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同仁堂蜕变:“御药房”借力“新医改”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28/HTML_8OQJVO5LDN9H.html


李建勋现在还忙着在京郊各个工厂之间跑。

这位年届八旬的老人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同仁堂第一代药工。1953年,他作为所在药店的骨 干,被北京市总工会调集加入同仁堂。“当时同仁堂只有170多人,国家说同仁堂发展需要人,就把我们100多人调过去了,那时候我才20岁出头。”李老回 忆着他来到同仁堂的过程,说话间,顷刻已是56年。

创办于1669年,被雍正皇帝1723年钦定为供奉御药房、代制内廷所需药材的“定点药店”的同仁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制药企业之一。60年在同仁堂的历史上并不算长,然而在这60年里,同仁堂经历了破裂、重生、兴盛和腾飞。

事实上,中药作为我国的特殊文化符号,一直面临着传承和拓展的困惑。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药受到西药的强烈冲击。然而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复苏,以“治未病”为主的中药重新受到重视。

新的医改方案中,中医药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同仁堂集团总经理梅群表示:“国务院提出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北京市又将医药产业列为未来的经济支柱,这些都是同仁堂应该抓住的历史机遇。目前公布的基本药物目录中,同仁堂有42个品种入选,包括四个独家品种。”

同仁堂目前确立的战略是“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从传统的中成药进入保健品、药妆等健康产业领域。同仁堂集团总工程师田瑞华告诉记者:“中药企业向病源上游转移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同仁堂正在健康领域扩张,这也是未来我们所依仗的重要支柱。”

梅群表示:“健康药业成立之初的年销售收入仅2亿元,今年将达到30亿元。未来,治疗药品和保健品将各占一半,争取在5年之后,两大板块的销售额都突破100亿元。”同仁堂健康药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

同时,同仁堂继续在下游产业链上延伸。目前公司拥有1000家零售药店。将在5年之内新开设1000家,包括100家海外药店。

2008年底,同仁堂在其工厂原址上成立了同仁堂中医院,试图用340多年前乐显扬“前店后厂”般的方式,为中医扬名。

梅群承认,要想让中药真正走向世界,以同仁堂为代表的国内中药企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尽管同仁堂已经走出国门,但真正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并不多,大多数的海外同仁堂开在华人聚集区。中药也不被视为治疗药物,而只是被批准为保健品。

田瑞华告诉记者:“同仁堂至今还保存着498个古配方,其中超过一半的配方出于各种原因从未公布过,这将是中药的巨大财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9

延长石油入股香港中联能源借力海外扩张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13/20100113080758606.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李凌霞发自北京、深圳

        排名中国石化行业第四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的海外油气资源扩张有望在今年提速。1月12日,中联能源投资集团公司(00346,HK)宣布,延长石油出资收购了中联能源15%的股权。

        去年,中国三大石油巨头强劲的海外资源收购刺激了延长石油的扩张“野心”,但是缺乏经验和海外资源成为其进军海外的障碍,联手具有一定海外资源和运作经营的中联能源是其“走出去”的现实选择。

延长石油或增持中联能源

        中 联能源宣布,此次延长石油是通过收购许智明旗下的全资子公司GoldenNova持有的公司股权完成入股的,收购完成后  ,GoldenNova 还  持  有  约16.12%的中联能源股权,许智明的持股量将由约53.86%减至约38.86%。公司同时委任延长石油董事长沈浩及副总经理冯大 为为公司执行董事。

        12日,延长石油集团发展规划部有关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证实,上述交易已经完成,但是具体金额不便对外披露,有关增持的计划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也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根据双方协议,此次延长石油所收购的这部分中联能源股权有8个月的禁售期,与此同时,许智明也同意不在禁售期内出售GoldenNova持有的16.12%中联能源股权。

        延长石油为陕西省政府属下的大型石油及化工企业,是拥有合法资质勘探及开采石油及天然气的四大国营油企之一。去年,该公司营业额超过800亿元,盈利近50亿元。

借力中联能源海外扩张

        “我们之所以入股中联能源,与公司加大海外油气资源收购有关。”上述发展规划部有关人士说道。

        与 三大石油巨头一样,延长石油自2008年以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该人士表示,国内上游原油资源几乎被中石油和中石化占据,国内的勘探开采空间有限, 扩张海外油田资源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以公司目前的实力,需要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开拓,公司获得的首个海外区块——马达加斯加3113号也是与中联 能源合作后拿到的。

        2008年7月,延长石油、中联能源及易高能源以40%、31%、29%的比例出资,分别享有马达加 斯加3113号石油区块32.8%、43.42%、23.7%的应占油气,这是延长石油第一次迈出国门。该区域蕴藏储量保守估计不少于20亿桶(折合 2.7亿吨)。今年5月,该区块探勘已展开,并发现石油和天然气。

        去年年初,中联能源完成收购MPIL100%持股权,MPIL则持有位于马达加斯加2104油田100%的权益和开采开发权。

        记者了解到,在完成上述股权交易后,延长石油将与中联能源、易高能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商讨合作三方在马达加斯加联合成立合资公司,负责马达加斯加3113油田和2104油田的勘探开发及经营管理。

