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3M與不買3M和老千股
巴黎:
股神強調要買3M企業,3M為:
1 護城河Moat;
2管理 Management;
3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早在''Intelligent Investor" Ben Graham也說過3M企業,他説的是不要買3M企業,而他的3M為:
1 神秘Mistery;
2 操控 Manipulation;
3 薄弱的安全邊際 (Thin) Margin of Safety.
Ben Graham的3M是以逆向思維引證當中數字的正確性;
而Warren Buffett的頭兩個M是從正面去確定公司的可投資性, 會容易得到樂觀的散戶認同.
而很多時沒有能力分析的散戶的護城河和管理發現, 正正就由内綫人發放的神秘和操控引致的印象而已.
所以理論上巴老的3M較BenGraham的3M要求投資人的IQ更高。
另一個是老千股的問題.
筆者發現有一些Blogger花很多時間去分析老千股和出文, 有時他們的發現讓自己也覺個人IQ水平的不如, 我對他們非常尊敬, 因爲這會令有關當局注意和加強打擊力度.
我則用另一種較消極的方法:
餓死他們(一塊錢也不給他們) 實行有放過, 不買錯的策略, 只要有一點神秘便不買, 有一點可能操控財帳也不買, 多一點借貸和價格高的通通不買..............縂之就是不買Ben Graham說的3M.
因爲老千不會捨易取難, 我不買貨老千也奈何不到我, 這防守方法需要的智能較小, 讓我減小很多麻煩.
漂在北京,買房與不買房的兩樣人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1/161986.shtml
漂在北京,買房與不買房的兩樣人生
我們抱著一樣的初心來到北京,選擇了不同的生活,你的務實,我的浪漫。
本文由新老王不裝(微信ID:xinlaowangbuzhuang)授權i黑馬 發布,作者 老王 。
一
經常會被人問起“你買房了嗎?”。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大抵是:你在北京成功嗎?多成功?
如果你回答“買了”,下面的問題就一定會是“多大面積?在幾環?”;而像我說“沒買!”則會看到悻悻的表情。
現在,詢問是否買房的意思都已偏離了噓寒問暖,它成為了一把標尺,一把成功的標尺,財富的標尺,人生的標尺。
二
2004年,我剛進《男人裝》,別看平時都人五人六的樣子,其實辦公室一群屌絲。真的和江湖傳言一樣——沒車沒房收入不到萬元的人在教一群有車有房收入10萬的人怎麽過得體面。
一群月光族混在一起的生活還蠻開心的,每天吃喝玩樂到半夜。除了每月的截稿期像例假般的痛楚幾天,那段時光用無憂無慮形容一點都不為過。直到一天,有個小夥伴買房了。
三
這個小夥伴買房的事兒,讓我們很震驚,因為他是我們當中工資最低的一個。他交完首付的那天,直接走進了主編的辦公室,然後和主編說:“你要給我加工資。”
主編被他嚇了一跳,本能地問:“為什麽?”
“我買房了,要交按揭!”
於是,他每月漲了700塊工資。
這是我職業生涯中最理直氣壯,也最不可理喻地一次加薪。第一次發現,原來買房也是可以成為要求加薪理由的。
四
從那天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參加我們的聚餐,因為他不想被請欠人情,更不想自己請;再也沒參加我們的刷夜活動,因為過了11點,就沒有地鐵回通州了,他舍不得打車;再也沒有參加公司的outing,因為就算公司會報銷一般的旅行費用,但他舍不得自己出另外一半……沒有任何矛盾,但他就是和我們隔閡了。
每天下班,看他一個人匆匆離去的背影,我們常說:他的人生完了,一輩子就忙活兒那套房子?要是我,毋寧死!
