波鼎亮嘉億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陳本順、石利平、石麗君、宿遷普惠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尹曉龍、萬新強所持 有的江蘇阿爾法藥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同時,擬向 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主要原因是:本次交易標的公司2016年3月發生火災,根據公司與有關中介機構掌握的標的公司截止2016年9月30日的經營情況及最新狀態,標的公司的生產經營恢複情況與其管理層之前的預計存在一定差距,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條件尚不成 熟,經各方友好協商,一致同意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宜,待標的資產的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並穩定後再作考慮,以維護公司及中小股東的利益。
根據微博Google黑板報消息,今天,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來到了中國棋院,觀摩了棋手訓練,還和“棋聖”聶衛平九段及中國圍棋隊總教練俞斌九段進行了切磋。目前對於他們的訪華行程未知。
而谷歌DeepMind CEO Demis Hassabis曾在推特上公開宣稱AlphaGo將於2017年再度複出下棋。DeepMind是谷歌2014年以4億英鎊(約合4.97億美元)收購的人工智能部門,目前正在打造一系列能夠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智能計算機系統。到目前為止,DeepMind的算法在某些方面已經能夠超越人類,如複雜的圍棋比賽。
上周,2016 Google開發者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 在大會上,Google 推出了專門的中國開發者網頁。通過這些網站,開發者可以方便地學習到最新的技術開發資訊,包括Android、Firebase等。
1月4日消息, 據CCTV5官微消息,在騰訊野狐圍棋網站上,神秘的Master拿下第59場勝利後,Master賬號突然宣布自己就是AlphaGo,而代替其執子的就是AlphaGo團隊中的黃士傑博士。
黃士傑是人機大戰時代替AlphaGo落子的“人肉臂”,也經常代表AlphaGo團隊發表聲音,Master的操作者承認自己是黃士傑,那麽下棋一方的身份呼之欲出。
從2016年12月29日晚起,一個註冊為“master”、標註為韓國九段的“網絡棋手”接連“踢館”著名在線圍棋網站弈城網和野狐網。截至2017年1月4日夜,master已經斬獲了59連勝,擊敗15位世界冠軍,其中包括中國、韓國、日本各自的“當今第一人”柯潔、樸廷桓和井山裕太。
在Master揭開面紗神秘面紗之後,先前敗給Master的世界圍棋第一人柯潔也隨即在微博上表示:“感謝Alphago最新版給我們棋界帶來的震撼,作為一開始就知道真身是誰的我來講,是多麽希望網上的快棋人類能贏一盤。若不是住院,我將用上那準備了一個星期的最後一招...略有遺憾,希望這網絡公測的最後一盤,古哥能發揮出人類的極限水平!@古力”
此前據新華社報道,AlphaGo(阿爾法狗)團隊成員、歐洲圍棋冠軍樊麾去年8月7日通過社交媒體表示,“阿爾法狗”的棋力在過去半年里有巨大的進步,預計將在2017年初複出下棋,該團隊近期會公布更多訊息。樊麾當時表示,目前比賽細節尚未確定,包括對手在內的細節都在研究之中。
誰也沒料到,2017年最先刷新人類三觀的,是人工智能。
去年3月一戰成名的AlphaGo(阿爾法圍棋),在歲末年初化身為“Master”,進行60場互聯網棋局車輪大戰,挑落了幾乎所有的中日韓三國圍棋界的天才與泰鬥。
隨後在當地時間1月4日清晨,谷歌DeepMind創始人兼CEO戴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發布推文稱,Master就是AlphaGo,正式宣布升級版的AlphaGo問世。
劇情像極了電影《終結者》中,阿諾德·施瓦辛格狠狠地甩來了一句“I will be back!”
AlphaGo曾向多位高手下“戰書”。韓國棋院的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此前,Master背後團隊DeepMind曾表示,最後十局,想和曾經稱雄一時的各國圍棋界高手進行對決。應該是在這種情況下,‘棋聖’聶衛平九段和常昊九段等和Master進行了對決。”
而DeepMind也希望韓國的曹薰鉉九段和李昌鎬九段兩位“圍棋泰鬥”應戰。不過,曹薰鉉九段已成為韓國執政黨新國家黨的國會議員,因黨內事態混亂,未接受邀請。
而韓國圍棋界的另一位泰鬥李昌鎬九段拒絕的理由更為“直白”。他表示,自己並不喜歡下互聯網圍棋,拒絕了對決請求。
“如果只論勝負的話,畢竟人工智能沒有疲勞,也沒有任何失誤;這種不同於人類的絕對優勢,以及可以按照某種特定的規則進行不斷訓練的條件,都為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人工智能獲得勝利,不見得是個意外。” 韓國女棋手尹英敏(音譯)四段說。
發展速度令人震驚
對於全新的AlphaGo繼續叱咤圍棋界,韓國網民和圍棋界人士也表達出了巨大的關註。
就在去年3月,AlphaGo曾經在韓國打敗了當時韓國專業圍棋手李世石,震驚世界;彼時尹英敏曾經確信李世石會獲得勝利,甚至表示“如果李世石真的輸掉,那麽我們這些圍棋指導者,可能就都會面臨失業了”。
尹英敏在韓國首爾運營一家圍棋培訓機構。
時隔近一年,第一財經記者再訪尹英敏,她正在接待來帶孩子學習圍棋的家長。
“事實上,世紀級人機大戰過去一年,不僅沒有使我失業,反而還使許多民眾的關註點放在了圍棋上,更多家長開始關註圍棋對於兒童智力發展的促進;這可能也是人機大戰給圍棋界帶來的好處吧。”尹英敏說。
而韓國棋院的負責人也證實說,“在去年人機大戰以後,咨詢觀看圍棋比賽,以及申請參加圍棋段位賽的人數也有了明顯增多”。
對於Master的頻傳捷報,尹英敏似乎也看開了很多。“雖然也曾經看到過李世石輸給AlphaGO,不過看到許許多多中日韓的頂級棋手都紛紛敗給AlphaGO,看著這些自己的偶像一個個失敗,心中還是有一些吃驚和失落的。”她坦言。
對於Master的棋風和水平,尹英敏承認“Master的水平要遠高於此前人機對戰時的AlphaGO,棋風穩健並極少失誤”,並表示“AlphaGo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著實令人吃驚”。
關於Master為何方神聖,在謎底未被揭曉前,地平線機器人CEO余凱曾向記者分析,“因為DeepMind在去年年初於《自然》雜誌上發表過論文,所以其他公司複現DeepMind年初的水平也是正常的,但是超過的概率不是很高,所以大概率還是DeepMind。”後來預判應驗,Master背後高人果真為AlphaGo。
哈薩比斯在推特上說,他的團隊一直在致力於提升AlphaGo的性能,過去幾天他們用新版測試了幾次非官方的圍棋遊戲,這要感謝網名為Magister和Master的賬號。兩者分別在Tygem(弈城圍棋網)和FoxGo(野狐)的服務器上運行,也要感謝所有觀看比賽的人。他們對比賽結果非常滿意。“更重要的是,新的AlphaGo在遊戲過程中為圍棋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哈薩比斯還特地提到了在對弈中失敗的古力,“古力發表博文稱,人類和人工智能一起將會很快發現深度學習的奧秘。”
“現在我們的非官方測試已經告一段落,我們期待官方的測試,並將於今年再次舉辦整場的圍棋比賽,挖掘AlphaGo博弈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創造力。”他說。
圍棋還能這麽下?