        继马达加斯加项目之后,在16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参与的投标中,延长石油近期又获在泰国石油天然气L31/50陆地勘探区块的勘探开采特许经营权,也是其首次拥有国外独资经营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10

借力新36条 上海“肉鸡大王”欲玩转小贷公司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21/669682.shtml


每经记者 胡俊华 田甲 发自上海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难啊。想当初,为了手头资金有更高收益,我在2005年就申请开办典当行,报告层层 上报至商务部,等了两年才批下来。”张玉峰在位于上海外滩附近的办公室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希望新36条出台以后,会为自己的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 机会。
张玉峰是上海骏合实业集团董事长,集团旗下目前拥有建筑装饰工程公司、投资公司、典当行等,并在2009年2月发起设立了上海骏合小额 贷款公司,同时也是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理事长。
从1988年第一次“下海”创业,到日后业务发展壮大成为上海滩的“肉鸡大王”,再成功转 型进军建筑装潢业,进而将业务拓展至投资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张玉峰为我们讲述了一位民营企业家向金融业拓展的心路历程。
“肉鸡大王”进 军金融行业
张玉峰1966年生于上海松江,属马。1988年,他就放弃了一份“铁饭碗”工作,成为上海第一批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干起了食品生 意,此后一做就是10多年。
“那时候还不存在民营企业的说法,第一次经商就挂靠在居委会的牌照下,厂子建在崇明岛上。当时交通也不像现在这样 方便,每次进出崇明岛都是汽车、轮渡来回倒,有时候赶路时一累就睡着了。”
艰苦的环境未能阻挡住张玉峰创业的激情,他在崇明岛建了一个大型养 鸡场,几年后发展为一个有200多名员工的中型企业,每天有2万只肉鸡销售出厂,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知名企业都在他的客户名单上榜上有名。“3个上海人 中就有1个就是吃的是玉峰生产的鸡。”
但到了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肉鸡出口生意受阻,张玉峰最终决定忍痛割爱,将工厂和业务悉数 出售。2000年,他开始转型装潢设计行业。受益于前些年打下的人脉基础,再加上对经济脉搏的准确把握,张玉峰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生意越做 越大,烦恼也随之而来。从商10多年后,张玉峰积累了丰厚的资本,需要一个生意作为载体,既能盘活资本,又能保证稳定的现金流。由此,到2007年时,张 玉峰开始正式进军金融领域。
民企争相出手小贷公司牌照
“当初为了设立典当行,我们花了两年多时间申请,最后层层上报至商务部,才获得 批示同意。”张玉峰表示,后来政策开了一个口子,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他也是马上提出了申请。
2008年8月29日,上海市政 府39号文发布,标志着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在上海正式展开。“39号文规定,每个区县有一到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名额,因此,每个区县稍有名气的企业老板 都提出了申请。”上海市奉贤区一位民营企业主透露,当时和他一起递交申请的企业有20多家,其中有6家企业都想做大股东。经过区金融办统一协调,有的最终 决定放弃申请,有的则临时组合起来成立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根据文件规定,设立小贷公司,要求主发起人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资产负债率 不高于70%,连续3年盈利1500万元以上。
因为已经有典当行的经营经验,而且骏合实业具备了发起设立小贷公司的条件,张玉峰决定着手申办 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在2008年国庆节前夕就开始准备。经过近半年筹备,2009年初,上海市松江区骏合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张玉峰在 采访中坦言,做小额贷款公司和从事传统的行业根本区别在于个人的成就感。“赚钱有满意度,而赚钱的过程中如果能看到微型的企业能成长,为那些从银行贷不了 款的企业解决了难题,那种满足感、成就感是不一样的。”
我们比银行更有竞争优势
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张玉峰对记者表示,其实 小贷公司比银行更有竞争优势。他认为,虽然银行不差钱,但那都是老百姓存的钱,因此银行更加看重对风险的掌控。“有的银行虽然也成立了小企业部,但是在审 批贷款的过程中,要看企业的报表、盈利情况,审批流程比较复杂。而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是当地人扶持当地的企业,主发起人因为具备区域优势,对于村镇都很 熟悉,经营者是不是实实在在做生意的人,也都很方便地就能打听得到,发放贷款也能有的放矢。”
看似不起眼的小额贷款业务,张玉峰却看到了巨大 的商机和社会价值。他清楚地认识到,本区内微型企业资金量的需求比较大,关键看营销是否能真正地深入下去,走入开发区、商会等最熟悉企业用钱的地方。因 此,他在经营的过程中也积极地发挥联动作用,最大化地发挥信息和资源优势。
张玉峰表示,小额贷款公司由于业务局限在本地区内,最大的风险在于 道德风险,具体地讲就是贷款是否真的专款专用,是否真的用于自己的事业上,如果达到这个要求,生意失败的概率很小。
谈到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 的具体措施,张玉峰总结为:科学、理性的分析加上经验的结合。据悉,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已经可以通过合作银行查询企业的征信系统,还和上海资信进行合作,对 贷款对象的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股东的个人征信情况进行查询,并且制订了一套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程序。
小贷公司长远发展前景看好
虽然民间资本热衷于进军金融行业,但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对股东的回报比较低。从2009年全年的经营情况看,集 中在6%至8%的水平,少数能达到10%。由于资金短缺,绝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都没有进行分红。
“小贷行业面临较高的税负。”张玉峰表 示,小贷公司须缴纳5%的营业税和25%的所得税,而农村商业银行开业前3年免交所得税,营业税只收3%,而且政府对这类金融机构另有一系列的优惠措施。
此外,由于不能吸收存款,小贷公司也面临放贷资金不足的问题。按照现有规定,小贷公司只能用自有资金放贷,同时向银行融资不能超过自身资本的50%,换 句话说,1元钱最多只能做1.5元钱的事情。“事实上,从银行融资的5毛钱有时也不能得到保证,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仍然比较谨慎。”不过张玉峰透 露,目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股东连带责任担保的方式获得了贷款,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等一批外地到上海来发展的银行也愿意和小贷公司 展开合作,解决小贷公司的燃眉之急。
按照现有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3年以后可以转制成村镇银行,转制成社区银行也是一个出路。为此,张玉峰目 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维护优质客户,保证市场占有率。张玉峰表示,希望在新36条所提出的鼓励民间资本进军金融行业等政策的扶持 下,小贷公司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56

