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水利部:2020年北方逾40%縣級行政區應建成節水型社會

水利部發布《關於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0年,北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40%以上縣(區)級行政區、南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西藏除外)20%以上縣(區)級行政區應達到《節水型社會評價標準(試行)》。

附通知全文:

水利部關於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節水優先方針,落實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利部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的重要意義

在總結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是落實節水優先方針的重要舉措,對加快實現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轉變,從過度開發水資源向主動節約保護水資源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可以全面提升全社會節水意識,倒逼生產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需求,增強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貫徹中央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加快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把節水型社會建設作為方向性、戰略性舉措來抓,將節水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全過程。

二、明確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的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到2020年,北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40%以上縣(區)級行政區、南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西藏除外)20%以上縣(區)級行政區應達到《節水型社會評價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見附件)要求。

(二)主要任務

1.指導推動各縣級行政區開展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十三五”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方案》《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三五”規劃》《全民節水行動計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統籌制定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的總體目標、年度任務和實施計劃,落實保障措施,按目標要求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並於2017年6月底前報我部。

2.組織開展轄區內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考核工作。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廣泛動員各縣級人民政府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強化分類指導,組織實施技術評估和達標考核。

3.加強宣傳推廣。各級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及宣傳部門的支持,創新節水宣傳方式,積極營造全民參與節水的社會氛圍。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提煉總結轄區內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經驗做法,加大培訓和宣傳工作力度,引領帶動節水型社會建設。

三、規範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考核程序

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考核按照自評、技術評估、驗收和備案的程序進行。

(一)自評。縣級人民政府按照《標準》進行自評,自評得分達到85分以上的,申請並提交相關申報材料。申報材料應包括: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或實施方案)、自評分情況及逐項說明材料、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總結和相關影像資料。

(二)技術評估。各省級節約用水辦公室組織有關單位和有關市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技術評估,形成技術評估意見。

(三)驗收。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對通過技術評估的縣級行政區進行現場驗收;對通過驗收且公示無異議的,認定其達到《標準》要求。

(四)備案。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於每年12月底前,將本年度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總結、達標評定結果及通過評定的縣級行政區節水型社會建設相關材料報我部備案。

縣域節水型社會申報及評定工作每年度組織一次。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可結合各地實際,進一步細化考核工作要求。

四、切實落實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體制。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將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親自抓,及時研究和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省級節約用水辦公室承擔日常工作,要進一步健全機構,加強監督管理和業務指導,為有序推進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二)創新支持方式,加大資金保障。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規定,加大對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行合同節水管理等模式,形成基於市場機制的節水服務模式,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指導和督促縣級人民政府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在節水型社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節水投資穩步增長機制。積極探索“以獎代補”等方式對縣級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給予資金補助。

(三)落實目標責任,強化考核監管。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目標考核機制,把目標任務逐級分解落實到各地區,並實行動態管理,三年一複驗,對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取消命名。我部將組織有關單位,對各地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突出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30

這22個縣級市城區人口規模堪比地級市,義烏最大普寧第二

城市是人口不斷集聚的結果,在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提高的過程中,不光是一二線大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一些縣級市的規模也在不斷壯大。

而衡量城市規模的眾多指標中,城區人口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因為人口集聚的規模越大,其對周圍的輻射能力也越強。根據國務院於2014年11月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提出,城區是指“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而市轄區內的農村地帶,並不計入城區範疇。

目前中國有334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不含港澳臺),其中有286個地級市、15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的統計,目前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地級以上城市為85個,也就是說,仍有200多個地級市的城區人口在100萬以下,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介於30萬~100萬之間。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住建部公布的《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通過對我國縣級市城區人口的統計發現,目前有22個縣級市的城區人口規模超過了40萬,堪比許多地級市。其中,浙江義烏的城區人口規模最大,廣東普寧位居第二。

義烏遙遙領先

數據顯示,目前共有8個縣級市的城區人口超過了50萬,其中義烏遙遙領先。截至2015年,義烏的城區人口已達72.17萬人,比其所在的地級市金華城區人口規模(65.3萬人)還大,多了6.87萬人。

按照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為Ⅱ型大城市。

也就是說,義烏和金華都屬於中等城市行列。根據城市規劃,在2020年前後,金華和義烏皆將邁入大城市行列,也就是說,城區常住人口將超過100萬。

作為中國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2016年義烏電子商務交易總額1770億元,同比增長17.14%,其中內貿1120億元,同比增長20.6%;義烏連續三年位列“中國電商百佳縣”榜首,並成為唯一獲批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開展縣域電子商務大數據應用統計試點的縣級市。