2016年12月29日,Master首次出現在弈城,並在當晚就很快取得了對國內高水平職業棋手的十連勝;30日中午,它又在數次連勝後,拿下了當今的“韓國第一人”樸廷桓九段和疑似“中國第一人”柯潔。
柯潔此前在觀戰時曾驚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招法,圍棋還能這麽下?”後來又表示:“人類數千年的實戰演練進化,計算機卻告訴我們人類全都是錯的。我覺得,甚至沒有一個人沾到圍棋真理的邊。”
在12月31日休整一天後,今年1月1日晚11時,Master 轉戰騰訊野狐圍棋,與各路高手展開了新的對局。因為聲名鵲起,從李欽誠到古力、柯潔、黨毅飛、江維傑、辜梓豪、樸永訓、柁嘉熹、姜東潤、井山裕太等人紛紛申請與之對戰,但隨後紛紛負於這一神秘對手。
1月4日下午,在網絡圍棋中與Master對戰過的著名棋手包括柯潔、樸廷桓、井山裕太、周俊勛等人。1月4日下午3時,中國棋聖聶衛平在與Master的對戰中失利,這是Master的第 54 場勝利。1月4日晚,在連續對陣申真谞九段、周睿羊九段、古力九段後,AlphaGo的連勝紀錄擴大到了60場,按照事先的計劃,谷歌圍棋程序的非正式比賽測試暫時告一段落。
網絡快棋是目前職業選手練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因為每一步思考時間很短,與帶獎金的正式比賽相比,快棋賽中對決雙方更加容易出錯,所以這次升級版AlphaGo的實際圍棋水平如何還需要正式規則比賽的進一步檢驗。
Master展示了人類棋手無法企及的快棋水平。但如果給人類足夠的思考時間,是否結果會不同?
沖擊已經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 12 月 13 日,谷歌聯合創始人、Alphabet總裁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谷歌CEO皮查伊(Sundar Pichai)一同造訪中國棋院,觀摩了棋手訓練,並與“棋聖”聶衛平九段及中國圍棋隊總教練俞斌九段進行了交流。隨後在日本棋院Journalist Club的頒獎儀式上,哈薩比斯曾表示:“2017 年對AlphaGo和圍棋界都將是充滿興奮的一年。”人們沒有意識到,在新的一年還未到來時,人工智能對於這項流傳千年的古老技藝的沖擊已經開始。
芝麻科技創始人、CEO朱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比賽相比上次和李世石的三局體現出了AlphaGo更好的穩定性和信心。在圍棋這個領域,人工智能證明了它確實表現得更好,但這並不意味著機器具有智慧。事實上,機器更擅長處理這些複雜的理性問題,因此在許多的特定領域,機器學習所帶來的智能將逐漸改變傳統的模式。”
而Master版本相較AlphaGO是否有升級與改進,又究竟是優化了什麽使其變得如此強大,具體的改進方案目前仍沒有公開。人工智能公司“第四範式”創始人兼CEO戴文淵猜測認為,“經過逾半年的訓練,數據量應該提升了不少,上回訓練了800萬盤棋,這次估計好幾億了。另外針對上回(對李世石)第四盤棋的弱點,估計在訓練方法上也有改進。”
知乎上同樣引發了Master是否升級的討論,一位備註為“未來知識圖譜創始人”的用戶表示,變強的原因在於,“Master是在AlphaGo的基礎上調整了算法和參數的,而不是它下過多少盤棋,畢竟機器不會真的‘學習’,它只是在重複使用人設定的算法,為優化參數提供數據。一個算法的框架是固定的,無論這個算法被使用了多少次,它也不會自我完善,即它不會變得更好也不會變得更壞。”
不過戴文淵認為,升級版的AlphaGo“在對弈中可能會有一些隨機或者非隨機的擾動,即選擇不是最優的位置落子,以嘗試新的可能,不會是很笨地自己和自己下”。
神奇的“樹搜索”算法
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美國分析師馬特(Daniel Matt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工智能的範疇很廣,人們談論最多的是其中的機器學習,而近年來,機器學習中的深度學習又受到廣泛關註。”
DeepMind就是深度學習技術的典型代表。關鍵的應用是深度神經網絡,且在AlphaGo中應用了兩種不同的神經網絡:一種是策略網絡,用來預測下一步;另一種是價值網絡,用以預測棋盤上不同的分布會帶來怎樣的差異結果。這兩種方法將複雜的搜索樹降低到可操作的規模,無需每一步都考慮上百種步數,而是只考慮策略網絡提供的幾十種最有前景的步法。非常關鍵的一點是,搜索並不是靠蠻力,而是靠某種與想象力很相似的東西。
AlphaGo的發明者黃士傑的導師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黃就讀碩士時就鎖定圍棋為研究課題。為了寫程序,黃士傑有時在實驗室一呆就是 16 小時,並將他開發的圍棋程序以其妻子的英文名埃麗卡(Erica)命名。
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高級會員、英國厄爾斯特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教授柯倫(Kevin Curra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lphaGo的成功就連它的創造者們也大吃一驚。我們都知道AlphaGo已經非常先進了,但是沒想到它竟如此優秀。由此可見,增強學習加上‘樹搜索’而成的算法,的確有效增加了‘勝率’,這是AlphaGo優於最厲害的人類圍棋選手的地方。”
根據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我,機器人》
柯倫還提醒道,不應忘記當初谷歌的DeepMind團隊研究人工智能技術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研發一套圍棋比賽工具,而是為了在將來能夠更好地把人工智能科技應用到醫療、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農業、金融等為人類服務的行業當中。“這才是如今科技發展最讓人驚艷的地方。”
詩人艾略特說過,“去年的話屬於去年的語言,明年的話等待另一種聲音。”在人工智能的變革洪流中,無須經年等待,分分秒秒都在應驗。
有業內人士認為,韓國棋手李世石或許將是人類歷史上唯一贏過AlphaGo的人類棋手。(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Aja學長(黃士傑)說他們每天都餵程序吃很多職業棋士的棋譜,那時我隱約覺得,只要程序吃的棋譜夠多,一定能比人類還要強。”
“它就像一臺永動機,在擁有龐大計算能力的谷歌雲端不停地練習,永不停歇。這意味著它很可能每一秒、每一天都在進步。”
如果說,發生在2016年春天的人機大戰給圍棋界帶來的是一次不小的震動。那麽2017年新年,圍棋界頂尖的人類棋手們算得上經歷了一次“飛蛾撲火”般的悲壯。
一個代號為Master的神秘棋手先後現身著名對弈網站弈城和野狐,毫不留情地“踢了場子”,在30秒一手的快棋中,除陳耀燁因電腦意外掉線而未完成比賽,系統自動判為和棋,其余數十位中日韓圍棋高手皆鎩羽而歸。最終Master以60場勝利的成績完勝人類。
Master的主人一開始似乎也未曾料到會出現如此令人興奮的戰果。在越來越高的關註下,才公開承認這位註冊ID的國籍上顯示為韓國的勇士正是2016年驚艷亮相的AlphaGo(阿爾法狗)。
當時,AlphaGo以4∶1的戰績拿下韓國圍棋頂尖高手李世石,技驚四座。而現在,它的成長速度開始令人恐懼。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李世石或許將是人類歷史上唯一贏過AlphaGo的人類棋手。