借力恒基:银泰收购燕莎友谊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19/4MMDAwMDIwMTU4MQ.html

持有型商业物业持续火爆,银泰百货(01833.HK)“哄抢”百货物业。10月12日,该公司宣布收购恒基地产下属全资子公司SIN CHENG的全部股份,从而间接获得北京燕莎友谊商场有限公司50%的股权。

SIN CHENG是一家于新加坡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之前与北京首旅集团旗下的新燕莎控股股份公司共同投资了燕莎友谊商场,各占50%的权益,此次银泰百货 以总价16.125亿港元收购SIN CHENG,该交易通过向恒基地产发行1.48亿股代价股支付,占银泰百货扩大后股本7.74%。

燕 莎目前共拥有4家高档综合百货门店,包括在北京运营三家商场,包括燕莎中心,燕莎奥特莱斯一、二、三期,金源燕莎店,以及在山西省的燕莎太原店。今年8月 30日,北京市国资委决定北京西单友谊集团与首旅集团商业资产进行重组,西友集团将成为首旅集团的下属全资企业,同时,西单商场以22.5亿元收购新燕莎 控股,新燕莎控股持有燕莎友谊商场另外50%的股权将被注入西单商场。

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认为,国内优质商业物业越来越稀缺,在资本的助 推下还将有上升空间。相比较西单首旅的重组对燕莎友谊商场22.5亿元的估值,银泰百货此次收购恒基地产手中的资产便宜8亿元,而此后,恒基地产成为银泰 百货重要的股东之一,将有权提名恒基地产副主席李家杰为银泰集团非执行董事候选人。

银泰百货计划在5年内使该公司的综合性百货商业物业持有 量从现在的30家增加到60-70家。重点发展轨道商业,选择地铁覆盖物业,操作方式主要向物业开发商租赁合作。香港商业基本都是沿轨道而建,恒基地产在 开发地铁商业物业方面有相当的经验。“如果新拿地的投资回报超过10%,我们就会考虑拿下开发为持有型商业物业,而达不到我们就放弃。”李家杰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97

延长石油夹缝突围 借力中联能源加速海外并购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0OMDAwMDIwOTg0OA.html

在当前国内的石油格局中,无论是资源的掌控程度,还是企业固有的生存空间,延长石油的身份都显得尴尬。

作为国内第四大石油企业,多年来,延长石油都被称之为“中国石油第四极”。这家隶属于陕西省政府的国字企业已经强烈意识到了向上成长的瓶颈,值得注意的是,格局有可能将打破。

12月6日,中联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称,其第二大股东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在香港成立一家全资附属公司,该公司将被打造成延长石油的境外投资旗舰,并注入中联能源的14.51%股票权益。

在现有油气资源有限、后备资源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这一动作也被业内人士看作延长石油即将大举开展海外业务的前奏。

记者致电延长石油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能就在港成立投资公司一事予以置评。

而中联能源主席兼执行董事卓泽凡则表示:“延长石油这次举动,相信是集团的战略部署,适当时候利用包括中联能源在内的融资平台,配合延长石油将来的业务发展。目前延长石油已经有两名董事参与中联能源董事局,不排除将来双方有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显然,延长石油的“野心”不止于此。

多重短板

一直隐居于陕西的延长石油正面临着来自各个层面的压力。

“油 气资源面积有限、后备资源不足,虽然每年新增地质储量达8000万吨以上,开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依靠打新井增产的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致使储采比呈 下降趋势,油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对于现阶段的生存处境,延长石油董事长沈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总结。

本报记者了解到,陕北油田地质条件特殊,属于“特低渗透油田”,这类油田开采难度较大,成本也相对较高。一直以来,延长石油都在为深度挖掘老油井的潜力而努力。即便如此,延长石油的单井产量还是在逐步减少。

