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房產要做大蛋糕,而不是分這個蛋糕。”
來源 | 鳳凰科技(ID:ifeng_tech)
文 |
經歷了幾個月的傳聞和猜測之後,10月24日,京東正式宣布進軍房地產市場,覆蓋住宅、商業地產、特色地產三大市場,並放出豪言,稱將在5年內實現流量、線上交易量的雙料冠軍。
在京東房產的發布會上,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商城居家生活事業部總裁辛利軍表示,“一個以運營為核心競爭力的大地產時代已經到來。”而他認為,這個時代背後的三個主要特征,則是“住宅進入租賃時代”,“商業地產功能變遷”,“特色地產將出現爆品”。
在這個大地產時代里,京東房產想通過建立連接、運營賦能、打造爆品來打造一個完全的服務平臺,“我們是做大蛋糕而不是要去分這個蛋糕。”京東房產業務負責人曾伏虎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曾伏虎於1999年加入搜狐,歷任搜狐新聞中心總監、商務拓展部總監、搜狐焦點網總經理等,2014年晉升為搜狐網副總裁。2016年,曾伏虎從搜狐離職後出任海航雲商運營總裁,今年7月離職,並於7月25日加入京東。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9月底,支付寶的租房業務正式上線,10月10日又在8座城市開啟支付寶信用租房;融創、萬科數十億元的斥資,也將鏈家這家中國最大的房產中介推到了聚光燈之下。
京東房產能給開發商帶來什麽?面對同為互聯網巨頭的阿里,以及中國存量房時代的主角鏈家,京東房產的優勢在哪里?深耕地產這個線下最重的領域,京東房產要跨過哪幾道坎?
京東房產能給開發商帶來什麽?
此次發布會上,京東房產與房地產企業碧桂園、藍光地產等眾多開發商和戰略夥伴達成合作。碧桂園集團營銷6區大區營銷總經理莫遲表示:“房地產行業需要技術創新的驅動,我們願意成為行業先行者,與京東房產一同在行業內率先構築‘互聯網+房地產’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模式。”
房產業務的正式上線,也是曾伏虎加入京東一個季度以來的第一份成績單,他笑稱自己要“抓緊時間爭取早日轉正”,曾伏虎透露,在住宅領域,目前一期上線的是新房業務,二手房和租賃業務會陸續上線。
目前,京東房產已上線京東商城,而此前推出的京X計劃,京東與騰訊、今日頭條、百度、網易、360等流量中心建立起的連接也將成為京東房產項目的流量源,讓眾多開發商推出的房源可以通過各種渠道觸達消費者。
在曾伏虎看來,京東建立的連接並非簡單的信息告知,而是通過整合京東營銷、服務、供應鏈等能力,為購房者打造的一站式體驗,與京東房產合作的項目在與其他項目競爭時,獲得的額外價值將是服務於購房者的全周期服務。
一位京東內部人士告訴鳳凰科技,京東房產業務隸屬於京東居家生活事業部,而該事業部同時還包括家裝、家具等品類,這也就意味著,消費者在京東平臺購房,還可以獲得家裝、家具的購買優惠。
在曾伏虎的觀察中,京東房產的三個核心業務,即住宅、商業地產、特色地產,其中“建立連接”可以幫助房地產商完成獲客,而對商業地產的賦能和特色地產的反向定制,這兩者解決的正是目前地產運營的難點。
商業地產方面,京東將會有更多線上線下結合、自帶流量和人氣的產品在商業區域落地,曾伏虎舉例,比如京東無人超市,京東之家等;另一方面,商業地產作為線下實體承接方,可以共享京東的招商資源、會員運營管理體系。
由於京東的房產業務尚處於早期,曾伏虎將盈利模式相對籠統得分為三個方面,廣告模式、銷售傭金,以及商業地產的運營收入。他認為,房子靠房價本身的增值所能支撐的已經有限,未來要靠運營的力量來去支撐。
京東還將利用自身積累的消費行為數據,來判斷用戶未來的消費趨勢,反向定制房地產行業的爆品,據悉,京東房產將圍繞商業地產、產業地產、旅遊地產、養老地產以及海外地產等領域搭建專屬團隊,與開發商、代理商進行深度合作定制,開發品類爆款。
巨頭們的新戰場?