“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成功將會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事情。不幸的是,它也可能是最後一件。”向來對人工智能持以警惕的世界知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不久前說。
所以,AlphaGo的主人——來自谷歌的Deep Mind團隊,是在“召喚惡魔”嗎?阿爾法狗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臺灣圍棋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張曉茵關註到AlphaGo的時間可能比很多人都要早。
那是2015年,AlphaGo第一次向人類宣戰,它以5∶0橫掃三次斬獲歐洲圍棋冠軍的職業二段棋手樊麾。樊麾生於中國西安,現任法國圍棋隊總教練。2016年底,在中國一檔網絡節目中,樊麾講述了他第一次與AlphaGo比賽的感悟。樊麾當時並非沒有取勝的機會,在第五盤中他本來占據一定優勢,卻因一個低級失誤導致全敗,樊麾說這是他最痛苦的一個記憶。
不過在當時,AlphaGo的第一次亮相並沒有引起太多關註,至少在中國大陸,這條消息很快就被淹沒在快速滾動更叠的門戶新聞里。
但臺灣業余五段棋手張曉茵對這則新聞印象深刻,她除了對AlphaGo戰力如此之強感到意外,同時她也有一絲恐懼。更特別的原因是,這讓她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一個人的名字:她的學長黃士傑博士(Aja Huang)。此人正是後來坐在李世石對面代替AlphaGo落子的那位男子,也是AlphaGo的開發者——谷歌Deep Mind團隊的核心人員。
黃士傑出生在臺灣,是谷歌設計團隊中最熟悉圍棋的工程師。黃士傑的導師、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林順喜曾對媒體透露,黃士傑原本在交通大學學計算機專業,2001年到師範大學,成為他的研究生。因為成績優異,黃士傑畢業後先到加拿大當研究員,2012年到英國Deep Mind公司,成為兩位首席設計師之一。
張曉茵與黃士傑相識於臺灣師範大學,他們都是該校圍棋社最早的一批社員。黃士傑在社里年紀最長,且因他的專業是資訊工程,有關計算機圍棋(下稱圍棋AI)的知識都是由他向社里的學弟學妹傳授。張曉茵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當時黃在學校里就設計了一個圍棋AI程序,該程序還以他的妻子Erica命名。
張曉茵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吃棋譜”這個說法:“Aja學長說他們每天都餵程序吃很多職業棋士的棋譜,那時我隱約覺得,只要程序吃的棋譜夠多,一定能比人類還要強。”
AlphaGo的訓練模式之一就是盡可能多地“吃掉”人類棋手的棋譜。據有關報道,2015年10月阿爾法狗對陣樊麾時,“吃過”的棋譜是3000萬個,但到了挑戰世界棋壇16冠王李世石的時候,嚼進肚子里的棋譜已經達到1億。
樊麾在回憶他與AlphaGo的比賽時說,在與機器對弈的時候,你所發出去的信息被原封不動地反射回來,但因為你知道和你比賽的是一臺機器,所以你會對自己做出的選擇逐漸產生越來越多的疑問,這就好比是“自己被赤裸裸地扒光擺在自己面前”。
“太強了。”柯潔的父親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這是躋身當今世界圍棋頂尖高手之列的柯潔在看到Master一路破關斬將之後的感嘆。以至於柯潔發微博時都坦陳,“我雖然早就預計到AI遲早能戰勝人類,但那也是十年後啊……”
在《體壇周報》棋牌首席記者謝銳看來,這樣的感受絕不只是柯潔獨有,“棋手們都懵了”。誰也沒想到,圍棋AI戰勝人類的這一天,會來得這麽快。
張曉茵認為,在AlphaGo完成60連勝以前,人類棋手對圍棋AI的忽略和輕視幾乎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1997年,代號“深藍”的計算機程序戰勝了世界第一的國際象棋大師,卻沒有讓在中國至少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圍棋感到絲毫的威脅。
當然,在當時圍棋界的自信並非盲目。這個號稱人類智力終極堡壘的古老遊戲,共有361個落子點(而國際象棋僅有64個),圍棋每一顆棋子的下法可能性大概有2的360次方,比宇宙的原子數還要多。如此龐大繁多的可能,對計算機的算力、算法和分析是極大的挑戰,它無法像對待象棋一樣,通過蠻力計算而得出結果。
就連AlphaGo所在團隊Deep Mind的創始人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都曾對媒體說,“寫出圍棋的評估函數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更多時候,圍棋與棋手的一些類似於“直覺”的東西有關。這也是為何哈薩比斯要說,“圍棋遊戲更像是藝術,而非科學”。
Deep Mind公司是2014年1月谷歌收購的人工智能(AI)研究機構,總部位於倫敦。Deep Mind公司致力於構建基於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系統的強力泛用型的學習算法。
Deep Mind團隊曾向媒體透露,之所以選擇圍棋作為攻關項目,是因為,“如果想研發出與‘人類相似’的,彈性智能的算法,以解決種種問題,就沒有比遊戲更好的測試工具了。計算機最早攻克的遊戲是三目棋(Noughts and Crosses,井字棋),之後是西洋跳棋和國際象棋。圍棋和國際象棋不同,博弈的空間更寬闊,變化更是繁多,而且很難判斷棋子所處位置的價值,所以一直被認為是人工智能領域的最大挑戰。所以Deep Mind團隊的優先目標就是征服這一領域。”
為此,哈薩比斯和他的團隊做的是,用一種叫做神經網絡的研究方法,為程序註入像人類一樣的深度學習的能力,即它可通過不斷地練習,從而調整並學習掌握圍棋的下法,這比起深藍,與人類運用大腦解決問題的方式更加類似。
張曉茵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說,黃士傑博士和他的隊友們在AlphaGo程序中應該加入了“策略網絡(Policy Network)”和“值網絡(Value Network)”的技術。所謂策略網絡,是指程序在吃下上千萬甚至過億的棋譜後,能夠分析出下一步棋在不同下法時得出的不同勝率。而值網絡是對盤面優勢的判斷機制,以便及時止損和改變下法。
根據外媒報道,在練習時,Deep Mind團隊讓兩臺幾乎沒有區別的阿爾法狗對弈,即兩方能力相當,但下棋的路數有別,最合適下法的一方將勝出。這樣的原理,可將之理解為習武之人采取雙手左右互搏的練功方法,不斷地積累經驗。“就是自己和自己下。”《成都商報》記者歐鵬認為。
英國《衛報》一則對Deep Mind創始人哈薩比斯的采訪報道中寫道,“哈薩比斯說阿爾法狗不休息,即便在聖誕節期間也沒有。它就像一臺永動機,在擁有龐大計算能力的谷歌雲端不停地練習,永不停歇。這意味著它很可能每一秒、每一天都在進步。”
根據以下快棋聞名的中國知名職業棋手羅洗河的分析,Master其實下的都是最簡單明了的棋,懂得規避複雜大型的定式。
這和謝銳的觀察一致,“現在看來,局部對殺人類根本不是阿爾法狗的對手。人類棋手必須在棋局一開始就特別註重全局的布局,制造出大規模對決的局面”。謝銳以Master此次非正式測驗為例,95後棋手普遍輸得比較慘,而第54局Master碰到長於全局把控的聶衛平,反而贏得比較艱難。