一名延长石油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延长石油的油田中绝大多数油井都难逃产量萎缩的困境。

“有些井开工不到两年,日产量就从当初的3万吨左右减少到现在的0.8万吨,这种情况在延长石油很普遍。”上述人士说。

据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开采率,延长石油采取了一系列诸如注水、二氧化碳驱油等二次、三次采油的技术措施,效果却不如人意。

“依靠技术开发,油田只能稳产,这并非长远之计,虽然2009年有8000万吨的新增探明储量,但这些储量能否转化为产量现在也不好说。”另一名延长石油人士说。

内忧外患之下,延长石油对油源的渴望已然膨胀到了一个临界点。

本报记者了解到,为抢夺油源,延长石油与同样位于陕北的长庆石油之间常年争议不断。

据上述延长石油内部人士透露,在陕北吴起、直罗和定边等多个采油区块,由于两家企业的油田位置相互交叉,双方为争抢开采先机而引发的口角矛盾也频频发生,甚至还出现械斗等情况。

“发现石油后都等不及注水,能抢到多少算多少。”上述人士说。

除了资源窘境、单井产量减少等问题外,在下游销售端,延长石油的短板也是诟病之一。

据了解,延长石油于2007年才拿下石油零售资质,相比其他几大石油公司,其终端销售网络也明显滞后很多。

记者获悉,目前,全国范围内,延长石油独自经营的加油站总数也只有百余家。而这一瓶颈最明显的制约则是,很大程度上,延长石油的成品油价格都只能受制于人。

上述内部人士介绍,在价格方面,延长石油经常受到其他公司的压制,尤其在油价处于低位的时候。现阶段,延长石油炼制的成品油,除了小部分供自己的销售终端消化之外,每年大约200万吨批发给中石油和中石化,其余的都提供给地方批发商。

海外突围

目前,延长石油的新增产量极其有限,每年增长也不过50万吨左右。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摆在延长石油掌门人沈浩面前的关键课题。

“我们尽管在内蒙、甘肃做了很多工作,但收益不太理想,所以我们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海外市场。”沈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本报记者了解,近几年,延长石油在甘肃华池、内蒙古二连浩特等地都进行过勘探,“但最终的结果都不大理想”。

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今年1月13日,香港上市公司中联能源宣布,延长石油收购其15%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而早在2008年,中联石化就与延长石油等签订协议,合作开发马达加斯加3113油田。

此外,延长石油还获得了在泰国石油天然气L31/50陆地勘探区块的勘探开采特许经营权,这也是其首次拥有国外独资经营权。

7月27日,延长石油与中国保利集团在西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中非项目合作合同,双方将共同在非洲进行油气和其它资源开发。

记者获悉,延长石油的三个海外项目都是从勘探直接入手,相比直接购买已经出油的区块,在投资成本上虽然规避了一些风险,但对勘探的区块是否能顺利生产油气也同样存有疑问。

其中3113油田区块的储量问题,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就有专家提出过质疑,认为3113区块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针对海外业务板块,沈浩则表示,延长石油海外投入的效益并不会那么容易见效,“应该还得几年时间”。

而除了在上游源头扩张资源版图外,在下游销售端,延长石油也在加紧布局,并与壳牌结成合作伙伴。

2008年12月,由延长石油、陕西天力投资公司和壳牌合资组建的延长壳牌成立,延长石油提供油品,壳牌负责提供品牌和管理。

据悉,到目前,延长壳牌签订的加油站收购合同有35份、15座加油站正式运行。成立的延长壳牌公司,运行加油站31座。此外,延长石油还成立了陕西高速延长、陕西交通延长两个合资公司,经营高速公路加油站33座,并整合了延长石油内部21座加油站。

“延长石油准备在‘十二五’期间规划1000个加油站,今年发展100个,明年可能要到200个,延长石油50%左右的油品将供应自有的加油站,每个加油站一年销售成品油5000吨。”沈浩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40

延长石油借力押注海外决心不变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6/yOMDAwMDIxNDYyOA.html

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延长石油与香港石油大亨许智明所掌控的中联能源的合作或许并非当初设想的那么完美。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打入国际市场的非央企石油企业,延长石油借力中联能源涉足海外市场的前景也同样迷雾重重。

2010年12月22日,中联能源发布公告,称有关媒体对其拟出资7.7亿美元收购英国石油公司位于巴基斯坦油田资产的报道不实,并重申将继续开发位于马达加斯加的3113油田。

而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许智明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大肆抛售所持有的中联能源相关股权,并几乎全部套现。其中,延长石油受让15%,而同样位于陕西的一家名不见 经传的民营企业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却高调介入,于2010年8月接手了中联能源大约21%的股权,并在12月21日进一步增持,将持股比例增 加到27%。

国内一名两度参与马达加斯加3113油田评估的石油专家向本报记者透露,根据当时的地震材料及地质报告,该油田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原油质量也非常理想,属于轻质油类型。

“这个油田的资源前景是可以肯定的。”上述石油专家说。

既然马达加斯加3113油田的前景如此可观,许智明又为何迅速出让股权?