說完這話,我們繼續著“花天酒地”的月光生活,任性而自由。
在工作中,他任勞任怨,忍辱負重,無論領導有任何要求,他都會全力配合。雖然一起抽煙時,他也會小聲抱怨,但無論怎麽抱怨,最終難免要加一句——算了,不說了,看在按揭的份上。
每到此時,我們都會訕笑起來——你個窮鬼買的毛房子。瞧瞧我……想去哪去哪,想玩啥玩啥。老板要是嘰歪,就炒了他,有什麽了不起?
我們不止這麽說,而且就是這麽做的。
五
2008年,我要離開《男人裝》那會兒,每天基本就不太工作了,就是看看股市,然後就愛幹啥幹啥了。
他那時候經常過來看我炒股,沒事兒還問些關於炒股的知識。一天我問他:“你是又有錢了還是怎麽著?忽然想投資了呢?”
他靦腆地笑笑,“沒有沒有……”
過了沒幾天他有天天跟汽車編輯那打聽媒體打折車的事兒。
最後才知道,他把之前買的那個四惠東70平米的房子給賣了,在東五環外換了套150多平的大房子,而且還剩下十幾萬,所以打算買輛代步車。
六
和我一塊兒炒股的汽車編輯當時就在辦公室嚷嚷:“老王!看看人家買房派,已經開始買車了!我們炒股派還在租房打車!要迎頭趕上啊!”
大家聽完都哄笑起來,但依然沒有人覺得“兩派”有多大區別。至少在我身邊,更多人在北京,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來買一套房的。所以,大家對於他換了大房子又買了車,並沒有更多羨慕,不過多少也有點理解了,不像前幾年一邊倒的納悶和費解。
那時媽媽常打電話來問:“要不你也買套房?家里替你首付,你自己供?”
每次我都拒絕了,說白了,我連月供都不想供,就不想被房子綁住。
前幾天聽廣播,中科院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最不幸福的族群集中在年薪30萬到60萬之間,而幸福值最高的兩個族群分別是年薪不足10萬的,和年薪100萬的。
生活就像鞋,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其他說多了都是廢話。
七
創業了幾年,有次回《男人裝》。辦公室里轉了一圈,所有熟人寒暄一遍,卻始終沒見到那個買房的哥們兒。小聲問:“他呢?離職了?”
同事說,“哦……他沒來。請假了……他們家黑背生崽兒了!”
“啊?他家那兒不讓養黑背吧?”
“他又換房子了。”
“啊?”
“他們家五環那房子又漲得一塌糊塗。他賣了房子,到快六環的地方買了個四合院,地兒忒大,所以養了一對兒黑背看家。”
說實話,那時我是有一點點羨慕了——住一個清凈之處,養兩條狗,幹自己喜歡的事兒,這不就是我TM拼死拼活想要的生活嗎?
而我這些年過去,上班沒賺著錢,炒股也沒賺著錢,創業還是沒賺著錢……自己都覺得要多失敗有多失敗。
八
前一陣,他邀請大家去他的院子BBQ。
院子確實很大,里頭有片菜地,滿地跑著黑背和當地土狗的串兒。
大蝦!大蝦!各種大蝦!他基本上是按照五星賓館自助餐的標準張羅的吃食。
大家嬉笑打鬧,不無羨慕地誇著他的投資眼光和遠見卓識。他聽到這些,總是舉起杯子,“幹!”
酒盡人散,我在等代駕。他坐在我對面,忽然說:“老王,我挺羨慕你的?”
“蛤?”
也許是他喝多了,但也許是真情流露,“真的真的!剛剛他們都說我買房子買對了,可我覺得你不買房子才對了。”
“扯淡!你知道多少人在羨慕你的生活嗎?包括我!”
