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銀行8月30日晚間發布2016年半年度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6.55億元,同比增長14.58%,其中凈利息收入182.49億元,同比增長8%,非利息收入1077.61億元,同比增長42.75%;實現凈利潤106.21億元,同比增長5.83%。
截至2016年6月末, 公司資產總額1.97 萬億元,較年初增長6.86%;貸款總額8661億元,較年初增長11.69%,其中公司貸款余額6094.17 億元,較年初增長9%,個人貸款余額 2203.65億元,較年初增長16%,占全部貸款比重提升至26%;存款總額1.1 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64%。不良貸款率1.13%,撥備覆蓋率279.90%,撥貸比 3.16%。
報告還顯示,截至6月末,集團資本充足率12.0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76%。
另外,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二季度增持了北京銀行股份,從一季度末持股3.95%升為4.41%。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增持6.25億股,成為公司新進前10的股東,持股比例達4.93%。
10月26日,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2016年前三季度實現稅後利潤1,515.58億元,同比增長9.93%;實現股東應享稅後利潤1,348.13億元,同比增長2.48%。
集團實現利息凈收入2,298.05億元,同比減少164.75億元,下降6.69%。凈息差1.85%,同比下降0.29個百分點。非息收入則增長較快,前三季度同比增長28.10%,非息收入占比為37.94%。26.49%的成本收入(中國內地監管口徑)亦較去年同期下降0.08個百分點。
2016年9月末,中國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460億元,不良率1.48%。撥備覆蓋率為155.83%。同時,中行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12%和12.21%,分別較上年末提升0.06和0.14個百分點。
另外,三季報顯示,證金公司、華夏人壽三季度均減持了中行的股份,減持後,兩者持有中行股份比例分別由2.7%、0.29%降至2.53%、0.18%。
中國人壽10月27日晚間披露三季報顯示,公司2016年1至9月實現營業收入4564.48億元,同比增長7.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28億元,同比下降60.0%;基本每股收益0.47元,同比下降60.9%。公司表示,期內凈利潤同比下降主要是受投資收益下降及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
截至9月30日,公司投資資產為人民幣24545.21億元。年初至報告期末,公司凈投資收益率為4.51%;總投資收益率為4.43%;退保率為3.11%;已賺保費為3680.78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20.7%。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股東總數為:A股股東13.59萬戶,H股股東3.05萬戶。其中,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三季度增持公司股份1858.38萬股至59184.85萬股,持股比例由半年報中的2.03%增至2.09%。
民生銀行10月28日晚間發布三季報,1-9月該行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1.63億元,同比增加2.05%,其中第三季度實現119.4億元;1-9月基本每股收益1.07元,同比下降2.73%。
另外,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163.81億元,同比增加0.1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每股凈資產8.95元,比上年末增加8.35%;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05%和16.58%,同比分別下降0.19和2.71個百分點。
截至9月末,民生銀行資產總額56,365.7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4.68%;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24,488.7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9.57%;交易和銀行賬戶投資凈額20,460.6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23.97%。吸收存款總額29,988.4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9.76%。
截至期末,民生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7%,比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154.40%,比上年末上升0.77個百分點。
截至期末,民生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07%;資本充足率為11.72%。
此外,中國證金持股占比由年中的4.37%降至4.20%,另外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一款萬能險持股由年中的2.56%,降至消失在前十名股東名單中。
10月28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業銀行”)發布2016年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農業銀行實現凈利潤1,541.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0.52%;
不良貸款余額 2,298.2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169.55 億元;不良貸款率 2.39%,與上年末持平。撥備覆蓋率172.73%,比上年末下降 16.70 個百分點。但為已公布三季報的四大行中最高。
股東持股方面,農業銀行前10名股東持股中,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小幅減持農行,持股比例由半年報時的1.92%下降至1.89%,下降了0.03個百分點。除此以外其他排名前十的股東持股情況沒有變化。