鏈家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房產銷售總規模在20萬億,其中二手房規模在6萬億左右,二手房租賃占2萬億,而新房的交易規模達到12萬億左右,規模占比最大。而鏈家在2016年,其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巨大的市場空間,成為京東、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的必爭之地。
今年9月底,支付寶的租房業務正式上線,10月10日,支付寶又宣布已有超過100萬間公寓正式入駐支付寶,並在8座城市開啟支付寶信用租房。螞蟻金服創新及智能服務事業部總經理王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把它放到戰略高度,要做成中國最大的租房平臺。”
而在新房市場,2010年淘寶房產頻道正式推出,曾一度陷入困境,並於2014年並入虛擬及生活服務事業部後重新包裝上線。
另一頭,認識到用戶的需求已經不再是簡單購物,而是更多的體驗和樂趣,蘇寧開始與萬達、恒大合作,將聯合定制蘇寧廣場、生活廣場、蘇寧超市、紅孩子母嬰、蘇寧影城、蘇寧小店入駐國內主流的商業廣場、各類住宅小區等。
實際上,京東在此次房產業務發布之前,也有過多次房產電商業務的嘗試。2014年雙十一期間,京東金融聯合遠洋集團開展互聯網營銷,試水房地產眾籌;2015年,京東又在6.18店慶當天,推出千套特價房。
而作為在商業地產中擔任吸引客流角色的創新模式,京東將會推動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生鮮超市7 fresh、京東之家、京東母嬰體驗店等多種線下爆款形態的落地。
這其中將充分運用到京東的大數據能力,以京東之家為例,此前在36氪的報道中,京東之家門店的選品和陳列都依靠京東平臺上的大數據來決定,舉個例子,京東可以從自身的物流數據中得出門店附近消費者的數碼購物習慣,喜歡消費的品類和價位,來決定門店中所展示的商品。這種數據分析能力,反過來又可以給整個商場的商戶提供參考。
巨頭們已經吹響了進軍地產的號角,可以預見的是,巨頭們在房產市場的後續布局,未來一定會產生正面競爭。
京東房產面臨的幾道坎
當被問及京東房產是否與鏈家這些房產中介存在競爭時,曾伏虎強調,“京東房產要做大蛋糕,而不是分這個蛋糕。”他認為,鏈家最大的優勢是擁有15萬人的經紀人團隊,是典型的線下打線上模式,而京東房產要做的,是將擁有良好服務能力的經紀公司引到平臺上,幫助購房用戶得到更好的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鏈家最引以為傲的是其擁有業內最大的房源數據庫,即鏈家所稱的“樓盤字典”。2017年4月,鏈家創始人左暉透露,鏈家在10年前就已開始做“樓盤字典”,截至目前,有8000萬套住宅數據,覆蓋30個城市,大約有11萬個小區、60萬棟樓、60萬個戶型。
坐擁如此龐大的樓盤資源,鏈家自身也在積極得線上化,如何說服這些房產中介將其擁有的資源引入到京東房產的平臺,怎樣平衡雙方的關系,或許是京東房產要考慮如何跨越的第一道坎。
目前房產電商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將線上流量轉換為線下成交,這背後需要有大量的線下團隊來做支撐,也就意味著將會做得很重。是做純服務平臺,還是會在後期招募線下團隊介入到銷售服務環節,這其中應該如何平衡,也是京東房產未來需要考慮的問題。
不過至少在目前,曾伏虎想得很清楚,“京東目前還是平臺的思路,會幫助開發商一起開發系統,提供展示、服務跟蹤評價、服務商篩選比較等多維度功能,給消費者提供足夠的信息,來消解其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
另外,虛假房源是房產電商平臺的一個頑疾,曾伏虎表示,京東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對於正品行貨的保障,這套正品行貨的保障辦法同樣適用於房地產業務,包括有怎樣的進駐要求、對哪些部分做核驗和管理、如何通過第三方數據和反饋做管理和監測等,“京東在這方面是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的”。
身處地產大時代,政府和機構都處在解決問題的風口之上,京東房產的入場踏上了恰當的時間點,其技術和平臺能力將幫助解決行業痛點,而這個征途上,將面臨的對手和坎也不在少數。
1587年,萬歷皇帝接管大明王朝,將張居正的勢力清算完畢,滿心抱負,準備勵精圖治,大幹一番,重振大明王朝。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抵制他的卻是來自統治集團內部的人,一群道德婊,失去了鬥誌的文官們,對皇帝提出了各種要求,背地里卻又個個是貪贓枉法、碌碌無為。盡管有武將戚繼光,文官海瑞,都無力挽回明朝大廈傾覆。萬歷一氣之下,只能消極抵抗,不理朝政。
來源 | 南七道
文 | 南七道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已經很久沒有人關註迅雷了,它就像是個江湖傳說,只有在回溯互聯網發展史的時候,才會被提起。這家曾經讓馬化騰一度緊張的公司,為何落到這般田地?