數據顯示,2016年義烏全市常住人口128.0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6.2%。在義烏,擁有現代化的義烏梅湖體育中心,主體育場所設觀眾席超過3.5萬人,這在國內縣級市中是首屈一指的,超過了很多地級市主體育場的規模。

不僅如此,同屬金華地區、與義烏相鄰的縣級市東陽的人口也達到了41.34萬人,而目前東陽城區已與義烏基本連城一片。若義烏與東陽相加,則城區人口集聚規模已經超過了110萬人,進入到大城市行列。

按照規劃,目前金華—義烏都市區是浙江的第四大都市區。其中,金華和蘭溪中心城區、義烏和東陽中心城區,分別形成都市區兩個核心片區,浦江、永康、武義中心城區構成外圍人口產業集聚區。2020年城鎮人口420萬~440萬,核心區域人口210萬~230萬。外來人口和浙江中西部山區人口向金華—義烏都市區聚集。

浙魯蘇最多

義烏之後,其他7個城區人口規模超過50萬的城市相差不大,廣東的普寧以56.59萬人位居第二。

普寧地處粵東潮汕地區,2016年普寧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5.5億元,位居廣東各縣之首。作為著名僑鄉,普寧的服裝和醫藥是當地兩大支柱產業,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襯衣生產基地,華南最大的中藥材基地。

不過,普寧的城鎮化率並不高,其城區人口規模較大,主要是與當地生育率高、人口總量較大有關。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普寧的常住人口達到了205萬。另外目前普寧戶籍人口達到了240萬左右,堪稱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縣級行政區域。目前普寧的人口密度超過了1265人/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國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

也就是說,目前普寧的城區人口規模僅為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未來隨著城鎮化的加快,普寧城區的人口規模仍會繼續擴張。

位居第三的是山東青島的縣級市即墨。近幾年即墨重點打造汽車、紡織服裝、市場商貿、現代物流四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即墨服裝市場全國第三,小商品城江北最大,並有數十個專業市場,帶動了大量人員就業。

位居第四、第五的樂清、慈溪都屬於浙江。其中樂清屬於浙東南的溫州,是中國市場經濟發育最早、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其南部柳市地區是中國著名的低壓電器之都,僅柳市建成區面積就超過了20平方公里。

從地理分布上看,浙江和山東各有5個、江蘇有4個城市入圍,這3個省份合計共有14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40萬,占全部22個城市的六成以上。這也與縣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基本吻合。在近幾年的全國百強縣排名中,這3個省一直都是入圍縣域最多的省份。

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只有普寧1市入圍,與浙魯蘇存在較大的差距。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廣東經濟要素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十幾年來珠三角最發達的縣如順德、南海、三水、增城等紛紛改為區,因此現在廣東縣域經濟能進入全國百強縣的也只有一兩個。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2016年,已有21個縣(縣級市)的GDP突破了千億大關,在數量上比去年增加了2個,分布在江蘇、山東、浙江、福建、湖南、內蒙古六個省份,大多數位於沿海地區。但廣東無一縣市入圍。

在中西部地區,共有5個縣級市城區人口超過了40萬大關,全部都是位於中部的人口大省。其中河南和湖北各有2個,湖南有1個。湖南的耒陽人口達到了51.7萬,是中西部縣城區人口規模最大的縣級市,位列所有縣級市第六位。

這幾個縣級市的規模之所以比較大,有幾個重要因素,一是這些縣級市都是人口大縣,縣域範圍內總人口都超過了100萬,因此主城區的人口規模也不小。二是這些縣級市均是所在地區域經濟發展相當不錯的縣域。尤其是不少地方采取省直管縣的體制,甚至被賦予副地級市的管理權限,因此經濟發展也就比較快,人口的集聚規模效應也比較大。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21

成都搭建縣級電商產業園 掀起返鄉創業、外來投資風潮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3/1109504.html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編輯 楊  軍  

水果物流中心

5月,進入獼猴桃的“收尾”階段,在成都蒲江一家水果物流中心,只有少數工人仍在進行更換統一果袋的工作,但完整的全自動產品分選線、80間冷庫都似在證明著這里前些日子的忙碌。

作為這家物流中心的負責人,從北京來蒲江創業的張瑜華對這些設備的“待機”時間早已了然。“本地獼猴桃、柑橘的銷售期都非常長,這段時間剛好是淡季,但大家也沒閑著,好多人都在從外地進貨,大家做電商是越來越有經驗了。”

張瑜華所說的,正是蒲江農村電商的現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走訪蒲江發現,這里既有從北京、浙江趕來的投資人、創業者,也有以鄰里村民為核心的電商合作社,更不乏返鄉創業的大學生。