2016年1月27日,一篇有關AlphaGo的論文發表在《Nature》學術期刊上,張曉茵一眼就瞥見了作者一欄第二個就是黃士傑的名字。張曉茵迅速在臉書上聯系學長黃士傑,向他探尋更多有關AlphaGo的信息。
當時,黃士傑回複師妹,很多事情仍需保密,要等到3月與李世石九段比賽後才能說。
至今為止,關於AlphaGo的信息少之又少。對外發布信息時對媒體、內容和時機的謹慎挑選,使整個團隊沿襲了谷歌甚至同類科技公司慣有的一種神秘感。南方周末記者曾就AlphaGo的相關研發問題發郵件給Deep Mind團隊,但未獲對方回應。
但是,AlphaGo主要創始人之一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給外人的感覺卻是再普通不過。多家海外媒體記者在報道AlphaGo時都特別提到,在該團隊贏得世界矚目和驚嘆的時候,迎面走來的哈薩比斯是謙遜溫和的形象。甚至於,他身上那容易讓人誤會是實習生的極為普通的上衣、褲子和鞋子,也會成為報道中的一抹亮色。反差之大,很難讓觀者將他與“象棋神童”“遊戲設計大師”“名牌大學學霸”,以及僅他個人就拿到谷歌8000萬英鎊收入聯系在一起。
哈薩比斯1976年出生在英國北倫敦,在別的孩子還在撒嬌的年齡,他就展示出非凡的能力。哈薩比斯4歲學習國際象棋,13歲成為全世界排名第二的少年象棋大師。在象棋界譽滿天下的同時“染指”視頻遊戲,8歲開始寫電腦遊戲,17歲就創造了第一款包含人工智能的遊戲《主題公園》,後成立自己的視頻遊戲公司Elixir。
哈薩比斯做了這麽多事情也沒有落下學習,他20歲就獲得了劍橋大學計算機科學兩個一等榮譽學士學位。在遊戲領域感到觸及天花板時,他又重回學府,拿到倫敦大學學院的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
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無論是曾經嘗試過的棋盤遊戲、視頻遊戲、計算機編程還是現在縱身於人工智能,這些經歷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譬如在16到17歲著眼於開發視頻遊戲《主題公園》期間,他開始意識到人工智能可以多麽強大。他將之稱為“至關重要的具有里程碑式的經歷”。而他身上與同代人相比少見的超強智力,將他在不同學科中累積的經驗和經歷,有意識地糅合在了一起。
當媒體問他創造出阿爾法狗的原因,他總是一次又一次有耐心地講述團隊組建的初衷:創造一個通用學習機器,“一套能像生物系統一樣學習的靈活並且能自我適應的算法,僅僅憑借原始數據就能掌握任何任務”。
在阿爾法狗橫空出世之後,關於人工智能把下圍棋的人類逼入絕境的擔憂開始不絕於耳。事實上,阿爾法狗對人類的輾軋,並沒有打擊到人們對圍棋的熱愛,反而掀起了“圍棋熱”。據統計,去年阿爾法狗與李世石的人機大戰每局都有1億左右的人觀看,網絡直播平臺對比賽進行全方位直播。各大媒體均推出專題,對比賽進行跟蹤報道。而中國國家圍棋隊的高手們也被各大網站“搶購一空”去進行解讀。韓國棋院的負責人也對媒體證實,在去年人機大戰以後,咨詢觀看圍棋比賽,以及申請參加圍棋段位賽的人數也有了明顯增多。
不過,圍棋從來都不是Deep Mind團隊的終點,而是開始;通用人工智能才是終極目標,“通用”才是關鍵詞。這也是為什麽謙遜的哈薩比斯在阿爾法狗贏了李世石的時候會說,“阿爾法狗從來都不是我們的唯一,甚至不是我們最重要的研發。”正如他對The Verge (一個美國的科技新聞及媒體網絡)的記者說的那樣,“我們希望將此應用於更大的真實世界的問題。”
這正是學界對人工智能的擔憂之處。斯蒂芬·霍金、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這樣大名鼎鼎的人物不止一次公開表達過對超級人工智能的恐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曾公開表示,人工智能帶給人們便利的生活之余終歸存在威脅。矽谷狂人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說過,“我們需要十分小心人工智能,它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險。”
哈薩比斯當然知道這些,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他會皺起眉頭變得嚴肅。“我發現那些沒有真正研究人工智能的人們並不完全理解這些。他們通常沒有跟很多人工智能專家深入交談。”
“我們距離那種能夠達到人類級別的通用智能還得好幾十年”,他公開自己的想法,並認為“吃瓜群眾”對人工智能的危言聳聽會阻礙極具潛力的近期受益,譬如醫療健康、智能手機助手等領域的革新。
客觀來說,“吃瓜群眾”很大程度上受到電影市場上各式腦洞清奇的科幻電影影響。比如在探討人工智能倫理的電影《機械姬》中,女機器人意識覺醒,並最終報複殺死創造出她的人類“上帝”。
事實上,哈薩比斯的團隊內部依然有專門的倫理委員會,用於管控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未來應用。當Deep Mind2014年被谷歌用四億英鎊收購時,雙方協議中就有一項:“禁止將該技術應用於軍事或情報用途。”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7日從國家體育總局有關方面獲悉,圍棋人工智能程序“阿爾法狗”(AlphaGo,直譯阿爾法圍棋)將於今年5月下旬在浙江烏鎮與包括柯潔在內的中國頂尖棋手進行對決。
據悉,目前世界棋壇實力、人氣最炙手可熱的柯潔將與阿爾法狗進行三番棋對抗,這也極有可能是人類頂尖棋手與人工智能程序的終極對抗。
去年在韓國進行的“人機大戰”中,由DeepMind團隊研發的阿爾法狗出人意料地以4:1戰勝了韓國著名棋手李世石九段。不過,很多圍棋界人士認為,19歲的中國棋手柯潔更能代表目前人類棋手的最高水平。
今年年初,“網絡棋手”Master在幾個對弈網站對人類高手創下了60:0的戰績。隨後,DeepMind團隊證實,Master就是“阿爾法狗”。
4月10日,有關各方將就這次“人機大戰”召開新聞發布會。
“我不會輕易地妥協,不會說什麽輸了也無所謂、人機共贏,無論多強大,我都抱有必勝的心態和必死的信念。”4月10日下午,中國棋院會議廳里,世界棋壇積分排名上唯一排在AlphaGo之前的人類棋手柯潔九段這樣說。
說到“必死”,講起話來有些靦腆的柯潔笑了一下,又補充道:“我一定要擊敗AlphaGo。”
5月23日,代表“人類棋手最後尊嚴”的柯潔將與最新版本的AlphaGo進行三番棋比賽。相較於去年跟李世石的快棋比賽,這一次是慢棋。
在柯潔不遠處,一則“王質爛柯”的皮影雕刻掛在墻上。晉朝時王質入山伐木,偶遇神仙對弈,待他取斧,柄已盡爛。這個典故常常被用來形容“人世的滄桑巨變”。現在看來,圍棋這項流傳千年的古老技藝,正因為人工智能的沖擊而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巨變。
從去年戰勝李世石的AlphaGo,到歲末年初AlphaGo化身“Master”挑落幾乎所有中日韓圍棋界高手,再到向柯潔下戰書。看上去,人機對戰似乎已經沒有太多懸念。就連一直布道人工智能的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複也在當天直言, AlphaGo與柯潔的對戰已經不再具有科學意義,而是應該更加關註商業領域的人工智能。
對人工智能和圍棋界來說,勝負或許早已不再重要。此時再戰AlphaGo,人類棋手還有哪些大招?人工智能將為探索圍棋的奧秘以及未來人類的生活帶來什麽變化?