但在近幾個月,迅雷再次引發關註。其股價在一年之內暴漲6倍,位居中概股之首。這個互聯網棄兒,為何又成了資本的寵兒?就在再度崛起時,迅雷旗下的迅雷金融發布公開信,指明迅雷CEO非法集資和技術騙局,迅雷股票大跌。
是什麽令迅雷內部撕逼至此?
令馬化騰緊張的迅雷
在PC時代,迅雷絕對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它發展速度之快,遠遠超乎想象。2007年前後,每個PC版的用戶除了安裝QQ,就是迅雷,其裝機量一點都不遜於QQ。
當時騰訊和迅雷都在南山科技園的飛亞達大廈。創始人鄒勝龍站在窗邊,經常憧憬的一件事,就是超越騰訊。所有迅雷人都相信這是一個觸手可及的夢想,公司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朝氣與自信。
迅雷歷年的業務合計(部分)
“中國互聯網再也難找出那麽有活力的公司了,這種時刻再也回不來了。”一位早期迅雷員工,談到當時的興盛,還充滿興奮,他進公司面試時,迅雷有100多號人,等過段時間入職已經200多人了。入職的時候迅雷才一百多臺服務器,幾年後接近兩萬臺。
來勢洶洶
一度來勢洶洶的迅雷,讓騰訊非常緊張。有大量騰訊員工,離職跳槽到迅雷,最後連馬化騰也坐不住了。
“Pony挺忌憚這個事,在內部開會,要搶占這個入口,在PC時代,大家都還在強調裝機量。” 8只小豬創始人Joeson黃卓生,2003年加入騰訊,在騰訊7年,先後擔任騰訊無線的商務拓展副總監和產品運營副總監職位,他見證了迅雷的崛起和沒落。
為了加強戰略防禦,騰訊推出了QQ旋風,作用只是去戰略防禦,而不是開拓,所以結局也是註定的——這個產品在今年正式下架。“在那個時代,迅雷在行業里面,確實是一家非常優秀,基礎很紮實,非常不錯的一家互聯網。騰訊當年的股票是5元港幣,如今最新收盤價是420元,市值超過5000億美金,股票中間還經歷了拆分,不知道當時跳槽的人作何感想。
迅雷錯過的機會
據公開資料,長期市值徘徊在2億美金左右的迅雷,旗下包括自我研發、收購的產品多達幾十款之多,這還不包括沒有發布胎死腹中的產品,包括下載、視頻、影音、遊戲、金融,圖片等等。
但迅雷也玩死了很多明星項目。譬如2008年收購的光影魔術手,2008年10月才成立的美圖,現在市值600多億港幣。 而光影魔術手的最後更新日期停留在了2014年4月28日,項目組也早早解散。
複盤之後,我們發現迅雷還是錯過了很多機會。
瀏覽器。這是一個用戶的沈澱平臺和流量入口。靠著輸入法起家的搜狗,用瀏覽器來沈澱用戶,最新的市值是50億美金。
作為一個下載工具,迅雷從產品形態上,用戶使用的頻率相對較低,更談不上用戶粘性。但是很容易讓用戶去下載並過渡到瀏覽器,因為瀏覽器的使用頻率和承載能力遠遠高於下載,從這個角度來說,瀏覽器作為戰略產品拿下之後,那麽迅雷在商業化上面會做得更加的順利,在這個布局上,如360之於360瀏覽器,騰訊之於騰訊瀏覽器。
當時的互聯網環境,下載和瀏覽是兩大剛需,本來很容易的去切換到瀏覽器,並實現商業化的,可惜就此錯過。
在黃卓生看來,迅雷的下載業務太多考慮如何賺錢。甚至為了追求利潤損害下載體驗,非會員的用戶下載速度很一般,甚至限速。這不是互聯網公司應有的做法,因為屬於產品的核心的競爭力,應該作為一個基礎服務提供給用戶,然後在其他的地方賺得到錢。