從盈利能力看,農行前三季度年化平均總資產回報率為 1.12%,同比下降 0.09 個百分點;年化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 17.10%,同比下降 2.31 個百分點。此外利息凈收入 2,981.21 億元,同比下降 9.31%。
從資本充足率看,按照《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計量的並表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35%、11.03%和13.21%。
三季報顯示,農行總負債 177,510.76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11,715.68 億元,增長 7.07%。農業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對產能過剩行業,目前農業銀行嚴格實施名單制管理,落實差異化信貸政策,做到“有保有壓”。截至9月末,鋼鐵、煤炭等8個產能過剩行業貸款壓降165億元,12個設限行業貸款壓降1473億元。
作為農業銀行的特色,農業銀行在縣域金融領域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 31,208.38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606.45 億元, 增長 9.11%。 縣域吸收存款 63,861.47 億元, 較上年末增加 5,859.73 億元,增長 10.10%。
農業銀行在縣域不良貸款率為 3.04%,比上年末上升 0.02 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 172.25%,比上年末下降 12.22 個百分點。該行負責人表示,農行在水利、政府購買服務、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大三農”、“新三農”、“特色三農”領域貸款實現較快增長。
28日,工商銀行發布三季報。一至三季度,工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840.15億元,同比下降3.93%,利息凈收入3,513.58億元,同比下降7.52%;前三季度凈利潤2227.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46%。年化平均總資產回報率為 1.30% ,年化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 16.53% 。
第三季度工商銀行實現收入1954.66億元人民幣,其中,凈利息收入1170.98億元;第三季度凈利潤725.75億元,去年同期為727.4億元。
報告期末,工商銀行總資產為236,464.7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14,366.92億元,增長 6.47% 。資本充足率為14.18%,一級資本充足率13.13%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2.58%;不良貸款率1.62%。
報告顯示,三季度證金公司減持工商銀行A股3.62億股,持股比例由半年報的1.42%降至1.32%。
格力電器10月30日晚間發布2016年第三季度報告,一至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2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82%;基本每股收益1.87元/股。
此外,中國證金持股占比由年中的2.99%降至2.85%,另外,前海人壽旗下“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年年”持股由年中的1.5%降至0.99%。
葛洲壩10月31日發布三季報顯示,公司2016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633.27億元,同比增長21.75%,建築裝飾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4.79%,公司本季度營業收入環比上季度增長7.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43億元,同比增長24.96%,對公司股價構成利好,建築裝飾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10.21%,公司本季度凈利潤環比上季度增長0.69%。
此外,中國證金持股占比由年中的1.70%增至1.99%。
萬科A 12月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並未參與11月29日萬科三筆大宗交易。
2016年11月29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披露萬科A股當日發生了三筆大宗交易,交易金額達121億元。
公告稱,公司註意到,近日媒體對上述大宗交易的賣方存在較多猜測,且有媒體推測大宗交易的賣方可能是公司股東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或其一致行動人、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或其下屬公司、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管理的國信金鵬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德贏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其中的一家或多家。
萬科於12月1日就媒體報道事宜向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出了詢問函,詢問其是否參與11月29日萬科 A 股大宗交易並減持萬科 A 股股票。 根據截至12月2日的股東回複情況及對照股東名冊,上述股東均未參與 2016 年 11 月 29 日萬科 A 股大宗交易並減持萬科 A 股股票。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回複問詢的公司,並未包括恒大在內。
本周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創業板一度大跌6%,隨後從盤面可發現大資金托市痕跡。過去的一年中,股市基礎逐漸恢複,股指波動趨於穩定,但“國家隊”的一舉一動仍直接牽動市場神經。
近日,曾經的“救市隊長”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證金公司”)公布了2016年經營情況,這讓業內一度認為“國家隊”救市成績單也體現在其中。不過,根據《第一財經日報》獲得的證金公司未經審計的2016年財報,救市資金交易情況可能並未納入財務報表核算。
證金公司曾在2015年度審計報告中稱,該公司2015年7月開始開展的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專項自營業務,不納入2015年度財務報表核算反映,該報表旨在反映該公司原有業務交易及其結果。業內人士認為,2016年大概率延續之前的處理方式,救市資金未納入核算。實際上,對比2016年度未經審計財報中上一年度的數據,基本與2015年審計報告中的數據一致。記者向證金公司方面進一步求證獲悉不便回應。
