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署起訴生產力促進局前顧問涉嫌以假單詐騙百多萬元
1 :
GS(14)@2010-12-03 13:10:26http://www.icac.hk/tc/news_and_events/pr2/index_uid_1112.html
廉政公署落案起訴一名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促進局)前高級顧問,控告他涉嫌利用虛假報價單購買貨品,詐騙該局約一百一十萬元,以及處理犯罪收益。
凌重恆,四十歲,被控共二十八項罪名,即十五項代理人意圖欺騙其主事人而使用文件,涉嫌違反《防止賄賂條例》第9(3)條;十一項欺詐;及兩項處理已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為代表從可公訴罪行的得益的財產,涉嫌違反《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第25(1)條。
被告將於明日(星期五)上午九時三十分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以待案件轉介區域法院審理。
被告於案發時為生產力促進局汽車及電子部高級顧問。為進行研究項目,被告可向該局尋找經費,以採購貨品、設備、裝置或服務。
其中十五項控罪指被告涉嫌使用一間公司的報價單,而有關報價單載有虛假陳述指該公司願意向生產力促進局出售某些貨品,意圖欺騙該局。
生產力促進局其後發出購貨訂單,並簽發支票,以支付共約一百一十萬元的貨款予上述公司及另一間公司。該兩間公司涉嫌由被告操控。
十一項欺詐控罪指被告涉嫌意圖詐騙,即虛假地表示該等購入的貨品並無出現問題,以誘使該局不採取行動,以追討其所蒙受的損失。
廉署調查發現,有關貨品從未有交付予生產力促進局。
餘下兩項控罪指被告涉嫌處理由生產力促進局發出,用以購買上述貨品的支票付款,而他明知有關付款為可公訴罪行的得益。
上述涉嫌罪行於二○○七年十一月至二○○八年九月期間發生。
廉署早前接獲貪污舉報,調查後揭發上述涉嫌罪行。生產力促進局在廉署調查案件期間提供全面協助。
被告已獲廉署准以保釋,以待明日出庭。
全球暖化削東南亞生產力
1 :
GS(14)@2015-10-30 01:04:11研究指全球暖化(圖)令溫度和濕度不斷上升,對人的「暑熱壓力」日增,將拉低勞動人口的出勤率,令各國生產力下降,尤以東南亞最嚴重。英國風險分析機構Verisk Maplecroft前天發表報告,評估全球1,300個城市的生產力,如何受暑熱壓力影響而下降。調查發現最受影響的50個城市中,有45個來自東南亞地區,它們的生產力恐在未來30年內下降16%。其中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最嚴重,分別下跌25%及24%,毗鄰的印尼跌21%,柬埔寨和菲律賓跌16%,泰國和越南亦不能倖免,跌12%。當人體不能及時散發體內熱量,暑熱壓力就會形成。在溫度與濕度高企的環境下,人體難以散熱以致體溫上升,情況持續會導致中暑,出現暈眩、疲倦、惡心等症狀,嚴重的更會致死。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29/19351231
【打工正能量 】人工當秘密 生產力急急降
1 :
GS(14)@2016-01-15 17:36:26你賺多少?不好說。有些人甚至保密到一個程度,地球上只有老闆、人事部、爸爸媽媽和伴侶先知,雖然同級的同事,大家都約略心裏有數。美國有關方面的調查亦表示,同事pantry吹水,講飲講食講八卦,連性生活都可擺上枱,就是不會公開薪金這個天大的秘密。由二十世紀工業發達,發明咗返工以及管理層之後,錢取代糧食成為最大的獎賞,按照不同崗位分發,導致大家出現競爭,薪酬變得好敏感。薪金不得公開,「公司有policy的」,我們在街頭訪問中聽得最多是這個答案。大家都認為,守住薪金的秘密,屬社交禮儀,很合理,要是告訴你,這樣會令你心煩、多疑,而且降低生產力,你信不信?越來越多心理學研究指出,公司薪酬透明度高,可留住更多員工,表現更好,加上社交媒體發達,薪金秘密已掩不住了。薪金水平不公開的話,會導致:
1)員工得到不準確的資料,產生不滿。
員工只能靠同事平日的生活選擇來判斷其薪金,有兩種可能:【A.高估同事薪金】看到其他人經常在IG打卡吃好東西,高估了同事的薪金,心裏有刺,覺得不公平,不想為公司打拼。【B.低估同事薪金】認為上司很辛苦,也賺得不多,覺得不公平,不想為公司打拼。
2)方便管理層糾正錯誤