本报记者致电许智明,其助理以许出差为由拒绝对此发表评论,而截至发稿,延长石油总经理张积耀的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

据一名接近延长石油的业内人士透露,中联能源的股权变更并不会影响其大举进军海外的步伐,延长石油在“走出去”的战略方针下,它的“野心”还在膨胀。

“中间是出了一些问题,但这不会影响公司的整体战略。”延长石油一名内部人士说。

中联能源遭双雄打压?

事实上,在与延长石油签订合作协议之前,许智明就已经就马达加斯加的油田区块与国内三大石油公司进行过合作谈判。

2005 年,长袖善舞的许智明依靠个人关系,通过数年运作获得马国政府的许可,成功拿下了马国3113油田区块和2104油田区块的经营权。彼时,许曾宣称聘请了 中石油旗下辽河石油管理局多位专家对这两个区块储量进行评估,并得出仅2104区块即拥有远景储量21.2亿吨的可观结论。

此后,许智明曾向中石油提出先允许以民间身份获取资源,再由中石油合作开发的模式进行合作,但中石油辽河石油管理局事后出面澄清,称并没有参与油田区块的评估工作,而许智明与三大石油公司的谈判也就此终止。

与 此同时,极度需要扩张资源版图的延长石油开始与中联能源取得联系,并展开合作谈判。2007年,延长石油常务副总经理阎世可率领包括总地质师、总工程师在 内的专家组亲赴马达加斯加考察。其间,阎世可等查阅了当地政府的油气数据库,并连续两天从直升机鸟瞰占地8300平方公里的3113区块,察看打井现场并 收集了石油和地矿样本。

随后,延长石油与中联能源、易高能源三方签署合作协议。依据当时达成的投资和合作协议,该项目将由延长石油、中联能源和易高能源分别以40%、31%、29%的比例出资,进而分别享有该处油田32.8%、43.42%、23.7%的应占油气。

随着合作模式的明朗,中石油、中石化对马达加斯加油田区块的兴趣又逐渐浓厚。

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许智明大量抛售中联能源股权的原因可能源于中石油、中石化的幕后挤压。

“当初中联能源与中石油、中石化商定合作开发未能达成一致,也是因为中石油、中石化的霸王条款太过苛刻。”上述知情人士说。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在许智明与石化双雄谈判期间,中石油、中石化在油田合作开发后的定价权、处置权、加工和排产计划等方面始终都不愿让步,这才让中联能源与政策相对灵活的延长石油一拍即合。

记者致电中石油内部人士,对方对此说法进行了否定,称远景储量不确定,以及考虑到勘探风险才没有贸然投资。

而上述知情人士则进一步表示,中石油、中石化在逐步确定3113油田区块的储量后,并没有放弃对该项目的暗中干扰。

“中石油、中石化不会允许一个民营企业进入国内的石油市场,不论通过哪种合作方式。”上述知情人士说。

延长石油暗中布局

许智明的退场并没有打消延长石油押注海外项目的决心,恰恰相反,延长石油的未来或许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明朗。

2010年下半年,同样处于陕西的一家民营公司开始首次出现在中联能源股东名单之中。

2010年8月4日,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分别向许智明用于持股中联能源的5家公司,共购入中联能源8.14%的股权。

一个月后,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对中联能源进行了进一步增持,从许智明全资子公司GoldenNova手中购入了中联能源13%的股权,持股比例增至21.14%,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而此时,许智明已将所持有的中联能源股份悉数转让,彻底离场。

2010年12月21日,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公司进一步接手了此前云南开元石油所短暂持有的中联能源股权,将持股比例增至27.21%。

本报记者了解到,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公司为卓泽凡全资持有。卓泽凡早年曾在陕西创办巨川富万钾肥公司,销售其发明的新型钾肥产品“碳基钾肥”,2005年,巨川投资控股的绿阳国际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随后,绿阳国际开始业务转型,转而收购内蒙古等地的铅锌矿,公司名字也更改为中国有色金属公司。

一名接近延长石油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公司与延长石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延长石油在画饼未来的战略布局中,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将会是一颗重要的棋子。

另一名延长石油内部人士则表示,在资源整合的既定战略中,延长石油推动油气业务整体上市方案已经提上日程。

“现在做的都是在为调整结构,精心布局做准备。”上述延长石油内部人士说。

相关链接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失败典型案例

2009年:中铝收购力拓:中铝准备195亿注资力拓,但最终因所在国反对,力拓董事会撤消该交易。

2009年:中化收购新农:并购事宜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谈判,最终因报价未被接受失败,2008年,中国化工集团联合黑石对新农的收购也以失败告终。

2007年:平安收购富通:短短一年多时间内,随着双方从交好到交恶的演变,中国平安收购富通案宣告失败。

2005年:中海油收购尤尼科:以高出对手15亿的报价发出收购要约,但因美国政府反对,中海油最终选择退出。

2004年:中化国际收购仁川炼油:准备斥资5.6亿元收购,但最终因债权人花旗银行海外资产部反对而告终。

2004年:上汽收购双龙: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股权,但遭到工会的强烈反对。2009年,双龙破产,上汽所拥有双龙权益仅为18.51亿元人民币,损失超过30亿元人民币。