“我現在特別懷念當年每天一起晚飯,一起加班,一起刷夜的日子。那時候,你們在外頭玩兒,我必須獨自一個人回通州,好幾次我在那房子里都哭了;你看你,說創業就創業,熬幾年,不成,再上班,不爽了就再創業……這種爽利,才叫人生。而我在《男人裝》,為了那套房子,苦苦熬了9年,不敢辭職、不敢不聽話、不敢做自己的事兒。那是我最好的9年,但卻沒有做一天我自己。……之前我也想,有錢了,原來那樣的窮日子還不容易找回來?可是,現在發現——還TM真找不回來。你們已經沒空天天陪我吃飯了,更沒工夫陪我刷夜……要是沒工作上的事兒,找人聊天都找不到。我就想:我當初來北京,想得和你一樣啊!就是打算過一過老家沒有的生活。可現在呢?MD,和我爸一樣,種點菜,養養狗,區別僅僅是他在中國東北,我在北京東郊。簡直失敗頭頂!”
九
當時聽他話,我心里沈甸甸的,但什麽也沒說。要是比慘,我會說:“我在北京十幾年,現在頭無片瓦,腳無立錐,買臺車還東挪西湊半天,家里存款不夠一家人一年挑費,雖說看著衣食無憂,卻每天都在憂心忡忡,根本不知道哪天就窮了……”
誰還沒點欲求不滿啊?無悔的人生,那得多無聊?
很多事兒,錯過了,就是錯過了。當初,美國黃金年代,任何人炒股都賺錢,就像我們這買房的一樣。後來若幹年後,經濟學家說,所謂“黃金年代”,就是國家資產的一次再分配。那麽想來,這麽多年中國的房子,大概起到的也是同樣的作用吧。
很多事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房子如此,青春也是一樣。
你會覺得,為了房子付出太多,我也會懊惱,為了青春,浪費太多。我們抱著一樣的初心來到北京,選擇了不同的生活,你的務實,我的浪漫。
想來北京生活的,都還在熬著,想來北京發財的,已經開始逃了。我們應該慶幸,都還在這個城市,沒有逃離,因為——你有回憶要尋,我還有夢要追。
[本文由新老王不裝(微信ID:xinlaowangbuzhua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老王。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北京
買房
贊(...)
分享到:
HTC:輝煌的過去、難堪的現在與不確定的未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22/165301.shtml
HTC:輝煌的過去、難堪的現在與不確定的未來
鄰章
2017-09-22 15:53
來源丨鄰章 (ID:kejilinzhang)
隨著HTC宣布將原參與打造谷歌Pixel手機的HTC成員以11億美元的價格並入谷歌的塵埃落定,從某種層面來說,HTC 為智能手機業務基本畫上了休止符。
又一曾經的智能手機巨頭倒下了,但問題是:作為曾經的巨頭之一,臺灣科技產業的明珠,HTC智能手機是如何倒下的,在其出減輕售智能手機業務的包袱後,又將面臨怎樣的未來?
HTC的昨天: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坦率來講,在智能手機業務上,HTC是曾經的弄潮兒之一,憑借著敏銳的嗅覺和大膽投入,HTC創造了其在智能手機歷史上的多個第一——諸如推出了第一支 Windows 智能手機、第一支 Android 智能手機、第一支 4G 手機、第一支全金屬智能手機的輝煌歷史。其大膽投入安卓陣營,更使其一度成為了安卓智能手機的領頭羊,在市場的競爭中,與蘋果平分秋色,在2010年,憑借其智能手機的表現強勢,HTC在北美市場,更是一舉超越蘋果成為了北美市場領頭羊。
但美好往往總與危險相伴,在HTC笑傲北美市場的同時,危險也悄然而至。