上司因各種理由,導致內部薪金出現不公平的情況,在沒有公開的情況下,他們可以選擇糾正其錯誤。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最新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全球男性平均年薪有2.06萬美元,而女性只得1.11萬美元,是男性在2006年的水平,足足落後了9年。而根據職工盟婦女事務委員會五年前就政府統計數字的分析,男女工資差距的問題在飲食業、進出口貿易及製造業等最為嚴重,整體工資差距超過30%。公開不一定是好,但公開的話,起碼遇到不公時,你知道自己有權利爭取。當然,公開的話,亦可能有損員工的自尊,助長競爭文化,和令管理層沒有談判的空間,增加管理難度。但以上的爭論是建基於金錢是最大及唯一的獎賞,現在社會講package,公司吸引與否,要看看整個配套。資料來源:
David Card, Alexandre Mas, Enrico Moretti, and Emmanuel Saez2011.“Inequality at Work: The Effect of Peer Salaries on Job Satisfac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William F. Muhs,"Pay Secrecy Help or Hindrance?" AWCI記者:馬朗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115/19452618
美非農生產力初值 意外跌
1 :
GS(14)@2016-08-10 04:45:38【明報專訊】美國次季非農生產力初值出乎意料跌0.5%,連續3季下滑,預示企業盈利可能持續受壓。不過美股早段繼續向上,標普500升破2185.54點,納指也升穿5231.94點,兩者連續兩個交易日盤中創新高。不過「末日博士」麥嘉華警告,美股可能一下子回吐過去5年升幅,標指可能低見1100點水平,較現水平暴跌50%,跌幅堪比以往最嚴重的股災。
美股早段續升
麥嘉華警告說:「我人生中反覆看到股市暴瀉40%至50%,甚至道指可1日內急挫21%。這證明什麼事情也可發生。」他認為美股嚴重「超買」,升浪並非主要由真正買盤推動,而是靠企業回購股份、收購及少數企業股份的升勢所帶動,是不可持續發展的。不過CNBC稱,過去3月標指有48%股票創52周新高,質疑其少數股票帶動升浪的講法。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37&issue=20160810
王弼﹕智能手機釋放農村生產力
1 :
GS(14)@2017-09-25 04:08:25【明報專訊】王弼每年都會飛到土耳其參加周年學術會議,參加的人不少在歐洲和美國的右派有些分量,而且有爭議,有爭議的好處,就是在討論上可以擦出火花。去過出席一些會議,大家不過是唯唯諾諾,當然,我明白許多會議不過是人際間聯誼或建立新關係的場所,所謂演講其實是配菜,僅供參加者私下閒談作開場白,但如果遇到好的演講,有啓發、參加者有得着,私下討論又有深層次交流,一箭雙鵰,豈不更好?
今年有些不同,是王弼也要上台演講,題目是關於中國國力持續提升,究竟對西方世界有何意義。我對在場的西方朋友說,究竟他們應該繼續聽中國威脅論,還是要用新的角度看中國崛起。
首先,我要利申,我是一個中了西方思想毒害很深的人。我熱愛個人自由,而且付諸行動,我知道自由是賺回來的,不是討回來的,自由是自己爭取,絕不是靠別人施捨,因此,努力爭取財務自由很重要。如果靠政府給什麼福利和公屋,那不是真正自由,因為政府施捨的必然附帶一些條件。我不喜歡政府迫我遵守一些我不喜歡的條款,還要我多謝她的施捨,因此我想賺錢,爭取自由;我估計,讀得財經版的朋友,某程度都有這種思想。不過我認為社會很多人,他們只是嘴巴說喜歡自由,實際是放棄自由,與政府交換物資。這種情况,最嚴重不是在香港,而是在西方社會發生。現在西方社會已經墮落,而且不是近期開始,而是早在1960年代已經悄悄展開,只不過是從前底子好,撐到近年才嚴重病發!今日我眼見的西方,已不再是我從啟蒙時代鉅著中認識的西方,在這基礎上,我才挑戰場內的白種右翼朋友,既然你們的政治領袖自毀長城,倒不如看看中國,不要把中國看成威脅,而是要看成啟發的對象。
地區偏遠文化差異 內陸地區難開發