2004年:TCL并购汤姆逊:最终亏损连连,而2005年并购阿尔卡特移动电话业务也以失败告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8

汇源有意收购旭日升 借力进军茶饮市场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8/2200145.shtml

 每经记者 李刚 发自北京
近日,业内传出汇源正在与茶饮料生产企业旭日升洽谈收购事宜的消息。上述消息称,收购事宜有望在春节之后展开全面运作,旭日升品牌也将划归汇源的茶水事业部进行管理。
此外,有相关媒体代理机构称,其已全权代理汇源出产的旭日升冰茶在央视2011年的广告投放,并有多名国内明星经纪人有意代言新的旭日升产品。
汇源做好准备?
就此收购事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汇源方面的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此前虽然与旭日升方面有过接触,但有关此项收购事宜还没有确定消息,不排除存在变数的可能,详细情况还不方便透露。
不过,在传闻中所提到的“茶水事业部”确实存在。据汇源内部工作人员透露,公司茶水事业部在2010年10月成立,与之同时成立的还有果汁、饮品、儿童等三个事业部,2011年汇源主要业务也将分为这四个项目进行分品类运作。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旭日升方面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称,对最后的情况并不清楚,目前公司已经放假,详情在农历新年后再作了解。
旭日升的鼎盛与没落
据悉,旭日升作为中国茶饮料的先行者,在上世纪90年代,销售额曾达到20亿元的高峰。中国饮料行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茶饮料总产量为185万吨,其中旭日升的产量就达103.6万吨,占据了茶饮料70%以上的市场份额。
然而,种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旭日升在2001年的成绩一落千丈,市场占有率从高峰时期的70%猛然跌落到3%,次年便停止在全国大规模铺货,从此陷入低迷。
直至2009年秋季糖酒会期间,旭日升再次携其明星产品 “旭日升冰茶”亮相。此时,拥有旭日升品牌的已是河北中社新旭食品有限公司。据悉,目前的旭日升品牌,不仅生产茶饮料,还涉及天然矿泉水、碗粥、罐粥等产品。
借力或非易事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汇源在2010年重磅推出碳酸饮料 “果汁果乐”,耗资达5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汇源对碳酸饮料市场的重视。假如汇源能够成功收购旭日升品牌,其目标将是借旭日升茶饮料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迅速打开市场局面。
然而,河北的快消品牌营销人韩旭表示,汇源借力旭日升进军茶饮市场并非易事,而旭日升要借汇源东山再起同样不易。韩旭说,目前的旭日升品牌缺乏自己的营 销队伍,没有系统的市场。以往,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不少小企业都在 “租用”旭日升品牌生产自己的产品,以农村市场为主。汇源在城市和农村都不缺少品牌知名度,即使要推出副品牌可以很快被认知。而汇源对旭日升来说,最大资 源是渠道,但现在市场格局已经变了,汇源渠道的推广能力是否能使旭日升重回主流茶饮市场很难预测。从总体来看,两个品牌的叠加,在产品研发、技术、品牌、 渠道等各个层面都难有“化学反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7

超商麵包代工大王自創品牌 謝朝鎮借力蔣友柏 打造時尚烘焙

2011-4-18  TWM




原物料成本大漲,新一波麵包店倒店潮已在醞釀,「華福」這個專業麵包代工廠卻跳出來自創品牌、開起時尚麵包店,究竟這次超商麵包代工大王謝朝鎮是不是逆勢而行?算盤怎麼打?

撰文‧林讓均

不愛吃甜食的蔣友柏,端出的第一件「有味道」的設計,居然是麵包!讓橙果設計董事長蔣友柏破例跨刀的,是專門替全家超商代工麵包的華福食品。

在 台灣每年約四五○億元新台幣的烘焙市場之中,超商的市占率超過一○%、年產值超過五十億元。若把統一超、全家、萊爾富與OK等四大超商品牌加起來,全台有 近萬家便利商店;以店數來平均,每四個從超商賣出去的袋裝麵包,就有一個是華福食品做的。華福光為「全家」代工麵包,一年營收就超過十億元,占全公司整年 營收三分之二。

去年下半年找上蔣友柏之後,華福砸下數千萬元來行銷「湯普」(TOP)與「原點三拍」的烘焙甜點雙品牌,並展出三個專屬店面與專櫃。二十三年前以代工超商鮮食起家的華福,這次何以不甘於代工,築起了品牌夢?