古力九段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對於這場人機大戰,人類勝率比10%低一些,“我不知道這樣說是低調還是高調”。
柯潔:不惜一切拼了!
在Gorating所列的世界圍棋排名里,柯潔是如今世界棋壇積分排名第一的選手,也是榜單上唯一一名排在AlphaGo之前的棋手。一位接近比賽的人士對第一財經透露,柯潔的出場費是30萬美金,如果獲勝,他將獲得1000萬人民幣的獎勵。
去年3月,那場最著名的人機大戰過後,柯潔曾在微博上隔空喊話:“你(阿爾法狗)打敗李世石,但你贏不了我!”
但以AlphaGo為代表的圍棋AI接下來的表現,讓柯潔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陌生的對手。
柯潔在現場坦言,此前自己以為圍棋類人工智能只是計算力強一點,但後來發現它有大局觀,有藍圖有想法來壓制棋手,感到非常震撼。“我們以為圍棋是人類智慧的聖殿,不太可能會有機器來擊敗我們,原來從未想到會輸。AlphaGo的出現深深震撼了我們,改變了棋手生態環境。”
“和它對弈,你會感覺它來自未來。” 曾在與Master的對抗中敗下陣來的柯潔這樣說。
而就在人機大戰的過去一年里,谷歌也把目光從最初與李世石的對弈,轉向和圍棋誕生地中國的頂尖棋手切磋技藝。
從去年3月谷歌全球CEO桑達爾•皮查伊來北京參觀中國棋院,到去年12 月,谷歌聯合創始人、Alphabet總裁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谷歌CEO皮查伊(Sundar Pichai)一同造訪中國棋院觀摩棋手訓練,並與“棋聖”聶衛平九段及中國圍棋隊總教練俞斌九段進行了交流。在業界猜測中,柯潔終於要坐在AlphaGo的“面前”。
相較於去年跟李世石的快棋比賽,今年AlphaGo與柯潔進行的是慢棋比賽,無論輸贏雙方都下滿3盤,比賽每方3小時,5次1分鐘讀秒。
慢棋意味著人類棋手有更多思考時間去做出更好的判斷。柯潔在不久前接受采訪時稱,下慢棋肯定對人類棋手相對有利。“我們下20、30秒一步的網上快棋,對人類棋手來說,有時差幾秒都會是‘要命’的。所以時間多一點,對人類棋手肯定是有利的。”
不過,人工智能早已展現出超越人類棋手固有思維和套路的招法,此次和柯潔對戰的 AlphaGo在“棋藝”上遠勝此前挑落中日韓三國圍棋高手的Master。
對戰AlphaGo,柯潔會像去年李世石“神之一手”一樣亮出絕招嗎?他在此前接受采訪時透露,自己還有一種戰法沒有亮相,到時看看AlphaGo是不是真的無懈可擊。
“作為職業棋手,從來只有輸和贏。輸棋的痛苦外人是無法想象的,只有勝利是唯一真諦,所以我會不惜一切手段去爭取勝利,不惜我的一切,真的,去拼了!”柯潔說。
人機大戰看點在哪兒?
AlphaGo有弱點嗎?古力九段對第一財經記者說,AlphaGo有弱點,只是棋手們目前還沒有觸碰到它的弱點,或者說還沒觸發出來。“隨著局數越來越多,有可能發現它的弱點。”
去年與李世石的對弈中,AlphaGo被李世石的迷惑性落子所影響。因為人工智能是以概率為依據進行落子判斷,而李世石的一招棋是完全出離常規判斷範圍的,導致AlphaGo的應對失誤。此外,去年比賽時,AlphaGo在局勢落後的情況下急功近利,反而被李世石抓住機會扳回一城。
一位接近比賽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道,由於目前為止AlphaGo所參加的對弈大多都處於優勢局面,本次對弈AlphaGo是否還會應對像去年那樣面臨不利的局面,以及是否能更有效地判斷人類棋手具有迷惑性的著法,目前還不好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的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除了柯潔與AlphaGo的人機大戰引人註目外,還新增配對賽和團隊賽。
其中,中國職業棋手古力將與 AlphaGo 組隊並交替落子,對抗棋手八段連笑與 AlphaGo的組合。在這次過程中,將能觀察到AlphaGo與人類棋手的協同配合以及共同學習的能力。
事實上,人類曾在圍棋著法之上形成了長久以來的固定定式,職業棋手之間對棋藝的理解與造詣已經差距很小,比拼更多的是天賦和努力程度以及臨場發揮。而人工智能的許多著法是脫離人類之前的定式,為人類帶來了更多可探索的領域。
“我參加配對賽很榮幸,希望能通過親自對局第一時間感受AlphaGo的想法,自己親自面對和打譜是不一樣的,心理感受更重要,希望得到啟發。”古力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人類棋手的思維還是有慣性,認為不行的著法可能會在腦海里直接pass掉,而AlphaGo有很多著法很多奇思妙想,為棋手們開拓思路。
“比如,二間高跳、開局點角等著法其實都是和Master學的,以前我們棋手這麽下是要被打屁股的。”
而在AlphaGo表現出的絕對實力下,團隊賽中將有5位中國頂尖棋手組成“神經網絡”對戰,面對組合風格,AlphaGo將表現出怎樣的創造力和適應性,也是比賽的看點之一。
除了人機大戰之外,外界關註的焦點還有,AlphaGo是否會與剛剛獲得UEC杯計算機圍棋大賽冠軍的騰訊絕藝,以及日本的DeepZenGo(深度天頂圍棋)來一場“機機大戰”?
