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科健籽】黑木耳補血? 中醫:體質差越吃越虛

1 : GS(14)@2017-05-19 05:28:25

黑木耳在中醫為活血藥,體虛吃了要破氣。



【科健籽:食養東西】捐血救人當然功德無量,不過血紅素太低的確不宜捐血,所以先前紅十字會才大力推介黑木耳食譜,指它鐵質含量高,可提升血紅素。本來鼓勵捐血絕對是好人好事,可惜後來不少報道直接比較黑木耳和紅棗的鐵質,讓人質疑紅棗「補血」功效不及黑木耳而令中醫譁然。事實又是如何呢?



光看紅十字會的鐵質含量比較圖表,會發現黑木耳鐵質含量每100克達46毫克,的確比其他食物包括紅棗高出很多,因此才會有報道說:「吃半杯黑木耳所得的鐵質,足足要食40粒紅棗。」不過中醫師呂兆陞認為,這樣比較有欠公允。「紅棗除了鐵質還有多種胺基酸和微量元素,對於人體有多種的作用,所以如果單純比較鐵質,對於紅棗來說不能全面看到它的功效。」


補血包含濡養功能

呂醫師認為大家要先了解中藥的藥理,否則就會出現這種硬套的情況,還指出黑木耳不具補血功能。「事實上黑木耳是不存在補血的效果。首先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治療血的病要分開有血瘀還是有血虛的情況。黑木耳在中醫的角度是處理血瘀的情況,是活血化瘀的藥,而不存在補血的作用。」呂醫師更提醒人們別亂吃,要觀察自己體質是否適合。「古籍記載黑木耳是破氣藥,多吃反而令體質虛弱,正氣不強的人體質變弱。」清代著名食療《隨息居飲食譜》說到,黑木耳有「補氣耐飢」和活血的功能,並指一般用來醫痔瘡和跌仆損傷。「所謂耐飢也者,即是頂肚餓,因為黑木耳本身是食物。」中西醫「補血」概念大相逕庭。「中醫說補血的血和西醫說的血不同,中醫補血的血其實包含了我們身體裏各種濡養功能。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說是包含了我們的肌肉力量、免疫功能,範圍相當之大,所以不可以這般兩者比較。」



名方歸芍六君子湯的八味藥可氣血兩補。

中醫師馬立礎

中醫師呂兆陞


紅棗補血功能不單在鐵質,中醫指說它不及黑木耳不公道。

【桂圓】其他補血藥也有很多。當歸也是重要的補血中藥,功效是補血養血,可治血虛所致頭昏心悸疲倦等症。桂圓則益心脾補氣血。


中醫注重整體治療

「在中醫的角度補血跟西醫貧血有一定分別,跟西醫所說貧血和血色素不足,是不同的概念,中醫說補血其實是氣血的血,有濡養和滋養的意思及帶營養到我們肢體的作用。《黃帝內經—素問》裏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也是說四肢要有血去到才有功能。」所以不能單單以為紅棗鐵質不及黑木耳而輕視它。「紅棗入脾胃經,有補脾胃的功能,所以當我們吃紅棗的時候,是增強我們的消化能力,透過增強消化能力令我們有效的把營養帶到身體裏,達到補血效果,單純從鐵質去比較就唔夠全面。」醫師說從現代藥理研究還發現,紅棗具有增加受試動物體重、增強肌力,而紅棗除了鐵質還有多種胺基酸和微量元素,對於人體有多種的作用。中醫注重整體治療,如果出現例如面色蒼白,頭暈眼花等等血虛症狀,都不會單味藥治療。中醫師馬立礎就介紹了「歸芍六君子湯」,當中八味藥可同時補氣補血。方中的當歸養血、白芍柔肝,另外雲苓、白朮、黨參、炙甘草合稱四君子功效健脾。哪為甚麼血虛要養肝補脾?配搭的巧妙就在這裏。「因為血虛,通常都是肝脾兩虛所致。」馬立礎解釋道。



紅十字會指每100克食物中,黑木耳鐵質含量達46毫克,食物中最高,而紅棗只有2.3毫克。



【黑木耳】功效:補氣耐飢和活血,治血瘀、痔瘡和跌仆損傷。

【紅棗】功效:補血補脾胃,治面色少華、虛煩失眠等症。


每100克食物鐵質含量

鐵質(毫克)魚肉:0.5蝦米:11青口:4.1蠔:10.2蛤:14.4黑木耳:46金針菜:7.8蜜棗:3.5紅棗:2.3菠菜:1.6西蘭花:1資料來源:紅十字會



記者:陳以恒攝影:潘志恆、張志孟編輯:馮秀珍美術:楊永昌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8/200243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579

【dry底要睇】點解冬天特別易「觸電」?中醫教補血救埋毛燥

1 : GS(14)@2018-01-15 03:11:59

靜電在乾燥的冬天季節十分常見。


在更換衣服、梳頭、接觸金屬或與人觸碰時,都會頻頻發生像觸電般的靜電,有時都幾痛的,雖然屬正常現象,但在中醫角度原來有方法預防。靜電的產生主要和皮膚乾燥有關,透過磨擦便會產生靜電。中醫師徐澤昌表示,三種體質會較易出現皮膚乾燥的問題,包括陰虛體質、氣鬱體質和血虛體質。陰虛體質的人會手掌心熱,在中醫角度認為陰虛會形成內熱,所以除了皮膚乾燥或口乾舌燥外,還會經常喉嚨乾涸,嚴重的可能出現盜汗問題;至於氣鬱體質的特徵是手腳會冰凍,由於身體的氣機鬱滯令陽氣難以到達四肢和皮膚,因而產生乾燥的情況;血虛體質則是血液不足,令身體的養份不能到達四肢,容易出現皮膚乾燥的情況。另外,靜電亦會引致頭髮揚起難以撫平,中醫師表示是屬於毛燥現象,即是頭髮滋潤不足。「髮為血之餘,腎其華在髮」,想補救毛燥頭髮亦可透過補肝腎和補血來調理,補血的話,日常可以吃當歸和紅棗,補髮補腎則可以吃黑豆或黑芝麻。皮膚乾燥是靜電主因,大家亦能透過食療來預防,中醫師推介合歡潤膚茶給以上三種體質的人士,材料包括有助利氣安神和紓緩肝鬱的合歡花、能補氣益血和改善血虛的紅棗及龍眼肉,還有有助滋潤皮膚、減少乾燥的麥冬。先將合歡花加水煲15分鐘,把紅棗去核,再將其他材料放入杯中,焗5至10分鐘即成,但需要注意這款茶較滋潤,所以有痰、咳嗽或感冒都不適宜飲用,若然嫌麻煩的話,平時可飲用蜜糖水和進食果仁類的脂肪,例如合桃、腰果和黑芝麻,同樣有助滋潤皮膚,而皮膚乾燥人士更應盡量少吃吃煎炸油膩食物,以免加重身體的內熱,便能有助減少靜電。


皮膚乾燥是引致靜電的主要原因。

陰虛、血虛和氣鬱體質人士較容易皮膚乾燥,合歡潤膚茶能有助減低靜電的產生。


飲用蜜糖水亦能達到潤膚功效。

中醫師徐澤昌



記者:陳煥欣攝影:劉永發、梁志永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11/202706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7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