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賈康:“加快編纂民法典”將會樹立一座里程碑

2016年,民營經濟國內投資明顯下滑,但是海外投資有上升的趨勢,“資本外逃”的觀點一時興起,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什麽?

1月7日,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深圳舉行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2017年會上表示,究其原因,固然包括多個方面,但與產權保護不到位、錯綜複雜局面下市場主體的方向感不明確、安全感不充分、希望感不紮實,有內在的關聯。

在此基礎上,賈康認為,保護產權完善法治,“問題導向”下對接基礎性制度建設求長治久安,就顯得非常重要。

賈康指出,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更進一步給出了保護產權,完善法治的權威指導。

賈康表示,在原已明確的“親、清”原則和堅定不移支持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大思路、大方向下,在中辦、國內文件內含的公、私產權保護要放在一個法治化平臺上的精神基礎上,此次會議強調:“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抓緊編纂民法典、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堅持有錯必糾,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上述精神的問題導向與“有所指”,已體現在字里行間,更會從當下聯結長遠,影響將非同小可。

賈康認為,這里所表述的“加快編纂民法典”將會在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樹立一座里程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85

里程碑!道指21000點或創史上第二快千點上漲紀錄

據Marketwatch報道,雖然道指突破20000點大關似乎還在眼前,周三這個以30家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股指再次順利突破21000點關口,如果這一水平能保持到收盤,將創下道指歷史上第二快千點上漲紀錄。

35個交易日前的1月25日,道指用42天完成了從19000點到20000點的跨越。雖然市場對美聯儲在3月加息依然有所顧慮,但投資者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稅改及擴大財政支出的承諾依然滿懷憧憬。

目前有關新一屆美國政府的改革計劃依然不夠明朗,不過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周二晚間完成國會山首秀,外界對其此前稍顯強硬的印象有所改變,對其提出的美國未來前景充滿信心,也推升了美國三大股指周三大幅跳空高開。

自特朗普去年11月8日當選第45任美國總統以來,“特朗普行情”從此應運而生,道指已經上漲15%,納指上漲11%,標普500上漲13%。當然隨著股指的不斷上漲,每千點上漲的幅度在不斷下降,20000點至21000點相當於上漲5%,而19000點上漲至20000點相當於上漲5.3%。此前的紀錄是在1999年5月創下的10000點至11000點,當時用了24個交易日。截至發稿時為止,目前美國三大股指漲幅均已超過1%,有望再度聯袂刷新收盤歷史新高。

下表是此前道指千點漲幅的時間紀錄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676

專訪IMF總裁拉加德:習近平博鰲講話具里程碑意義,貿易摩擦應通過對話解決

4月10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萬眾期待的主旨演講,宣布了放寬外資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等一系列擴大開放方面的重大措施。

當日下午,第一財經獨家專訪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拉加德將習近平的講話稱作“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講話”,意味著中國決定在全球多邊體系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於中美貿易爭端,拉加德建議中美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下解決分歧,如行不通也需要通過雙邊對話機制來解決,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將爭議問題放在談判桌上”。

此外,美聯儲加息和縮表的正常化進程備受全球矚目,尤其是當下美股估值處於歷史高位、新興市場杠桿率攀升,市場擔憂一旦正常化速度太快,或將引發危機。拉加德稱,“經濟增長和較低波動性,兩者不可得兼”,如今應該乘著全球經濟複蘇逐步推進加息進程。

習主席講話具有里程碑意義

4月10日,習近平在博鰲論壇開幕式發表演講時表示,今年,金融業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確保落地,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對此,拉加德表示贊同。她認為,建立在2017年1月日在達沃斯論壇講話的基礎上,這次“習近平主席的講話是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講話”。

“中國經濟發展得非常有效率,因此中國決定在全球多邊體系中發揮一種舉足輕重的作用。”她表示,“習近平主席今早提到進一步開放,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限制,減少進口汽車關稅,他還闡明了中國保護知識產權得決心,宣布中國將會進口更多產品,中國的經商、投資環境將會更加友好,因為大家‘需要新鮮的空氣’”。