谷歌大中華區總裁石博盟告訴記者,谷歌並不看重機器與機器之前的對戰,機器跟人類智慧的交鋒才更能推動人工智能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人工智能的下一步
對人工智能和圍棋界來說,勝負或許早已不再重要。
站在人工智能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這場圍棋對決的終極要義是:人工智能為探索圍棋的奧秘將帶來什麽?它的極限在哪里?它將怎樣更好地造福人類?
或是因為此,李開複直言:“我們應該更加關註商業領域的人工智能,在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產生商業價值,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而不久前的 IT 領袖峰會上,馬雲更稱“AI下棋” 並不是人工智能應該體現的能力。“機器比人聰明,大家承不承認,我覺得我們人類聰明無非幾個,這個人背書過目不忘,計算機比你厲害多了,這個人算數算得很快,計算機算得不知道比你快多少,計算機還沒有情緒。我們下圍棋本來的樂趣就是對方下一步臭棋,搞一把,結果對方臭棋也不下了,有什麽意思呢?機器如果做人能夠做好的事情,不算什麽,圍棋打敗了人,只是侮辱了一下人而已,機器要做的是人類做不到的事情,這才叫本事。”
在當天,創造出AlphaGo的DeepMind創始人及CEO戴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通過視頻表示,AlphaGo為圍棋帶來了豐厚的遺產,職業棋手在與AlphaGo的對弈中,獲得了豐富的啟發,為人類更好地研究、開發和使用人工智能做出有益嘗試;而李世石也因為去年的比賽重新激發了對圍棋的激情,樂於更深入地探索圍棋的真諦。
在石博盟看來,要打贏柯潔並非易事,人工智能與棋手結合來探索棋道,是件美好的事。圍棋是非常複雜的遊戲, DeepMind團隊就是在探討如何用人工智能來應用作出更好選擇,這種科學可以應用到多個領域,包括醫療、癌癥等難題。“在棋手和科學家的努力下,AlphaGo不斷進步完善,在其他領域也會為人類帶來幫助。”
他拿谷歌翻譯對記者舉例,通過人工智能在這一產品的應用,結果顯示,使用人工智能一步的進展,已經超越過去十年所取得的成就。
還記得幾個月前完勝人類圍棋冠軍柯潔的“阿爾法狗”(Alpha Go Master)嗎?今年還沒過完,阿爾法狗的制作團隊又公布了最強版Alpha Go Zero,它只花了40天就以100:0的戰績實力碾壓了舊版“阿爾法狗”。人工智能在棋盤上的計算能力早已完勝人類大腦,人們不禁開始發問:“阿爾法狗出來之後,我們還要繼續下圍棋嗎?”事實上,圍棋的意義遠不止於競技。
圍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 Go於2017年5月下旬在浙江烏鎮與包括柯潔在內的中國頂尖棋手進行對決。(視覺中國/圖)
一場棋局的誕生不僅出於數學頭腦的對決,弈具、弈子乃至對弈者的精神無一不在局中。班固《弈旨》中道:“局必方正,象地則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陰陽分也。”圍棋在中國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一向樂於動腦勤於動手的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不僅給圍棋註入了深厚的思辨內涵,同時也產生了一大批堪稱藝術傑作的棋具。
好的棋具並不是對局中的制勝法寶——動輒價值百萬的榧木棋盤和雲子並不能讓你在“阿爾法狗”手下多撈一個子——但醉翁之意不在酒,這些觀之令人心安、撫之讓人手軟的圍棋用具本身即指向了圍棋的另一個維度,那是脫身於廝殺成敗之外的“和”的美學意境。
棋局中,棋手往往需要從布局、攻勢、防禦等多方面加以考量權衡,宛如一場盤上的“戰爭“。(資料圖/圖)
趙治勛九段曾說,在沒有腳的棋盤上下棋不叫下棋。一張好的棋盤有多重要,這恐怕得從棋盤的形象說起。
我們今天所見的棋盤大多是木制,上有19道縱橫交叉的平行線。不過,早些時候棋盤的形象更為簡單。在1974年甘肅出土的幾只仰韶文化陶罐上,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條紋縱橫交叉並繪有四邊的方形圖案,每邊橫線有11至13道,考古學家們因此將這種花紋稱為“棋盤紋”,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類似圖形。
從13道棋盤到19道棋盤,棋盤道數的變化讓圍棋變得更複雜和有趣。1952年河北望都東漢墓中發掘了一件完整的石質棋盤,盤形方正有四足,盤上縱橫各有17道,這一形制與東漢邯鄲淳《藝經》中所描述的“棋局縱橫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恰好吻合,可見17道棋盤在東漢時期已經完全成熟。由於中國地區發展的不平衡,17道棋盤在很長時間通行於地方,但是至晚在南北朝時期,19道棋盤已經出現了。
圍棋博士何雲波先生曾分析:“19路盤是最佳路數,因為它在3、4路間落子,其子效差最為接近,在守地與取勢之間最為均衡。”也就是說,在19道盤中,每顆棋子的效用處於最為平衡的狀態,可以最合理地演繹出圍棋中的無數巧變。
19道棋盤也展現了弈“易”同源的奧妙所在。《易傳·系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對應到圍棋盤上——19道縱橫平行線交錯形成361個棋點,“一者,生數之主,據其極而運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數”;盤上有九星,中間“天元”為太極,四周按八卦之位分列八個“星位”;黑白子象征陰陽,在盤中交錯環抱,生出無窮變化。
圍棋中傳達的理念也通過棋盤的形制得以表達:在一個固定的空間中,黑白雙方為了得到生存空間(即圍的數目)進行著博弈與制衡,類似於原始自然的生存鬥爭,棋盤上的黑白子最終將達到一種混沌中的平衡共生狀態——“和”的境界。
實際上,圍棋與太極圖在形制、顏色、轉化形態上都存在著內在的聯系。(資料圖/圖)
圍棋的這一“玄學氣質”首先在魏晉時期被發現。當時,曾經被儒家大拿孔夫子視為遊手好閑的圍棋,開始與習佛道、好清談的魏晉文人們打成一片——圍棋又被稱為“手談”,即通過手來進行的清談;而弈棋時心無旁騖,猶如隱居之身的狀態就被稱為“坐隱”。嗜好玄易的魏晉文人們顯然在弈棋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其中相互鬥爭又包容共生的玄妙境界,以及置身世外放飛自我的精神快感。