2016年券商業績普遍“腰斬”,證金公司也未能幸免。2016年證金公司營業收入23.63億元,同比下降63.11%,凈利潤為18.19億元,同比下降58.46%。
“救市資金”或單獨核算
1月19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網站公布了證金公司2016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這讓業內一度將財報所反映的業績與救市相聯系,認為救市成績單亮相。
根據證金公司2015年度審計報告,2015年度財務報表旨在反映該公司原有業務交易及其結果,專項自營業務不納入此財務報表核算反映;該公司2015年7月開始開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專項自營業務,總體上2015年7月6日之後進行的證券、基金買賣屬於專項自營業務。
上述審計報告同時顯示,證金公司專項自營業務與原有業務劃分的總體原則為:能夠界限清楚的業務及財務報表項目單獨認定,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利息支出、應付利息、借款、次級債、短期融資券等;未分賬核算的業務所涉及財務報表項目根據相關性原則認定,在原有業務與專項自營業務之間進行合理劃分,如:貨幣資金、利息收入、 應收利息、存出保證金等。
這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證金公司2015年度的救市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並未體現在該年度的財務報表中。而對於近期公布的2016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是否也沿用了這一編制基礎,多位受訪人士表示,應該不會有變化。
上述機構資深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從邏輯上來講,2016年的財務報表應該還是沿用2015年的編制基礎,另外也可以對比2016年財務報表中引用的上一年數據是否與2015年的相一致,若一致,則大概率說明救市情況也未反映在2016年度的財務報表中。
為此,本報記者將未經審計的2016年度財務報表數據與2015年度的對比發現,前者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類的貨幣資金、融出資金、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收利息等期初余額均與2015年度的年末金額相一致,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凈利潤等5個項目的上年金額也均為2015年度的金額;凈資本計算表中,金融資產的風險調整合計、其他資產項目的風險調整合計的期初余額也均與2015年度的期末余額一致。
證金公司成立於2011年10月28日,是經國務院決定、中國證監會批準設立的證券類金融機構。其首次被資本市場關註是自2015年7月6日,“臨危受命”肩負救市重擔,在二級市場開啟“掃貨模式”。之後,其選股標的一度成為市場一大風向標,稱之為“證金概念股”。期間有關證金公司減持傳聞屢屢引發市場騷動,反映了證金公司的持股動向緊密牽動著市場的神經。
也幾乎每臨季報披露窗口期,以證金公司為代表的“國家隊”持股動向就成為市場的一大關註點,以看其持股偏好、盈虧,抑或是借其進退觀市場穩定程度。不過,隨著證金公司的部分持倉被“騰挪”至匯金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等多個持股平臺進行管理後,證金公司的身影也逐漸淡出資本市場視線。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30日,證金公司現身50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持股685.29億股,持倉市值為5486.4億元。
業績下降近6成
在成為“救市英雄”之前,證金公司並不為資本市場多數人所關註,獨家經營的轉融通業務利息收入是其最為重要的利潤來源,而這些業績才是其財務報表的真正主角。
證金公司是這樣描述其經營範圍的:為融資融券業務提供資金和證券的轉融通,為開展轉融通業務籌集資金和證券;經中國證監會依法批準的其他業務。所謂轉融通業務,是指證券金融公司將自有或者依法籌集的資金和證券出借給證券公司,以供其辦理融資融券業務的經營活動。而證金公司則主要賺取的是轉手過程中產生的利差。
證金公司披露的2016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該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3.63億元,同比下降63.11%,比2015年少了40.43億元,凈利潤為18.19億元,同比下降58.46%。
而放大時間範圍到證金公司近四年的業績情況來看,2016年的業績相較更早的2013年和2014年則應該屬於回落到正常水平,2015年度的業績基數較大是主要原因。公開資料顯示,證金公司2013~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3.14億元、31.32億元、64.06億元、23.63億元 ;同期凈利潤分別為7.70億元、21.81億元、43.79億元、18.19億元。
對於2015年業績分外靚麗的原因,上述機構資深人士表示,這與2015年上半年A股市場火爆行情有關,彼時兩融交易規模屢創新高,轉融通業務規模也相應增長。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的融資融券越逐月增加,從2015年1月份的1.13萬億元增加至當年6月份的2.04萬億元;而如今截至2017年1月19日的兩融余額僅為8959.98億元。
轉融通利息收入一直是證金公司的主要來源。證金公司2013年~2016年近四年的利息凈收入分別為12.93億元、18.55億元、22.86億元、17.5億元。2015年的利息凈收入也相較較高。
不過,從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來看,2015年的該項占比卻最低,僅為35.69%。而2013年、2014年、2016年的該項數據分別為94.29%、59.23%、74.06%。這里的關鍵因素則在於,2015年的業績主要貢獻力來自於投資收益,該項收入達到41.17億元。
查閱證金公司2015年度審計報告中的投資收益明細發現,這41.17億元的收入來自於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間取得的投資收益5.21億元、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35.97億元。 而根據2015年審計報告描述,前者可能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及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後者則可能是因處置了長期股權投資,該公司通過多次交易分步處置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直至喪失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