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格力電器:深股通北上資金再買4.12億元 累計買入近23億元

12月13日,格力電器繼續排名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榜首,4.12億元北上資金買入格力電器,深股通成交額4.51億元,凈買入額3.73億元。

數據顯示,自深港通開通以來,格力電器深股通凈買入額累計已達22.96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05

港交所:2016年滬股通成交金額按年大跌五成

據路透21日報道,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港交所)稱,2016年滬股通的成交金額按年大跌五成,港股通則微升4%。

據港交所提供的資料,截至12月15日為止,滬股通於2016年的成交總額為71.9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則為144.2億元;同期港股通的成交總額78.3億港元,去年同期75.6億港元。

這與中港兩地股市表現以及在人民幣貶值下投資者對資產配置態度改變的情況一致。

由年初至今,港股恒生指數基本持平,同期中國股市滬綜指則累計下跌12%。另一方面,人民幣中間價自年初以來累計貶值約7%,境外投資者不得不審視人民幣資產配置策略,而國內居民對港元資產需求增加,受港元與美元掛鉤帶動。

至於本月初開通的深港通則剛好相反,深股通在首九個交易日成交總額為190億元,港股通則只有51億港元,反映境外投資者分散中國股票投資至較高增長的新經濟及新興行業的需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17

深股通出貨萬科A 凈賣出3615萬元創年內單日紀錄

萬科A今日登榜深股通第九大成交活躍股,總成交4925.03萬元,其中賣盤高達87%,凈賣出高達3614.68萬元,創今年以來最大單日凈賣出。當天萬科A股價下跌2.96%,收於19.76元/股。截至4月26日,深股通持有萬科A 821萬股,持股比例約為0.08%。

同日,萬科A發布2017年一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85.89億元,同比增長27.2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5億元,同比減少16.54%;基本每股收益0. 063元。

報告期內,公司房地產業務實現銷售面積 988.2 萬平方米,銷售金額 1,502.7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81.1% 和 99.7%。其中,公司在深圳、北京、天津三個城市的單季銷售金額均突破百億元。

公告稱,凈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1)一季度公司銷售金額同比增長 99.7%,銷售費用隨之同比增長 38.8%,但以銷售口徑計算的季度銷售費用率較去年同期下降 0.3 個百分點;(2)受公司經營管理規模擴大的影響,公司一季度管理費用增長 29.3%,但以銷售口徑計算的季度管理費用率較去年同期下降 0.5 個百分點;(3)由於融資規模上 升,一季度公司利息支出及財務費用相應增加;(4)一季度結算項目包含一批合作比例較高的項目,使得少數股東損益占公司凈利潤的比例上升至 37.3%。萬科認為,一季度的凈利潤同比下滑對全年業績的參考意義不大,公司預計 2017 年全年凈利潤同比 仍將保持增長。

截止一季度末,證金公司持股數降至2538.25萬股,比2016年底減少3251.29萬股;匯金持股數仍為4019.21萬股不變。截止一季度末,證金公司大幅減持後已退出十大流通股東;鉅盛華、前海人壽、安邦財險持股數未變。此外,地鐵集團取代華潤成為第一大股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47

互聯互通擴容首個交易日:滬深股通資金大幅流入47億

5月2日是節後第一個交易日,也是互聯互通擴容的首個交易日,截至收盤,當日滬股通凈流入23.91億元,深股通凈流入23.38億元。

據證監會,自5月1日起,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將分別由130億元人民幣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將分別由105億元人民幣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

對於單日額度的大幅提升,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滬深港通自推出以來,整體運行平穩有序,每日額度安排在保障市場穩定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完善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兩地證監會同意擴大互聯互通每日額度,將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這一擴大開放舉措,有助於境外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維護市場安全平穩運行。

深港通

滬港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61

A股通北向看穿機制落地,境外投資者賬戶面臨穿透式監管

內地與香港準備一年多的“北向看穿”機制終於落地。

中國證監會周五宣布,北向看穿機制(投資者識別碼制度)將於9月17日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未來參與滬股通、深股通的香港投資者,也將必須接受中國證監會對投資者賬戶的穿透式監管。

根據安排,香港交易所參與者須為每名滬深港通北向交易客戶編派一個數字編碼,並向港交所提供客戶識別信息。港交所表示,為確保市場準備就緒及符合規定,將於8月27日(下周一)起,向交易所參與者提供安全文件傳輸協議服務,方便其提交所需資料。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香港證監會也在研究在香港實行投資者識別碼機制,而對於滬深港通的南向資金,中國證監會也已經同意提供投資者識別資料,在“北向看穿”實施之後,“南向看穿”也有望盡快落地。