原 物料大漲 自創品牌求存「烘焙業會走向兩個趨勢,一個是大量生產的平價麵包、一個是時尚個性的高附加價值糕點!」六十四歲的華福食品董事長謝朝鎮說,現在的超商麵包 已經是「俗(便宜)、大粒又好吃」。逐漸吃掉傳統麵包店的市場,再加上原物料成本大漲,麵包店沒有特色根本無法生存。

而他之所以選在這個時間點來自創品牌,其實也跟逐年攀漲的原物料成本大有關聯。

原來,儘管超商麵包的市占比率逐年擴大,但上游有原物料調漲壓力,下游的銷售價格又被超商業者掐住,像華福這一類的代工廠,在利潤愈來愈被壓縮之下,只能跳出來走附加價值相對高的自有品牌之路。

「如 果十年後我們還是只做代工,那華福可能就不見了!」華福食品總經理王仁宏舉例,原本一袋二十二公斤、三五○元左右的麵粉,近一年就漲到六百多元,幾乎漲了 一倍!算一算,去年整年華福的原物料成本就多了八百萬元,足以吃掉將近一半的淨利,現在平均毛利率也不過一○%。他擔憂,成本若飆漲到○七年的水準,恐怕 引發新一波傳統麵包店的倒閉潮。

所以,謝朝鎮採雙軌策略,一方面繼續做大麵包代工,另一方面則成立「旭昌業」子公司來啟動品牌工程。

做生意敢砸錢 買設備要第一這次謝朝鎮獨步烘焙界,請來設計界「名牌」蔣友柏,從產品研發、品牌定位、視覺設計到店頭行銷都交給蔣友柏及其旗下的「白木顧問」與「橙果設計」,蔣友柏還請到知名建築師姚仁祿與藝人陶晶瑩的「姊妹淘」團隊跨刀。

旁人看來,謝朝鎮是為了做品牌,才砸下數千萬元請來上述夢幻團隊,但這其實就是謝朝鎮做生意一貫的風格。「他很敢砸錢買機器!而且他的機器,幾乎都是全台最先進的!」全家便利商店商品本部協理高銘賢談起謝朝鎮,直說他買設備就如為人一般豪爽。

謝朝鎮儘管與全家合資在高雄岡山成立「晉欣」鮮食廠,但在華福麵包廠的投資中,謝朝鎮並未引進全家的資金,一向都是自己親自到日本烘焙設備展中直接下單。前幾年他甚至砸了上億元翻新生產線,其中包含一台六、七千萬元的自動包餡機。

「我的設備稱得上是烘焙界的勞斯萊斯啦!」謝朝鎮說要當上麵包代工大王,不是砸錢買機器就可以,之前他為了學得日本先進的麵包技術,甚至曾經放下二十多年的烘焙經驗,率團到日本,向前三大麵包廠之一「神戶屋」學「後注餡」的加工技術。

王仁宏表示,華福是業界少見不外包、自行熬煮餡料的工廠;而後注餡加工,是指在麵包烤好後才注入餡料,可以確保餡料的美味新鮮,此項技術要成功則取決於生菌數的管控。

「謝董凡事要求專業,他甚至要求大兒子一路念食品科學系、研究所,畢業後還送去日本、美國學烘焙與管理!」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執行長陳建人觀察。

以港點打入超商 成鮮食鼻祖二十六歲就已經創業開麵包店的謝朝鎮,雖然三、四十年來幾乎沒離開過麵包本行,但他卻堪稱超商鮮食的鼻祖,是第一個跨入統一超商(7-ELEVEn)的鮮食廠商。

八○年代,他觀察到燒賣、鳳爪這些茶樓才賣的港點很吸引台灣人,以平價在超市擺攤販售,沒想到被統一超商的主管延攬。

在 一九八八到九九年,謝朝鎮帶起超商鮮食風潮,同時與統一超、全家、萊爾富等主要超商合作,全面供應燒賣、肉粽、飯團到壽司等各類鮮食與微波食品,極盛期一 個月有幾百萬元現金營收。但隨市場口味與衛生法規的變動,謝朝鎮逐漸把戰力聚焦到麵包代工,並選擇全家便利店為主要夥伴。

一路跟著超商壯大,本身是台灣超商鮮食代工史上的傳奇人物,謝朝鎮這次選擇跨出代工格局、另闢自有品牌的主戰場。他能不能在蔣友柏的襄助下,以時尚烘焙成功吸引年輕客群?因物價飛漲而急尋生路的烘焙業界,都等著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6

「孩子王」入駐重慶 借力家電零售連鎖模式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8/xNMDcyXzM0OTYxNg.html

2011年7月8日,江蘇五星投資控股集團在渝宣佈,其旗下的大型母嬰童用品賣場—中國最大的兒童主題mall —「孩子王」將入駐重慶。

「被喻為『小香港』的重慶,輻射中西部4億人口,僅重慶市婦幼嬰童就佔重慶常住人口總數的60%以上,市場潛力巨大。」孩子王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偉宏在新聞發佈會上稱。

重 慶「孩子王」是五星控股開出的第五家門店,營業面積近萬平方米,其經營的服裝、玩具、食品和用品等4大類近4萬件單品,可以一站式滿足0-14歲孩子及準 媽媽的各項所需,其中進口商品的比例達20%,進口食品佔比達到全部食品的35%。與傳統的兒童用品商店不同,一些國內著名的兒童攝影、早教中心、兒童遊 樂場、少兒英語、才藝培訓、媽媽產後恢復等機構也將進駐「孩子王」門店。

「孩子王進駐重慶後,我們將以西南為起點,陸續進入華中、華南區域,加快全國連鎖的戰略佈局,用3年時間,建立4-5個物流中心,發展會員超1000萬,將孩子王打造成為中國兒童零售連鎖行業的第一品牌。」徐偉宏雄心勃勃地表示。