“我認為這是中國過去數年時間建立起來的發展動力,這種動力在如今的貿易摩擦的大環境下得到了確認。”拉加德稱。

貿易摩擦需通過對話解決

進入“新時代”,中國更加關註增長的質量,習近平主席多次傳遞“中國為世界提供一種新選擇”的聲音。

就在今年博鰲論壇開始前不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依據“301調查”結果,擬加征額外25%關稅的中國商品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等行業,包含大約1300個獨立關稅項目。

當被問及中國應該如何應對中美貿易摩擦以及誰可以協助中美解決貿易摩擦時,拉加德表示,中國的增長模式的確正在發生重大轉變,正變得越來越多註重內需,越來越少依靠貿易和投資。

她稱,“我認為中國總體上而言目光遠大,追求可持續性。習近平主席更新了中國對於遵循全球知識產權體系以及尊重國際貿易的承諾,這是非常重要的。”

她表示,IMF支持由貿易帶來的繁榮、發展和穩定,IMF希望這類貿易摩擦能夠在沖突雙方之間得到公平的協商,從而使得貿易能夠繼續成為增長的主要引擎,成為科技分享的主要助推器。

“如果IMF能夠在這方面有所助益,我們很樂意幫忙。”但“這最終需要由雙方國家的政府解決”。

拉加德強烈建議雙方進行談話。“如果涉及問題的雙方不進行對話,通常不會有好結果。雙方可能會存在爭議,但這需要在現有的體系下被放在談判桌上討論。此外,如果所涉及問題在WTO體系的管轄範圍內,需要通過WTO的爭議解決機制解決。”

美聯儲應該持續加息進程

從2015年底開始,美聯儲加息進程不斷推進,全年預計加息3次,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減少了購債規模,全球的流動性狀況都進入了邊際遞減的階段。

就歷史來看,美聯儲加息使得新興市場受到沖擊,資金回流美國等發達國家,增加了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性。一種觀點認為過慢的加息會導致通貨膨脹,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過快加息會帶來經濟衰退,使得此前的政策效果付之東流。

對此,拉加德表示“兩者不可得兼”,當全球經濟開始複蘇,貨幣政策勢必需要收緊。過去一段時間,美聯儲也都很有效地就加息決議與市場進行了溝通。市場上的各方也都需要習慣這種新的更大市場波動性以及更加緊縮的貨幣環境。

“我們已經不再處於危機後初期的低波動率、低增長、量化寬松的環境了,我們已經向著一個新的時期邁進了,所有人都需要適應這一進程。”她稱。

值得註意的是,就在同日,IMF發布了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WEO)和《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的分析章節。盡管IMF過去兩年不斷上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但在其看來,生產率遲遲無法提升始終是一大問題,因為這無助於全球經濟可持續複蘇。

WEO提及,制造業一直被認為在推動生產率上扮演了關鍵角色,然而,如今就業不斷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這是否會加劇生產率的損耗一問開始引發全球政策制定者的擔憂。同時,這種轉移也在加劇收入不平等。為此,IMF也呼籲政策制定應該努力提升全行業的生產率,使得增長更具包容性,並且建議將勞動力向更具生產率的產業進行再分配,其中也包括消除服務行業的準入壁壘,幫助員工提升技能。

除了對生產率的擔憂,GFSR對於信貸資源分配的風險報以高度關註。報告提及,高風險的信用擴張往往發生在金融條件較為寬松的時候,尤其是危機後極端寬松的貨幣政策持續了近十年,各界開始擔心杠桿的積聚。IMF也建議,需要將對信用分配風險的監控作為宏觀金融監管的一部分。此外,美聯儲此前也不斷強調,加息過慢會導致杠桿積聚、催生泡沫,因此適度地推進加息也是防患於未然的手段,同時也為未來危機來臨時的再寬松留出緩沖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