視頻。在整個互聯網視頻行業,迅雷看看是和暴風影音最早涉入視頻播放、並最有可能做大這個行業的一批先行者,優酷土豆等都要比他晚。但是很可惜,他也錯過了這個機會。如今優酷土豆最終以45億美元賣身阿里,即將上市的愛奇藝估值80億美元。
在黃卓生看來,迅雷積極地在布局視頻的這個節點,戰略決策上面是跟對了,隨著寬帶越來越足夠,下載、本地播放將會變為在線觀看為主。但鄒勝龍並不敢做投入,視頻是靠不斷的燒錢,來換取流量,最終占據用戶的絕對基數,這就是一個大玩家的遊戲。在之前的商業化不利、融資能力跟自己造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自然不敢太多投入,於是變得“摳摳搜搜”的,視頻業務也沒有也沒有做起來。
這個說法也得到了劉飛驗證,“迅雷做的時候,一部電視劇版權才3000塊人民幣(現在可能是3000萬),最早還沒版權這種說法,迅雷雖然第一個提出先給版權費,最後做不好,就是因為摳,不敢燒錢。現在視頻平臺後面都有幹爹,迅雷只能靠自己。”
2015年4月,迅雷將旗下視頻業務“迅雷看看”賣給響巢國際,同年8月更名“響巢看看”,迅雷的視頻業務終於成為歷史。
遊戲。遊戲是離迅雷曾經最近的一個風口,也是投入最大的產業,可惜還是走了失敗的老路。
2008年,迅雷開始做遊戲聯合運營,整體都不錯。於是吸取了視頻教訓,2009年成立獨立的遊戲公司,聯合創始人程浩自己去投資,並親自去帶整個遊戲公司。他當時決心很大,把自己迅雷股份折成遊戲公司的股權,有破釜沈舟的氣魄。在當時迅雷薪資結構的體制下,遊戲事業部根本招不到人,於是獨立做一個公司,財務獨立核算,然後才能夠去用遊戲公司的激勵手法去招人。
迅雷遊戲進展並不順利,連續幾個項目效果都很差,打擊非常大。原本從不抽煙的程浩,因為壓力佷大也抽煙了。
迅雷遊戲最後沒做起來,有很大成分是基因問題,迅雷更擅長做工具,而遊戲是強運營。同時它在PC上得心應手,但是隨著網遊向手遊遷移,最後也是一敗塗地。這個經歷在程浩自己總結的迅雷錯過的“風口”時並沒有提及,估計也是一段傷心往事,不提也罷。
已經離職的程浩,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來回奔波在深圳、北京、矽谷三地,主要看人工智能方面還有B端的項目。
相比之下,在迅雷之後做遊戲加速的迅遊科技,市值已經是80億人民幣,而騰訊和網易,借助遊戲,一次次創下股價的新高,數百億甚至數千億美金市值。
移動互聯網風口:在移動互聯網的到來之際,迅雷內部很著急,為了學習先進技術,他們組織人員去移動互聯網公司學習。
UC就是其中一家。當時由騰訊已經跳槽到UC擔任高管黃卓生,親自接待迅雷的人員,他回憶說:
“我當時用了手機迅雷,外號叫手雷。我真的是被它雷得外焦里嫩啊,他們移動端產品,所有體驗都是按PC端生搬硬套來做的。當用戶從互聯網轉移到移動互聯網之後,用戶其實還是有下載需求,包括圖片、鈴聲、APP軟件啊,這其實是一個軟件商店的原型,所以我覺得迅雷應該是最有機會去做軟件商店。如果做好了,市值擴大十倍都有可能。”
程浩在今年的複盤里,也承認“錯過軟件商店”是一個巨大失誤。僅僅91助手,就以高達19億美金的價格賣給百度,還不說360軟件商店、騰訊應用寶等核心入口的價值。
在屢屢錯過風口後,迫於內外壓力,屢次上市夭折的迅雷,再次沖擊上市。於是迅雷找到了雷軍,讓雷成為了迅雷第一大股東,替他們來背書,並企圖想依賴小米去發展迅雷移動端,彼時的小米已經賣了幾千萬部手機。
但是事後證明,這也只是美好的夢想。
誰造成了迅雷的沒落?