2011年,蘋果對其舉起了專利大棒,成為了HTC智能手機業務有盛轉衰的轉折點。當年,面對HTC的強勢表現,蘋果對其揮舞起了專利大棒,控告HTC侵犯了蘋果的10項專利,並要求在美國禁止出售HTC產品。而在這場戰爭中,專利儲備的HTC不幸敗北。在2011年12月2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蘋果與臺灣手機制造商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HTC)的專利訴訟案做出判決,認定HTC侵犯了蘋果iPhone的一項專利。而涉及此項專利的所有智能手機,自2012年4月19日起,HTC手機正式實施進口禁令。
與這條導火索相比,其實HTC智能手機業務衰敗更有著更為深層的原因。總結下來大致有這樣幾點:一是失去谷歌扶持;二是HTC在其風頭正勁之時,不思打造精品,反而是產品線混亂而又創新不足,喜歡劍走偏鋒,但往往是失敗多,成功少。其三則是對區域市場形勢與權重的錯估,使其錯失中國市場。
1.失去谷歌Nexus品牌支持
過往,Nexus品牌不僅代表了原生的Android體驗,亦是谷歌親近、扶持廠商的標誌,其一度有著十分神奇的魔力。似乎是誰代工Nexus 品牌,誰就能夠取得大發展,但在2011年之後,谷歌將Nexus 品牌的代工權交給了三星或者LG,這使得HTC一度尷尬。
2.HTC產品線混亂而又創新不足
在失去谷歌扶持的同時,HTC在產品線上的混亂與創新不足,更是給了HTC重重一擊。一度,HTC的產品上出現了HTC One、HTC One X、HTC One X+、HTC One XL、HTC One V、HTC One S這等壯觀的命名模式,重疊的旗艦,微弱的差異化,使得HTC原本努力打造的精品高端形象嚴重受損。
而在發現這一失誤之後,HTC在後來推出了M系列,做出來諸多的改變,但其在產品關鍵要素(如拍照)上卻是劍走偏鋒,使其不及蘋果三星的同期產品,最終叫好不叫座。諸如在HTC推出的M7 、M8,漂亮的設計、全金屬機身,弧線腰背使其一度成為了國產智能手機的工業模板,但其在這些旗艦產品身上使用的的UltraPixel拍照技術,卻因為當時受限於在超像素下無法將將像素做高,只能將攝像頭限制在400萬像素上的技術瓶頸,逆潮流而動的400萬像素,其解析力嚴重不足,實際體驗差強人意。
3.錯失機遇市場,思變卻未逢時
在HTC成為安卓一哥的那段日子里,面對中國市場這個潛力股,HTC卻並沒有放在心上。這給了三星、以及華為等國產品牌在國內市場發展壯大的一個絕佳機會,而當HTC在歐美市場遇挫之後,想起中國市場,但此刻的中國市場早已不複當年光景——三星在中國市場一家獨大,雖經過多方努力,使之份額有所提升,但隨後而來的一波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手機廠商又給了HTC重重一擊。
在HTC痛定思痛,欲要做出改變,想重回巔峰,開始與微軟合作推出WP手機,但WP生態短板和當時諾基亞的存在,使得HTC在WP陣營總是處於可以忽略不計的萬年老二位置,而後微軟放任WP系統的自生自滅,亦是使得HTC在WP陣營重建美夢落空,而後,其余與Facebook合作推出HTC First,同樣也是無疾而終。
而有時候,命運就是如此的捉弄。
HTC的現在與未來:押註VR,初具成就但前途未蔔,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顯然,當下談市場份額只有1%的HTC智能手機業務,已經沒有多少現實意義,從現實來說,其已基本沒有了重新崛起的可能。但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上帝在關閉HTC智能手機業務這扇門的同時,也為HTC打開了VR這一扇窗。而這也似乎為走在虛擬現實前端的HTC,有了一次重生的可能。
過去兩年,VR成為了業界風口,擁有著強大的發展潛力。諸如在此前高盛發布的一項討論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產業未來發展狀況的研究報告中就預測:VR和AR擁有巨大的潛能,不論是VR還是AR都有能力發展成年營收數百億美元的產業。報告顯示到2025年AR和VR硬件軟件營收將達800億美元,如果它們迅速跳出小眾市場走向大眾,年營收最多可以達到1820億美元。