“南來活水”迎強監管

隨著內地與香港市場雙向開放的加速,滬、深港通在交易額度等方面也放松了限制。近年來,從香港經由滬股通、深股通進入內地的“南來活水”,已經成為影響A股市場的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7月份滬深港通成交額總計2279億人民幣,日均成交額108.5億,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恒瑞醫藥、海螺水泥等熱門股票也成為香港投資者最青睞的A股標的。

不過,長期以來,滬、深港通南向與北向投資一直是不同的監管方式。內地證券市場采取穿透式交易及結算模式,所有買賣盤均須附載相關證券賬戶號碼,直至結算完成。

而在北向交易中,並沒有此種穿透式的安排,監管機構須向券商進行查詢才能進行市場監察,這種安排沒能滿足內地證券市場實時、全面監察市場的需要。

此次實施“北向看穿”機制,港交所表示積極支持。在其看來,北向交易投資者識別碼模式的引入是滬、深港通的進一步發展,以提高香港與內地跨境市場監察效率。

根據港交所周五公布的運作細節,交易所參與者將按標準格式為每名北向交易客戶編派一個券商客戶編碼(BCAN),並向港交所提供客戶識別信息(CID),香港交易所會將有關信息交給內地交易所。券商客戶編碼及客戶識別信息,是北向交易投資者識別碼模式的兩大組成部分,僅供監管機構監察市場之用。

“在過去一年已透過簡布會、研討會及論壇等不同渠道,向市場參與者講解北向交易投資者識別碼模式,”港交所表示,亦多次安排測試及市場演習,協助交易所參與者在技術上及運作上作好準備,以符合新的監管要求。

據記者了解,香港投資者對穿透式監管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個人隱私的安全性上。對此,港交所曾作出解釋稱,中華通交易所參與者和透過中華通交易所參與者進行北向交易的交易所參與者(TTEP),在北向投資者識別碼模式下收集、儲存、使用、披露和轉移個人資料時,應遵循《私隱條例》及其他司法管轄區適用的相關數據保護法例的所有適用要求。

同時,中華通交易所參與者和 TTEP還須作出適當安排(包括取得相關同意),確保聯交所可就此等規則目前所載的目的,在符合適用法律(包括《私隱條例》)的規定下,向相關內地交易所或中國結算披露、轉移及提供客戶及相關實益擁有人的資料及個人資料。

穿透式監管漸成趨勢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證監會原副主席姜洋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了“穿透式監管”的含義。簡言之,即內地監管者進行市場監管時,可以直接看穿投資者的賬戶編碼。這是在強監管背景之下,基於A股散戶投資者為主的現實情況,進行的主動創新。

事實上,在這一監管方式實施之初,國際上有許多不同聲音,有觀點認為不符合國際慣例。因為國際其他證券市場的監管者,都看不到單個投資者賬戶,只能通過中介機構去了解。

“穿透式監管我們搞了很多年,從大家不理解、不認識,到大家理解、認同,”姜洋透露,建立穿透式監管,創造了特有的中國監管的方式,在國際上贏得了一部分理解和支持,也被部分借鑒。

目前穿透式監管已經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共識的“中國經驗”。2017年12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公布了中國“金融部門評估規劃”(FSAP)更新評估核心成果報告,報告對中國證監會對客戶賬戶實施“看穿式”管理給與肯定,並提出,中國在投資者保護和市場風險監測方面的先進做法值得其他市場借鑒。

事實上,目前除香港證監局在考慮推行滬、深港通“南向看穿”及在香港推行投資者識別碼機制外,其他國家監管者也在研究這一方式。

據港交所介紹,目前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ESMA)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分別準備實行投資者識別制度,作為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法規二」(MiFID II)及美國 Consolidated Audit Trail(CAT)計劃的一部份。

在亞太地區,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監察委員會(ASIC)自 2014 年 3 月起亦在其規則中引入相關條文,要求市場參與者須在買賣盤、交易和交易報告中提供投資者識別資料。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65

證監:滬股通成效 需看兩年

1 : GS(14)@2014-11-25 11:47:3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25/news/ea_eaa5.htm

【明報專訊】滬港通成交額持續偏低,即使昨日受內地減息刺激略有增加,滬股通及港股通的成交額,仍分別佔滬市及港股總成交相當低的比例。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昨日強調,不能單單用頭幾天的成交額去評論這項長期制度的成敗,由於這是嶄新的制度,亦是全球首例,相信要兩年時間甚至更久,才能看到成果。