鄒勝龍是迅雷無可置疑的命門。
摳門的老板。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麽迅雷員工口中的創始人鄒勝龍就是——“摳”。劉飛的原話是“摳“,黃卓生則說“摳摳搜搜”。放不開,凡事都精打細算,過於計較。
對於一個創業公司,省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需要放手一搏、All in的時候,就必須果斷投入。可惜的是,鄒勝龍從沒有這樣做過,不管是視頻、瀏覽器、軟件商店、移動互聯網等等都是如此。迅雷賬面上的現金一度遠遠高於市值。
沈迷技術。由於創始人太沈迷於技術,而忽略了營銷、公關、傳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包括一向低調的馬化騰、雷軍都因為公司業務需要,紛紛站出來為公司代言,借助微博等社交媒體發聲,但是從沒有見過鄒勝龍程浩雷為自己的產品代言。
卸任後的程浩也對此有所反思。其實不管是視頻、瀏覽器、軟件商店,並不是高技術門檻的事,更多是要靠市場、公關、傳播,一系列組合拳才能有可能成就一家偉大的公司。
太過幹涉項目。在迅雷在職和離職的多位人士都提到一個事實:如果鄒老板盯上什麽產品,這個產品絕對會掛掉爛掉。在迅雷歷史上,有好幾個里程碑式的大版本,比如迅雷6,是鄒老板親自關心開發的,最後不了了之,用戶根本沒升級過這個版本。
已經自己創業做CEO的劉飛,曾經是迅雷早期的一位高管,和鄒勝龍、程浩走得很近。他的感觸特別深刻:“CEO很多時候,應該關註大方向,不要過度摳細節。CEO需要關註的東西太多了。一個公司一般都會有幾個甚至更多項目,如果他深入去參與這個項目的話,變成整個項目的阻礙,因為項目的所有人都在等著CEO做決定。最後,員工不敢負責,也不願意主動承擔,因為反正老板有他的想法和主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化騰。在互聯網界,馬化騰對產品的極致追求事出了名的。馬化騰會自己會去體驗很多小細節的功能,每個公司永遠是老板發現最多的bug,但馬化騰只把握在大的方向,提出需要修改的細節,但不會幹預具體執行,更不會出現具體功能等著他來決定的局面。
有趣的是,歷史上也曾有這樣的案例。在遵義會議上,總結紅軍失敗的教訓時,聶榮臻說:“毛澤東指出華夫同誌(德國人,當時的總指揮)是瞎指揮,我完全贊成,我深有所感。華夫同誌對部隊一個軍事哨應放在什麽位置,一門迫擊炮放在什麽位置,這一類連我們軍團指揮員一般都不過問的事,都橫加幹涉,這不是瞎指揮,是什麽?”
這麽一個摳門、沈迷技術且過度註重細枝末節的老板,最終成為迅雷發展的天花板,並且竟然到2017年才卸任。
迅雷的春天還是“萬歷十五年”?