而從現實來說,HTC在虛擬現實領域有著不小的話語權,其擁有出色的合作夥伴與出色的硬件已經初具規模的生態構建。
在VR業務上,HTC與Valve Software(維爾福軟件公司)結成了聯盟關系,共同開發VR產品,也正是因為與這位強大的合作夥伴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也使其推出了幾乎是當下體驗最佳的高端VR產品——HTC VIVE。其在業界頗受好評,諸如此前就被Engadget、The Verge、pocket-lint,CNET、TechRadar等諸多測評機構稱為當下最為完美的虛擬現實產品。
而在生態構建上,也開始初具雛形,HTC推出了一個類似蘋果AppStore的應用商店——VivePort,其為了吸納開發者,HTC更是為開發者提供了免費的早期開發版,早在2016年3月份的時候,HTC就對外透露,其Vive開發者套件已經對外發出超過7000套,面向中國開發者將發出1000套,HTC虛擬現實的開發者團隊已經初具規模。
也或正因如此,HTCvive在市場上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此前來自國外媒體VentureBeat的報道稱,HTC Vive在開售後10分鐘內便收到超過15000臺訂單。
而此番HTC出售打造谷歌Pixel手機團隊給谷歌獲得的11億美金,也將為HTC VR的發展和生態構建,提供更多支持。而根據IDC的估計:HTC在開發高端Vive虛擬現實系統HTC vive這款頭顯在出貨量和市場份額方面排名第三,這意味著,這可能將成為強大的應用開發者基地,可以幫助谷歌與三星、索尼和Facebook等對手競爭。
但從現實來看,HTC的未來也或將面料更多的挑戰。
如上所述,雖然當下HTC在VR領域能夠排名第三,但是其面對的競爭對手卻是三星、索尼、谷歌、Facebook 等等強大的對手挑戰。而這些競爭對手這在資本、人才、技術、內容等方面的沈澱和號召力,相對於HTC而言,無不有過之而無不及。
另一方面,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當下VR的風潮似乎正在消退,而AR的風潮正在隨著微軟、特別是蘋果在移動市場,推出AR開發工具而強勢崛起。在未來,這股風潮究竟該往何處發展,仍然是個疑問。
在這里,只能說一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本文系鄰章授權i黑馬發布(ID:kejilinzhang)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推薦關註微信(ID:i黑馬)]
HTC
贊(...)
分享到:
胡孟青:中國保八與不保八的理由
1 :
GS(14)@2011-12-13 21:24:19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今年的確已有太多憧憬的概念落了空,亦有個別原本以為前景欠奉的市場意外跑贏,美股及美債屬於後者;至於前者,可能是金磚五國的高增長概念。
BRICS是代表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及最新加入的南非的英文字母縮寫。今年除南非之外,其餘四國股市全數下跌,經濟增長概念備受質疑,部份評論更戲言,將BRICS形容為Bloody Ridiculous Investment Concepts更為貼切。
當全球經濟周期下行時,要力數金磚五國空有概念,當然振振有詞。但金磚五國從來不是有神賜以力量,作為新興市場經濟代表,他們成功是建基於本身低廉成本及歐美需求旺盛,兩者是旦缺其一,引擎自會失靈。西方社會在欣欣向榮時期不斷向新興市場大送高帽,到人人自危之際就惟恐天下不亂,背後忠奸之分,是正或邪,往往盡在不言中。