歐達禮昨日笑稱,過去一周市場對滬港通負評不絕,主要圍繞成交量過低而討論,但他認為市場過分眼於短期表現,而忽略滬港通是一項長期制度。「我們注意到北向交易大都是機構投資者,且以對基金為主,互惠基金及其他長線投資者沒必要急衝進市場。」

部分基金經理仍未準備好

過去一星期,港府及港交所(0388)已分別就滬港通成交低作出解畫,但主要歸咎於市問題。不過歐達禮則承認,部分基金經理未必有足夠的時間作準備,例如要更多時間作股票研究、預備法律文件、更改內部監控規則等等,沽A股前要提早搬倉的買賣規矩亦不同,這些「結構性問題」都需要時間解決。

另一方面,南向交易冷清,歐達禮認同,主要由於50萬元人民幣的資產限制,同時因為不少內地人早已在港投資。但他指出,現時討論是否放寬資產限制,為時尚早。他相信,隨A股市場估值較吸引,人民幣又有升值前景,北向交易額高於南向的情會持續一段日子。

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陳錦榮則在另一場合稱,境外投資者對滬港通反應未見熾熱,非因為投資者對A股公司的管治有特別大的顧慮。他指滬港通僅實施約一周,不少投資者仍抱觀望態度,要以較長遠角度去觀望未來成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567

滬股通下月可沽空 限制多

1 : GS(14)@2015-01-28 10:27:0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28/news/ec_eca4.htm


【明報專訊】港交所下月正式開通滬股通沽空服務,並在1月31日舉行滬股通賣空功能的推出測試。港交所昨日回覆本報查詢指出,現時已順利完成多次測試,因而於本月23日向券商發出最後測試的通告。由於初期限制頗多,高盛預期對於市場影響不大。


滬股通沽空限制中,首要為沽空數量,不得超出開市前所有滬股通投資者持有該證券股數的1%,10個交易日累計不可超過5%。其次是限制沽空價格,賣空盤的輸入價不得低於該證券的最新成交價,開市時取前收市價;此外,聯交所可設置附加的價格限制以阻止賣空盤價格虛高,導致賣空限額用光。不過,此限制將不會於推出初期實施。

滬股通沽空同時需作強制申報:若周內就未平倉淡倉向借股人歸還股票或截至周末尚有淡倉結餘,需於下周第一個工作日或之前遞交報告;每周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市後,若持有的未平倉賣空證券數量,超過人民幣2500萬元,或超過相關證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萬分之二,也必須申報。

專家:多一樣產品 帶活市場

香港證券學會會長張華峰指出,滬股通的沽空這幾日仍在測驗中,相信技術上沒有問題。他又指出,沽空的推出將增加兩地股市的成交量。高盛中國首席投資策略師劉勁津指出,A股買空服務初步影響不大。因為初期限制大,沽空數量不能超過所有投資者持股的1%。長遠而言多個產品,有助活躍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520

滬股通單日走資39億 7月後新高 連續13日淨流出 分析:趁高沽貨

1 : GS(14)@2015-11-08 23:49:4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106/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上證綜合指數昨日再升1.8%,自8月底以來首次重上3500點水平,滬深兩市成交近1.4萬億元人民幣,亦是8月以來最多。然而,日前錯炒人行舊聞的港股,面對A股回暖卻無動於中,全日好淡爭持,收市微跌2點。滬股通更連續13日賣盤多於買盤,昨日北上通道走資38.8億元人民幣,創7月8日「股災日」以來淨沽出金額最多的一天。

明報記者 廖毅然、顧冷冰

A股銀行股及保險股昨日普遍上升,成交增加亦令券商股受追捧,基建及旅遊股等均做好,上證綜指昨日最多升3.6%,但收市升幅縮窄了一半,收報3522點,升1.8%或63點,見8月21日以來的高位,並大致回補8月24日的下跌裂口。深證成指升0.46%,深圳創業板倒跌0.76%。滬深兩市成交額達1.37萬億元人民幣,是8月中以來最多。

A股回暖 外資反應冷淡

然而,海外投資者對A股回暖較為冷靜,滬股通已連續13日用剩額度,即賣盤多於買盤,昨日單日走資38.8億元人民幣,而89.48億元的滬股通總成交額當中,超過七成更是賣出成交額。13日以來,滬股通合共走資151.92億元人民幣,令總額度的餘額,回升至1705億元(見圖)。