我接着說,自從中國在外匯管制上對內打了一場勝仗,人民幣大跌的危機解除,經濟領域有許多好勢頭。一個非常重要的,是借了美國科技創新的東風,你可以說,只是一個喬布斯,就令中國不用擔心經濟增長急需減慢。目前中國人均GDP仍偏低,是內陸偏遠地區的人生產力仍低之故。過去,提升他們的生產力較難,因為有交通問題,也有教育資訊等問題。如果他們居於原居地,政府要進行大型建設,需時很久,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該地值得投資,應該早就有私人投資,還未獲得投資,某程度可能是地理太差,就算政府強行開發,最終也可能變成鬼城,非常浪費資源。另一個方法是農村人可移民到城市,就是我們說的城鎮化,但城鎮化也有問題,如果太快,城市未必受得了,到城市打工的人,也需幾年才能融合適應,不要低估城鄉文化衝擊的震撼力。
手機即生財工具 提升農村人口生產力
但自從智能手機的出現,資訊爆炸,城鄉的文化差異立時縮短。農村人即時有網上自學的能力,而且手機多種通訊軟件,其實是資本貨物(Capital Goods),就是生財工具,農村人口的生產力,不用任何遷徙,已獲爆炸性提升;而且,本來的基建、公路高鐵等仍在進行,農村人口生產力提升,將會貢獻中國下一波GDP的提升,只要中央不玩太多對增長無實質貢獻的財技,誇張地說,只要空投智能手機到更偏遠的地區,已經能達到經濟增長的目的,這樣的經濟增長非常健康,怎會是西方的威脅?可能西方(主要是美國)難以接受的是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系,是不能逆轉的現實吧。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73&issue=20170918
高壓消毒 保留食品營養原味 生產力局引技術 果汁商明年投產應用
1 :
GS(14)@2017-10-29 23:19:01【明報專訊】市場上的包裝食品林林總總,如何有效地殺菌,延長保質期,但又盡量保留食品的營養和色香味,可說是一個不朽的課題。若不添加防腐劑,傳統方法主要就是靠加熱殺菌,但這樣可能令食品流失營養,甚至改變味道和質感。有鑑於此,歐美和日本食品工業近年積極研發,改為應用高壓處理技術,並已取得進展。生產力促進局最近研製出一套「食品高壓處理系統」,希望協助本地業界提升競爭力。
生產力促進局智能製造及材料科技部首席顧問林子聰、顧問雷凱茵表示,「高壓處理技術」(High Pressure Processing,HPP),乃一種應用於已包裝食品的冷加工殺菌技術。
在常溫密封容器內,以水作為介質,利用超高壓力(300至600Mpa)對軟包裝食品加壓,藉此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令食品內的細菌死亡或失去活性,達到殺菌或抑制細菌生長的效果。同時,高壓處理技術亦會導致蛋白質變性,令食品中的酵素失去活性,從而減低食品腐壞的機會。
美國FDA認可 成普及轉捩點
這種技術已有超過110年的歷史,但食品工業對它有真正的了解,還是近20至30年的事情。尤其是在2000年,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發表報告,認可高壓處理技術能夠有效殺菌之後。至於生產力促進局智能製造及材料科技部,則是在2015年3月到德國考察和培訓時,接觸到這種技術,發覺當地已經有商業化應用,覺得這種技術甚有前景,值得引入香港。
之後,生產力促進局智能製造及材料科技部用了接近兩年研發及組裝一部食品高壓處理系統,並進行大量測試,試圖找出最適合不同食品和飲品的壓力和加壓時間等,現在已具備在香港進行商業化應用的條件。
保留原味勝主流消毒法
林子聰和雷凱茵表示,與「巴斯德消毒法」(低溫消毒法)(Pasteurization)或「超高溫消毒法」(UHT)等主流加熱殺菌技術相比,高壓處理技術具有多個優點。
其中最大的優點是,它可以避免或減少食品質素下降或營養流失,保持原有的營養價值和味道。兩人解釋,「超高溫消毒法」雖然殺菌效果最好,能夠大幅延長食品和飲品的保質期,但因為對營養、味道和口感的影響較大,很多消費者不太接受。即使是以「巴斯德消毒法」來處理鮮搾果汁,也不是所有消費者能夠接受。然而,以高壓處理技術處理鮮搾果汁、果醬等,對於維他命C等營養成分和味道卻較少影響,故一些先進國家在這方面的應用特別多。
比巴斯德運作成本慳兩成
此外,高壓處理技術耗電甚少,即使加上零件損耗,其整體運作成本仍然較低。根據該局測試,以高壓技術處理每公升果汁的整體運作成本只是0.3元,若與「巴斯德消毒法」相比,至少節省20%或以上成本。若與「超高溫消毒法」相比,節省幅度就更大。
另一方面,部分本身已煮熟的食品,若可以接受較短的保質期(例如由中央廚房製作、運送至分店使用的食品、醬汁和湯水等),在經過高壓處理之後,可以在常溫之下運輸和儲存,為業者省掉冷鏈物流和冷凍儲存的成本。