新興市場以往賣點是高增長,但一如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所指,歐美經濟低迷,對進口需求每下愈況,新興市場靠出口製造高經濟增長的好日子俱往矣。的而且確,全球經濟相安無事,新興市場有本錢鬥增長,但客觀環境既然起了根本變化,再執迷不悟堅持高增長,最後只會後果自負。
結構轉變 職位需求減
數執迷不悟,其實還包括本港在內個別中外分析師及評論員,他們倒是活在昨天的世界,繼續向外灌輸老調重彈的舊觀點,堅持沒有高增長就沒有好結果,重複中國不能保八,就不可以國泰民安。應用於十年前中國剛剛加入世貿,這套理論觀點是對的,到了十年後的今日,卻可能是謬誤。誠然,中國人口多亦代表工作職位需求大,愈多人沒有工作就會愈容易構成社會潛在不安。
之前保八之所以重要,是8%的經濟增長,在內地計算每年可以創造相當於一億多份職位,滿足到勞動力需求。但時而勢易,內地經濟結構轉變之餘,加上好幾十年前的一孩政策,有研究已經指目前內地每年投入市場的新增勞動力已經大幅減少至每年2000萬人。如此推斷,中國根本大有條件毋須再刻意保八。
無可否認,11月份內地多個經濟指標已經確認增長勢頭正在減慢。而且,內地跟其他新興市場一樣,經濟活動及通脹數字的關連系數極高,既然上月內地通脹大幅回落1.3%,而且仍有下降空間,亦代表內地經濟未來好幾個月增長亦會處於放緩期。面對外圍及內部情況,中央領導人內部的確有分歧,不然的話,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豈會遲遲未能召開,而多名政治局常委亦不會各自四出下訪,為自己的政策思路儲夠籌碼。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林少陽:脫與不脫 英鎊皆挾淡倉
1 :
GS(14)@2016-06-20 05:25:17 【明報專訊】本周環球市場焦點,相信非英國脫歐公投莫屬。本欄沒有水晶球,但有一點幾乎可以肯定的,就是無論英國是去或留,本周四之後,困擾着全球金融市場的其中一個不明朗因素將消失。因此,國際金融市場或將於周四晚公投結果公布後,出現一次relief rally(不明朗因素消失的反彈),情形就如上周MSCI宣布暫時不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一樣。
雖然英國的民調結果一路顯示脫歐及留歐陣營的實力相當,但是英國博彩公司的盤口卻一直顯示,市場用真金白銀投票的結果,卻認為維持現狀的機會較大。民意調查向來並不可靠,事關政見較為保守的選民,較不樂於將自己的政見宣之於口,激進選民向來較為敢言及喜歡將自己的政向曝光,因而獲得更多的傳媒及民意調查機構的關注。
博彩盤口更準確 留歐機率更大
然而,到了關鍵時刻,政見保守的選民,最終還是會默默地走到票站,投票表達他們的意見。假如民意一面倒傾向激進陣營,反而更會激發這批保守選民的投票意欲。上周四晚英國「留歐派」議員Jo Cox遇刺身亡,預期將進一步激發保守派於本周四站出來投票。
脫歐吸中東東歐富商 長遠利好
基於上述觀點,本欄傾向相信英鎊或已於2月底見底,公投之後市場或出現一輪挾淡倉的行動。事實上,即使是曾經在英倫銀行「提款」超過10億美元的「國際大投機家」索羅斯,亦表明自己沒興趣在現時低迷的鎊匯,進一步踩英國一腳。
早前筆者出席港台一個論壇,同台的澳新(ANZ)銀行經濟師楊宇霆認為,即使英國真的脫歐,其實對英國經濟長遠發展,未必是一件壞事,甚至很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英國一旦脫歐,英國金融市場的獨立地位將更加穩固,中東及東歐的富商,將更放心引資進入英國。假如其分析正確,則無論英國是否脫歐,英鎊匯率都將會於公投之後反彈。
加息無期 銀行股淪雞肋