安信國際證券(香港)研究部董事韓致立表示,內地再度炒作國企改革,憧憬軍工及電訊板塊再有合併,顯示內地投資者逐漸回復信心,但海外投資者經今年中的一役後,對這些概念性的消息已無甚反應,反而逢高便沽。

港股好淡爭持 倒升後倒跌

恒指昨現「十字星」走勢,反映好淡爭持,早段一度跌穿23000點,但其後又曾倒升127點,收市跌2點至23051點,全日波幅僅220點。國指升56點至10617點,大市成交減至843億元。資金炒作合併概念,刺激聯通(0762)升6%。

交銀國際首席中國策略師洪灝指出,A股尾市急回,反映獲利回吐盤較多,基本面一日沒有好轉,內地投資者都只是短線炒作,現階段不宜入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771

滬股通連續十日吸資

1 : GS(14)@2016-03-18 23:44:36

【外資回歸】
A股連升五個交易日,滬股通連續吸資十日。滬綜指昨再彈1.2%,累計五日上升3.6%或100點,重上2900關口的近一個月高。同時,昨日滬股通錄得20億(人民幣.下同)資金流入,連續十日吸資,共涉近64億元,倘計及2月至今累積吸資額有164億元,反映外資對A股態度已轉變。



A股創業板料納入深港通

大價股遭托起多日後,內地炒風昨終轉向細價股。《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創業板已基本確定會納入深港通範圍,即境外資金可經深港通買A股創業板股份,昨日創板指數勁升5.4%,收報2087點,為兩個月來最大升幅;深成指收報9791點,升3.4%;滬綜指則升1.2%,報2904點。不過兩市成交續偏低,合共只有4,332億元。目前A股創業板擁有498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PE)達到74.6倍,估值遠高於香港創業板的約10倍平均市盈率。但有內地市場人士表示,AH股的價差在滬股通後不減反增,相信日後A股創業板亦不會受到深港通的衝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8/195345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336

深交所:深股通市盈率34倍 不昂貴 中銀獲深港通全業務資格 料開通在即

1 : GS(14)@2016-11-11 08:02:44

【明報專訊】深港通開車在即,雖然深圳A股比上海A股更能代表中國「新經濟」,但逾40倍市盈率的估值會否讓本港投資者望而卻步?昨天深交所駐港官員在「聚焦深港通」論壇上表示,深圳股票不貴,高估值源於高增長,國際投資者亦有興趣投資。另外,中銀香港(2388)昨天公布取得深港通全部業務資格,預示深港通快將開通。

明報記者 顧冷冰、徐寶文

「聚焦深港通-內地香港資本市場論壇」由新華社及新華財金社合作,《明報》為香港合作媒體。深圳交易所香港子公司負責人王一萱昨日在該論壇指出,深股通可買賣的881隻深圳股票,目前平均市盈率34倍,比深圳整體市盈率低。她認為,增長型股份估值高是全世界的共同現象。以美國股票為例,50億美元以上市值的公司,平均市盈率為30倍,50億美元以下為85倍,5至110億美元的為160倍。她又稱,深圳股票增長強勁,以創業板為例,上半年利潤增長為49%,高估值有高增長支撐。

繆英源:估值偏高源於市場封閉

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繆英源則表示,深圳部分股票估值偏高。原因在於內地仍然不是開放的市場,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裏,投資者的選擇少,加上內地樓市的限購,導致個人投資者只能將資金投入股市,造就了高估值。他相信國際投資者來自開放的市場,在有選擇的情况下,會選擇估值合理的股票。

中銀香港昨日宣布已獲深港通全部業務資格,而在2014年,中國銀行(3988)宣布獲得全部業務資格僅7天之後,滬港通就正式開通。此次中銀香港獨家成為深股通項目的結算銀行;又與母行中行合作,獲批港股通跨境資金結算業務資格,並由中銀香港獨家成為指定開戶銀行,辦理相關結算及兌換業務。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表示,將在滬港通交易結算的優質服務基礎上,延伸至深港通。2014年11月10日,中國銀行宣布成為滬股通獨家結算銀行,由中銀香港和中行上海分行分別擔任香港和內地結算銀行。當年,中銀香港同樣被指定為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在香港結算的開戶銀行。

在昨日的深港通論壇上,行政長官梁振英致辭稱,深港通是滬港通的升級版,一方面,深港通比滬港通標的範圍廣泛,更重要的是,深港通一開始就不設總額度限制。他指出,深港通通車後,下一步互聯互通的目標是實現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互聯互通,為兩地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深港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33&issue=201611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