從古到今棋盤的制作材料一直靈活豐富,最簡陋者如杜甫詩中所言——“老妻畫紙為棋局”——不過一張紙罷了。從常見的木料、原生態且耐用的石料到中國獨有的瓷質棋盤,再到炫富般的金玉、象牙棋盤,甚至特別如織錦棋盤,都成為盛行一時的棋盤選料。
在這些材料之中,榧木是眾所公認的最適合做圍棋棋盤的木料:榧木富有彈性,落子其上會發出悅耳的聲音,同時輕輕下陷,隨後複原,手臂不會酸累;榧木清晰優美的木紋、豐富的油脂、清雅的色調使制成的棋盤非常美觀,且使用多年盤身都不會變色。但制作非常不易,只有樹齡300以上的香榧才可以用來制作棋盤, 而這些高齡老材切割後還需要花十年時間進行自然幹燥,才能真正為工匠們所使用。這麽算下來,幾代人都不夠等的,因此即使在今天,一張榧木棋盤的價格都高達百萬。
中國古人還喜歡用楸木制成的棋盤對弈。唐劉存《事始·側楸棋盤》中記載了這種棋盤的起源:“側楸,出齊武陵王曄,始今破楸木為片,縱橫側排,以為棋局之圖。”楸木質堅而輕,色金黃,紋理細膩又不易變形,於上投子有金石聲,因此一出現便很快在士大夫階層中流行開來。除此之外,紫檀木、杉木也是制作圍棋棋盤的珍貴材料。
一張好的棋盤本身就是一件難得的藝術佳品,唐代詩人上官儀曾作詠棋詩道:“寶居光仙岫,瑤棋掩帝臺”、“金枰自韞粹,玉帳豈能傳”。除了棋盤本身的觀賞與收藏價值,在實用性方面,它給棋手們帶來的最大享受莫過於“棋敲石面碎雲生”的落子聲。
在曾經大熱的日本動漫《棋魂》中,主人公進藤光第一次感受到圍棋的魅力,就是在聽到、看到國手塔矢洋行在棋盤上落子的瞬間。落子聲可以說是提高棋手對弈幸福度的重要角色,在肅穆的對弈場中,常常只有此起彼伏的落子之聲,似乎在代替著對弈者們在進行交流。
木制棋墩厚重大氣、顏色悅目、木紋優美,是被接受度最廣的貴重棋具之一。(資料圖/圖)
圍棋又名“手談”,《世說新語·巧藝》中道:“王中郎以圍棋是坐隱,支公以圍棋為手談。” 如果說字句是構成語言溝通的棋子,那麽弈者手中的棋子則是這場對話的聚焦點。
棋子是對弈過程中棋手們接觸最多的東西, 我們時常可以看到焦灼中的對弈者們不自覺地不斷把玩揉捏手中的棋子,在孤獨的對弈中,棋具像是中立的裁判,而手中棋子卻是和對弈者生死與共的“隊友”。
要制作一副好棋子並不簡單。圍棋子又稱“冷玉”,相比於眾目共賞的棋盤來說,它更加強調良好的用戶體驗:舒適的觸感,最好是冬暖夏涼,四季皆宜;一定的重量加上質地堅固,可打可摔,以承載棋手們的嬉笑怒罵;顏值也不能低,棋子的顏色必須純正悅目,不可耀眼。看起來簡單的黑白子中,其實也暗含了不少的巧思與汗水。
現在的棋子多以圓形為主,但在早期,木制的方形棋子也並不少見。中國現存最早的棋譜《忘憂清樂集》中所繪制的棋子就呈方形。由於木棋硬度不大、容易磨損等缺陷,在石棋子出現之後漸漸被淘汰,石料便於打磨的特質也使得棋子的形狀由方轉圓。
石質棋子的出現給圍棋界打開了新的大門,好做耐用的石質棋子迅速風行,從此,打棋再也不用擔心會把棋子打壞了。石子中最常見的天然石料是鵝卵石,在1974年發掘西晉劉寶墓中,考古人員們曾出土過一副完整的圍棋子,共289顆,由黑白卵石打磨制成。元代詩人周之翰曾題詠道:“棋子灣頭千丈渦,沈星出世恐無多。自慚黑白分明見,天巧團圓不用磨。”
隨著圍棋在中上層階級的盛行,玉石、貝殼、水晶等材料都開始被用來制作棋子,明代李東陽曾描寫水晶制成的棋子:“雪月光中夜未闌,楸枰亂落水精寒”。這些貴重的棋子不僅外觀質地上文雅細潤,更重要的是契合了文人在圍棋中所追求的“清”、“寂”、“玄”的境界,可足把,棋子本身工藝與收藏價值有時甚至遠超於實用價值。
中國雲南所產的圍棋子“雲子”,在20世紀初由於戰亂一度失傳,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重新開始生產。(視覺中國/圖)
不過,要說到真正的實用與審美兼備的“神隊友”,不得不提到“雲子”。
唐代傅夢求《圍棋賦》中寫道:“平設文楸之木,子出滇南之爐。”這後半句說的,就是產自雲南的圍棋子“雲子”。雲子又稱永子,《明一統誌》中稱:“永昌之棋甲天下”,永昌即是雲南省的永昌府,最負盛名的圍棋子產地。《永昌府誌》中詳細記述了雲子的制作過程:“以瑪瑙石合紫英石英研為粉,加以鉛硝,投以藥料合煉之。用長鐵蘸其汁,滴以成棋。”這樣生產出來的棋子,上等的“白如蛋清,黑如鴉膏”,質地細糯卻異常堅硬,入手圓潤如天然玉石——從外觀、觸感、使用體驗、產量全方位滿足了客戶需求,被視為棋子中的極品。
當我們欣賞一場棋局時,也許不會想到,這小小的棋子和看似尋常的棋盤中也有如此多的智慧。但對於棋手來說,這些美的質素早已超越了競技的場域,通過對弈試圖抵達的“和”的境界,就隱藏在這些細節之中。邯鄲淳《藝經》:“夫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鬥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今不複雲。”圍棋最高境界在於“入神”,而優良的棋具恰恰使棋手們得以感受到由實體到虛境、完整的美的體驗。在這一維度上,專註於理性計算的“阿爾法狗”恐怕是不能理解的了。
北京時間12月1日,據日本媒體《讀賣新聞》報道,對圍棋做出革命性貢獻的吳清源大師因搶救無效,在30日淩晨1時11分於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內去世,享年100歲。對於吳清源,日本媒體盛贊其是“昭和棋聖”。(央視新聞視頻截圖/圖)
被譽為“昭和棋聖”的吳清源在回憶錄中說道:“我從沒有把圍棋當成勝負去看待。圍棋是爭勝負的競技項目,但我覺得不能忘記圍棋最開始是來自於陰陽思想的。陰陽思想的最高境界是陰和陽的中和,所以圍棋的目標也應該是中和。”
在人生的晚年,早已離開了職業棋士競技場的吳清源老人依然日日對弈,他所使用的正是一方香榧木棋盤,面對著棋盤,他期待的只是下一次勝利嗎?有人說,吳清源是唯一可能打敗“阿爾法狗”的人類,然而對他來說,勝負也許已是太狹隘了。
(2015-10-15)
鏈接閱讀:《
在上海工作的王勇(化名)近日接到一則推銷電話,“賣車險的”。他剛好不忙,於是很紳士地跟這位推銷員小姐聊了一會兒,解釋了一下自己的情況不需要車險了。末了還跟她說了聲“謝謝”。
但是這個看起來普通的電話很不尋常。
在掛掉電話後,王勇收到了一則短信,險些昏厥。短信內容如下:“你好,我是剛才給你打電話的電銷機器人小三,我們公司的聯系電話是XXXXX,歡迎後期來電咨詢。”
時代不同了。你可能被人工智能(AI)騙過,未來你也許也可以用AI去迷惑別人了 。有這樣一個機器人“小夥伴”,它可以代你向餐廳打電話預訂座位;還能冒充你跟熟人調侃、替你回郵件。
這一切正在發生。當地時間5月8日,谷歌I/O開發者大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召開。這家矽谷科技巨頭再次強調了AI先行的戰略。