然而,近期國際股市的回落,似乎並非只關乎英國脫歐與否,而是對美國聯儲局未能實踐去年底許下今年加息四次的承諾。當今環球主要銀行股,股價已紛紛見海嘯後新低,主要就是害怕負利率的趨勢蔓延,拖累全球主要銀行的淨息差收入。雖然現時環球金融股的估值已接近或創出歷史新低,由於其不明朗的中長線盈利前景,投資者仍然持股的唯一理由,就只剩下其偏高的派息而已。對現有股東來說,全球銀行股已形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視私有化為驚喜 選股還看基本面
隨着港股價格持續往南走,今年上市公司的私有化活動再度活躍。雖說私有化活動增加,但是相對於保留上市地位的股份數量,買中提出私有化的機會率還是相當渺茫。因此,投資者買入一隻股份最好還是以基本因素出發選股──即以廉宜的價錢,買入財政穩健、盈利不錯的股份──假如這隻股份最終被私有化,那就當是一場意外驚喜好了。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林少陽 細味.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155&issue=20160620
潘迪藍:意銀行陷救與不救的苦惱
1 :
GS(14)@2016-07-11 23:34:32 【明報專訊】在英國公投通過脫歐之後,投資者擔憂,其漣漪效應會蔓延到正受銀行危機困擾的意大利。意大利銀行業正面對3600億歐元面值的不良貸款,相當於其貸款總額的18%。而且,這個資本狀况,還要靠對其貸款的抵押品進行非常寬鬆的估值。然而,自從英國公投通過脫歐之後,意大利銀行業板塊的指數已下跌了30%,突然成為投資者心目中歐洲的下一個變數。若要支持意大利疲弱的經濟復蘇,其銀行業將急需進行資產和結構重組,以及注資,才能重新取得足夠的流動信貸。
意大利總理倫齊面對的問題是,私營企業沒有興趣向該國的銀行業注資;若由國家向銀行業提供援助,又受到歐盟的新規則的嚴格限制。要解決這個危機,他看來只有以下三個選擇:
(一)按本子辦事 或影響10月公投
歐元區的新規定已在今年初全面生效,禁止其成員國向陷入困境的銀行提供援助,除非是以其現有債務中的至少8%作為抵押。對於意大利全國1400家銀行來說,這意味着不但只會令它們的現有股東吃虧,還會令很多存戶的利益受損。因為這些銀行存戶合共購買了1730億歐元的次級銀行債務。
去年,四家意大利小銀行的10萬個散戶的投資已被當作抵押,引發政治爭議。因此,意大利政府現時不會考慮這種做法。這種更大規模的抵押,只會加劇民眾的不滿,大大減低倫齊在10月間就憲政改革進行公投通過的機會。因為這個公投,現時已經有可能演變成意大利作為歐元區成員國的信任投票。
(二) 不守遊戲規則 政治代價高
倫齊極端的選擇,是完全不顧歐盟的規則,由該國單方面向意大利銀行體系推出紓困措施。
這未必是將陷於重災區的銀行國有化。但這可能會涉及到成立一家由公帑注資的「壞銀行」,由它來向商業銀行發行債券,以現時帳面價值的大約40%來購入它們的不良資產。「壞銀行」的債券將會由意大利政府擔保,以確保其低風險。這樣釋放出銀行的資本,令它們可以重新恢復貸款給企業。
但這種行動非常激進和極端,會徹底破壞歐元區的銀行聯盟,故真正實行的可能性很低。此外,倫齊在國內是否有足夠的政治分量,以確保這種計劃成功,也是值得懷疑的。
(三)中間落墨 可「特事特辦」
挑戰歐盟的法規,單方面向銀行業提供紓困措施,可能並不是一個現實的選擇。不過,它可以是倫齊手上的一張王牌,用來爭取歐盟撤銷一部分禁止國家向銀行業提供援助的限制。根據歐盟的銀行業規則的第32條,在特殊情况下,是容許向瀕臨倒閉的銀行提供「非一般的公共財政支持」的。
歐洲銀行管理局準備在7月29日公布意大利約10家最大的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如果評估是完全客觀的話,部分銀行極有可能在測試中不合格。這可以作為意大利政府引用作「特殊情况」的理由。