不過,林子聰和雷凱茵承認,以殺菌效果和保質期來說,仍是「超高溫消毒法」最好,可以殺死所有細菌,保質期最長。而高壓處理技術和「巴斯德消毒法」則只能殺死絕大部分細菌,不能殺死由細菌轉變成的細菌孢子,孢子遇上合適的環境時能再繁殖。
林子聰和雷凱茵透露,該局最初運用20萬元內部經費進行高壓處理技術的初期研究,然後申請到「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大約240萬元,另外還獲得連鎖快餐店、飲食集團及醬油廠資助61.6萬元。至今,總共已投入了大約320萬元研發。
可減用防腐劑 配合健康潮流
現在,他們已經測試出適合多種食品和飲品的參數,包括:果汁、沙冰、果醬、沙律、醬油醬汁、湯水、涼茶、豆漿、椰子水、肉類、海鮮,以及某些蔬菜。過去10個月,已經有30家公司參觀過該局研發的食品高壓處理系統。這些公司的反應都十分正面,部分還提供食物作測試。
其中,一家在本地生產果汁的公司已經和該局簽約,委託該局設計和安裝一部高壓處理系統,預料可以在明年第一季完成安裝和投入使用。另外,亦有中式醬油生產商對於高壓處理技術感興趣。因為若採用高壓處理技術,其產品將可以減少使用防腐劑,以及減低鈉含量,而又維持相若的保質期。
加壓數據多變 暫不授權生產
林子聰表示,現時世界潮流都是盡量少用或不用防腐劑。所以,他相當看好利用高壓處理技術來取代部分防腐劑。未來,該局還會試驗將高壓處理技術應用於各種醃製肉類,希望可以令醃製肉類減少使用有致癌風險的化學物質。
由於不同的食物以及不同的包裝物料、形狀等,都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壓力和處理時間,涉及很多評估和測試,故該局認為,暫時還不適合將該局研發的食品高壓處理系統授權給一般機器廠生產。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劉焌陶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90&issue=20171027
做好職安健 提升企業生產力
1 :
GS(14)@2017-12-03 18:14:39【明報專訊】健康就是財富,對於企業來說,職安健做得好,員工減少工傷、看醫生和告假,流失率低一點,生產力和效率自然較高。煤氣公司為了提高職安健水平,減低僱員出現工傷意外的風險,自行研發或改裝機器。另有企業家從外國引入人體工學產品,向需要長時間站立的行業推廣,希望能紓緩從業員的病患,改善勞資關係。
明報記者 薛偉傑
小創意大改善 低成本減工人負擔
據勞工處的數字,2016年香港有35,768宗職業傷亡個案(圖1),死亡人數達203人,每1000名僱員計的傷亡率為11.9(圖2);在2015年,香港有35,852宗職業傷亡個案,死亡人數為177人,每1000名僱員計的傷亡率為12.1。相對於2012年的39,907宗職業傷亡個案,以及每1000名僱員計傷亡率14.1來說,近年的情形已改善,但仍不算令人滿意。上述的職業傷亡個案,只是指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呈報由工作意外引致死亡或失去工作能力超過3日的受傷個案。另外,據勞工處的數字,2012年該處處理涉及超過3日病假的僱員補償個案達41,748宗,損失工作日數超過219萬日,平均每名僱員大約損失53個工作日。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工聯會職業安全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周聯僑表示,根據他的經驗,僱員一旦出現如椎間盤突出等腰背勞損問題,隨時有可能一年半載甚至兩年也無法痊癒。這對勞資雙方來說,都是很大的損失。
工作辛苦危險 少人入行
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企業健安環及保安總監鄺超靈表示,該公司很多時都需要進行鋪設、維修或更換喉管等道路工程,當中涉及挖掘路面、清理及搬運泥頭,以及交通運輸等各項工序。因此,工程人員最常面對的職安健風險包括肌肉筋骨勞損、交通事故等,因為外界一般認為這類工作體力勞動繁重,既辛苦又危險,輕則患上職業病,重則涉及人命,所以長期面對人手短缺、較難吸引年輕人入行。