在這次開發者大會上,谷歌不僅展示了功能更加強大的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還發布了第三代人工智能TPU(張量處理器)芯片,它的前輩就是“阿爾法狗”在圍棋界所向披靡的“秘密武器”。由此,谷歌一方面與人工智能芯片巨頭英偉達的GPU(圖形處理器)形成競爭,另一方面也意在挑戰微軟和亞馬遜雲。
一句“嗯哼”脫口而出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在會上演示了事先錄好的兩段語音對話,分別是語音助手代替人類預約理發和預訂餐廳的。
比起傳統的對話語音機器人,使用谷歌Duplex AI語音系統的新助手要人性化得多,它不僅能夠和人類進行多回合的對話,而且還自帶語氣詞,聽起來相當逼真。
在第一段女聲版機器人顧客和理發店店員的對話中,機器人顧客的一句“嗯哼”以假亂真,與人類使用英語對話的語氣十分相似,而且機器人也不再局限於僅僅以“是”或者“不是”簡單地回答提問,而是會與人類進行談判和商量,最終達成了一致,完成預約工作。
在另一段男生版的機器人顧客和中餐店服務員的對話中,機器人不僅能夠聽懂帶口音和不規範的英語,而且還會在對話中進行即興發揮,讓雙方的交互變得更加“優雅”而自然。比如當餐廳服務員告訴顧客當時“不用等位”時,機器人顧客人性化地追問道:“那麽一般情況下,等位需要多久?”
皮查伊沒有透露這項服務何時能夠讓用戶使用,不過表示從今年夏天起就將進行公測。
值得註意的是,在《愛樂之城》中客串樂手的美國著名歌手約翰·傳奇(John Legend)的聲音也將被谷歌助手采用。包括他在內,谷歌目前已經擁有六種不同的人聲。
皮查伊在大會上表示:“谷歌的語音合成系統Wavenet的模型,是基於原始的音頻來創造出更加接近人類、更加自然的聲音,包括音高、語速以及停頓等。”
這項技術如果普及,或許意味著未來商家接起顧客的電話時,將很難分辨究竟是真人還是機器人在向自己咨詢提問。
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出門問問創始人兼CEO、谷歌前工程師李誌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種場景雖然有點聳人聽聞,但是與谷歌的競爭對手如以網絡書店起家的亞馬遜相比,谷歌在最底層的核心技術以及把技術打磨、做細做精方面絕對是‘一騎絕塵’的,這主要受到公司的工程師文化以及強大的研發隊伍的影響。”
參加完谷歌I/O大會的一位中國開發者對第一財經記者感嘆道:“我已經分不清自己是身處現世或是未來。“
芯片雲端齊發力
谷歌的策略已經從“人工智能優先”(AI First)全面轉向“獨有人工智能”(AI Only)。除了語音功能以外,谷歌郵箱Gmail也加入了智能化功能,運用機器學習可以在人們輸入時實時推薦可能會使用到的短語。該功能被稱作“智能創作”(Smart Compose),本月底將會正式上線。
而人工智能在谷歌地圖方面的應用就更加強大了,利用全新的Google Lens的應用,地圖和相機直接實現打通,與谷歌街景結合,打通虛擬和現實世界,類似於增強現實(AR)的功能,由現實到虛擬,只要打開相機,就能給你指方向。此外,人工智能還能直接與衛星圖像結合,把更多商戶和新地址添加到地圖中。
“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人工智能。”興民智通(002355.SZ)首席運營官張人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國內公司紮堆兒在做同質化的東西。有時候,產品設計的初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結果。”該公司的主業之一是智能網聯汽車數據的采集運營。
強大的人工智能背後是高性能芯片的支持。I/O大會上,谷歌還發布了最新一代的人工智能芯片TPU 3.0版本。兩年前谷歌首次宣布推出通用的人工智能芯片時,就意在與英偉達的人工智能芯片GPU競爭。
據介紹,新一代TPU能夠幫助谷歌提升包括錄音音頻中的語言識別功能,還能在視頻和照片中辨別出物體,並從文字當中提取隱藏的表情。
谷歌已發布兩個版本的TPU處理器,公司將允許使用谷歌公有雲服務的第三方開發者在TPU上進行開發,從而在雲服務業務方面與微軟和亞馬遜競爭。本周稍早時,微軟也發布了基於微軟雲Azure特殊芯片的早期應用。
皮查伊表示,最新一代的TPU處理器的性能比去年發布的第二代版本要強8倍,可提供超過100萬億次浮點運算。而且谷歌第一次引入液體冷卻的方法來解決散熱問題。
“把自用的TPU開放出來做雲服務,顯示了谷歌在雲業務方面加大投資布局。谷歌將與所有提供智能雲服務的廠商競爭;而芯片方面則將和英偉達展開競爭。”研究機構Gartner研究副總裁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下一個風口:醫療+AI
國內的智能語音領軍企業科大訊飛(002230.SZ)也在密切關註谷歌I/O大會的新動向。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郁對第一財經記者感嘆道:“谷歌的語音技術一直挺牛的。”據介紹,一小時的語音數據如果在傳統處理器上進行智能應用處理,需要一萬小時才能完成,因此科大訊飛一直在跟蹤人工智能專用芯片的前沿進展。
胡郁向第一財經透露,科大訊飛看好智能語音在醫療方面的應用。“我們正在和國內的幾個醫院談,用我們先進的智能語音技術幫助醫生記錄下手術的全過程。” 通常醫生在做完手術之後,要通過回憶把手術過程記錄下來留存。胡郁說:“我們讓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戴上耳麥,能實時把他們的指令記錄下來,手術完畢後直接匯總成文,為醫生減輕了大量整理工作。”
人工智能和醫療的結合將是科技公司下一個爭奪的主戰場。在印度,谷歌的醫療AI已經在幫助醫生進行視網膜篩查糖尿病和心臟病的工作,以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
“兩年前,谷歌開發了一套神經網絡,它能通過眼部醫學造影來探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今年,人工智能團隊利用深度學習模型,已經能夠高度精確地預測一位病人未來心臟病和腦溢血的發病風險。”谷歌5月9日在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聲明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