若意大利政府承諾對銀行業進行重組和大合併,歐盟當局可能會允許它向陷於困境的銀行注入「預防和臨時性質」的資本,避免出現零售債券持有者即時就有損失的危機。
救一兩家銀行 無法平息市場憂慮
這相信是倫齊這一刻的選擇。儘管直至目前為止,歐盟的政客仍然對這想法大潑冷水,但考慮到全無行動的風險更大,以及倫齊的其他選擇對於10月份的全民公投來說毫無吸引力,歐盟仍然有可能容許類似這種形式的這種解決方案。最大的問題只是允許意大利政府注資的程度。
如果只是向一兩間問題最嚴重的銀行注資,尤其是不良貸款比例高達35%的西雅那銀行集團(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可能會即時平息到市場的不安,但整體的巨額不良貸款不會自動解除,仍然會阻礙着意大利的銀行體系和經濟重新上路。實情是,即使是意大利實力最強的那一批銀行,其不良貸款比例亦高達16%或以上,兼且有大約4000億歐元的資金缺口,令人頗難接受。
歐盟料稍寬放水限制 免脫歐勢力坐大
意大利10家最大的銀行佔了該國接近80%的不良貸款。任何資本和結構重組計劃若不能全數包括這10家銀行,都不太可能在10月份的公投之前成功減輕公眾的擔憂,或者令意大利國內的信貸重新流動,令該國的經濟恢復活力。
簡而言之,若未能以歐盟資助的紓困措施直截了當地解決意大利銀行業的危機,以「暫時」的資本在未來10年支持意大利的銀行體系,將歐元區分裂的政治和經濟力量就可能會坐大。與其去冒這麼大的風險,歐盟稍為放寬禁止成員國政府向銀行業注資的新規定,只是一個很小的代價而已。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81&issue=20160711
湯文亮:買與不買風險 存在不同時間
1 :
GS(14)@2017-04-25 23:43:45 【明報專訊】中原指數九連升,我照例會收到不少電話,問我現在是否應該買樓,或者問幾時可以買樓,我都唔知點答,老實說,我現在只夠膽叫人唔好賣樓,不單是自住物業,甚至現正收租的都唔好賣,因為即使賣走的時候高於市價,但如果要再買樓,則要付那些乜稅物稅,就會變成新單位的買入價高於賣出單位的售價,既然如此,一動不如一靜,直至政府取消15%印花稅的時候再考慮,這已經是我的極限答案。
現在我的膽唔好講話生毛,直頭細了很多,不但唔敢叫人買樓,亦唔敢叫人唔好買樓,我會學老汪講,買有風險,不買也有風險。
如果沒有SSD我會叫人買樓
叫人買樓的風險是未來的,倘若買樓之後利息上升,供應增加,經濟下滑,樓價一瀉而下,新買樓的業主因為要付SSD(額外印花稅),想將單位賣走也不可以,他們會眼白白睇住樓價下跌,如果今日我提議那些業主買樓,他日一定會怨恨我,他們多數會話,當時並沒有真正打算買樓,但聽到我的提議才買樓,誰不知買樓才有風險,既然知道答案,我唔夠膽叫人買樓,但我亦唔夠膽叫人唔好買樓,如果我提出這個建議,就立刻會被人話不買才有風險。
賺了10% 我會叫人賣樓
不買的風險是現在的,如果叫人現在唔好買樓,到下星期五,中原指數再次破頂,一定會被那些人冷言冷語話,唔買樓,指數又升咗啦,都唔知道會升到幾時,全世界的人都話升,買樓點會有問題,他們會自怨自艾話自己唔好彩,有咁多專家都唔問而偏偏問我,倘若問任何專家都會毫不猶豫叫人買樓,我又知道答案,點夠膽叫人買樓或者唔買樓,其實,買與不買的風險是存在於不同時間,如果沒有SSD,我會叫人買樓,待樓價升了10%之後,我又會叫人賣樓,如果有人聽我講買樓,無論他們以後是否聽我講賣樓,我都是贏家,如果他們賣樓,立刻有利潤,一定唔會怪我,如果不賣樓而他日樓價下跌,我就會話已經提醒要賣樓,只是他們貪勝不知輸,又怎能夠怪我呢!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15&issue=2017042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