該公司近年透過創新的思維,改良工序或施工方法,提高職安健水平,減低僱員出現工傷的風險,甚至自行研發或改裝機器。例如,香港人多車多,以往貨車以尾板落貨期間,不時都會出現意外,造成傷亡。該公司就為其尾板車及輕型貨車設計了一種「圍邊LED自動閃燈」,當貨車尾板或輕型貨車的尾門打開時,LED閃燈會自動亮起,提醒操作人員、其他司機及路面使用者避免碰撞,加強上落貨時的安全。這種「圍邊LED自動閃燈」每套成本2000多元,該公司在全部20輛尾板車和108輛輕型貨車安裝,只是花費約25萬元。
自行組裝設備 成本遠低外國器材
此外,工人在鑽挖時不停的提舉每部重約25公斤(約55磅)的風炮,容易造成肌肉勞損或拉傷背部。該公司就利用油壓唧,自行組裝機械臂負擔大部分的負重,令工人的負重大減至5公斤。除了可以減低工人長期使用風炮所引致的勞損風險,亦可以減少因為風炮砸下而引致的工業意外。公司月前已組裝了數支機械臂,每支成本約5000元,開始成為工人的日常配備,並在研究如何改良至鑽牆也適用。另公司研發出每部成本約1.2萬元的氣動吸泥機,利用風機推動,每小時可以將約3000公斤泥土吸上地面,減低工人從地下剷泥時造成腰背勞損的風險。該公司亦研發出一種具備油壓系統的小型電動運泥車,較傳統的手推車省力,每部成本約8000元。
煤氣公司早前曾舉行「創意職安健分享會」,應邀出席的周聯僑表示,上述幾種由煤氣公司自行研發或改良的器材,算得上是小創意、大改善。他曾經見過,有外國公司能夠提供類似的設備,但每部售價高達10多萬至20萬元,遠高於煤氣公司的成本。
煤氣公司配氣操作部科技發展工程師何俊耀表示,該公司除了自己使用這些器材之外,亦開始介紹給承接外判工程的分判商,希望能夠起帶頭和示範作用,喚起業界及公眾關注職業安全及健康,日後不同行業都能夠採用創新的方法和工具解決問題,為從業員提供更舒適及安全的工作環境,長遠吸引新一代入行。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131&issue=20171201
美上季生產力跌 道指開市挫逾百點
1 :
GS(14)@2018-02-04 21:25:56【明報專訊】美國非農業生產力數據遜於預期,令股市受壓。根據美國政府的初步數據,第四季生產力下降0.1%,遠遜於分析師預期的1%增長。道指開市曾跌130點,早段好淡爭持。FBN證券首席市場策略師Jeremy Klein向CNBC稱,上季生產力不僅沒有達到預期,且跌至負值,理論上疲弱的數字預示通脹上升。聯儲局的議息聲明預期通脹增長加快,部分分析開始預期聯儲局加息次數,會較預期中的3次為多。聲明內容曾跌激美元略作反彈,兌日圓曾升0.5%至109.75,其後升幅收窄。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曾高見2.75厘。
議息聲明後 美元反彈
穆迪預計,美債收益率將於今年上漲,但不認為在目前情况下,孳息率曲線趨平意味經濟衰退,預計美國經濟增長勢頭將在今年持續,支持聯儲局今年加息3次。倘核心通脹和薪酬穩固增長,有可能加息4次。RSM首席經濟師Joe Brusuelas向CNBC稱,隨着通脹邁向聯儲局目標,可能導致聯儲局調整風險平衡,預期聯儲局將於稍後將今年加息次數預期,由3次增至4次。
美國製造業延續了增長勢頭,1月ISM製造業指數為59.1,較上月跌0.2個百分點,但勝於預期。美國12月營建支出按月升0.7%,高於市場預期。其中,12月私人營建支出上升0.8%,刷新紀錄高位。
fb禁推廣 比特幣價跌11%
面對facebook禁止虛擬貨幣廣告及官方監管增加,比特幣昨下滑11%,跌至11月以來低位。根據盧森堡Bitstamp交易所的數據,比特幣曾低見9022美元,較去年12月月接近2萬美元的峰值減半。上月跌幅超過26%,是自2015年1月以來最差的月度表現。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86&issue=20180202
基金觀點:中國生產力仍有望復蘇
1 :
GS(14)@2018-02-13 03:29:20人口紅利在過去四十年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但隨着人口老化和資本形成放緩,全要素生產率(TFP)或將成為未來唯一的潛在增長來源。加上當局政策重點轉向高質量發展,提高生產力的改革料將會取代純粹促進短期經濟活動的刺激措施。我們認為,中國可從以下三方面達成相關的TFP增長:儘管勞動人口增長可能出現放緩甚至負增長,但人力資本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參照平均入學年期和教育回報率,2014年中國的人力資本僅相等於五十年代美國的教育水平,反映前者在教育程度和教育質量上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另外,過去四十年中國加速城市化,約有3億勞動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並從農業投向生產力較高的製造業。