11月28日,迅雷旗下的迅雷金融發布公開信,指明迅雷CEO非法集資和技術騙局,迅雷股票大跌。
這次迅雷金融控訴的現任CEO陳磊,原來是騰訊雲的負責人,目前同時負責迅雷和旗下的網心業務。他曾就職谷歌和微軟, 2010年加入騰訊,負責過騰訊雲計算,以及騰訊開放平臺等業務。他在一年時間,將幾乎一片空白的廣點通,日收入從零到破500萬。2014年11月,應迅雷大股東雷軍邀請,陳磊正式出任迅雷CTO,成為迅雷十余年來第一位正式任命的CTO,同時他還兼任迅雷旗下網心科技CEO。2017年6月底,正式出任迅雷CEO和董事。
目前在騰訊雲在職、曾經與陳磊合作過的人士透露,陳磊出身中產家庭,在清華大學和美國德州大學求學,在騰訊雲時,很受團隊的擁戴。“對於個人得失看得很淡,一直有著當領袖的想法。”離開騰訊,很大的原因是大公司受到很多掣肘,施展不開。“無法滿足自己的野心。”這個說法在迅雷內部的人也得到了驗證,“(陳磊)腦子靈活,思想很超前,格局很大,他最近反複交代我們,不要買迅雷股票,雖然在上漲,可能因為利益關聯說不清楚。他的目標是帶著網心獨立上市。”
以陳磊的資歷,出來創業融資過億並不是難事,但是在雷軍的力邀下進入迅雷,開始收拾殘局,目前據說只拿到了個位數的期權。在工商註冊登記記錄里,網心目前是迅雷的全資子公司。但陳磊並不是股東。陳磊看上的,正是迅雷多年的技術和用戶積累。但是,修複一座將傾的大廈,並不會比平地蓋樓更簡單,甚至要更費神。
讓一直擅於幹涉具體項目、毀項目不倦的鄒勝龍交出權杖,退出舞臺,是個艱難的決定。迅雷屢屢錯過風口,鄒勝龍在考驗陳磊兩年多後,破釜沈舟,最後一博。鄒勝龍也許正是對於自己一手帶大的公司和團隊,有著清醒的認識,於是特意將網心設立在南山科技園南區的威新軟件園。而迅雷本部的人在離騰訊總部不遠的科技園北區。兩者之間相互隔著三四公里。
據內部人士透露,陳磊多次對身邊人表示,迅雷本部積重難返,“太腐朽”,是一個“爛攤子”,迅雷技術團隊在多次配合中反應遲鈍,且工作效率低下。據說在這次19大會議期間,由於措施不當,致使政府在會議期間,完全禁止了迅雷的下載功能,會議結束後才恢複。
“分布式的雲其實是雷軍幾年前的構想,這是他幾年前大手筆投資迅雷的原因。迅雷的p2p技術和用戶其實是一座金山,但是迅雷的團隊能力太弱,內部管理混亂,人員流失嚴重,無論是技術還是商業能力都難當重任,因此雷軍才找來陳磊。”一位重倉迅雷股票的投資人士在論壇上寫到。
網心主要業務是“水晶計劃”,這是迅雷前CEO鄒勝龍親自負責的一個新業務。主要是利用迅雷現有的下載技術,收集用戶閑置的寬帶資源,出售給給視頻、直播等需要帶寬的公司,這就是分布式的CDN服務。與傳統的CDN服務(從電信租用帶寬)相比,雖然便宜,但不穩定。不出意外,像以往項目一樣,鄒勝龍幹涉的項目並不順利。
陳磊上任後,推出“賺錢寶”硬件盒子(後升級為玩客雲),每個盒子250元。用戶用它出售閑置的帶寬和存儲,迅雷支付現金補貼,也就是現在流行的共享概念,然後迅雷將帶寬賣給客戶。一臺機器每月大概可以賺25元,10個月收回成本。
僅此一項,迅雷每個月補貼成本在1000萬左右。目前玩客雲出售30萬臺,盡管漲價到了399元,京東的獨家預約總數已經超過驚人的1000萬臺。在淘寶上,二手的玩客雲已經炒到3000元一臺,一機難求。
(京東上狂熱的迅雷玩客雲)
但這個模式弊端很明顯,迅雷的出售機器目前只有30萬個,也就是30萬CDN節點,規模有限。強調穩定性的視頻直播客戶,對分布式CDN有顧慮,盡管便宜,但銷售情況並不理想。一方面不斷補貼用戶,一方面收集的CDN賣不出去,這種情況下,賣的越多,迅雷賠得越多。 所以迅雷一直控制賺錢寶的銷售。
如何解開這個死結?