蒲江,這座位於成都西南方向的縣城,去年獲批成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正在借助電商之力突破地理限制,將特色農產品送往更遠的地方。更為重要的是,不只是蒲江,包括簡陽、金堂、新都等多個成都區(市)縣均在積極布局農業農村電商,探索城鄉統籌發展新方式。

事實上,成都作為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電商發展迅速,去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今年1月,成都明確將按照“三次產業,全域成都”全面電商化的思路,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而被視為電商最後一片“藍海”的農村電商自然被寄予厚望。

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成都已經初步建成了現代農業農村電子商務流通服務網絡,電商在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中的比重明顯上升,據統計,2016年,成都全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超過53億元。

記者註意到,不久前發布的《成都市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進程,夯實農村消費市場發展基礎,暢通消費品、農資產品下鄉渠道,激發農村消費潛力”。無疑,接軌互聯網加速電商應用與普及,將為成都農業農村發展註入新的活力。

●探索產品標準化 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一直以來,農產品的“非標”問題都是困擾許多農村電商企業的痛點。

在張瑜華負責的水果物流中心,“標準化”探索已然啟動。“比如一盒里面有12個獼猴桃,它們的大小誤差不能超過多少、酸甜度必須維持在哪個區間,我們都有規定,可以通過設備檢測。”

她表示,公司希望建立產前、產中、產後的工業化標準體系,提升原產地水果的品質和價值,以帶動產業鏈各個環節增收。

記者註意到,基於這種標準化生產,一套產品溯源體系也隨之誕生。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產品終點的二維碼,便可獲悉購買的水果在哪種植、由誰種植、產品等級等信息。

掃描二維碼,便可獲悉購買的水果信息

現場技術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二維碼溯源體系主要應用於包裝盒上,“從後臺統計來看,一盒水果如果是通過B端銷售,掃碼率只有10%左右,如果通過電商平臺直達C端,掃碼率可以達到60%。”

盡管物流中心投入運營還不到一年,但實力已經凸顯。蒲江縣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該物流中心農產品覆蓋北京新發地市場、廣州江南市場、上海輝展市場、沈陽八家子市場、浙江嘉興市場等全國多個大型水果批發市場,共計銷售蒲江獼猴桃400萬公斤、蒲江醜柑100萬公斤,實際交易額6000余萬元。

“現在只是項目1期,預計2018年底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周轉量將達到80000噸,到時候我們將成為國內最大最專業的原產地水果現代物流中心。”張瑜華說。

值得一提的是,獼猴桃、醜柑正在加速與蒲江的黏合,烙上蒲江印記。

蒲江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蒲江主要集中發展三大產業——茶葉、柑橘、獼猴桃,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0萬畝、20萬畝、10萬畝。同時,為了更好地規模化發展,蒲江還制定了28個地方特色農業標準,加強標準化建設,提升品種、品質和品牌。

目前,蒲江已成功申報“蒲江雀舌”“蒲江獼猴桃”“蒲江醜柑”“蒲江米花糖”4個地理標誌保護品牌,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示範區,品牌價值合計達196.88億元。

當然,如此成績也並非輕而易舉。回憶起蒲江農村電商的成長之路,趙興麗記憶猶新。

這位蒲江縣大興鎮水口村的黨總支書記向記者表示,2000年左右她剛到水口村時,農作物品種“很雜”,西瓜、蜜桔、玉米都種過,多是自產自銷。到了2010年,村里開始“調結構”,主要種植獼猴桃和醜柑。“2013年我們成立了成都水口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水口紅’商標,開始做電商,到前年可以說漸成氣候。”趙興麗說。

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像蒲江這樣立足特色農產品,加強電商與農業產業的良性互動,不僅有效地打通了農產品對接大市場的渠道,同時也是在倒逼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搭建產業園 重點培育基層電商人才  

電商帶來的利好,趙興麗深有感觸。“2011年,我們村是市級貧困村,那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550元,但去年這個數字是30000元。”

這背後,是電商帶動“水口紅”品牌在全國走紅,走向歐洲、東南亞市場,同時也讓水口村的日子變得紅火。截至目前,全村電商數量已達到60家,以水口紅為代表的電商企業2016年線上銷售量達300萬斤以上,年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

有意思的是,去年9月,趙興麗曾在成都本地媒體上為農村發展“吆喝”——“在外打拼太累?夢想太貴?不如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說,回屋種它一山的獼猴桃樹。”雖然這是一則廣告,“一山獼猴桃樹”卻透露了趙興麗對更多青年回鄉創業的期待。

“80後”的王卓是最早一批投身返鄉創業浪潮中的一員。從2013年秋回老家開網店做電商至今,他最大的感受是“回家創業一點兒不比在城里上班差。”去年,王卓的合作社實現電商銷售額200多萬元。