「孩子王」是位居中國三甲的家電零售連鎖商—五星電器創始人汪建國創建的新事業。2009年2月,汪建國把他在五星電器的股份全部出讓給美國百思買後,謝絕百思買的挽留,選擇了離開。但汪建國並沒有閒下來,他把目光轉向了母嬰童用品市場。

「小孩子市場太大了。中國每年有2400萬個嬰兒誕生,如果把10歲以內的孩子計算在內,就是2.4億人。據預測,未來母嬰童經濟將以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市場規模將達3萬億元。」汪建國不止一次對本報記者稱。

2009年12月,以汪建國為主要投資人的五星控股在南京開出了「孩子王」的首家門店——萬達店,截止今年6月份,該店銷售額每月環比增長超過30%。目前,孩子王已在南京、淮安、合肥開出了4家門店,僅南京地區就有20萬會員。

據汪建國透露,至2014年底,「孩子王」要開出50家品牌旗艦店,年經營規模超過50億元。門店都將開在銷品茂(shopping mall)裡面,面積至少在7000平方以上。

「我們的優勢在於具有連鎖經驗與零售經驗的組合,並做過理論研究,孩子王和我們原來經營的家電只是換了一個商品而已。」汪建國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45

買股時要借力打力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21.html
大部份散戶都是在股票市場上交學費的, 有小數散戶則長期賺錢, 其中有些是靠跟散戶及大行報告對著幹, 這是一個好方法。由於散戶很迷信市場氣氛, 而市場氣氛受制於大行及投資專家報告, 跟這些東西對著幹, 這一招借力打力, 非常好。

當然, 當中一定要有獨立思考, 市場氣氛只可以是參考, 不可以盲目地對著幹, 不然只會中招。而我發現, 借力打力都要看投資者本身水平, 水平不足 (好像我這一類), 有一些事情是不可以亂做。

一般借力打力就是大市回調甚至股災, 各方唱淡, 散戶都正在集體沽貨離場, 逢股皆跌, 人人聞股色變之時, 就在這個時候買入公認的優質股。你會發現所有股票都跌, 平時人人唱好的優質股都被人唱衰, 其實不只這些優質股, 專家直接叫大家不要買股票, 這就是大手買入的時機, 細心研究都可以省回。

這個是老生常談的人棄我取, 有什麼特別呢? 特別就是另一個情況, 就是大市沒有什麼問題, 可能還在上升軌道, 但在這個時候某支股票平日業績大好,但突然被各大行大手沽貨, 先說盈利增長放緩, 又說要調低評級, 再說調低目標價之類, 總之無端端被弄至股價大跌。在這個時候, 作為價值投資者,可能會自己看看多年的年報, 發覺問題不大, 認為新一年的業績還未出, 大行無中生有, 不知所謂, 可以不理, 因而跟大行及散戶對著幹, 大手買入接貨。

看見一些出名的投資blog也試過, 最後的確中招, 而在這種情況下, 我估計大行的確預視到一些坐在家中的散戶很難發現的問題, 這些股票在未來一、兩年的業績的確走了樣, 頓時變成雞肋。

我自己也有這類中招個案, 靜下來反思之後, 認為自己本來想做的是相當高難度的事, 要買入大行沽出來的優質股, 而在好市況時, 大行突然狂沽某股而某股本身完全沒有問題的機會是很低的, 而我接貨的話, 我應該要比大行更清楚這支股票, 但我何得何能呢? 我有否跑上大陸看人家的廠房呢? 我有否站在內地的零售店門口看實際銷售情況呢? 我有否出入口的碼頭數據呢? 如果沒有, 我又怎能看到大行看不到的事情呢?

要在上面這個情況賺錢, 我就要發掘到Peter Lynch所說的轉勢股, 人人都說它不行, 誰知它置之死地而後生, 但要成功分析這種股票的技術極高。巴菲特當年大手買入American Express (AE)前, 就是AE有單官司在身, 全城都唱淡, 而他本人就計過賠償金額不是太大問題, 而自己再每天坐在一些店舖的收銀機前記錄用AE的人沒有比以前少, 因此可以肯定全城都預計錯誤, 他就非常有把握地大手掃貨。

有些股神迷就有這個問題, 以為人棄我取就是強, 覺得大行沽一支過去3年都增長不錯的股票是大行無腦, 但當我中招後發覺事出必有因, 而自己功力的確未到家。

那未到家, 又如何借力打力呢? 文章一開始已經講過在大市跌時應該利用大行唱淡機會買入優質股, 這個難度分得3分 (買到轉勢股難度分達9分), 但投資不是向難度出發, 反而要找尋低難度的穩賺方法才對。

所以自己近年買股票時會多了一點考慮, 就是要看大市水平, 恒指PE正常水平應該是14左右, 當恒指PE處於高位時 (例如17以上), 實在不應該買股, 就算突然某股票股價大跌都好。而在恒指PE低時, 例如低過10倍, 看到股價便宜的優質股我會放心大手買入。這個改良版的借力打力,算是經一事、長一智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