由於中國農村人口目前仍佔整體數目逾四成,我們預期城市化將會持續。第三,當局繼續推行經濟改革,亦將從兩方面釋放生產力。首先是解決中國企業歷史遺留的問題:關閉殭屍企業、去產能及重組國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相關改革可為中國生產總值帶來每年0.5個百分點的增長。若中國能同時落實《中國製造2025》中提及的產業升級,TFP亦料將上升一個百分點。其次,中國銳意成為科技大國,政府近年積極向科研領域增撥資源,大幅收窄中美兩國在研發開支佔GDP比例的差距。上述因素或難以在生產總值數據上反映,但只要中國能完全啟動以上三個創造TFP的增長引擎,其生產力周期有望復蘇,可抵銷勞動力和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貢獻遞減的部份影響,繼而推動中國在未來幾年或數十年實現經濟軟着陸。姚遠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資料來源:安盛投資管理,截至2018年2月聲明本文件僅為資訊性目的用途。本文中所有內容對接收人或其他各方人士皆不構成提案或進入任何業務、交易、合約或協議之條件,及不可被視為構成投資建議。本文中之意見、預測、及預估皆為主觀資訊,此類資訊可能在未經通知下便有所變更。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安盛投資亞洲」)並不保證所提及之預測會實現成真。儘管已盡其謹慎盡責義務,安盛投資亞洲並不承擔此類資訊(包括有關第三方)之明示或暗示表示或保證責任,也不能為此資訊提供任何對其準確性、合適性、及完整性方面的保證。接收人可完全斟酌是否倚賴本文件之內容。本文件內容並沒有含有足夠的資訊以形成投資決定。本文及其中之資訊僅作為專業及機構投資者使用說明使用。個人型投資人、其他專業人士或法人型投資人不應依賴此一資訊。以上資訊是在特定接收人要求下,為資訊性及教育性目的所準備及發送的。在未事先取得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書面同意之下,其內容之全部或部份應嚴格保密,不得重製、流通、發送、重新發送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以上資訊並非作為發布給任何人士之用,或在任何受限制國家及地區發布。在法律所允許之最大程度上,安盛投資管理(亞洲)不保證以上所有資訊之正確性或適合性,且因此不承擔任何錯誤或錯報之責任,無論其為疏忽或其他原因造成。此類資訊可能在未經通知下便有所變更。此份文件中所包含之數據資訊,包含但不僅限於回驗測試、模擬績效歷史、情境分析及投資指南,皆是以一些重要之假設及輸入資訊為基礎,僅供指示性及/或說明性目的使用。本文中之資訊並不以任何方式暗示未來可能的績效表現,讀者須以此為考量基礎。在本文資訊、內容或材料由任何第三方提供或引用時(第三方資訊),安盛投資管理(亞洲)不承擔此類第三方資訊之責任,也不能為此第三方資訊提供任何對其準確性、合適性、完整性及正確性方面的保證。在此類第三方資訊中含有之任何看法、意見或建議(若有),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並不反映或構成安盛投資管理(亞洲)之看法、意見或建議。本文件製作之時並未考慮特定個人情形、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任何特定個人之特殊需求。本文中所有內容對接收人或其他各方人士皆不構成提案或進入任何業務、交易、合約或協議之條件。本文不可被視為構成投資、稅賦或法律建議、銷售提案或促成任何特定基金投資之文件。若您對本文中任何資訊的意義不甚確定,請洽您的財務或其他專業顧問。本文中之數據、預測、預估、假設及/或見皆為主觀資訊,並不一定會由安盛投資管理(亞洲)及其關係企業所使用或遵循,本公司之關係企業可能會以本集團下獨立部門身份,依其自身意見做出行動。投資都有風險。您應了解投資本就可能增加或減少其價值,過往之績效表現亦不能保證未來回報,您有可能無法拿回全額本金。投資人不應僅依本材料就作下任何投資決定。
c2018安盛投資管理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12/20302717
Next Page