回憶起創業契機,這位蒲江縣複興鄉陳壩村土生土長的小夥表示,“之前在外地工作的時候,家里經常給寄一些獼猴桃讓我解饞,同事們吃了覺得不錯,紛紛讓我幫忙買。”同事們的青睞讓王卓萌生了開網店賣獼猴桃的念頭。

從公司辭職後,王卓回鄉成立了專業合作社,讓周圍的村民按照高標準去種植、管理,以比市場價每斤貴0.5元到1元的價格收購他們的水果,同時鼓勵村民到合作社來幫忙進行采摘、分選、打包發貨等工作,“這樣一來,不但他們的果子售賣有保障,價格也不錯,而且他們自己也能在農閑時多一份收入來源。”他說。

記者在蒲江走訪發現,像王卓這樣的個體電商不在少數,同時,政府搭建的電商產業園也逐具規模。據介紹,2015年底才投入使用的蒲江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目前已有113家電商主體入駐,2016年園區農產品線上銷售額達3億元。

多位創業者表示,在這里做農產品電商,“什麽都不用愁,只需要把產品賣出去就行了”“蒲江幾乎能滿足電商發展的一切需求”……

盡管備受肯定,但蒲江的電商之路仍有瓶頸需要突破。此前,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巡視員聶林海曾公開表示,蒲江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在全國來看都做得很好,“它的品牌、商品、網絡、物流都解決了,現在就是人才沒有解決。”

為此,產業園也在積極增強人才培訓功能,加大對大學生村官、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培訓電商營銷、產品包裝設計等知識的力度,以壯大農村基層電商使用人才。

事實上,人才是成都農業農村電商發展共同面臨的難題,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試點示範,在各區(市)縣建成10個以上縣級電子商務產業園(孵化基地),依托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和服務體系完善,加大人才培訓培養,內育外引,吸附大批專業人才和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投身到互聯網創業。”

●互聯網應用深入 促進農村服務提檔  

盡管真正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並非用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接入互聯網這麽簡單,但不可否認,借助電商之力,農業發展方式在轉變、農民收入在增加、農村與城市的時空距離也在縮短。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電商的應用與普及有效推動了成都農村服務的提檔升級。

在邛崍市桑園鎮黑虎村,村民們通過電子商務便民服務站就能完成水、電繳費,車票代購,手機充值,代繳交通違法罰款等服務,實現了小區農戶日常生活基本消費網絡化;在蒲江縣大興鎮水口村,“一站式”綜合服務站點整合了“電子商務服務站、日用品超市(含疊加服務)、農資超市、金融服務”,通過疊加這些便民功能實現惠民目的。

趙興麗告訴記者,水口村引進了成都本地的一家銀行,在綜合服務站點安裝了“農貸通”金融設備,可以進行提款、轉賬、小額貸款、便民繳費等。“以前外面的人來村里面買水果,總要帶幾大袋現金,數錢不僅費事還要擔心假鈔,現在在這個服務站點,一張卡就搞定了,對大家來說都方便了很多。”

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早在2015年,成都在進行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之初,就定位在功能標準化、運營連鎖化、服務多元化上,並制定了36項疊加服務功能指導標準,引導農業農村電商龍頭企業服務農村市場,推動建立可持續、高粘性、服務高效的線下服務平臺。

據了解,目前成都已建成集商務服務、代理服務、政務服務為一體的農業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站點近1000個、示範服務站點100余個,“形成了縱向服務與橫向覆蓋一體的多元化農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極大地方便了農村居民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農業農村電商的迅速發展也推動了農村物流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針對農村流通傳導環節多、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我們利用社會快遞資源,加速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共同配送體系,積極推進社區和農村末端物流服務網點建設,把農業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支撐打得更牢,讓農村享受與城市一致的流通順暢、服務便捷的發展成果。”上述負責人說。

記者註意到,日前發布的《成都市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進程,夯實農村消費市場發展基礎,暢通消費品、農資產品下鄉渠道,激發農村消費潛力。”

可以預見,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與深入,不只流通領域,城鄉一體化進程將全方位提速,農業農村發展將邁入全新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51

傳內地將允縣級政府發債

1 : GS(14)@2016-09-03 23:27:32

【本報訊】內地地方債規模越滾越大,當局全面撲水度難關。據《21世紀經濟報導》,銀行間交易商協會昨日透露,內地將放開省會及計劃單列市轄下的縣級平台發債。按照目前內地規定,只有省級、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政府才可組建投融資平台公司,發行地方債。開放縣級平台舉債後,地方政府將更容易發債。據財政部透露,截至2015年底地方政府債務餘額是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內地傳媒統計,截至7月底,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已達3.77萬億元,逼近去年全年3.8萬億元的總發行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3/197581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2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