這時,新興的數字幣和區塊鏈技術,吸引了陳磊的註意。比特幣一路高漲,目前已經突破10000美元。迅雷參考了區塊鏈技術和虛擬幣的運作機制,升級水晶盒子。給用戶不發現金補貼,發一種名叫“玩客幣”的虛擬貨幣。玩客幣每天全網發放大約163萬個。全年是大約是5.9億個,然後逐漸減少。
這簡直是一個完美無缺的設計,虛擬貨幣來吸引用戶,免費產生的帶寬和存儲,可以解決原來成本過高的困境。發展更多用戶,最後形成一個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節點的分布式計算網,甚至可能顛覆傳統CDN和雲計算網絡。
虛擬貨幣由於通過區塊鏈,由於供應的稀缺性,易於儲存和交換,沒有任何制約。所以引發了各種投資人士的追捧。盡管迅雷玩客幣再三強調,不能用於交易,沒有實質性意義。但是投資者和投機者,就像是聞著血腥的鯊魚湧了過來。原定用於“玩客雲”用戶激勵的虛擬數字資產“玩客幣”,在眾多玩家和交易所的追捧下,漲幅超10倍。
由於正是政府打擊數字幣和ICO的風口期,為了避免自己和團隊的心血會毀於一旦,遏制更加瘋狂的玩客幣的炒作,陳磊采取了向第三方交易平臺發律師函、向工信部舉報查封其IP地址、取消發生交易行為用戶的玩客幣獎勵計劃等。
到11月22日,迅雷推出玩客幣錢包實名制認證,進一步鉗制投機玩家操作空間。陳磊表示,在這一制度下,目前活躍的大玩家將被迫現身。但是這一制度,引發了玩家的不滿,他們甚至有組織的去迅雷打橫幅抗議。
看著自家的股票蹭蹭的漲,誰能不動心?現在迅雷和網心在職員工,包括從迅雷離職的人,明里暗里都在買迅雷股票,有的人還曬出的朋友圈顯示,收益率高達101%。
自從股票漲起來後,迅雷本部的員工。原來都是按時準點下班,現在又開始有些加班的人了。“大家覺得看到希望了。”劉飛的前同事們告訴他。雖然很難恢複以前的鬥誌,“但是現在整體那些老同事都精神都不錯,因為手上的股票都比較值錢,很多人還在買玩客幣,信心都比較好,不再像以前沒什麽事做。現在有些人會比較晚走,甚至到晚上10點鐘。”
陳磊繼續推進著他的內部改革,11月28日,迅雷發布公告稱,迅雷已正式撤銷迅雷金融、迅雷易貸、迅雷小遊戲、迅雷愛交易等業務的品牌和商標授權,並要求其全面停止對迅雷商標的任何使用。在這幾家公司中,迅雷確實占有股份,但並非控股股東。
這些措施引發了內部員工和關聯公司的情緒反彈,很快迅雷大數據公司發布公告稱,玩客幣是騙局,並不是區塊鏈技術。矛頭直指陳磊,稱其擔任迅雷CEO之身份便利,打擊報複迅雷大數據公司,只因他們不願在陳磊開展的玩客幣違法違規活動中同流合汙的單方面行為。雙方各執一詞,都說會訴至法律。
是非對錯,尚且無法定論,但資本市場很快做出了回應:迅雷股票盤前暴跌20%。
作為外來者,陳磊操盤一家已經成立14年的公司,註定就不會一帆風順。此次整頓玩客幣,迅雷相關機構,毫無疑問會牽涉到內部的利益與糾紛。
這讓人想到了歷史上著名的萬歷十五年。1587年,萬歷皇帝接管大明王朝,將張居正的勢力清算完畢,滿心抱負,準備勵精圖治,大幹一番,重振大明王朝。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抵制他的卻是來自統治集團內部的人,一群道德婊,失去了鬥誌的文官們,對皇帝提出了各種要求,背地里卻又個個是貪贓枉法、碌碌無為。盡管有武將戚繼光,文官海瑞,都無力挽回明朝大廈傾覆。萬歷一氣之下,只能消極抵抗,不理朝政。
不過按照陳磊的性格,註定不甘心當第二個萬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